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_第1頁
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_第2頁
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_第3頁
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_第4頁
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家的畫姓名:李君利名家的畫姓名:李君利目錄李苦禪潘天壽李可染范曾吳冠中目錄李苦禪李苦禪中國當代杰出的大寫意花鳥畫家、書法家、人民的美術教育家。出生于山東省高唐縣李奇莊的一個貧農家庭。少年時,在民間藝人的影響下,走上了艱苦的藝術征途。齊白石對李苦禪的評價:“謹觀中西畫會諸君之作,皆筆情大雅,無女子見人有羞縮態(tài)度也,將來再行展覽,必有可觀耳??喽U之畫,比前度展覽會大進,何其令吾輩真可畏!一哂記之。白石山翁。”

郝左春對李苦禪的評價:“藝術界革命的前驅”。李苦禪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fā)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特色。具有筆墨厚重豪放,氣勢磅礴逼人,意態(tài)雄深縱橫、形象洗練鮮明的獨特風格,樹立了大寫意花鳥畫的新風范,長屏巨幅更為世人所矚目。

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面發(fā)展出了自己獨到的特色。具有筆墨厚重豪放他筆下的花鳥,既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又不是對自然物象純客觀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練之后的再創(chuàng)造。在看似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在自然含蓄中蘊含著陽剛之氣,他的運筆線條如行云流水,蒼勁樸拙,筆法凝練簡約,卻意趣盎然。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

他筆下的花鳥,既有一定寫實的成分,但又不是對自然物象純客觀的李苦禪先生筆下的花鳥世界,渾厚、平實而妙得天趣。他經常以松、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等作為題材作畫。他用自己獨到的審美觀點與豐富的表現手法,創(chuàng)造出許多形神兼?zhèn)洹⑶ё税賾B(tài)的藝術形象。

李苦禪先生筆下的花鳥世界,渾厚、平實而妙得天趣。他經常以松、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到了晚年,愈加返樸歸真,雄健蒼勁,筆墨揮灑中已經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到了晚年,愈加返樸歸真,雄健蒼勁,筆墨揮灑中已經達到了“筆簡潘天壽(1898-1971),浙江寧??h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頤、阿壽、雷婆頭峰壽者等。平生積極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教育工作,為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為培養(yǎng)美術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貴的貢獻。解放后,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浙江分會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等職。潘天壽(1898-1971),浙江寧??h人,現代著名畫家,美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引人入勝。

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用色

色易艷麗,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濟用色之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干濕相成,而百彩駢臻,雖無色,勝于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勝于青黃朱紫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中國畫之用色,雖只有花青、赭石、朱砂、石青、石綠等等,種類不多,而且大多用原色,很少調合,但顏色質量卻很講究。與水彩相類色一比,就顯得古雅沉著,沒有飄浮俗艷之感。當然,使用技巧是主要的,但顏色本身的色澤也很有差別。

用色用墨墨為五色之主,然須以白配之,則明。老子曰:"知白守黑。"畫事以筆取氣,以墨取韻,以焦、積、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陽已知之矣。用墨難于枯、焦、潤、濕之變,須枯焦而能華滋,潤濕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訣。墨非水不醒,筆非運不透,醒則清而有神,運則化而無滯,二者不能偏廢。用墨疏密虛實畫事之布置,極重疏、密、虛、實四字,能疏密,能虛實,即能得空靈變化于景外矣。畫事,無虛不能顯實,無實不能存虛,無疏不能成密,無密不能見疏。是以虛實相生,疏密相用,繪事乃成。實,有畫處也,須實而不悶,乃見空靈。虛,空白也,須虛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虛者實之之謂也"。畫事能知以實求虛,以虛求實,即得虛實變化之道矣?;ɑ苤械氖杳苤饕蔷€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從整體上看,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為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疏密虛實《小龍湫一角》特別是把畫面主體小龍湫壓到邊角的構圖,含蓄地讓觀者先看靈巖的磅礴山勢,爛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賞那支龍湫水,這種方法,正與那些使畫面“一覽無余”形成對照,不僅顯示了畫家出奇制勝的構圖才能,也表述了畫家對平凡事物的內在感情?!缎↓堜幸唤恰诽貏e是把畫面主體小龍湫壓到邊角的構圖,含蓄地讓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氣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潘天壽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茍。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李可染李可染(1907.3—1989.12),江蘇徐州人,中國現代著名中國畫藝術家;1923年入上海美專,1929年入國立西湖藝術院,1943年任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并舉辦畫展;1946年應聘任北平國立藝專副教授;拜齊白石、黃賓虹先生為師;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陸軍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他將西畫中的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將西畫技法和諧地融化在深厚的傳統(tǒng)筆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曾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代表作品有《萬山紅遍》、《漓江山水天下無》、《杏花春雨江南》、《山城朝霧》、《看山圖》等。李可染李可染(1907.3—1989.12),江蘇徐州人,中將西洋近代繪畫注重感性真實和對象個性的特色融入中國畫的筆墨形式之中,破除了傳統(tǒng)山水畫輾轉相承的老程式,給作品注入了新鮮的生命感受和現代特色,是對傳統(tǒng)山水畫的突破,并由此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貌。將西洋近代繪畫注重感性真實和對象個性的特色融入中國畫的筆墨形1942年——開始水墨寫生,作牛圖,從而寄托愛國情懷。他喜歡牛的強勁、勤勞和埋頭苦干,畫室取名師牛堂。多年來畫了大量牧牛圖。

1942年——開始水墨寫生,作牛圖,從而寄托愛國情懷。他喜歡李可染對寫意人物畫曾下過很多功夫,下筆疾速,動態(tài)微妙,形象夸張但不丑化,樸質卻不古拙,富于詼諧、機智特色和生活情趣,齊白石曾給予很高的評價。李可染對寫意人物畫曾下過很多功夫,下筆疾速,動態(tài)微妙,形象夸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他多取材于江南與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鑄了他風格中的幽與秀。他的純樸、醇厚的北方素質又使他的風格溶入了樸茂深沉。他又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于表現山林晨夕間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種朦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從總體看,李可染的山水畫比明清山水畫更靠近了對象的感性真實,從某種意義上看減弱了意與形式趣味的獨立性。這是對于明清以來山水畫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傾向的一種補正和突破,且與五·四運動以來注重寫實的文藝思潮相一致。

李可染的山水畫重視意象的凝聚。他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并且表現出了渾厚博大的精神力量。李可染山水畫的價值,主要是他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種新的圖式,并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范曾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詩人,1938年生,江蘇南通人,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范曾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詩范曾的人物畫以其迥異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模式化、政治化的人物造型形象,以古代先賢和文化名人為題材,以傳統(tǒng)文人畫的筆墨為表現手段,率先沖破了籠罩中國畫三十余年的意識形態(tài)化傾向,為中國人物畫的審美轉換提供了契機。而他的以線賦形,強調骨法用筆和筆墨表現的創(chuàng)作觀念和實踐更是打破了寫實主義對現代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絕對籠罩,將現代人物畫由寫實向寫意推進了一大步。范曾的人物畫以其迥異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模式化、政治化的人范曾先生創(chuàng)作巨幅楊振寧與陳省身像范曾屬于徐悲鴻、蔣兆和的寫實主義體系。“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是寫實主義體系的最高信條,這一信條作為中國現代美術的基本價值理念也被整合貫徹到中國現代美術學院教育機制中,成為學院派美術教育的核心原則。作為新一代學院派畫家,范曾不可能不受到寫實主義觀念的深刻影響。范曾先生創(chuàng)作巨幅楊振寧與陳省身像范曾屬于徐悲鴻、蔣兆和的寫實范曾以古代人物造像名震畫壇。他的人物畫,對徐氏學派大膽揚棄,強調骨法用筆,以線和水墨的變化來造型,在用線和筆墨的變化上,較之蔣兆和更為恣肆、放任,這與他對任伯年的取法大有關系--這一點對當代國畫人物畫創(chuàng)作影響尤大。范曾在其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已顯出較強烈的變形和現代意識--筆力強悍,線條勁折,試圖用線的寫意來打破寫實對形的轄制,而范曾在很大程度上已做到了這一點。從范曾開始,國畫人物畫創(chuàng)作基本建立起以線和筆墨造型的觀念,并由此進一步和西方素描拉開了距離。范曾以古代人物造像名震畫壇。他的人物畫,對徐氏學派大膽揚棄,范曾的作品在筆墨和線的表現上,無疑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但他的作品本身也存在著由時代局限所造成的不可克服的弊端。他的作品由于一味強調骨法用筆,因而線條刻板僵滯、用筆過實,人物形態(tài)無不呈強直爭折狀。這種筆法上的弊端在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中也具有同樣的反映。如果他能弱化一下用筆的強度,用筆虛和蕭散一些,象他的為數不多的意筆人物那樣,則他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無疑會臻于更高水平。此外,他的作品之失,還表現在人物畫著色方面,其人物畫著色或偏暗、或偏亮,色彩艷俗,用色未跳出彩墨人物畫的窠臼,甚至帶有進一步俗化的發(fā)展,這應該說也是范曾人物畫的一大弊端。范曾的作品在筆墨和線的表現上,無疑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但他的作品贛美版小學美術18名家的畫課件吳冠中吳冠中(1919—2010),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吳冠中終生致力于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chuàng)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zhí)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xiāng)、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吳冠中吳冠中(1919—2010),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語錄

1、人生只能有一次選擇,我支持向自己認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歸,錯到底,作為前車之鑒。

2、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fā)表作品,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大家那樣下苦工夫的人越來越少。

3、整個社會都浮躁,刊物、報紙、書籍,打開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說這是文化繁榮,不如說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唬人,與有感而發(fā)的藝術創(chuàng)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

4、藝術發(fā)自心靈與靈感,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藝術家本無職業(yè)。

5、筆墨等于零:脫離了畫面,單獨的線條、顏色都是零。筆墨不是程式化的東西。語錄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并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