部編版六下語文寒假小古文訓練_第1頁
部編版六下語文寒假小古文訓練_第2頁
部編版六下語文寒假小古文訓練_第3頁
部編版六下語文寒假小古文訓練_第4頁
部編版六下語文寒假小古文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古文

閱讀下列小古文,完成練習。

(一)草書大王

張丞相好書而不工。當時流輩①皆譏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筆疾書,滿紙龍蛇

飛動。使侄錄之。當波險處④,侄周然而止。執(zhí)所書問日:“此何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

詬⑤其侄日:“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p>

[注釋]①同流的人,此指草書愛好者們,即同行們。②自若咱如,即跟平常一樣,不受別人的影響。,

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險處: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⑤詬:責罵,

1.聯(lián)系上下文,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A.優(yōu)點多的B.常容易(發(fā)生某事)C.喜愛D.表示贊許

(2)熱所書問曰()

A.堅持B.拿著C.捉住D.憑證,單據(jù)

2.用自己的話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

3.“當時流輩皆譏笑之”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讀完這則故事,你有什么啟示?

(-)

鴉狐

鴉本不善鳴。一日,口銜食物,穩(wěn)棲樹上。適有餓狐見之,欲奪其食,無以為法,乃心生一計,

日:“聞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來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見卻!”鴉信為然,喜不自勝,遂開

聲張口,其食物已脫落矣。狐則拾之,謂鴉曰:“將來有美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俗

云:甜言須防是餌。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乃心生一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有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選項中“之”的用法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聞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

B.適有餓狐見之。

C.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D.思援弓繳而射之。

試卷第1頁,共23頁

3.讀了這則寓言故事,我明白了()的道理。(用原文中的一句話回

答)

(三)

魏武①行軍失汲道②,三軍皆渴,士卒難忍。操尋思少頃,乃令日:“前有大梅林,饒③子,甘

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急行,得及前源。世人日:“魏武多智,非妄論也!”

注釋:①魏武:曹操。②汲道:取得水的路。③饒;多。

1.寫一個成語當作文章的題目,這個成語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2.曹操的行為可以用下面哪個成語來形容?()

A.爾虞我詐B.急中生智C.饑不擇食D.言不由衷

3.文中的“三軍”指的是()

A.上軍、中軍、下軍,這是軍隊的編制B.全體將士

C.三支軍隊D.三支不同的軍隊

4.從短文中可以看出曹操是個怎樣的人?

(四)

迂公修屋

有迂氏者,世稱迂公,性吝嗇。籬敗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①東

藏西匿,仍半身淋漓。妻且號且②,詰③曰:''吾適④爾,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為父?

何以為夫?”迂公無奈。旦日,延⑤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見雨兆。迂公嘆日:“造⑥

葺治,即不雨,豈不徒耗資財?”

[注釋]①妻子:妻子和兒女。②詬:責罵。③詰:責問。④適:指女子出嫁。⑤延:請。⑥造:剛剛。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籬敗不修(失?。〣.不意乃受此累(料想)

C.不見雨兆(征兆,預兆)D.豈不徒耗資財(白白地)

2.文中有三個字意思相近,都表示修理,是、、o

3.你同意迂公最后說的話嗎?為什么?

4.對故事寓意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事諷刺了貪財吝嗇、視財如命的人。

B.故事諷刺了只顧及自己,不考慮他人感受的人。

C.故事諷刺了目光短淺,看不見長遠利益的人。

試卷第2頁,共23頁

D.故事諷剌了不早準備,臨時抱佛腳的人。

(五)

獅熊爭食

《山海經(jīng)》載:獅子與人熊,同爭一小羊。二物皆猛獸,各逞其雄,勁敵終日,卒之彼此皆受

重傷,甚至各不能起。適來一餓狐,見二獸皆憊,順手而得之,曰:“多費二公之力!”揚揚而去。

二獸眼睜睜無以為法,任其取去。

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順手而得之B.多費二公之力C.有一牧童見之D.使子期聽之

2.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X”)

(1)“各逞其雄”與“任其取去”中的“其”意思相同。()

(2)“卒之/彼此皆受重傷”停頓正確。()

(3)“《三海經(jīng)》載“中的“載”讀作“zGi”,意為“記載”。()

3.下列俗語表達的道理中,與這個故事最相近的一項是()

A.塞翁失馬,焉知非福。B.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C.鶴蚌相爭,漁翁得利。D.竹籃打水一場空。

4.面對這樣的結局,獅子和人熊可能會怎么想呢?

5.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多選)

A.處理事情不要只顧與對手爭強好勝,否則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

B.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

C.鉆空子往往可以得到好處。

(六)

善士于令儀

曹州于令儀者,市井人①也。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爾素寡過③,

何苦而盜耶?”“迫于貧爾?!眴柶渌唬骸暗檬ё阋再Y④衣食?!比缙溆c⑤之。既去,

復呼之,盜大懼,語之曰:“汝貧甚,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绷糁?,至明使去。盜大感愧,

試卷第3頁,共23頁

卒為良民。鄉(xiāng)里稱君為善士。

(注)①市井人:生意人。②詰:責問,追問。③寡過:很少犯過錯。④資:供給;提供。⑤

與:給。

L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垮之曰()(2)卒為良民()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小偷到于令儀家偷東西,被于令儀的幾個兒子抓住了。

B.到于令儀家偷東西的小偷是于令儀的鄰居。

C.小偷是因為家里貧窮才迫不得已出來偷東西的。

D.于令儀留小偷在自己家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讓他離開,小偷既感恩又慚愧。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汝貧甚,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

4.于令儀的“善”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結合文中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七)

爭山名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稱'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

稱‘大行'?"共決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詢云:“奈何公亦顛倒若是?"答曰:“人

有爭氣者,不可與辯。今其人妄謂己是,不屑證明是非,有爭氣矣。吾不與辯者,使其終身不知有

太行山也?!?/p>

注釋:①奈何:怎么②若是:如此③者:……的原因

1.解釋下面的加點字。

(1)共次于老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其人妄謂己是:

2.下面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B.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C.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D.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老者可甲而否乙。

試卷第4頁,共23頁

(2)奈何公亦顛倒若是?

4.本文故事有趣,情節(jié)曲折。請在下面括號里依次填入恰當?shù)膬?nèi)容。

同游太行一()一決于老者一()一老者解疑

5.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遇事要勤學好問B.要善于理解他人

C.不能故意去害人D.不能偏執(zhí)于錯誤

(八)

孫休好射雉

孫休①好射雉②,至其時,則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諫:“此為小物,何足甚耽③!”休日:“雖

為小物,耿介④過人,朕所以好之?!?/p>

注釋:①孫休:吳國君主孫權的兒子,后繼位。②雉:野雞。③耽:沉溺,貪戀。④耿介:正

直有節(jié)操。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孫休好射雉()(2)則晨去夕反()

(3)此為小物()(4)何是甚耽()

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孫休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從文中看,孫休是個怎樣的人?

非連

閱讀下列非連續(xù)性文本,完成練習。

(-)二維碼

(材料一)

二維碼是在一維條碼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記錄數(shù)據(jù)符號信息的新一代高科技技術。它是一種黑

試卷第5頁,共23頁

白相間的圖形,是用特定幾何圖形按一定規(guī)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看上去像一個雙色方形

迷宮。二維碼能夠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碼”成一個圖像,當用特定軟件拍攝這些圖像時,

二維碼內(nèi)包含的信息就會顯示出來

(材料二)

類型一維碼二維碼

數(shù)據(jù)容量大約20字符大約2000字符

數(shù)據(jù)密度120-100

(材料三)

使用一維碼時,如果條碼受損(如污染、脫墨等),識讀設備就無法讀取信息,操作人員通過鍵盤

手動輸入條形碼號。二維碼引入了錯誤糾正機制,使得二維碼造成局部損壞時,依舊可以正確識讀。

當二維碼損壞面積達50%時仍可恢復并被正確識讀,其譯碼可靠性高,錯誤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

1.閱讀材料一,下列關于二維碼的描述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二維碼是用特定幾何圖形按一定規(guī)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

B.二維碼和一維碼是同步發(fā)展起來的。

C.當用特定軟件拍攝這些圖像時,二維碼內(nèi)包含的信息就會顯示出來。

D.二維碼能夠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編碼”成一個圖像。

2.閱讀材料二和材料三,二維碼與一維碼相比,不具有()的優(yōu)勢。

A.抗磨損強B.存儲的信息容量大C.容錯能力強D.可靠性高

3.閱讀材料二,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對的畫“J”,錯的畫“義”。

(1)一維碼是長條形的,條紋下有阿拉伯數(shù)字,二維碼是方形的。(—)

(2)一維碼是由縱向黑條和白條組成,二維碼碼區(qū)內(nèi)會有多邊形圖案。(—)

(3)二維碼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表示信息,一維碼只在垂直方向表示信息。()

試卷第6頁,共23頁

(-)

材料一:資料顯示,中國內(nèi)地大城市7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中,100個男生就有12個超重、5

個肥胖,100個女生就有7個超重、3個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發(fā)生率近幾年呈快速上升趨勢,

而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對此,專家指出,國民整體能量攝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飲料及甜

食攝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應做到以下兩點:

①要控制飲食。飲食過量,吃得過飽,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多食可在人體內(nèi)轉化成脂肪而積聚在皮下。因此每頓飯以吃八九成飽為宜,同時要限制高脂肪副食

品的攝入量。

②要增強運動。每天不僅要增加運動量,而且要延長運動時間。因運動初期是消耗體內(nèi)的糖類,

只有較長時間的運動才能消耗貯存的脂肪。

材料二:當前,我國兒童肥胖問題日趨嚴重。實際上,肥胖同樣也是營養(yǎng)不良的一種表現(xiàn)。肥

胖兒童的營養(yǎng)不均衡問題非常嚴重,超重者的飲食習慣往往不良,攝入過多高熱、高脂食物,卻又

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體的食物,再加上運動不足,就造成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因此,肥胖兒童更

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攝入,減少高熱、高脂食物的攝入,多吃蔬菜,增強運動,以達到健康減肥的

目的。

1.根據(jù)材料可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發(fā)生率近幾年的趨勢是()

A.持平B.有所上升C.快速上升D.有所下降

2.根據(jù)上述材料可知,下列不是造成肥胖的原因的一項是()

A.運動不足B.過早補充營養(yǎng)

C.排斥蔬菜水果D.攝入過多高熱、高脂食物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A.實際上,肥胖也是營養(yǎng)不良的一種表現(xiàn)。

B.飲食過量,吃得過飽,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C.每天運動一小段時間就能消耗貯存的脂肪。

D.過多食用米、面,可在人體內(nèi)轉化成脂肪而積聚在皮下。

(三)

材料一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與普及,網(wǎng)購已惠及千家萬戶。我們足不出戶,便可買到心儀的商品。當一

試卷第7頁,共23頁

件快遞送到手上時,我們總要拆開“厚重”的包裝……才能見到自己購買的商品。一位網(wǎng)店商家吐

露心聲:雖然這樣的包裝費錢、費力,但為了商品的運輸安全,在包裝上我們不敢怠慢,而且還得

“寧多勿少”,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遠超過商品本身。

材料二

據(jù)了解,目前中國快遞業(yè)中,紙板和塑料的實際回收率以及包裝物總體回收率都不高。其中塑

料和膠帶等最難降解,這些包裝材料在自然界中,需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才能降解。大部分的

快遞紙箱在經(jīng)過一次使用后被丟棄,能夠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費者對于包裝物的分類處理意

識較淡薄,加大了回收的難度。為了保證貨物能夠完妤無損地被送到消費者手中,多數(shù)商家選擇用

塑料膠帶對包裝進行加固。纏上塑料膠帶的紙板箱被送到造紙廠打紙漿時,膠帶的黏膠會影響過濾

器工作,從而造成機器損壞,所以回收時,纏有過多膠帶的紙板箱會被全部丟棄。紙盒等可回收的

快遞包裝,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也無法再回收。

材料三

人民網(wǎng)北京2020年7月1日電昨日,國家郵政局召開全系統(tǒng)生態(tài)環(huán)保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總結今年上半年行業(yè)生態(tài)環(huán)保工作,國家郵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民介紹,截至4月底,全國“瘦

身”膠帶封裝比例達83.8%,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5%,循環(huán)中轉袋使用率達80.9%,新

增1.7萬個郵政快遞網(wǎng)點設置包裝廢棄物回收箱,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保有量達到4.5萬輛。

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huán)成效明顯,行業(yè)節(jié)能減排穩(wěn)步推進。

1.材料一用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快遞物品包裝浪費十分嚴重,材料三又用

的說明方法告訴我們“綠色快遞”取得的成效。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快遞包裝在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huán)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4月,我國循環(huán)中轉袋已

經(jīng)全面使用。

B.中國快遞業(yè)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高,大量被丟棄的包裝物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環(huán)境污染。

C.多數(shù)商家選擇用塑料膠帶對包裝進行加固,但因為膠帶的黏膠會影響過濾器工作,所以回收時

纏有過多膠帶的紙板箱會被丟棄。

D.可回收的快遞包裝不能與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響回收。

3.面對網(wǎng)購,我們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快遞包裝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為需要解決的新問題。請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談

試卷第8頁,共23頁

談自己的建議。

(四)

(材料一)

書是什么?書是人類用來記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獲取知識、傳承經(jīng)驗、延續(xù)文明

的重要媒介。書的發(fā)展主要經(jīng)歷了以下演變過程:

發(fā)展時期形式演變

早期用甲骨、青銅、石頭記錄文字

商周時代筒牘(du)

兩晉南北朝古代寫本書

宋至清代印本圖書

(材料二)

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手機閱讀和網(wǎng)絡在線閱讀是成年國民數(shù)字

化閱讀的主要方式,中老年群體在數(shù)字化閱讀人群中的占比有所增高;成年國民有聲閱讀規(guī)模持續(xù)

擴大,2020年全國31.6%的成年國民有聽書習慣;與此同時,人們對于紙質圖書的情感也有回歸,

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的成年國民達到43.3%,比2019年的36.7%上升了6.6個百分點。

(材料三)

①商周時期,人們開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簡或犢,每

片可以寫8到14個字。把簡牘用麻繩、絲繩或者皮條串編起來,叫作“冊”,也寫作“策”。春

秋戰(zhàn)國時期,簡牘盛行。據(jù)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書有120斤重。西漢時,東方朔給漢武帝

寫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簡。

②近年來,隨著電子和激光技術的廣泛應用,出現(xiàn)了許多奇妙的新型圖書,“縮微膠卷”就是

其中的一種。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1/48。使用的時候,

再通過閱讀器放大到原來大小。如果把1萬種每種15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它們的總重量大約有

5噸,而縮微以后的膠片只有15千克。

試卷第9頁,共23頁

③在進入數(shù)字化時代的今天,電子閱讀越來越普及。但是,這種新的閱讀方式在給人們帶來方

便快捷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難度;電子輻射會對

人體產(chǎn)生一定的傷害;眼睛長時間盯著屏幕,會引起視力的下降……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縮微膠卷”是新型圖書的一種。

B.古代寫本書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的。

C.2020年,手機閱讀和網(wǎng)絡在線閱讀不是成年國民閱讀的主要方式。

D.商周時期,人們把簡牘用麻繩、絲繩或者皮條串編起來,叫作“冊”。

2.閱讀(材料三):

(1)①自然段畫“”的句子列舉了和是兩個事例,這樣寫的好處是

(2)說說“冊”與“縮微膠卷”的主要區(qū)別,至少寫出兩點。

3.有人認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紙質圖書將會逐漸消失,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結合材料寫出兩條

理由。

(五)

材料(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chǎn)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

式,以及與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

的重栗標志,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材料(二)

國家非遺名錄分類占比

試卷第10頁,共23頁

1.閱讀材料,選出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一項。()

A.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分為十類。

B.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C.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D.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所有文化表現(xiàn)形式。

2.有人說:“中國作為幾千年的古國,人民勤勞又能歌善舞?!闭埥Y合閱讀材料二為這一說法簡

述理由。

3.學校將開展“烏銅走銀非遺進校園”文化傳承活動,你覺得圍繞這一主題可以具體開展哪些活

動?請簡要寫3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材料一:8月4日,中央電視臺開始在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推出《塞罕壩生態(tài)文明建設范例啟示錄》系列

報道。報道稱,塞罕壩主動修復生態(tài),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一

個活標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時間,將昔日飛鳥不棲的荒原,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塞罕壩林場的林地

面積,由建場前的24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12萬畝,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蓋

試卷第11頁,共23頁

率由12%提高到80%。事實證明,塞罕壩人越節(jié)制,大自然的回饋就越慷慨。如今,塞罕壩在涵養(yǎng)

水源、凈化水質、釋放氧氣等方面都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并每年將創(chuàng)造超過120億元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

材料二:中新網(wǎng)北京8月8日電(記者張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環(huán)境保護督察全面啟動,督察

組將分別進駐吉林、浙江、山東等8個省份,這也標志著中央環(huán)保督察將實現(xiàn)對31個省份的全覆

蓋。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萬人被問責。新一輪督察風暴又將揪出哪些環(huán)?!邦B疾”引發(fā)外界

關注。

問責4660人,嚴批環(huán)保不作為亂作為

材料三: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園,建設美麗家園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一起參與、共同行動。我

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只當坐而論道的旁觀者,而應成為躬身踐行的參與者,從自己做起、從生活中一

點一滴做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tài)環(huán)境?;蛟S個人的力量是滄

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積土成山,眾人匯聚起來的力量就是磅礴偉力,唯此就能繪出

“生產(chǎn)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幽靜宜人”的美麗中國圖景,給子孫

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1.第四批中央環(huán)保督察全面啟動,下面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督察組將分別進駐山西、遼寧、貴州等8個省份。

B.這次督察中,已有上萬人被問責。

C.標志著中央環(huán)保督察將實現(xiàn)對31個省份的全覆蓋。

D.新一輪督察風暴已經(jīng)揪出許多環(huán)?!邦B疾”,引發(fā)外界關注。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塞罕壩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使林場成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成功范例。

B.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

C.第四批中央環(huán)境保護督察力度空前,并將實現(xiàn)對全國31個省份的全覆蓋。

試卷第12頁,共23頁

D.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是一項民生工程,政府有責,人人有責。

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說明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塞罕壩帶來了巨大的生態(tài)效益: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釋放氧

氣等,創(chuàng)造了120億元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

B.材料二既展示了中央環(huán)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當前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

C.材料三說明,從綠色發(fā)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態(tài)文明的總體規(guī)劃,中央的頂層設計和科學布局為建

設美麗中國描繪出了一幅宏偉藍圖。

D.材料二中的圖中的一系列數(shù)字反映出了當前環(huán)境問題的嚴重性和中央環(huán)保督察不作為,亂作為。

4.你認為我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要取得長足發(fā)展可從哪些方面努力?(至少答三個方面)

試卷第13頁,共23頁

參考答案

小古文

(一)

1.C解析:張丞相喜好書法卻寫得不工整。這里的“好”是喜愛的意思。B

解析:拿著張丞相所寫的字問他。執(zhí)是拿著的意思。

2.你為什么都不早點兒問我?導致我忘了。

解析:翻譯的方法是“增、冊I、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栗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這里的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汝胡不早問,致余忘之:你為什么不早點兒問我?導致我都忘記了。

3.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解析:從句子“張丞相好書而不工。當時流輩皆譏笑之。”可知原因是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4.要知錯就改,不要把自己的過錯強加在別人身上。

解析:示例:《草書大王》文言文給我們的啟示:

一是遇事要先反思自己有沒有然點,不要隨便把錯誤歸結在別人頭上。.

二是做事貴在勤于用功,到關鍵時才派得上用場。

三是無論任何事情,都要以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去做。

四是當聽到旁人對自己的批評時,要虛心接受,并及時改正。

參考譯文:張丞相喜愛寫草書但寫得不工整,當時的人們都笑話他,丞相對此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定。有一次,

他得到了一個好的句子,就拿起筆迅速寫下來,整張紙上龍飛鳳舞。他讓侄子抄下來,到書法中筆畫怪

誕的地方時,侄子茫然地停下來,拿著他寫的字的紙去問他:"這是什么字?”丞相認真地看了許久,自

己不認識了,便責怪侄子道:“你為什么不早問?以至于我都忘記了。”

(二)

1.于是緣故

解析:乃心生一計:于是心生一計。乃:于是。必有故也: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故:緣故、原因。

2.A

解析:A"之”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系。B"之"代詞,指代烏鴉叼著食物在樹上休息。C"之”代詞,

指代愛慕先生唱歌的人。D“之”代詞,代指它。故答案為A。

3.甜言須防是餌

解析: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內(nèi)容,抓住要點,利用關鍵信息進行分析鑒賞。文章中講述了狐

貍巧用詭計奪走烏鴉食物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防止上當。能概括這一層道理

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句:甜言蜜語必須提防,那是誘餌。

試卷第14頁,共23頁

參考譯文:烏鴉本來就不善于鳴叫。-天,嘴里叼著食物在樹上穩(wěn)穩(wěn)地休息。正好一只饑餓的狐貍看見

了,想要奪走烏鴉的食物,卻沒有辦法。于是心生一計,對著烏鴉說:聽說烏鴉先生的歌聲像霓裳

羽衣曲一樣美妙,特地來聽聽您唱一支仙曲,來清潔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推辭。烏鴉信

以為真,十分開心,于是張口就唱。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給狐貍撿取了,狐貍對烏鴉說:將來有愛慕

先生唱歌的,你千萬別信啊,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俗話說:甜言蜜語必須提防那是誘餌啊。

(三)

1.望梅止渴

解析:結合內(nèi)容理解,根據(jù)故事的內(nèi)容,用''望梅止渴”較恰當。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

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xiàn),用空想安慰自己。

2.B

解析:結合文中“軍皆渴,士卒難忍。操尋思少頃,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可知用B形容更貼切。爾虞我詐,意思是比喻互相欺騙,互不信任。急中生智形容事態(tài)緊急的時候,

突然想出辦法。饑不擇食,釋義是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栗急迫,顧不得選擇。言不由衷,意思是

話不是打心眼里說出來的,即說的不是真心話,指心口不一致。

3.B

解析:“魏武行軍失汲道,三軍皆渴,士卒難忍”的含義是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

士兵們都渴得厲害。結合句子大意可知答案是B。

4.曹操是一個有謀略、聰明睿智的人。

解析:結合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想法即可,例:有智慧、聰明睿智: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

射,成功地克服了士兵們干渴的困難,這個方法非常的巧妙,振奮了軍心。

參考譯文: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渴得厲害,于是他傳令道:“前邊有

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笔勘犝f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這個辦法部

隊趕到前方,找到了水源。大家說:“曹操很聰明,這不是錯的?!?/p>

(四)

1.A

解析:本題中“籬敗不修”意思是籬笆破了也不修理,所以“敗”的意思是破敗。

2.修葺治

解析:本題中表示修理的詞語有“修、葺、治”

3.不同意。因為修好屋子是為了長久地防止屋漏雨淋,迂公目光短淺,不知道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解析:迂公最后說“適葺治,即不雨,豈不徒耗資財?”意思是剛剛將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難

道不是白白的消耗錢財嗎?這句話的說法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修好屋子是為了長久地防止屋漏雨

淋,迂公目光短淺,不知道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所以并不同意他的說法。

4.C

解析:說法正確的是C項,

試卷第15頁,共23頁

諷刺了像遷公這樣目光短淺的人。其他幾項并不符合原文的主旨,概括不全面。

參考譯文:有一個姓迂的人,世人稱他迂公,個性吝嗇:籬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頂上的瓦片破了也不

修理。一天,半夜突然下起了大雨,屋子漏雨就像被注了水,妻子兒女東躲西藏,還是被雨水打濕

了大半身,妻子邊喊邊罵,責問他說:“我嫁給你,是因為你家中富貴,卻沒有想到要受這種苦累。

你憑什么做孩子的父親?憑什么做我的丈夫?”迂公無可奈何。第二天早晨,請來工匠修屋子。然而,

在后來的兩個月中,天氣晴朗無比,看不見一點要下雨的征兆。迂公嘆息說:“剛剛將屋子修好,就

不下雨了,難道不是白白的消耗錢財嗎?”

(五)

1.B

解析:A順手而得之,順手就得到了小羊。之,代詞,指代小羊。

B多費二公之力,多多勞費兩位的力氣了。之,助詞,相當于“的

C有一牧童見之,有一個牧童見到這幅畫。之,代詞,指代這幅畫。

D錘子期聽之,鐘子期聽了伯牙彈的琴曲。之,代詞,指代伯牙彈的琴曲。

2.XVX

解析:(1)“各逞其雄”,各自展開自己的勇猛、雄姿。其,他們的?!叭纹淙∪ァ?,任由它(狐貍)

把小羊拿走。其,狐貍。

(2)“卒之彼此皆受重傷”,終于結束戰(zhàn)斗后,兩只猛獸都受了重傷。斷句:卒之/彼此皆受重傷。

(3)“載”讀作“z獷,意為“記載”。

3.C

解析:A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

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態(tài),一定要樂觀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

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轉化。

B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螳螂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后面正想吃它,后比喻為了利益損害別

人,而不知道有人跟著算計他。

C鵑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D竹籃打水一場空:意思是比喻白費力氣,沒有效果,勞而無功。側重于用的方法不合適。

4早知道分著吃就是了,也不至于受此侮辱。

解析:本文通過記敘獅子和熊爭奪一只羊,最終被狐貍得到小羊的故事,告訴我們雙方爭執(zhí)不下,

試卷第16頁,共23頁

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兩者因為爭斗讓第三者占了便宜,可能會想早知道不爭,均分就好

了。

5.AB

解析:本文通過記敘獅子和熊爭奪一只羊,最終被狐貍得到小羊的故事,告訴我們雙方爭執(zhí)不下,

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同時,從獅子和熊的做法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做事的時候,我們栗

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

【譯文】

《山海經(jīng)》記載:獅子和人熊,共同爭奪一只小羊。二只動物都是猛獸,各自展開自己的勇猛、雄

姿,拼勁對敵整日,終于結束戰(zhàn)斗后,兩只猛獸都受了重傷,最終導致各自都起不來。正在這時,

來了一只饑餓的狐貍,看到二只猛獸都很疲憊,順手就得到了小羊,說:“多多勞費兩位的力氣了?!?/p>

洋洋自得地離開了。二只猛獸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任由它把小羊拿走。

(六)

1.告訴最終、最后、后來

解析:(1)“語之日"意思:于令儀對他說。語:告訴。

(2)“卒為良民”意思:后來終于成了善良的人。卒:最終、最后、后來。

2.B

解析:A.正確。從“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笨芍?,一個小偷到于令儀家偷東西,

被于令儀的幾個兒子抓住了。說法正確。B.不正確。從“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笨芍接诹?/p>

儀家偷東西的小偷是于令儀的鄰居的小孩。

C.正確。從“迫于貧爾?!笨芍⊥凳且驗榧依镓毟F才迫不得已出來偷東西的。說法正確。D.正

確。從“汝貧甚,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感愧,卒為良民。”可知,于

令儀留小偷在自己家里住了一夜,到了第二天才讓他離開,小偷既感恩又慚愧。說法正確。

3.于令儀告訴鄰居的兒子(小偷)說:“你很窮,夜晚拿十貫銅錢回家,恐怕要被人問來由。”

解析:“汝貧甚,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句中重點詞:貧,貧困;負,背;恐,恐怕;詰,盤

查。句意為:你如此的貧困,晚上帶著十貫銅錢回去,恐怕會引起巡邏人員的盤查。

4.(1)小偷被抓后,于令儀耐心了解情況,而不是直接報官,表現(xiàn)他的寬容;

(2)了解到小偷是因為貧窮而偷盜,于令儀滿足他的愿望,給了他十千元錢,表現(xiàn)他的慷慨大方。

試卷第17頁,共23頁

解析:令儀抓住小偷后的表現(xiàn)以及小偷后來的表現(xiàn)。于令儀抓住來偷東西的鄰家小孩,不僅沒有責

罰他,反而問他想要什么東西,給他所需要的錢財,并留他過夜以免嫌疑,可謂細致周到。體現(xiàn)了

于令儀寬厚大方,處處為人著想、善良的性格特點。

【譯文】于令儀,是個商人,他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時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

侵入他家中行竊,被他的幾個兒子逮住了,發(fā)現(xiàn)原來是鄰居的小孩。于令儀問他說:“你一向很少

做錯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賊呢?”小偷回答說:“為貧困所迫罷了。”于令儀再問他想要什么東西,

小偷說:“能得到十貫錢足夠穿衣吃飯就行了?!庇诹顑x依照他的要求給了他。小偷已經(jīng)離開,于令

儀又叫住他,小偷大為恐懼。于令儀對他說:“你十分貧窮,晚上帶著十貫銅錢回去,恐怕你會被

人追問的,留下錢財,到了明天再拿走?!蹦切⊥瞪罡袘M愧,后來終于成了善良的人。鄉(xiāng)親的人們

稱他為好的人。

(七)

1.(1)決斷,決定(2)正確

解析:(1)共決于老者,意思是:二人爭執(zhí)不下,去問一位老人。決,決斷。

(2)今其人妄謂己是,意思是:現(xiàn)在那個人不合實際的說自己是對的。是,正確,對的。

2.D

解析: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

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首先栗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了

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短語,可按詞性劃分,否定詞要斷開,還有主謂語間也來斷開。本句的意思

是:讓他終身不知道有太行山啊。故斷句為:使其/終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3.(1)老人認可甲,卻否定乙。(2)怎么您也這樣錯亂不明呢?

解析:解答時,我們要根據(jù)字詞的理解,統(tǒng)領全文去理解。

(1)本句中“可”可定的意思?!胺瘛笔欠穸?。全句意思是:老人說甲對,乙說的不對。(2)本句

中“奈何”,為什么;“亦”,也:“若是”,如此。全句意思:為什么您也如此顛倒(是非)?

4.爭辯太行乙詢緣由

解析:全文講述了兩個人游太行山,為山名產(chǎn)生爭議,隨后同問一老者斷決對錯的故事。我們結合

文中:“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乙曰:'……共決于老者?!薄袄险呖杉锥褚??!?/p>

“甲去,乙詢云”我們可以概括為:二人同游太行、對太行產(chǎn)生爭議、找老者決議、乙問緣由。

5.D

解析:全文講述了兩個人游太行山,為山名產(chǎn)生爭議,隨后同問一老者斷決對錯的故事。這個故事

試卷第18頁,共23頁

告訴我們不與固執(zhí)的人爭辯,不能偏執(zhí)于錯誤。

【譯文】:甲乙二人同去游太行山,見到山名碑。甲道:“碑上明明是大行(形),怎么卻叫太行(杭)

乙道:“本來是太行(杭),如何能叫大行(形)?!倍瞬荒軟Q斷,去問一位老人,老人說甲對,乙

說的不對。甲走開以后,乙責怪老人說:“為什么您也如此顛倒(是非)?”老人道:“有意氣相爭

的人,不能與他爭辯?!爆F(xiàn)在那個人不合實際的說自己是對的,(就說明他)不屑不屑于去爭辯證明

(這件事)是對是錯,他就是有意氣相爭的人啊。我不和(他)辯論的原因,是讓他終身不知道太

行山啊?!?/p>

(八)

1.喜歡同“返”,返回是值得

解析:依據(jù)前后語境,根據(jù)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如工”則晨去夕反”,反的意思就是

返回。也可通過給字組詞的方法等方法幫助理解字義。解釋完后放回語境中去檢驗。

2.雖然是小東西,可是比人還耿直,我因此喜歡它。

解析:可以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的直

譯。但若有語言不夠通順。這時就要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意譯,盡量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

注意抓住關鍵字眼來進行理解翻譯。

3.有主見,崇尚耿直的人。

解析:結合文中的“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北磉_的是孫休喜歡耿直、正直、有節(jié)操

的人的事。從人物的言行及題干中孫休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的事件,

可以看來孫休是有主見,崇尚耿直的人

【譯文】孫休喜歡射野雞,到了射獵野雞的季節(jié),就早去晚歸。群臣都勸阻他說:“這是小東西,哪里

值得過分迷戀呀!”孫休說:“雖然是小東西,可是它比人還耿直,所以我喜歡它?!?/p>

非連

(一)

1.B

解析:從材料一中可知,二維碼是在一維碼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所以選項B是錯誤的。

2.A

解析:從材料二中的一維碼和二維碼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二維碼的存儲信息容量更大,從材料

三中的“二維碼引入了錯誤糾正機制”“其譯碼可靠性高”,我們可以分析出,二維碼的容錯能力更

試卷第19頁,共23頁

強,可靠性更高。所以選項B、C、D都是正確的,而選項A材料中并未提及。

3.VVX

解析:通過材料二中一維碼和二維碼圖形的比較,我們可以做出判斷,第(1)題是正確的;從材

料一中可知二維碼是用特定幾何圖形按一定規(guī)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多邊形也是幾何圖

形的一種,所以第(2)題是正確的;認真觀察一維碼和二維碼的圖形,一維碼只在水平方向表示

信息,垂直方向并不表示信息,所以第(3)題是錯誤的。

(二)

1.C

解析:由材料一中“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發(fā)生率近幾年呈快速上升趨勢,而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

可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發(fā)生率近幾年的趨勢是快速上升。選C。

2.B

解析:由材料二中''肥胖兒童的營養(yǎng)不均衡問題非常嚴重,超重者的飲食習慣往往不良,攝入過多

高熱、高脂食物,卻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體的食物,再加上運動不足,就造成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

生”可知,造成肥胖的原因有:攝入過多高熱、高脂食物;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體的食物;運

動不足。''過早補充營養(yǎng)”不是造成肥胖的原因。選B。

3.C

解析:A項說法正確。由材料二中“當前,我國兒童肥胖問題日趨嚴重。實際上,肥胖同樣也是營

養(yǎng)不良的一種表現(xiàn)”可知。

B項說法正確。由材料一中“飲食過量,吃得過飽,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可知。

C項說法錯誤。由材料一中“每天不僅要增加運動量,而且要延長運動時間。因運動初期是消耗體

內(nèi)的糖類,只有較長時間的運動才能消耗貯存的脂肪”可知,要有較長時間的運動才能消耗貯存的

脂肪,所以每天不僅要增加運動量,而且要延長運動時間。并不是說每天運動一小段時間就能消耗

貯存的脂肪。

D項說法正確。由材料一“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體內(nèi)轉化成脂肪而積聚在

皮下”可知。

(三)

1.舉例子列數(shù)字

解析:材料一指出快遞包裝包括外包裝塑料袋、紙箱、填充物、商品自帶包裝等等,通過舉具體的

例子說明快遞物品包裝浪費十分嚴重。材料二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說明了綠色快遞收到的成效,是用的

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2.A

解析:本題中,A項“我國循環(huán)中轉袋已經(jīng)全面使用”是錯誤的。在文中“循環(huán)中轉袋使用率達80.9%”

并沒有完全使用。故本題選A。

試卷第20頁,共23頁

3.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心儀的商品快遞包裝產(chǎn)生的垃圾多,難降解

解析:材料一指出“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應用與普及,網(wǎng)購已惠及千家萬戶。我們足不出戶,便可買到心

儀的商品”,這說明了面對網(wǎng)購,我們喜的是可以足不出戶就買到心儀的商品。接著材料一指出為

了商品的運輸安全,快遞包裝十分厚重。說明面對網(wǎng)購,憂的是快遞物品包裝浪費十分嚴重,浪費

了資源。

4.消費者不要隨手亂扔包裝垃圾,自覺將包裝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解析:根據(jù)快遞物品包裝浪費、快遞垃圾會產(chǎn)生多種危害的問題,提出幾條切實可行的建議即可。

例:商家不栗過分追求''包裝嚴密”;消費者不要隨手亂扔包裝垃圾,栗自覺將包裝垃圾進行分類

處理。

(四)

1.C解析:根據(jù)材料二中“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diào)查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手機閱讀和網(wǎng)

絡在線閱讀是成年國民數(shù)字化閱讀的主要方式”可知C項表述錯誤,故選C項。

2.秦始皇批閱文書東方朔給漢武帝寫文章更具體地寫出了簡牘的笨重、不方便?!皟浴?/p>

與“縮微膠卷”的主要區(qū)別在于:(1)材料不同:“冊”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的,“縮微膠卷”由膠

片制作成。(2)“冊”比較笨重、體積大;“縮微膠卷”輕便、體積小。(3)“冊”閱讀不方便,“縮

微膠卷”閱讀便捷等。

解析:(1)“據(jù)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簡牘文書有120斤重。西漢時,東方朔給漢武帝寫了一篇文

章,用了3000片竹簡。”這句話列舉了秦始皇批閱文書和東方朔給漢武帝寫文章,說明了簡牘的笨

重、不方便。

(2)結合文本材料三第一段和“它是用照相機把書或者資料縮拍到膠卷上,一般縮到原書大小的

1/48o使用的時候,再通過閱讀器放大到原來大小。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