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理解性默寫詳解桃花源記1基礎知識文學常識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xiàn)實,棄官歸隱?!短一ㄔ从洝?、《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文言詞語【一般詞語】[緣]沿著,順著。[夾岸]兩岸。夾,在兩旁。[數(shù)]幾。[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繽紛]繁多樣子。[復]再。[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咸]全,都。[黃發(fā)]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悅。[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云]說。[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延]邀請。[語(yu)]告訴。[扶]沿,順著。[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guī)]計劃。[果]實現(xiàn)?!疽辉~多義】[中]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志]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為]①(w劃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yè))②(w旬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尋]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舍]①(sh苞)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g房舍。(屋舍儼然)[作]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古今異義】[鮮美]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驹~類活用】[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請?!境烧Z】[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1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語句回答: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現(xiàn)桃花源中自然環(huán)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5.表現(xiàn)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二)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xiàn)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xiàn)了漁人怎樣的心理?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盎砣婚_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初極狹,才通人。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村人對陌生人出現(xiàn)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是怎樣的?社會動蕩,戰(zhàn)爭頻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tài)怎樣?自然環(huán)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yè);④精神狀態(tài):自由快樂。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zhàn)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10.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飽受戰(zhàn)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11.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為什么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無奈。14.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15.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與現(xiàn)實對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16.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漁人)發(fā)現(xiàn)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1遷移拓展1.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豁然開朗。2.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3.漁人是個怎樣的人?寫漁人有怎樣的作用?漁人背信棄義、不守諾言。寫漁人的作用:一方面與桃花源中人的淳樸好客形成對比,加深了人們對桃花源外社會的認識,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會;另一方面,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漁人是組織材料的需要。4.針對第二段語句作簡要評注。本段駢散結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連貫流暢,精煉有意境?!包S發(fā)垂髫”又運用借代修辭,增強了語言表現(xiàn)力。5.由“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你能從中聯(lián)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啟示?圍繞“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為,必須經歷一些艱難苦難”回答即可。.第二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入手描寫的?請你以“桃花源美在……”領起,寫兩點賞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桃花源美在社會生活寧靜。.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難于桃花源,不復出焉的行為的?桃花源人在當時是很幸運的,能躲避禍患,生活安定;但從積極意義上來講,躲避不是永遠的,應該起來抗爭。(談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國,你的理想王國是怎樣的?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來。(自我做答)&愛蓮說基礎知識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元公是周敦頤的謚號。文言詞語u常規(guī)詞語【蕃(fdn)】多?!惊殹績H?!臼ⅰ看笠?guī)模?!居琛课摇!救尽空慈??!惧肯礈臁!厩鍧i】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狙棵利惗欢饲f。【植】立?!疽C(xig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局^】認為?!倦[逸】隱居的人?!揪印科返赂呱械娜??!觉r】少。【宜】應當。【眾】多。u詞類活用【蔓】生枝蔓?!局Α繌堉?jié)?!就ねぁ柯柫⒌臉幼印?閱讀探究.在第一段中,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蓮的可愛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操?從環(huán)境習性、體態(tài)香氣、清高氣質等方面,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陶后鮮有聞”中的“陶”指誰?文中的“鮮”與哪個詞語構成反義詞?指陶淵明。文中與“鮮”構成反義詞的是:眾(蕃)。.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jié)和高尚的品德?!坝瑾殣凵彙敝械摹蔼殹北憩F(xiàn)了作者什么態(tài)度?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翱蛇h觀而不可褻玩焉”表現(xiàn)了蓮花什么特點?莊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蓮和牡丹對舉,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貪圖名利、追求富貴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隱逸,也不貪圖富貴,他追求什么?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蓮自況,表現(xiàn)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委婉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11.文中的蓮花的象征意義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jié)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寫蓮表白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寫菊表白自己不愿隱逸的生活態(tài)度,寫牡丹表白自己對追逐名利世風鄙棄的生活態(tài)度。13.“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慨嘆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趨炎附勢的人太多。14.怎樣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嘆?表明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想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用原文語句回答。1)蓮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隨俗浮沉,又莊重、質樸,不孤高自許、嘩眾取寵(或表現(xiàn)蓮的高潔,概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高貴品德和堅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3)高度概括蓮高貴品質的句子(點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或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tài),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6)“世人甚愛牡丹”,這是因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予獨愛蓮”的根本原因是:蓮,花之君子者也。16.請在文中找出一句駢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17.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本文用菊花和牡丹來襯托蓮,其中菊花屬于正襯,牡丹屬于反襯。1遷移拓展1.細細考慮,“菊之愛”可以有兩重含義:①做一個避世的隱士;②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自圓其說既可。)如:贊成兩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塵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問濂溪稱凈植,英隨殘葉墜寒塘?!边@首詩稱頌的是哪一種花?蓮花。3.喜歡哪一種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現(xiàn)。你喜愛哪一種花?說明喜愛的原因(包含駢句)。梅花。它頂風冒雪,“凌寒獨自開”。(傲雪盛開人皆頌,迎寒綻放世堪揚。)蒲公英花?;ǘ潆m小,卻遍布各地,有極強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葉瘦能醫(yī)疾。)菊花。在萬花紛謝之時獨自開放,決不隨波逐流,且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百花凋謝始露面,孑身盛開也吐香。)4.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頤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觀點。人的思想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孟母擇鄰”說的即是這個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頤的觀點。只要人保持堅貞的操守,潔身自好,即使處于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能不受其影響。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陋室銘基礎知識2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世稱劉賓客。有《劉禹錫集》。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形成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言詞語【名】有名,著名?!眷`】靈異。【斯】這。【德馨(xin)】品德高尚。馨,香氣。【鴻儒(rd)】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菊{】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素,樸素,不加裝飾。【金經】指佛經?!窘z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弦樂器。竹,管樂器?!景笭╠d)】官府的公文。案,文書,案卷。牘,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1理解探究1.統(tǒng)領全篇并點明主旨的句子(詞語)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類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靈”的性質。3.文章的點題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從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寫陋室環(huán)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由此可知其環(huán)境特點是:恬靜雅致。6.寫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鴻儒。用一成語概括室中情景:談笑風生。7.寫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語句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前兩句正面實寫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從后兩句反面虛寫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羈絆之情。8.以古代名賢自況的語句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與抱負,進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話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0.本文通過描寫陋室,表達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11.《陋室銘》和《愛蓮說》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暗萝啊绷⒁庳灤┤?。12.寫出文中的駢句,散句。駢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龍”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詞語是:德馨。14.本文寫陋室,卻沒有一個表現(xiàn)“陋”字,請用四個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遷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覺其陋。2.作者做此銘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也流露出諷刺現(xiàn)實的意味。你能看出當時的現(xiàn)實是怎樣的嗎?官僚士大夫階層思想庸俗、頹廢,居豪宅,尋歡樂。3.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從本文表達的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來看,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從他獨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來,使自己與污濁的社會隔離開來等做法來看,又是消極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么樣的?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略)&三峽1基本知識文學常識《三峽》選自《水經注疏》。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jié)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酈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范陽涿(Zhu。)縣(現(xiàn)在屬河北)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xiàn)象,撰《水經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文言詞語【通假字】[闕]通“缺”,空缺?!疽辉~多義】[絕]①沿溯阻絕[斷,斷絕]②絕崛多生怪柏[極]③哀轉久絕[停止;消失]【詞類活用】①乘奔御風[飛奔的馬]②素湍綠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見短語】[略無]毫無。略,幾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當。[夜分]半夜。[榮]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屬(zhC弓I]連續(xù)不斷。屬,連續(xù)。弓I,延長。【其他詞語】[嶂(zhdng)]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i)]日光。這里指太陽。[襄(xiGng)]上。[沿]順流而下。[溯3)]逆流而上。[或]有時。[宣]傳達。[雖]即使。[御]駕,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崛(yg)]險峻的山崖或山峰。[B(shu)]沖刷。[旦]早晨。[肅]寂靜。[哀]悲哀。[轉(zh3n)]婉轉。[沾]沾濕。[三]表示概數(shù)。1理解探究整體把握《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fā)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結構提綱總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側重寫山: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分特點:(1)夏:水漲流速,交通斷絕。(2)春冬:水退潭清,風景秀麗。(3)秋:水枯氣寒,猿鳴凄涼。(側重寫水:四季不同,風景各異。)問題探究l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l第一段總寫了三峽怎樣的特點?(1)峽長(七百里)嶺連(連山,略無缺處)(3)山高峽窄(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l第一段中三峽的山具有怎樣的特點?山高嶺連,岸偉峽險(或連綿不斷,遮天蔽日)。l“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特定環(huán)境下的情景綜合表現(xiàn)了三峽怎樣的特點?山的“連”“高”“窄”。l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寫法表現(xiàn)三峽的特點?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l三峽的夏水有何特點?(1)水漲(襄陵,沿溯阻絕)(2)流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l寫“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這是什么寫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詩?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漲流急,也突出了三峽夾江對峙、狹窄險要的特點。寫法:側面描寫。想到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l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峽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寫的?表現(xiàn)了三峽怎樣的季節(jié)特點?抓住了碧水、怪木、飛瀑來寫的。表現(xiàn)了春冬三峽的風光秀麗。l總括春冬之景的四個字是什么?清榮峻茂。l“良多趣味”表現(xiàn)在何處?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哪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l第四段寫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作者是從哪一角度寫景的?表現(xiàn)了景物什么特點?秋季。聽覺。表現(xiàn)了幽靜、寂寥、凄異的特點。l“漁者歌”有什么作用?說明猿聲凄涼、悲哀,從側面渲染了秋天蕭瑟、肅殺的氣氛。也暗含對勞動人民的同情。l作者為什么先寫夏水?又為什么先寫山,后寫水?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l分別概括三峽夏、春冬、秋三段時間三峽景物的美點。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l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關系?總分關系。l本文在語言運用方面有怎樣的特點和作用?試作簡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jié)奏感。語言精練,表現(xiàn)力強,充滿生氣。l文中提到了巫峽,另兩峽是什么?瞿塘峽、西陵峽。&記承天寺夜游1基礎知識文學常識《記承天寺夜游》選自《東坡志林》。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作者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文言詞語[解]除去,脫,。[戶]門。[欣然]喜悅的樣子。[念]考慮、想到。[遂]于是,就。[寢]睡覺。[相與]共同,一起。[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交橫]交錯。[蓋]原來(是)。[但]只是。[閑人]清閑的人。[耳]罷了。1理解探究整體把握這篇小品文通過寫“月”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通過寫“閑”,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將“月”“閑”融為一體,深沈含蓄,精美傳神。結構提綱欲睡——(月入)——起行——(念)——尋友——漫步——抒意(少閑);;;;興奮喜悅轉憂、孤寂寬慰、樂極難言之情*問題探究“月色入戶”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味?運用擬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無聊,悄悄進門與他為伴?!靶廊黄鹦小北憩F(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難得的喜悅與興奮。3.從“念無與為樂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與誰一同賞月才不致辜負如此良宵?在這謫居的寂寞中,誰能與我同賞明月?透出憂愁孤寂的心情。4.表明“念“的結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尋張懷民。5.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尋張懷民”?同是被貶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懷民亦未寢”,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靈犀。7.“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分別比喻什么?表現(xiàn)了景物什么特點?“積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現(xiàn)了月光的皎潔、透明。“藻荇交橫”比喻月影。表現(xiàn)了月影斑駁,搖曳多姿。也表現(xiàn)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全句渲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虛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實景:竹柏之影。襯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靜、淡雅和賞月者的恬靜、悠閑。9.寫景中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清靜、舒適、愉悅。10.想像一下作者與張懷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閑自得、無憂無慮。11.“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怎樣微妙復雜的感情?(文尾通過“閑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怎樣理解“閑人”的含義?)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歡喜、漫步的悠閑、尋求解脫的曠達……各種難言之情盡在其中。12.結尾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了什么?世人大多熱衷名利,為俗務所累。13.文中緊扣“閑”字組織文章,“閑人”是點睛之筆,,“閑”表現(xiàn)在何處?(摘引文中句回答)“解衣欲睡”,見“月色入戶”則“欣然起行”;與“懷民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細。這些都說明是“閑人”。1拓展延伸1.根據本文創(chuàng)作一副對聯(lián)。例:月色懂人心潛窗入戶,謫人共嬋娟遣憂逐愁2.從文中可見當時作者思想怎樣?你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發(fā)?蘇軾被貶,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釋抑郁的具體行為。在政治漩渦中損傷了的心靈只有在清涼的無所掛礙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復,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淵中,而是尋求解脫,使這篇散文顯得瀟灑、雋雅。本文啟發(fā)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調節(jié)自己,樹立進取之心,從而迎來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答謝中書書1基礎知識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M6)陵(今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文言詞語【共】一起?!菊劇空務摚蕾p?!窘惠x】交相輝映?!舅臅r】四季?!拘肯ⅰ!绢j】墜落?!境流[】潛在水中的魚。鱗,借代魚。【競躍】爭相跳躍。競,爭著?!居纭恐溉碎g?!鞠啥肌恐赶删??!緩汀吭佟!九c(yU)】參與,這里指欣賞。1理解探究整體把握文章以感慨發(fā)端,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具體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視俯視、平遠高遠的視角,動靜結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生完整、統(tǒng)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寫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問題探究1.作者描寫景物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觀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顯而微;景物狀態(tài):由靜而動;時間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諧、完整、統(tǒng)一。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見底”4.講究色彩搭配,表現(xiàn)一年之美,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什么?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5.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xiàn)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什么?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6.“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8.分析“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奔狱c詞語的表達作用?!靶薄邦j”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為,有過程,激發(fā)人的想像,充滿生命氣息?!镑[”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語言表現(xiàn)力,文學色彩濃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試分析美在何處。(1)意境美。風光綺麗,融入感情,形成優(yōu)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變化之美。④動靜相襯之美。(2)結構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以“美”點明全文中心。中間部分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首尾呼應,議敘結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部分,仰視再俯瞰,復平看,最后又分“曉”與“夕來寫,次第井然。(3)語言美。言簡意賅,多用對稱四字句,配以長句收束;修飾詞語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tài)表露無遺。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默寫訓練第五單元 《桃花源記》TOC\o"1-5"\h\z1.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語是: , 。2.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 , 。3.本文中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 , ,, , 。,。4.本文中描寫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5.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 , ,; , 。6.《桃花源記》中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7.出自本文有些成語一直沿用至今,請寫出其中的兩個 、《短文兩篇》1.《陋室銘》中的主旨句: , 。2.文中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 , 。3.表現(xiàn)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 。4.從反面表現(xiàn)作者情趣高雅句: , 。5.運用類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負句:, 。 , ?6.《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7.《愛蓮說》中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格的主旨句: , 。8.《愛蓮說》中“ , ?!钡莱龊苫ㄇf重質樸、潔身自好、不落塵俗的品格。
TOC\o"1-5"\h\z9.《愛蓮說》中描寫蓮的形象,先用襯筆,其中 ,是一般映襯,和是重點映襯,菊是 牡丹是 。10.文中描寫蓮的生長環(huán)境句: , 。描寫蓮的體態(tài)、香氣句: , ,描寫蓮的清高風度句: 。11.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 ,《望岳》.描寫《望岳》中泰山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詩句是:, 。.《望岳》中表現(xiàn)作者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詩句是:, 。.細望泰山景色句是: , 。.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春望》,,,,,,,,,,,2.樹樹皆春色,4. ,波撼岳陽城。6.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8.相顧無相識, 。.憂國思鄉(xiāng)詩句是:.首聯(lián)詩句是:.悲己句是:《石壕吏》.反應官吏殘暴對待百姓詩句是:.說明當時戰(zhàn)爭慘烈的詩句是:.最能概括凄慘情景詩句是:.說明當時兵役苛酷的詩句是:【課外古詩】1.少壯不努力,.鄉(xiāng)淚客中盡,.黃鶴一去不復返,.常恐秋節(jié)至,TOC\o"1-5"\h\z9. ,平海夕漫漫。 10.氣蒸云夢澤, 。11.坐觀垂釣者, 。12.晴川歷歷漢陽樹, ?!就卣寡由臁俊吧裰哿枴卞塾翁眨屓w中國人的心隨著它跳動了五天五夜,也讓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華民族“ , ”的雄心和氣概。(填寫杜甫《望岳》中的詩句)2.請寫出一句含有“鳥”的詩句。: , 。3.請寫出一句表現(xiàn)詩人對故鄉(xiāng)或對親人思念之情的詩句: , 。第六單元 《三峽》1.分別寫出《三峽》中描寫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 ,良多趣味。夏: , 。秋: , 。2.《三峽》中與李白《朝發(fā)白帝城》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不以疾也。3.《三峽》中扣“素、綠、清、影”句子是: , 。(山河秀麗句)
描寫泉水瀑布句是:4.故漁者歌曰:5.“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此句與唐朝李白的兩句詩一致的。6.文中用“”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6.文中用“”描繪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寫盡了深秋的凄婉幽美?!抖涛膬善?.《答謝中書書》中首句《短文兩篇》1.《答謝中書書》中首句。點題,表達欲與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2.《答謝中書書》中的描寫句是:2.《答謝中書書》中的描寫句是:。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TOC\o"1-5"\h\z竹,四時俱備。 , ; , 。.請寫出《記承天寺夜游》中(1)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 , , 。(2)抒發(fā)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 。詩詞四首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寫詩人早晚躬耕句子是: , ;表明自己歸隱決心的句子: , 。2.《使至塞上》描寫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的名句: , 。(詩中有畫句)3.《渡荊門送別》詩人通過想象來描繪長江之景的句是: , 。4.《渡荊門送別》詩人通過長江之水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這兩句詩來比喻5.今天我們常用陸游的“”這兩句詩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蘊含著希望。(含哲理句)6. ,衣冠簡樸古風存?!队紊轿鞔濉贰菊n外古詩】1.晴空一鶴排云上,2.好峰隨處改,3.1.晴空一鶴排云上,2.好峰隨處改,3.4.夜闌臥聽風吹雨,此地一為別,8.霜落熊升樹,。(梅堯臣《魯山山行》)?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溪沙》)。(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作》),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李白《送友人》),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梅堯臣《魯山山行》)9.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9.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蘇軾《浣溪沙》)10. ,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作》)答案《桃花源記》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4.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5.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6.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7.世外桃源、豁然開朗、無人問津、落英繽紛、怡然自樂、雞犬相聞、與世隔絕、老死不相往來?!抖涛膬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水不在深,有龍則靈7.蓮,花之君子者也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9.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菊牡丹正襯反襯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外戶而不閉4.鰥寡孤獨夜不閉戶《望岳》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3.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春望》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石壕吏》1.三男鄴城戍2.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3.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4.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課外古詩】1.老大徒傷悲2.山山唯落暉3.孤帆天際看4.氣蒸云夢澤5.白云千載空悠悠6.煙波江上使人愁7.焜黃華葉衰8.長歌懷采薇9.迷津欲有問10.波撼岳陽城11.徒有羨魚情12.芳草萋萋鸚鵡洲【拓展延伸】.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三峽》1.清榮峻茂;夏水囊陵,沿溯阻絕;晴初霜旦,林寒澗肅2.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3.素湍綠潭,回清倒影4.懸泉瀑布,飛漱其間5.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6.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短文兩篇》1.《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實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对娫~四首》1.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4.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簫鼓追隨春社近【課外古詩】便引詩情到碧霄2.幽徑獨行迷3.誰道人生無再少4.鐵馬冰河入夢來5.浮云游子意6.孤蓬萬里征7.自古逢秋悲寂寥8.林空鹿飲溪9.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10.僵臥孤村不自哀1、問今是何世, , 。2、土要平曠,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3、其間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4、懸泉瀑布, , ,良多趣味。,恨別鳥驚心。 ,家書抵萬金。 ,衣冠簡樸古風存。 , TOC\o"1-5"\h\z7、蕩胸生曾云, 。8、白頭搔更短, 。9、征蓬出漢塞, 。 10、自古逢秋悲寂寥, 11、晴川歷歷漢陽樹, 。12、少壯不努力, 。二、理解性默寫。(共78分,每空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 , ,___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是 , 。3、《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4、《陋室銘》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 , 。5、《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 。6、人說“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說的: 7、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8、《春望》中 , 寫出了望中之所見,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從 , 兩句,我們可以想見杜甫憂國、傷時、思家而造成的蒼老之態(tài)。9、《使至塞上》中 , 兩句即景設喻,以物自比,敘事寫景。10、蘇軾評價王維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痹凇妒怪寥稀分?, 兩句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筆力蒼勁,意境雄渾。11、《游山西村》中 , 兩句意在說明農村的熱鬧景象和淳樸民風。TOC\o"1-5"\h\z詩中蘊涵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12、《望岳》中 , 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13、透過《望岳》中 , 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14、《三峽》寫山遮天蔽日的句子 ,, 。15、《三峽》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 , 。16、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 三、拓展性默寫(共4分,每小題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1、請寫出你所知道的關注民眾疾苦的古詩詞: , 。2、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橋的古詩詞: , 。3、請寫出抒發(fā)作者愛國情懷的古詩句是: , 。4、請寫出表達作者充滿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的古詩句: 八年級上學期課內外古詩默寫復習題根據上下句默寫
,朝露待日晞。 2、常恐秋節(jié)至,3、東皋薄暮望,43、東皋薄暮望,5、 75、 7、,波撼岳陽城。9、人家在何許,。11、誰道人生無再少?。13、,端居恥圣明。15、,千山高復低。,鐵馬冰河入夢來。6、晴川歷歷漢陽樹,8、,我言秋日勝春朝。10、松間沙路凈無泥,。12、,林空鹿飲溪。14、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16、,尚思為國戍輪臺。17、,遙隔楚云端。 18 ,平海夕漫漫。19、,帶月荷鋤歸。 20 ,夕露沾我衣。21、,歸雁入胡天。 22、從今若許閑乘月,。23,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24、湖上影子,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 25、庭下如積水空明,,。26、曉霧將歇,;夕日欲頹,。27、,沿溯阻絕。28、,死者長已矣!29、懸泉瀑布,,,良多趣味。30、大道之行也,,選賢與能,。 , 不獨子其子, , 。31、,各具情態(tài)。32、無絲竹之亂耳,。33,西蜀子云亭。34、予獨愛蓮之處淤泥而不染,35、香遠益清,,。36、復行數(shù)十步,。土地平曠,, o—37、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不復出焉,。38、,高尚士也,聞之,。二、理解性默寫39、《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_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__ , , 。 40、《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安居樂業(yè)的句子是 , , 。 , 。 TOC\o"1-5"\h\z4、1《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__4、2《陋室銘》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 , 。___43、人說“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說的:“ , 。 4、4《陋室銘》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 。_。_45、《愛蓮說》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 4、6《愛蓮說》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 , 。 4、7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最能表現(xiàn)詩人摒棄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愿望的詩句是 ,___ 。 48、陸游的《游山西村》歷經“山重水復”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xiàn)出光明前景的詩句是 __, 。 49、通過《春望》中的 , 兩_句_,_我_們_可_以_想_見_杜甫憂國、傷時、思家而造成的蒼老之態(tài)。50、《石壕吏》中 , 兩_句_渲_染_出_了_縣_吏_的_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也表現(xiàn)了老婦人的凄苦、可憐。51、、《歸園田居》中透過 , 兩_句_我_們_可_以_看出作者因久別田園、農藝荒疏,而流露出自慚之情。52、蘇軾評價王維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使至塞上》中 _, 兩_句_充_分_體_現(xiàn)_了詩中有畫的特色,筆力蒼勁,意境雄渾。53、《游山西村》中 , 兩_句_意_在_說_明_農_家酒味雖薄,而好客情意卻十分濃厚。5、4透過《望岳》中 , 兩_句_我_們_可_以_看_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55、李白《渡荊門送別》中 , 兩_句_直_扣_詩_題_,交代此行的目的。6、《歸園田居》中6、《歸園田居》中現(xiàn)實中失去自我。7、李白《渡荊門送別》中現(xiàn)實中失去自我。7、李白《渡荊門送別》中_兩_句_用游__動_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8、《使至塞上》中_兩_句_即_景_設_喻_,以物自比,敘事寫景,一石二鳥。98、《使至塞上》中_兩_句_即_景_設_喻_,以物自比,敘事寫景,一石二鳥。9、《望岳》中寫_出_作_者_襟_懷_之_浩_蕩_,_眼界之空闊的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及其感人力量。0、《望岳》中0、《望岳》中_兩_句_用_虛_筆_寫_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1、《春望》中1、《春望》中承_上_啟_下_,_表明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感。、2《春望》中寫出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消息隔絕,音迅不至時迫切心情的兩句詩是3、《石壕吏》中3、《石壕吏》中64、請寫出《三峽》中從視覺角度描寫兩岸連山的句子_____。 。, 65、《三峽》中描寫夏季三峽景色的句子: 6、6《三峽》中描寫三峽春冬之景的句子: 6、7《三峽》中描寫秋季三峽景色的句子: 6、8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 三、拓展性默寫69、請你從古代詩詞中找出兩句寫春雨的句子(含“雨”字)70、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詞。71、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山的詩句。7、2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花的詩句。答案39、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40、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4、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4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4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4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45、香遠益清46蓮,花之君子者也47、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4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9、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50、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5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5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5、3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5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55、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5、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57、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58、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5、9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60、岱宗復如何,齊魯青末了6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6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63、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64、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6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6春冬之時……良多趣味7每至晴初霜量……猿鳴三聲淚沾裳68、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二、69、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70、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7、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文學常識填空1《三峽》選自《水經注疏》,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重慶市奉節(jié)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酈道元,字善長,北魏(朝代)地理學家。 2《答謝中書書》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3《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人。 4此詩選自《.陶淵明集》,作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朝)人?!稓w園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淵明辭官歸隱后的第二年。 5.〈〈使至塞上〉〉選自《王右丞集箋注》,作者王維,唐(朝)詩人。此詩是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身份出使邊塞時所作。 6〈〈渡荊門送別〉〉選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人。7〈〈游山西村〉〉選自《.劍南詩稿》,作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朝)著名詩人?,F(xiàn)存詩作近萬首,是我國詩歌歷史上最“多產”的作家。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世。8、《五柳先生傳》作者是陶淵明,晉宋時期詩人、散文家。我們在初中曾學過他的作品《桃花源記》。9、謝中書書》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有“山中宰相”之稱。謝中書即謝微。10、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們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王安石、曾鞏、歐陽修,以及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八年級上語文專題默寫復習卷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一)直接默寫。1、問今是何世, , 。2、其間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3、青林翠竹, 。4、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5、土要平曠,屋舍儼然, 。6、山重水復疑無路, 。7、 ,家書抵萬金。8、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 。9、 ,鐵馬冰河入夢來。10、揮手自茲去, 。11、好峰隨處改, 。12、 ,徙倚欲何依。13、氣蒸云夢澤, 。14、晴川歷歷漢陽樹, 。15、大道之行也, ,選賢與能, .16、 ,萬物生光輝。拓展性默寫58、請你從古代詩詞中找出兩句寫春雨的句子(含“雨”字)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59、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60、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山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1、請寫出古代詩詞中有關花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62、古代詩歌中寫水的句子不少,請你舉出兩例,課內課外不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拓展性默寫(共4分,每小題1分,錯字、漏字、多字每個扣1分)1、請寫出你所知道的關注民眾疾苦的古詩詞:,2、請寫出你所喜歡的描寫橋的古詩詞:,3、請寫出抒發(fā)作者愛國情懷的古詩句是:,4、請寫出表達作者充滿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的古詩句:八年級(上)文言文總復習八年級上冊:14、《桃花源記》一、詞語解釋緣溪行沿著落英繽紛落花甚異之詫異豁然開朗開闊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阡陌交通交錯相通黃發(fā)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悅的樣子具答之詳盡咸來問訊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出焉再無論魏晉更不必說延至其家邀請?zhí)幪幹局鳂擞浶廊磺巴吲d的樣子無問津者渡口二、翻譯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5、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6、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边@里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8、后遂無問津者。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9、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10、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1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三、課文分析本文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世外桃源,借助這個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民風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爭,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寫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四、回答下列問題:答案1、寫出描寫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語句(用原文)1、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寫出描寫挑花源中人們和平勞動、幸福生活的語句(用原文)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并怡然自樂。3、寫出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三個成語3、豁然開朗、世外挑源、怡然自樂、(無人問津)4、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4、甚異之5、文中描寫挑花源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用原文)5、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6、描寫桃花源生活環(huán)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7、表現(xiàn)“村人”熱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現(xiàn)“村人”都來關心漁人的句子是?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9、“村人”來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10、“村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原因?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八年級上冊:6、陋室銘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出名靈:成為靈異的水2、斯是陋室斯:這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4、無絲竹之亂耳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5、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6、何陋之有?何:什么。二、譯句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3、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4、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三、回答下列問題1、統(tǒng)領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點睛之筆是哪句?何陋之有。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4、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的是什么?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5、表現(xiàn)主人生活環(huán)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八年級上冊:7、愛蓮說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答案1、可愛者甚蕃蕃:多。2、濯清漣而不妖。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3、不蔓不枝。蔓:長枝蔓。枝:長枝節(jié)。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親近而不莊重。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鮮:少。6、宜乎眾矣。宜:應當。二、譯句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1、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2、蓮,花之君子者也。2、蓮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三、回答以下問題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么?蓮,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八年級上語文期末系統(tǒng)復習資料班級 姓名 學號背誦、默寫篇(一)理解性默寫。TOC\o"1-5"\h\z17、《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的語句是 , , ,18、《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 , 。19、《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知識考試復習題庫及答案
- 委托二手房買賣合同的
- 國家基本藥物政策目錄及招標相關政策解讀課件
- 二零二五年度車隊租賃車輛保險及理賠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個人擔保貸款協(xié)議書2篇
- 2025年度環(huán)保技術合資企業(yè)個人股東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業(yè)遺產廠房拆遷補償與文化傳承協(xié)議2篇
- 2025年鋼材貿易居間代理服務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景區(qū)景點租賃服務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自動化倉庫租賃運營合同3篇
- 寺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比摩阻-管徑-流量計算公式
- 專題23平拋運動臨界問題相遇問題類平拋運和斜拋運動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檢驗
- 五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100道
-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完整整套課件(馬工程)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GB/T 33688-2017選煤磁選設備工藝效果評定方法
- 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培訓
- 591食堂不合格食品處置制度
- 黑布林繪本 Dad-for-Sale 出售爸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