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言哲學殘雪與卡夫卡的哲學思考
一研究語言哲學的必要性近年來,語言和哲學的話題越來越受學術界的關注。就哲學和語言學術界而言,討論的聲音開始落在一邊,但文學領域并沒有隨波逐流。事實上,對某些作家從語言哲學的層面來思考他們的文本,有一定的好處,比如說,殘雪與卡夫卡。他們是對語言要求很高的作家,他們在作品中運用語言所產(chǎn)生的行動過程遠比他們的行動意義要精彩得多。陳嘉映說:“從前不分哲學、科學或思想,對語言的系統(tǒng)思考全可歸入語言哲學名下。不過,這個名稱有其特指,寬泛的用法指20世紀以語言為主要課題的哲學研究,狹窄的用法則指分析哲學系統(tǒng)中的語言哲學?!?1)按陳嘉映的意思,語言哲學有三個層次,二十世紀之前是對語言的系統(tǒng)思考,二十世紀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哲學研究,其二是分析哲學的一個分支。如此看來,殘雪與卡夫卡,人們還沒有將其歸屬于哲學家,對其進行語言哲學研究似乎有點不妥??墒?“語言哲學”這個短語本身就具有歧義,到底是研究語言中所體現(xiàn)的哲學內(nèi)容或者從語言角度研究其哲學方法?還是對語言根本規(guī)律的哲學思考?抑或是對語言本身哲學過程的思考?對某一中心詞的限定將決定我們研究的側(cè)重點。本文研究殘雪卡夫卡作品的語言哲學,“作品”是中心詞,故而,我們依然是在進行文學研究,只是,語言哲學是本文的方法論。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一種行為模式,一種與心靈、精神密切關聯(lián)的存在。語言也是作家所特有的把握社會的一種技藝。解讀作家的作品,顯然不能僅僅只停留于文本,還應當注重作家語言所表達的行為性,因為作家所描敘的在世界中所發(fā)生的事件都無法脫離這個世界,即使,這個世界是作家筆下的世界,不具有普遍性。殘雪和卡夫卡,他們的作品都具有這樣的特性。沒有真實存在的事件在他們的人生歷史中發(fā)生,但是,他們的作品中卻實實在在發(fā)生過許多這樣的事件,這是他們的語言所編織的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講,了解殘雪與卡夫卡作品的語言,實質(zhì)就是了解殘雪和卡夫卡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從語言哲學這個維度來分析其作品,可以更加洞悉他們對所處時代和世界的認識,當然,從而洞悉他們的心靈世界。語言和現(xiàn)實、世界的關系問題是語言哲學的中心問題之一。(2)因此,對作家語言的研究,也就是對作家與現(xiàn)實、世界的研究。評論家沙水在《藝術中的歷史(代跋)》中評論殘雪時指出,“在殘雪眼里,一部作品就是藝術家的藝術心靈的一個寫真,一部多層次的藝術心理學”,“這種眼光不僅適合于用來分析殘雪自己的作品,而且她認為也適合于一切偉大的作品。所有這些作品都只有一個惟一的主體,這就是藝術本身”。(3)殘雪所認為適合一切偉大作品的藝術本身,指的就是語言。殘雪在小說語言上進行了試驗,她的語言具有詩性特質(zhì),這是他在長期閱讀西方作品中所形成的語言觀,她的小說里面大量的象征和隱喻拓展了語言的詩性功能,真切地表達了她的真實思想和內(nèi)在的體驗。她的這種詩性精神是現(xiàn)代性意義上的精神,即是面對內(nèi)心的虛無與生存的折磨的一種精神。殘雪的這種詩性精神直接師承卡夫卡,但是,讀者對于兩人作品中所彌漫的這種詩性精神卻似乎并不理解。讀卡夫卡的《變形記》,人們的心理上也會產(chǎn)生一種排斥感覺,因為人們不習慣于那種審美感受。人們不習慣于人突然變成蟲子所感受的內(nèi)容。這個變形,不是指格里高爾如何變成甲蟲,主要是指他如何敘說格里高爾的話語方式,也就是卡夫卡為什么會采取這種語言哲學來看問題。中國人很難理解人與動物之間的感受。最著名的有莊子和惠子之間關于魚是否快樂的問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感慨道:“條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答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反駁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笑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從莊子和惠子的爭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中國人是不適合這樣的語言哲學的。二卡爾維諾的觀點但是,為什么卡夫卡要這樣述說,后來的殘雪也要這樣述說,當然是有他們的理由。因為他們開始打破一切以前的文學反映現(xiàn)實的傳統(tǒng)。昆德拉說:“卡夫卡,首先是一場巨大的美學革命,一個藝術的奇跡”。(4)卡夫卡的藝術奇跡表現(xiàn)在他的語言上,他非常重視語言的純潔性。如果說殘雪的語言是詩性的,那么,殘雪的這種詩性語言來自于對卡夫卡的模仿。詩性的語言是象征的語言,其目的在于減輕現(xiàn)實信息所承載的內(nèi)涵。1984年,卡爾維諾在哈佛大學做系列詩論講座時就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在對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進行總結(jié)的時候就說:“我的工作常常就是為了減輕分量,有時是為了減輕人物的分量,有時盡力減輕天體的分量,有時盡力減輕城市的分量,首先是盡力減輕小說結(jié)構和語言的分量”。(5)卡爾維諾一語道破卡夫卡與殘雪的天機,他們的作品之所以沒有過多的社會背景,原因在于減輕作品所承載的分量??柧S諾在講稿的結(jié)尾引用了卡夫卡的一部作品《鐵桶騎士》來論證他的觀點。這篇小說有寓言的味道,人物也沒有社會身份,情節(jié)也很簡單,講的是主人公想向煤店老板賒煤被拒絕的故事。雖然卡夫卡的語言很輕,但是,在這個故事里面,所反映的深層次蘊涵則很重。小說是這樣開篇的:“媒全用完;煤桶空空;煤鏟閑著;爐子呼吸著冷氣;房間鼓滿了冷風;窗前樹木在嚴霜中發(fā)僵,天空成了抵擋想向它呼救的人的銀盾”。(6)這是一幅純粹的靜物畫,煤桶、煤鏟、爐子、房間、窗子、樹木、霜、冷風、天空是它的元素。沒有多余的文字,也沒有多余的感情,但信息量極大,表現(xiàn)了卡夫卡語言獨具一格的穿透力。卡爾維諾說,卡夫卡的語言可以讓我們產(chǎn)生永無止境的聯(lián)想。(7)殘雪也很喜歡卡爾維諾的語言,她在《輝煌的裂變——卡爾維諾的藝術生存》中對卡爾維諾充滿奇思妙想、風格獨具的作品進行了詩意解讀。她在《美、距離及結(jié)構——讀<月亮的距離>》一文中說,“卡爾維諾以詩解詩,其激情的飽滿與高昂無人能超越。”(8)她以詩意翻譯卡爾維諾的文本,“從前,月亮同地球離得非常近,是海潮將她一點一點地推向了遠方?!?9)殘雪評論道,“一開篇詩人就描敘了創(chuàng)造中的結(jié)構,即地球吸引著月球,月球激起海潮,而海潮又迫使月球同地球不斷拉開距離。這就是從古到今人類精神追求的基本結(jié)構。從此便揭開了這個幾千年的精神之謎:渴望同距離成正比”。(10)殘雪不愧是評論作品的高手,她一眼看出了卡爾維諾的語言結(jié)構,或者說卡爾維諾作品背后的深層意蘊。殘雪看待卡爾維諾的觀點與卡夫卡看待克萊斯特的作品的觀點也有驚人的相似,卡夫卡在向雅努施推薦克氏的作品時說:“這是克萊斯特的小說,這是真正的創(chuàng)作。語言非常清楚。你在這里找不到矯飾的語言,看不到裝腔作勢??巳R斯特不是騙子,不是逗趣者。他的一生是在人和命運之間的幻影似的緊張關系下度過的,他用明確無誤的、大家普遍理解的語言照亮并記述了這種緊張關系。他要讓他的幻景變成大家都能達到的經(jīng)驗財富。他為此而努力,卻不耍言語游戲,不做評論,不施用誘惑。在克萊斯特身上,謙虛理解和耐心變成任何一次分娩的成功所需要的力量。因此,我反復讀克萊斯特的作品。藝術不是瞬間即逝的驚愕,而是長期起作用的典范。這一點,您從克萊斯特的小說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這是現(xiàn)代德語語言藝術的根”。(11)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卡夫卡作品的語言特色是經(jīng)過對其他作家的評論而樹立的,不矯飾、自然、如實記錄而不加評論。雅努施也說,“卡夫卡能用一兩句話迅速闡明有爭議的事情。而他從來不花什么力氣,表現(xiàn)自己才華橫溢甚至妙趣橫生。無論他說什么,從他嘴里說出來的話總是那樣簡單、自然、不言而喻。達到這種小說不說靠特別的遣詞造句的方式、表情或語調(diào)”。(12)卡夫卡的作品不是外在世界的表述,而是通過他的言語的能指,來實現(xiàn)其豐富的內(nèi)涵。這是詩性的語言,也是象征的語言。比如《一條狗的研究》、《致科學院的報告》、《豺狗和阿拉伯人》、《塞壬們的沉默》、《鐵桶騎士》就是這樣的作品。三在語言哲學和文學藝術上的差異殘雪學習卡夫卡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對其語言的學習,她認為,文學的本體是語言,于是,她對語言形式開展了多種探索,即以小說語言的詩性功能來呈現(xiàn)語言的真實思維軌跡,使語言能自由地表達作者真實的意圖和思想。她長期閱讀西方現(xiàn)代派作家的作品,來改造自己的語言,從而在寫作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觀。她的小說語言是以夢境和感官幻覺為前提的,不遵守現(xiàn)實邏輯和理性的規(guī)范,從而豐富自己語言更多的能指,這是對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探索,一種在虛無與現(xiàn)實中的探索。或許,殘雪的這種語言破壞了現(xiàn)實主義小說語言的連貫性與明晰性,是非理性的,但恰恰因為這種非理性,卻導致殘雪小說的語言更具有象征和隱喻的特色。殘雪領略過政治語言的超乎尋常的力量,因而她對這種語言有種莫名的恐懼。比如,在“文革”中,一旦某人被語言點名,他的人生軌跡或許會改變,那種亂扣帽子實際上就是語言的強暴。日本學者近藤直子說,“在殘雪的世界中,語言是一個永遠難以摸索得到的東西,人們隨隨便便述說隨隨便便的事情,誰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為止是真實,什么地方為止是謊言?!?13)殘雪對描寫與政治不可分離的日常語言極為不滿,她懷疑那種語言的不確定性。她說,“我從小就對大人們承認的那個世界里的語言和陳腐的句子非常反感,在《突圍表演》里有重大突破”,“我把什么形容詞都丟掉了,句子重復很多,拖得很長,這使他們的神經(jīng)無法忍受,這是我的個性,我的語言,而不是他們平常意義上能夠理解的語言,到了這個程度上我已經(jīng)不在乎現(xiàn)有的語言了。這是我認為《突圍表演》比以前好的地方,它不在乎語言,一切順乎自然。我記得有個詩人說過:‘我寫下一個句子,那個句子就成為一首詩’?!锻粐硌荨肥且皇自?一首長詩,完全是詩的世界”。(14)殘雪的觀點與德里達有切合之處。德氏在回答“文學是什么”這一問題的時候,他說,“文學是容納我們關于語言本質(zhì)困惑的一個場所或者經(jīng)歷,當我們說到真理或?qū)嵸|(zhì)時,一般都是關于語言的”。(15)當我們面對現(xiàn)實虛無的時候,我們強烈地想擺脫日常生活語言的羈絆。殘雪就是這樣,所以她對大人們承認的那個世界的語言和陳腐的句子表達了極大的反感。殘雪與現(xiàn)實語言遭遇的時候,她的感官異常的靈敏,如果沒有殘雪自己的語言能力,殘雪就不可能將其遭遇的虛無打開給讀者,殘雪的經(jīng)歷表明,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語言之中。因此,文學藝術,作為一門以語言為媒介的藝術形式,它必然要超越現(xiàn)實走向永恒,而走向永恒的不是它所反映的內(nèi)容,而是它的語言。我們明白的一點就是,日常使用的言語和語言是不同的,言語是與生活經(jīng)驗有關,它潛伏著作家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它無法指向一個超乎生活經(jīng)驗的存在,更無法表達日常生活經(jīng)驗之外的神秘世界。如果文學想表達那種神秘,只能通過語言的使用,詩性語言的使用。殘雪與卡夫卡,他們作品的語言哲學,或者是語言特質(zhì),就是這種神秘經(jīng)驗的表達,這在日常經(jīng)驗的世界,是不可理解的。卡夫卡說,“語言只借給活著的人一段不確定的時間,我們只能使用它。實際上,他屬于死者和未出生者,占有語言必須小心謹慎”。(16)卡夫卡對語言的敬畏使他明白,一種語言的表達不能規(guī)定一種生活方式的存在,相反,一種語言表述會使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可能。殘雪對卡夫卡內(nèi)心的理解,對卡夫卡的閱讀,從而讓她很自信地說,只有她才是卡夫卡在中國的知己。說到知己,主要是因為殘雪與卡夫卡的所有故事都指向現(xiàn)實,這個世俗語言所表達的世界。西方評論家說卡夫卡的作品反映的是現(xiàn)實的歐洲,而殘雪自己也認為,她的作品是高層次的現(xiàn)實主義,是現(xiàn)實主義發(fā)展的必然傾向,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是因為他們拋棄了世俗語言的能指,而直接指向那個常規(guī)思維之外的空間,并且,按現(xiàn)實的讀者的說法是不斷的重復自己。殘雪卡夫卡都用自己的語言來構筑自己的藝術世界,其主要手段是獲取不同的詞匯,以語言的力量來開啟那神秘的世界。拋棄現(xiàn)實的干擾,厭倦現(xiàn)實的壓迫,面對虛無,作家如何表達來自自己內(nèi)心的吶喊,將虛無中的不可言說者來表達,必然涉及到對自己所運用的詞匯的命名。海德格爾說,“由于語言首度命名存在者,這種命名才把存在者帶向詞匯而顯示出來。這一命名指派存在者,使之源于其存在而達于其存在”。(17)沒有對生活痛苦的回應,沒有面對虛無的無言的恐懼,沒有仔細聆聽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是沒有能力對自己詞匯的命名的。命名是對詩意象征投射在現(xiàn)實世界的瞬間回眸。卡夫卡在其現(xiàn)存的最早小說《一次戰(zhàn)斗紀實》中說:“熱昏了頭時您忘記了事物的真正名稱,急于給它們灌注偶然的名稱。要快要快!可是,您剛一跑離開它們,就又忘記了它們的名稱”。(18)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卡夫卡以已經(jīng)存在的言語去指稱瞬間的想法是難以言說的,他敏感地意識到言語與語言的界限。無獨有偶,殘雪也對言語有一種緊張的壓迫。她是有意思地逃離這種語言對她的傷害。她回憶自己之所以放棄上中學的緣由是因為她無法對“文革”語言的模仿,她產(chǎn)生了對那種語言的恐懼,一想到要求發(fā)言批判,她就成為了熱鍋上的螞蟻。因此她說,“不上學使我找到了學習語言的正確的途徑——閱讀文學書籍”。(19)閱讀文學書籍,一方面是封閉了自己與外界的交往,更主要的一面是,對外面的世俗世界愈發(fā)產(chǎn)生了恐懼?;蛟S,這是殘雪與卡夫卡在東方與西方相隔一個多世紀遙相呼應的潛在視野。面對自己的“異己”處境,殘雪說,“一個人的作品,就是他在幾十年里頭塑造出來的自我的形象,精神的世界。我的小說世界排斥讀者,一般人很難進入到里頭,那種封閉性令人生畏。我用詞造句都極為樸素,從不用生僻的字句,但一般讀者就是有難以逾越的障礙”。(20)這種障礙,主要是因為殘雪語言所蘊涵的隱喻與象征的意蘊使他們具有強大的意義功能。在殘雪的某一個經(jīng)驗的瞬間,某一個意向會突然躍出成為殘雪筆下雜亂無序的世界的焦點,殘雪的寫作,就是捕捉這樣的焦點,從而組成自己的有生命力的、自足的藝術世界。這個意象投射出極大的力量,從而賦予小說以極大的穿透力??ǚ蚩ǖ淖髌芬簿哂羞@樣的穿透力。我們相信,是殘雪模仿或者對卡夫卡作品有高超的理解力才使殘雪的作品和卡夫卡的作品一樣在語言上有意象力。娜塔莉·薩洛特說,“這種力量在感覺心靈中引起神秘的有益的撞擊,情感上的震蕩,使人如閃電般霎時間就能抓住整個事物及其各種細微差異,抓住這些事物可能具有的復雜性,甚至抓住這些事物深不可測的奧秘”。(21)這些意象構成了殘雪卡夫卡作品的象征,他們的作品并不是由言語所反映的現(xiàn)實,而是通過言語的事實所反映的一個神秘的精神世界,一個無法言說的空白。殘雪在解讀卡爾維諾的《黎明前》時說,“什么是詩意?那是明暗之交、生死之交的瞬間呈現(xiàn)出來的輕盈與靈動。在創(chuàng)造的大歡喜中,姐姐表演了詩的極致,我們每一個人也進行了表演。宇宙的創(chuàng)造行為并不是簡單地回到奶奶所描述的、從前的那種光明與勻均的狀態(tài),而是在噴發(fā)中漸漸分裂,將處在有與無之間的黑暗的星云運用矛盾法使之旋轉(zhuǎn)成型,變成一個一個的星球”。(22)四語言哲學的缺陷無法言說的意思是無法用邏輯來推理,也就是說,具有非現(xiàn)實性和虛擬性,它不能給讀者提供什么明確的意義,也就是說,不具有交往功能。而西方的語言學家研究的結(jié)果恰恰是“交往的需要對語言來說是一種次要的功能”。(23)這就有力地支持了殘雪卡夫卡作品在世界各地擁有讀者的原因??ǚ蚩ㄗ髌返恼Z言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與個體的獨特感受之間有不可彌補的巨大鴻溝。因此,卡夫卡只能以悖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可言說之表達。他在《審判》中寫到,“第一份抗辯書已基本就緒,就要向上呈交。這一份抗辯書十分重要,因為這是被告進行辯護的第一個印象,往往對以后的整個訴訟過程起決定作用。不幸的是,他還必須提醒K,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法院對第一份抗辯書根本就不看,要想讓法官認真研究這第一份抗辯書,大多情況下這也是做不到的”。悖論的表達實際上是兩種觀點的消解,這種悖論打破了語句與語境之間的平衡,在二者之間形成了語言的張力??ǚ蚩ㄗ髌愤€以寓言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藝術世界。寓言本身就是一種高度抽象凝練而又意蘊深遠的一種語言形式??ǚ蚩ㄒ栽⒀詠碇v述自己所有故事的母題,將寓言和隱喻合而為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體育產(chǎn)業(yè)市場營銷中的區(qū)域市場差異化策略考核試卷
- 儲存庫房照明與消防系統(tǒng)檢查考核試卷
- 品牌個性表達考核試卷
- 智能決策考核試卷
- 企業(yè)承包合同(14篇)
- 輕量化設計基礎
- 個人下半年工作總結(jié)12篇
- 大班健康《細菌家族》
- 水果拼盤活動方案
- 森林戶外徒步活動方案
- 2023-2024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期末復習試卷(含答案)
- 2024年租賃業(yè)務操作手冊3篇
- 中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全文版)
- 2025年山東鐵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我的植物朋友向日葵400字
- 《化工園區(qū)有毒有害氣體環(huán)境預警體系技術規(guī)范》
- 土方車隊運輸居間合同范文
- EHS工程師招聘面試題與參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5年
- 醫(yī)院培訓課件:《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
- 2023年題工會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酒店餐飲服務與管理》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