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護理重點_第1頁
急救護理重點_第2頁
急救護理重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急救護理重點1、院外救護的原則包括:1立即使患者脫離險區(qū)。2先復蘇后固定。3先止血后包扎。4先重傷后輕傷,先救命后治病。5先救治后運送。6急救與呼救并重。7爭分奪秒,就地取材。8保留離斷的肢體或器官。9加強途中監(jiān)護并詳細記錄。2、我國急救護理事業(yè)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3、急救護理的學科特點:1素質要求高;2涉及知識范圍廣;3技術技能要求高。4、急救醫(yī)療服務體系是指集院前急救、院內急診科診治、ICU救治和各專科的“生命綠色通道”為一體的急救網絡,即院前急救負責現(xiàn)場急救和途中救護,急診科和ICU負責院內救護,它既適合平時的急救醫(yī)療工作,也適合于意外事故的急救。5、院前急救:是指對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癥、創(chuàng)傷、中毒、災難事故等患者在到達醫(yī)院之前進行的緊急醫(yī)療救護。6、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務:1對呼救患者進行現(xiàn)場急救和運送;2對各類災難遇害者進行院前急救;3特殊任務的救護值班。7、院前急救的主要原則:1先排險后救護;2先重傷后輕傷;3先救治后運送;4急救與呼救并重。8、現(xiàn)場評估時護理人員要注意的幾個方面:1體檢時盡量不移動患者,以免加重病情;2適當應用物理檢查,重點是對生命體征的觀察,發(fā)現(xiàn)能用護理方式解決的問題;3詢問病史時,要聽清患者或旁人的主訴,問清與病情有關的細節(jié),看清與主訴有關的癥狀、體征及局部表現(xiàn);4配合現(xiàn)場其他工作人員作好現(xiàn)場處理工作。9、現(xiàn)場評估的內容:首先應根據(jù)現(xiàn)場患者的傷情的輕重緩急,對意識、瞳孔、氣道、生命體征等方面進行評估,然后進行一般評估。10、災難的分級:E級死亡10人以下或10萬元人民幣以下者為微災。D級死亡10--100人或10--100萬元人民幣者為小災。C級死亡100--1000人或100--1000萬元人民幣者為中災。B級死亡1000--10000人或1000--10000萬元人民幣者為大災。A級死亡10000人以上或損失億元人民幣以上者為巨災。11、急診科的任務:急救、急診、培訓、科研。12、急救護理的工作特點:急、忙、多學科性、易感染性。13、急診綠色通道:實行“三先后一”的原則,即先搶救,先檢查,先住院,后補交費用的原則。14、急診病情的分級:Ⅰ級即急危癥患者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有生命危險,需要立即急救,進入綠色通道或急救室。Ⅱ級即急重癥患者病情有可能發(fā)生急劇變化,有潛在的生命危險,需要緊急處理或立即觀察。Ⅲ級即緊急患者生命體征尚穩(wěn)定,但有可能病情轉差,急性癥狀持續(xù)不緩解。Ⅳ級即亞緊急患者病情穩(wěn)定,沒有嚴重的并發(fā)癥。Ⅴ級即非急診患者情況不會轉差,可等候也可到門診診治。15、多發(fā)傷的臨床特點:1生理紊亂嚴重、早期死亡率高;2傷勢重,休克發(fā)生率高;3嚴重的低氧血癥;4早期診斷困難,容易誤診、漏診;5處理矛盾多;6嚴重多發(fā)傷的處理;7并發(fā)癥多、感染發(fā)生率高。16、急診分診:根據(jù)就診患者的主訴、主要癥狀和體征進行判斷,分清疾病的輕重緩急及隸屬??疲咕驮\患者及時得到診治。17、院前急救的措施;18、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是指機體遭受嚴重的創(chuàng)傷、休克、感染、手術等急性損害24小時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器官或系統(tǒng)同時或序貫發(fā)生功能障礙或衰竭,不能維持自身的生理功能,從而影響全身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的臨床綜合征群。MODS病程大約14—21天,經歷休克、復蘇、高分解代謝狀態(tài)和器官衰竭4個階段,表現(xiàn)為:1發(fā)生功能障礙的器官往往是損傷器官的遠隔器官。2從原發(fā)損傷到發(fā)生器官功能障礙在時間上有一定的間隔。3早期高排低阻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特征。4高氧輸送和氧利用障礙及內器官缺血缺氧了,使氧供應需矛盾尖銳。5持續(xù)高代謝狀態(tài)和能源利用障礙。6內環(huán)境紊亂,尤其O2與CO2、酸、堿、血糖、電解質等失衡。20、中毒急救的黃金規(guī)則:1立即終止接觸毒物;2即迅速處理中毒時最危及生命的問題;3查明化學物質的毒性,判斷病情,分析有效解毒劑;4特殊處理促進毒物從體內排出;5對癥處理。21、洗胃的適應癥:用于口服毒物1小時以內者,對口服吸收緩慢的毒物、胃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者,服毒4—6小時后仍應洗胃。22、洗胃的禁忌癥:服用強腐蝕性毒物、食管靜脈曲張、驚厥或昏迷患者,不宜進行洗胃。23、人工氣道:是指將導管經鼻腔或口腔插入呼吸道或直接在氣管上置入導管而建立的氣體通道,它是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證呼吸道通暢和進行輔助呼吸的有效途徑,也是危重者搶救的重要手段。24、氣管插管的目的:1保持呼吸道通暢;2清除氣道分泌物或異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氣量;3減少氣道阻力及死腔,提高呼吸氣體交換率;4便于應用機械通氣或加壓給氧;5有利于氣道霧化濕化及氣道內給藥。25、氣管插管的適應癥:1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呼吸抑制及自主呼吸驟停,需緊急建立人工氣道進行機械通氣者;2各種原因導致的呼吸道梗阻;3咳嗽反射減弱,不能有效清除氣道分泌物或胃內容物反流有誤可能者;4手術麻醉需要。26、人工氣道的禁忌癥:1喉頭水腫、喉頭黏膜下血腫、急性喉炎、插管創(chuàng)傷引起的嚴重出血等;2頸椎骨折、脫位;3咽喉部燒灼傷、腫瘤或異物存留者;4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難;5主動脈瘤壓迫氣管或侵犯氣管壁。27、(一)先兆中暑:在高溫環(huán)境下活動一定時間后,大量出汗、口渴、頭暈頭昏、胸悶、全身疲乏,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37.5℃)。如能及時轉移到通風處安靜休息,適當補充水鹽,短時間可恢復正常。(二)輕度中暑:除上述表現(xiàn)加重外,體溫升高到38℃以上,出現(xiàn)面色潮紅、皮膚灼熱或面色蒼白,全身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率增快等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早期表現(xiàn)。如能及時有效治療,可在數(shù)小時內恢復。(三)重度中暑:1.熱衰竭(又稱中暑衰竭),為最常見的一種。多由于大量出汗導致失水、失鈉,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圍循環(huán)衰竭。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頭暈、口渴、皮膚蒼白、出冷汗、脈搏細數(shù)、血壓下降、昏厥或意識模糊,體溫基本正常。2.熱痙攣(又稱中暑痙攣),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飲水過多,鹽分補充不足,使血液中鈉、氯濃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痙攣。以腓腸肌痙攣最為多見,體溫多正常。3.日射病,由于烈日暴曬或強烈熱輻射作用頭部。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出現(xiàn)劇烈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嘔吐、煩躁不安,嚴重時可發(fā)生昏迷、驚厥。頭部溫度高,而體溫多不升高28、中暑的并發(fā)癥:心衰、呼衰、腎衰、肺水腫、腦水腫、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中暑降溫的措施:物理降溫:1環(huán)境降溫,將患者置于通風處,用風扇吹等;2頭部降溫,頸部置冰袋,橡皮冰帽等;3冰水灌腸,4度糖鹽水200ml加氨基比林0.5g溶解后灌腸;4冰袋置大動脈處降溫;5酒精擦浴;6全身降溫,葡萄糖鹽水4度靜脈滴注1000-2000ml。藥物降溫:地塞米松10-20mg靜脈滴注;人工冬眠等。29、停止CPR的條件:①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復良好②有其他人接替搶救,或有醫(yī)生到場承擔復蘇工作③有醫(yī)師到場,確定患者已死亡④能確定腦死亡者⑤在院內對目擊的心跳驟停者,如持續(xù)60分鐘CPR,而無生命體征者,或非目擊的心跳驟停者,在CPR期間,了解到患者自心跳驟停至開始CPR超過15分鐘,經CPR30分鐘無效者。30、心搏驟停的臨床表現(xiàn):1意識突然喪失、昏迷,面色蒼白兼有青紫。2頸動脈搏動消失。3呼吸斷續(xù),后即停止,多在心搏驟停30秒內。4心音消失。5雙側瞳孔散大。6血壓測不出來。7大小便失禁。31、心肺腦復蘇的流程ABCD:判斷患者有無意識和暢通呼吸道;人工呼吸;建立人工循環(huán);除顫。32、胸外按壓的禁忌癥:1胸廓畸形;2肋骨骨折;3心包積液、積血;4張力性氣胸。33、小兒生存鏈的特點:小兒復蘇生存鏈的順序是1預防心臟停搏,2早期有效心肺復蘇,3快速求救EMSS系統(tǒng),4早期高級生命支持。34、休克指數(shù)=脈搏/收縮壓,表示血容量正常:0.5為正常,=1為輕度休克,失血20%-30%,>1為休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