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春秋時期歌詩的儀式功能_第1頁
論春秋時期歌詩的儀式功能_第2頁
論春秋時期歌詩的儀式功能_第3頁
論春秋時期歌詩的儀式功能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春秋時期歌詩的儀式功能

《漢書藝術(shù)文化志》寫道:“古代的侯卿與鄰國交換語言,感受微妙的感覺?!?1755-1756)先秦典籍中有關(guān)賦詩記載的只有《左傳》和《國語》,“賦詩”和當(dāng)時的“歌詩”、“誦詩”是有很大區(qū)別的,目前學(xué)者們對這些概念的探討已相當(dāng)深入,顧頡剛認(rèn)為:“賦詩等于現(xiàn)在的點戲?!?P649)朱自清認(rèn)為:“賦詩大都是自己歌唱,有時也有教樂工歌唱?!?P20)楊伯峻、徐提《〈春秋左傳〉詞典》中解釋春秋賦詩為歌詩,就是按某詩的曲調(diào)歌唱其詞。(878)劉麗文認(rèn)為:“賦詩的形式是唱詩,并多有樂器伴奏?!?P199)馬銀琴認(rèn)為:“‘歌詩’與‘賦詩’分別是有不同的行為主體承擔(dān)的具有不同特點的用詩方式。《左傳》中凡云‘賦詩’者,皆自賦,而云‘歌’者,則有樂工完成?!?P156)然而“歌詩”、“誦詩”和“賦詩”在用詩形式、原則和功能上卻有著嚴(yán)格的分殊。一、“歌詩必類”與朝訪燕享的禮典程序《左傳》和《國語》中有關(guān)“工歌”的記載共四例,如《左傳·襄公四年》:穆叔如晉,報知武子之聘也。晉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三拜。韓獻子使行人子員問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君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xì),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段耐酢?兩君相見之樂也,使臣不敢及。《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咨于周。’臣聞之:‘訪問于善為咨,咨親為詢,咨禮為度,咨事為諏,咨難為謀。’臣獲五善,敢不重拜?”《國語·魯語》對此次聘享亦有記載。魯穆叔出聘晉國,晉侯用極其隆重的享禮歡迎他,他卻指出了其中的錯誤,認(rèn)為《肆夏》、《文王》都不適用于卿大夫,所用享禮超出了他應(yīng)享用的范圍,所以不拜。據(jù)《儀禮·燕禮》記載,在行禮過程之中,“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然后“笙入,立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之后“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P1021)。最后合樂《周南》中的《關(guān)雎》、《葛覃》、《卷耳》,《召南》中的《鵲巢》、《采蘩》、《采蘋》,《儀禮·鄉(xiāng)飲酒禮》中有幾乎同樣的描述。而《儀禮·燕禮》又規(guī)定:“若以樂納賓,則賓及庭,奏《肆夏》。賓拜酒,主人答拜而樂闋。公拜受爵而奏《肆夏》,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樂而闋。升歌《鹿鳴》,下管《新宮》,笙入三成,遂合鄉(xiāng)樂,若舞《勺》?!?P1024—1025)“歌詩”全面地參與了朝聘燕享的禮儀,體現(xiàn)了嚴(yán)格的“禮”的規(guī)則和等級分殊,這也正如穆叔所云:“《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與聞?!段耐酢?兩君相見之樂也,使臣不敢及?!薄案柙姟鄙俨涣恕皹贰钡膮⑴c,《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所記季札觀樂,(穆子)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等詩篇(P2006),季札對這些詩篇逐一進行評價??追f達疏曰:“歌《周南》、《召南》之詩,而以樂音為之節(jié)也?!?P2006)因此所謂的“工歌”必然以樂器伴奏為之。歌詩者必須遵從“歌詩必類”的原則,《左傳·襄公十六年》:“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R高厚之詩不類。”(P1963)高厚的歌詩顯然不符合當(dāng)時的要求,被認(rèn)為有異志,導(dǎo)致了諸侯同仇敵愾的討伐。杜預(yù)注曰:“歌古詩當(dāng)使各從義類”(P1963),孔穎達疏曰:“歌古詩各從其恩好之義類,高厚所歌之詩獨不取恩好之義類,故云齊有二心?!?P1963)楊伯峻注曰:“必類者,一則須與舞相配,而尤重表達本人思想?!?P1027)“工歌”是詩舞樂三位一體,這也就要求歌詩者不僅要“詩所以合意”(P171)兼顧音樂甚至是舞蹈的一致性和對應(yīng)性,因此“工歌”多與禮儀相關(guān)聯(lián),極為注重《詩》的禮儀功能。二、“無拳無勇,職為亂階”的諷刺文衛(wèi)獻公戒孫文子、寧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于囿。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戚,孫蒯入使。公飲之酒,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大師辭。師曹請為之。初,公有嬖妾,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故師曹欲歌之,以怒孫子,以報公。公使歌之,遂誦之。蒯懼,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贝髱熞驗椤案柙姳仡悺钡脑瓌t而推辭歌《巧言》,而師曹因為與衛(wèi)獻公有宿怨,所以主動“誦”這首詩,杜預(yù)注曰:“恐孫蒯不解故?!?P1957)師曹挾私欲借《巧言》中的“無拳無勇,職為亂階”諷刺文子以激化矛盾,使客人聽得更明白。又如《襄公二十八年》:叔孫穆子食慶封,慶封汜祭。穆子不說,使工為之誦《茅鴟》,不知。慶封第一次去魯,魯人賦《相鼠》譏諷他不懂得禮節(jié)。這次慶封不曉得祭祀之常禮這樣的重要儀式活動,穆子非常不高興,特意讓樂工“誦”《茅鴟》這首詩,杜預(yù)注曰:“工,樂師?!睹|》,逸詩,刺不敬?!?P2000)“誦”在這兩次用詩活動中是指“樂工朗誦”,《周禮·大司樂》鄭玄注曰:“以聲節(jié)之曰誦?!?P787)楊伯峻認(rèn)為:“歌與誦不同。歌必依樂譜,誦僅有抑揚頓挫而已。”(P1011)這種抑揚頓挫地朗誦不必然依據(jù)原有樂譜,然而卻注入了誦詩者或點詩者極為強烈的感情因素?!墩f文》曰:“誦,諷也?!?P51)《正字通》曰:“誦,怨辭也?!痹谏厦嫠信e的“誦詩”中,第一例本來想“歌”卻改為“誦”,師曹用“誦”這種方式實現(xiàn)了他激惹孫蒯的目的,他的諷喻逼出了一場衛(wèi)國君卿間你死我活的爭斗,引發(fā)了一場國君被逐的災(zāi)難。而第二例“誦詩”是在慶封不知曉祭祀之“國之大事”背景下(P1911),叔孫穆子特意讓“工誦”去諷刺他。另,《左傳·襄公四年》:“臧紇救鄫,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曰:‘臧之狐裘,敗我于狐駘。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于邾?!?P1934)臧紇在狐駘打了敗仗,魯國人認(rèn)為是其身穿狐皮襖造成的,并罵他為侏儒。《國語·晉語》:“惠公入,而背外內(nèi)之賂,輿人誦之曰:‘佞之見佞,果喪其田。詐之見詐,果喪其賂。’”(P267)晉惠公回國后背棄了許諾,因此民眾“誦”,此兩例中的“誦”明顯含有“諷諫、怨謗”之意??梢姟罢b詩”特別適用于譏諷場合,用來表達主人極為強烈的嘲諷甚至是譴責(zé),“誦”之“一字褒貶”極為形象地體現(xiàn)了《左傳》“微言大義”之功效。三、鄭國的賦詩與西晉社會的構(gòu)造都有內(nèi)部的意愿景賦,《說文》云:“賦,斂也。從貝武聲。”(P131)知貢賦之賦是其本義。《廣雅·釋詁》:“賦,稅也?!惫势淞x當(dāng)指賦稅?!渡袝び碡暋吩?“厥土唯白壤,厥賦唯上上。”(P146)這是指冀州經(jīng)過治理的土地是細(xì)白沃土,賦稅是一等的。古時貢賦必陳之于庭,引申之“賦”與“鋪”之意相通。《漢書·藝文志》曰:“不歌而誦曰賦?!?1755)孔穎達認(rèn)為“賦”為“誦古詩也?!?P1724)“誦詩”和“賦詩”只是在朗誦詩的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它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劉生良先生《春秋賦詩的文化透視》認(rèn)為:“‘賦’是一種介于‘歌’、‘誦’之間的特殊表達方式,既非‘歌’亦非‘誦’,又近‘歌’亦近‘誦’。與‘誦’相比,它當(dāng)有一定的曲調(diào),而非簡單直白的朗誦。與‘歌’相比,它一般不由樂工演唱。”(P88)“賦詩”由樂工完成的只有《左傳·文公四年》:“衛(wèi)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答賦。使行人私焉。對曰:‘臣以為肄業(yè)及之也……’”(P1840—1841)其他的都是由公卿大夫親自所賦。而“賦詩”本身有兩種類型:一是造篇;二是誦古。(p408)“賦詩”重點是鄭玄所謂的“誦古”,在賦前人詩篇的同時也可以賦自作詩篇,如:“公入而賦”、“衛(wèi)人賦《碩人》”、“許穆夫人賦《載馳》”、“鄭人賦《清人》”、“秦人賦《黃鳥》”、士蒍“退而賦”等,后世所謂的“賦詩”(也即是即興作詩)就是沿著這層意思發(fā)展而來的?!百x詩”與“歌詩”相比更加注重《詩》的文字意義功能,這也即是“賦詩言志”之說,勞孝輿曰:“作者不名,述者不作,何歟?蓋當(dāng)時只有詩,無詩人。古人所作,今人可援為己作;彼人之詩賡為自作,期于言志而止。人無定詩,詩無定指,以故可名不名,不作而作也。”(P1)“不作而作”也即是古詩為今人所用,借古人之言申述個人之志,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而這里的“志”主要是指賦詩者的政治抱負(fù)。如《左傳·昭公十六年》:夏四月,鄭六卿餞韓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子齹賦《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產(chǎn)賦鄭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弊哟笫遒x《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游賦《風(fēng)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籜兮》。韓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數(shù)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毙咏垣I馬焉,而賦《我將》。子產(chǎn)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鄭國六卿為晉韓宣子餞行時,應(yīng)韓宣子之請代表國家賦詩,六卿都借詩表達了對晉國的友好和尊重。子齹賦《野有蔓草》,義取“邂逅相遇,適我愿兮”,表示對韓宣子的久仰;子產(chǎn)賦《羔裘》,義取“彼其之子,舍命不渝,邦之彥兮”,贊美韓宣子為晉國的棟梁;子大叔賦《褰裳》,義取“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表示鄭晉交好的愿望;子游賦《風(fēng)雨》,義取“既見君子,云胡不夷”,表達對見到韓宣子這樣的賢君子的歡樂;子旗賦《有女同車》,義取“洵美且都”,來表示對韓宣子風(fēng)度閑雅的贊美;子柳賦《萚兮》,義取“倡予和女”,表示鄭國愿和晉國和諧共好,順從晉國的心意。六卿賦詩的目的是相同的,也即是“足以表示鄭國之志”(P1380),他們的賦詩道出了與晉國交好的強烈愿望,韓宣子聽后非常高興,不僅表示要保護鄭國而且還盛贊了鄭國興盛的愿景。有時《詩》在外交活動中完全代替了語言,只依靠賦詩就完全可以完成政治使命,如《左傳·文公十三年》:公如晉朝,且尋盟。衛(wèi)侯會公于沓,請平于晉。公還,鄭伯會公于棐,亦請平于晉。公皆成之。鄭伯與公宴于棐,子家賦《鴻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蔽淖淤x《四月》,子家賦《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鄭伯拜。公答拜。鄭、晉兩國的應(yīng)對全部以《詩》為媒介,鄭國背晉后又想歸附晉國,希望魯文公代為求情。鄭大夫子家賦《鴻雁》,取其“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弊岕斘墓珣z憫,為之道路奔波,再度去晉為其請和。季文子代表魯文公賦《四月》,取其“先祖匪人,胡寧忍予”,表示不想遠(yuǎn)行勞苦,期盼回國祭祀先祖,不愿返回晉國。子家賦《載馳》之四章,義取“控于大邦,誰因其極”,表示鄭國有難,再次請求魯國幫助。魯文公不好再搪塞了,季文子隨即賦《采薇》之四章以應(yīng)對,義取“豈敢定居,一月三捷”,來答應(yīng)為鄭國奔波。鄭人和魯人在這次賦詩活動中表面上似乎什么事都沒有發(fā)生,實際上在彼此的賦詩應(yīng)對過程中,暗中交鋒了兩個回合,“四詩拉遝稱引,各各不言而喻?!?P2)《詩》起了以《詩》代言的重要作用,《詩》的實用性的功能不言而喻。這時的“賦詩”重在“言志”,更多地顯現(xiàn)出它的文字意義和政治功能。這也就完全印證了孔子對《詩》之功能的認(rèn)識:“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P2507)孔子認(rèn)為學(xué)《詩》不僅僅是能背誦,更重要的是能靈活運用于現(xiàn)實的政治生活之中,也即是把《詩》運用到辭令中去,用《詩》去實施典禮、諷諫、賦詩、言語等。賦詩的用詩原則是“斷章取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P2000)杜預(yù)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