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七年級下冊古代詩歌五首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古代詩歌五首第1頁悠悠()愴然()涕()岱宗()決眥()凌()吟鞭()遮()拄杖()叩門()豚()簫鼓()緣()衣冠(

)天涯()yōuchuànɡ讀讀寫寫tìdàizìlínɡyínzhēzhǔkòutúnxiāoyuánɡuānyá第2頁登幽州臺歌陳子昂第3頁作者簡介陳子昂(約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代文學家。陳子昂是唐詩革新前驅者。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有詩集《感遇詩》《陳伯玉集》等傳世。第4頁背景鏈接通天元年,契丹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參謀陳子昂隨同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第二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陳子昂又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挫,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所以登上幽州臺,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一詩。第5頁時空背景:幽州臺

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jì)北樓,為戰(zhàn)國燕昭王所建。燕昭王執(zhí)政后,勵精圖治,廣招賢士,為了使原來國勢衰敗燕國逐步強大起來,燕昭王建黃金臺,置金于黃金臺上,延請?zhí)煜缕媸浚芸炀驼械搅藰芬愕荣t能之人,國家快速強大?!坝闹菖_”或“黃金臺”成為圣明君主廣攬賢才象征。第6頁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把不了解字、詞、句標注出來。整體感知第7頁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陳子昂第8頁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前:過去。后:未來。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圣君。詩歌解讀登幽州臺歌陳子昂詩意:往前不見古代招賢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明君。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賢明君主。第9頁“古人”“來者”各指什么?古人:古代賢明君主。來者:詩人以后賢明君主。第10頁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久遠和空間廣大。愴然:悲傷樣子。涕:指眼淚。詩意:只有那滄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第11頁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粗筆勾勒,凸現(xiàn)宇宙天地浩茫寬廣和古今人事滄桑易變。抒發(fā)詩人孤獨悲苦心緒。直抒胸臆第12頁1.“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樣對“悠悠”一詞作出賞析?深入探究“悠悠”形容時間久遠和空間廣大。把個人放置到無邊宇宙背景中,使人顯得渺小,從而產生一個滄茫孤獨感。第13頁2.詩人登上幽州臺遠眺,產生了怎樣聯(lián)想?由此表示了詩人怎樣情感?聯(lián)想:大地茫茫,空闊寂寥,沒有一個知音,內心滿懷悲憤。情感:對不被了解、懷才不遇悲嘆。第14頁詩中能表達詩人情感句子是?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詞是?品讀文本獨愴然而涕下愴然第15頁1.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2.對賢明君王渴盼。3.表示人生孤獨感

為何會“愴然”(表現(xiàn)了詩人怎么樣情懷)?第16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境遇,表示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心情,含有深刻經典社會意義。主題概括第17頁結構梳理登幽州臺歌前后悠悠愴然寂寞苦悶第18頁課后練習:相同點:都表示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悲涼心境不一樣點:前一個“不見”感懷歷史,后一個“不見”對未來提出希望,悲愴之情遞進,由古及今。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有兩個“不見”,它們表示思想感情有何相同點和不一樣點?

第19頁2、獨愴然而涕下”屬于何種描寫?寫出了什么?“獨”有什么作用?

神態(tài)描寫。寫出詩人熱淚飛灑樣子;渲染詩人孤獨和悲憤。第20頁3、《登幽州臺歌》中直抒胸臆詩句是:4、表示陳子昂懷才不遇詩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第21頁5、“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兩句傳達出詩人登樓時內心孤寂,與《登幽州臺歌》中……有異曲同工之妙。6、點明詩人登臺感想,表示報國無門憂難過緒詩句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第22頁7、以下對本詩了解錯誤一項是A.

詩中“古人”和“來者”都是指賢明君主。

B.

“幽州臺”是當初燕昭王禮賢下士處所,詩人借此抒發(fā)懷才不遇之感。

C.“悠悠”與“獨”相對照,愈加突出作者孤獨。

D.全詩感時傷事,吊古悲今,并沒有訴說自己悲涼。

D第23頁8.對本詩了解有誤一項是A.詩中“古人”、“來者”指是禮賢下士賢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間寬敞襯托孤寂之感。

C.“愴然而涕下”是因為時間消逝,空間寂寥。D.“幽州臺”即“薊北樓”,是當初燕昭王禮賢下士處所,詩人所以有感而發(fā)C第24頁望岳杜甫第25頁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鞏縣人,唐代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第26頁背景鏈接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始過一個不羈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齊、趙,《望岳》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27頁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把不了解字、詞、句標注出來。整體感知第28頁岱宗夫怎樣?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杜甫第29頁岱宗:指泰山,舊時認為泰山為五岳之首,為眾山所宗。未了(liǎo):不盡。青:指山色。詩歌解讀望岳杜甫岱宗夫怎樣,齊魯青未了。詩意:泰山到底怎么樣呢?它蒼翠山色掩映在齊魯大地上連綿不盡。第30頁1.首聯(lián)利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利用了設問,自問自答,寫遠望所見,借齊魯兩地來襯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地形象,寫出了泰山占地面積之廣、氣勢之大。第31頁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陰:山北面。鐘:聚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詩意: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山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一樣。陽:山南面。擬人虛寫實寫第32頁2.賞析“陰陽割昏曉”中“割”字之妙?!案睢弊譄挼脴O好,陽光就像一把碩大無比刀,把泰山切成南北兩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形象。第33頁蕩胸:心胸震蕩。曾:同“層”。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詩意:(望著)層云疊起,不禁心胸震蕩,目送飛鳥歸林,眼角幾乎要裂開。決眥: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因為極力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所致。第34頁會當:終當,終要。凌:登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意: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放眼望去,全部山就都顯得矮小了?!傲琛弊直憩F(xiàn)了詩人登臨泰山頂峰決心和堅毅豪邁氣概。第35頁3.尾聯(lián)是本詩主旨句,你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樣情感?尾聯(lián)是整首詩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名言,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俯視一切雄心和氣概。第36頁岱宗夫怎樣?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寫遠望泰山整體形象)(寫近望泰山秀美高大)(寫細望泰山景物、詩人感受)層層云升騰,滌蕩心胸;飛鳥歸山,映入眼簾。(寫極望泰山風景,抒發(fā)理想)第37頁《望岳》可分兩大層,都是借著“望”字寫,但望角度不一樣。試對此做詳細解釋。

前兩聯(lián)為第一大層,著力寫泰山整體形象。后兩聯(lián)為第二大層,也寫了泰山景物,但著力表現(xiàn)是詩人遠大理想。第38頁望岳全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理由。作者當初為何會有這么了解呢?第39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寫出了詩人凌云壯志,勃發(fā)雄心,表示了詩人早年兼濟天下遠大理想。

①唐朝盛世。②詩人年輕,意氣風發(fā)。③歌頌泰山高大雄偉和神奇秀麗,透露詩人兼濟天下理想。第40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賞析:不只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誓言。表現(xiàn)了杜甫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絕頂雄心氣概。第41頁描寫了泰山高大雄偉氣勢和神奇秀麗景色,表示了詩人主動向上、不怕困難、勇攀高峰精神和遠大理想。主題概括第42頁結構梳理望岳首聯(lián):頷聯(lián):

頸聯(lián):尾聯(lián):遠望

綿延不絕、樹木蒼翠近望神奇秀麗、巍峨高大細望云涌云翻、鳥兒歸巢不畏艱難極望天地——抒情氣象雄偉胸懷博大第43頁課后練習:1.本詩中“割”與“小”用詞之妙,自古為人們所稱道,請任選其一加以賞析。

⑴“割”寫出泰山像一把刀切斷陽光,使泰山明暗對比強烈,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特點。

(2)?。喊?。寫出泰山巍然高聳,表示詩人攀登絕頂,俯視一切雄心氣概。第44頁2.這首詩從來被譽為歌詠泰山名作。全詩緊緊圍繞題目中

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

氣勢和

景色。

3.

“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

特點。

4.

“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

特點。

5.

“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泰山

。

望高大雄偉神奇秀麗高大雄偉神奇秀麗參天聳立第45頁6.“決眥入歸鳥”一句蘊涵了

。7.借齊魯大地襯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形象語句:8.虛實結合,表現(xiàn)泰山秀美、高大語句:

9.表現(xiàn)泰山高峻、幽深語句:詩人對祖國山河熱愛岱宗夫怎樣?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第46頁

10.既是攀登泰山極頂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頂峰誓言語句:

11.表現(xiàn)作者志向高遠、堅定語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第47頁登飛來峰

王安石第48頁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謚號“文”,世稱王文公。其詩擅長于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格調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第49頁

《登飛來峰》是王安石30歲時所作?;视佣辏ǎ保埃担埃┫?,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年少氣盛,理想非凡,恰好借登飛來峰發(fā)抒胸臆,寄托壯懷,可看作萬言書先聲,實施新法前奏。

寫作背景第50頁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把不了解字、詞、句標注出來。整體感知第51頁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第52頁飛來山:即浙江紹興城外寶林山。聞:聽說。千尋:極言塔高。形容高聳。詩歌解讀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詩意:飛來峰上聳立著很高很高塔,聽到雞叫時能夠望見旭日東升。夸大寫景第53頁1.“聞說雞鳴見日升”是什么樣景象?有何用意?這句詩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東升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改革大志、對前途充滿信心,成為全詩感情色彩基調。第54頁浮云:暗喻奸佞小人。緣:因為。眼:視線。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意: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視線,只因為人已經站在山最高峰。議論抒情最高層:最高處。比喻自己是皇帝身旁最高決議層。第55頁2.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作用是什么?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勇氣和決心。第56頁3.最終一句話說明了怎樣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久遠。第57頁表現(xiàn)了詩人政治理想、理想和對前途充滿信心精神境界。主題概括第58頁結構梳理登飛來峰寫景議論千尋之塔——極言其高雞鳴見日——襯塔高聳不畏遮目——站得高、看得遠身在最高層——語意雙關堅定果斷無私無畏第59頁

1、王安石_______(朝代)出色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為______之一。

2、解釋加線字意思

①千尋塔(

)②聞說雞鳴見日升()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④自緣身在最高層()競賽活動

北宋

政治

思想

文學

唐宋八大家

指應天塔

這里是“聽到”意思

因為

請同學們依據自己掌握知識自由搶答以下問題。第60頁

3、“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一句采?。ǎ┦址?,點明飛來峰,千尋塔高峻陡峭。

4、《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情表示了作者猶豫滿志情懷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再從你積累古詩文中寫出一句借物抒情句子。______________夸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競賽活動

請同學們依據自己掌握知識自由搶答以下問題。第61頁

5、《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側重點各是什么?

6、《登飛來峰》中蘊含深刻哲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請同學們依據自己掌握知識自由搶答以下問題。競賽活動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第62頁練習:1、這首詩中正面寫飛來峰高詩句是

;側面寫飛來峰高詩句是

2、這首詩處處寫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實寫眼前景,又比喻當初保守勢力。詩中“最高層”,字面是指,實則指

。

3、這是一首哲理詩,一、二句作者用突出塔之高,為下文。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千尋塔最高層政治上最高決議層千尋(見日升)

作鋪墊第63頁4、對王安石《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一項是(

A.“不畏”顯示出作者自信,表示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小人或一切妨礙歷史前進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矛盾心理。D第64頁游山西村

陸游第65頁作者簡介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雄奇奔放與杜甫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代表作有《劍南詩稿》《放翁逸稿》等。第66頁背景鏈接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陸游罷官閑居在家,心情相當復雜,苦悶和激憤感情交織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翱犊莫q壯”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里。第67頁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把不了解字、詞、句標注出來。整體感知第68頁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單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游第69頁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豚:小豬,這里指豬肉。詩意:不要取笑農人自釀臘酒不好,豐收年他們待客也會宰雞殺豬。詩歌解讀莫:不要。臘酒:臘月所釀酒。第70頁1.“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渲染出了一個怎樣氣氛?渲染出了農家豐收后歡樂氣氛。第71頁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詩意:山巒重合,溪水波折,似乎讓人懷疑前無路徑,不料柳暗花明之處又一村。豁然開朗,村舍儼然。疑:懷疑。暗:暗淡。第72頁2.試賞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該句妙處,不但僅在于描寫難狀之景以及對仗工巧,而且在于“等閑語言變瑰奇”,出語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這一聯(lián)上句經過一個“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圍山巒重合、流水縈繞迷路之感,刻畫得形神畢現(xiàn):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見繁花似錦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這么使感覺形象與視覺形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幅優(yōu)美感人而又奇妙畫面。第73頁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單古風存。吹著簫打著鼓。指古代立春后祭奠土神活動。這里指舉行春社日子。詩意:樂聲伴伴隨人們,方知春社節(jié)日將至,村民衣飾簡單猶有古老民風。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第74頁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若:假如。閑乘月:趁著月夜閑游。詩意:從今若能允許我清閑無事,乘月漫游,我會拄著拐杖隨時敲開你家門。拄:拄著。無時:沒有固定時間,即隨時。第75頁3.尾聯(lián)“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表示了詩人怎樣思想感情?這是詩人發(fā)表感概。因為主人殷勤,所以客人留戀,表示了詩人對農家好客習俗和古樸農村生活熱愛和向往之情。第76頁這首詩贊美農村風光和淳樸民俗,流露出熱愛農村生活情感。主題概括第77頁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熱情好客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村美景這一聯(lián)寫農村漂亮風光,表示詩人喜悅。哲理:比喻人們在無路可走時候,經過一番周折,又有了新出路和天地。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單古風存。-----淳樸民風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抒寫愿望(表示作者對閑適田園生活喜愛)第78頁結構梳理游山西村首聯(lián):頷聯(lián):

頸聯(lián):尾聯(lián):農家——豐年足食物村外——景色優(yōu)美村內——民風古樸希望——隨時做客喜慶歡悅無限向往第79頁課后練習1、首聯(lián)中“足”字改為“有”字好不好?為何?不好?!白恪蹦軐懗鲛r家待客盡其全部熱情。2、寫出豐收年景和農民熱情好客一句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第80頁3、描繪鄉(xiāng)村社日前夕熱鬧情景句子是:4、寫作者主觀心境句子是:5、本詩線索是

,全詩句句緊緊圍繞“

”字來寫,因而根本突出又層次分明。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單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蹤游第81頁6、以下對這首詩了解不正確一項(

)A.淳樸農民朋友邀請詩人到家里作客,他對詩人說,請別嫌棄農家酒有些渾濁,今年農作物豐收了,家里有豐足雞和豬款待您。B.在前住農家路上,詩人越過一重重山,蹚過一道道水,正疑惑無路可行之時,忽見柳林濃綠,花叢艷麗,一個村莊出現(xiàn)在眼前。詩人感悟到了生活道理:在走投無路時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尋找到出路,抵達目標地。C.春社祭日已臨近,村民們穿著布衣,帶著素帽,你吹著簫,我擊著鼓,一起高興地慶賀豐收——村子里依然保留著古樸濃厚鄉(xiāng)俗民風。D.熱情主人,變幻美景,淳樸民風,都使詩人不但流連忘返,還與村民相約;即使自己年老體弱,即使拄著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隨時再來登門造訪。B第82頁7、以下說法有誤一項是(

A.

詩歌朗誦節(jié)奏能夠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例:“衣冠/簡單/古風/存”。

B.

“豐年留客足雞豚”一句寫出了農民熱情好客、淳樸厚道性格。

C.

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優(yōu)美農村風光,充滿了濃郁生活氣息。

D.

全詩都是寫實,按時間推移展開敘述,層次清楚。D第83頁

8、下面對本詩分析和了解正確一項是()

A.詩歌首聯(lián)寫農家拿雞和魚招待客人,“足”字可見其熱情好客。

B.頸聯(lián)中“春社”和魯迅筆下“社戲”一樣,都是一個慶賀活動,表示了農民豐收后喜悅。

C.“拄杖”說明詩人已年邁,加之去職回鄉(xiāng)后郁悶,所以詩人不愿乘月叩門叨擾人。

D.這首詩記敘村行沿途風光,充滿了濃厚生活氣息,流露出詩人對農村生活熱愛。D(春社:請求豐收)___________第84頁己亥雜詩龔自珍第85頁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史學家、詩人,是近代啟蒙思想先驅。其詩、文、詞諸體兼長,學識淵博,行文獨具個性,于寫實中寄托深思,后人輯有《龔自珍全集》。作者簡介第86頁背景鏈接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龔自珍辭官南歸。正值暮春時節(jié),夾花生樹,日暮風起,殘紅一片。點點飛花,突然惹起了一股濃濃離別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揮舞馬鞭吟出了《己亥雜詩》這首詩。第87頁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把不了解字、詞、句標注出來。整體感知第88頁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龔自珍第89頁浩蕩離愁百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無限。這里形容作者離別京城時無限愁緒。詩人馬鞭。吟,指吟詩。舊讀xiá,與二、四兩句同韻。詩歌解讀己亥雜詩龔自珍指作者將要去地方遠離京城。詩意:夕陽西下,不盡離愁油然而生,我吟詩作賦,揮鞭東指,從此便是辭官浪跡天涯路了。東方故里。第90頁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詩意:那繽紛落花并不是沒有感情,它們化作沃土后,愈加呵護滋養(yǎng)著花兒。比喻第91頁前兩句詩抒情敘事,表示了詩人怎樣思想感情?首先,是離別京城、告別摯友憂傷:另首先,是逃出令人窒息桎梏與樊籠喜悅。第92頁這首詩名句你是怎樣了解?

最終兩句以形象抒情:鮮花即使凋謝,但它絕不是無情地隨風飄灑,而是立志將本身化作肥料,用來滋養(yǎng)新花。

作者以落紅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志士。表示他愛國熱忱。(移情于物手法)第93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