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CPR)指南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全文)_第1頁
心肺復蘇(CPR)指南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全文)_第2頁
心肺復蘇(CPR)指南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全文)_第3頁
心肺復蘇(CPR)指南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全文)_第4頁
心肺復蘇(CPR)指南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全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肺復蘇(CPR)指南暨心血管急救(ECC)國際科學共識(全文)一.血管加壓素對心臟驟停的作用如果我們從心臟驟停流程圖中去掉腎上腺素會怎樣?研究結果表明許多醫(yī)務人員在心臟驟停時不愿冒風險使用安慰劑,選擇使用標準劑量的1g腎上腺素,因此在心臟停搏(CA)時無法使用血管加壓素與安慰劑的RCT研究。腎上腺素在標準劑量和大劑量時都能提高ROSC,而只有ROSC才能拯救生命。因此在2010年指南中對拒絕改變使用相關血管加壓素無強有力的證據但需要指出的是現(xiàn)在推薦每—5分鐘上腺素靜脈注射,對心臟節(jié)律不檢測是錯誤的。另外,雖然在動物實驗中腎上腺素能提高短期存活率,但多數(shù)研究指出使用腎上腺素并未提高出院存活率Stiell等發(fā)表在2004年新英格蘭雜志文章表明在ACLS(n=1391與ACLS(n=4247院存活率分別為5.0%S%無顯著差異有人指出復蘇時使用腎上腺素增加了復蘇后心肌功能不全,并降低了腦的微循環(huán),可能影響其出院存活率,因而復蘇時是否摒棄應用腎上腺素仍存在爭議。二.按壓深度的變動對于成人按壓深度歐洲復蘇協(xié)(ERC推薦4-5cm/1.5-2英寸,增加按壓深度m與增加除顫成功率是相一致的。有人研究證明在人如按壓深度達到m即可提高除顫成功率及ROSC:從上升到5cm可使冠脈灌注壓CPP)從7mmHg上升到14mmHg,但未改善心肌血流。CT研究表明按壓深度5cm/2英寸幾乎等于胸廓前后徑的20%,在兒童按壓深度4cm/1.5英(胸腔前后徑3.對不分大人小孩推薦一個按壓深度對小兒是有害的,對成人是不適宜的。因此在成人應推薦按壓深度為5cm/2英寸,在小兒為4cm/1.5英寸。三.連續(xù)除顫與固定除顫何者能增加出院存活率2005指南推薦150-200J除顫2010南薦低雙波顫,先低能量120,再150J,170J,最后為最高能量。關于雙向波與單向波的選擇,雙向波較單向波能改善短期預后,但未改善存活率,多向波與雙向波至今未有對照研究關于一次與三次除顫比較單次除顫較多次除顫有益,推薦低能量除顫。四.按壓時胸壁回彈基于人類四類循證證據的研究表明在分析R不成功時除胸外按壓深度不到4cm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不能完全使胸壁回彈,這種現(xiàn)象很普通。動物實驗研究表明胸壁不完全回彈,可增加胸內壓,減少靜脈回流降低冠脈和腦灌流壓。使用實時自動反饋裝置可以減少胸壁回彈不完全在CPR時按壓后胸壁的不完全回彈可能由于簡單的手后跟抬舉技術有關而并非需要完全離開胸壁。在實施CPR時,施救者仍將手放在胸壁上,沒有特別評介此種情況的ROSC期間的存活率住院存活率出院存活率與伴有否胸壁完全回彈有關。兩個臨床實驗報告由于使用了阻抗臨界裝置和完全胸壁回彈技術增加了ROSC、存活入住急診科和ICU。存活入住醫(yī)院僅用胸壁回彈這一項指標評價欠公平在R時干預因素很多涉及到按壓頻率、深度、手在胸壁的時間、通氣頻率和持續(xù)時間,這些都是同時進行的。五.關于按壓的頻率雖然施救人員常用推薦的按壓頻率,但按壓中斷常常發(fā)生,結果導致實際按壓次數(shù)減少。實踐表明每分鐘按壓次數(shù)是自主循環(huán)恢復神經完好的決定因素2005年Abella報道院內心臟驟停一項研究表明:胸部按壓次/與ROSC相關2006年Kellem報告院外連續(xù)胸部按壓100次/分不間斷,能提高神經系統(tǒng)完好率。2009年Christerson觀察506例CA患者每分鐘按壓至少6—89次/分可提高出院存活率。由于增加胸部按壓頻率可提高生存率,因此推薦胸部按壓100次/分120次/極少中斷,但至少不能低于70次/分。六.心臟驟停復蘇中心在北美大的醫(yī)療中心專門設有心臟驟停救治中心。在中心中,重要是使用亞低溫治療,有心臟導管設施及監(jiān)護病房。關于建立此中心的合理性還有待論證,但幾項研究顯示在大的心臟驟停救治中心較小的中心對復蘇后存活率高每年接受例患者較小于40例者存活率高研究表明采用復蘇后監(jiān)護并給于綜合措施包括亞低溫治療PCI干預預后較好。心臟驟停復蘇中心一般與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心為一體,同一組團隊和監(jiān)護系統(tǒng)對OOHCA—ROSC有意識→做心血管造影及CIROSC后無意識→考慮血管造影并亞低溫治療。好處是流水線作業(yè)并進行系統(tǒng)監(jiān)護。七.除顫前做CPR兩個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證實院外室顫、無脈室速由院前急救人員在除顫前做CPR1.5—3min并未改善出院存活率,不管院前急救人員反應在5m內或超過in一系列研究均未證明目擊者或非目擊者在除顫前做CPR未提高出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