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訓練試題及答案(Word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訓練試題及答案(Word版)_第2頁
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訓練試題及答案(Word版)_第3頁
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訓練試題及答案(Word版)_第4頁
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訓練試題及答案(Word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訓練試題及答案(Word版)一、部編語文七年級上冊文言文練習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鄭人逃暑

鄭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陰。及至暮,反席于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陰逾⑤去,而其身逾濕,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選自《中華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涼。②孤林:獨立的一棵樹。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濕。⑤逾:通“愈”,更加。(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①徙衽以從陰________②其陰逾去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3)鄭人的“拙”具體表現(xiàn)在:________。(用自己的語言表達)(4)這則寓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答案】(1)移動;離開(2)這個辦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晚上也跟著樹影移動席子(4)要隨機應變,順應變化,不能僅憑經(jīng)驗辦事,不要墨守成規(guī)【解析】【分析】(1)①句意為:他也挪動著自己的臥席隨著樹蔭走。徙:移動;②句意為:樹影越移越遠了:去;離開。(2)句中重點詞語有:是,這;于:在;夕:晚上。句意為:這個辦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文中鄭人“拙”具體表現(xiàn)在“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4)此題考查的是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能力的。屬于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設想合理即可。故答案為:(1)移動;離開;(2)這個辦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劍之所從墜(3)晚上也跟著樹影移動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況總是在不斷變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辦法去解決新問題,不然就會碰壁。②拘泥固執(zhí),不知變通,是不能辦成事情的。③客觀世界在不斷運動、發(fā)展、變化,我們也一定要認識并適應這種發(fā)展變化?!军c評】⑴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⑵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⑶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即可;⑷答題時應注意,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段意的基礎上,梳理大局之間的聯(lián)系,依據(jù)體感要求來概括重點作答。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亦斃之B.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C.

狼不敢前

吾日三省吾身D.

以刀劈狼首

靜以修身(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3)結(jié)尾一段運用了何種表達方式?結(jié)尾是對狼及像狼一樣的惡勢力的諷刺嘲笑,但換個角度,它又告訴“人”什么呢?【答案】(1)B(2)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罷了。(3)議論。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幻想妥協(xié),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之:代詞;B.隧: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意為“從隧道”/犬: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意為“像狗一樣”;C.前: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意為“上前”/日:副詞,每天;D.以:用/以:表示目的,相當于“來”。故選B。(2)此句中重點的詞有:變詐,巧變詭詐;幾何,多少,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止,通“只”,意為“僅,只”。(3)“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即再狡猾的狼也會敗給智慧的人,因此是議論的表達方式。談啟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聯(lián)系實際來談啟示。作者記述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自取滅亡的故事,然后結(jié)合實際,談除了從狼的所作所為得到啟示外,還可以從屠戶的所作所為得到啟示: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面對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故答案為:⑴B;⑵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罷;⑶議論。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幻想妥協(xié),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军c評】⑴本題考查辨析一詞多義,文言詞語的用法和含義是中考的??碱},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常見,有些詞所包含的意義不只一個,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⑵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答題時應注意,翻譯一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要通順們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⑶本題第一問考查表達方式,常見表達方式有:記敘、議論、描寫、說明、抒情。文章的最后一段是作者對狼的行為的看法,屬于議論。第二問考查概括文章的主旨,題目提示換個角度,可以從“屠夫”的角度,屠夫一開始忍讓,狼仍然不滿足,直到最后奮起反抗,終于取得勝利?!緟⒖甲g文】

一個屠戶傍晚回來,擔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剩下骨頭。屠戶半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他)走了很遠。

屠戶感到害怕,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從。屠戶再次扔骨頭,較晚得到骨頭的狼停住了,之前獲得骨頭的狼又跟上來了。骨頭已經(jīng)沒有了,可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屠戶感到處境危急,擔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擊。他往旁邊看了看發(fā)現(xiàn)田野中有個麥場,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里面,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跑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闷鹜赖?。兩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著屠戶?/p>

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過了一會兒,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他剛剛想離開,轉(zhuǎn)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后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jīng)鉆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間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皇窃黾有α狭T了。3.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滄州劉士玉孝廉,有書室為狐所據(jù)。白晝與人對語,擲瓦石擊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①平原董思任,良吏也,聞其事,輒自往驅(qū)之。方入書室,忽檐際朗言曰:“公為官頗愛民,亦不取錢,故我不敢擊公。然公愛民乃圖好名不取錢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②?!倍仟N而歸,咄咄不怡者數(shù)日。劉一仆婦甚粗蠢,獨不畏狐。或?qū)φZ問其故,狐曰:“彼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鬼神見之猶斂避,況我曹乎?”劉乃令仆婦居此室。狐是日即去。(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有刪改)【注釋】①知州:官職名稱。②取困:自取尷尬。(1)解釋下面句中加下劃線的詞。①聞其事。

聞:________②故我不敢擊公。

故:________③或?qū)φZ問其故。

或:________④狐是日即去。

去:________(2)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然公愛民乃圖好名不取錢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鬼神見之猶斂避,況我曹乎?(4)結(jié)合全文,用自己的話簡述劉士玉“令仆婦居此室”的原因?!敬鸢浮浚?)聽說,聽聞;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離開(2)然公愛民乃圖好名/不取錢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3)鬼神見了她都要回避,何況我呢?(4)因為劉士玉想讓狐離開自己的書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順的婦人會躲避,所以為了趕走狐貍就讓婦人住書房?!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聞其事”的意思是:聽說這件事,“聞”的意思是“聽說”;“去”的意思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在這里是“離開”的意思。(2)這句話的意思是:但你愛民是為了圖一個好名聲,不貪圖錢財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責,所以我也不回避你??梢愿鶕?jù)句意進行停頓。(3)“猶”“斂”“況”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4)根據(jù)文中狐貍所說的畏懼劉士玉的原因來概括即可。狐說:“汝雖下役,乃真孝婦也。鬼神見汝猶避之,況我乎”,可見主人是因為劉士玉是個真正的孝順之人,狐貍鬼神都怕她,所以讓她入住以趕走狐貍。故答案為:⑴聽說,聽聞;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離開;⑵然公愛民乃圖好名/不取錢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⑶鬼神見了她都要回避,何況我呢?⑷因為劉士玉想讓狐離開自己的書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順的婦人會躲避,所以為了趕走狐貍就讓婦人住書房?!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⑶文言文翻譯首先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的重點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⑷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找出相關的語句即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既可作答。【參考譯文】

滄州孝廉劉士玉,有間書房被狐精所占據(jù),狐貍白天和人作答對話,還向人投擲瓦石,但卻看不到他的形貌。時任滄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個優(yōu)秀的官吏,聽說這件事之后親自前往驅(qū)趕作怪的狐貍。剛剛開始口若懸河的大談特談人妖不屬同類應該互相回避的道理,就聽見房檐間朗聲說道:“你作官很愛民,也不貪取錢財,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但你愛民是為了圖一個好名聲,不貪圖錢財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責,所以我也不回避你。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尷尬了?!倍既温牶罄仟N而歸,好幾天都悶悶不樂。劉士玉的一個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貍,狐貍也不用石頭投擲攻擊她。有次對話的時候,有人因為這事向狐貍詢問其中的緣由。狐貍說:“她雖然是個卑下的奴仆,但卻是個真正的孝婦。鬼神見了她都要回避,何況我這樣的狐怪呢?”劉士玉就命令這個女仆住在這間屋子里,狐怪當天就離開了。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①與友期行________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下車引之________(2)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3)下列對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期日中,過中不至”這一句話點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陳太丘。B.

元方小小年紀就能駁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頭也不回地走進屋內(nèi)。C.

客人以“下車引之”表示認錯,說明客人有知錯能改的精神。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辭,對別人父親的一中尊稱;后者是謙辭,是對人稱自己的父親。【答案】(1)約定;離開;拉,牽拉(2)①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②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

(3)B【解析】【分析】(1)此題注意一詞多義詞,“期”:約定?!叭ァ保骸半x開”。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鍵。(2)本題注意“舍,放棄。去,離開。乃,才。期,約定?!钡茸衷~的翻譯。(3)B項錯誤,并不是喜不自禁。故答案為:⑴約定;離開;離開⑵①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②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

⑶B【點評】】⑴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句子進行理解,詞語的意思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考生在平時要注意對常見文言詞語進行積累。注意對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的掌握。⑵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此題要遵循翻譯的原則,掌握翻譯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翻譯時要注意重點詞語和常見句式的正確理解。⑶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讀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對選項逐項審讀,仔細辨析,判斷正誤?!緟⒖甲g文】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jīng)走了?!蹦侨吮惆l(fā)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痹秸f:“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蹦侨烁械綉M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5.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枱o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目:“非人戰(zhàn)!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

[乙]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注釋]①管寧、華歆:漢末魏初時名士。②捉:檢,拾。③嘗:曾經(jīng),④軒冤: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祿。(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字詞。①尊君在不________②元方入門不顧________③華捉而擲去之________④寧讀書如故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保?)結(jié)合[甲][乙]兩文,說說我們應當樹立怎樣的交友之道?【答案】(1)同“否”;回頭看;代詞,代指金子;原來從前。(2)①陳太丘(便)丟下(他)而離開了,(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②管寧把席子開,與華散分席而坐,說:“你(已經(jīng))不是我的友了?!保?)①以禮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誠信交友(或真誠交友)?!窘馕觥俊痉治觥浚?)“不”:通假字詞,同“否”?!邦櫋保汗沤癞愒~,回頭看。(2)句中的“舍:放棄。去:離開。乃:才。子:指你?!睅讉€詞是賦分點。(3)《陳太丘與友期》記述了陳元方與來客對話時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豆軐幐钕?,出自《世說新語·德行》,本篇通過管寧、華歆二人在鋤菜見金、見軒冕過門時的不同表現(xiàn),顯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芍挥岩就篮希\實待人等。故答案為:⑴同“否”;回頭看;代詞,代指金子;原來從前;⑵①陳太丘(便)丟下(他)而離開了,(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②管寧把席子開,與華散分席而坐,說:“你(已經(jīng))不是我的友了?!?;⑶①以禮相待②志同道合③誠信交友(或真誠交友)?!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文言文翻譯首先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的重點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⑶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找出相關的語句即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既可作答。【參考譯文】

(甲)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離開了?!迸笥驯闵鷼獾卣f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痹秸f:“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xiàn));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xiàn))?!迸笥褢M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乙)文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掉鋤,就像看到瓦石一樣。華歡卻撿起來,(但是著見管寧的神色不對勁)又扔了金于離開。兩個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jīng)過門前,管寧像往常一樣讀書,華歆卻扔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于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并對華歆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②非學無以廣才(________)③意與日去(_______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②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言文,主要論述修身治學,強調(diào)淡泊寧靜的價值。B.

作者開篇即明確提出修身養(yǎng)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養(yǎng)德的具體途徑。C.

文中點出了成才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即立志,學習和惜時。D.

“儉”是本文的核心詞語,“淡泊”“寧靜”是它的正面表現(xiàn)?!敬鸢浮浚?)明確,鑒定;增長;意志(2)①君子的品行,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用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②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D【解析】【分析】(1)本題注意“廣”,是詞類活用,形容詞用作動詞,增長。(2)本題注意以下關鍵詞語的意思:“夫”,段首或句首發(fā)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淫”,過度;“冶性”,陶冶性情。(3)D.“靜”是本文的核心詞語,是修身養(yǎng)德的基礎,“淡泊”“寧靜”是它的正面表現(xiàn),“淫慢”“險躁”則是其反面表現(xiàn)。故答案為:(1)明確,鑒定;增長;意志;(2)①君子的品行,用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用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②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D?!军c評】(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2)文言文翻譯首先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的重點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3)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找出相關的語句即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既可作答?!緟⒖甲g文】

君子的操守,(應該)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yǎng)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于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會,可悲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后悔)哪來得及。7.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炯住?/p>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ㄖT葛亮《誡子書》)【乙】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①。,使庶幾之志②,揭然③有所存,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⑤,廣咨問,除嫌吝⑥雖有淹留⑦,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⑧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⑨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⑩矣!(諸葛亮《誡外甥書》)【注】①疑滯:猶豫不定。②庶幾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賢的志向。③揭然:顯明的樣子。④惻然:懇切的樣子。⑤細碎:瑣碎的雜念。⑥嫌吝:怨恨恥辱。⑦淹留:德才不顯于世。⑧濟:成功。⑨竄伏:逃避,藏匿。⑩下流:地位低微。(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淫慢則不能勵精(懈?。?/p>

B.

意與日去(消失)C.

險躁則不能治性(危險)

D.

廣咨問(廣泛)(2)下列句子中劃線的“之”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使庶幾之志A.

夫君子之行

B.

下車引之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學而時習之(3)下列對兩篇文章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了“淡泊”“寧靜”是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diào)它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B.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C.

”徒碌碌滯于俗”的原因是沒有遠大志向,同時也沒有珍惜時間。D.

“學須靜也”的“學”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yǎng)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單純的寧靜,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4)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②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敬鸢浮浚?)C(2)A(3)C(4)①最終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②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戒絕情欲?!窘馕觥俊痉治觥浚?)

ABD解釋正確。C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故“險”理解不正確。(2)“使庶幾之志”的大意是:使幾乎接近先賢的志向,故“之”這里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的意思。A結(jié)構(gòu)助詞,的。B代詞,代指陳元方。C代詞,代指知識。D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3)ABD分析正確。C由“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可以看出“徒碌碌滯于俗”的原因是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即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而不是沒有遠大志向,同時也沒有珍惜時間。(4)翻譯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關鍵詞語翻譯準確,最后再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翻譯。①遂:于是,就??萋洌嚎葜吐淙~,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故此句可以翻譯為:最終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②夫:段首或句首發(fā)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的志向。慕:追慕。絕:戒絕故此句可以翻譯為: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戒絕情欲。故答案為:⑴C;⑵A;⑶C;⑷①最終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②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戒絕情欲?!军c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能力。文言詞語的解釋要放在具體的語句中識記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積累的基礎上積累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斷法,語境推斷法,結(jié)構(gòu)推斷法等。另外還要注意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⑵本題考查對文言詞“之”的積累?!爸痹谖难晕睦锸且粋€非常重要的詞語,既作實詞用,也做虛詞用。它的用法和意義有:A代詞;B助詞,的;C動詞,往,到......去;D作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E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F調(diào)整音節(jié),無實義;G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H代詞,這,此。復習時一定要加強記憶,答題時要結(jié)合語境判斷其用法和意義。⑶本題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礎上,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與主旨,分析出其深層內(nèi)涵。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還要注意分析和扣準得分點,即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靖絽⒖甲g文】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拋棄猶豫不定,使幾乎接近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nèi)心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的雜念,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去除怨恨恥辱,這樣即使德才不顯于世,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不會成功。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平常庸俗之列,免不了成為地位低微之輩。8.閱讀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題。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行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痹唬骸肮垄芡邍L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⑤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注】①候,拜訪,問候。②履行,實踐,做。③綏,安,安撫。④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⑤師,學習。(1)“法”字在古漢語字典里有如下解釋: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標準,法則。你認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_______(只寫序號)。(2)文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B.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C.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

D.

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畫線的句子。(4)下面兩題,任選一題回答。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認為元方所說的“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③(2)D(3)對于貧弱的人,用仁義撫慰他們(用仁義安撫貧弱的人)。(4)①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沒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沒有效法家君出行守時,交往守禮,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時也會有相反的情況發(fā)生。【解析】【分析】(1)這句話的意思為:不知是你的父親效仿我,還是我效法你的父親?因此,“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效法、仿效。(2)“袁公問曰”是一個完整的主謂結(jié)構(gòu)的句子,后面應斷句,因此排除AC?!百t家君在太丘”,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中間不能斷開,因此排除B。故選D。(3)翻譯前首先要理解詞語的意思。以:用;撫:安撫、撫慰。之:代指弱者。翻譯時應調(diào)整語序:弱者以仁撫之。這句話可以翻譯為:對于貧弱的人,用仁義撫慰他們(用仁義安撫貧弱的人)。(4)①聯(lián)系上文可知,“此事”指的是: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②陳元方說這句話是針對袁公的“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袁公的言外之意是你父親這樣做是在效仿我,元方不認同,于是就舉周公、孔子的事例進行反駁,言外之意是家君沒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沒有效法家君?!军c評】(1)本題考查理解詞義的能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多積累、運用詞語,提高自己理解詞語的能力。做題時,一定要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義。(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方法:①通讀文段,領會基本意思,在此基礎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一步一步縮小范圍,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的聯(lián)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對話的詞語進行斷句;③根據(jù)虛詞進行斷句;④根據(jù)固定句式進行斷句;⑤根據(jù)句子的結(jié)構(gòu)成分進行斷句。(3)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4)①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上文篩選恰當?shù)男畔ⅰ"诒绢}考查理解文章關鍵語句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反復閱讀文章,理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墩撜Z》十二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釉唬骸皽毓识拢梢詾閹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釉唬骸帮埵枋?,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釉唬骸笆耪呷缢狗颍簧釙円??!保ā蹲雍薄罚┳釉唬骸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保ā蹲雍薄罚┳酉脑唬骸安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1)給下面劃線的詞注音。________________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解釋下面劃線的詞。①人不知而不慍________②博學而篤志________(3)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自圓其說

B.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半信半疑C.

溫故而知新/馬無故亡而入胡

D.

不舍晝夜/太丘舍去(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閱讀下列兩則語錄,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這兩者是否矛盾,為什么?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②“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保ā缎l(wèi)靈公》)【答案】(1)wǎng;dài(2)生氣,發(fā)怒;忠實,堅守(3)D(4)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5)不矛盾。前者是指要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不能偏廢;后者是指學習是思考的前提。【解析】【分析】(1)字音重點考核多音字、形聲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遇到多音多義字時,要先弄清楚它們在詞語或句子中的意義,再根據(jù)音義對應的規(guī)律辨別讀音?!柏琛迸c“殆”都是形聲字,也都有點生僻。(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要根據(jù)具體語境去判斷詞義,如“慍”生氣,發(fā)怒。(3)D“不舍晝夜/太丘舍去”兩句中的“舍”都是“停止”之意。A前者通“悅”;后者“說法”。B前者“信用”;后者“相信”。C前者“學過的知識”;后者“緣故”。(4)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內(nèi)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知之”“好之”“樂之”等詞語的翻譯,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后一定要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5)比較兩句話在意義上的差別?!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指要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是指學習是思考的前提,如果不思考,還不如不去學習。理解好兩句話,掃清文字障礙,疏通句子文意,這是正確判斷的前提和基礎。故答案為:(1)wǎng;dài(2)生氣,發(fā)怒;忠實,堅守(3)D。(4)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5)不矛盾。前者是指要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不能偏廢;后者是指學習是思考的前提?!军c評】文言文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考生平時要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以積累語感。10.(2011?赤峰)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p>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思而不學則殆

________②學而不厭

________③不憤不啟

________(2)下列各組中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

人不知而不慍

擇其善者而從之

B.

可以為師矣

可以一戰(zhàn)C.

必有我?guī)熝?/p>

不可褻玩焉

D.

有朋自遠方來自三峽七百里中(3)下面句子省略成分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C.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D.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4)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一句翻譯成白話文。(5)用原文填空。①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教師應抓住恰當時機進行開導,正如文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雹趶奈闹腥芜x一則表明學習態(tài)度的句子寫在下面:________。(6)相關內(nèi)容鏈接。①給下面一則斷句,并加上標點。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②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它也會獲益匪淺,請另外寫出《論語》中你熟悉的一則(不得與試卷上的相同),并簡要說說對它的理解。【答案】(1)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滿足;心里想弄明白卻不能夠(2)B(3)A(4)聰明并且勤奮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人們稱他為“文”啊。(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6)①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鬃铀允侵溉藨斠詫Υ陨淼男袨闉閰⒄瘴飦韺Υ恕H藨撚袑拸V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①句意為:只空想?yún)s不學習,就會疑惑。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②句意為:學習不知道能滿足,厭:滿足。③句意為: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悱:心里想弄明白卻不能夠。(2)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詞(實、虛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本題要詞語在句子里的意思,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A.①句意為: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而:表轉(zhuǎn)折,卻。②句意為: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而:表承接。B.①句意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以:憑借。②句意為: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以:憑借。C.①句意為:一定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焉:兼詞,兼“于之”。②句意為:只可以遠遠的欣賞而不可以肆意的玩弄焉:從。D.①句意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自:從。②句意為:在三峽七百里之間,自:在。故選:B。(3)本題考查的是句子的不同形式,尤其是省略句的特點。A.溫故而知新,可以(之)為師矣。(指代溫故知新的人);B.有時(舟)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舟);C.林盡水源,(林盡)便得一山;D.(山)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故選:A。(4)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順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義為輔。句中重點詞語有:“敏”:聰明;“是以”,因此。句意為:他聰明好學,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請教而感到恥辱。所以他的謚號是“文”(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①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6)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①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結(jié)構(gòu)。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①句首關聯(lián)詞或語氣詞之后要要停頓;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是要分開;③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④需要著重強調(diào)的地方,一般要停頓;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頓;⑥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⑦古代的國名、年號、官職、人名、地名等應做停頓。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雹诩核挥鹗┯谌诉@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鬃铀允侵溉藨斠詫Υ陨淼男袨闉閰⒄瘴飦韺Υ恕H藨撚袑拸V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军c評】一、通假字:①不亦說乎

說:同悅,喜悅、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同又,放在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二、古今異義:①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②可以為師矣;古:可以;憑借;今:可能、許可;③飯疏食飲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④飯疏食飲水;古:冷水;今: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⑤匹夫不可奪志也;古:普通人;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⑥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數(shù)詞,三;三、詞類活用:①學而時習之;時:名詞——狀語,按時;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詞——狀語,每日;③溫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詞——名詞,舊的知識、新的體會;④傳不習乎;傳:動詞——名詞,傳授的知識;⑤飯疏食飲水;飯:名詞——動詞,吃飯;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名詞——意動。以……為樂;四、一詞多義:①為:可以為師矣當、做;為人謀而不忠乎替;②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溫故而知新懂得;③而:人不知而不慍表轉(zhuǎn)折;溫故而知新表順承;博學而篤志表并列;④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附參考譯文】

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做老師了。”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yún)s不學習,就會疑惑?!?/p>

孔子說:“仲由,交給你對待知于不知的態(tài)度。知道知識就是知道知識,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的聰明?!?/p>

子貢問孔子:孔文子為什么謚號是“文”呢?孔子回答說:他聰明好學,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請教而感到恥辱。所以他的謚號是“文”

孔子說:“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

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p>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fā)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1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鬩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有龍則靈(________)②談笑有鴻儒(________)③可以調(diào)素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仙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弊髡叱晒Φ剡\用了比興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龍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

文章從陋室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室主人博學多識、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C.

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用諸葛亮、揚雄的事例來證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賢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與古代賢人一樣的志趣和抱負。D.

在語言表達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而又富于變化,文字精練而又清麗,音調(diào)和諧,音節(jié)鏗鏘?!敬鸢浮浚?)神異;大;不加裝飾的,樸素的(2)yi5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②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3)C【解析】【分析】(1)本題中的“嘗”是“曾經(jīng)”;“方”是古今異義詞,“才”的意思。(2)本題①句中的“斯(這)、惟(只)、德馨(指品德高尚)”幾個詞是賦分點;②句中的“絲竹(代指奏樂的聲音)、亂(使……擾亂)、案牘(公文,文書)、形(身體)”幾個詞是賦分點。(3)文章運用的是類比的手法,不是對比的手法。故答案為C。故答案為:⑴神異;大;不加裝飾的,樸素的⑵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②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⑶C【點評】⑴本題考查的是對常見文言實詞意義的理解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解答此題注意結(jié)合句子的意思進行分析,詞義可根據(jù)掌握的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⑵本題考查的是重點句子的翻譯。做該題,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注意重點字詞及常見句式的翻譯,譯文要流暢,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⑶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所涉及的是多方面的知識,要求考生熟讀文章,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對選項逐項審讀,進行分析理解,仔細辨析,判斷正誤。【參考譯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苔蘚爬上臺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shù)之徒。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沒有繁雜的音樂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孔子說:“這有什么簡陋呢?”12.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數(shù)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

長而益精/香遠益清

B.

木蘭乃易男裝/移風易俗C.

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愿馳千里足

D.

數(shù)建奇功/棹數(shù)小舟(2)請用三條“/”給畫線句斷句。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3)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是哪一句話?【答案】(1)D(2)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3)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解析】【分析】(1)A.長而益精/香遠益清(益:都是“更加”的意思);B.木蘭乃易男裝/移風易俗(易:都是“改變,變換”的意思);C.轉(zhuǎn)戰(zhàn)驅(qū)馳凡十有二年/愿馳千里足(馳:都是“驅(qū)趕車馬奔跑”的意思);D.數(shù)建奇功/棹數(shù)小舟(數(shù):副詞,多次/數(shù)量詞,幾條)。故答案為D。(2)語句“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的意思是:時值可汗點兵,她的父親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單)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故正確的句讀是: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3)文章在敘寫了木蘭替父從征的故事后,用“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發(fā)表了作者的見解和看法。故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是“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故答案為:⑴D⑵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⑶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點評】⑴本題考查文言字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理解一詞多義。⑵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結(jié)構(gòu)。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文言文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①句首關聯(lián)詞或語氣詞之后要要停頓;②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是要分開;③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④需要著重強調(diào)的地方,一般要停頓;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頓;⑥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⑦古代的國名、年號、官職、人名、地名等應做停頓。⑶本題考查文章觀點的提煉,觀點要么在開頭,要么在結(jié)尾,本文觀點在結(jié)尾表示議論總結(jié)的句子中。【參考譯文】

木蘭是古時候的一位民間女子。從?。ň毩暎T馬射箭,長大后技術(shù)更加精湛。時值可汗點兵,她的父親也在名冊上,和同村的許多年輕人都在此次出征(名單)中,她的父親因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木蘭便女扮男裝,給馬在集市配好馬鞍,替父親出征。逆黃河而上,翻越黑山,與敵作戰(zhàn)馳騁沙場十二年之久,多次建立奇功。哈!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蘭從軍的故事后便更加相信這個道理了。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河中石獸紀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字詞的意思。①臨河干________②求石獸________③轉(zhuǎn)轉(zhuǎn)不已________④蓋石性堅重_______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

文章敘述以時間為序。先寫寺僧尋找石獸未得,再寫講學家的議論令眾人信服,最后寫老河兵的分析及眾人據(jù)其推斷終得石獸。B.

文章語言簡潔。如寫寺僧沿河打撈石獸,僅用“棹”“曳”“尋”等動詞領起三個斷句,簡述打撈經(jīng)過,以“無跡”交代結(jié)果。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們尋找石獸的經(jīng)過及令人驚訝的結(jié)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據(jù)理臆斷”的深層思考。D.

文章人物各具特點。在打撈石獸一事上,寺僧不切實際,認識片面;講學家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老河兵綜合考慮,實事求是。(4)為什么“學者”的結(jié)論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結(jié)論是正確的?請根據(jù)文意,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敬鸢浮浚?)水邊,河岸;尋找;不停止;因為(2)①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②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3)D(4)因為學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則根據(jù)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問的關系,作出正確的判斷?!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此題多古今異義詞,如“干”:水邊,河岸?!吧w”:因為。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鍵。(2)本題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棹”:劃著?!耙贰保和现??!叭粍t”:既然這樣,那么。“但”:只?!耙軘唷保褐饔^判斷?!皻e”:嗎。(3)D項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爸v學家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說法錯誤,文章第二段中關于講學家重在通過語言描寫寫出他的看法,而沒有寫到他的具體行為。(4)因為講學家是據(jù)理臆斷,根據(jù)自己的常理做出判斷,而老河兵則是根據(jù)多年的觀察。勘測而得之的經(jīng)驗。學者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而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zhì)及相互關系。這也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只根據(jù)一點淺顯的道理就做出判斷,要根據(jù)實際做出勘察,調(diào)查再下結(jié)論。這也是老河兵自信的原因。故答案為:⑴水邊,河岸;尋找;不停止;因為⑵①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②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⑶D⑷因為學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則根據(jù)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問的關系,作出正確的判斷。【點評】⑴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還要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現(xiàn)象。⑵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時,既要注意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還注意落實一些重點詞語。特別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翻譯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⑶根據(jù)題干要求,找到相關的語段、語句,進行仔細比對,特別注意一些細節(jié)。⑷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概括出選段的主要內(nèi)容,再根據(jù)題干的要求進行回答?!緟⒖甲g文】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jīng)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zhì)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zhì)堅硬沉重,沙的性質(zhì)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zhuǎn)動,像這樣不停地轉(zhuǎn)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jié)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xiàn)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14.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陋室銘

山不在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