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藥菌的英文簡寫及隔離_第1頁
耐藥菌的英文簡寫及隔離_第2頁
耐藥菌的英文簡寫及隔離_第3頁
耐藥菌的英文簡寫及隔離_第4頁
耐藥菌的英文簡寫及隔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耐藥菌的英文簡寫及隔離第1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什么是多重耐藥菌?(MDROs)第2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多重耐藥菌(multipleresistant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藥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譯成多藥耐藥性、多重耐藥性、其定義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霉素、B-內酰胺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藥,而不是同一類三種。P-resisitence成為泛耐菌株,對幾乎所有類抗菌素耐藥。比如泛耐不動桿菌,對氨基糖苷、青霉素、頭孢菌素、碳氫酶系、四環(huán)素類、氟奎諾酮及磺胺類等耐藥。第3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在ICU常見的幾種超級細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耐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VRE:萬古霉素耐藥腸球菌Ab:鮑曼不動桿菌P.Aeruginosa:銅綠假單胞菌ESBL陽性細菌:能夠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細菌第4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電子顯微鏡下的葡萄球菌第5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MRSA:最常用,也是療效最肯定的抗生素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替考拉寧等。其次,對于以上藥物有禁忌癥,或是不可耐受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藥物,如夫西地酸鈉VRSA:VCM(萬古霉素)和氨基糖苷聯合用藥,其次是使用壁霉素(替考拉寧等)替代第6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VRE:萬古霉素耐藥腸球菌

治療:利奈唑胺第7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Ab:鮑曼不動桿菌聯合用藥:β-內酰胺類+氟喹諾酮類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第8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銅綠假單胞菌

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頭孢菌素氨基糖苷類氟喹酮類第9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耐藥菌增加的原因耐藥菌產生增加(抗生素選擇性壓力):由于醫(yī)生過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對基因突變及耐藥基因轉移的耐藥菌進行了篩選耐藥菌傳播增加:通過醫(yī)護人員尤其手的接觸,細菌在病人間交叉寄生造成耐藥菌株在醫(yī)院內的傳播,以及隨后通過宿主病人的轉移,耐藥菌在醫(yī)院間甚至社區(qū)進行傳播第10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30-40%為醫(yī)院工作人員的手20-25%是抗菌藥物的選擇壓力20-25%是社區(qū)獲得性病原菌20%來源不明(如環(huán)境污染及工作人員攜帶)第11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預防傳播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有效的診斷和治療預防感染CampaigntoPreventAntimicrobialResistanceinHealthcareSettings12遏制醫(yī)務工作者傳播11隔離患者9嚴格掌握萬古霉素應用指證1接種疫苗2拔除導管6專家會診7治療感染,而非污染3針對性病原治療8治療感染,而非寄殖4控制抗菌藥物應用5應用當地資料10及時停用抗菌藥物預防抗菌藥物耐藥的12項措施耐藥菌愈演愈烈, 感染預防的價值越來越大!第12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預防傳播的重要性!第13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科內最近使用抗生素的分布情況:

成片區(qū)狀分布(即當一個病人用上一種抗生素后,其床位相鄰的病人在短期內會用上同一種抗生素)第14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反思:這是偶然還是必然????。。?!第15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患者的隔離預防

: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間。隔離病房不足時才考慮進行床邊隔離,不能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當感染者較多時,應保護性隔離未感染者。設置隔離病房時,應在門上粘貼接觸隔離標識,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進行床邊隔離時,在床欄上標貼接觸隔離標識,以提醒醫(yī)務人員以及家屬。當實施床旁隔離時,應先診療護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第16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如病人需離開隔離室進行診斷、治療,都應先電話通知相關科室,以便其它科室作好準備,防止感染的擴散。在該病人轉送去其他科室時,必須由一名工作人員陪同,并向接收方說明對該病人應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接收部門的器械設備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進行清潔消毒。第17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

控制醫(yī)院感染

最簡單,最有效,最方便,最經濟方法

洗手第18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某位護士的手印

培養(yǎng)24小時后培養(yǎng)皿顯示:

醫(yī)務人員的手很容易受到暫居菌的污染每進行一個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個細菌第19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WHO關于手衛(wèi)生的六個指征接觸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進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觸病人體液、排泄物、粘膜、破損的皮膚或者傷口敷料后從病人臟的身體部位到干凈的身體部位直接接觸接近病人的無生物物體(包括醫(yī)療器械)后第20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洗手的優(yōu)點

清除手部污穢的唯一方法花費少普通皂液和水比其它抗菌產品對手部皮膚刺激少第21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洗手缺點人員依從性差手皮膚刺激比酒精擦手效果差花費時間長需要肥皂、水和毛巾干燥其他問題如滴水等維護:洗,干燥,反覆裝瓶第22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洗手的依從性研究“在接觸所有病人的粘膜或者破損皮膚前必須洗手”:研究發(fā)現依從性<40%“在接觸所有病人的粘膜或者破損皮膚前必須戴手套”:觀察研究結果依從性達到80-90%第23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在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患者的傷口、潰爛面、黏膜、體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時,應當戴手套。預計與病人或其環(huán)境有明顯接觸時,需要加穿隔離衣。離開病人床旁或房間時,須把防護用品脫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第24頁,課件共26頁,創(chuàng)作于2023年2月消毒措施非急診用儀器(如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輸液架)等應專用。其他不能專人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