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藝術運動_第1頁
裝飾藝術運動_第2頁
裝飾藝術運動_第3頁
裝飾藝術運動_第4頁
裝飾藝術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裝飾藝術運動ArtDeco主要內容—一、“裝飾藝術”運動的概況二、“裝飾藝術”運動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三、“裝飾藝術”運動的發(fā)展(法國、美國)四、“裝飾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平面設計)五、“裝飾藝術”運動的代表作品六、裝飾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運動的異同七、裝飾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運動各自特點

“裝飾藝術運動”的名稱出自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yè)展覽會”。

1925年巴黎“裝飾藝術展覽”海報一、“裝飾藝術”運動的概況“裝飾藝術”運動是在20世紀20到30年代在法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展開的一次風格非常特殊的設計藝術運動。本質: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傳統(tǒng)的設計運動。服務對象:社會的上層,是少數的資產階級權貴,并不是大眾。產生背景:20世紀初現代化和工業(yè)化迅速發(fā)展,設計師和藝術家了解到新時代的必然性,他們不再回避機械形式,也不回避新的材料。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裝飾藝術”運動是對矯飾的“新藝術”運動的反對,反對古典主義的、自然的、單純手工藝趨向,主張機械化的美。特征:一方面,與歐洲的現代主義運動幾乎同時發(fā)生和發(fā)展,受現代主義運動影響很大(材料使用、設計形式):另一方面,意識形態(tài)上不具備現代主義運動的民主色彩和社會主義意識。二、“裝飾藝術”運動風格形成的影響因素1.埃及等古代裝飾風格的實用性借鑒簡單的幾何圖形、金屬色系列和黑白色系列,高度裝飾效果埃及古代帝王墓建筑裝飾圖案2.從原始藝術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非洲、南美洲的原始部落藝術,象征性和夸張?zhí)攸c,明快簡潔非洲木雕畢加索《亞維農的少女》

蒙克《吶喊》

3.簡單的幾何外形常用的幾何圖案:陽光放射型、閃電型、曲折型、重疊箭頭型、星星閃爍型、阿茲臺克放射型、埃及金字塔型。4.舞臺藝術的影響《春之祭》《火鳥》芭蕾舞劇和美國的爵士樂爵士樂海報5.汽車設計樣式的影響未來的象征,速度感即是時代感1930年美國電影院海報6.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色彩系列重視強烈的原色和金屬色彩,包括鮮紅、鮮黃、鮮藍、桔紅和金屬色系列三、“裝飾藝術”運動的發(fā)展法國是‘裝飾藝術”風格的發(fā)源地,巴黎是這場運動的中心,20年代和30年代發(fā)展到高潮,二戰(zhàn)前開始衰落,逐漸消亡。這場運動主要集中在豪華和奢侈的產品與藝術品設計上,比如家具、紡織品、金屬制品、玻璃器皿、陶瓷、裝飾雕塑、繪畫、平面設計與海報、首飾設計等等。美國的“裝飾藝術”運動,從紐約開始發(fā)展,剛起步就已經與法國不一樣,比較重視建筑、室內,講究恢弘的氣派,也混雜了美國大眾藝術、通俗文化的一些因素,其中好萊塢風格影響到歐洲,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法國幾乎所有的現代設計運動在法國都集中體現在豪華的、奢侈的產品設計上,法國并未真正地經歷過平民化的設計運動。換言之,社會主義色彩濃重的現代主義運動也未能在法國得到真正的發(fā)展。俄、德、荷同時開始發(fā)展了現代主義運動,法國反而發(fā)展了具有濃厚資產階級特色的“裝飾藝術”運動。法國特色:①非民主化②為權貴和精英服務③資產階級性質矛盾:政治上、藝術上具有民主化傾向;設計藝術上精英主義傾向在平面設計上體現出的特點:①色彩明快;②線條清晰;③富于裝飾性;④體材多為上層階級之奢糜生活,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情景和人物。美國背景:美國是一個沒有文化傳統(tǒng)束縛的國家,對新的藝術和設計風格更加容易接受。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美國國力雄厚,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后勤基地,經濟發(fā)達,出現大量富裕的中產階級消費群體,他們利用各種消費品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和奢侈的心理需要,而“裝飾藝術運動”風格在這種物質和消費條件下獲得了充足的發(fā)展空間。美國的裝飾藝術明顯具有古埃及、中國、波斯、特別室瑪雅文化的痕跡,古老文明在這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和展示。發(fā)展:美國裝飾藝術運動開始于紐約及東海岸,逐漸向中西部和西海岸擴展。在紐約,建筑師注重裝飾要素與新材料的混合使用。在洛杉磯,開始出現了美國本土的詮釋,出現了適合美國通俗文化的所謂加利福尼亞裝飾藝術風格,也出現了為電影院設計特別發(fā)展出來的好萊塢風格。特征:外來文化和新興文化得到充分發(fā)展;本土的設計風格急需設計藝術理念的支撐。四、“裝飾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平面設計)愛德華·科夫(EdwardMckinghtKauffer)美國平面設計師和海報藝術家。生于美國蒙大拿州五大湖區(qū)。1911—1913年在馬克·霍普金斯學院夜校進修繪畫。1913年在芝加哥藝術學院進修,之后在猶他州大學教授麥肯奈特的鼓勵下,來到巴黎學習繪畫。1915年,科夫移居倫敦,在那里得到了第一個海報業(yè)務:倫敦地鐵的宣傳海報。在他的海報作品中,經??梢钥吹搅Ⅲw主義、未來主義、裝飾藝術和超現實主義的特點。受到漩渦主義畫派的啟發(fā),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飛鳥”圖形,被用于1918年《每日論壇報》的海報。他為倫敦地鐵、伊斯曼父子公司(Eastman&Sons)和殼牌石油公司等客戶設計了近141件海報作品,為典范出版社(NonesuchPress)設計了大量的書籍裝幀和插圖。他設計的海報具有他個人的鮮明風格:色彩鮮艷,圖像大量采用幾何形式,特別是明顯地采用立體主義的形式特征來設計,而反映的內容也具有現代化的特征。愛德華·科夫于1918年設計的《每日論壇報》海報,充滿了“裝飾藝術”運動的氣氛。愛德華·科夫是英國把立體主義等現代藝術注入平面設計的最早設計家之一。這是他在1922年為倫敦地鐵設計的海報—倫敦博物館海報,他利用倫敦英國議會的大火作為設計的動機,立體主義繪畫的方法,來烘托倫敦博物館與眾不同的內涵??ㄉ5吕ˋ.MCassandre)海報藝術家阿道爾夫·讓—馬利·莫榮(AdolpheJean-MarieMouron)的筆名。莫榮出生于烏克蘭,一戰(zhàn)期間移居巴黎。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繪畫。1923-1926年,負責設計了一批經典的、影響廣泛的海報作品,他把現代主義,尤其是立體主義和純粹主義的風格元素結合在一起,突出簡約的幾何抽象性,嚴謹的平涂設色、不對稱的構圖以及出奇的字母和圖形安排都體現出卡桑德拉不同凡響的創(chuàng)意能力。他采用極其簡單的圖形,強調圖形的象征和概括運用;他對于文字的興趣,使他盡量把文字和圖形綜合為一體,他的海報設計是象征性的立體主義平面風格的最杰出典范。20世紀30年代以后,卡桑德拉遷移到美國工作,繼續(xù)從事著他的平面設計。1939年回到法國巴黎,之后的30年間主要從事繪畫、戲劇和芭蕾舞設計??ㄉ5吕挥谠瓌?chuàng)性的作品對20世紀平面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卡桑德拉為遠洋游船“諾曼底”(Normandie)設計的海報。1913年卡桑德拉為橫渡大西洋的海上輪船所設計的海報??ㄉ5吕?929年設計的“比狒體”,是“裝飾藝術”風格最典型的字體之一??ㄉ5吕?927年設計的鐵路海報??ㄉ5吕?932年設計的法國紅酒DUBONNET的海報,他運用電影和連環(huán)畫的方法強調主題,文字上也采用了與眾不同的手法,海報由三個畫面組成,是一個不斷把一瓶DUBONNET喝完的人,“雙份”“不錯”和酒的名稱,生動有趣。讓·卡盧(JeanCarlu)法國平面設計師、插圖畫家。他的作品充分融入了對建筑形式和歐洲現代藝術的感性認識,通過幾何學和立體主義象征圖形,創(chuàng)造出近乎科學般精確的簡潔圖像。他的設計中具有鮮明的“裝飾藝術”運動的特點,現代藝術運動、“海報風格”運動等各種流行的視覺藝術運動在他的作品得到綜合運用,使他的作品一出現就得到廣泛的歡迎。1904年,卡盧訪問美國,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舉辦了名為“戰(zhàn)爭中的法國”主題展,他的設計取得很大成功。1904年6月,德軍占領巴黎,卡盧留在美國,創(chuàng)作了他最杰出的一批作品。他在美國逗留了13年,創(chuàng)作出大量杰出的平面作品,尤其是他為盟軍設計的海報,文字圖形相交織,組合成一個綜合整體,極具特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最杰出的海報典型。讓·卡盧在1930年為雜志《名利場》設計的封面,采用象征性的男女形象,利用線條組成,加上色彩烘染,形成霓虹燈效果黑色背景上有摩天大樓的燈光,表現繁華、醉生夢死的名利場特色,極具感染力。保羅·科林(PaulColin)法國最著名海報藝術家。一戰(zhàn)結束后,科林在巴黎香舍麗劇院擔任舞臺設計和平面設計師。1925年科林正式開始從事平面設計,主要給劇院設計演出海報,他的風格受當時流行的立體主義和“裝飾藝術”運動風格的影響,用簡單的形式表達內容。他的人物是重疊的,把幾個不同的人物或者描繪的題材利用透明重疊的方法綜合一體,提高結構上的整體性。布局上則采用傾斜方法,造成不太平衡和不太對稱的安排,增強動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科林在法國投身反法西斯的海報工作中,在戰(zhàn)后繼續(xù)從事設計工作,直到20世紀70年代逐步因年邁而停止??屏止ぷ鞣浅G趭^,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他一生大約設計過1000-2000張大型海報,還設計了800個左右的舞臺布景,非常多產。四、裝飾藝術運動的代表作品建筑設計

建筑材料有傳統(tǒng)材料像新型材料的變革,特別是金屬與玻璃。設計上追求時代感、運動感、速度感,完全摒棄古典樣式克萊斯勒大廈1930(美國)帝國大廈1931(美國)紐約電話公司大廈1926胡佛工廠大樓(英國)著名建筑:克萊斯勒大廈(1930年完工),由威廉·凡·阿倫(WilliamVanAlen)設計,其頂部奇特的流線型造型和絢麗的裝飾圖案是美國“裝飾藝術運動”風格建筑的集中體現。帝國大廈(1931完工)由威廉·蘭柏(WilliamLamb)設計。設計定稿于1929年8月30日,用了24個月就完成了建筑工程,無論是外表還是內部,都具有強烈的裝飾藝術風格特征。自此,這種風格在美國廣泛流行,在費城、芝加哥、水牛城等地都出現了大量的這類建筑。30年代在紐約完工的洛克菲勒大廈是這種風格的最杰出代表,無論是建筑結構建筑風格,還是室內設計、壁畫、雕塑、家具、壁版設計、餐具、電梯內部和電梯門的設計、屏風、墻面裝飾、浮雕,還是外部的廣場設計,都有既統(tǒng)一又豐富的特點。位于該建筑內的無線電城市音樂廳更是登峰造極的"裝飾藝術"風格典范。裝飾藝術品

包括陶瓷設計、玻璃設計、金屬制品、漆器設計等。布梭德爾·沃克斯勞里克設計的雕塑埃米爾·德科座鐘設計機器零件手鐲首飾與時裝配件設計以法國最具代表。設計為上層階級服務。代表人物保羅布·瓦列特、可可夏奈爾。保羅布·瓦列特

推翻了女用緊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