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高考歷史真題分單元匯編(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 綱要上 第5單元(解析版)_第1頁
2021-2023年高考歷史真題分單元匯編(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 綱要上 第5單元(解析版)_第2頁
2021-2023年高考歷史真題分單元匯編(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 綱要上 第5單元(解析版)_第3頁
2021-2023年高考歷史真題分單元匯編(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 綱要上 第5單元(解析版)_第4頁
2021-2023年高考歷史真題分單元匯編(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冊) 綱要上 第5單元(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212頁,共=sectionpages2424頁試卷第=page1111頁,共=sectionpages2424頁中外綱要上第五單元真題匯編(近三年)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整體難度:較難考試范圍:經濟史(舊),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文化史(舊),世界史,政治史(舊),選修(舊),經濟與社會生活,中國古代史細/目/表/分/析題號難度系數(shù)能力維度分析詳細知識點一、單選題10.4全部洋務運動的口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及其他活動;20.4全部瓜分中國的狂潮;30.4全部魏源與《海國圖志》;日本明治維新;40.4全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結果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50.65全部洋務運動;60.4全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和經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70.4全部康梁維新思想;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80.65全部嚴復與《天演論》;90.15全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100.4全部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110.65全部洋務運動的含義及興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洋務運動的口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及其他活動;120.65全部“中體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內容;130.65全部義和團運動;140.4全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表現(xiàn)和影響;150.4全部現(xiàn)代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與社會生活;160.65全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170.4全部報刊業(yè);180.4全部康梁維新思想;190.4全部康梁維新思想;200.4全部“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210.4全部動蕩中變化的社會生活;220.4全部洋務運動;230.4全部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240.4全部短暫的春天;250.65全部“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康梁維新思想;260.4全部戊戌變法;270.4全部辛亥革命的評價;280.4全部戲曲藝術、樂舞;小說與戲曲;290.4全部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300.4全部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310.4全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320.4全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330.4全部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340.4全部動蕩中變化的社會生活;350.65全部魏源與《海國圖志》;二、材料分析題10.4全部“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康梁維新思想;戊戌變法;20.65全部動蕩中變化的社會生活;30.4全部其他改革;清末新政;40.4全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分布的特點及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知/識/點/分/析知識模塊題量題號難度系數(shù)詳細知識點經濟史(舊)1410.4洋務運動的口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及其他活動;90.15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110.65洋務運動的含義及興起的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洋務運動的口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及其他活動;140.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表現(xiàn)和影響;160.65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170.4報刊業(yè);210.4動蕩中變化的社會生活;240.4短暫的春天;300.4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310.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320.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340.4動蕩中變化的社會生活;370.65動蕩中變化的社會生活;390.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分布的特點及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中國近現(xiàn)代史1020.4瓜分中國的狂潮;40.4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結果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50.65洋務運動;60.4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和經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70.4康梁維新思想;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100.4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220.4洋務運動;230.4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290.4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330.4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文化史(舊)1130.4魏源與《海國圖志》;日本明治維新;70.4康梁維新思想;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80.65嚴復與《天演論》;120.65“中體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內容;180.4康梁維新思想;190.4康梁維新思想;200.4“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250.65“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康梁維新思想;280.4戲曲藝術、樂舞;小說與戲曲;350.65魏源與《海國圖志》;360.4“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康梁維新思想;戊戌變法;世界史130.4魏源與《海國圖志》;日本明治維新;政治史(舊)740.4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結果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60.4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和經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130.65義和團運動;230.4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過程和影響;270.4辛亥革命的評價;290.4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380.4其他改革;清末新政;選修(舊)670.4康梁維新思想;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100.4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260.4戊戌變法;330.4戊戌變法;戊戌維新運動;360.4“中體西用”思想的實踐;康梁維新思想;戊戌變法;380.4其他改革;清末新政;經濟與社會生活1150.4現(xiàn)代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與社會生活;中國古代史1280.4戲曲藝術、樂舞;小說與戲曲;一、單選題1.(2022·江蘇·統(tǒng)考高考真題)1876年,浙海關稅務司文書李圭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后寫道,博覽會“原以昭友誼,廣人才,尤在擴充貿易”,而國人出外甚少,“多以無益視之”,若能明了西人辦會之意,“亟亟焉圖維之,上可以裕國,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A.中國卷入世界市場體系 B.國人需重視對外交流C.美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 D.政府應倡導實業(yè)救國【答案】B【詳解】根據(jù)材料,李圭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認為“國人出外甚少,‘多以無益視之’,若能明了西人辦會之意,‘亟亟焉圖維之,上可以裕國,下可以利民’”,可見李圭認為對外交流對國家和百姓有利,希望國人重視對外交流,B項正確;根據(jù)所學知識,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根據(jù)材料“國人出外甚少”,可知中國參與國際交流不積極,不能體現(xiàn)中國卷入世界市場體系,排除A項;材料信息沒有提及其他國家的情況,不能證明美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排除C項;根據(jù)材料信息,李圭的言行是希望國人重視對外交流,不是倡導實業(yè)救國,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北京·統(tǒng)考高考真題)1898年,英國發(fā)出照會,要求清政府“確切保證不將揚子江(注:長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義讓予他國”。清政府答復稱:“查揚子江沿岸地方均屬中國要地,中國斷不讓予或租給他國。”這意味著(

)A.英國將長江流域辟為殖民地 B.長江流域成為英國勢力范圍C.“門戶開放”政策宣告失敗 D.清政府成功維護了主權完整【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英國照會清政府,強調長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國租押,意味著長江流域成為英國勢力范圍,B項正確;19世紀末英國未能將將長江流域辟為其殖民地,排除A項;“門戶開放”政策是在1899年提出的,排除C項;當時的清政府未能成功維護主權完整,排除D項。故選B項。3.(2022·北京·統(tǒng)考高考真題)《海國圖志》問世不久即傳入日本,當時著名學者佐久間象山感嘆自己與魏源“所見亦有暗合者”“真可謂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學者感慨道:“使海內盡得觀之,庶乎其為我邊防之一助矣!”這表明此時中日兩國的有識之士(

)A.有了“開眼看世界”的意識 B.主張中日結盟以反對西方的侵略C.產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師夷長技”的社會運動【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期,《海國圖志》得到一些日本學者的贊同,表明此時中日兩國的有識之士有了“開眼看世界”的意識,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中日結盟以反對西方侵略的主張,排除B項;魏源寫作的《海國圖志》并不反對封建專制,排除C項;材料不足以說明中日兩國都掀起了“師夷長技”的社會運動,排除D項。故選A項。4.(2022·湖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英國公使館1861年進駐北京后,非常重視中文學習。公使館負責漢文處的威妥瑪將自己的漢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譯員的教材,建設漢文處圖書館,歸檔與總理衙門往來的一切中文資料。以上史料最適合論證(

)A.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與現(xiàn)實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與創(chuàng)新C.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輸出 D.近代西方對華的認知與研究【答案】D【詳解】根據(jù)材料“公使館負責漢文處的威妥瑪將自己的漢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譯員的教材,建設漢文處圖書館,歸檔與總理衙門往來的一切中文資料”,可以看出當時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學習中文,研究漢學。這可以用來論證近代西方對華的認知與研究,D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xiàn)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這無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與創(chuàng)新,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輸出,排除C項。故選D項。5.(2022·山東·高考真題)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務新政,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企業(yè);1901年清政府開始實行“新政”,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這些舉措表明兩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處是A.求富救國 B.實業(yè)救國 C.以商救國 D.富民救國【答案】A【詳解】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企業(yè),積極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說明清政府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挽救統(tǒng)治危機,A項正確;實業(yè)救國是19世紀末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以張謇、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要代表,宣揚的、以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即實業(yè))作為救國救民主要途徑的一種思想,時間和階級均不符,排除B項;洋務派“以兵強國、以商求富”達到求富救國的目的,排除C項;清政府的措施不是為了富民而是為了挽救統(tǒng)治危機,排除D項。故選A項。6.(2022·全國·高考真題)1846年,上海的進口貨值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雖有回升,但極不穩(wěn)定,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這可用于說明,進口貨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B.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C.促使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恢復 D.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答案】D【詳解】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逐漸成為中外貿易的中心,但是上海進口貨物值不斷下降,這必然會使列強認為并未打開中國市場,因此進口貨值的下降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D項正確;進口貨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國貨物不進入中國,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經濟的解體,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逐漸取代了廣州貿易中心的地位,這意味著在當時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備更加優(yōu)越的對外貿易條件,因此上海進口貨值的減少并不能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排除B項;進口貨值的下降和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恢復二者之間不存在因果聯(lián)系,而且外國商品進入中國沖擊了傳統(tǒng)手工業(yè),排除C項。故選D項。7.(2022·全國·高考真題)“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

)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 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tǒng)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 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答案】B【詳解】根據(jù)“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湖南新舊派大哄”等內容可得出,當時維新派并沒有統(tǒng)一的思想與策略,有人宣揚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項正確;當時維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項;C項太絕絕對,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對群眾的動員,排除D項。故選B項。8.(2022·浙江·高考真題)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論文》。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節(jié)選自第九卷,在譯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語,表達自己的維新立場。1898年,《天演論》出版,產生巨大影響。該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意義在于(

)A.睜眼看世界 B.宣傳民主共和 C.思想啟蒙 D.托古改制【答案】C【詳解】嚴復是維新人士,其宣傳進化論思想,在當時的中國有思想啟蒙的作用,C項正確;嚴復所處的時代已經不再是睜眼看世界的時期,排除A項;嚴復是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排除B項;進化論思想不屬于中國古代思想內容,因此“托古改制”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9.(2022·浙江·高考真題)結合所學,分析下表,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1895-1911年商辦工業(yè)企業(yè)行業(yè)結構狀況表(部分)類別1895-1900年1901-1904年1905-1911年創(chuàng)辦企業(yè)數(shù)資本額(萬元)創(chuàng)辦企業(yè)數(shù)資本額(萬元)創(chuàng)辦企業(yè)數(shù)資本額(萬元)輕工業(yè)1111524.8621515.84085198.1重礦業(yè)18376.720486.0772322.7交通業(yè)5362.2433459.91043926.9——據(jù)《中國現(xiàn)代化歷程》資料整理訂定A.重礦業(yè)和交通業(yè)的發(fā)展始終處于領先地位 B.以輕工業(yè)為主的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相對較快C.傳統(tǒng)經濟形式已然淡出歷史舞臺 D.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已經形成【答案】B【詳解】由材料“1895—1911年商辦工業(yè)企業(yè)行業(yè)結構狀況表”可知,1895—1911年各階段的商辦工業(yè)企業(yè)中,輕工業(yè)的創(chuàng)辦企業(yè)數(shù)和資本額始終增長較快,說明清末時期以輕工業(yè)為主的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相對較快,B項正確;重礦業(yè)和交通業(yè)的發(fā)展始終處于領先地位,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由所學知識可知,在中國近代,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形式一直存在,直到三大改造完成后才淡出歷史舞臺,排除C項;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才建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0.(2022·全國·高考真題)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 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 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陳寶箴本人是贊同并推行了變法改革的,但同時他又認為‘康學’使民權平等的學說非常興盛,這會造成守舊派更大的阻擾,故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C項正確;新舊勢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不是為了突破“中體西用”束縛,排除B項;徹底否定,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2·廣東·高考真題)如表反映二人爭論的問題是1889年張之洞與李鴻章的爭論主張張之洞儲鐵宜急,勘路宜緩……前六七年積款積鐵,后三四年興工修造(鐵路)……豈有地球之上獨中華之鐵皆是棄物?李鴻章籌劃開礦,煉成鐵條(鋼軌),器款甚巨,豈能各省同開?……日本鐵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產,惟鋼軌等項仍購西洋。A.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 B.興辦煉鐵業(yè)可否舉借外債C.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孰重孰輕 D.修筑鐵路與煉鐵孰先孰后【答案】D【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張之洞認為應該先煉鐵然后修筑鐵路,李鴻章認為應該先修筑鐵路然后煉鐵,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張之洞與李鴻章爭論“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興辦煉鐵業(yè)可否舉借外債”“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孰重孰輕”方面的信息,排除ABC項。故選D項。12.(2022·浙江·統(tǒng)考高考真題)1865年,面對西方列強威脅,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體有用。言其體,則必修政刑厚風俗、植賢才、變舊法、祛積弊、養(yǎng)民練兵、通商惠工,俾中興之治業(yè),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則購其利器、學其技藝,“彼之所長,我皆奪而用之矣”。他旨在強調A.維新變法 B.師夷長技 C.實業(yè)救國 D.中體西用【答案】D【詳解】根據(jù)“防之之策,有體有用”“言其體,則必修政刑厚風俗”“則購其利器、學其技藝”可知,材料體現(xiàn)了中體西用的思想,故D項正確;甲午戰(zhàn)后出現(xiàn)維新變法思想,排除A項;“師夷長技”只反映了學習西方技術,不能體現(xiàn)“有體有用”,排除B項;甲午戰(zhàn)后出現(xiàn)實業(yè)救國思潮,排除C項。故選D項?!军c睛】13.(2021·重慶·統(tǒng)考高考真題)1900年9月,上海一家外國報紙評論說:“中國的被發(fā)現(xiàn),晚了整整一個世紀,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領,那么,今天就不會有義和團……不會有過去幾個月里面中國所蒙受的永恒恥辱?!边@一觀點(

)A.深刻地揭示了義和團運動爆發(fā)的根源B.全面評價了西方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C.大肆渲染中國的閉關鎖國而否定其近代轉型D.片面宣揚西方的文明而掩蓋了其侵略的實質【答案】D【詳解】由材料“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領,那么,今天就不會有義和團……不會有過去幾個月里面中國所蒙受的永恒恥辱”可知該報紙認為中國的被發(fā)現(xiàn),上海的被占領,都意味著先進對落后的拯救,在宣揚西方文明的同時掩蓋了侵略戰(zhàn)爭的實質,D項正確;材料認為義和團運動的爆發(fā)在于鴉片戰(zhàn)爭應該早一些發(fā)生,這是對中國歷史的誤解,排除A項;“全面評價”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認為中國就是落后保守的象征,鴉片戰(zhàn)爭推動中國社會的轉型,沒有大肆渲染中國的閉關鎖國,排除C項。故選D項。14.(2021·河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有學者認為,19世紀六七十年代至民國初年,中國有些地區(qū)的鄉(xiāng)村手工業(yè)在艱難中發(fā)展起來。在江浙與河北的部分地區(qū),很多農村織戶依據(jù)棉花、土布的比價,計算實際報酬后,或出售棉花、減少織布,或采用機紗、改進生產工具。這表明A.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fā)展 B.采用機器生產成為共識C.農民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D.自然經濟仍居主導地位【答案】C【詳解】近代前期,江浙等地的農村織戶“依據(jù)棉花、土布的比價”,靈活安排生產、銷售,或者減少生產,出售棉花,或者順應形勢,采用機紗、改進生產工具等,表明農民正逐漸適應市場,靈活應對市場的變化,C項正確;農村手工業(yè)者在惡劣環(huán)境下做出的選擇,不能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在曲折中發(fā)展,排除A項;部分手工業(yè)者購買機紗織布,不能說明機器生產成為共識,排除B項;自然經濟仍居主導地位與很多織戶“出售棉花”“采用機紗”生產等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5.(2021·河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20世紀初,清政府對城市清潔、防疫檢疫等公共問題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對個人衛(wèi)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間要求更加嚴格,居民如患病應積極向醫(yī)院或主管機構上報。對此,時人多有微詞,而有識之士不僅積極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識之士旨在A.推動政府政治改革 B.促進民主思想傳播C.提升居民個體素質 D.喚起民族強健意識【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有識之士積極支持和提倡清政府的防疫要求是為了推動國人素質的提升,從而喚起民族的強健意識,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不是政府的政治改革,排除A項;有識之士是支持清政府的防疫要求,而非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排除B項;有識之士更多的是促進民族意識的改變,而不僅僅是提升居民的個體素質,排除C項。故選D項。16.(2021·江蘇·統(tǒng)考高考真題)1907年,察哈爾都統(tǒng)認為,當?shù)仉m物產豐富,商賈薈萃,“惜民氣未開,不知振興實業(yè),亟應設法提倡,以挽利權”,特派專員至江西景德鎮(zhèn)調查瓷器制造情況,“以資備鑒”。該都統(tǒng)意在A.加強地區(qū)經濟合作 B.以機器工業(yè)取代傳統(tǒng)工業(yè)C.發(fā)展地方特色產業(yè) D.利用本地實業(yè)救國的氛圍【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察哈爾都統(tǒng)認為察哈爾尚沒有開發(fā)發(fā)展,故特派專員至江西景德鎮(zhèn)調查瓷器制造,體現(xiàn)了發(fā)展地方特色產業(yè),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地區(qū)的經濟合作,排除A項;此時沒有實現(xiàn)機器工業(yè)取代傳統(tǒng)工業(yè),排除B項;1907年時,察哈爾民眾不知道振興實業(yè),不存在濃厚的實業(yè)救國的氛圍,排除D項。故選C項。【點睛】17.(2021·江蘇·統(tǒng)考高考真題)如表中的評論反映出當時1875年《申報》文人當“效思于農工商賈之事”1875年《申報》“西人之為商為工農者,固無不兼習文字也?!?881年《萬國公報》農夫“用其力于植樹之法、機器之耕,則利益廣矣”。A.社會分工日益精細 B.農商皆本成為共識C.工商致富備受推崇 D.職業(yè)觀念發(fā)生變化【答案】D【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文人經商、商人學習文化、農民學習植樹之法和機器之耕,體現(xiàn)了職業(yè)觀念發(fā)生變化,D項正確;社會分工一般是指生產分工,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的評論是一些媒體的觀點,不是國人共識,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工商致富備受推崇,而是強調職業(yè)觀念發(fā)生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18.(2021·江蘇·統(tǒng)考高考真題)清末某報發(fā)表的《論體育》一文提出:“體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礎也。今之國勢者,定一國之盛衰,不定于版圖之大小與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國民身體之強弱?!边@表明,當時國人A.已認識到落后根源 B.重體輕文蔚然成風C.救亡自強愿望迫切 D.呼吁實施分科教育【答案】C【詳解】根據(jù)“體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礎也。今之國勢者,定一國之盛衰,不定于版圖之大小與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國民身體之強弱”可得出,面對民族危機,國人開始探索救國之路,如體育強國,反映出救亡自強愿望迫切,C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xiàn)當時國人認識到根源,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到體育,未反映“重體輕文蔚然成風”,排除B項;材料與分科教育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9.(2021·海南·統(tǒng)考高考真題)據(jù)如表可知,梁啟超梁啟超對時局的看法1898年各國競爭的起因在于“歐洲全境”“生產過度”,其“所產物”在歐洲已無銷場,“不能不覓銷售之地”。1902年“歐洲區(qū)區(qū)之地,斷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擴大容身之地。1919年國際聯(lián)盟是實現(xiàn)“將來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會一定能建成體現(xiàn)“人類大合同、大進化之國際同盟”的基礎一以“掃廓”過去民族競爭造成的“一切擾攘根源”。A.希望西方國家給予經濟援助 B.基于變法革新進行社會改造C.宣傳民權思想實現(xiàn)君主立憲 D.立足世界視角尋求救國之道【答案】D【詳解】梁啟超分析了歐洲各國的競爭的根源是生產發(fā)展,而人口的增加引發(fā)了歐洲國家的對外侵略,最終梁啟超寄希望于國聯(lián),認為國聯(lián)能實現(xiàn)世界大同,這說明梁啟超立足世界視角尋求救國之道,D項正確;梁啟超并未主張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排除A項;社會改造在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梁啟超的政治主張,排除C項。故選D項。20.(2021·湖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晚清創(chuàng)辦的福建船政學堂,其課程內容既有西方科學知識,也包括中國舊學。對此,船政大臣沈葆楨在奏折中說:“今日之事,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也。”這體現(xiàn)的思想是A.君主立憲 B.中體西用 C.民主共和 D.實業(yè)救國【答案】B【詳解】根據(jù)“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楨認為只能學習外國的技術,外國的社會制度和風氣是不可學習的,體現(xiàn)了鮮明的中體西用的思想,B項正確;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都屬于制度的內容,是沈葆楨反對的,排除AC項;沈葆楨是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非進行實業(yè)救國,排除D項。故選B項。21.(2021·遼寧·統(tǒng)考高考真題)1865年,煤氣燈開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來行棧、鋪面、茶館、戲樓以及居家競相使用,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這反映出A.近代物質文明影響社會生活 B.城市化進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間C.工業(yè)革命成果催生新興產業(yè) D.市民階層訴求改變服務業(yè)面貌【答案】A【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1856年上海開始使用煤氣,使用范圍逐漸推廣,可知近代物質文明影響現(xiàn)代生活,故選A項;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積的增加,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與工業(yè)革命無關,排除C項;材料與市民階層訴求無關,排除D項。排除BCD項,故選A項。22.(2021·天津·統(tǒng)考高考真題)1864年,李鴻章在一封信中談到,西方船堅炮利,中國“若不及早自強,變易兵制,講求軍實,仍循數(shù)百年綠營相沿舊規(guī),厝火積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見李鴻章A.深惡朝政腐敗 B.力圖維新救國 C.主張強兵御外 D.開始了解西方【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自強求富,強兵御外,C項正確;材料表明李鴻章主張強兵御外,未體現(xiàn)其“深惡朝政腐敗”,排除A項;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維新救國,這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李鴻章不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代表人物,排除D項。故選C項。23.(2021·北京·高考真題)讀如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①東南地區(qū)通商口岸貿易網絡最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為貿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貿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開埠的漢口是南北口岸貿易樞紐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詳解】通過材料可知,當時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東南地區(qū),貿易往來頻繁,說明當時東南地區(qū)通商口岸貿易網絡最為密集;從地理范圍看,天津的口岸貿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項正確;香港不屬于通商口岸,而且漢口并不是最先開埠的地方,排除A、B、D項。故選C項。24.(2021·山東·統(tǒng)考高考真題)1913—1921年,中國海關稅征收額受國際局勢影響出現(xiàn)了一定變化。下列各項反映這一時期變化狀況的是A. B.C. D.【答案】A【詳解】1913—1921年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出現(xiàn)了短暫的春天。歐洲列強忙于一戰(zhàn),無暇東顧,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因此對華商品輸入減少,中國的海關征收額一路走低。一戰(zhàn)結束后列強卷土重來,大量商品涌入中國,使得中國的海關稅收急速增長。由此可知,A項符合題意,故選A;根據(jù)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可知,一戰(zhàn)前后中國的海關稅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BCD都與這一趨勢不符,排除BCD。25.(2021·山東·統(tǒng)考高考真題)在近代中國,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自強”,從“維新”代替“洋務”再到革命取代改良,這一系列變化主要是由于A.“西學東漸”的深入 B.民族危機的加深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D.思想解放的推動【答案】B【詳解】據(jù)題意可知,這些變化體現(xiàn)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深入,這種深入主要是當時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推動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深入,故選B;“西學東漸”的深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動都是導致這些變化出現(xiàn)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機的加深,排除ACD。26.(2021·山東·統(tǒng)考高考真題)近代一位外國人這樣評價戊戌變法:“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彼J為變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變法措施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動員 D.沒有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答案】D【詳解】據(jù)題意可知,他認為如果變法是可以從上到下實行,那么戊戌變法就是完美無缺的。但實際上變法是需要得到社會力量廣泛支持的,而戊戌變法沒有得到廣泛的社會支持,所以最終導致了戊戌變法的失敗,故選D;戊戌變法的缺陷主要是沒有廣泛的社會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變法方式,排除A;根據(jù)“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可知變法措施并不是貪大求全,排除B;這個外國人并沒有指出缺乏思想動員的缺陷,排除C。27.(2021·浙江·高考真題)對辛亥革命的認識,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對時局的主張中指出:“辛亥革命戰(zhàn)爭有兩個意義,一個是反對滿洲帝政之民主運動,一個是反對外力壓迫之自強運動。”這一認識強調這場革命A.完成了民族獨立任務 B.反帝反封建的內涵C.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 D.傳播了民主科學精神【答案】B【詳解】中共中央認為辛亥革命“一個是反對滿洲帝政之民主運動,一個是反對外力壓迫之自強運動”,由此可知,這一認識強調這場革命的反帝反封建內涵,故B正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任務,故A錯誤;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故C錯誤;新文化運動傳播了民主科學精神,故D錯誤。28.(2021·浙江·高考真題)如圖為著名表演藝術家譚鑫培(1847-1917年)中年時代《定軍山》劇照。下列選項中,與此照及人物活動相吻合的是①時值有聲電影剛剛傳入中國②《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③藝術家所表演的劇種是京?、軇≌辗从沉私袊癖姺椀淖冞w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定軍山》拍攝于1905年,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故②正確;譚鑫培所表演的劇種是京劇,故③正確;有聲電影傳入中國是在1926年,故①錯誤;劇照中的服飾是戲劇舞臺上服裝,不能反映近代中國民眾服飾的變遷,故④錯誤。所以本題答案為C,ABD錯誤。29.(2021·全國·高考真題)1861年,慈禧發(fā)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chuàng)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lián)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xiàn)存政府?!庇纱丝芍狝.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B.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 D.傳統(tǒng)的外交體制被拋棄【答案】A【詳解】1861年,慈禧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說明慈禧主張和英法議和;“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fā)生聯(lián)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國的現(xiàn)存政府”說明英國有勾結清政府的意圖。由此可知,當時的太平天國將面臨中外聯(lián)合勾結的嚴峻形勢,故A正確;《辛丑條約》簽訂標志著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故B錯誤;材料無法得出頑固派地位得到加強,故C錯誤;材料沒有外交體制變化的信息,故D錯誤。30.(2021·廣東·高考真題)鴉片戰(zhàn)爭后的半個世紀里,洋紗輸入最多的是產棉稀少的華南、西南地區(qū),而江南地區(qū)輸入洋紗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區(qū)土布店收購土布時聲明“摻和洋紗,概不收買”。這說明當時A.自然經濟解體的程度沿海超過內地B.上海尚未成為對外貿易中心C.洋紗排擠土紗進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fā)展【答案】C【詳解】洋紗(英國紗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進口于印度、美國,經過長途販運,原料成本較高,而江南地區(qū)就地取材,“土紗”雖然沒有機器生產的優(yōu)勢,但得益于“地利”,對洋紗形成優(yōu)勢,C正確;材料顯示,自然經濟解體的程度在內地的某些地區(qū)并不輸于沿海,A排除;材料沒有反映“上海尚未成為對外貿易中心”,所以B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D排除。31.(2021·湖南·高考真題)20世紀初,武漢三鎮(zhèn)“占長江沿岸最樞要之地,商況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諸港”,漢口更是“舟楫之輻輳,貨物之聚散,其盛不亞于上海,其余則尚未能比類也”。武漢的這一狀況A.表明其航運發(fā)展水平超過上海B.說明商業(yè)貿易中心向腹地轉移C.為長江沿岸工業(yè)重新布局奠定基礎D.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答案】D【詳解】根據(jù)材料20世紀初,武漢三鎮(zhèn)尤其漢口憑借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工商業(yè)較發(fā)達,結合史實武漢工業(yè)基礎較好,資本主義發(fā)展較好,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故D正確;根據(jù)材料“漢口……其盛不亞于上?!敝荒芸闯鰸h口商業(yè)發(fā)達,并不能得出航運業(yè)發(fā)展水平超過上海,故A錯誤;材料不涉及商業(yè)貿易中心的轉移,故B錯誤;20世紀初,長江沿岸沒有重新布局工業(yè),故C錯誤。32.(2021·湖南·高考真題)據(jù)如表可知,當時中國1867年和1894年部分進口商品統(tǒng)計表1867年1894年數(shù)量貨值(海關兩)數(shù)量貨值(海關兩)鐵113,441(擔)264,5031,185,411(擔)2,467,590錫33,502(擔)582,14697,008(擔)2,046,897火柴79,263(籮)71,3846,615,327(籮)1,638,931煤113,430(噸)992,649486,295(噸)3,21,343糖186,176(擔)754,6091,823,890(擔)9,507,153A.對外貿易由出超轉變?yōu)槿氤?B.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C.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了較快的發(fā)展 D.海關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D【詳解】從1867到1894年,材料所列的進口貨物數(shù)量大幅度上升,說明這一時期,外國貨物大量涌入中國,海關并不能有效維護本國利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40年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中國海關也隨之半殖民地化,這一時期列強逐漸把持中國海關,因此出現(xiàn)題干所列現(xiàn)象,說明海關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正確;題干只有進口數(shù)據(jù),沒有出口數(shù)據(jù),無法得出入超結論,排除A;B是甲午戰(zhàn)后的史實,排除;甲午戰(zhàn)后尤其是一戰(zhàn)時期,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較快,排除C。故選D項。參考文獻:《帝國主義侵略與中國海關的半殖民地化》33.(2021·全國·高考真題)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fā)現(xiàn)“經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A.儒學地位顛覆 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 D.西學深入民心【答案】C【詳解】1898年是戊戌變法之時,此時維新派宣揚維新思想,主張廢除傳統(tǒng)的科舉考試,所以書上慨嘆廢除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但戊戌變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敗,維新思想受到打擊,所以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又面臨虧損。因此這種變化可以反映出當時政局的迅速變化,故選C;清末儒學的地位尚未被顛覆,排除A;根據(jù)該書商的經歷并不足以說明列強的侵略加劇,排除B;清末西學尚未深入人心,D項說法過于夸張,排除。34.(2021·浙江·統(tǒng)考高考真題)下圖為光緒三十四年《日新畫報》刊登的畫作,畫中有“大姑娘拿著風箏來回奔跑,實在不好看。但分人家有點規(guī)矩,絕不能讓姑娘在滿街上瘋跑??!咳!此事不但因女學堂不甚發(fā)達,而于警務亦有妨害(其害乃電線電燈等類),豈不是無形的危險嗎”等字樣。此畫反映A.近代男子傳統(tǒng)服飾的變革 B.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會C.西方文明成果已經傳入中國 D.新文化運動批判舊禮教和舊道德【答案】C【詳解】根據(jù)“而于警務亦有妨害(其害乃電線電燈等類)”可知當時西方的電線電燈已經傳入中國,即西方文明成果已經傳入中國,故選C;由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圖中男子的服飾還是中國傳統(tǒng)服飾,排除A;“普遍”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B;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新文化運動尚未開始,排除D。35.(2021·浙江·統(tǒng)考高考真題)有史家言:“晚清學術界之風氣,倡經世以謀富強,講掌故以明國是,崇今文以談變法,究輿地有要邊防。凡此教學,魏氏或倡導之,或光大之,文中的“魏氏”①首倡經世之學②推崇民主革命③主張“師夷長技”④關注世界史地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詳解】根據(jù)所學,魏氏是指魏源,他編寫的《海國圖志》,是鴉片戰(zhàn)爭后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并且明確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故③④B項正確;①“首倡經世之學”與主要是指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②“推崇民主革命”是指孫中山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故含①②的選項與“魏氏”無關,排除ACD。二、材料分析題36.(2021·海南·統(tǒng)考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清末京師大學堂的置廢頗為曲折。甲午戰(zhàn)爭后,改革求變呼聲起,光緒帝下旨興建京師大學堂,工部尚書孫家鼐負責籌備工作。1898年9月27日,“在孫家鼐上奏籌備方案之后,光緒帝面見各軍機大臣,對此沒有進行太多的討論,大學堂籌備被擱置”。1898年12月6日,上諭今“各直省添置學堂,實力舉辦”,“著由戶部籌定的欺,按年撥給京師大學堂,以崇體割”。12月31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辦。1899年5月6日,因御史參奏京師大學堂“糜費過甚,請飭歸并刪除”,清廷要求孫家鼐對其整頓。7月17日,上諭批準孫家鼐因病續(xù)假,由吏部左侍郎、大學堂總教習許景澄“暫行管理”大學堂事務。1900年4月20日,許景澄上奏,稱大學堂開辦以來,圖書、儀器購置費用在常年經費動支,未動用20萬兩開辦經費,呈請繳還此款。適逢“庚子事變”,他再次奏請“暫行裁撤京師大學堂”,并說:“創(chuàng)建大學堂之意,原為講求實學、中西并重,西學現(xiàn)非所急,而經史諸門,本有書院、官學”,不必另立學堂。7月9日,該折獲準。1901年9月14日,清廷頒布興學上諭:“京師已設大學堂應切實整頓”。1902年1月10日,京師大學堂正式復辦?!幾允Y寶麟《從京師大學堂到學部:清末中央教育財政的形成》(1)根據(jù)材料,概括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曲折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有識之士對待“西學”和“中學”態(tài)度轉變的歷程。【答案】(1)原因:保守派的阻撓;維新變法運動的發(fā)展;民族危機的加深;財政困難。(2)歷程:鴉片戰(zhàn)爭后,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時期提出中體西用,始終將中學置于基礎位置,認為西學是細枝末節(jié);甲午戰(zhàn)爭后,維新變法運動托古改制,重視西學,但是并不能脫離中學的影響;新文化運動時期,主張徹底推翻傳統(tǒng)文化,全盤西化?!驹斀狻浚?)原因:根據(jù)材料“光緒帝面見各軍機大臣,對此沒有進行太多的討論,大學堂籌備被擱置”“創(chuàng)建大學堂之意,原為講求實學、中西并重,西學現(xiàn)非所急,而經史諸門,本有書院、官學”可知,保守派的阻撓;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維新變法運動的發(fā)展;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民族危機的加深;根據(jù)材料“糜費過甚,請飭歸并刪除”可知,財政困難。(2)歷程:根據(jù)所學知識,列舉鴉片戰(zhàn)爭后到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現(xiàn)的不同潮流,這些思想潮流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西學的態(tài)度立場。37.(2021·山東·統(tǒng)考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小英雄”材料

如圖為清末兒童讀物《啟蒙畫報》創(chuàng)刊號(1902年6月23日)刊發(fā)的《小英雄歌》。提取材料信息,對畫報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闡釋?!敬鸢浮壳迥褡逦C(救亡圖存),清末新政,西學東漸?!暗隆保倚髧?;“智”:學習西方技術,博古通今、中西貫通,歷史學習等;“體”:雄健尚武等。時代的產物,具有新舊雜陳、中西結合的特點?!驹斀狻扛鶕?jù)材料中的內容,可從背景角度作答:清末,民族危機(救亡圖存),清末新政,西學東漸。也可從特點角度作答:即“德”,忠孝報國等;“智”:學習西方技術,博古通今、中西貫通,歷史學習等;“體”:雄健尚武等。還可以從評價角度作答,可得出時代的產物,具有新舊雜陳、中西結合的特點38.(2021·全國·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fā)布新政上諭,宣布新政變法開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撫大臣“迅速條議具奏,勿再延逾觀望”。7月,兩江總督劉坤一和湖廣總督張之洞聯(lián)銜會奏,連上三折,此即《江楚會奏變三折》。第一折關于教育改革,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