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習俗-吃重陽糕_第1頁
重陽節(jié)習俗-吃重陽糕_第2頁
重陽節(jié)習俗-吃重陽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 范文最新推薦------------------------------------------------------重陽節(jié)習俗——吃重陽糕有的地方也有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糕不僅好吃,而且它還有它其中的寓意所在。因為糕與高諧音,意為步步高升興旺發(fā)達。住在平原的百姓,重陽節(jié)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便用江米、黃米、小棗等原料做成蒸糕,上面還插上五色小旗,稱之為重陽糕,用它來饋贈親朋好友。人們登高時也帶上花糕作為食物。吃了此糕,表示登高,具有象征意義。據(jù)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作起來可以簡易,也可多名堂。有的地方糕要九層,像座寶塔;有的上面還要有兩只小羊,以合重陽之意;有的地方還在重陽糕上插一面小戲旗,并且點上蠟燭,此舉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旗代替茱萸?,F(xiàn)在的重陽糕,也沒有固定的品種,只要是在重陽節(jié)吃的松軟糕類,都稱為重陽糕。佩插茱萸起源于晉代。民間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zāi)多難,因此民間流傳在重陽節(jié)插茱萸以辟邪。古人認為,茱萸有三種功效:一是顏色鮮艷,給人視覺上的美感 ;二是香味濃烈,給人嗅覺的舒服感 ;三是茱萸有藥用價值,渾身是寶。佩茱萸是指佩戴茱萸囊,在淮河下游和黃河中下游俗稱為香1/3荷包。將紅色而細小的茱萸籽裝入小布袋中,或掛與胸下,或佩戴于腰間,或掛于手臂。其發(fā)出的濃烈香味,令人心醉,又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插茱萸就是將茱萸插戴于頭上。著名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大詩人李白有詩云:九日茱萸熟,插鬢傷早白。插茱萸不僅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對美好安寧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美的刻意追求。除此之外,還有食用茱萸喝茱萸酒的習俗。風箏,南方稱紙鷂,北方稱紙鳶。放風箏是重要娛樂活動,南北皆有,尤以南方為盛。按照我國的傳統(tǒng)習慣,放風箏多在清明??墒悄戏降那迕髑昂鬄橛昙?,春雨不斷,顯然是不適合放風箏的。而重陽前后秋高氣爽,清風較大,人們按照傳統(tǒng)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風箏,天和地和人和。李斗《揚州畫舫錄》載:九九重陽日,城中仕女,接踵連肩,翩翩游賞,放風箏終日不絕。清人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九《事語》載:廣州農(nóng)歷九月九日載花糕萸酒,登五層樓,雙塔,放響弓鷂。在臺灣,有俗語九月九,風箏滿天哮。重陽放風箏頗為流行。而且,還有相互之間斗風箏,即設(shè)法用自己風箏的線將別人的風箏線絞斷,讓對方的風箏墜落。不幸落敗墜地的風箏往往成為眾人搶奪的目標。戰(zhàn)敗的一方以風箏斷了線,家伙(財產(chǎn))去一半來形容自己損失的慘重。--------------------------------------------------------------- 范文最新推薦------------------------------------------------------重陽放風箏被人們賦予了許多涵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送吉祥,一個是放晦氣。送吉祥體現(xiàn)在風箏上的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上。如求福的蝙蝠風箏、魚風箏和如意風箏,求壽的祥云賀壽、八仙賀壽、仙童賀壽風箏等,還有表達喜慶的喜上眉梢、喜慶有余、福祿壽喜等。龍鳳麒麟等也是風箏圖案的主角。 放晦氣就是放飛者把自己的不幸、煩惱和災(zāi)難寫在風箏上,風箏飛上天后有意扯斷或剪斷風箏線,讓風箏飄走,這樣也就把晦氣放走了。風箏可放去晦氣的觀念由來已久?!都t樓夢》七十回中寫林黛玉她們暮春三月會集瀟湘館搞起社填詞的活動,忽有一蝴蝶風箏落掛竹梢。林黛玉見狀,說: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掉出去罷,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晦氣。于是寶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