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中軸骨及骨連接_第1頁
級中軸骨及骨連接_第2頁
級中軸骨及骨連接_第3頁
級中軸骨及骨連接_第4頁
級中軸骨及骨連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溫馨提示:

同學(xué)上課期間請關(guān)手機!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回顧上次課內(nèi)容

1、骨(學(xué))、關(guān)節(jié)(學(xué))、骨骼肌2、骨206塊,四種形態(tài),軀干骨、顱骨、四肢骨3、骨的結(jié)構(gòu)骨質(zhì)、骨膜、骨髓等4、關(guān)節(jié)(學(xué))關(guān)節(jié)面、關(guān)節(jié)囊、關(guān)節(jié)腔5、關(guān)節(jié)的運動屈和伸、收和展旋內(nèi)和旋外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第二節(jié)中軸骨

包括軀干骨和顱

(軀干骨和軀干骨連結(jié),教材P12和P40)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軀干骨和軀干骨連結(jié)教學(xué)大綱要求1.了解軀干骨的組成,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特點。熟悉胸骨、肋的形態(tài)特點。

2.了解椎體間的連結(jié)形式、掌握椎間盤的形態(tài)特點

3.掌握脊柱、胸廓的組成、連接形式、形態(tài)和功能: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軀干骨和軀干骨連結(jié)

問題:1.軀干骨包括哪些骨?2.椎骨有多少塊?怎么描述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3.怎樣區(qū)分頸椎、胸椎和腰椎?4.脊柱的組成,彎曲何時形成,有何意義?5.胸廓的組成,有什么作用?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一.軀干骨和軀干骨的連結(jié)(一)軀干骨有51塊,包括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1塊胸骨和24塊肋。主要參與構(gòu)成脊柱和胸廓。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脊柱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胸廓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1.椎骨

24塊,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

椎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椎弓有7個突起,即上和下關(guān)節(jié)突(2對)、橫突(1對)、棘突(1個)。椎孔、椎管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頸椎

(7塊)椎體小,橫切面呈橢圓形。椎孔大呈三角形。有橫突孔。棘突末端分叉(除第1和第7頸椎外)。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特殊頸椎第1頸椎又名寰椎,由前弓和后弓及側(cè)塊組成。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第2頸椎又名樞椎,有齒突。第7頸椎--隆椎,棘突長。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2)胸椎

椎體橫切面呈心形,椎體上有上、下肋凹,橫突上有橫突肋凹。棘突長,斜向后下方,呈疊瓦狀排列。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3)腰椎

椎體最大,橫切面呈腎形。椎孔大是三角形。棘突呈板狀,水平伸向后方。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2.骶骨—三角形,其前面稱盆面,有岬、4隊骶前孔。后面有4對骶后孔。骶骨內(nèi)有骶管,管的下口稱骶管裂孔。骶角是找骶管下口的標志。3.尾骨—上接骶骨尖,由3-4塊尾椎連接形成。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4.胸骨分胸骨柄、胸骨體和劍突三部分。有頸靜脈切跡、鎖切跡和肋切跡等。胸骨角—是胸骨柄和胸骨體連接處向前的突起,其兩側(cè)平對第二肋,是臨床計數(shù)肋的標志。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5.肋

有12對,每塊肋由肋軟骨和肋骨組成。第1對-第7對與胸骨相連,稱真肋。第8-12對稱假肋肋體、肋頭、肋結(jié)節(jié)等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二)軀干骨的連結(jié)(P40)軀干骨51塊,通過骨連結(jié)形成兩大結(jié)構(gòu),即脊柱和胸廓.1.脊柱組成:24塊椎骨,一塊骶骨和尾骨,共26塊。連結(jié):椎骨的連結(jié)包括椎體的連結(jié)和椎弓的連結(jié)。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1)椎體的連接1)椎間盤—是連接相鄰兩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23個。由纖維環(huán)和髓核構(gòu)成。髓核是具有彈性物質(zhì)。椎間盤可壓扁,使脊柱運動。頸部和腰部的椎間盤較胸部厚,頸部和腰部運動幅度較大。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椎間盤23個,總厚度占脊柱全長的1/4。

椎間盤一直處于壓力下,后者由人體重力、肌張力和肌肉運動共同產(chǎn)生。男性在白天身長縮短2.5厘米,女性1.7厘米。人人晚上較早上其身長縮短1%。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椎間盤脫出癥

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jīng)根引起牽涉性痛。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2)前、后縱韌帶—分別位于椎體的前后面。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2)椎弓的連接1)韌帶連接---有黃韌帶、棘間韌帶和棘上韌帶等。2)關(guān)節(jié)---有關(guān)節(jié)突關(guān)節(jié)。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3)其他椎骨的連接1)寰枕關(guān)節(jié)—第1頸椎和枕骨,頭的屈和伸2)寰樞關(guān)節(jié)--第1頸椎和第2頸椎,旋轉(zhuǎn)。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脊柱整體觀和運動:1.整體觀---男性脊柱長70厘米。側(cè)面觀有4個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頸曲和腰曲,凸向前,是生后形成支持頭的抬起(生后3個月始)和站立姿勢(生后1年)

。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在胚胎期形成,主要增大胸腔和盆腔的容積。2.運動:屈和伸、側(cè)屈、旋轉(zhuǎn)和環(huán)轉(zhuǎn)運動。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2.胸廓組成:24塊肋、12塊胸椎、1塊胸骨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連接:(1)肋椎關(guān)節(jié)(肋與胸椎的連接)有肋頭關(guān)節(jié)和肋橫突關(guān)節(jié),是聯(lián)合關(guān)節(jié)。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2)胸肋關(guān)節(jié)(肋和胸骨的連接)第1肋與胸骨柄----軟骨連接第2-7肋軟骨與胸骨肋切跡第8-10肋通過肋軟骨連接到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軟骨間連結(jié))。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胸廓的形態(tài):成人近似圓錐體,有二口、三壁:有上口、下口和肋間隙等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上口—由胸骨柄上緣、第1肋和第1胸椎圍成,是達頸根部的通道。下口---由12胸椎、第12肋、11肋、肋弓和劍突圍成。

一.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胸廓的運動:在肌的配合下參加呼吸運動。

吸氣----肋上提,肋體下緣外翻,胸腔容積擴大

呼氣----肋下降,肋體下緣內(nèi)翻,胸腔容積減小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二、顱和顱骨的連結(jié),教材P16和P46)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顱骨和顱骨的連結(jié)教學(xué)大綱要求

1.掌握顱的構(gòu)成,掌握腦顱、面顱各骨的名稱和位置

2.了解顱側(cè)面觀、前面觀、顱底外面觀形態(tài)。掌握顱底內(nèi)面觀孔洞名稱。3.掌握顳下頜關(guān)節(jié)構(gòu)成、特點和運動形式。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顱和顱骨的連結(jié)

問題:1.顱骨有多少塊?2.腦顱骨包括哪些骨?形成哪些結(jié)構(gòu)?3.面顱骨包括哪些骨?形成哪些結(jié)構(gòu)?4.你能摸到你的顴弓、眉弓、乳突、下頜角嗎?5.

你能摸到你的下頜關(guān)節(jié)嗎?此關(guān)節(jié)可作什么運動?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二、顱(Skull)有23塊,由扁骨和不規(guī)則骨構(gòu)成。以眶上緣和外耳門上緣的連線為分界線,分為腦顱和面顱: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一)腦顱骨(8塊)不成對的腦顱骨有額骨、篩骨、蝶骨和枕骨。成對的腦顱骨有頂骨和顳骨。腦顱骨圍成顱腔,容納和保護腦。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1、額骨分額鱗、眶部和鼻部。額鱗內(nèi)有含氣腔,稱額竇。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2、篩骨

分篩板、垂直板和兩側(cè)的篩骨迷路。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篩板——構(gòu)成鼻腔的上部,有雞冠和篩孔等。篩骨迷路——有許多含氣小腔,稱篩竇。有上鼻甲和中鼻甲等。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3、蝶骨

分體、大翼、小翼和翼突。體——有一對含氣的空腔,稱蝶竇。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4、顳骨分鱗部、鼓部和巖部。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5、枕骨

有枕骨大孔、橫竇溝、枕外隆突和枕髁等。內(nèi)面觀外面觀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6、頂骨一對呈四邊形的扁骨。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二)面顱骨

共15塊。不成對的有下頜骨、舌骨和犁骨。成對的有上頜骨、腭骨、鼻骨、淚骨、下鼻甲和顴骨。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

1、下頜骨

分一體兩支。下頜體—下頜體呈弓形。下頜支——由體后方上聳的長方形骨板,有兩突起,稱冠突和髁突。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2、舌骨呈“U”字形,有體和大角、小角。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3、犁骨參與構(gòu)成鼻中隔。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4、上頜骨分一體(上頜體,其內(nèi)有含氣腔,名上頜竇),四突(額突、顴突、牙槽突和腭突)。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5、腭骨呈“L”形,分水平板和垂直板兩部。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6、鼻骨一對,是構(gòu)成鼻背的主要結(jié)構(gòu)。7、淚骨一對薄骨片,位于眶內(nèi)側(cè)的前部。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8、下鼻甲為一對薄而卷曲的小骨片。9、顴骨為一對菱形骨塊。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三)顱的整體觀1.頂面觀冠狀縫---位于額骨和頂骨間矢狀縫---位于左、右頂骨間人字縫---位于左、右頂骨和枕骨間。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2.后面觀有枕外隆突3.顱內(nèi)面觀有顱前、中和顱后三窩,窩內(nèi)有孔洞,是神經(jīng)和血管進出部位。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1)顱前窩—位于眼眶上方,雞冠,有篩板、篩孔通鼻腔。(2)顱中窩—有垂體窩、視神經(jīng)管、眶上裂、圓孔、卵圓孔等。(3)顱后窩—有內(nèi)耳門、枕內(nèi)隆突、橫竇溝、頸靜脈孔等。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4.顱底外面牙槽弓、口腔頂、鼻后孔、翼突板、枕骨基底部、枕髁、枕骨大孔、頸動脈管外口等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5.顱側(cè)面觀翼點—是額骨、頂骨、顳骨和蝶骨,四骨會合處構(gòu)成的“H”型縫,較薄弱。其內(nèi)面有血管走行,易損傷。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6.顱前面觀

以上頜骨為中心描述面骨。有骨性眼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羯峡?、眶下孔和頦孔是面部神經(jīng)、血管出入部位。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1)

眼眶四面錐體形深腔,有一尖一底和四壁: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2)骨性鼻腔

鼻腔由骨性鼻中隔分左右兩半。每一側(cè)鼻腔的內(nèi)側(cè)壁是骨性鼻中隔。外側(cè)壁上有上、中、下三鼻甲和相應(yīng)的三個鼻道。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3)鼻旁竇是骨性的含氣腔,借孔洞與鼻腔(鼻道)相通。

額竇—額骨內(nèi),開口于中鼻道。

篩竇—篩骨迷路內(nèi),有前、中、后群。主要開口于中鼻道。

蝶竇—蝶骨體內(nèi),開口于上鼻道后方。

上頜竇—上頜骨體內(nèi),開口于中鼻道.

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四)新生兒的特征1.腦顱大于面顱,新生兒面顱占全顱的1/8,成人是1/4。本文檔共71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二\18點34分2.各骨由膜相連,該膜稱囟。前囟到1-2歲時閉合,有臨床意義。本文檔共71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