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路勘測設計第二章平面設計1ppt課件道路勘測設計1ppt課件內容提要汽車行駛軌跡特性與道路平面線形要素。直線的特點和運用、最大長度和最小長度。圓曲線的特點、半徑大小及其長度。緩和曲線的性質、形式及最小長度和參數。平面線形設計原則和線形要素組合類型。2ppt課件內容提要汽車行駛軌跡特性與道路平面線形要素。2ppt課件第一節(jié)概述一、路線的相關概念
道路:一條三維空間的實體,是由路基、路面、橋梁、涵洞、隧道等組成的空間帶狀構造物。
路線:道路中線的空間位置。
線形:道路中心線的立體形狀。
路線平面:路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路線縱斷面:沿中線豎直剖切再行展開的斷面(展開是指展開平面、縱坡不變)。
路線橫斷面:中線上任一點的法向切面。
路線設計:確定路線空間位置和各部分的幾何尺寸。3ppt課件第一節(jié)概述一、路線的相關概念3ppt課件
4ppt課件4ppt課件二、汽車行駛軌跡與道路平面線形(一)汽車行駛軌跡行駛中的汽車其重心的軌跡在幾何性質上有以下特征:
①軌跡是連續(xù)的、圓滑的,任一點不出現(xiàn)錯頭和破折。②曲率是連續(xù)的,任一點不出現(xiàn)兩個曲率值。③曲率變化是連續(xù)的,任一點不出現(xiàn)兩個曲率變化率值。5ppt課件二、汽車行駛軌跡與道路平面線形(一)汽車行駛軌跡5ppt課件6ppt課件6ppt課件
直線-圓-直線:
不滿足第二、三條性質,但滿足第一條要求,滿足了車輛的直行和轉向要求,可作為低等級山區(qū)道路采用。
7ppt課件直線-圓-直線:7ppt課件直-緩-圓-緩-直:
為滿足第二條要求,在直線與圓曲線間引入了一條曲率逐漸變化的“緩和曲線”,使整條線形符合汽車行駛軌跡特性的第一條和二條,保持了線形的曲率連續(xù)。它不滿足第三條要求,不是最理想的,但與汽車行駛軌跡接近,國內外普遍采用。8ppt課件直-緩-圓-緩-直:8ppt課件
平面線形三要素: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道路平面線形設計,是根據汽車行駛的力學性質和行駛軌跡要求,合理地確定各線形要素的幾何參數,保持線形的連續(xù)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長直線,并注意使線形與地形、地物、環(huán)境和景觀等協(xié)調。對于車速較高的道路,線形設計還應考慮汽車行駛美學及駕駛員視覺和心理上的要求。(二)平面線形要素9ppt課件平面線形三要素:直線、圓曲線和緩和曲線。(二)平面線形第二節(jié)直線一、直線的特點
優(yōu)點兩點之間距離最短。具有短捷、直達的印象。行駛受力簡單,方向明確,駕駛操作簡易。測設簡單方便(用簡單的就可以精確量距、放樣等)。在直線上設構造物更具經濟性。10ppt課件第二節(jié)直線一、直線的特點10ppt課件
缺點直線單一無變化,與地形及線形自身難以協(xié)調。過長的直線在交通量不大且景觀缺乏變化時,易使駕駛人員感到單調、疲倦。
在直線縱坡路段,易錯誤估計車間距離、行車速度及上坡坡度。易對長直線估計得過短或產生急躁情緒,超速行駛。11ppt課件缺點11ppt課件
采用直線線形時必須注意線形與地形的關系,在運用直線線形并決定其長度時,必須慎重考慮,一般不宜采用長直線。路線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區(qū)或山間的寬闊河谷地帶;
城鎮(zhèn)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線為主體進行規(guī)劃的地區(qū);
長大橋梁、隧道等構造物路段;
路線交叉點及其附近;雙車道公路提供超車的路段。二、直線的運用12ppt課件采用直線線形時必須注意線形與地形的關系,在運用直線
三.直線設計及計算1.實地定交點:
選線人員根據道路等級和地形條件定出一系列直線,相鄰兩直線相交得到各個交點(JD1、JD2、…),通過測量交點的距離,確定交點之間的關系;或通過測量交點與導線點的坐標關系,確定交點坐標,再根據相鄰交點坐標算出交點偏角和距離。13ppt課件
三.直線設計及計算1.實地定交點:
選偏角的測量:偏角或稱轉角,是指路線由一個方向偏向另一個方向時,偏轉后的方向與原方向的夾角。偏轉后的方向位于原方向左側時,稱左偏,位于原方向右側時,稱右偏。在路線測量中,一般規(guī)定測交點右角,由右角計算偏角。右角是指前進方向右側夾角,一般用全測回法測量。右角大小為,右角=(后視讀數)-(前視讀數),當后視讀數小于前視讀數時,上式為,右角=(后視讀數+360°)-(前視讀數)。
偏角按下式計算:14ppt課件偏角的測量:偏角或稱轉角,是指路線由一個方向偏向另一個方向時
以直線為主定交點:主要用于平原、微丘區(qū),是根據地形、地物條件,選設定作為路線基本軸線的直線,再根據兩兩直線相交得交點,繼而設置圓曲線和緩和曲線,該方法稱以直線為主定交點法,也是傳統(tǒng)的方法。
以曲線為主定交點:常用于互通立交匝道布線、定線或山嶺、重丘區(qū)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選線、定線,是根據地形及環(huán)境條件和路線技術要求設置圓曲線(或圓曲線與緩和曲線組合)作為基本軸線,再把曲線的切線畫出,延長各切線兩兩相交定出交點。2.紙上定線15ppt課件以直線為主定交點:主要用于平原、微丘區(qū),是根據地形、地物條路線偏角的計算:已知相鄰兩邊方位角θi和θi+1,計算該交點的偏角α。α=θi+1-θi
當α>0時,路線為右偏R;當α<0時,路線為左偏L。16ppt課件路線偏角的計算:已知相鄰兩邊方位角θi和θi+1,計算該交點四、直線的最大長度和最小長度1.直線的最大長度
我國《標準》和《規(guī)范》對直線的最大長度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但原則規(guī)定直線的最大長度應有所限制,盡量避免長直線。
最大長度主要應根據駕駛員的視覺反應及心理上的承受能力來確定。
一般認為:直線的最大長度在城鎮(zhèn)附近或其他景色有變化的地點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單調的地點最好控制在20V以內;而在特殊的地理條件下應特殊處理。17ppt課件四、直線的最大長度和最小長度1.直線的最大長度17ppt課當直線長度大于1km時,可采用下列技術措施予以彌補:縱坡不應過大,一般應小于3%。同大半徑凹型豎曲線結合為宜。兩側地形過于空曠時,宜采取栽植不同樹種或設置一定建筑物等措施。長直線或長下坡盡頭的平曲線,應對路面超高、停車視距等進行檢驗,必要時須采用設置標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18ppt課件當直線長度大于1km時,可采用下列技術措施予以彌補:18pp相鄰兩曲線之間應有一定長度的直線,這個直線是指前一曲線的終點(HZ或YZ)到后一曲線的起點(ZH或ZY)之間的長度。
(1)同向曲線間的直線最小長度
同向曲線:是指兩個轉向相同的相鄰曲線之間連以直線而形成的平面線形。
斷背曲線:同向曲線間連以短的直線。2.直線的最小長度19ppt課件相鄰兩曲線之間應有一定長度的直線,這個直線是指前一曲斷背曲線的錯覺①當直線較短時,在視覺上容易形成直線與兩端曲線構成反彎的錯覺;②當直線過短甚至把兩個曲線看成是一個曲線。危害:破壞了線形的連續(xù)性,造成駕駛操作失誤,應盡量避免。解決辦法:因為是視覺上的判斷錯覺,最好的辦法是在兩同向曲線間插入長的直線段,讓駕駛員在前一個曲線上看不到下一個曲線。
20ppt課件斷背曲線的錯覺20ppt課件《規(guī)范》規(guī)定:
當設計速度≥60km/h時,同向曲線間的直線最小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6倍為宜;當地形條件及其它特殊情況限制時,最小直線長度不得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3倍。對于設計速度≤40km/h時,參考執(zhí)行即可。在受到條件限制時,宜將同向曲線改為大半徑曲線或將兩曲線作成復曲線、卵形曲線或C形曲線。21ppt課件《規(guī)范》規(guī)定:21ppt課件(2)反向曲線間直線的最小長度
反向曲線:兩個轉向相反的相鄰曲線之間連以直線所形成的平面線形。對反向曲線間直線最小長度的規(guī)定,主要考慮考慮到其超高和加寬緩和的需要,以及駕駛人員操作的方便。
22ppt課件(2)反向曲線間直線的最小長度反向曲線:兩個轉向相反的《規(guī)范》規(guī)定:當設計速度≥60km/h時,反向曲線間直線最小長度(以m計)以不小于設計速度(以km/h計)的2倍為宜。
當設計速度≤40km/h時,可參照上述規(guī)定執(zhí)行。當直線兩端設置有緩和曲線時,也可以直接相連,構成S型曲線。
23ppt課件《規(guī)范》規(guī)定:23ppt課件
第三節(jié)圓曲線
一、圓曲線的特點
各級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論轉角大小均應設置圓曲線。圓曲線作為公路平面線形具有以下主要特點:曲率1/R=常數,測設和計算簡單;比直線更能適應地形的變化;在圓曲線上行駛要受到離心力的作用;要比在直線上行駛多占用道路寬度;在小半徑的圓曲線內側行駛時,視距條件較差。
24ppt課件第三節(jié)圓曲線
一、圓曲線的特點二.汽車行駛時的橫向穩(wěn)定性
1.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所受的離心力YX25ppt課件二.汽車行駛時的橫向穩(wěn)定性
1.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所受的離二.汽車行駛時的橫向穩(wěn)定性
1.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所受的離心力假定:汽車在圓曲線上作勻速圓運動。離心力:汽車在彎道上,由于慣性產生離心力。作用點:汽車重心方向:水平背離圓心大?。?/p>
離心力的影響:對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的穩(wěn)定性影響很大,可能產生橫向滑移或橫向傾覆。超高:為了減少離心力的作用,保證汽車在平曲線上穩(wěn)定行駛,必須使平曲線上的路面做成外側高、內側低呈單向橫披的形式,稱為橫向超高。26ppt課件二.汽車行駛時的橫向穩(wěn)定性
1.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所受的離
2.曲線上汽車的受力分析
將離心力F和車重分解為平行于路面的橫向力和垂直于路面的豎向力,即:橫向力:X=Fcosα-GSinα
豎向力:Y=FSinα+Gcosαα很小,可以認為sinα≈tgα=ih
,cosα≈1,ih稱為橫向超高坡度27ppt課件
2.曲線上汽車的受力分析
將離心力F和車重分解
2.曲線上汽車的受力分析
引入橫向力系數μ,作為衡量穩(wěn)定性程度的指標,其意義為單位車重的橫向力,即用V(km/h)表達上述公式,則:28ppt課件
2.曲線上汽車的受力分析
引入橫向力系數μ,作為衡
3.橫向傾覆條件分析
橫向傾覆:汽車在橫向力的作用下,可能產生繞外側車輪觸地點向外傾覆的危險。XhgbY29ppt課件
3.橫向傾覆條件分析
橫向傾覆:汽車在橫向力的作用
橫向滑移:汽車在橫向力的作用下,可能產生沿橫向力方向的側向滑移。
穩(wěn)定條件:橫向力大于或等于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橫向附著力。即:
利用此式可計算出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不產生橫向滑移的最小平曲線半徑R或最大允許行駛速度V。
3.橫向滑移條件分析
φh——橫向附著系數
30ppt課件橫向滑移:汽車在橫向力的作用下,可能產生沿橫向力方向
4.橫向傾覆條件分析
穩(wěn)定條件: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穩(wěn)定力矩。即
:F·hi比G小得多,可略去不計,則
31ppt課件
4.橫向傾覆條件分析
穩(wěn)定條件:傾覆力矩小于或等
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的橫向穩(wěn)定性主要取決于橫向力系數值的大小?,F(xiàn)代汽車在設計制造時重心較低,一般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在發(fā)生橫向傾覆之前先產生橫向滑移現(xiàn)象。在道路設計中應保證汽車不產生橫向滑移,同時也就保證了橫向傾覆的穩(wěn)定性。
5.橫向穩(wěn)定性的保證
32ppt課件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的橫向穩(wěn)定性主要取決三、圓曲線半徑及圓曲線長度(一)公式與因素在指定車速V下,極限最小半徑決定于容許的最大橫向力系數和該曲線的最大超高。
1.關于橫向力系數
(1)危及行車安全為保證汽車用普通輪胎在最不利路面狀況下能不產生橫向滑移,
μ應小于0.2。μ≤φh
(2)增加駕駛操縱的困難要求μ<0.3。33ppt課件三、圓曲線半徑及圓曲線長度(一)公式與因素在指定車速V(3)增加燃料消耗和輪胎磨損
μ的存在使車輛的燃油消耗和輪胎磨損增加。橫向力系數為μ=0.2時,其燃料消耗與輪胎磨損分別比μ=0時多20%和近3倍。
(4)行旅不舒適
當μ超過一定數值時,駕駛者在曲線行駛中駕駛緊張,乘客感到不舒適。μ<0.1~0.15間,舒適性可以接受。
綜上所述對行車的安全、經濟與舒適方面的要求,最大橫向力系數采用:34ppt課件(3)增加燃料消耗和輪胎磨損34ppt課件
2.關于最大超高
(1)要考慮車輛組成
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時顧及快、慢車,快車超高宜大,慢車超高宜小。
(2)要考慮氣候因素
慢車及停在彎道上的車輛在不利季節(jié)情況要能避免沿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一年中氣候惡劣季節(jié)路面的橫向摩阻系數)
(3)要考慮駕駛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對重山區(qū)、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當數量非機動車行駛的道路,最大超高還要比一般道路小些。
35ppt課件2.關于最大超高35ppt課件《標準》根據不同橫向摩阻系數值,對于不同等級的公路規(guī)定了極限最小半徑、一般最小半徑和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三個最小半徑。
1.極限最小半徑
定義:指各級公路在采用允許最大超高和允許的橫向摩阻系數情況下,能保證汽車安全行駛的最小半徑。
強調說明:極限最小半徑是路線設計中的極限值,是在特殊困難條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輕易采用。
(二)最小半徑的計算36ppt課件《標準》根據不同橫向摩阻系數值,對于不同等級的公路規(guī)定
定義:指各級公路在采用允許最大超高和允許的橫向摩阻系數情況下,能保證汽車安全行駛的最小半徑。
《標準》中計算一般最小半徑時:
適用:一般最小半徑是在通常情況下推薦采用的最小半徑。一方面考慮了汽車在這種曲線上以設計速度或以接近設計速度行駛時,旅客有充分的舒適感;另一方面考慮到在地形比較復雜的情況下不會過多增加工程量。
2.一般最小半徑37ppt課件定義:指各級公路在采用允許最大超高和允許
3.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
定義:指平曲線半徑較大,離心力較小時,汽車沿雙向路拱(不設超高)外側行駛的路面摩阻力足以保證汽車行駛安全穩(wěn)定所采用的最小半徑。路面不設超高。
,μ=0.035~0.040μ=0.040~0.05038ppt課件,μ=0.035~0.040μ=0.040~0.0
(三)圓曲線半徑的運用
1.在適應地形的情況下應選用較大的曲線半徑。
2.在確定圓曲線半徑時,應注意:一般情況下宜采用最小平曲線半徑的4~8倍,或超高為
2%~4%的圓曲線半徑。地形條件受限制時,應采用大于或接近于圓曲線最小半徑的“一般值”。地形條件特殊困難而不得已時,方可采用圓曲線最小半徑的“最小值”。應同前后線形要素相協(xié)調,使之構成連續(xù)、均衡的曲線線形。應同縱面線形相配合,必須避免小半徑曲線與陡坡相重合。選用曲線半徑時,最大半徑值一般不應超過10000m為宜。39ppt課件(三)圓曲線半徑的運用1.在適應地形的情況第四節(jié)緩和曲線
緩和曲線是道路平面線形三要素之一。
緩和曲線:設置在直線和圓曲線之間或半徑相差較大的兩個轉向相同的圓曲線之間的一種曲率連續(xù)變化的曲線。
《規(guī)范》規(guī)定:除四級公路外的其它各級公路都應設置緩和曲線,另外,當圓曲線半徑大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可省略緩和曲線。40ppt課件第四節(jié)緩和曲線
緩和曲線是道路平面線形三要素之
1.曲率連續(xù)變化,便于車輛遵循。
2.離心加速度逐漸變化,旅客感覺舒適。
3.超高橫坡度及加寬逐漸變化,行車更加平穩(wěn)。
4.與圓曲線配合,增加線形美觀。一、緩和曲線的作用41ppt課件1.曲率連續(xù)變化,便于車輛遵循。一、緩和曲線的作用41(一)緩和曲線的基本要求可行性好:它的線形應符合行駛軌跡,它的幾何特征應滿足汽車軌跡的三條幾何特征。緩和性好:是指緩和曲線要有一定長度,如太短,駕駛員操作緊張,旅客不舒適,線形不協(xié)調。計算方便,公式簡單;便于在設計、施工中使用。二、緩和曲線的基本要求、性質及采用形式42ppt課件(一)緩和曲線的基本要求二、緩和曲線的基本要求、性質及采用形假定:
1.汽車為一剛體,轉彎時汽車不變形,忽略彈性輪胎的變形。
2.左、右輪差別不計,只研究重心的軌跡。
3.轉彎時汽車等速行駛,駕駛員勻速轉動方向盤。(二)緩和曲線的性質43ppt課件(二)緩和曲線的性質43ppt課件軌跡方程討論:44ppt課件軌跡方程討論:44ppt課件回旋線三次拋物線雙紐線
n次拋物線正弦形曲線我國《標準》推薦的緩和曲線是回旋線
(三)緩和曲線的采用形式45ppt課件(三)緩和曲線的采用形式45ppt課件三、回旋線作為緩和曲線(一)回旋線的基本方式
1.定義:回旋線是曲率隨著曲線長度成比例變化的曲線
2.基本公式:
A回旋線參數,表示回旋線曲率變化的緩急程度。A為長度量綱
3.特點:滿足行駛軌跡三條特征的程度46ppt課件三、回旋線作為緩和曲線46ppt課件(二)回旋線的性質
1.曲率按線形函數增大
A越大,曲率k越小,回旋線變化慢;
A越小,曲率k越大,回旋線變化快.
2.所有回旋線都幾何相似
回旋線的形狀是相似的,單位回旋線的性質可以代表所有回旋線。
47ppt課件(二)回旋線的性質
1.曲率按線形函數增大47ppt課件
幾何要素48ppt課件
49ppt課件49ppt課件50ppt課件50ppt課件51ppt課件51ppt課件四、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及參數(一)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
1.旅客感覺舒適
2.超高漸變率適中
3.行駛時間不過短52ppt課件四、緩和曲線的最小長度及參數52ppt課件(二)緩和曲線參數A值
1.回旋線最小參數值
公路平面線形設計時,不僅可以選定緩和曲線長度,同樣也可以選定緩和曲線參數A值。
2.視覺要求A與R的關系R/3≤A≤R
當R接近100m時,取A等于R;當R小于100m時,則取A等于或大于R;在圓曲線較大時,可選擇A在R/3左右;如R超過了3000m,可取A小于R/3。53ppt課件(二)緩和曲線參數A值53ppt課件(三)緩和曲線的省略
1.在直線與圓曲線間,當圓曲線半徑大于或等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
2.半徑不同的同向圓曲線
(1)半徑不同的同向圓曲線間,當小圓半徑大于或等于“不設超高的最小半徑”時,直線與圓曲線間和大圓與小圓間均不設緩和曲線;(2)小圓半徑大于表中所列臨界曲線半徑,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大圓與小圓間不設緩和曲線:①小圓曲線按規(guī)定設置相當于最小緩和曲線長的回旋線時,其大圓與小圓的內移值之差不超過0.10m。②設計速度≥80km/h時,大圓半徑(R1)與小圓半徑(R2)之比小于1.5。③設計速度<80km/h時,大圓半徑(R1)與小圓半徑(R2)之比小于2。54ppt課件(三)緩和曲線的省略54ppt課件道路勘測設計
第五節(jié)
平面線形設計
55ppt課件道路勘測設計
第五節(jié)
平面線形設計
55ppt課件摘要內容:
平面線形設計原則
1平曲線最小長度
2線形要素組合類型的定義、組合要求
356ppt課件摘要內容:平面線形設計原則1平曲線最小長度2線形要素組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講課重點:
1.平面線形設計原則;2.小偏角問題;3.線形組合類型中基本形、S形以及卵形曲線等的定義、組合要求以及計算。57ppt課件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講課重點:1.平面線形設計原則;57pp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講課難點:
1.平面線形高低標準之間的均衡與過渡;2.基本形、S形以及卵形曲線等組合類型的組合要求。58ppt課件長安大學公路學院講課難點:1.平面線形高低標準之間的均衡一、平面線形設計一般原則1.平面線形應直捷、連續(xù)、順適,并與地形、地物相適應,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原則:與地形相適應,宜直則直,宜曲則曲,不片面追求直曲。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的選用與合理組合取決于地形地物等具體條件,片面強調路線要以直線為主或以曲線為主,或人為規(guī)定二者的比例都是錯誤的。
59ppt課件一、平面線形設計一般原則1.平面線形應直捷、連續(xù)、順適,
在寬闊的平原微丘區(qū),路線應直捷順暢。
60ppt課件在寬闊的平原微丘區(qū),路線應直捷順暢。60ppt課件在起伏的山嶺和丘陵地區(qū),線形以曲線為主。
61ppt課件在起伏的山嶺和丘陵地區(qū),線形以曲線為主。61ppt課件
在沒有任何障礙物的戈壁、草原等開闊地區(qū),應以直線為主。
62ppt課件在沒有任何障礙物的戈壁、草原等開闊地區(qū),應以直線為主。
2.保持平面線形的均衡與連貫。為使一條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盡量以均勻速度行駛,平面線形各要素應保持連續(xù)而均衡,必須避免線形的突變。
①長直線的盡頭避免接小半徑曲線長直線上汽車行駛速度較高,如果突然遇到小半徑曲線,易產生減速不及造成的事故。
事故形態(tài):車輛側翻到曲線外側路基或與對向車輛相撞或碰撞路側護欄。63ppt課件2.保持平面線形的均衡與連貫。63ppt課件
要求:長直線的盡頭避免接小半徑曲線,特別避免長直線下坡盡頭接小半徑平曲線。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徑曲線難免時,中間應插入中等曲率的過渡性曲線,并使縱坡不要過大。64ppt課件要求:長直線的盡頭避免接小半徑曲線,特別避免長直②高低標準之間要有過渡同一等級道路上大、小指標間的均衡過渡長直線與小半徑曲線之間。相鄰的大小半徑曲線之間。同一條道路上采用不同計算行車速度設計的路段之間的過渡。
在標準變更的相互銜接處前、后一定長度范圍內主要技術指標應逐漸過渡,避免產生突變,設計速度高的一端應采用較低的平、縱技術指標,反之則應采用較高的平、縱技術指標,以使平、縱線形技術指標較為均衡。
65ppt課件②高低標準之間要有過渡65ppt課件3.回頭曲線的設置?;仡^曲線是在山區(qū)越嶺線的特別困難地段,以延長展線方式克服高差而采用的一種特殊曲線類型。
回頭曲線一般是由一個主曲線、兩個輔助曲線和主、輔曲線所夾的直線段組合而成的復雜曲線。66ppt課件3.回頭曲線的設置?;仡^曲線一般是由一個主曲線、兩個輔4.平曲線應有足夠的長度①平曲線的最小長度平曲線一般由前后緩和曲線和中間圓曲線共三段曲線組成,每段曲線至少需要3s的時間?;拘颓€:9s行程凸型曲線:6s的行程
平曲線最小長度不得小于下表規(guī)定。67ppt課件4.平曲線應有足夠的長度67ppt課件②小偏角的平曲線長度:小偏角曲線的問題:設置了較大的半徑也容易把曲線長看成比實際的要短,造成急轉彎的錯覺。
68ppt課件②小偏角的平曲線長度:68ppt課件小偏角曲線要求的平曲線長度θ≤7°屬于小偏角彎道。為保證小偏角曲線有足夠的長度,采用α<7°的曲線外矢距E與α=7°時曲線的E相等時的曲線長為最小平曲線長。表中的為公路轉角值(度),當<2°時,按=2°計。69ppt課件小偏角曲線要求的平曲線長度表中的為公路轉角值(度),當<2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1.基本形
(1)定義:當按直線—回旋線(A1)—圓曲線—回旋線(A2)—直線的順序組合而成線形。當A1=A2時,叫對稱基本型;當A1≠A2時,叫非對稱基本型,A1:A2應不大于2.0。
70ppt課件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1.基本形70ppt課件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
(2)組合要求基本形設計時,為使線形協(xié)調,A值的選擇最好使回旋線、圓曲線、回旋線的長度以大致接近為宜(但在許多情況下是無法做到的)。71ppt課件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2)組合要求71ppt課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2.S形
(1)S形定義:
兩個反向圓曲線用兩段反向回旋線連接的組合形式。
72ppt課件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2.S形72ppt課件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
(2)組合要求①S形相鄰兩個回旋線參數A1與A2宜相等。達不到時,A1與A2之比應小于2.0,有條件時以小于1.5為宜。當A2≤200時,A1與A2之比應小于1.5。②S型的兩個反向回旋線以徑相連接為宜。當受地形或其它條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線或兩圓曲線的回旋線相互重合時,其短直線的長度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
L≤(A1+A2)/40③兩圓曲線半徑之比也不宜過大,以R1/R2≤1/2為宜(R1、R2分別為大小圓半徑,A1、A2分別為大小圓的緩和曲線參數)。
73ppt課件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2)組二、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類型
(3)S形曲線的計算
已知某公路有兩個交點間距為D=328.912m,JD1=K5+250.14,偏角α1=49°15′17″(右偏),半徑R1=200m;Ls1
=70m;JD2為左偏,α2=85°39′30。要求:按S型曲線計算確定Ls2、R2,并計算兩曲線主點里程樁號。計算步驟:(1)先根據α1、R1、Ls1,計算T1;
(2)T2=D-T2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銅圓銼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軟底嬰兒鞋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試樣鑲嵌機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聚氨酯墻面板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綜合網帶貼合機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簡易圓珠筆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石油苯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腦終端機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牛皮半皮制工作手套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普通氣鍋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牽引管道孔壁與管道外壁之間注漿技術方案
-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學第一課課件ppt
- 全隱框玻璃幕墻施工方案
- 十八項醫(yī)療核心制度詳解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華科版
- 機器人傳感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肛周膿腫完整版課件
- 公司(工廠)廠牌管理規(guī)定
- 《移動互聯(lián)網應用開發(fā)》課程標準
- 初一語文下冊:閱讀理解知識點整理
- CSM工法雙輪銑水泥土攪拌墻專項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