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民族地域文化與影視藝術(上)課件_第1頁
第三部分-民族地域文化與影視藝術(上)課件_第2頁
第三部分-民族地域文化與影視藝術(上)課件_第3頁
第三部分-民族地域文化與影視藝術(上)課件_第4頁
第三部分-民族地域文化與影視藝術(上)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民族文化與影視藝術世界性與民族性隨著經(jīng)濟信息等的高速發(fā)展,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互交往越來越頻繁,世界正向一個地球村轉變,影視藝術的世界性必然隨之增強?!栋⒏收齻鳌贰ⅰ渡糖槭贰?,迪士尼系列等電影與電視劇,已經(jīng)成為世界影視藝術的共同財富。電視藝術民族性與世界性并不矛盾,民族特色濃厚的電視節(jié)目成為世界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如《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電視連續(xù)劇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傳到世界各地,不斷引起轟動效果。中國功夫Chinseskungfu李小龍中國武術起源及流派運生原始人使用棍捧、石器等同野獸搏斗。學會了一些基本的格斗和搏殺技能。先秦時期,各國諸侯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和訓練將士們的搏擊技術,劍術得到發(fā)展?jié)h代,帶有搏擊性質的“角抵”已有廣泛的基礎,還發(fā)明了鐵兵器,出現(xiàn)了編排起來的攻防連續(xù)套路。晉代,練武活動已有“口決要術”,武術初見雛形。唐代,是中國武術的興盛時期,唐武則天開武舉,不少武術人才脫穎而出,天下聞名的少林武術的最早記載也起于唐朝初年。宋代,中國武術走向成熟。健身練武已成為志士仁人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而且,在民間還組成了研習武藝的組織——“社”,開始出現(xiàn)武術的一些流派。元代出現(xiàn)了某些以傳授武藝為主要內(nèi)容的武館。明清時期,民間習武更為廣泛,門派林立,出現(xiàn)了數(shù)百種武術套路,武術流派趨于定型。武術內(nèi)容十八般武藝與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棍槊棒

鞭锏錘

抓拐子流星

武術的分類按流行地區(qū)分類,劃分為南拳、太極拳;按山脈、廟宇分類,可劃分為少林拳、武當拳、峨眉拳;按形象分類,可劃分為蛇拳、猴拳、螳螂拳等;按技術內(nèi)容分類,劃分為拳術類、器械類、氣功類、摔跤類等拳術長拳太極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臂拳器械類刀術劍術槍術棍術氣功類禪家儒家道家醫(yī)家拳家摔跤角力相撲著名的武術流派少林武術。發(fā)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少林武術內(nèi)容極為豐富,其中少林拳的精華被稱為“少林五拳”,系指龍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鶴拳,分為小洪拳、大洪拳、羅漢拳、梅花樁炮捶等幾十種少林拳法,還有刀、槍、劍、鏟、棒等器械的技擊法,并創(chuàng)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陰陽功、混元一氣功等氣功。少林拳在一千多年的發(fā)展中,逐漸分為北派少林拳和南派少林拳。側踢寸拳勾漏手雙節(jié)棍武當武術。因發(fā)源于湖北均縣境內(nèi)的武當山而得名。武當武術起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明末清初。武當拳的風格特點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短見長,以慢擊快,以意運空,以氣運身。武當派拳術有無極拳、鷂子長拳、猿猴伏地拳、六歲散手和五當太乙五行拳等。武當兵器有武當劍、白虹劍、六合槍、六合刀、松溪棍等。太極拳屬武當著名拳種,影響極大。

峨眉武術。發(fā)祥于四川峨眉山,形成于明代。峨眉拳集眾家之長,形成了獨特的技法與風格。它的主要技擊特點是動作小,變化大,以柔克剛,借力打力,以靜制動和以動制靜并用,攻防時多順勢前鉆,借力反擊,以快取勝。峨眉拳術有僧門、岳門、杜門、趙門四大家和洪門、化門、字門、慧門四小家,還分為黃林、點易、青城、鐵佛、青牛五大門派。氣功氣功是一種祛病健身、益壽延年的養(yǎng)生術和自我身心鍛煉方法。氣功在發(fā)展中,逐漸與各學說流派相結合。儒家養(yǎng)氣,旨在修身。武術拳家養(yǎng)氣,旨在積氣。醫(yī)家養(yǎng)氣,旨在治疾健身。佛家養(yǎng)氣,旨在排除雜念,達到禪定。氣功門派眾多,尤以道家氣功見長。特別是從06年起,國家為了推進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組織專家研究推出了易筋經(jīng)、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四種健身氣功,對于強健人體健康,是有很能深的作用,深受群眾的喜愛。中國武術文化的特點(一)寓技擊于體育之中武術最初作為軍事訓練手段,與古代軍事斗爭緊密相連,其技擊的特性是顯而易見的。武術作為體育運動,技術上仍不失攻防技擊的特性、而是將技擊寓于搏斗運動與套路運動之中。搏斗運動集中體現(xiàn)了武術攻防格斗的特點,在技術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從體育的觀念出發(fā),它受到競賽規(guī)則的制約,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梢哉f武術的搏斗運動具有很能強的攻防技擊性,但又與實用技擊有所區(qū)別。(二)內(nèi)外合一,形神兼?zhèn)涞拿褡屣L格及廣泛的適應性既究形體規(guī)范,又求精神傳意、內(nèi)外合一的整體觀,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所謂內(nèi),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動和氣息的運行;所謂外,即手眼身步等形體活動。內(nèi)與外、形與神是相互聯(lián)系統(tǒng)一的整體。武術"內(nèi)外合一,形神兼?zhèn)?的特點主要通過武術功法和技法來體現(xiàn)?!皟?nèi)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練功的準則,武術的練習形式、內(nèi)容豐富多樣,有競技對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適合演練的各種拳術、器械和對練,還有與其相適應的各種練功方法。不同的拳種和器械有不同的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運動量,分別適應人們不同年齡、性別、體質的需求,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練習。同時,它對場地、器材的要求較低,俗稱“拳打臥牛之地”,練習者可以根據(jù)場地的大小變化練習內(nèi)容和方式,即使一時沒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練拳、練功。一般來說,受時間、季節(jié)限制也很小。較之不少體育運動項目,具有更為廣泛的適應性。中國武術的價值論武術的價值,就是凝結在武術發(fā)展運動中的精神和物質對我們社會所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的總和,它是武術存在、發(fā)展、進步的標志。中國武術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沃土,蘊涵中國哲理之奧妙,由此又形成了內(nèi)涵很廣、層次紛雜的龐大理論體系,同時也就蘊涵了哲學、文化、醫(yī)學、養(yǎng)生、軍事、美學及體育等要素。武術價值哲學價值醫(yī)學價值軍事價值武術的哲學價值中國的哲學淵源對中國武術必然造就了武術的哲學價值。其觀點主要有:天人合一觀、太極哲理、道與氣,其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八卦這一套哲學范疇。在中國文明土壤里成長的中國武術必然包含東方哲學思想的深蘊,并以之作主干和方向來構筑

返回武術的醫(yī)學價值兩千多年來,中醫(yī)與武術同在一個自成體系的文化區(qū)域內(nèi)發(fā)展著,宏大、縝密的中國醫(yī)學理論不可能不對武術理論及其流派技術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叭鹩谝祝沓捎卺t(yī)”這句武林諺語,應該是對這種影響的恰當?shù)母爬?。中國古代醫(yī)學理論精氣神學說、傳統(tǒng)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中醫(yī)辨證施治、整體施治原則、傷科等對武術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而使武術把醫(yī)學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中來。武術流派及各門派的點穴,針灸,按摩,推拿,救死扶傷等都是中醫(yī)在武術中的發(fā)展運用。武術的軍事價值

武術精神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塑造在中國武術史上,很多武技高超的人和普通習武者都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首要目標,他們?yōu)楸Pl(wèi)國家和民族的安危不謀私利而秉存大義,不畏強暴而從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完整。近百年來,在帝國主義侵略和瓜分我國的關鍵時刻,許多武林豪杰紛紛挺身而出,為國家和民族的存亡甘灑熱血。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刊、中山先生把武術精神歸納為”以振起從來體育之技擊術,為務于強種保國有莫大之關系推而言之”的尚武精神從反抗外國和外民族侵略的角度看,中華武術培養(yǎng)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那么,如果從國內(nèi)和本民族來看,它培皋的就是中華民族剛強不屈,同不良勢力進行斗爭的勇敢精神,可見,中華武術為振興民族精神,培養(yǎng)中華民族積極奮斗,不畏強暴和勇于犧牲的優(yōu)良品質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返回輝煌

李小龍輝煌李小龍武林至尊李小龍生于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兒子的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tǒng)地學習了詠春拳,并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等拳種,為后來自創(chuàng)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小龍與葉問龍的一家李國豪李香凝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jié)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jīng)常參加校內(nèi)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zhàn)經(jīng)驗,赴美深造自創(chuàng)截拳道。李振藩截拳道李小龍經(jīng)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二節(jié)棍等各種器械,并研習氣功和硬功。國術館的規(guī)模和設備不斷完善,世界上許多顯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國空手道冠軍羅禮士等都爭著拜他為師,好萊塢的著名電影明星如占士亨賓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門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門拜訪,與他交流經(jīng)驗。美國國內(nèi)各流派的拳師經(jīng)常聚集在李小龍的武館切磋武藝,他的“以武會友”的宗旨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涉足電影界功夫震全球。20世紀70年代初,一股中國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著世界。李小龍這個響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HecreatedJeetKuneDo”龍“騰世界1964年,李小龍受邀為表演嘉賓出席”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現(xiàn)場表演其絕技“寸拳”,技驚全場。1967年,出演《青蜂俠》中”加藤”一角色。由此,李小龍的名字漸漸被美國人熟知。1971年,其第一部個人主演功夫大劇《唐山大兄》問世。1972年,拍攝《精武門》,《猛龍過江》。1973年,《龍爭虎斗》,《死亡游戲》,連破亞洲票房紀錄1971年夏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以1.5萬美元的片酬簽了兩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的《唐山大兄》。該片預算只有10萬美元,而且劇本也是邊拍邊寫的,在這種情況下卻創(chuàng)下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最高票房紀錄,達到了300萬港元。銀屏耀星繼《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龍又拍攝了《精武門》,《精武門》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預算,引起更大的轟動。李小龍在片中的大無畏精神和驚人的打斗技巧,特別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腳”和“地躺拳”和“雙節(jié)棍”,令人贊不絕口。世界李小龍李小龍由于在武術和電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貢獻,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兩度被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1972年還被香港評為十大明星之一。美國報刊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圣者”,香港報紙贊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國、日本、英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qū)同時出版了紀念李小龍的多種多樣的雜志和特刊,都稱他為“發(fā)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

世界李小龍李小龍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彗星劃過國際武壇的上空,對現(xiàn)代技擊術和電影表演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主演的功夫片風行海外,中國功夫也隨之聞名于世界。許多外文字典和詞典里都出現(xiàn)了一個新詞:“功夫”(Kungfu)。

李小龍語錄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但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修煉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隨著時間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表達自我。名人評價李小龍功夫好!打得好!”——毛澤東我堅信,我和李小龍一樣認為,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取代奉獻和努力。天才能打開你成功的大門,懶惰卻能讓你當眾出丑?!笆澜珲倘拦谲娡柹?/p>

李小龍是許多人的偶像。對于象李小龍這樣的人來說,其最偉大之處在于他激勵著千百萬年輕人追隨他的足跡?!┩咝粮?/p>

李小龍是個偉大的人。他是那一領域中最為杰出的。我希望我能遇到他,因為我的確喜歡他的武術。他超越了他的時代。——“拳王”阿里

李小龍短暫的一生猶如一顆璀璨的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他對中外文化的傳播,以及對世界武術電影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激勵了無數(shù)年輕人勇敢的追逐夢想,實現(xiàn)抱負?!褒垺钡木裼来?!中國武俠片武打片:我國武俠片、功夫片、武術片的總稱。武俠片分類第一類側重正面武打動作,從而取得娛樂效果。場面打斗驚心動魄?!丢毐鄣丁贰缎陋毐鄣丁贰丢毐鄣锻酢返诙愑形浯騽幼?,但更強調內(nèi)力和武德,突出狹義精神和民族感情。報恩觀念、復仇觀念比較強;鄙夷暗器傷人或背里下毒,提倡光明正大?!渡倭炙隆防钚↓埾盗械谌悘娀蛎阑浯騽幼鳎怀鲆环N思想。俠客們比劍姿勢優(yōu)美。他們拯救他人、拯救國家、超越生命的有限性。他們在施展武功時,衣袖飄飄,有些部分把武功與舞蹈結合起來?!渡咝蔚笫帧贰蹲砣烦瓕а菹盗械谒念愄摶蛏裨捨浯騽幼?,突出中國功夫重氣韻的精髓,著重表現(xiàn)一種自由的境界?!杜P虎藏龍》第五類把俠義與情愛結合起來,突出一種美好的理想。俠客重義也重情?!缎Π两贰兑刑焱例堄洝返诹愇鋫b片的變種?!队⑿邸贰队⑿邸肥侵麑а輳埶囍\面對電影全球化和商業(yè)化的背景,實現(xiàn)自身藝術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队⑿邸访餍窃萍瑘雒婧甏?,畫面精美,武打設計揮灑寫意,將中國傳統(tǒng)意境于動作片的暴力美學造型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中國大陸電影新一輪的票房神話和電影產(chǎn)業(yè)化模式。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英雄》真正拉開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帷幕”?!队⑿邸芬婚_始就是為西方觀眾量身打造的。在中國現(xiàn)代敘事藝術中,故事和人物一直是觀眾欣賞的焦點。而西方觀眾往往將視聽沖擊視為欣賞電影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英雄》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以概念化了的場景、畫面和音樂,頻頻沖擊觀眾的視聽感官。充滿寓意的大色塊的紅綠藍白的四個段落,貼著中國文化標簽的圍棋、古琴、書法、武術、俠義、歷史;張曼玉、章子怡仙袂飄飄;梁朝偉俊賞深沉,一副悲天憫人志士面孔;張道明君臨天下、大氣磅礴……影片極盡所能地渲染、虛構出所謂的東方魅力。故事和人物都退到了邊緣,概念和形式成為影片的中心。武俠片精神內(nèi)核以“俠義”為中心,以“自由”與“為民”為宗旨。俠與義雖然很難兼顧,但始終是豪俠之士的追求。他們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能夠得民心,但往往不為統(tǒng)治者所容。武俠既有人的形象和智慧,又有神的力量和本領。傳統(tǒng)文化的利和弊在武俠片中變現(xiàn)得比較深刻。京劇等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也給武俠片提供了滋養(yǎng)。如《龍門客?!?。武俠片與言情片結合的趨勢比較明顯。適當融入戲劇因素,可使武俠片更有趣味和娛樂性。追求自由的天地和山水田園詩的意境,武俠片追求的一個目標?!痘馃t蓮寺》掀起中國第一波武俠片熱潮1928年5月13日,一部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名為《火燒紅蓮寺》的武俠片在上海中央大戲院首映,出人意料地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部電影不僅轟動了上海灘,而且在北平、南京、天津、漢口、廣州等地也是場面火爆,觀者如云。茅盾先生在《封建的小市民文藝》一文中曾有這樣的描述:“《火燒紅蓮寺》對于小市民的魔力之大,只要你一到那開映這影片的影戲院內(nèi)就可看到。叫好、拍掌,在那些影戲院里是不禁的,從頭至尾,你是在狂熱的包圍中,而每逢影片中劍俠放飛劍互相斗爭時,看客們的狂熱就同作戰(zhàn)一般。他們對紅姑的飛降而喝彩,并不是因為那紅姑是女明星胡蝶所扮演,而是因為那紅姑是一個女劍客,是《火燒紅蓮寺》的中心人物。他們于影片的批評從來不會是某某明星扮演某某角色的表情那樣好那樣壞,他們是批評昆侖派如何、崆峒派如何的!在他們,影戲不是戲,而是真實!如果說國產(chǎn)影片有對廣大群眾感情起作用的,那就得首推《火燒紅蓮寺》了?!庇捎诖笫軞g迎,從第二集開始,《火燒紅蓮寺》干脆拋棄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原著《江湖奇?zhèn)b傳》,劇情更加天馬行空——逃出紅蓮寺的知圓和尚聯(lián)合崆峒派與昆侖派展開惡斗,雙方劍仙各自施展絕技,鉆天入地無所不能,勝負難分之下又互請高人,直殺得天昏地暗、鬼神同泣……三年間,這《火燒紅蓮寺》竟一氣拍了18集,而且還在當時的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影片樣式,即所謂“火燒片”。造成了銀幕上的“一片火海”:《火燒青龍寺》、《火燒百花臺》、《火燒劍烽寨》、《火燒九龍山》、《火燒七星樓》、《火燒平陽城》……武俠影片開始席卷中國影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1929年至1931年間上海的50多家影片公司,拍攝了250多部武俠怪片,占其全部影片出品的60%以上。形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武俠片創(chuàng)作浪潮。由于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極不相符,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nèi)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終于遭到禁映。使得在中國大陸上熱鬧了四年之久的這第一波武俠片熱潮戛然而止。1932年3月,國民政府的“電影檢查委員會”正式成立,最先享受“殺雞儆猴”待遇的便是《火燒紅蓮寺》。同年8月出版的《電影檢查委員會公報》有如下禁令:“案查《江湖奇?zhèn)b傳》一書……經(jīng)本內(nèi)政部審查內(nèi)容荒誕不經(jīng),有違黨義,不準登記在案,自應一體查禁,以免流毒社會,近查明星公司出品之紅蓮寺影片,完全取材此書,其傳播之廣,為害之烈,甚于書籍。查電影片,系用機械及化學方法印制而出售散布之圖畫,應即依據(jù)出版法第二十三條及第三十九條之規(guī)定,禁止該片全部映演……即行撒銷紅蓮寺影片各集之準演執(zhí)照……”不過,此后一些武俠片導演又轉至香港,并于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tǒng)也在香港得到傳承。張徹的“盤腸大戰(zhàn)”

60年代是香港武俠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出了兩個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和張徹。有人將胡金銓比作金庸,他的影片大多是慷慨悲歌的俠客力挽狂瀾的故事,而張徹則更像古龍,浪人殺手笑傲江湖,血腥之中見浪漫。從二者的電影風格來看,這種比喻是很恰當?shù)?。演員出身的胡金銓是一個有著很深文化底蘊的導演,他的武俠片滲透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尤其善于通過鏡頭、色彩、節(jié)奏、音樂等頗具匠心的處理,把激烈的武打動作化為富有詩意的動態(tài)美。在他的處女作《大醉俠》中,他第一次嘗試利用快節(jié)奏的攝影剪輯技術,使武功招數(shù)和打斗場面極具真實感,并且通過鏡頭的剪接創(chuàng)造出許多肉體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打斗效果,使武俠片跳出了傳統(tǒng)的慢節(jié)奏和缺乏魄力的老套。另外,他在武打動作方面還吸取了京劇的武功并加以變化創(chuàng)新,通過精巧的場面調度和剪輯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不過《大醉俠》之后,他就離開香港到臺灣發(fā)展了。同年,張徹的《獨臂刀》推出并創(chuàng)下當年香港影史的百萬票房紀錄,真正將武俠片推向巔峰,他本人也被譽為武俠片的“護法導演”。張徹的作品充滿了血腥殺戮,他把死亡看成是一種解脫,所以極力以慢動作美化“死亡”,喜歡用慢動作拍血腥殺戮的場面,比如在《大刺客》一片中,主人公聶政在與敵手的生死拼殺中,將從肚中流出的腸子塞入腹內(nèi)扎腰再戰(zhàn),張徹以極慢的鏡頭抒寫了這場著名的“盤腸大戰(zhàn)”,可算是中國武俠電影史上暴力美學的經(jīng)典。這樣長期下來,慢動作竟然成了武俠片、動作片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元素。到了張徹的弟子吳宇森《英雄本色》時,慢動作運用已經(jīng)成熟,它所傳達的瀟灑、悲壯韻味已經(jīng)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張徹對武俠電影的另一大貢獻是引入了以分鏡頭的方式拍攝武術動作的方法。早期武俠片的鏡頭分鏡極少,一個鏡頭往往長達200多尺,其間需要二十到三十招,很容易出錯,而且動作設計人員大多來自戲曲界,搞一些花架子還可以,但對于如何用電影手段來表現(xiàn)真功夫卻無計可施。所以,張徹當時挖掘少林派師門秘密,拍了一系列以少林俗家弟子為主人公的影片,用分解動作的鏡頭設計展示少林拳套路,為觀眾詳述各種拳法巧妙的變化,強調拳法在近身、攻守實戰(zhàn)的作用,在當時很受好評。后來大陸拍的《少林寺》一片中,也是以這種方式招招分解少林寺十八般武藝,而且請的演員全是武術名家,一路拳打下來,簡直可以直接拿來當武術教材用,難怪當初在國內(nèi)引發(fā)萬人空巷的盛況。隨著李小龍、袁和平、洪金寶、成龍等一批武打巨星兼導演在香港影壇的崛起,70年代的武俠電影開始從刀光劍影轉向拳腳功夫片的天下,他們講求武術的實戰(zhàn)效果,一招一式務求快、狠、準,而很少運用特技。拳腳功夫片的難度也比傳統(tǒng)刀劍武俠片更大,因為刀劍片的演員一般穿著古裝,刀劍也多少可以“助威”,所以一些明星即使一點功夫都不懂,也可以在刀劍武俠片中表現(xiàn)得好像絕頂高手,但拳腳功夫片則不同,它往往是貼身肉搏,拳來腳往,講究硬橋硬馬,非發(fā)力十足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不過也許這樣的電影才更接近中國人理想中的“武俠片”。成龍與徐克有人認為李小龍的逝世——那時正是香港武俠電影的高潮期——正是武俠電影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不過,成龍很快補上了李小龍死后留下的空缺,他和袁和平是當時功夫喜劇片的始作俑者。雖然一招一式都是高難度極驚險的真功夫,但融入了插科打諢的打斗招式和搞笑對白,從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量快速密集的武打鏡頭造成的巨大壓力,而將歷來注重武打技術的武俠片引入了一個嬉笑怒罵的喜劇世界。功夫喜劇片不僅要在動作上精益求精,而且還要顧及視覺、惹笑等效果,所以拍攝的難度其實更大了,它不僅僅是從細節(jié)上、武打上改變武俠電影的藝術風格,而是從結構上、整體上重新創(chuàng)造了中國武俠電影的經(jīng)典樣式。成龍的電影是以“不要命”而著稱的,他在幾年前拍攝《上海正午》的時候曾經(jīng)說,“我不需要電腦,不需要特技,能跳多高就跳多高,能打多快就打多快,我不需要電腦合成來幫我的忙,這樣我的電影在世界上就有一種風格?!笨梢娝麑τ陔娔X技術的排斥。雖然他之后幾部片子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數(shù)字特技,但“真功夫”始終是成龍電影的金字招牌。與成龍相反,徐克是一個類似盧卡斯或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技術狂人,他對于電影世界里的各種新技術有著無限的好奇心和玩心。他在1979年拍的《蝶變》是香港武俠電影重新回到特效技術的一個標志。《蝶變》又名《紅葉手札》,記述的是“武林新世紀的開始,72路風煙”時代的故事,而它本身正是“武林新世紀”的產(chǎn)物。該片集偵探、神秘、恐怖、武俠、奇觀等電影類型元素于一體,又以“科學”來“演繹”傳統(tǒng)的“武功”——以彈簧鉤箭和飛索等工具取代飛檐走壁的輕功,以火藥爆炸品來取代超人的神功,以鐵甲來取代鐵布衫的傳統(tǒng)武功……這部影片似乎要解構傳統(tǒng)武俠電影中的所有敘事模式,徹底改變了武俠電影的一些基本元素。而在之后的《蜀山》一片中,他不僅從好萊塢請來光學效果專家協(xié)助,還找來了一班年輕人組織特技班底,負責全片的特技效果,開了香港電影大規(guī)模應用好萊塢特技的先河。影片以爆炸特技加光學效果發(fā)揮了港產(chǎn)武俠電影前所未有的豐沛多變的奇幻境界。徐克的特技運用到《倩女幽魂》時,已進入揮灑自如的境界,并且氣勢雄渾,磅礴非凡。片中所用的各種特技如光學、模型等在數(shù)字技術的配合下,展示了變化萬端的可能,如姥姥伸出的巨舌與小倩的長布相斗,從地上到空中甚至到地下,尚有道士施放的暗器,飛箭和爆炸,數(shù)量無盡,能量無窮,突出鬼域的可怖,神秘力量的高深莫測。京味影視特色及發(fā)展趨勢北京特色影視藝術以京味文化為底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