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復(fù)習(xí):游記類文言文閱讀 專項練習(xí)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1.gif)
![2023屆高考復(fù)習(xí):游記類文言文閱讀 專項練習(xí)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2.gif)
![2023屆高考復(fù)習(xí):游記類文言文閱讀 專項練習(xí)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3.gif)
![2023屆高考復(fù)習(xí):游記類文言文閱讀 專項練習(xí)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4.gif)
![2023屆高考復(fù)習(xí):游記類文言文閱讀 專項練習(xí)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c1d87880c652f6ef4fca97d572456187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語文高考復(fù)習(xí)游記類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xí)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游東山記
[明]楊士奇
洪武9次,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
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七,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
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可坐
十?dāng)?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
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聲。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dāng)?shù)家遂造蔣
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
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日:“老夫無用
也?!备鲬阎?。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壺注酒,傳觴數(shù)行。立恭賦七言
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
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偕來,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
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跟謝過,眾皆
大笑。李出琵琶彈數(shù)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
道上起舞編蹌,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日:“奈何不與道士詩?”
立恭援筆書數(shù)絕句,語益奇,遂復(fù)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口:“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
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日:“是吾所營樂丘?處也?!庇种傅琅蕴一ㄕZ余日:“明年看花時
索我于此?!?/p>
既歸,立恭日:“是游宜有記?!睂傥聪疽?。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春拿,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
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
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而終記之。手錄一
通,遺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選自《東里集》,有刪節(jié))
【注】①丘:墳?zāi)埂?/p>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dāng)?shù)家遂造焉/
B.余招立恭起凍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dāng)?shù)家遂造焉/
C.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dāng)?shù)家/遂造焉/
D.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dāng)?shù)家/遂造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這是中國傳統(tǒng)紀(jì)年農(nóng)歷的干支紀(jì)年法,60年一個循環(huán),如丙戊
年。
B.朔指每月農(nóng)歷初一,"朔''也可引申為“開頭如“朔”可指清晨,這是一天的開頭。
C.傳觴是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古人喝酒很有講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戲,如“流觴曲水”。
D.寒食即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在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
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jǐn)慎,樂觀曠達,對生死也很淡然;雖然年事已高,
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
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yīng)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務(wù)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
月才動筆寫成。
D.文章主要記述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
逝去的感傷。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
(2)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5.蔣立恭剛開始不愿意在道士的畫上題詩,為什么后來卻又寫下了詩句?請簡要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游江陰三山記①
朱德潤
①余嘗游名山,未嘗不稿記其勝。江陰去吳百八十里,不聞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
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匯,約為亭口之行。
②余公通舟行速,仆舟遲不能追也,遂自無錫之北門數(shù)里大石橋入過水村漁浦野田
荒壁草木枯謝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陽鎮(zhèn)始見酒簾村市客舟駢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
河流彎曲若蜿蜒之勢,始抵江陰州治,晚謁翟仲直州尹,夜宿橋岸下。
③明日西回,登覽高丘,則東瞰長江,南連吳會,復(fù)自灣河過佗村而北,皆美田沃
<,斥埃相望,迤遍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與應(yīng)答,舟人回牽,沿山前小河而行。村
般相接,岸柳交映。
④既而舟轉(zhuǎn)岸曲,板橋為梁,即三山塢。其間民居聚集,稻桔堆委,連衢比巷,如
墉如櫛。風(fēng)俗熙熙,翁呼兒羌,婦餉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鳥噪于林,雞登于屋,
藹然太平豐稔之象。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蒼翠,石壁丹崖。少焉,卻出山塢,有橫
山在前,野田開豁,水港漸寬,詢其地,則常之晉陵縣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
風(fēng)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橋而泊焉。
⑤嗟夫?。鄯χ畾?,融融于旦古,歸氣于山澤,而有孕靈育秀;僻在⑤阪,不經(jīng)名
賢游覽,遂寂寥無聞,江陰諸山是矣。余不識溫之雁蕩,若吳之靈巖,常之惠山,殆不
過是,惜不得與德匯輩同為尋幽討勝之辭而品題之,且舟中傲仇,覽之未詳,姑書以識
歲月。
(有刪改)
【注】①江陰三山:即江陰秦望山、觀山、白石山。后文中靈巖、患山為江南名山。②
做饑:動搖不安的樣子。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遂自無錫之北門數(shù)里大石橋/入過水村/漁浦野田/荒堂草木枯/謝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陽
鎮(zhèn)/始見酒簾村市/客舟駢集/
B.遂自無錫之北門數(shù)里大石橋/入過水村/漁浦野田/荒型草木枯/謝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陽
鎮(zhèn)始/見酒簾村市/客舟駢集/
C.遂自無錫之北門數(shù)里大石橋入/過水村漁浦/野田荒經(jīng)/草木枯謝/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陽
鎮(zhèn)/始見酒簾村市/客舟駢集/
D.遂自無錫之北門數(shù)里大石橋入/過水村漁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謝/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陽
鎮(zhèn)始/見酒簾村市/客舟駢集/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口,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京杭大運河與長江在此交匯,是古代長江下游北岸的軍事
重鎮(zhèn)。
B.棹,本指船槳,在本文中代指船,這與“談笑間,橘櫓灰飛煙滅”中“橘櫓”用法一樣。
C.墟,在本文中的意思和在陶淵明詩句“曖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中一樣,都是指村
莊。
D.一元,指宇宙最初的混沌狀態(tài)?!耙弧奔撮_始,“元”即起源,道家以此指萬物之本“道”。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清晰明快的語言、整散錯落的句式、生動細(xì)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江南山村
水鄉(xiāng)圖。
B.作者與余公并舟同游,路過田疇房屋、翠竹丹壁,拜訪友人,夜宿橋下,別具悠然
之趣。
C.文章第三段,作者觀賞旅途景色的視角由俯視到平視,移步換景,極具畫面感與代
入感。
D.作者在開篇寫自己有游覽記稿的習(xí)慣,結(jié)尾又交代寫作本文的原因,首尾呼應(yīng),結(jié)
構(gòu)嚴(yán)謹(jǐn)。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僻在荒隈,不經(jīng)名賢游覽,遂寂寥無聞,江陰諸山是矣。
(2)惜不得與德匯輩同為尋幽討勝之辭而品題之。
10.文章第五段有“一元之氣”“孕靈育秀”之說,請簡要概括三山塢“孕育”了哪些“靈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山觀大水記
【宋】文天祥
自文山門而入道萬松下至天圖畫一江橫其前行數(shù)百步盡一嶺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
及盡處為座東橋。橋外數(shù)十步,為道體堂。自堂之右,循嶺而登,為銀灣,臨江最高處
也。銀灣之上有亭,曰“六月雪";有橋曰“兩峰之間”。而止焉,天圖畫居其西,兩
峰之間居其東,東西相望二三里。此文山濱江一直之大概也。
百底歲,余自禁廬罷歸,日往來徜徉其間。五月十四日大水,報者至。時吾里之士
以去學(xué)試群走京師,惟孫子安未嘗往。輒呼馬戒車,與二客疾馳觀焉,而約子安后至。
未至天圖畫,其聲如疾風(fēng)暴雷,臨岸側(cè)目,不得往視。而隔江之秧畦菜隴,悉為洪
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對為洲。洲故始然隆起,及是,僅有洲頂。至障東橋,坐而面上
游,水從六月雪而下,洶涌澎湃,直送乎吾前,異哉!至道體堂,堂前石林立,舊浮出
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負(fù)去。酒數(shù)行,使人候六月雪可進與否,圍棋以待之。復(fù)命日:“水
斷道?!彼熘?,如銀灣。山勢回曲,水至此而旋,故自今而言,銀灣為觀瀾之絕奇矣。
坐亭上,相與諧謔,賦唐隼一章。子安素不作詩,聞吾三人語,有會于其中,輒拍手捋
須,笑絕欲例,蓋有歲叩之琴趣焉。倚闌移時,詭異卓絕之觀不可終極,而漸告晚矣。
乃令車馬從后,四人攜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顫,手足飛動,形神不自寧者久之。
他日,予讀《蘭亭記》,見其感物興懷,一欣一戚,隨時變遷。予最愛其說。自予
得此山,子之所欣,日新而月異,不知其幾矣。人生適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墩間萬物
無以易此。前之所欣,所過者化,已不可追紀(jì)。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則今之所欣者又
忽焉忘之。故忽起奮筆,乘興而為之記。
(節(jié)選自《文山先生全集?卷九》)
11.下列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文山門而入/道萬松下/至天圖畫/一江橫其前行數(shù)百步盡/一嶺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
尺/盡處為障東橋/
B.自文山門而入/道萬松下/至天圖畫/一江橫其前/行數(shù)百步/盡一嶺/為松江亭/亭接堤二
千尺/盡處為障東橋/
C.自文山門而入/道萬松下至天圖畫/一江橫其前行數(shù)百步/盡一嶺/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
尺/盡處為障東橋/
D.自文山門而入/道萬松/下至天圖畫/一江橫其前行數(shù)百步盡/一嶺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
尺/盡處為障東橋/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戊辰、是將天干和地支組合的紀(jì)年法,該法只用于紀(jì)年、不可紀(jì)月和日。
B.大學(xué),又稱太學(xué),是中國古代官方最高學(xué)府。太學(xué)之名始于西周。
C.唐律,律詩體例成熟于唐代,故稱唐律,其字?jǐn)?shù)、平仄等與古體詩有別。
D.淵明,即陶淵明,也稱靖節(jié)先生,熱愛田園、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游記首先簡述了文山濱江一帶的形勝,然后詳寫了賓主觀大水的過程,最后聯(lián)
系《蘭亭集序》抒寫了作者觀水的感慨。
B.作者與友人還未至天圖畫,便聽見了大水的聲音,有如疾風(fēng)暴雷;隔江遠(yuǎn)眺,對岸
的田地和江中的小洲幾乎都被洪水淹沒。
C.在銀灣,作者和友人一邊觀賞水勢,一邊談笑賦詩,盡得觀水之趣;歸家后還耳目
眩顫、手足飛動,身體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靜。
D.作者認(rèn)為,感觸景物而產(chǎn)生的歡樂與悲傷,變幻不定,后人所欣悅的事物出現(xiàn),今
人的欣悅將很快被忘記,因此寫下本文。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及課文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生適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間萬物無以易此。
(2)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
游西陂記
[清]管同0
①慶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陳燕仲謀、陳焯度光招予游宋氏②西陂。陂自牧仲尚書
之沒,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嘗值黃河之患,所謂受梁、松庵諸名勝,無一存者。獨近陂
巨木數(shù)百株,蓊然青蔥,望之若云煙帷幕然,路人指言日:”此宋尚書手植樹也?!?/p>
②既入陂,至賜書堂@,晤其主人④,出王暈石谷所為《六境圖》⑥,尤展成、朱錫曾諸
公題詠在□⑥。折而西,有小屋一區(qū),供尚書遺像。其外則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日:
“此艮岳石⑦也,先尚書求以重價,而使王暈用畫法疊為假L,其后為河水所沖敗,乃
至此云?!甭勂溲?,感嘆者久之。
③抵暮,皆歸,飲于陳氏仲謀。度光舉酒屬予日:“子曷為記?”嗟夫!當(dāng)牧仲尚書以
詩文風(fēng)雅傾動海內(nèi),一時文士景從響應(yīng),賓客園林之勝,可謂壯哉!今始百年,乃令來
游者徒慨嘆于荒煙蔓草之外,蓋富貴固無常矣;而文辭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圖其
大且遠(yuǎn)者,其可已?。是為記。
(選自《因寄軒水集》)
[注釋]①管同:清代散文家,桐城人,姚鼐弟子。②宋氏:指宋葷(1UO),字牧仲,清
代詩人、畫家、政治家,康熙間負(fù)有盛名,官至江蘇巡撫、吏部尚書。③賜書堂:安置
康熙皇帝賜書的廳堂。④主人:指宋葷后人。⑤王翠石谷句:王翠(huT),字石谷,清
初畫家。六境圖,宋葷《西陂雜詠》共六首,分詠泳波村、釣家、緯蕭草堂、松庵、芟
梁、放鴨亭六境。王石谷以此為圖。⑥尤展成句: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學(xué)家、戲曲家。
朱彝尊,字錫理(chang),清初文學(xué)家。⑦艮岳石:太湖石之類的奇石。⑧已:通“矣
15.可填入文中第②段□的一項是()
A.哉B.也C.焉D.矣
16.對第①段畫線句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將此處景色與其他無存的名勝形成對比,引發(fā)讀者對生命的思考。
B.“蓊然青蔥”,從視聽角度寫出了樹木旺盛的生命力。
C.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把數(shù)百株巨木蒼翠茂盛的樹冠,比作用云霧織成的帷幕。
D.句式長短結(jié)合,參差錯落,形式優(yōu)美。
17.對第②段分析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依次寫賜書堂、六境圖、尚書遺像、艮岳石等,移步換景,凸顯西陂盛況。
B.陂內(nèi)的衰敗與陂外并無二致,六境不存而圖詩猶存,作者只能從紙上觀景。
C.宋氏后人展示堂、圖、像、石,使管同一行追慕尚書詩文風(fēng)雅,不禁感嘆。
D.作者由外及內(nèi),內(nèi)外形成強烈對比,陂外名勝不存,而陂內(nèi)舊物至今完好。
18.本文雖為游記,卻多次回顧宋氏西陂的往昔,分析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游石鐘山記
羅洪先
昔酈氏注《水經(jīng)》,載石鐘山,以為風(fēng)起微波,激石有聲,不詳其故。東坡夜奴漁
舟山上,聽其所以鳴者,本石多竅,遂為辯,以補其遺。
丙午春,余過湖口。臨淵上下,兩山皆若鐘形,而上鐘尤奇。是時水未漲,山麓盡
出。緣石以登,若伏軾是陽,桂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則縱觀咸陽,千門萬戶,羅
幃繡幕,掩映低垂。入其中,擾佛氏言率若獻琛,珊瑚珠貝,金光碧彩,錯出于驚濤巨
浪,莫可辮擇。噪而視之,垂者磬懸,側(cè)者爰遂,然煮耨折,孫者珠連£月者梗巖穴以
.卷'攀危歷險,未有若是奇者矣。
夫音固由霰以出,茍實其中,亦復(fù)喑然。故鐘之制,甬則震,奔則郁。是石鐘者,
中虛外霰為之也。露者小,故出之有余,而應(yīng)且遠(yuǎn)。今夫隼學(xué)罌百,均虛器也。注之水,
則甕盎不若罌鹵之聲,此中外大小之驗也。東坡奴涯,未目其麓,故猶有遺論。
嗚呼!石本無聲,虛猶足以召之,又況人之心乎?是石當(dāng)彭蠢入江處,眾流迸馳,
湍回波射,日知月消。石雖堅,不勝其力之久,故其形亦備鉆研磨刮之工,瑩瑩如玉。
其未入于水者,色黯理疏,頑悍而輪困,略不相肖。然則風(fēng)靡波蕩,其亦有助于石,而
致虛者固有道耳耶。因記以侯好古者。
文本二:
辨石鐘山記
《小季》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
搏,響若洪鐘,因受其稱。有幽棲者,尋綸東湖,沿瀾窮此,遂躋崖穿洞,訪其遺蹤。
次于南隅,忽遇見雙石,欹枕潭際,影淪波中。詢諸水濱,乃日石鐘也,有銅鐵之異焉。
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聲清越,槨止響騰,馀韻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聯(lián)
氣凝質(zhì),發(fā)為至靈,不然則安能產(chǎn)茲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舊矣。如善長之論,則瀕流
庶峰,皆可以斯名冠之。聊刊前謬,留遣將來。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記。
1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睇而視/之垂者磬/懸側(cè)者筍/茁缺者藕/折環(huán)者玦/連自吾棲巖穴以來/攀危歷
險/未有若是奇者矣
B.睇而視之/垂者磬/懸側(cè)者筍/茁缺者藕/折環(huán)者玦連/自吾棲巖穴以來/攀危歷
險未有若是奇者矣
C.睇而視/之垂者磬懸/側(cè)者筍茁/缺者藕折/環(huán)者玦連/自吾棲巖穴以來/攀危歷
險未有若是奇者矣
D.睇而視之/垂者磬懸/側(cè)者筍茁/缺者藕折/環(huán)者玦連/自吾棲巖穴以來/攀危歷
險/未有若是奇者矣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經(jīng)》北魏時期酈道元曾以《水經(jīng)》為綱,作了20倍于原書的補充和發(fā)展,實際
上已另成專著。
B.昆陽,古戰(zhàn)場。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qū)進行了一場戰(zhàn)略決戰(zhàn)。這場大戰(zhàn)的
主戰(zhàn)場在昆陽。
C.海若:即北海若,古代中國傳說中北海的海神。出自《班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
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p>
D.甕盎:音為wGng&ng意思是泛指各種陶制容器,或比喻才能平凡的人,或謂卑視。
文中應(yīng)為第二個義項。
2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事題的一項是()
A.結(jié)合蘇軾《石鐘山記》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我們可以推斷出文本二的作者是唐代的李渤。
B.文本一第二段按照探洞自外而內(nèi)的順序,并用比喻的手法表現(xiàn)了上鐘山多姿的景象。
C.文本一作者與蘇軾在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上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為觀察角度不同。
D.關(guān)于石鐘山的命名,文本二中的酈道元主張“水石相搏論”,白鹿先生主張“石頭之聲
論”,和文本一一樣,屬于“主聲派”。
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則風(fēng)靡波蕩,其亦有助于石,而致虛者固有道耳耶。因記以候好古者。
(2)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聲清越,槨止響騰,馀韻徐歇。
23.從兩個文本對石鐘山命名原因的探討中,你得到哪些啟發(fā)?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登泰山記(節(jié)選)
[清]姚鼐
泰山之W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
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亭呼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
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木,與舛由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
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
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
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徐如
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2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陽,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陰,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B.京師,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稱首都;“京”“師”,舊時均可指國都。
C.丁未,干支之一,丁未日的前一天是丙午日,后一天是戊申日。
D.知府,也稱太守,中國古代地方職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長官。
2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時間為線索,記述了登泰山的經(jīng)過。文章第1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點出
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
B.本文寫景狀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從旁烘托的寫法。如寫泰山的高峻,借人在山
頂俯視所見“半山居霧”的形象來進行烘托。
C.第2段寫登山的具體經(jīng)過,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方法描寫了途中的艱險和初登頂峰所見
的壯麗雪景。
D.姚鼐寫文章強調(diào)“考據(jù)”,文中的“古長城也”“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東谷者,古謂之天
門溪水”均有考古意味。
2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侏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27.作者登泰山的過程經(jīng)歷了哪些困難?請簡要概括、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游褒禪山記
(宋王安石)
①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
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目“花山”。今言“華”如“華
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②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人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人之愈深,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目:“不出,火且盡?!八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
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
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③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p>
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
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
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
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
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28.下列句中加點字釋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或管其欲出者責(zé)怪B.則其好游者不能名也窮盡,走盡
C.有碑小道倒在路旁D.又以君夫古書之不存悲傷
29.寫出下列加點詞沒有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A.唐浮圖慧褒始畬于其址B.問其冷
C.火尚足以咧也D.何可勝道也哉!
30.寫出下列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而世之奇?zhèn)?、瑰怪,寺隼之觀B.于號余有嘆焉
C.古人之觀于天地……住住有得D.此所以學(xué)考■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1.對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來,而不能盡情享
受游洞的樂趣。
B.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卻沒有外物
的幫助。
C.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盡了自己志氣卻未能達到,
就可以無所悔恨了,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
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錯了它流傳的文字,而沒有人能夠說出它的本
名。
32.第③段中作者強調(diào)想到達到險遠(yuǎn)之處,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A.有志、有力、有外物相之
B.有力、有志矣、不隨以止
C.有志、有力、有物、不隨以怠
D.志、力、物、自己不悔、別人不譏笑
33.下列選項對文章的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fēng)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
記游的內(nèi)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jù)。
B.本文的主旨在于闡述要“有志”“盡吾志”的觀點,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觀點,
因此,文章的選材、詳略無一不經(jīng)過精心裁定,緊扣這兩個觀點。
C.本文的記游部分,除為說理之外,沒有多余的文字;議論部分,說理充分而有節(jié)制,
沒有無用的筆墨。
D.作者認(rèn)為想到到達“人之所罕至”之處,非常之難,必須要不斷的艱苦努力,還要有
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滿井游記【注】
(明)袁宏道
①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fēng)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nèi),欲出
不得。每冒風(fēng)馳行,未百步輒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教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
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
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硝面而髻鬟之始掠
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fēng),麥田淺鬣寸許。
③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愛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fēng)力雖尚勁,口徒
步則汗出泱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鼠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
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④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
將自此始,惡能無紀(jì)?己亥之二月也。
(選自《袁中郎全集》)
【注】作者此時擔(dān)任順天府儒學(xué)教授,主要負(fù)責(zé)掌管京城學(xué)校秩序。此篇游記寫于來京
翌年。
34.可填入選文第③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夫B.以C.然D.且
35.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6.請從句式角度賞析第②段畫線句。
37.下列關(guān)于選文理解分析不無觸的一項是()
A.作者出游“若脫籠之鵠”的自在,與之前身處城中的局促困窘形成鮮明對比。
B.作者在摹寫景物時,在筆端融入主觀情感,可以增加景致的動感和“靈氣
C.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以敘述游覽滿井的過程為主,兼有以論抒情。
D.作者寫作此文,將出游滿井作為一個值得紀(jì)念的開端,流露出眷眷珍惜之情。
38.選文最后一段充滿了作者對自己能“不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的自詡之意,
結(jié)合補充材料,對此種態(tài)度進行評析。
人生幾日耳,而以沒來由之苦,易吾無窮之樂哉!計欲來歲乞休,割斷藕絲,作世
間大自在人,無論知縣不作,即教官亦不愿作矣。實境實情,尊人前何敢以套語相誑。
直是煩苦無聊,覺烏紗可厭惡之甚,不得不從此一途耳。
(選自袁宏道《龔惟長先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游文山觀大水記
文天祥
自文山門而入,道萬松下,至天圖畫,一江橫其前。行數(shù)百步,盡一嶺為松江亭,
亭接堤二千尺,盡處為障東橋,橋外數(shù)十步為道體堂。自堂之右循嶺而登為銀灣,臨江
最高處也。銀灣之上,有亭日“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橋曰“兩峰之間”,而
止焉。此文山濱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歲,余自禁廬①罷歸,日往來徜徉其間。五月十四日,大水,報者至。時館中
有臨川杜伯揚、義山蕭敬夫,吾里之士?大學(xué)試,群走京師,惟孫子安未嘗往。輒呼馬
戒車,與二客疾馳觀帶,而約子安后至。
未至天圖畫,其聲如疾風(fēng)暴雷,轟隱震蕩而不可御。臨岸側(cè)目,不得往視,而隔江
之秧畦菜瓏悉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對為洲,洲”地然隆起,及是,僅有洲頂,而
首尾俱失;老松數(shù)十本,及水者爭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狀。至障東橋,坐而面上游水
從“六月雪”而下,如里零千萬丈,直送乎吾前,異哉!至道體堂,堂前石林立,舊浮
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負(fù)去。
酒數(shù)行,使人候“六月雪”可進與否,圍棋個待之。復(fù)命日:水?dāng)嗟?。遂止。如銀
灣,山勢回曲,水至此而旋。前是立亭以據(jù)委聽之會,?不知一覽東西二三里,而水之
情狀無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則銀灣遂為觀瀾之絕奇矣。坐亭上,相與諧謔,賦唐律
一章,縱其體狀,期盡其氣力,以庶幾其萬一。予曰:“風(fēng)雨移三峽,雷霆擘兩山?!?/p>
伯揚日:“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漢莫從天上翻?!本捶蛟唬骸鞍孙L(fēng)卷地翻雷穴,萬甲從
天驟雪鬃?!蔽┳影菜夭蛔髟?,聞吾三人語,有會于其中,輒拍手捋須、捧腹頓足,笑
絕欲倒,蓋有淵明之琴趣焉。倚闌逾時,詭異卓絕之觀不可終極,而漸告晚矣。7令車
馬從后,四人攜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顫,手足飛動,形神不自寧者久之。
他日,予讀《蘭亭記》,見其感物興懷,一欣一戚,隨時變遷,予最愛其說??腿眨骸棒?/p>
之信非曠達者。夫富貴貧賤、屈伸得喪,皆有足樂,蓋于其心而境不與焉。豈以昔而樂、
今而悲而動心于俯仰之間哉?!庇杌腥挥杏?。人生適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間萬物無
以易此。前之所欣,所過者化,已不可追記,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則今之所欣者又忽
焉忘之,故忽起奮筆,乘興而為之記,且詒②同游者發(fā)噱。
(有刪改)
【注釋】①禁廬:宮廷。②論:勸告,告訴。
3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事砸的一項是()
A.而止焉止:停止,此為“到了終點”
B.如建袋千萬丈建瓶:傾倒水瓶,形容水勢大
C.前是立亭以據(jù)委折之會委折:回環(huán),曲折
D.予恍然有間間:機會,機遇
4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吾里之士以大學(xué)試圍棋以待之
B.與二客疾馳觀星則今之所欣者又忽凈忘之
C.洲政埋然隆起敢忽起奮筆
D.乃不知一覽東西二三里乃令車馬從后
4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下.砸的一項是()
A.此文山濱江一直之大概也這就是文山臨江一帶的概貌
B.有偃蹇不伏之狀呈現(xiàn)出傲岸、不肯屈服的樣子
C.以庶幾其萬一能大致寫出這種奇絕景色的萬分之一
D.霄壤間萬物無以易此俯仰間萬物都不能改變它
42.從全文看,“乘興而為之記”的“興”指之興,之興和之
興。
43.請用自己的話回答,文中王羲之與“客”對人生的認(rèn)識有何不同。你更認(rèn)同誰的看法?
簡要說明理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督乃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tài)。三十里,至梁隙
山,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馬首西向天臺,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
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shù)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臨陟,俱在
山脊。而雨后新霽,泉聲山色,往復(fù)創(chuàng)變,翠叢中山鵑映發(fā),令人攀歷忘苦。
又十五里,飯于筋竹庵。適有國清僧云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
輕裝往而重?fù)?dān)向國清相待余然之,令也夫隨云峰往國清寺,余與蓮舟上△就石梁道。行
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①盆中物也。又三十余
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泉轟風(fēng)動,旅人絕跡。路荒且長,庵在萬山坳中,
適當(dāng)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雨始止。遂越潦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臥念晨上峰頂,
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并無曉晴。及4名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翌日,晨起,果日光輝炸,決策向頂。上數(shù)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
白堂,俱無可觀。復(fù)循路,登絕頂?;牟菝颐遥礁唢L(fēng)冽,草上結(jié)霜高寸許,而四山回
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耳。仍下華頂
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zhuǎn)一奇,殊愫②所望。
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zhuǎn)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
迸石間,匯轉(zhuǎn)入潭。
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水從坳中斜下。
三級俱高數(shù)丈,各極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zhuǎn)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
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梁臥虹,飛瀑噴雪,幾不欲臥。
(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記?游天臺山》)
[注釋]①閶門:地名。②愫:滿足。
4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適有國清僧/云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
擔(dān)向國清相待
B.適有國清僧云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fù)?dān)
向國清相待
C.適有國清僧/云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fù)?dān)
向國清相待
D.適有國清僧云峰同飯/言此抵石梁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dān)
向國清相待
4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癸丑為干支之一,文中此處指癸丑月。
B.寺,指教授佛法之地,和尚居住、研修之所,與下文中的“庵”有所不同。
C.上人,指道德高尚或居于上位的人,佛教則用以稱德智善行的人。
D.五更,也稱“五鼓”,古人記錄夜晚時段的名稱,用擊鼓或打更來報時。
4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松門嶺如分界點,先前都是順著山麓行走,從這里往上則要沿山脊攀行,山勢險峻
而路滑。
B.“草上結(jié)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有似“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之景,日光反射,景色卓異。
C.初一這天,先雨后晴,行程較長,作者細(xì)致描述了國清寺、筋竹嶺、彌陀庵等處秀
麗的風(fēng)景。
D.作者在下山的途中,看到了經(jīng)過三道彎曲、回旋流轉(zhuǎn)的飛瀑奇景,駐足其間,流連
忘返。
4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雨后新霽,泉聲山色,往復(fù)創(chuàng)變,翠叢中山鵑映發(fā),令人攀歷忘苦。
(2)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
48.李白說“天臺四萬八千丈”,但在徐霞客的筆下,天臺山卻另有特點。請你結(jié)合文本
作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壬戌之秋,七月即學(xué),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用
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于乎之間。自密橫江,
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
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目:”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
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承,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加個千里,旌旗蔽空,釀酒臨江,橫槊賦詩,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
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蟒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奉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
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千莫消長
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
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
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節(jié)選自蘇軾《赤壁賦》)
49.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舉酒牖客屬:勸人飲酒B.山川相繆繆:環(huán)繞
C.哀吾生之須臾哀:為……悲哀D.而辛莫消長也卒:突然
5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既望,“望”一般指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既望”是指農(nóng)歷每月十五的前一天。
B.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二宿。
C.白露,文中理解為白茫茫的水汽,與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白露”意思不同。
D.觸臚,“觸”是船尾,“臚”是船頭,觸臚連稱則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只。
5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子在月明之夜與友人們泛舟赤壁,他們享受著江天美景,飲酒放歌,快樂似神仙,
暫時忘卻了人世間一切不順心事。
B.蘇子飲酒樂極,扣舷而歌,抒發(fā)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情懷。歌詞里所
說的“美人”是美麗的女人。
C.蘇子扣舷而歌時,有個客人倚歌吹著悲涼的洞簫應(yīng)和,那洞簫聲似乎有讓深淵里蛟
龍起舞、孤舟上寡婦哭泣的魔力。
D.蘇子詢問朋友為何感傷,朋友認(rèn)為英雄曹操及其業(yè)績尚且消失不見,更何況你我凡
夫俗子,平凡生命難得像長江、明月般永恒。
5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2)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53.在第四段中,蘇子是如何通過水與月的特點進行說理的?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過小孤山大孤山
陸游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本厚,此山當(dāng)是其一也。自舟中望
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
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軍蔓,羅絡(luò)其上,如寶裝屏風(fēng)。是日風(fēng)靜,
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
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M
峰嶗然孤起,上千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
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dāng)高出金山之上矣。廟
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軍代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
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
舟過磯,雖無風(fēng),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
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
一里。微雨,復(fù)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漠,鷗鷺滅沒,極登臨之
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拉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沖和云,山有
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fēng)云騰涌,急系纜。俄復(fù)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
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
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
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同陽縣,柴桑、
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卞幻今為定江軍。岸上赤土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
人指點岸如頒”者也。泊溢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
六日,其間一日阻風(fēng)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5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又秋深漫縮潦:積水
B.有座兵戍:防守
C.嘗加營簟葺:用草覆蓋
D.岸上赤土里立壁:像墻壁一樣
5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烽燧指古代邊防人員在敵人來犯時,為報警點燃柴草或狼糞冒出的煙或火。
B.紹興是市名,位于浙江省東北部;也是宋高宗年號。在文中應(yīng)為“年號”。
C.廟祝是神廟里管理香火的人。
D.節(jié)度是唐代官職,文中指奉化軍節(jié)度使。
56.下列對文章的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游記,寫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趣和韻味。作者船行于長
江大孤山到小孤山一段,所見所游,抓住各處景物特征進行描繪。
B.作者在記述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過程中,隨時融合抒情和議論,并將有關(guān)的傳聞軼
事、前人詩句都信手拈來,使一景一物帶有了詩的靈氣,文的雅致。
C.作者寫景,注意各景點地理位置上的聯(lián)系。寫大孤山時又與小孤山作比,更見出其
間聯(lián)系,從而由各景點共同組成一幅完整的長江山水圖。
D.作者用筆靈活,寫這一江中絕景,既隨角度的變化顯現(xiàn)作者是在江行中覽眺景物,
又從多個角度充分展現(xiàn)了山水的千姿百態(tài),在各個景點中對小孤山的描寫是最為充分的。
57.翻譯下列句子。
①但祠宇極于荒殘,若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dāng)高出金山之上矣。
②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
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超然臺記
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病2冈汔ǜ?,皆可以醉?/p>
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上捕溈杀?。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冬吾欲者
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
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
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學(xué)
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
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fēng)俗之淳
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
為茍完之計。
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
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yuǎn),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廬山,秦人廬敖之所從遁也。
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
淮陰之功,而單其不終。
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fēng)月之夕,余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
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渝脫粟而食之,口:“樂哉游乎!”方是時,子弟子由適在濟
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5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物之可以是吾欲者有盡足:滿足
B.鶯湖山之觀背:遠(yuǎn)離
C.于是治其園圃,羊其庭宇潔:潔凈
D.思淮陰之功,而用其不終吊:哀嘆
5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fēng)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B.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fēng)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C.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fēng)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fēng)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6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rèn)為,如不能超然物外,則樂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中,
也有可樂的東西。
B.作者認(rèn)為求禍辭福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響,才能達到求禍辭福
的最高境界。
C.文章詳寫超然臺四方的勝景和四季的美景,是為了說明作者能在既有的境況下獲得
較大的快樂,突出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最后一段寫了弟弟給臺子取名“超然”,表達了自己“無所往而不樂”的生活態(tài)度,
以及面對困境的豁達胸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泰出之用,汶水西流;其刁,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dāng)其南北分者,
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卷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亭多乘風(fēng)雪,Z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
之熟,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
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
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
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
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
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稍見云中白若樗霜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
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
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实坌袑m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
顯慶以來;其遠(yuǎn)古刻盡漫失。僻不當(dāng)?shù)勒?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彳對,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
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6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京師乘風(fēng)雪,為齊河歷:經(jīng)過。
B.半山盾霧若帶然居:停留。
C.越長城之限限:界限。
D.其遠(yuǎn)古刻盡謖失漫:彌漫。
62.下列對文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泰山,就是所說的東岳,五岳之一,在山東省泰安市。其余為西岳華山,北岳衡山,
中岳嵩山,南岳恒山。
B.陰,山北水南為陰;陽,與“陰”相反。陰陽,古代也指有關(guān)日、月等天體運轉(zhuǎn)規(guī)律
的學(xué)問。
C.乾?。菏乔甯咦诨实鄣哪晏?。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biāo)準(zhǔn),乾隆皇帝的廟號為“高
宗”,而開國君主的廟號一般是“祖”?
D.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涪陽城”
的“帝京”也是此意。
6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寫的一篇登臨泰山的游記。姚鼐此行是與知府朱孝純之子
朱潁一同登上泰山之頂?shù)摹?/p>
B.作者按游蹤進行描寫。他從中谷登山,但是沒有到古人所說的天門溪水即東谷去欣
賞景色。
C.作者重點描述了日觀峰處的日出景觀,通過對山水、風(fēng)雪、日光的描寫,勾畫出一
幅壯麗、優(yōu)美的山水畫;同時介紹了此處的歷史遺跡。
D.本篇游記的寫景角度靈活,做到了遠(yuǎn)近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同時運用了比喻的手法,
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動。
6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
(2)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yuǎn)古刻盡漫失。
65.第四段寫了哪些人文景觀?有什么作用?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秋于敬亭送從侄高游廬山序①
李白
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②,私心慕之。及長,南游云夢,覽七澤③之壯觀。
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余拜見,預(yù)飲林下。禍乃稚子嬉游在旁今來有成郁負(fù)
秀氣。吾衰久矣,見爾慰心,申悲道舊,破涕為笑。
方告我遠(yuǎn)涉,西登香爐④,長山橫蹙,九江卻轉(zhuǎn)。瀑布天落,半與銀河爭流,騰虹
奔電,深⑤射萬壑?!庇钪嬷嬖幰?。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窕。
姜君此行,撫鶴長嘯。恨丹液未就,白龍來遲⑥,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狐
負(fù)⑦夙愿,慚歸名山;終期后來,攜手五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碩士畢業(yè)申請書
- 2025年糖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水煤漿鍋爐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平房租賃合同范本:專業(yè)修訂與市場解讀
- 2025年度公司借調(diào)員工薪酬及福利管理合同匯編
- 2025年度危險品貨物運輸安全責(zé)任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行業(yè)專用機械租賃及操作培訓(xùn)合同
- 2025年度教師跨學(xué)科教學(xué)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長途貨車租賃合同示范文本
- (高清版)DB37∕T 1978-2011 泰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旅游服務(wù)質(zhì)量通則
- 新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第六單元《簡單的數(shù)量關(guān)系(一)》教案(共2課時)
- GA/T 2146-2024法庭科學(xué)涉火案件物證檢驗移動實驗室建設(shè)通用要求
- 2024-2025學(xué)年成都市石室聯(lián)中七年級上英語期末考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度服務(wù)外包合同:銀行呼叫中心服務(wù)外包協(xié)議3篇
- 【課件】跨學(xué)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課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第4課時體積單位的換算課件
- 電解質(zhì)溶液的圖像分析(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學(xué)一輪復(fù)習(xí)講義(新教材新高考)
- Module 2 Unit 2 I dont like ginger. (說課稿)-2024-2025學(xué)年外研版(一起)英語二年級上冊
- 2025年新高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五) (含答案解析)
- 教育部《中小學(xué)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jīng)費管理工作指引》專題培訓(xùn)
- 瞻望病人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