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刑法歷年真題答案及解析_第1頁
法考刑法歷年真題答案及解析_第2頁
法考刑法歷年真題答案及解析_第3頁
法考刑法歷年真題答案及解析_第4頁
法考刑法歷年真題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法考刑法歷年真題答案及解析(一)

2018法考已進入到了緊張的復習階段,真題練習必不可少,小編整理了刑法歷年真題

供各位考生練習,幫助大家解析命題思路,了解命題的陷阱與障礙。

一'單項選擇題

1、老板甲春節(jié)前轉移資產,拒不支付農民工工資。勞動部門下達責令支付通知書后,

甲故意失蹤。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后,立即抽調警力,迅速將甲抓獲。在偵查期間,甲主動支

付了所欠工資。起訴后,法院根據(jù)《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認定甲的行為,

甲表示認罪。關于此案,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A.《刑法修正案(八)》增設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體現(xiàn)了立法服務大局、保護民生的

理念

B.公安機關積極破案解決社會問題,發(fā)揮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依據(jù)《刑法修正案(八)》對欠薪案的審理,體現(xiàn)了懲教并舉,引導公民守法、社會

向善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資,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責任,以利于實現(xiàn)良好的社會效果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本案中甲有能力支

付勞動報酬而以轉移財產的方式拒不支付,且經勞動部門責令支付后逃匿,符合拒不支付勞

動報酬罪的犯罪構成。因此,甲的行為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另外,根據(jù)《刑法》第二

百七十六條之一第三款規(guī)定,有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提起公訴前

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從題干中給

出的信息看,甲在偵查期間即起訴前支付了所欠工資,且未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可以對其

減輕或免除處罰。另外,注意減輕或免除處罰與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是不同的,減輕或免除處

罰是以定罪為前提的,而不追究刑事責任則是不構成犯罪。

【提示】解答本題主要是從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認定及處罰入手,法治理念只是形

式。

2、甲與乙女戀愛。乙因甲傷殘?zhí)岢龇质郑撞煌?,拉住乙不許離開,遭乙痛罵拒絕。

甲絕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別人也休想”,連捅十幾刀,致乙當場慘死。甲逃跑數(shù)日后,投

案自首,有悔罪表現(xiàn)。關于本案的死刑適用,下列哪一說法符合法律實施中的公平正義理念?

A.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當甲的殺人行為被評價為“罪行極其嚴重”時,可判處甲死刑

B.從維護《刑法》權威考慮,無論甲是否存在從輕情節(jié),均應判處甲死刑

C.甲輕率殺人,為嚴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應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

D.應當充分考慮并尊重網民呼聲,以此決定是否判處甲死刑立即執(zhí)行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死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缎谭ā返谒氖藯l第一款規(guī)定,死

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據(jù)此可知,死刑只適用于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即作為死刑的適用對象的罪犯應當是罪大與惡極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本案中,甲犯有故意

殺人罪,滿足罪大的條件,但其存在自首情節(jié),如果不存在惡極情況的話,則不能適用死刑。

3、關于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觀點:

①罪刑法定只約束立法者,不約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約束法官,不約束偵查人員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類推適用刑法,不禁止適用習慣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第①句正確,第②③④句錯誤

B.第①②句正確,第③④句錯誤

C.第④句正確,第①②③句錯誤

D.第①③句正確,第②④句錯誤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罪刑法定原則。

第①句表述錯誤。罪刑法定既約束立法者,也約束司法者。如果罪刑法定只約束立法

者而不約束司法者的話,就成為了“紙面”的罪刑法定,沒有任何意義了。

第②句表述錯誤。罪刑法定既約束法官,也約束偵查人員。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

定,如果行為人不構成犯罪的話,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就應該作出不立案或撤銷案件的處

理。因此,偵查人員也要受罪刑法定原則的約束。

第③句表述錯誤。罪刑法定既禁止類推適用刑法,也排斥習慣法。根據(jù)預測可能性原

理,罪刑規(guī)范應當具有明確性、穩(wěn)定性。刑事司法應當以成文法為準,排斥習慣法。

第④句表述正確。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

后法。

4、下列哪一選項構成不作為犯罪?

A.甲到湖中游泳,見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場的甲呼救。甲未予

理睬,武某溺亡

B.乙女拒絕周某求愛,周某說“如不答應,我就跳河自殺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

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C.丙與賀某到水庫游泳。丙為顯示泳技,將不善游泳的賀某拉到深水區(qū)教其游泳。賀

某忽然沉沒,丙有點害怕,忙游上岸,賀某溺亡

D.丁邀秦某到風景區(qū)漂流,在漂流筏轉彎時,秦某的安全帶突然松開致其摔落河中。

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不作為犯罪。不作為犯罪包括:純正不作為犯和不純正不作為

犯。成立條件包括:(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具有法律性質的義務;這種義務的

來源包括:①法律、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的義務;②職務或業(yè)務要求的義務;③法律行為引起的義

務;④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后果。

選項A錯誤。甲對武某不負有救助義務,因此,其不構成不作為犯罪。

選項B錯誤。乙女對周某不負有救助義務,因此,其不構成不作為犯罪。

選項C正確。丙將不善于游泳的賀某拉到深水區(qū)教其游泳,丙的先前行為引起丙對賀

某負有救助義務,后丙見賀某沉沒而不救助致賀某溺亡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

選項D錯誤。丁僅僅是邀請秦某,去與否秦某自己有決定權,因此,丁的邀請行為不

能引起其應對秦某負有法律上的救助義務。因此,其不構成不作為犯罪。

5、下列哪一行為構成故意犯罪?

A.他人欲跳樓自殺,圍觀者大喊“怎么還不跳”,他人跳樓而亡

B.司機急于回家,行駛時闖紅燈,把馬路上的行人撞死

C.誤將熟睡的學生妻妹當成妻子,與其發(fā)生性關系

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裝作沒看見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犯罪故意。

選項A錯誤。從選項所給出條件來看,不足以判斷為犯罪,也就無所謂故意或過失了。

選項B錯誤。司機違反交通法規(guī)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交通肇事罪,屬于過失犯罪,

而非故意犯罪。

選項C錯誤。從該項給出的信息來看,行為人主觀上誤認為是妻子,缺乏違背婦女意

志強奸的明知,不存在強奸的故意。且我國《刑法》沒有過失強奸罪的規(guī)定,故認定為意外

事件比較合適。

選項D正確。吸毒行為發(fā)生的場合是在行為人自己家中,主人對場所具有支配管理地

位,有阻止場所內危險發(fā)生的義務,其不履行該義務,構成不作為的犯罪。

6、甲與素不相識的崔某發(fā)生口角,推了他肩部一下,踢了他屁股一腳。崔某忽覺胸部

不適繼而倒地,在醫(yī)院就醫(yī)時死亡。經鑒定,崔某因患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急性心力

衰竭死亡。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成立故意傷害罪,屬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B.甲的行為既不能認定為故意犯罪,也不能認定為意外事件

C.甲的行為與崔某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這是客觀事實

D.甲主觀上對崔某死亡具有預見可能性,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因果關系的認定、意外事件。

選項A錯誤。甲沒有傷害崔某的故意,且實施的行為在通常情況下也不足以致崔某輕

傷。因此,甲不構成故意傷害罪。

選項B錯誤,選項C正確。因果關系屬于犯罪構成中客觀構成要件要素,屬于客觀事

實;因被害人特殊體質導致的危害后果,一律認定為有因果關系。認定為有因果關系并不等

同于構成犯罪或追究刑事責任。結合題干中所給信息,對于甲認定為意外事件比較合適。

選項D錯誤。甲主觀上對崔某死亡不具有預見的可能性,不成立過失犯罪。

7、關于正當防衛(wèi)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將罪犯顧某扭送派出所途中,在汽車后座上死死掘住激烈反抗的顧某頭部,到派

出所時發(fā)現(xiàn)其已窒息死亡。甲成立正當防衛(wèi)

B.乙發(fā)現(xiàn)齊某駕駛摩托車搶劫財物即駕車追趕,2車并行時摩托車撞到護欄,彈回與乙

車碰撞后側翻,齊某死亡。乙不成立正當防衛(wèi)

C.丙發(fā)現(xiàn)鄰居劉某(女)正在家中賣淫,即將劉家價值6000元的防盜門砸壞,阻止其

賣淫。丙成立正當防衛(wèi)

D.丁開槍將正在偷越國(邊)境的何某打成重傷。丁成立正當防衛(wèi)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正當防衛(wèi)。

《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

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

害的,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

選項A錯誤。甲致“反抗”的犯罪嫌疑人顧某死亡,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成立正當防衛(wèi)。

選項B正確。齊某的死亡并非乙的防衛(wèi)行為直接導致的,中間介入了意外事件,阻斷

了乙的防衛(wèi)行為。因此,乙不成立正當防衛(wèi)。

選項C.D錯誤。并非對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可以進行防衛(wèi),只是對那些具有進攻性、

破壞性、緊迫性的不法侵害,在采取正當防衛(wèi)可以減輕或者避免法益侵害結果的情況下,才

宜進行正當防衛(wèi)。因此,對賣淫、嫖娼行為、偷越國(邊)境的行為、重婚行為、假冒注冊

商標行為、賄賂行為等不能進行正當防衛(wèi)。

8、甲欲殺乙,將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鐘后,甲發(fā)現(xiàn)乙未死,便

舉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帶上,刺第三刀時刀柄折斷。甲長嘆“你命

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氣了”,遂將乙送醫(yī),乙得以保命。經查,第一刀已致乙重傷。關于

甲犯罪形態(tài)的認定,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故意殺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殺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傷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殺人罪的不能犯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缎谭ā返诙臈l第一款規(guī)定,在犯罪過

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據(jù)此可知,認定犯

罪中止的時間條件是“犯罪過程中”,犯罪過程結束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達到犯罪目的的,

屬于犯罪未遂。本案中,甲欲殺乙,掐住乙的脖子致“乙深度昏迷”(以為乙已經死亡)達

“30分鐘”,意表明犯罪過程已告一段落,因誤以為死亡結果已經發(fā)生而歸于未遂,按未遂

論。“30分鐘”之后的刀刺、送醫(yī)院搶救行為疑似與答案(結論)無關。

【提示】真題觀點采用的是未遂論,但如果把把30分鐘前后視為一個故意殺人犯罪過

程的話,則認定為是中止。

9、甲(15周歲)求乙(16周歲)為其搶奪作接應,乙同意。某夜,甲搶奪被害人的

手提包(內有1萬元現(xiàn)金),將包扔給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開。乙害怕坐牢,將包扔在草

叢中,獨自離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不滿16周歲,不構成搶奪罪

B.甲與乙構成搶奪罪的共犯

C.乙不構成搶奪罪的間接正犯

D.乙成立搶奪罪的中止犯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共犯的成立、相對刑事責任年齡、犯罪形態(tài)、間接正犯。

選項A說法正確。甲沒有達到搶奪罪的刑事責任年齡,不符合搶奪罪的犯罪主體要件。

因此,甲不構成搶奪罪。

選項B說法正確。由于犯罪概念本身具有不同含義,所以,共同犯罪也可能僅指具備

犯罪構成的客體與客觀要件意義上的共同犯罪。根據(jù)這一理論,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者與他

人也可以成立共犯。

選項C說法正確。乙是共犯中的從犯,在這種場合下,不能認定乙是間接正犯。

選項D說法錯誤。本案中的搶奪已經既遂,不再存在中止的問題了。

10、關于共同犯罪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甲為劫財將陶某打成重傷,陶某拼死反抗。張某路過,幫甲掏出陶某隨身財物。2

人構成共犯,均須對陶某的重傷結果負責

B.乙明知黃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黃某要求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種子。2人構

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

C.丙明知李某低價銷售的汽車系盜竊所得,仍向李某購買該汽車。2人之間存在共犯關

D.丁系國家機關負責人,召集領導層開會,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私分給全體職

工。丁和職工之間存在共犯關系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共同犯罪。

選項A錯誤。甲與張某構成承繼的共犯。承繼的共同犯罪是指,先行行為人已經實施

了一部分犯罪行為,在其實行行為尚未全部實行終了的時候,后行行為人明知這一犯罪事實

而參與進來,或單獨或與先行行為人一同,將剩余行為實行完畢。對于承繼共犯責任的承擔,

在理論上存在爭議。有肯定說和否定說之分,在中國的刑法界持肯定說的人居多,即承繼的

共犯也是共犯,根據(jù)“部分實行全部承擔”的原則要對犯罪的全部后果承擔責任,即不能只

承擔自己實行行為部分所造成的后果。但是對于加重結果的承擔,多數(shù)觀點認為后加入的人

對于先行為的加重結果不負責。

選項B正確。乙與黃某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乙是幫助犯。

選項C錯誤。若丙事前與李某通謀則屬于共犯,分工不同;若丙事后明知贓物而購買,

《刑法》將此種情況獨立規(guī)定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不屬于共犯。

選項D錯誤。私分國有資產罪要求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私分給個人,數(shù)額較大。處

罰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因此,丁與職工間不存在共犯關系。

11、《刑法》第49條規(guī)定: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的時候懷孕

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的

除外。下列哪一選項與題干空格內容相匹配?()

A.犯罪一一審判一一犯罪一一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B.審判一一審判一一犯罪一一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C.審判一一審判一一審判一一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

D.犯罪一一審判一一審判一一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量刑情節(jié)。《刑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

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

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12、甲因走私武器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5年;因組織他人偷越國境被

判處14年有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5萬元,剝奪政治權利3年;因騙取出口退稅被判處10

年有期徒刑,并處罰金20萬元。關于數(shù)罪并罰,下列哪一選項符合《刑法》規(guī)定?

A.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35年,沒收財產25萬元,剝奪政治權利8年

B.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20年,罰金25萬元,剝奪政治權利8年

C.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25年,沒收財產5萬元,罰金20萬元,剝奪政治權利6年

D.決定判處甲有期徒刑23年,沒收財產5萬元,罰金20萬元,剝奪政治權利8年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數(shù)罪并罰?!缎谭ā返诹艞l規(guī)定,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shù)罪

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shù)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

執(zhí)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

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shù)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zhí)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并執(zhí)行,種類不同的,

分別執(zhí)行。

13、犯罪分子沒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根據(jù)案件特殊情況,經核準,可在法

定刑以下判處刑罰;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人,如有特殊情況,經核準,實際執(zhí)行未

達13年的,可以假釋;在死刑緩期執(zhí)行期間,如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由核準,執(zhí)

行死刑;犯罪已經經過20年,如果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核準。

下列哪一選項與題干空格內容相匹配?

A.最高人民法院一一最高人民法院一-最高人民法院一-最高人民法院

曰*k£妗&g日皆A由:土R士曰wA£*R士

b.取rs]人氏兀取向人氏他祭院取r?=j八LIZSP/L取r=jz\LI/ZxVJL

曰*k£妗&g日皆A由:土R士

b.?。跾J人氏況取向人氏他祭院取r?=j八LIZSP/L取向人氏極祭阮

D.最高人民法院一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減刑處罰、假釋、緩刑、死刑的執(zhí)行。

《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

是根據(jù)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zhí)行原判刑期二分之

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zhí)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

改造,確有悔改表現(xiàn),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

核準,可以不受上述執(zhí)行刑期的限制。

《刑法》第五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判處死刑緩期執(zhí)行的,在死刑緩期執(zhí)行期間,如果沒

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二年期滿以后,減為

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zhí)行死刑。

《刑法》第八十七條第(四)項規(guī)定,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14、甲系海關工作人員,被派往某國考察。甲擔心自己放縱走私被查處,拒不歸國。

為獲得庇護,甲向某國難民署提供我國從未對外公布且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的海關數(shù)據(jù)。關于

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構成叛逃罪

B.甲構成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C.對甲不應數(shù)罪并罰

D.即使《刑法》分則對叛逃罪未規(guī)定剝奪政治權利,也應對甲附加剝奪1年以上5年

以下政治權利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數(shù)罪并罰、附加刑、叛逃罪、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

非rm。

選項A說法正確。叛逃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掌握了國家秘密的其他國家工

作人員,在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行為。本案中,國家機關工

作人員甲在其履行公務期間,擅離崗位,在境外叛逃的行為構成叛逃罪。

選項B說法正確。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是指為境

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情報的行為。本案中,甲向

某國難民署提供我國從未對外公布且影響我國經濟安全的海關數(shù)據(jù)的行為,構成為境外非法

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

選項C說法錯誤。對甲應該數(shù)罪并罰。

選項D說法正確?!缎谭ā返谖迨鶙l第一款規(guī)定,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叛逃罪屬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因此,對甲所犯的叛逃罪應當附加剝

奪政治權利。另外,該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條

規(guī)定外,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15、下列哪一行為成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A.甲駕車在公路轉彎處高速行駛,撞翻相向行駛車輛,致2人死亡

B.乙駕駛越野車在道路上橫沖直撞,撞翻數(shù)輛他人所駕汽車,致2人死亡

C.丙醉酒后駕車,剛開出10米就撞死2人

D.丁在繁華路段飆車,2名老婦受到驚嚇致心臟病發(fā)作死亡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個概括性罪名,是指故意以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

放危險物質以外的并與之相當?shù)奈kU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公

共安全,主觀表現(xiàn)為故意。與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不同的是,該罪屬于行為犯,

無論是否造成嚴重后果,只要實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都能夠成該罪。

選項A.C錯誤。甲、丙主觀上屬于過失,構成交通肇事罪,而非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

安全罪。

選項B正確。乙駕駛越野車在道路上橫沖直撞,主觀表現(xiàn)為故意,客觀上足以危害到

公共安全。因此,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選項D錯誤。危險駕駛罪,是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或者在道

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丁在繁華路段飆車,造成2名老婦因受驚嚇致心臟病發(fā)作死亡,

屬于情節(jié)惡劣的情況。因此,丁的行為構成危險駕駛罪,而非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6、下列哪一行為不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A.監(jiān)獄監(jiān)管人員吊打被監(jiān)管人,致其骨折

B.非法拘禁被害人,大力反扭被害人胳膊,致其胳膊折斷

C.經本人同意,摘取17周歲少年的腎臟1只,支付少年5萬元補償費

D.黑社會成員因違反幫規(guī),在其同意之下,被截斷1截小指頭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故意傷害罪。

選項A錯誤?!缎谭ā返诙偎氖藯l第一款規(guī)定,監(jiān)獄中的監(jiān)管人員對被監(jiān)管人進行

毆打或者體罰虐待,致被害人傷殘,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選項B錯誤。根據(jù)《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

人傷殘的,應以故意傷害罪論處。

選項C錯誤。《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一第二款規(guī)定,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

的,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選項D正確。經被害人同意后所實施的沒有超出承諾范圍的侵害,排除犯罪的成立。

17、關于侵犯人身權利罪的論述,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強行與賣淫幼女發(fā)生性關系,事后給幼女500元的,構成強奸罪

B.使用暴力強迫單位職工以外的其他人員在采石場勞動的,構成強迫勞動罪

C.雇用16周歲未成年人從事高空、井下作業(yè)的,構成雇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

D.收留流浪兒童后,因兒童不聽話將其出賣的,構成拐賣兒童罪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強奸罪、強迫職工勞動罪、雇傭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拐賣兒

童罪

選項A說法正確。在違背婦女意愿的情況下與之發(fā)生性關系構成強奸罪,不論其是否

為賣淫女。

選項B說法正確。強迫勞動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強迫他人

勞動的行為。該罪中的“他人”包括職工,也包括職工以外的其他人員。

選項C說法錯誤。雇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是指違反勞動管理法規(guī),雇用未滿16周歲

的未成年人從事超強度體力勞動的,或從事高空、井下作業(yè)的,或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

性、毒害性等危險環(huán)境下從事勞動,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據(jù)此可知,成立該罪要求“未滿16

周歲”,而本題為“16周歲未成年人”。此外,需要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程度才構成本罪,該項

中缺少“情節(jié)嚴重”的條件。

選項D說法正確?!蛾P于依法懲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意見》第十五條規(guī)定,以出賣為

目的強搶兒童,或者撿拾兒童后予以出賣,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應當以拐

賣兒童罪論處。

18、不計數(shù)額,下列哪一選項構成侵占罪?

A.甲是個體干洗店老板,洗衣時發(fā)現(xiàn)衣袋內有錢,將錢藏匿

B.乙受公司委托外出收取貨款,隱匿收取的部分貨款

C.丙下飛機時發(fā)現(xiàn)乘客錢包掉在座位底下,撿起錢包離去

D.丁是賓館前臺服務員,客人將禮品存于前臺讓朋友自取。丁見久無人取,私吞禮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