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22《出師表》(第2課時)練人教部編版(含答案)_第1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22《出師表》(第2課時)練人教部編版(含答案)_第2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22《出師表》(第2課時)練人教部編版(含答案)_第3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22《出師表》(第2課時)練人教部編版(含答案)_第4頁
九年級語文下冊22《出師表》(第2課時)練人教部編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知識1.朗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陛下() 臧否() 恢弘()菲薄() 庶() 弩鈍()2.積累文言詞匯。(1)重點實詞開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光:發(fā)揚光大?;趾耄哼@里是動詞,意識是發(fā)揚擴大。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陟罰臧否:獎懲功過、好壞。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斟酌損益:(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咨諏善道:詢問(治國)的好道理。(2)古今異義①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極為仇恨)②臣本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用布做的衣服)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身份低微,見識短淺;今義:言行惡劣)④由是感激(古義:感慨激動;今義:感謝)⑤開張圣聽(古義:擴大;今義:店鋪開業(yè))⑥臨表涕零(古義:眼淚;今義:鼻涕)⑦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古義:奔走效勞;今義:驅(qū)趕、奔跑)(3)一詞多義①遺深追先帝遺詔(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讀“wèi”,給予)②論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動詞,判定,評定)每與臣論此事(動詞,談?wù)摚坌Э滞懈恫恍В詡鹊壑鳎▌釉~,奏效、實現(xiàn))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名詞,效用,這里是“任務(wù)”的意思)④以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詞,因為)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詞,把)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連詞,從而)(4)詞類活用①恢弘志士之氣(恢弘:形容詞做動詞,發(fā)揚擴大)②親賢臣,遠小人(親:形容詞作動詞,親近;遠:形容詞作動詞,疏遠)③此皆良實(良實:形容詞作名詞,賢良誠實的人)④以光先帝遺德(光:名詞作動詞,發(fā)揚光大)⑤深入不毛(毛:名詞作動詞,長莊稼)⑥優(yōu)劣得所(優(yōu)劣:形容詞作名詞,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⑦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作奸犯科:動詞作名詞,奸邪的事)3.拓展延伸。(1)有關(guān)諸葛亮的歇后語: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劉備三請諸葛亮——誠心誠意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諸葛亮唱空城計——急辦法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諸葛亮當軍師——足智多謀諸葛亮的丑妻——家中寶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諸葛亮的錦囊——用不完的計諸葛亮吊孝——假仁假義諸葛亮放孟獲——欲擒故縱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虛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諸葛亮借東風——將計就計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2)古詩中的《出師表》:①“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②“出師一表千載無,遠比管樂蓋有余?!保懹巍段浜顣谩罚邸俺鰩熞槐硗ń窆?,夜半挑燈更細看。”(陸游《病起書懷》)(3)《出師表》中的成語:①危急存亡【出處】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釋義】指關(guān)系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guān)頭。②妄自菲薄【出處】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踞屃x】指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③作奸犯科【出處】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踞屃x】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④計日可待【出處】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踞屃x】可以數(shù)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⑤三顧茅廬【出處】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釋義】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⑥臨危授命【出處】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釋義】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參考答案1.bìzāngpǐhóngfěishùnǔdùn重點1.結(jié)合第一自然段分析,當時的不利條件和有利條件分別是什么?不利條件: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處在“危急存亡”的嚴重關(guān)頭。對形勢的這一清醒的估計,是暗示劉禪,如不發(fā)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有利條件:內(nèi)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內(nèi)”“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這告訴劉禪,只有依靠、重用這些賢德忠貞之士,才可救亡圖存,以興先帝之業(yè)。2.第一自然段中先后兩次提出劉備,其用意何在?意在激發(fā)劉禪繼父之志和啟示他學先帝用人之明。3.先漢興隆和后漢傾頹的原因各是什么?先漢興隆的原因:親賢臣,遠小人。后漢傾頹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4.體會課文語言特色,分析文中“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jīng)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大業(yè)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手法中,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guī)勸目的。5.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詞語)有哪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布衣”。6.諸葛亮“感激”的原因是什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7.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體指什么?意思是低微而鄙俗;具體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8.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與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9.作者夙夜憂嘆的原因是什么?“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10.作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1.表明伐魏時機成熟的句子是哪句?“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2.如何看待文中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的“忠”?請談?wù)勀愕目捶?。觀點一:“忠”應(yīng)該理解為諸葛亮知恩圖報,忠心為國。還可以認為是他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永遠是后代胸懷抱負、有良知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觀點二: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是知遇之恩后的一種繁重的枷鎖。他只忠于劉氏父子,卻不審時度勢,忠于自己的才能,這是一種狹隘的愛國行為。如果他真的愛國愛民,又何必輔佐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呢?北伐之所以功虧一簣,不就是因為劉禪的昏庸無能嗎?分析:關(guān)于諸葛亮是否“愚忠”的話題歷來就有爭議,同學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我們在分析諸葛亮的“忠”的時候,既要看到他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時代的局限性。因而,我們在評價過程中,要在立足文本之外,再用歷史的眼光來審視,從而做到力求全面、中肯。基礎(chǔ)訓練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中道崩cú() 裨補闕漏()陟罰臧否() 行陣和睦()攘除奸兇() 不xiè()于內(nèi)益州疲bì() 咨諏善道()2.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執(zhí)法方面,諸葛亮主張懲罰“作奸犯科者”,獎賞“為忠善者”。B.作者列舉宮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誠,希望后主廣開言路。C.文章提及先帝“痛恨于桓、靈”,意在勸勉后主親賢遠佞,使?jié)h室興隆。D.作者在文中敘寫個人經(jīng)歷,是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效忠劉氏父子的心愿。3.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我們讀過許多描寫人間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秋天的懷念》都主要表達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真情。B.成語“妄自菲薄”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峰回路轉(zhuǎn)”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C.《三國演義》中,劉備、關(guān)羽和張飛“桃園結(jié)義”,兄弟情深;黃蓋上演“苦肉計”忠義無雙。D.雨果、莫泊桑、羅曼·羅蘭都是法國作家,他們的作品分別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傳》。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注意體會其與今義的區(qū)別。(1)誠宜開張圣聽(2)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3)先帝不以臣卑鄙(4)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5.根據(jù)要求填空。(1)《諸葛亮集》中有這樣一句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边@與《出師表》中的“ , ”一致。(2)文中揭示西漢興隆原因的句子是“ , ”。(3)文中表現(xiàn)作者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4)文中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6.翻譯下列句子。(1)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3)宜付有司論其刑賞。(4)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6)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7.學完本課后,你所在班級舉行了以“走近諸葛亮”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相關(guān)任務(wù)。(1)(對聯(lián)續(xù)寫)請根據(jù)下面提供的有關(guān)諸葛亮的事跡,續(xù)寫下聯(lián)。他忠心耿耿,為報知遇恩,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巧布八陣圖,鞠躬盡瘁,病死五丈原。上聯(lián):忠肝義膽,關(guān)云長華容義釋曹孟德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觀點爭鳴)諸葛亮為了表達對劉氏父子的無限忠誠,以身許國。有的同學認為,諸葛亮的“忠”是一種愚忠,因為后主劉禪實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對象。對此你怎么看?(3)(精神接力)諸葛亮為興復漢室、統(tǒng)一中原而鞠躬盡瘁,無私奉獻,堪稱大英雄。請你向同學推薦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跡。能力測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④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鎮(zhèn)國家,撫百姓,吾不如蕭何;連⑥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保ü?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有刪改)【注】①高祖:指漢高祖劉邦。②高起:高祖的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這里指劉邦的部屬。⑤子房:西漢謀士張良。⑥連:率領(lǐng)。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遺: (2)悉以咨之 悉: (3)曉暢軍事 曉: (4)戰(zhàn)勝而不予人功 予: (5)鎮(zhèn)國家,撫百姓 鎮(zhèn):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2)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3.下面對(甲)(乙)兩個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中諸葛亮兩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劉禪謹記先帝遺志,謹遵先帝安排,言辭懇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B.(乙)文中,司馬遷通過對話描寫,將漢高祖取勝與項羽失敗進行對比,刻畫了漢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C.(甲)文中諸葛亮向劉禪舉薦郭攸之、費祎、董允等管理“營中”之事,向?qū)櫣芾怼皩m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細致周到。D.(乙)文中漢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夠很清晰地認識到張良、蕭何、韓信各自的長處,并讓他們各得其所。4.諸葛亮和漢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異同?真題練習【2019年中考四川攀枝花卷】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竇建德遺秦王李世民書,請退軍潼關(guān),返鄭侵地,復修前好。世民集將佐議之,皆請避其鋒。郭孝恪曰:“王世充窮蹙,垂將面縛①,建德遠來助之,此天意欲兩亡之也。宜據(jù)武牢之險以拒之,伺間而動,破之必矣?!毖κ赵唬骸笆莱浔?jù)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即日之患,但乏糧食耳。以是之故,為我所持,求戰(zhàn)不得,守則難久。建德親帥大眾,遠來赴援,亦當極其精銳。若縱之至此,兩寇合從②,轉(zhuǎn)河北之粟饋洛陽,則戰(zhàn)爭方始,偃兵無日③。今宜分兵守洛陽,深溝高壘,世充出兵,慎勿與戰(zhàn);大王親帥驍銳,先據(jù)成皋,厲兵訓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勞,決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過二旬,兩主就縛矣。”世民善之。(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有刪改)【注】①垂將面縛:指馬上就會成階下囚。②兩寇合從:指竇建德的軍隊和王世充的軍隊合在一起。③偃兵無日:指戰(zhàn)爭不知何時結(jié)束。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竇建德遺秦王李世民書(遺:送給)B.宜據(jù)武牢之險以拒之(宜:應(yīng)當)C.但乏糧食耳(但:只,僅僅)D.建德親帥大眾(帥:元帥)2.對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世充保據(jù)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B.世充保/據(jù)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C.世充保/據(jù)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D.世充保據(jù)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3.以下語句翻譯錯誤的一項是()A.皆請避其鋒——(眾人)都請求避開竇建德的鋒芒B.以是之故,為我所持——因為這個緣故,被我們拖住C.世充出兵,慎勿與戰(zhàn)——(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戰(zhàn)D.世民善之——李世民認為他很善良4.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竇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舊好,并請李世民退兵和歸還土地。B.郭孝恪建議李世民不要等待,應(yīng)立即率軍攻打竇建德的軍隊。C.薛收認為如果竇建德的軍隊跟王世充的軍隊會合,戰(zhàn)爭就會持續(xù)很久。D.薛收建議李世民分兵據(jù)守,打敗竇建德的軍隊后,再對付王世充的軍隊。5.將下列語句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①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口技》)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ā短砌虏蝗枋姑罚﹨⒖即鸢?.殂bìzhìhangrǎnɡ懈弊zōu【解析】字音重點考核多音字、形聲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遇到多音多義字時,要先弄清楚它們在詞語或句子中的意義,再根據(jù)音義對應(yīng)的規(guī)律辨別讀音。如“裨”:彌補,補救。讀“bì”?!靶嘘嚒保褐复婈牎!靶小弊x“háng”。字形題從表象上看主要考核雙音節(jié)詞語和成語,有時會考核三個字的專業(yè)術(shù)語和熟語。從分類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據(jù)義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對舉、組詞、讀音、形旁辨形。如“殂”“懈”“弊”造字法都為形聲字,可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來辨別字形。2.B【解析】B項,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作者列舉宮中府中的事例是為了勸勉后主賞罰嚴明。3.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把握。文學常識正誤的判斷點是:作者名、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仡櫵x文章的相關(guān)情節(jié),根據(jù)問題作答即可。A項表述有誤,《再塑生命的人》是表現(xiàn)師生之間的真情的。4.(1)擴大(2)感到痛心、遺憾(3)社會地位低微,見識短淺(4)感奮激發(fā)【解析】這是一道理解文言實詞中的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詞的題目。雙音節(jié)古今異義的詞語大致有幾種情況,一般的是古漢語的一個字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詞語,而古漢語的一個詞語就對應(yīng)一個現(xiàn)代漢語的詞組,如“痛恨”對應(yīng)的是“痛心遺憾”,“感激”對應(yīng)的是“感奮激發(fā)”。還有就是詞義的轉(zhuǎn)移,如“開張”轉(zhuǎn)移為“擴大”。還有詞義范圍發(fā)生變化、詞性發(fā)生變化、感情色彩發(fā)生變化等,學生要注意區(qū)分。5.(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親賢臣遠小人(3)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4)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性默寫。顧名思義,理解了才能默寫出來;理解了才能記得久、記得牢。只是搖頭晃腦不加理解地背是沒用的,因為你所記憶的東西,能用的地方,遠遠不止于默寫這點范疇。所以平時一定要加強理解性默寫的訓練。根據(jù)題干與詩文內(nèi)容選準詩句是作答的關(guān)鍵。要注意“陟”“臧”等字詞的書寫。6.(1)實在應(yīng)該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2)獎懲功過、好壞,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3)應(yīng)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4)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增益收效。(5)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而委屈降低了自己的身份。(6)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并不希求獲得顯達的諸侯之名?!窘馕觥课难晕姆g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開張”“臧否”“廣”“卑鄙”“聞達”是此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7.(1)下聯(lián):鞠躬盡瘁,諸葛亮蜀中誠報劉豫州(2)示例:我認為諸葛亮不是愚忠。理由:①諸葛亮在輔佐劉氏父子的同時,也是在實現(xiàn)自己興復漢室、統(tǒng)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輔佐的后主劉禪雖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徹底的昏君,蜀漢政權(quán)也沒有被人民所拋棄。(3)示例:岳飛。國難當頭,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撐起半壁江山,以精忠報國構(gòu)建起不敗神話。錚錚鐵骨,浩然正氣,贏得一世英名、萬世傳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窘馕觥浚?)本題考查對聯(lián)知識。思路分析與延伸:根據(jù)“他忠心耿耿,為報知遇恩,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巧布八陣圖,鞠躬盡瘁,病死五丈原”可知下聯(lián)寫的是諸葛亮。我們可以使用拆合法來應(yīng)對。所謂拆合法也就是把一句拆成若干個詞組,分別作對,最后又把分別對出的組合成一句?!爸腋瘟x膽,關(guān)云長華容義釋曹孟德”可拆分為“忠肝義膽——關(guān)云長——華容——義釋——曹孟德”分別對之。根據(jù)詞性相對、平仄相合、音調(diào)和諧的原則可對出“鞠躬盡瘁——諸葛亮——蜀中——誠報——劉豫州”。(2)本題考查對材料的個性化解讀。這要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相關(guān)知識來解讀。首先明確觀點:不是。劉禪雖不是明主但也不是什么昏君,三國后期魏蜀吳的接班人都不是很合格,諸葛亮堅守劉禪,不僅是為了劉備白帝城托孤,也是為了維系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為了蜀國的百姓。所以說諸葛亮是一個又忠誠、又智慧、又真性情的近乎完美的人臣典范。(3)概述人物主要事跡;反映人物的性格;語言通順;恰當運用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如: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wèi)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zhàn)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chǎn),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后來,南宋統(tǒng)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zhàn)。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y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北砻髯约簣猿置褡鍤夤?jié)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于實現(xiàn)了舍身取義的理想。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1.(1)給予(2)全部,都(3)通曉,知曉(4)給予(5)鎮(zhèn)守【解析】要根據(jù)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還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題中常常出以今釋古的類型的題。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此題多古今異義詞,如“遺”:給予。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而“予”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給予”之意,所以說理解好上下文內(nèi)容是作答的關(guān)鍵。2.(1)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2)項羽雖然有謀臣范增卻不能夠重用,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窘馕觥糠g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yīng)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yīng)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以下詞語的翻譯,能:有才能。是以:因此。所以:……的原因。還有“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被動句的翻譯。3.C【解析】C項,對(甲)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應(yīng)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管理“宮中”之事,向?qū)櫣芾怼盃I中”之事。4.相同之處:①都重視人才;②都知人善任、用人所長。不同之處:諸葛亮更強調(diào)品德的重要性,而漢高祖更看重才能?!窘馕觥勘绢}為比較閱讀。主要考查文言文要點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nèi)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chǔ)。如諸葛亮和漢高祖在用人方面的相同之處可從都重視人才、知人善任、用人所長等方面作答。而不同點可分別從諸葛亮更強調(diào)品德的重要性和漢高祖更看重才能等角度作答?!緟⒖甲g文】漢高祖劉邦說:“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項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說:“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時,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與天下人共同分享利益。而項羽妒忌有功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打了勝仗他不授功,攻占了土地也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丟失天下的原因?!眲钫f:“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鎮(zhèn)守后方,安撫百姓,我不如蕭何;率兵百萬,戰(zhàn)必勝,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夠任用他們。項羽雖然有謀臣范增卻不能夠重用,這就是他被我擒住的原因啊?!?.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文言詞語的學習和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詞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義和用法,這就要求學生能活學活用。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D項句意為:竇建德親自統(tǒng)帥大軍遠道赴援?!皫洝保瑒釉~,率領(lǐng)。故選D。2.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種情況要注意停頓:主謂之間要停頓;謂賓之間要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古二今一”之間要停頓;關(guān)聯(lián)詞后面要停頓;總領(lǐng)性詞語后面要停頓。本句意思是:王世充保據(jù)東都,倉庫充實,統(tǒng)帥的兵馬,都是江淮地區(qū)的精銳。根據(jù)句意斷句為:世充保據(jù)東都/府庫充實/所將之兵/皆江淮精銳。故選A。3.D【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