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陽膀胱經_第1頁
足太陽膀胱經_第2頁
足太陽膀胱經_第3頁
足太陽膀胱經_第4頁
足太陽膀胱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足太陽膀胱經POINTSOFBLADDERMERIDIANOFFOOT-TAIYANG,BL1整頓課件第1頁足太陽膀胱經教學要求講課內容概述常用穴位小結習題與參照資料常用穴位承山至陰申脈昆侖秩邊志室膏肓委中承扶次髎膀胱俞大腸俞腎俞胃俞脾俞肝俞膈俞心俞肺俞風門天柱攢竹睛明2整頓課件第2頁教學要求熟悉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及其與臟腑器官聯系;掌握足太陽膀胱經主治概要;掌握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取穴重點;掌握足太陽膀胱經特殊腧穴刺灸重點;掌握足太陽膀胱經特定穴及腧穴定位;掌握重點穴位:定位、功能、主治。3整頓課件第3頁概述--經脈循行起于目內眥(睛明),上額,交于巔頂(百會)。

巔頂部支脈:從頭頂列顳颥部。

巔頂部直行脈:從頭頂入里絡于腦,回出分開下行項后,沿著肩胛部內側,挾著脊柱,達到腰部,從脊旁肌肉進入體腔,聯系腎臟,屬于膀胱。

腰部支脈:向下通過臀部,進入腘窩戶。后項支脈:通過肩胛骨內緣直下,通過臀部(環(huán)跳)下行.沿著大腿后外側,與腰部下來支脈會合于腘窩中,從此向下,通過腓腸肌,出于外踝背面、沿著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側端(至陰),與足少陰腎經相接。聯系臟腑:膀胱、腎;通過器官:膀胱、腎、眼、耳、腦。4整頓課件第4頁概述--經脈循行5整頓課件第5頁概述--主治概要頭、項、目、背、腰、下肢部病癥;神志病癥;有關臟腑病癥;有關組織、器官病癥;6整頓課件第6頁穴名:睛明、攢竹定位關鍵詞:目內眥;眉頭主治:頭面疾?。患毙匝锤攀觥^面部穴位7整頓課件第7頁概述—頭部穴位穴名:眉沖、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

定位關鍵詞:前、后發(fā)際主治:頭面部疾??;本經脈所通過部位病癥8整頓課件第8頁概述—肩背腰部穴位穴名: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定位關鍵詞:第一胸椎到第五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泌尿生殖系統(tǒng)、神經精神方面、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病癥和熱性病,局部病證9整頓課件第9頁概述—腰部穴位穴名:附分、魄戶、膏肓、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定位關鍵詞:第二胸椎到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主治:泌尿生殖系統(tǒng)、神經精神方面、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病癥和熱性病,局部病證10整頓課件第10頁概述—臀部穴位穴名: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huán)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胞肓、秩邊定位關鍵詞:骶后孔;骶正中嵴旁開1.5、3寸;尾骨主治: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癥;局部病證11整頓課件第11頁概述—腿部穴位穴名:

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合陽、承筋、承山、定位關鍵詞:臀溝;腘橫紋主治: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下肢疾病12整頓課件第12頁穴名:

飛揚、跗陽、昆侖、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足通骨、至陰

定位關鍵詞:腓腸肌肌腹;外踝尖;跟腱主治:腰腿疾??;泌尿生殖系統(tǒng)、神經精神方面疾病概述—足部穴位13整頓課件第13頁睛明(Jingming,BL1)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

定位:目內眥旁0.1寸。刺灸:左手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右手沿眶緣遲緩進針,直刺0.5-1寸,不提插、不捻轉,出針后按壓針孔半晌,以防出血,禁灸。14整頓課件第14頁睛明--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眶脂體一內直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滑車上神經和內眥動脈分支分布;深層有面神經頸支和動眼神經分布,并有滑車上、下神經和動脈通過。15整頓課件第15頁睛明(Jingming,BL1)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陽蹺五脈交會穴

主治:

(1)近視,目視不明,目赤腫痛,迎風流淚,夜盲,色盲,目翳;(2)急性腰痛。配伍:

配合承泣治療青少年近視;

配球后、光明治視目不明。16整頓課件第16頁攢竹(Cuanzhu,BL2)定位: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主治:

(1)頭痛,眉棱骨痛;

(2)目視不明,目赤腫痛,眼瞼瞤動,眼瞼下垂,迎風流淚。操作:

(1)治眼病可向下斜刺0.3-0.5寸透睛明,禁灸。

(2)治頭面病可向上平刺或透魚腰。配伍

:配陽白治口眼喎斜、眼瞼下垂。17整頓課件第17頁攢竹--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下組織-->眼輪匝肌-->皺眉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滑車上神經和動脈分支分布;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額動脈分支分布。18整頓課件第18頁天柱(Tianzhu,BL10)定位:后發(fā)際直上0.5寸,旁開1.3寸,當斜方肌外緣凹陷中。主治:

(1)頭痛,眩暈;(2)項強,肩背痛。

現多用于落枕,肩背痛,頸椎病,鼻塞;咽喉炎,癔病,神經衰弱等。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配伍:配大椎治頭痛項強。19整頓課件第19頁天柱--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頭半棘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第3頸神經后支和枕動脈分支分布;深層有枕大神經和枕動脈本干通過。20整頓課件第20頁定位:風門(Fengmen,BL12)足太陽經與督脈交會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肺俞(Feishu,BL13)肺背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俞(Xinshu,BL15)心背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本經背部諸穴不宜深刺,以免傷及內部主要臟器。風門、肺俞、心俞21整頓課件第21頁風門、肺俞、心俞—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鋸肌-->豎脊肌。22整頓課件第22頁(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深層有副神經、肩胛背神經、第2和第3風門第4和第5肺俞第6和第7心俞胸神經后支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第2和第3風門第4和第5肺俞第6和第7心俞胸神經后支及肩胛背動脈分支分布。風門、肺俞、心俞—解剖23整頓課件第23頁風門(1)傷風,咳嗽;(2)發(fā)熱頭痛,項強,胸背痛。現多用于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百日咳,蕁麻疹等。肺俞(1)咳嗽,氣喘,咳血,鼻塞;

(2)骨蒸潮熱,盜汗;(3)皮膚瘙癢,癮疹。心俞(1)心痛,驚悸,心煩,失眠,健忘,癲狂癇;

(2)咳嗽,吐血,盜汗。風門、肺俞、心俞—主治24整頓課件第24頁風門、肺俞、心俞—配伍風門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氣喘;配合谷治傷風咳嗽。

肺俞配合谷、迎香治鼻疾;配風門治咳嗽喘。心俞配巨闕、內關治心痛、驚悸;配內關、神門治失眠、健忘。25整頓課件第25頁肺俞、心俞—研究進展肺俞(1)針刺可增強呼吸機能,使肺活量、通氣量及耗氧量增加。對哮喘發(fā)作期患者,可使呼氣時氣道阻力顯著減低。(2)針刺對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3)三伏灸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墒篃釒人嵝园准毎龆喟Y白細胞數減少。

心俞(1)針刺此穴和厥陰俞可使心率減慢;

(2)溫灸兩穴對冠心病病人臨床癥狀、心電圖、血脂都有不一樣程度改善;

(3)針刺對心房顫動有控制心率作用。26整頓課件第26頁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

--1.膈俞(Geshu,BL17)八會穴血會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2.肝俞(Ganshu,BL18)肝背俞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3.膽俞Danshu(BL19)膽背俞穴: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4.脾俞(Pishu,BL20)脾背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5.胃俞(Weishu,BL21)胃背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刺灸向內斜刺0.5-1寸。不可深刺,注意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以防氣胸。定位27整頓課件第27頁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解剖

28整頓課件第28頁穴區(qū)淺層神經、血管膈俞第7、第8胸神經后支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肝俞第9、第10胸神經膽俞第10、第11胸神經脾俞第11、第12胸神經胃俞第12、第1腰神經穴區(qū)深層神經、血管膈俞副神經、胸背神經第7、第8胸神經肌支及肩胛背動脈分支分布。肝俞第9、第10胸神經膽俞第10、第11胸神經脾俞第11、第12胸神經胃俞第12、第1腰神經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解剖29整頓課件第29頁主治膈俞(1)胃脘痛,嘔吐,呃逆飲食不下(2)血證,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便血,癮疹(3)肺癆(加膽俞為四花穴)肝俞(1)黃疸,脅痛,脊背痛;(2)目赤腫痛,目視不明,夜盲;(3)吐血,衄血;(4)眩暈,癲狂癇;

膽俞(1)黃疸,口苦,脅痛,嘔吐、食不化;(2)肺癆,潮熱。30整頓課件第30頁主治脾俞(1)腹脹,嘔吐,泄瀉,痢疾,便秘,納呆,食不化;(2)水腫,黃疸;

(3)背痛。胃俞(1)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2)胸脅痛。31整頓課件第31頁配伍膈俞配內關、足三里治嘔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肓膏治貧血。肝俞配脾俞治療眼瞼下垂;配支溝、陽陵泉治脅痛;配太沖治目眩;膽俞配陽陵泉、太沖膽道疾病。

脾俞合心俞治療嗜睡;配足三里治腹脫、便秘。胃俞配中脘、梁丘治胃痛。32整頓課件第32頁腎俞(Shenshu,BL23)腎背俞穴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刺灸:直刺0.5~1寸;可灸。主治(1)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帶下,遺尿,小便不利,水腫;

(2)耳鳴、耳聾(腎開竅于耳)(3)氣喘(腎主納氣)(4)腰痛(腰為腎之府)

。配伍配太溪、三陰交治月經不調。

配翳風、耳門治耳鳴、耳聾。33整頓課件第33頁腎俞--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第2、第3腰神經后支內側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深層有第2、第3腰神經后支肌支和對應腰動脈背側支分支分布。34整頓課件第34頁大腸俞(Dachangshu,BL25)大腸背俞穴: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治(1)腰痛;(2)腹脹,泄瀉,便秘,痢疾,痔瘡(挑刺);

(3)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刺灸::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壯。配伍大腸俞配氣海、足三里、支溝治便秘。35整頓課件第35頁大腸俞—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第4、第5腰神經后支內側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深層有第4、第5腰神經后支肌支和對應腰動脈背側支分支分布。36整頓課件第36頁膀胱俞Pangguangshu(BL28)

膀胱背俞穴: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開1.5寸。刺灸:直刺或斜刺0.8~l.2寸;可灸。主治(1)小便不利,小兒遺尿,尿頻,遺精;

(2)泄瀉,便秘;(3)腰脊強痛。配伍:膀胱俞配腎俞治小便不利。37整頓課件第37頁膀胱俞—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臀大肌-->豎脊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第2骶神經后支肌支、臀下神經分支和臀上動脈分支分布。38整頓課件第38頁次髎(Ciliao,BL32)定位:第二骶后孔中,約當髂后上棘與督脈中點。主治:(1)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小便不利遺尿,遺精,陽痿。(2)腰痛,下肢痿痹刺灸:直刺1~1.5寸;可灸。配伍:配三陰交、中極、腎俞治遺尿

配血海治痛經。39整頓課件第39頁次髎—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胸腰筋膜淺層-->豎脊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骶外側動脈分支和第2骶神經后支肌支分布。40整頓課件第40頁委中(Weizhong,BL40)合穴定位:腘橫紋中央。刺灸:直刺0.5-1寸或點刺放血。靜脈放血時防刺入太深而刺穿血管;不宜疤痕灸。41整頓課件第41頁委中--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腘窩內脂肪。(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股后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腓腸內側皮神經起始端、脛神經干和腘動、靜脈通過。42整頓課件第42頁委中(Weizhong,BL40)合穴主治:

(1)腰痛(腰背委中求),下肢痿痹;

(2)腹痛,吐瀉,中暑(合穴可瀉熱);

(3)小便不利,遺尿(合治內腑)(4)丹毒,癮疹,皮膚瘙癢,疔瘡。研究進展:

針刺細菌性腹膜炎家兔,可使白細胞總數下降并趨正常,腹膜粘連減輕。43整頓課件第43頁膏肓(Gaohuang,BL43):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主治:一切虛勞病,防病保健。(1)咳嗽,氣喘,盜汗,肺癆;(2)遺精,健忘;(3)羸瘦,虛勞。刺灸:向外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防氣胸。配伍:配尺澤、肺俞治咳喘。

44整頓課件第44頁膏肓—解剖⑴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虾箐徏。Q脊肌。

(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第3、第4胸神經后支外側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深層有副神經、肩胛背神經和第3、第4胸神經后支肌支及肩胛背動脈分支分布,并有肩胛背神經、動脈通過。45整頓課件第45頁志室(Zhishi,BL52)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主治:(1)遺精,陽痿,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2)腰脊強痛。

現多用于腎下垂,前列腺炎,陰囊濕疹,下肢癱瘓等。刺灸:斜刺0.5~0.8寸;可灸。配伍:志室配命門治遺精。46整頓課件第46頁志室--解剖:

(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豎脊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第1、第2腰神經后支外側皮支及其伴行動、靜脈分布;深層有第1、第2腰神經后支肌支和第1、第2腰背動脈分支分布。47整頓課件第47頁秩邊(Zhibian,BL54)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開3寸。主治:(1)腰腿痛,下肢痿痹;(2)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陰痛。

(3)現多用于腰部軟組織損傷,梨狀肌損傷綜合征,膀胱炎,睪丸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配伍:配委中、大腸俞治腰腿疼痛。48整頓課件第48頁秩邊--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臀大肌-->梨狀肌下緣。(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臀下神經和動脈分支分布。49整頓課件第49頁承山(Cengshan,BL57)

定位:腓腸肌兩肌腹之間凹陷頂主治:(1)痔疾(經別別入肛),腳氣,便秘;(2)腰腿拘急疼痛。

(3)現多用于腓腸肌痙攣,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刺灸:直刺1—2寸。配伍:配大腸俞治痔疾。50整頓課件第50頁承山—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比目魚肌。(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內側皮神經分支分布;深層有脛神經和脛后動脈分支分布,并有腓腸內側神經本干、小隱靜脈、脛神經干和脛后動脈本干通過。51整頓課件第51頁飛揚Feiyang(BL58)絡穴定位:在小腿背面,當外踝后昆侖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處。主治:(1)頭痛,目眩,鼻塞,鼻衄;(2)腰背痛,腿軟無力;(3)痔疾,癲狂。操作:直刺1~1.5寸;可灸。配伍:配委中治腿痛。

52整頓課件第52頁飛揚--解剖⑴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腓腸?。饶眶~肌。

⑵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支和小隱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脛神經和腓動脈分支分布。53整頓課件第53頁昆侖(Kunlun,BL60)經穴

定位: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主治:

(1)頭痛,項強,目眩,鼻衄;(2)腰骶痛,足跟痛;

難產,癲癇。刺灸:直刺0.5-0.8寸。

配伍合懸鐘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研究:針刺可使蠕動很弱或不蠕動降結腸下部及直腸蠕動增強,并有便意。54整頓課件第54頁昆侖—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腓骨短肌腱與跟腱之間。(2)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神經分支和小隱靜脈屬支分布,并有腓腸神經本干和小隱靜脈本干通過,深層有外踝后動脈(發(fā)自腓動脈)分支分布。55整頓課件第55頁申脈(Shenmai,BL62)

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脈

定位:外踝下緣凹陷中。主治:(1)頭痛,眩暈,失眠,嗜臥,癲狂癇(十三鬼穴之一);

(2)目赤痛,眼瞼下垂;(3)腰腿痛,項強,足外翻,外踝扭傷。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配伍:配腎俞、肝俞、百會治眩暈。56整頓課件第56頁申脈--解剖⑴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伸肌下支持帶一趾短伸肌。

⑵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和小隱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腓動脈跟外側支分布。57整頓課件第57頁京骨Jinggu(BL64)原穴

定位:在足外側,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主治:(1)頭痛,項強,目翳,癲癇;(2)腰腿痛。刺灸:直刺0.3~0.5寸;可灸。配伍:

配百會、太沖治頭痛。58整頓課件第58頁京骨--解剖:⑴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小趾展肌。

⑵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和小隱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足底外側神經和動脈分支分布。59整頓課件第59頁至陰(Zhiyin,BL67)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主治:

(1)胎位不正胞衣不下,難產

;(2)頭痛,鼻塞,鼻衄,目痛。刺灸:淺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配伍:

配太沖、百會治頭痛。

研究進展:刺激此穴可引發(fā)子宮活動增加,腹肌松弛,胎動活躍,促使胎位轉正。60整頓課件第60頁至陰--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2)穴區(qū)神經、血管:有趾背神經和動脈分支分布。61整頓課件第61頁小結取穴重點:

本經一側67穴(左右兩側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頭面部、項部、和背腰部之督脈兩側,余18穴則分布于下肢背面正中線上及足外側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陰。應掌握:目內眥、眉頭、發(fā)際、脊椎棘突、臀溝、大腿背面正中線、腘橫紋、腓腸肌、外踝、趾跖關節(jié)等解剖標志。62整頓課件第62頁小結刺灸重點:睛明穴進針時,先應以押手向外輕推眼球固定,進針要遲緩,刺一定深度后,可輕微捻轉,不宜提插以免傷及眼動靜脈引發(fā)出血,出針及時以干棉球按壓,如有出血,應及時壓迫冷敷止血,待血止后再用熱敷消腫。背部穴位針刺不宜過深,以防傷及內臟。委中穴針刺不宜過深,避免損傷腘動脈引發(fā)出血,也不宜應用直接灸。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用灸法。63整頓課件第63頁經穴歌:膀胱經起睛明,竹眉曲差五處。承光穴后通天,絡卻玉枕天柱。大抒風門肺俞,厥陰心俞督俞。膈肝膽脾胃三,腎氣大腸關元。小腸俞連膀胱,中膂俞接白環(huán)。上次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浮郄下一委陽,委中附魄膏肓。神堂噫嘻膈關,魂門下接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直下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昆侖仆申金門,京束通骨至陰。64整頓課件第64頁主病歌:膀胱經治循經病,頭頸項背腰腿病。精神病與癲癇病,俞穴主治有關病。65整頓課件第65頁循經歌:膀胱經脈循行,內眥上交巔頂。支脈頂入耳角,直行入顱聯腦。回出下項脊旁,達腰絡腎屬膀。分支腰下旋臀,進入腘窩中心。項部分支過肩,肩胛內下達髖。大腿外后下沿,兩支腘窩相銜。過腓腸肌踝后,至小趾外經收。66整頓課件第66頁膀胱經主要穴位表穴位定位主治睛明目內眥旁0.1寸

目赤腫痛,迎風流淚,視物不明,夜盲,色盲等

攢竹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

頭痛,口眼歪斜,目視下明,眼瞼瞤動,眉棱骨痛及眼瞼下垂等

天柱后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當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頭痛,項強,眩暈,鼻塞,肩背痛,熱病,小兒麻痹癥,高位截癱等

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傷風咳嗽,發(fā)熱頭痛,項強

肺俞(背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咳嗽,氣喘,潮熱盜汗,鼻塞

心俞(背俞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心悸,心痛,失眠,健忘,夢遺,癲狂,癇癥等

膈俞(八會穴之血會)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嘔吐,嘔逆,吐血等

67整頓課件第67頁穴位定位主治肝俞(背俞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