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_第1頁
【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_第2頁
【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_第3頁
【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_第4頁
【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

一、選擇題

(2022高一上·淮安期中)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2年10月11日03時24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93度,東經122.26度)發(fā)生5.6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圖為“地球內部圖層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圖中()

A.①B.②C.③D.④

2.關于地球內部圈層,說法正確的是()

A.①是地殼,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

B.地震波在②中傳播速度減慢

C.④是上地幔,軟流層位于其頂部

D.⑤為巖石圈,由固體巖石組成

(2023高一上·湛江期中)2023年1月25日01時55分土耳其東部(北緯38.35°,東經39.12°)發(fā)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莫霍面以上B.軟流層以下

C.莫霍面以下D.古登堡面以下

4.地震發(fā)生時,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會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還是逃?!包S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A.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存在差異

B.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

C.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

(2023高一上·廉江期中)下圖為地球圈層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5.圖中①~④對應正確的是()

A.①-地殼B.②-巖石圈C.③-下地幔D.④-軟流層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在地球上連續(xù)分布B.②-元素以鐵、鎳為主

C.③-巖石圈的組成部分D.④-橫波無法通過該層

(2023高一上·河南期中)下圖為從山東青島到西藏拉薩的地形起伏與地殼厚度對比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圖中甲曲線表示()

A.地球表面B.軟流層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

8.下列關于地殼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洋地殼在各處厚度一致

B.地殼是地球軟流層以上的固體外殼

C.地殼的厚度與海拔高度呈負相關

D.硅鋁層是一個不連續(xù)的圈層

(2023高一上·洮南月考)下圖是“地球圈層間物質交換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9.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層依次是()

A.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

B.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

D.生物圈、水圈、巖石圈、大氣圈

1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的圈層關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1高一上·蒼南月考)冰島是歐洲第二大島,全島11.5%的面積被冰川覆蓋,但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85%的冰島人口利用地熱取暖。結合圖回答下列各題。

11.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一種能量資源,一般認為它主要是地球內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生的,這些熔巖主要分布在()

A.地殼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2.熔巖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界面為古登堡界面

B.該界面處只有地震波的縱波能夠穿過

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

D.地震波在該界面附近的傳播速度自上而下明顯加快

(2023高一上·九臺月考)張家口張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現(xiàn)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狀,直徑在15至80厘米之間,排列緊密。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溫巖漿隨著火山爆發(fā)噴出地面,沿著地表流動,逐漸冷卻形成的熔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3.形成石柱群的高溫巖漿主要發(fā)源地是()

A.①B.②C.③D.④

14.若該地火山爆發(fā)時伴隨地震,地震波的橫波不可能穿越的是()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軟流層D.地幔

15.關于石柱群所在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巖石圈是有巖石分布的地方

B.巖石圈是連續(xù)而規(guī)則的圈層

C.生物圈滲透于全部巖石圈

D.巖石圈包括地殼及地幔軟流層以上部分

(2023高一上·路橋月考)地震波的速度會因其所通過物體的性質差異而產生變化,科學家主要通過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來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構造。如圖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隨深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殼②-地幔③-地核B.①層中物體性質均一

C.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位于①內部D.乙波無法通過地幔

17.圖中的Y處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C.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D.內核與外核交界

二、綜合題

18.(2023高一上·樺甸月考)回答問題。

(1)圖中S為波,P為波。

(2)圖中各圈層A為,B為,C為。

(3)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發(fā)現(xiàn)了D不連續(xù)面。

(4)在2900千米深處,S波,P波波速,從而發(fā)現(xiàn)了E不連續(xù)面。

19.(2023高一上·滄縣期中)讀“地理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模式圖表示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代。

(2)若模式圖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xiàn)的太陽活動是。

(3)若模式圖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曲線③代表的界面是。

20.(2023高一上·蘭州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宜居帶是指一顆恒星周圍適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區(qū)域。

(1)太陽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帶的行星是和;從圖1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帶的行星與太陽距離適中,所以適宜。

(2)圖2中太陽大氣層③是,該層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高緯度地區(qū)上空經常出現(xiàn)絢麗多彩的。

(3)甲和乙屬于地球內部三大圈層結構中的。

(4)巖石圈范圍是指全部以及的頂部。(填圖3中文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的內部圈層,主要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殼是由堅硬的巖石外殼組成,在陸地部分平均為33km,而海洋殼部分為7km,平均為17km厚。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著一個軟流層(60-250或400km)。

地核又分為內核和外核;巖石圈的范圍是軟流層的頂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殼,也就是0-60km的范圍。

1.據所學可知,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地殼厚度平均約為39-41千米,大洋地殼厚度平均為5-10千米。此次地震發(fā)生在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超過了洋殼的厚度,應該位于莫霍面以下的巖石圈。圖中①是地殼,②是軟流層以上的巖石,巖石圈的一部分,③軟流層,②③④構成地幔,①②共同構成⑤巖石圈。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圖中②,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

2.①是地殼,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地殼厚度平均約為39-41千米,大洋地殼厚度平均為5-10千米,A錯誤。地震波在莫霍面以下②中傳播速度加快,B錯誤。④主要是下地幔,C錯誤。①②共同構成⑤巖石圈,D正確。故答案為:D。

【答案】3.A

4.B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殼:厚度不均(陸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鋁層不連續(xù)分布。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深度范圍約為80—400km),軟流層是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部分為巖石圈(地殼+上地幔頂部)。地核:外核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原因是橫波不能傳播。

3.陸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軟流層一般在地下100千米以下,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左右。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發(fā)生在土耳其東部,屬于陸地區(qū)域,而震源深度僅為10千米,因此震源應該位于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軟流層以下、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下,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

4.地震波中橫波傳播速度較慢,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地震發(fā)生后先出現(xiàn)上下顛簸后出現(xiàn)左右搖晃,橫波到達,建筑物左右搖晃時容易倒塌,由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B符合題意;“黃金12秒”,與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存在差異、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等關聯(lián)度不大,故排除A、C、D。故答案為:B。

【答案】5.D

6.C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內部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具體分析如圖表所示:

5.圖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①是大陸地殼,②是大洋地殼,①②③合起來為巖石圈,④為軟流層,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

6.由圖可看出,①只在大陸上分布,具有不連續(xù)性,A錯誤。②位于地殼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鎂,鐵和鎳等金屬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錯誤;①②③合起來為巖石圈,故C正確;④處是軟流層,軟流層是熔融狀,但熔融并不代表是液態(tài),熔融中含有一定固態(tài)雜質,所以橫波能通過,橫波無法通過外核,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錯誤。故答案為:C。

【答案】7.C

8.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內部圈層:地殼(平均厚度17km,大陸地殼33km,海洋地殼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為界)地殼的特點:厚度不均;硅鋁層的不連續(xù)分布。巖漿的發(fā)源地在軟流層。巖石圈的范圍: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地震的震源:地殼或巖石圈;地震一般發(fā)生在板塊與板塊的消亡邊界(擠壓碰撞地帶)。

7.讀圖可知,圖中甲曲線在青藏高原地區(qū)深度可達60~70千米,在青島附近則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區(qū)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可知,圖中甲曲線為地殼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C正確;從甲曲線所處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軟流層和古登堡界面,A、B、D錯誤。故答案為:C。

8.海底也有地形起伏,再加上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的影響,海底地殼厚度并不均勻,A錯誤;軟流層以上的固體外殼被稱為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B錯誤;一般來說,陸地地殼厚度大,海洋地殼厚度小,在陸地上,大范圍地表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所以地殼的厚度與海拔高度呈正相關,C錯誤;地殼可進一步分為硅鋁層和硅鎂層,硅鎂層密度比硅鋁層大,硅鋁層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見,是一個不連續(xù)圈層,D正確。故答案為:D。

【答案】9.C

10.B

【知識點】地球的外部圈層

【解析】【點評】通常把地殼表層以外的由大氣、水和生物組成的自然界,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圈層,統(tǒng)稱為地球的外部圈層。

1.大氣圈: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主要成分為氮和氧,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礎條件。

2.水圈: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水圈中的水處于不間斷的循環(huán)運動之中。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主體和最活躍的因素,滲透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

9.讀圖:①向③供水,向②滲透水分,①應為水圈,②應為巖石圈,③需要供水,且能向④提供氧氣,說明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氣圈。

故答案為:C

10.花落在泥土里形成了肥料,可以哺育花,這是土壤與生物的關系。土壤屬巖石圈,②為巖石圈,③是生物圈,②③正確;

故答案為:B

【答案】11.B

12.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v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還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茖W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透視”了地球內部的結構。由于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而且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發(fā)生時,先感到上下顛簸;而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而且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發(fā)生時,后感到左右搖晃。

11.一般認為,熔巖主要來自軟流層,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故B符合題意;地殼位于巖石圈上部,溫度條件很難產生熔巖,故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處,其物質很難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傳遞熱量的熔巖主要分布區(qū)域,故排除C、D。故答案為:B。

12.熔巖位于軟流層,軟流層位于地幔,熔巖所在圈層是指地幔,地幔與地殼之間的界面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與地核分界面,故A錯誤;地震波向下傳播到莫霍面時,地震波中的縱波與橫波的傳播速度均明顯增加,縱波與橫波均能夠穿過,故B錯誤,D正確;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巖石圈為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地殼厚度陸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小,故C錯誤。故答案為:D。

【答案】13.C

14.B

15.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殼:厚度不均(陸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鋁層不連續(xù)分布。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深度范圍約為80—400km),軟流層是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部分為巖石圈(地殼+上地幔頂部)。地核:外核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原因是橫波不能傳播。

13.讀圖判斷,①位于地面以上海拔12千米至50-55千米高度,為平流層;②位于地面至地下33千米之間,②應是地殼;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間,與軟流層的深度吻合,③為軟流層;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應為外核,軟流層是巖漿的發(fā)源地,C正確,AB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

14.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莫霍面以上為地殼,以下為上地幔,均為固態(tài),橫波能穿越莫霍面,A選項錯誤;橫波通過古登堡面時,縱波傳播速度較小,橫波消失,即橫波不能穿越古登堡面,B選項正確;軟流層位于地幔,橫波能穿越,C選項錯誤;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橫波能過通過,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

15.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即從軟流層向上至地表的空間,不僅僅指有巖石分布的地方,A錯誤,D正確;巖石圈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圈層,B錯誤;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C錯誤。故答案為:D。

【答案】16.C

17.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內部圈層:地殼(平均厚度17km,大陸地殼33km,海洋地殼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為界)地殼的特點:厚度不均;硅鋁層的不連續(xù)分布。巖漿的發(fā)源地在軟流層。地震的震源:地殼或巖石圈;地震一般發(fā)生在板塊與板塊的消亡邊界(擠壓碰撞地帶)。

16.據圖中深度和波速變化的大小分析,①為地殼和地幔,②為外核,③為內核,A錯誤;①層是地殼和地幔,物體性質不是均一的,B錯誤;讀圖可知,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為軟流層,位于①內部,C正確;由圖可知,甲地震波傳播速度大于乙,且甲沒有中斷,故甲為縱波,乙為橫波,乙波可以通過地幔,D錯誤;故答案為:C。

17.結合圖可知,Y處深度超過了5000km,應該是地球內核與外核交界,D正確;莫霍面大概在地下33km處附近,A錯誤;古登堡界面大概在地下2900km處附近,為圖中X處,B錯誤;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位于地幔,大概位于地下80-400km處,C錯誤;故答案為:D。

18.【答案】(1)橫波;縱波

(2)地殼;地幔;地核

(3)莫霍界面

(4)消失;迅速下降;古登堡界面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分析】解:(1)根據圖示,S波傳播速度比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處消失,可判斷出是橫波;P波傳播速度比較快,在2900千米處傳播速度變慢,但能夠在地球內部圈層傳播,為縱波。(2)兩種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處發(fā)生很大變化,說明通過是介質性質發(fā)生改變,分別把這兩個界面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這兩個界面自外向里(由A向B)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3)根據上題結論,可知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發(fā)現(xiàn)了D不連續(xù)面莫霍界面。(4)讀圖可知,在2900千米深處,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從而發(fā)現(xiàn)了E不連續(xù)面古登堡界面。

【點評】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縱波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橫波的速度比縱波慢。地球物理學家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三個主要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它們的分界面分別為:莫霍界面(橫波和縱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橫波突然消失,縱波速度突然下降)。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

19.【答案】(1)中生

(2)日冕;太陽黑子

(3)地殼;古登堡面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化石與地層;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分析】(1)若模式圖示意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裸子植物繁盛的時代是中生代,因此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2)若模式圖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太陽大氣層的結構由里及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日冕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xiàn)的太陽活動是太陽黑子。(3)若模式圖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由里及外為地核、地幔、地殼,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地殼,曲線③代表的是地核和地幔的界面,因此是古登堡界面。

【點評】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太陽活動類型:光球層為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色球層為耀斑和日珥;日冕層為太陽風。太陽活動最劇烈的為太陽黑子和耀斑。地球物理學家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三個主要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它們的分界面分別為:莫霍界面(橫波和縱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橫波突然消失,縱波速度突然下降)。

20.【答案】(1)地球;火星;溫度

(2)日冕層;極光

(3)地殼

(4)甲和乙;丙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分析】(1)太陽系八大行星離太陽由近及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圖中顯示,位于宜居帶的行星是第三顆和第四顆行星,即地球和火星;從圖中可以看出宜居帶行星與太陽距離適中,獲取的太陽輻射能量適中,所以表面溫度適宜。

(2)太陽大氣由里及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圖中顯示,太陽大氣層③是最外的一層,應為日冕層。日冕層太陽活動類型主要是太陽風,其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到達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向極地地區(qū)運動,在高緯地區(qū)與高層大氣碰撞,產生絢麗多彩的極光。

(3)讀圖可知,甲和乙均在莫霍界面之上,屬于地球內部三大圈層結構中的地殼。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巖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的部分。即圖中甲和乙的全部以及丙的頂部。

【點評】1.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②色球層:耀斑;3日冕層:太陽風。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撓動,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xiàn)象;產生極光現(xiàn)象;對地球氣候產生影響,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往往與地球各地年降水量變化周期有相關性。

2.地球內部共分三層,地殼、地幔、地核。

地殼:地幔以上的部分。地殼以康拉德不連續(xù)面分兩部,上部為花崗巖層,富含硅鋁,下部為玄武巖層,富含硅鎂。地殼表層受水、大氣、生物及溫度變化的作用和影響,形成土壤層、風化殼和沉積巖石層。

地幔:從2900km到莫霍洛維奇面(簡稱莫霍面)為地幔。莫霍面深度不一,大陸處平均深度為30-40km,大洋則只有5-10km。以1000km為界分為上、下地幔,上部以橄欖巖為主要成分,下部以金屬氧化物、硫化物為主。

地核:從地心至地表2900km的地方為地核。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不同,可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深度為2900-5100km,地震波橫波不能通過,推測為液體。內核從5100km到地心,地震橫波又重新出現(xiàn),推測為固體。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自動生成1/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冊1.4地球的圈層結構同步測試(培優(yōu)卷)

一、選擇題

(2022高一上·淮安期中)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2年10月11日03時24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3.93度,東經122.26度)發(fā)生5.6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圖為“地球內部圖層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圖中()

A.①B.②C.③D.④

2.關于地球內部圈層,說法正確的是()

A.①是地殼,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

B.地震波在②中傳播速度減慢

C.④是上地幔,軟流層位于其頂部

D.⑤為巖石圈,由固體巖石組成

【答案】1.B

2.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的內部圈層,主要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殼是由堅硬的巖石外殼組成,在陸地部分平均為33km,而海洋殼部分為7km,平均為17km厚。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著一個軟流層(60-250或400km)。

地核又分為內核和外核;巖石圈的范圍是軟流層的頂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殼,也就是0-60km的范圍。

1.據所學可知,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地殼厚度平均約為39-41千米,大洋地殼厚度平均為5-10千米。此次地震發(fā)生在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超過了洋殼的厚度,應該位于莫霍面以下的巖石圈。圖中①是地殼,②是軟流層以上的巖石,巖石圈的一部分,③軟流層,②③④構成地幔,①②共同構成⑤巖石圈。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圖中②,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

2.①是地殼,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地殼厚度平均約為39-41千米,大洋地殼厚度平均為5-10千米,A錯誤。地震波在莫霍面以下②中傳播速度加快,B錯誤。④主要是下地幔,C錯誤。①②共同構成⑤巖石圈,D正確。故答案為:D。

(2023高一上·湛江期中)2023年1月25日01時55分土耳其東部(北緯38.35°,東經39.12°)發(fā)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莫霍面以上B.軟流層以下

C.莫霍面以下D.古登堡面以下

4.地震發(fā)生時,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會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還是逃?!包S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A.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存在差異

B.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存在差異

C.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

【答案】3.A

4.B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殼:厚度不均(陸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鋁層不連續(xù)分布。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深度范圍約為80—400km),軟流層是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部分為巖石圈(地殼+上地幔頂部)。地核:外核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原因是橫波不能傳播。

3.陸地地下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軟流層一般在地下100千米以下,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左右。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發(fā)生在土耳其東部,屬于陸地區(qū)域,而震源深度僅為10千米,因此震源應該位于莫霍面以上,不可能位于軟流層以下、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下,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

4.地震波中橫波傳播速度較慢,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地震發(fā)生后先出現(xiàn)上下顛簸后出現(xiàn)左右搖晃,橫波到達,建筑物左右搖晃時容易倒塌,由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B符合題意;“黃金12秒”,與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存在差異、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等關聯(lián)度不大,故排除A、C、D。故答案為:B。

(2023高一上·廉江期中)下圖為地球圈層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5.圖中①~④對應正確的是()

A.①-地殼B.②-巖石圈C.③-下地幔D.④-軟流層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在地球上連續(xù)分布B.②-元素以鐵、鎳為主

C.③-巖石圈的組成部分D.④-橫波無法通過該層

【答案】5.D

6.C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內部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具體分析如圖表所示:

5.圖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①是大陸地殼,②是大洋地殼,①②③合起來為巖石圈,④為軟流層,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

6.由圖可看出,①只在大陸上分布,具有不連續(xù)性,A錯誤。②位于地殼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鎂,鐵和鎳等金屬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錯誤;①②③合起來為巖石圈,故C正確;④處是軟流層,軟流層是熔融狀,但熔融并不代表是液態(tài),熔融中含有一定固態(tài)雜質,所以橫波能通過,橫波無法通過外核,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錯誤。故答案為:C。

(2023高一上·河南期中)下圖為從山東青島到西藏拉薩的地形起伏與地殼厚度對比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圖中甲曲線表示()

A.地球表面B.軟流層C.莫霍界面D.古登堡界面

8.下列關于地殼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大洋地殼在各處厚度一致

B.地殼是地球軟流層以上的固體外殼

C.地殼的厚度與海拔高度呈負相關

D.硅鋁層是一個不連續(xù)的圈層

【答案】7.C

8.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內部圈層:地殼(平均厚度17km,大陸地殼33km,海洋地殼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為界)地殼的特點:厚度不均;硅鋁層的不連續(xù)分布。巖漿的發(fā)源地在軟流層。巖石圈的范圍: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地震的震源:地殼或巖石圈;地震一般發(fā)生在板塊與板塊的消亡邊界(擠壓碰撞地帶)。

7.讀圖可知,圖中甲曲線在青藏高原地區(qū)深度可達60~70千米,在青島附近則僅有30千米左右。由地球的平均厚度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區(qū)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可知,圖中甲曲線為地殼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C正確;從甲曲線所處的深度可知,其不可能代表地球表面、軟流層和古登堡界面,A、B、D錯誤。故答案為:C。

8.海底也有地形起伏,再加上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的影響,海底地殼厚度并不均勻,A錯誤;軟流層以上的固體外殼被稱為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B錯誤;一般來說,陸地地殼厚度大,海洋地殼厚度小,在陸地上,大范圍地表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所以地殼的厚度與海拔高度呈正相關,C錯誤;地殼可進一步分為硅鋁層和硅鎂層,硅鎂層密度比硅鋁層大,硅鋁層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見,是一個不連續(xù)圈層,D正確。故答案為:D。

(2023高一上·洮南月考)下圖是“地球圈層間物質交換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9.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圈層依次是()

A.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

B.巖石圈、大氣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

D.生物圈、水圈、巖石圈、大氣圈

1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的圈層關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9.C

10.B

【知識點】地球的外部圈層

【解析】【點評】通常把地殼表層以外的由大氣、水和生物組成的自然界,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圈層,統(tǒng)稱為地球的外部圈層。

1.大氣圈: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復雜系統(tǒng),主要成分為氮和氧,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礎條件。

2.水圈: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水圈中的水處于不間斷的循環(huán)運動之中。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主體和最活躍的因素,滲透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

9.讀圖:①向③供水,向②滲透水分,①應為水圈,②應為巖石圈,③需要供水,且能向④提供氧氣,說明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氣圈。

故答案為:C

10.花落在泥土里形成了肥料,可以哺育花,這是土壤與生物的關系。土壤屬巖石圈,②為巖石圈,③是生物圈,②③正確;

故答案為:B

(21高一上·蒼南月考)冰島是歐洲第二大島,全島11.5%的面積被冰川覆蓋,但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85%的冰島人口利用地熱取暖。結合圖回答下列各題。

11.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一種能量資源,一般認為它主要是地球內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生的,這些熔巖主要分布在()

A.地殼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2.熔巖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界面為古登堡界面

B.該界面處只有地震波的縱波能夠穿過

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

D.地震波在該界面附近的傳播速度自上而下明顯加快

【答案】11.B

12.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還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茖W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透視”了地球內部的結構。由于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而且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所以地震發(fā)生時,先感到上下顛簸;而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而且質點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所以地震發(fā)生時,后感到左右搖晃。

11.一般認為,熔巖主要來自軟流層,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故B符合題意;地殼位于巖石圈上部,溫度條件很難產生熔巖,故排除A;下地幔、地核位于地下很深處,其物質很難上升至地表,不是向地表傳遞熱量的熔巖主要分布區(qū)域,故排除C、D。故答案為:B。

12.熔巖位于軟流層,軟流層位于地幔,熔巖所在圈層是指地幔,地幔與地殼之間的界面為莫霍面,古登堡面是地幔與地核分界面,故A錯誤;地震波向下傳播到莫霍面時,地震波中的縱波與橫波的傳播速度均明顯增加,縱波與橫波均能夠穿過,故B錯誤,D正確;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巖石圈為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地殼厚度陸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小,故C錯誤。故答案為:D。

(2023高一上·九臺月考)張家口張北大疙瘩村石柱群呈現(xiàn)四棱、五棱、六棱、七棱狀,直徑在15至80厘米之間,排列緊密。這些石柱是地下熔融的高溫巖漿隨著火山爆發(fā)噴出地面,沿著地表流動,逐漸冷卻形成的熔巖。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3.形成石柱群的高溫巖漿主要發(fā)源地是()

A.①B.②C.③D.④

14.若該地火山爆發(fā)時伴隨地震,地震波的橫波不可能穿越的是()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軟流層D.地幔

15.關于石柱群所在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巖石圈是有巖石分布的地方

B.巖石圈是連續(xù)而規(guī)則的圈層

C.生物圈滲透于全部巖石圈

D.巖石圈包括地殼及地幔軟流層以上部分

【答案】13.C

14.B

15.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殼:厚度不均(陸地平均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全球平均17千米);硅鋁層不連續(xù)分布。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深度范圍約為80—400km),軟流層是巖漿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部分為巖石圈(地殼+上地幔頂部)。地核:外核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原因是橫波不能傳播。

13.讀圖判斷,①位于地面以上海拔12千米至50-55千米高度,為平流層;②位于地面至地下33千米之間,②應是地殼;③位于地下80千米至400千米之間,與軟流層的深度吻合,③為軟流層;④位于地下2900千米以下,即古登堡面以下,應為外核,軟流層是巖漿的發(fā)源地,C正確,AB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

14.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莫霍面以上為地殼,以下為上地幔,均為固態(tài),橫波能穿越莫霍面,A選項錯誤;橫波通過古登堡面時,縱波傳播速度較小,橫波消失,即橫波不能穿越古登堡面,B選項正確;軟流層位于地幔,橫波能穿越,C選項錯誤;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間,橫波能過通過,D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

15.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即從軟流層向上至地表的空間,不僅僅指有巖石分布的地方,A錯誤,D正確;巖石圈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圈層,B錯誤;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C錯誤。故答案為:D。

(2023高一上·路橋月考)地震波的速度會因其所通過物體的性質差異而產生變化,科學家主要通過分析地震波波速的變化來了解地球內部的圈層構造。如圖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隨深度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殼②-地幔③-地核B.①層中物體性質均一

C.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位于①內部D.乙波無法通過地幔

17.圖中的Y處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

C.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D.內核與外核交界

【答案】16.C

17.D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點評】地球內部圈層:地殼(平均厚度17km,大陸地殼33km,海洋地殼6km。)、地幔、地核。(以莫霍面、古登堡面為界)地殼的特點:厚度不均;硅鋁層的不連續(xù)分布。巖漿的發(fā)源地在軟流層。地震的震源:地殼或巖石圈;地震一般發(fā)生在板塊與板塊的消亡邊界(擠壓碰撞地帶)。

16.據圖中深度和波速變化的大小分析,①為地殼和地幔,②為外核,③為內核,A錯誤;①層是地殼和地幔,物體性質不是均一的,B錯誤;讀圖可知,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為軟流層,位于①內部,C正確;由圖可知,甲地震波傳播速度大于乙,且甲沒有中斷,故甲為縱波,乙為橫波,乙波可以通過地幔,D錯誤;故答案為:C。

17.結合圖可知,Y處深度超過了5000km,應該是地球內核與外核交界,D正確;莫霍面大概在地下33km處附近,A錯誤;古登堡界面大概在地下2900km處附近,為圖中X處,B錯誤;巖石圈與軟流層交界位于地幔,大概位于地下80-400km處,C錯誤;故答案為:D。

二、綜合題

18.(2023高一上·樺甸月考)回答問題。

(1)圖中S為波,P為波。

(2)圖中各圈層A為,B為,C為。

(3)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發(fā)現(xiàn)了D不連續(xù)面。

(4)在2900千米深處,S波,P波波速,從而發(fā)現(xiàn)了E不連續(xù)面。

【答案】(1)橫波;縱波

(2)地殼;地幔;地核

(3)莫霍界面

(4)消失;迅速下降;古登堡界面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

【解析】【分析】解:(1)根據圖示,S波傳播速度比較慢,且在地下2900千米處消失,可判斷出是橫波;P波傳播速度比較快,在2900千米處傳播速度變慢,但能夠在地球內部圈層傳播,為縱波。(2)兩種地震波在地下17千米和2900千米處發(fā)生很大變化,說明通過是介質性質發(fā)生改變,分別把這兩個界面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由這兩個界面自外向里(由A向B)把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3)根據上題結論,可知P、S兩種地震波大約在地下17千米處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發(fā)現(xiàn)了D不連續(xù)面莫霍界面。(4)讀圖可知,在2900千米深處,S波消失,P波波速迅速下降,從而發(fā)現(xiàn)了E不連續(xù)面古登堡界面。

【點評】地震波分為橫波和縱波,縱波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橫波的速度比縱波慢。地球物理學家通過對地震波傳播速度的研究,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三個主要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它們的分界面分別為:莫霍界面(橫波和縱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橫波突然消失,縱波速度突然下降)。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

19.(2023高一上·滄縣期中)讀“地理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模式圖表示地層結構,陰影部分表示的地層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該地層的地質年代最有可能是代。

(2)若模式圖表示太陽大氣層的結構,陰影部分表示色球層,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層,曲線③④之間的太陽大氣層出現(xiàn)的太陽活動是。

(3)若模式圖表示地球的內部圈層,陰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線①②之間為,曲線③代表的界面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