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3篇】_第1頁
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3篇】_第2頁
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3篇】_第3頁
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3篇】_第4頁
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3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精選3篇】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精選3篇】一

《有無相生》教案

教學目標

把握本章的實詞、虛詞及特別句式。

2、把握閱讀、賞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閱讀水平。

3、體會老子關于事物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培育客觀看待問題的精神。學習重點

把握本章的實詞、虛詞及特別句式。

學習難點

體會老子關于事物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任何事物的進展,都始自于“一”,沒有“一”也就沒有“二”,更不行能有百、千、萬,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越是淺顯的道理,越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板書課題:《有無相生》

走近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創(chuàng)始人。生卒年月不行考,約生于公元前580年,約死于公元前500年。史載,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經(jīng)向他問禮。晚年見周王室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家鄉(xiāng)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過著隱居生活。《老子》一書,集中表現(xiàn)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暗馈本褪亲匀?,路,道理,法則,規(guī)律。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闭J為世間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萬事萬物的本源。

老子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變動的,是運動的。天地間的事物都是相互對立統(tǒng)一的,對立面有不是一塵不變,而是向它們各自的對立面轉(zhuǎn)換。

老子否定人的感覺閱歷,他認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他宣揚“滌除玄覽”,祛除內(nèi)心的雜念,讓心靈虛空,心如止水,擦拭心靈的塵埃,才能洗心內(nèi)照,不被外界的紛繁所攪擾,正真的安靜,如信步林間,如垂釣水旁。

老子還主見“小國寡民”,他憧憬淳樸的民風,憧憬公平和平的社會狀態(tài)。三整體感知課文1同學自讀課文

2請同學誦讀課文,老師糾音

3老師引導同學合并內(nèi)容相近的段落

(1,2)——熟悉世界

(3,4)——熟悉自己

(5,6)——熟悉人生

(7)——生存之道四

同學爭論解析課文

1每組一名同學朗讀所選小層(共四層,每組選一層)2每組有一名同學來翻譯課文

3每組有一名同學聯(lián)系生活列舉相關事例

4每組有一名同學總結(jié),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有感而發(fā),說出自己的感悟或者啟發(fā),最好用一句話總結(jié)。

明確:1,2——熟悉自然——對立統(tǒng)一相輔相成,相互依存

3,4——熟悉自己——不自以為是,人貴有自知之明

5,6——熟悉人生——從細小出做起,善始善終7——生存之道——以柔克剛

五、課堂小結(jié)

“中國有最當留意的兩部書:一是儒家的《論語》,一是道家的《老子》。這兩部書,凡略通文字的人,都應當一讀;并非號稱特地的學者,才查配去討論。由于《論語》中所講的,是做人治事的平實道理;《老子》中所講的,是做人治事的最高原理?!?/p>

六.作業(yè)

依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選擇兩則背誦

板書設計:

1.任何事物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2.有和無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3.有無相生

自以為是,有道者不處

客觀地對待學習與生活4.人貴自知自勝

5.無為而無不為,大難于細易6.防患末然,大生于小,善始慎終7.處弱貴柔

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精選3篇】二

《有無相生》教學設計

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

張勝載

聯(lián)系電話/p>

【課標分析】

《一般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試驗)》指出:“高中語文課程必需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同學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喜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行,形成健康美妙的情感和奮勉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應增進課程內(nèi)容與同學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同學樂觀參加實踐活動,學習熟悉自然、熟悉社會、熟悉自我、規(guī)劃人生,實現(xiàn)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進展方面的價值追求”。先秦諸子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不行估量的作用。同學通過學習先秦諸子,對中華文明會有更深刻的熟悉。老子的有無相生等思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蘊含的哲理,對正處在心理漸漸走向成熟的高中生無不借鑒意義。這些思想,可以使他們性格更加柔韌,對人生的熟悉更加全面,這些深刻的思想,可以關心他們形成更加和諧的性格,同學由此更好的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教材分析】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節(jié)選了《老子》中七個章節(jié)的部分內(nèi)容,引導同學對社會問題和人生問題進行思索。作為語錄體文章,《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言簡意賅,但豐富多樣的語言形式為后人留下了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寶。節(jié)選的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特殊淺顯,可是特殊深刻,適合高中同學閱讀。

【學情分析】

高中同學,文言文功底還不是太深,所以對字面意思的正確理解,在同學仔細預習的基礎上,老師要檢查講授。老子其文章,同學比較生疏,沒有過多接觸,但是,對于老子的思想,同學通過各種渠道還是有所了解,老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同學很感愛好。所以老師應當因勢利導,啟發(fā)同學思索總結(jié),老師予以點撥。

【設計說明】

一、根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分為六部分:

一、導入。力爭簡明扼要,引起同學的學習愛好;

二、介紹老子及其思想。概括介紹,使同學對老子及其思想有初步印象;

三、誦讀課文。要求同學讀準字音,分清句讀;

四、翻譯課文,消退語言障礙;

五、再讀課文,理解思想;

六、舉一反三,力爭使同學能夠?qū)W以致用。我的設想是:同學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才能對老子的思想有所了解。所以教學思路大致是讀——議——解。

二、節(jié)選的這幾章,其實淺顯易懂,所以對文章蘊含道理的理解,老師不宜和盤托出,而是先讓同學思索爭論,同學先談自己的感受,老師順勢引導即可,本節(jié)課的教學,老師的啟發(fā)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目標】

一、學問與技能

1.熟讀課文,學有余力的同學能夠背誦。2.翻譯課文。把握重點字詞的用法。3.了解老子及其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1.誦讀課文。

2.翻譯課文,把握各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

-11.指名同學朗讀課文2.正音

(1)斯惡(è)已

(2)音聲相和(ha)(3)共一轂(gǔ)

(4)埏埴(shánzhí)以為器

(5)鑿(záo)戶牖(yǒu)以為室

(6)自見(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長(zhǎng)(7)曰余食贅(zhuì)形,物或惡(wù)之(8)其脆易泮(pàn)(9)起于累(l?i)土

3.老師范讀。

四、翻譯課文,消退語言障礙

(一)對比解釋,分小組翻譯課文,遇到疑難點相互爭論,把不能解決的疑難點劃下來。

(二)同學向老師提問翻譯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老師答疑解惑。

(三)強調(diào)本課文言基礎學問:

1.通假字

自見者不明(現(xiàn))

死而不亡者壽(妄)

其脆易泮(判)

起于累土(蔂)

2.詞類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動,認為??正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意動,把??當作有為,把??當作事業(yè),把??當作有味)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形作名)

夫輕諾必寡信(使動,使??削減)

多易必多難(意動,把??看得簡單;使動,使??增多)

是以圣人猶難之(意動,認為??難)

其未兆易謀(名作動,顯露跡象)

常于幾成而敗之(使動,使??失?。?/p>

慎終如始(形作動,慎重對待)

3.古今異義

埏埴以為器(來做)

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走不遠;不能明理)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做事;差不多勝利)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頑強(松軟;僵硬)

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賓語前置)

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狀語后置)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狀語后置)

-3行百里者半九十。失敗是勝利之母。

虛心使人進步,傲慢使人落后。吃一塹,長一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p>

(二)探討:老子的論述對于我們什么借鑒或啟示?1.同學思索爭論。2.老師補充。

①我們可以從“有無相生”,事物的相輔相成這一方面中領悟到平衡心態(tài)、安家立命、和諧處世的才智。有時不要太計較得失,只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得失會相互轉(zhuǎn)化。

②在生活中,人不應當自以為是,否則反而會達不到應有的目的。有道之人,應當含蓄,謙遜,內(nèi)斂,蘊藉,不張揚。這是一種境界。做人切戒夸夸其談的浮躁心態(tài)。

③了解自己,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是困難的,但境界也是更高的。“勝己”,你的人生會更加精彩。

④做事要順其規(guī)律,這就是“無為”,順其規(guī)律,才能做到“有為”。

⑤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積累,我們要重視困難,謹慎行事。同時我們要做事有預見,留意事物的萌芽狀態(tài),防患于未然,準時處理好大事,不要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方法處理它。

⑥我們做事要持之以恒。高遠目標完成于點滴積累,要有毅力,能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⑦我們做事不要時時爭強好勝。一味逞強,往往會適得其反。

三、結(jié)語

同學們,假如人生是一本書,那么《老子》就是人生這本書中布滿才智的一章,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穱L?!坝袩o相生,難易相成”,《老子》的這些布滿辯證法的思想,給我們以無限的啟示。我們思索問題,處理事情,不但要看它的正面,還要看它的反面,只有這樣,我們走的彎路才會少些,消失的失誤才會少些。

四、布置作業(yè)

查閱有關資料,以“有無相生”這個話題,寫一篇讀后感。

附:板書設計

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

自以為是,有道者不處

有無相生

不要自我夸耀,否則會適得其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終如始

有無相生讀后感800字【精選3篇】三

有無相生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其作品

2、把握本課的重點實詞、虛詞及特別句式

3、體會老子關于事物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培育客觀看待問題的精神

【學習重點】把握課文中的的實詞、虛詞及特別句式

【學習難點】體會老子關于事物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

【課時支配】2——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平常人們在求神問卦的時候總是說:天靈靈,地靈靈,太上老君快顯靈。那么你們知道太上老君是誰嗎?他就是我們這個單元要熟悉的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

那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老子是何許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傳世?

二、走近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創(chuàng)始人。生卒年月不行考,約生于公元前580年,約死于公元前500年。

據(jù)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匯合群書所見之老子傳記,其母懷孕七十二年生,生而白發(fā),故稱老子。亦有稱其母于李樹下生,生而能言,指樹而姓“李”。北魏前稱”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道教稱“天尊”之神者不多,其中以“三清”為最高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在道教宮觀“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位,手執(zhí)扇子。約自北魏起,又稱太上老君。

史載,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經(jīng)向他問禮。晚年見周王室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家鄉(xiāng)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過著隱居生活。

《老子》一書,集中表現(xiàn)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暗馈本褪亲匀弧⒌览?、法則、規(guī)律。

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笔篱g一切皆由道生出,道是萬事萬物的本源。任何事物的進展,都始自于“一”,沒有“一”也就沒有”“二”,更不行能有百、千、萬。老子還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變動的,是運動的。天地間的事物都是相互對立統(tǒng)一的,對立面又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向它們各自的對立面轉(zhuǎn)換。

老子否定人的實踐閱歷,他認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知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老子宣揚“滌除玄覽”,祛除內(nèi)心的雜念,讓心靈虛空,心如止水,擦拭心靈的塵埃,才能洗心內(nèi)照,不被外界的紛繁所攪擾,正真的安靜,如信步林間,如垂釣水旁。

老子還主見“小國寡民”,他憧憬淳樸的民風與公平和平的社會狀態(tài)。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同學自讀課文

學問歸納提示:(1)通假字

自見者不明(現(xiàn))死而不亡者壽(妄)其脆易泮(判)起于累土(蔂)(2)詞類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動,認為??正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意動,把??當作有為,把??當作事業(yè),把??當作有味)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形作名)

夫輕諾必寡信(使動,使??削減)其未兆易謀(名作動,顯露跡象)

多易必多難(意動,把??看得簡單;使動,使??增多)

是以圣人猶難之(意動,認為??難)

常于幾成而敗之(使動,使??失?。┥鹘K如始(形作動,慎重對待)(3)古今異義

埏埴以為器(來做)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走不遠;不能明理)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做事;差不多勝利)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頑強(松軟;僵硬)(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勝者強(賓語前置)報德以怨,圖難于其易(狀語后置)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狀語后置)千里之行(賓語前置)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被動句)2、誦讀課文,明確讀音、句讀

3、引導同學合并內(nèi)容相近的段落明確:(1,2)——熟悉世界;(3,4)——熟悉自己(5,6)——熟悉人生;(7)——生存之道

四、課文第1則研讀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參考譯文】

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無是相互生成的(有有就有無,有無就有有),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是相互比較的(沒有長也就無所謂短,反過來也一樣),高和下是相互補足的,樂器的音響和人的聲音是相互應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隨的,這道理是永恒的。

【解讀】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皭骸迸c“美”相對,“美”與“善”并提,可知“惡”在這里應當是丑的意思。美與丑、善與惡原來都是相對而生的。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都知道什么是惡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其中的道理正是: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庇泻蜔o是相互生成的,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是相互比較的,

高和下是相互補足的,樂器的音響和人的聲音是相互應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隨的。這道理是永恒的。

2、老子從社會人生中提煉出8組概念,即:美與丑(即“惡”),善與惡(即”不善”),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音與聲,前與后。

這8組概念中,“有無相生”“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都不難理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薄ⅰ皹窐O生悲、否極泰來、居安思”等等??伞半y易相成”應當怎么理解呢?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

其一,由”易”生”難”,比如一個人做一件好事是簡單的,但是一輩子做好事就很困難了。這就是”易”生成”難”的道理;

其二,由“難”生“易”,比如面對一個問題,人們把解決這個問題看得很難,會更加謹慎更加專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對它,結(jié)果問題反倒比較簡單解決。這就是“難”生成“易”的道理。

3、這8組概念,是相對立的,又是相促成的。老子教育人們,不僅要看重正面,也要看重反面,要從反的關系里觀看正面的涵義。人們既要看重事物間相對的比較關系,而且要看重超脫相對關系的肯定統(tǒng)一的關系。老子重視對立物的相互影響、滲透、轉(zhuǎn)化。這是樸實辯證法的詳細運用,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平衡心態(tài)、安家立命、和諧處世的才智。

但是,老子沒有依照這個客觀規(guī)律,去促進自然的改造和社會的進展,而是夸大人的被動性,忽視人的制造性,強調(diào)回避,退隱。

所以我們既要看到老子對自然、社會熟悉上的卓越處,也要看到老子在對人類主觀能動性熟悉上的局限。

4、本則在理解上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對“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的解釋眾說紛紜。課下解釋解說為其一,“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逼涠?,“天下人都知道美為什么是美,丑的觀念就形成了?!逼淙疤煜氯硕贾烂乐允敲?,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贝送?,還有別的解釋。(我們姑且“以本為本”)

【小結(jié)】本則集中闡述了世間萬物是相反相成,又是相互轉(zhuǎn)化的道理??偨Y(jié)了在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是沖突對立相互依存的永恒規(guī)律。

五、作業(yè)

熟讀全文,擇要背誦。

其次課時

一、朗讀全文

二、課文第2則研讀

【原文】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三十根輻條,聚集到車轂上,只有車轂中間是空的(就是說只有有了它中間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車子的作用。和陶土來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間是空的,才具備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來建筑房屋,只有門窗四壁中間是空的,才具備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車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種便利,但恰恰是”無”使它們發(fā)揮了作用。

【解讀】

1、這一則主要是談“無”的功用。

這里的“無”,指的是”空間上的無”。本則中的“無”和”有”,都是器物的組成部分。通常,人們重“有”勝于重””無”。老子此一反通常狀況,大談”“無”,這是老子思想的獨特處之一。

2、本則是用譬喻說理。首先是“三十輻,共一轂”。擔當任重道遠的車轂,它能活用不休、輪轉(zhuǎn)無窮的中心關鍵所在,便是中空無物,所以才能支持多方面的效用。古代造作大木車的車轂,它的中心支點只是一個小圓孔。由中心點小圓孔向外周延,共有三十根支柱輻湊,外包一個大圓圈,便構成一個內(nèi)外圓圈的大車輪。由此而能擔當任重道遠的負載,旋轉(zhuǎn)不休而到達目的地。以這種三十輻湊合而構成一個大車的輪子來講,你能說哪一根支柱才是車輪載力的重點嗎?每一根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們是平均使力,根根都發(fā)揮了它的宏大功能而完成轉(zhuǎn)輪的效用。但支持全體共力的中心點,卻在中心的小圓孔??墒撬闹行模瑓s是空無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無止境。

其次,如“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臂悄笸痢[?,是黏上。造作陶器,必需把泥土作成一個防范內(nèi)外滲漏的周延形狀,使它中間空空如也,才能在需要用它的時候,具有盛滿裝載器物的容物價值。

再次,如“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戶是室內(nèi)的門,牖是窗子。要建筑一間巨大的房屋,必需要開拓門窗,以便光線空氣的流通,才能住人而養(yǎng)人。使人胸襟開闊,內(nèi)外暢達而無阻礙。

最終重復強調(diào),無論是出世之道,還是入世之用,都必需切實明白“道在有無之間”的竅妙。

3、老子舉例說明“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為用的;無形的東西能產(chǎn)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簡單被一般人所覺察。他特殊把“無”的作用向人們顯現(xiàn)出來。

老子舉的三個例子:車子的作用在于載人運貨;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裝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這是車、皿、室給人的便利。

車子是由輻和轂等部件構成的,這些部件是“有”,轂中空虛的部分是“無”,沒有“無”車子就無法行駛,當然也就無法載人運貨,其“有”的作用也就發(fā)揮不出來了。器皿沒有空虛的部分,即無“無”,就不能起到裝盛東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無法發(fā)揮作用。房屋同樣如此,假如沒有四壁門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氣,人就無法居住,可見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發(fā)揮了作用。

4、應當留意的是,本則所講的“有”與“無”是就現(xiàn)象界而言的。碗或茶盅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假如是實的,水怎么裝進去呢?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房子的作用。假如是實的,人怎么住進去呢?老子認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無”的辯證的統(tǒng)一,這是對的;但是認為“無”是主要對立面,這就錯了。究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發(fā)揮作用。假如原來沒有茶盅、碗、房子等,自然也就沒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都沒有了。

【小結(jié)】本則闡述了在日常生活中“有”和“無”的相互沖突又相互依存的關系。

三、課文第3則研讀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譯文】踮著腳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遠,(就似乎)自逞己見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白,自以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顯,自我炫耀功勞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認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體上的肉瘤,就連有的畜生都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解讀】

1、本則的字詞較為簡單,比如“企”、“跨”、“自見”、“自伐”、“不長”、”“贅形”等,應結(jié)合課文解釋理解;特殊是“物或惡之”中的“物”字,課下解釋譯為“畜生”也只是一家之說而已,此外還有譯為“鬼神”或“眾人”的。

2、詳細內(nèi)容解說: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這可以理解為一個比方。“企”就是踮起腳跟。“跨”指跨步行,踮起腳跟的人站不穩(wěn)(自然也站不久),大邁兩腿跨步而行的人走不遠。這是比方的喻體?!白砸姟奔础白袁F(xiàn)”,指自我顯示、自逞己見?!白允恰奔醋砸詾槭?。“自伐”即自我夸耀;“伐”指自吹自擂、夸耀自己?!白择妗奔醋钥洹⒆宰鹱源?,這里有自以為賢能的意思?!伴L”(zhǎng),指得到敬重,或者被認為有賢能并且得到人們的敬重。自逞己見的人,本意雖是要顯示自己的看法,卻往往不能使人明白自己的看法;自以為是的人,本意雖是要彰顯自己,卻往往不能彰顯自己;自我夸耀的人,本意雖是顯示自己的功勞,卻往往不被認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為賢能的人,本意雖是要顯示自己的賢能,卻往往不被人們認為有賢能、不被人們敬重。這是比方的本體。因此,“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要不得的。

“其在道也,曰余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坝嗍场笔浅允O碌氖澄?。“贅形”是身體上多余的東西比如肉贅?!拔铩边@里可以理解為畜生?!白砸姟薄白允恰薄白苑ァ薄白择妗睆牡赖牧錾蟻砜矗凶龀允O碌氖澄锘蛉松砩系娜赓?,連有的畜生都厭惡它們。所以有道的人不會居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懊鳌薄罢谩薄肮Α薄伴L”體現(xiàn)的是一系列被追求的目的。要達到這些目的,“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一種態(tài)度,“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另一種態(tài)度。一般人認為前一種態(tài)度距離目的更近,可是《老子》卻認為應當選擇后一種。由于自見而不明,自是而不彰,自伐而無功,自矜而不長,而“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的這種選擇,顯示了他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洞見,也顯示了他的人生才智。

3、在本則中,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方,說“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這些輕浮、急躁的舉動都是反自然的,短暫而不能長久。急躁冒進,自我炫耀,反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踮腳而立,跨步而行是人為的造作,“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等也屬于人為的造作。而人為造作往往會損害正常的運行,是不行以長期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宣揚能夠包治百病的藥物以及電視上夸大其詞的廣告往往適得其反,那種自以為是、自吹自擂的人往往受到人們的鄙視。??

【小結(jié)】本則闡述了對待生活中的沖突對立項如何辯證地把握和持守。指出要達到”“明”“彰”“功”“長”的目的,就不能有“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態(tài)度。要反對“余食贅形”,反對人為的做作。有道之人,含蓄、謙遜、內(nèi)斂、蘊藉、不張揚,這是一種境界。老子借此矯正世俗中自以為是、夸夸其談等浮躁心態(tài),在今日應有樂觀意義。

四、課文第4則研讀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了解別人的人聰慧,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勁兒,戰(zhàn)勝自己的人剛毅(即戰(zhàn)勝自己更重要)。知道滿意的人就是富人。確定不移、竭力實行的人有意志。不丟失合適位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勝的人)能夠長期。死得不荒唐的人就是長壽的。

【解讀】

1、兩個難點:

其一是“知足者富”和”強行者有志”的理解。這里的“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質(zhì)上欲求不高,也能相對富足。所謂“知足者常樂”是也?!皬娦姓哂兄尽?,是說志向只有付諸實施,并確定不移、堅韌堅持的,才是有志。

其二是對于“死而不亡”的理解。任繼愈先生認為說,“說什么死而不亡是長壽,這些都是唯心主義的思想。”而張松如先生認為,“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揚“有鬼論”,不是在宣揚“靈魂不滅”,而是說,人的身體雖然消逝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這當然可以算做長壽了。課本中列舉了兩種的解說,可擇善而從。

2、詳細內(nèi)容解說:(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p>

這兩組句子,每組前后兩句,后句語意上重于前句,前賓后主?!爸恕本褪橇私鈩e人,“自知”就是了解自己,這是一組對立項。在兩者之間,老子選擇的是“自知”。他認為了解別人的人是聰慧,了解自己的人則是高超、圣明。這是一個極富人生哲理的推斷,由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知實際上更為困難;一般人的毛病尤在于不自知。

“勝人”和“自勝”是一組對立項。在兩者之間,《老子》選擇的是“自勝”。它認為戰(zhàn)勝別人的人只是有勁兒,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剛毅。這也是一個極富人生哲理的推斷,由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我其實更難于超越,就是說戰(zhàn)勝自己其實更困難。

(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币话闳苏J為富有就意味著擁有大量的財產(chǎn),可老子卻說那知道滿意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其中的啟示意義也是很深刻的。由于一個擁有大量財產(chǎn)的人假如不知道滿意,那么他就會有跟缺乏財物的人一樣苦惱。

一般人認為一個人心里有長遠準備就意味著他有志了,可老子卻說確定不移、竭力實行的人才算得上有志。其中的人生意義同樣是很深刻的,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都耽于空想。老子認為,不丟失其合適位置的人(即能夠做到自知、自勝、知足、強行的人)才能夠長期,死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算得上長壽。站在他的立場上看,活得年歲多卻不得善終的人,有什么值得艷羨的呢?全部這些論斷,都顯示了老子對社會人生的獨特理解。

【小結(jié)】本章講個人修養(yǎng)與自我設計的問題,他主見人們要“自知”、

“自勝”、“知足”、“強行”,豐富自己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一個人如果能省視自己、堅決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實推行,就能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嶄新的精神風貌。

五、作業(yè)

熟讀全文,擇要背誦。

第三課時

一、朗讀全文

二、課文第5則研讀

【原文】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譯文】以“無為”的態(tài)度作為,以不生事的態(tài)度做事,以恬淡無味為味道。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來報答怨恨,從難事的簡單處入手來解決它,從大事的細小處入手來完成它。天底下的難事肯定產(chǎn)生于一件件簡單的事,天底下的大事肯定產(chǎn)生于一件件細小的事(解決了一件件簡單的事,最終也就解決了難事;完成了一件件細小的事,最終也就完成了大事)。所以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終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宏大。輕易向人許諾肯定缺少誠信,把許多事情看得簡單肯定會遭受許多困難。因此達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難,因此他始終沒有困難。

【解讀】

1、這是談“為”與“無為”、”事”與“無事”、”味”與“無味”、“大”與“小”、”多”與”少”、“怨”與”德”、“難”與“易”、“大”與”細”、“輕諾”與”寡信”九組概念的辯證關系。

前三組,有順其自然,得大道的思想;后六組,為老子人生閱歷之談。

2、詳細內(nèi)容解說:(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钡谝粋€“為”、“事”、“味”都要理解成動詞,意思是說,以“無為”的態(tài)度作為,以不生事的態(tài)度做事,以恬淡無味為味道。

老子抱負中的“圣人”對待天下,都是持“無為”的態(tài)度,也就是順應自然的規(guī)律去“為”,所以叫“為無為”。把這個道理推及到人類社會的通常事務,就是要以“無事”的態(tài)度去辦事?!拔稛o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方,人要知味,必需首先從嘗無味開頭,把無味當作味,這就是“味無味”。

(2)、“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薄皥D”即反復考慮?!盀椤奔醋?、辦成。這句話意思是說,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來報答怨恨,從難事的簡單處入手來解決它,從大事的細小處入手來完成它?!皥D難于其易”,是提示人們處理困難的事情,須先從細易處著手;面臨著細易的事情,卻不行輕心。

“報怨以德”一句上下文沒有著落,好像是衍文,這里可以不必管它。除此之外,意思還是能夠貫穿的。

老子是從大與小、多與少的關系著眼,來思索“圖難”“為大”的門徑的。接下來的解釋,就使這個意思更加明確了。

(3)、“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p>

“難”與“易”相反,“大”與“細”也相反(“細”即細小、微小)。天底下的難事肯定產(chǎn)生于一件件簡單的事,天底下的大事肯定產(chǎn)生于一件件細小的事。惟其如此,解決了一件件簡單的事,最終也就解決了難事(因此可以“圖難于其易”);完成了一件件細小的事,最終也就完成了大事(因此可以“為大于其細”)。在老子看來,這就是“圣人”做事和處世的方法了。

(4)、“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崩献铀f的“圣人”,詳細內(nèi)涵自然跟儒家典籍中的“圣人”不完全相同,但同樣是指達到最高境界的人。他認為,那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終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宏大。

(5)、“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p>

意思是說,輕易向人許諾,就肯定缺少誠信,由于總是踐諾并不簡單;把許多事情看得簡單,就肯定會遭受許多困難,由于沒有拿出足夠的心神力氣去面對那些事情。

(6)、“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p>

這句話意思是說,達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得困難,因此他始終沒有困難?!笆且允ト霜q難之”的“難”也要理解為動詞?!半y之”,是一種慎重的態(tài)度,縝密的思索、細心而為之。這是“圣人”做事、處世的態(tài)度和結(jié)果。

3、說說議議

引導同學從學習的閱歷來,以感性閱歷來豐富理性學問。

提示:老子認為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需實行順應自然的態(tài)度,必需以安靜的思想和行為對侍生活。他提示人們留意,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難的。

【小結(jié)】

這一則主要闡發(fā)了“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或處世哲學。

老子所列舉的九組對立項之間,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甚至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從一系列對立項的規(guī)律關系中來考量事物、思索問題,使老子布滿了一種特有的才智。也正是由于在看到事物一面的時候,經(jīng)常能夠關照到跟它相反相成的另一面,所以老子在看待問題、應對問題方面,都表現(xiàn)出鮮亮的前瞻性。

二、課文第6則研讀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譯文】事物平穩(wěn)的時候簡單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簡單解決,事物脆弱的時候簡單分別,事物細小的時候簡單散失。要在還沒有消失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要在還沒有陷入混亂的時候治理混亂。

張開兩臂才能抱得過來的大樹,是從極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很高很高的臺子,是從一筐土開頭建起來的。很遙遠很遙遠的行程,是從腳下那一小步走出來的。

人們做事,經(jīng)常是在將要勝利的時候讓它失敗了。假如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像開頭的時候一樣謹慎,就不會敗壞事情了。

【解讀】

1、層次及要點:

①“其安易持,??治之于未亂”,是說我們要留意事物的萌芽狀態(tài),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

②“合抱之木,??始于足下”,今多指高遠目標完成于點滴積累,重建設性;此處結(jié)合前句,可能是說,嚴峻后果形成于微小之處,重破壞性。

③“民之從事,??則無敗事”,是說善始善終,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詳細內(nèi)容解說:(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p>

“未兆”指沒有顯露行跡。這句話意思是說,事物平穩(wěn)的時候簡單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簡單解決,事物脆弱的時候簡單分別,事物細小的時候簡單散失。

(2)、“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意思是說,要在還沒有消失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要在還沒有陷入混亂的時候治理混亂。這就是特別才智的提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問題消失之前把握住那些導致問題產(chǎn)生的要素,在陷入混亂之前把握住那些導致混亂產(chǎn)生的要素,進而實行措施。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睆堥_兩臂才能抱得過來的大樹,是從極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很高很高的臺子,是從一筐土開頭建起來的。很遙遠很遙遠的行程,是從腳下那一小步走出來的。這可以說是三個比方,也可以說是三個舉證。從中人們需要領悟到大小、高下、遠近等一系列對立項之間的規(guī)律關系,以及由這些有點兒抽象的概括所貫穿的種種社會人生閱歷,并且要領悟到在現(xiàn)實人生中那些自己需要好好把握和努力的東西。

(4)、“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薄皫住北硎咎貏e接近,相當于“幾乎”“差不多”。這兩句話意思是,人們做事,經(jīng)常是在將要勝利的時候卻讓它失敗了。假如將要完成的時候像開頭的時候一樣謹慎,就不會敗壞事情了。的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終。在事物走向勝利的過程中,隨時都有轉(zhuǎn)向失敗的可能;在將近勝利的時候,失敗往往更簡單發(fā)生,由于這時候人們往往掉以輕心。

3、老子認為,大的事物總是始于小的東西而進展起來的,任何事物的消失,總有自身生成、變化和進展的過程,人們應當了解這個過程,對于在這個過程中事物有可能發(fā)生禍害的環(huán)節(jié)賜予特殊留意,杜絕它的的消失。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需具有頑強的毅力,從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業(yè)。很多人總是在事情快要勝利的時候失敗了。主要緣由在于將成之時,人們不夠謹慎,開頭懈怠,沒有保持事情初始時的那種熱忱,缺乏韌性,假如能夠在最終關頭要像一開頭的時候那樣謹慎從事,就不會消失失敗的事情了。

【小結(jié)】這一則闡發(fā)了事物進展變化的辯證法,指出凡事重在觀看進展,重在不斷積累,重在善始善終。

三、課文第7則研讀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頑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頑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譯文】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松軟的,他死后身體是僵硬的。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松軟易斷的,它死后是干枯的(硬挺挺的)。因此頑強跟死亡是

同類的,柔弱跟生命是同類的。因此軍隊逞強就會被毀滅,樹木剛毅就簡單被折斷。逞強逞大的人落入下風,持守柔弱的人占據(jù)上風。

【解讀】

1、詳細內(nèi)容解說: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頑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

其一,句子中的“柔弱”和“頑強”、“柔脆”和“枯槁”,指的都是物理層面上的意義;

其二,“萬物草木”從后面所用的形容詞來看,應當是偏重于植物。(2)“故頑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p>

這是從上一句的一般性現(xiàn)象得出的一般性結(jié)論。盡管這個結(jié)論的得出從規(guī)律角度來說并不嚴密。

(3)“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故強大居下,柔弱居上?!贝颂?,老子進行了又一輪的論證以將結(jié)論落實到“治道”上的”柔弱居上”。

2、這一則是老子從事物生存進展的內(nèi)在狀況總結(jié)出的一條規(guī)律。他通過對現(xiàn)象世界的觀看,熟悉到生存著的東西都是處于柔弱狀態(tài),如活人的身體、革木生長時的枝條;而死亡的東西都呈堅硬狀態(tài),如死人的軀體、干枯的草木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