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浙江省嘉興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浙江省嘉興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浙江省嘉興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浙江省嘉興市高級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嘉興高級中學2023學年第一學期調(diào)研考試高二年級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批判”一詞來自德國古典哲學,特指人類勇敢地運用理性來解決自身面臨的一切問題的崇高的“權衡較量”的思維活動,比如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魯迅的“批判”也具有獨特的哲思魅力,但并不囿于哲學和理論。竹內(nèi)好認為,魯迅一開始就不喜歡擺弄單純的抽象理論,后來也無意于此。但這并不是說,魯迅更偏重于“行動”。盡管魯迅渴望“行動”,贊美“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摩羅詩人”,但他終于并不是行動家,他的小說、雜文和散文隨筆無不顯明他主要還是思想文化領域的一個批評家(批判者)。而且他的批判并不仰仗也并不追求高深玄妙的概念理論的架構,乃是整個生命(活潑的智慧、情感與意志)的全然投入。表現(xiàn)出來,更偏重于蘇珊·朗格所謂“情感的形式”,也就是文學。魯迅遺產(chǎn)也可以說就是批判的文學或文學的批判。這具體就是他所提倡的“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直接批判社會現(xiàn)實并進而批判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所依托的一定的精神傳統(tǒng)。其核心,就是“批判國民劣根性”。為什么“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實為對“國民性”或“國民劣根性”“壞根性”的批判?這是因為在魯迅看來,社會現(xiàn)實的改造直至文明傳統(tǒng)的更新,關鍵在“人”,“人”的關鍵在“精神”,即通常所謂“人心”。人心壞了,外在的社會設施乃至文明的一切其他內(nèi)容不管涂抹得怎樣漂亮,都不可能真正好轉(zhuǎn),反而越來越壞。他雖然經(jīng)常從直接的乃至高度敏感的社會政治入手,雖然也像學問家們那樣進行深入廣泛的歷史文化的闡釋,但他的真正目標仍然是堅定不移地“直指本心”:“批判國民劣根性”。(摘編自郜元寶《魯迅六講(增訂本)》)材料二:魯迅在寫于世紀初的《文化偏至論》里,所要討論的是新世紀的中國文化的戰(zhàn)略選擇問題,同時提出的是中國要建立什么樣的“新文明”,也就是如何趕上世界新潮流,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的問題。為此,他對于“西方文明史”,特別是19世紀西方現(xiàn)代化道路,進行了專門的考察。針對當時流行的關于中國的“現(xiàn)代文明”的種種設想,他明確提出,無論是“以富有為文明”“以路曠(即科技——引者注)為文明”,還是“以眾治(即以議會民主為代表的現(xiàn)代民主)為文明”,都是片面的,只抓住了“現(xiàn)象之末”,而放棄了“本原”;他因此提出“根柢在人”,中國在新世紀里,要“生存兩間,角逐列國”,“其首在立人”,也即人的徹底解放,這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出發(fā)點,也是最后的歸宿。他又進一步回答了“怎樣立人”的問題,指出:“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他的結(jié)論是:“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zhuǎn)為人國。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見于天下”。這就是說,魯迅在思考中國所要建立的“現(xiàn)代文明”、所要實現(xiàn)的“現(xiàn)代化”目標時,他并非不重視民族國家的獨立、富強與民主,但他更重視與強調(diào)“人的體生命的精神自由”:他認為二者之間存在著“本末之分”,因此他賦予后者以哲學上絕對的終極的意義與價值,同時在現(xiàn)實層面的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文明”)目標與道路上,強調(diào)“立人”是“立國”的前提與基礎,邏輯與歷史的起點與終點(最終要建立的現(xiàn)代國家是“人國”)。(摘編自錢理群《絕對不能讓步》)材料三: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要經(jīng)過奴性、悟性、理性這三個階段,一個民族直至整個人類同樣也要經(jīng)過這三個階段。而民族和人類的精神自覺就需要本民族和全人類的思想家、文學家,對本民族的精神以至全人類的人性進行內(nèi)審與反省,并以文學為途徑把自己反思的結(jié)晶傳達給人民,以改變本民族的精神和人類的人性。魯迅畢生所致力的,就在于對中國人精神的反思,啟悟中國人“悟己之為奴”,從奴性狀態(tài)上升到悟性境界。這是魯迅所承擔的歷史的職責,也是他恒久的一直延續(xù)到當代的最重要的價值。這不是從某個人或某個政治集團的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而是從普世的,即中國人以至全人類精神文化發(fā)展的視角進行觀照所總結(jié)出的魯迅的當代價值。正因為魯迅具有這樣的價值,是從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國人的精神和思維方式,所以必然觸動了每個中國人的神經(jīng)中樞,牽扯到所有文化論戰(zhàn)的核心問題,因為種種文化論戰(zhàn)爭論的根柢,說到底也是應該怎樣認識人類自己與外部世界的問題。因而至今總有人罵他,攻擊他,也總有人推崇他,紀念他,每一次的文化論戰(zhàn)也都要把魯迅牽連進去。(摘編自張夢陽《魯迅的科學思維》)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魯迅主要通過思想文化領域的批評來喚醒“人心”,他的批判不涉及抽象的概念理論,借助的是“整個生命的全然投入”的文學形式。B.在思考中國建立的“現(xiàn)代文明”的目標時,魯迅更重視“人的個體生命的精神自由”,甚至甚于“國家的獨立、富強與民主”,他認為前者是“本”。C.從普世的層面進行觀照,魯迅的價值體現(xiàn)在他所承擔的歷史職責,即引導人們“悟己之為奴”,擺脫精神的奴役狀態(tài),重新回歸理性境界。D.至今總有人罵他,攻擊他,也總有人推崇他,紀念他,這是因為魯迅是從是從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國人的精神和思維方式,所以常招致誤解。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三則材料都談到了對中國人精神的反思,不過三者論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魯迅所提倡的“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的核心落實為“批判國民劣根性”。C.為了明確新世紀的中國文化的戰(zhàn)略選擇,魯迅考察了西方的現(xiàn)代化道路。D.魯迅對民族人性的內(nèi)審與反省,深刻改變了本民族的精神和人類的人性。3.下列信息不屬于魯迅批判的“國民劣根性”的一項是()(3分)A.魯迅在《論照相之類》中提到S城就有利用照片的合成而制作的“求己圖”:“一個自己傲然地坐著,一個自己卑劣可憐地,向了坐著的那一個自己跪著?!盉.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中寫道:“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盋.在《記念劉和珍君》中,提及劉和珍之死,魯迅寫道:“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盌.在《論睜了眼看》中,魯迅說道:“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來,而自以為正路?!?.請簡要分析材料一論證思路。(4分)5.魯迅呼喚“精神界之戰(zhàn)士”的到來,他的核心思想是“立人”;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請簡述此處孔子的“立人”與魯迅的“立人”在概念內(nèi)涵上和提出目的上有何不同。(4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江上【注】馮至子胥望著昭關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換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卻真實地獲得了真實的生命。時節(jié)正是晚秋,眼前還是一片綠色,夏天仿佛還沒有結(jié)束。向南塑去,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平原。他在這荒涼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來原野漸漸變成田疇,村落也隨著出現(xiàn)了,子胥穿過幾個村落,最后到了江邊。太陽已經(jīng)西斜,岸上三三兩兩集聚了十來個人:有的操著吳音,有的說著楚語。有人在抱怨,二十年來,這一帶總是打過來打過去,弄得田也不好耕,買賣也不好做。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說:“前幾年吳王余昧死了,本應該傳位給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個這樣賢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潔?!薄八蛔约罕3指邼?,而一般人都還在水火里過日子,——我恨這樣的人,我們都是吃了他高潔的苦?!币粋€年輕人憤恨地說。那老年人卻諒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為感動我們,不是比做國王有意義得多嗎?——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掛劍的那件事而論,對于友情是怎樣好的一幅畫圖!”季札在死友墓旁掛劍的事,子胥從前也若有所聞,他再低下頭看一看自己佩著的劍,不覺起了一個愿望:“我這時若有一個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劍,當作一個友情的贈品,——而我永久只是一個人?!弊玉氵@樣想時,也就和那些人的談話隔遠了,江水里的云影在變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這時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漁船,船上回環(huán)不斷地唱著歌: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馳,是怎樣感動子胥的心!他聽著歌聲,身不由己地向蘆葦叢中走去。西沉的太陽把蘆花染成金色,半圓的月也顯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邊永久捉不到的一塊寶石。漁夫的歌聲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歌聲越唱越近,漁舟在蘆葦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風塵仆仆,一走上船,呼吸著水上清新的空氣,立即感到水的溫柔。子胥無言,漁夫無語,耳邊只有和諧的櫓聲,以及水上的泡沫隨起隨滅的聲音。船到江中央,水流變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寧靜。子胥對著這滔滔不斷的流水,他想這是從郢城那里流來的。他立在船頭,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為那里的樓臺也曾照映在這同一的水里。他望著江水發(fā)呆,不知這里邊含有多少故鄉(xiāng)流離失所的人的眼淚。父親的、哥哥的尸體無人埋葬,也許早已被人拋入江心;他們得不到祭享的魂靈,想必正在這月夜的江上出沒。郢城里的王公們都還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誰知道這時正有一個人在遙遠的江上,想把那污穢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隨著月光膨脹起來……他再看那漁夫有時抬起頭望望遠方,有時低下頭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樣一個人呢?一個不知從何處來,又不知向哪里去的遠方的行人罷了。但是子胥,卻覺得這漁夫是他流亡以來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兩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運命,怕只有最親密的朋友才唱得出這樣深切感人的歌詞,而這歌詞卻又吐自一個異鄉(xiāng)的、素不相識的人的口里。船緩緩地前進著。兩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個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鄉(xiāng)。他看那漁夫搖櫓的姿態(tài),他享受到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往日的心總是箭一般地急,這時卻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與漁夫共同領會這美好的時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囁嚅,但他最后不得不開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給你作紀念呢?”漁夫倒有些驚奇了。這時子胥已經(jīng)解下他的劍,捧在漁夫的面前。漁夫嚇得倒退了兩步,他說:“我,江上的人,要這有什么用呢?”“這是我家傳的寶物,我佩帶它將及十年了。”“你要拿這當作報酬嗎?”漁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見有些行人,不知為什么離鄉(xiāng)背井要走得那么遠。既然遠行,山水就成為他們的阻礙;他看慣了走到江邊過不來的行人,是多么苦惱!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閑暇,就把那樣的人順便渡過來。因為他引渡的時候多半在晚間,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樣的歌曲。“這值得什么報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說:“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將來說不定會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睗O夫聽了這句話,一點也不懂,他只撥轉(zhuǎn)船頭,向下游駛?cè)ァW玉悛氉粤⒃诮?,望著那只船越走越遠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語地說:“你這無名的朋友,我現(xiàn)在空空地讓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將來我卻還要尋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墳墓。”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劍,覺得這劍已經(jīng)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個永久難忘的朋友保留著這支劍。(有刪改)[注]歷史小說《伍子胥》寫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時期伍子胥的復仇故事,敘述他由楚至吳的輾轉(zhuǎn)逃亡。小說共九節(jié),《江上》為第六節(jié),伍子胥過了昭關,繼續(xù)跋涉,前往吳國。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子胥過了昭關,所見風景與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綠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獲得了真實的生命”的心情寫照。B.“唯恐把這段江水渡完”,表現(xiàn)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態(tài),只有在江上的這段短暫時光,他才能夠平和地欣賞風景。C.子胥同漁夫道別,說話時“有些囁嚅”“半吞半吐”,表現(xiàn)的是子胥渴望同漁夫交流,又礙于隱情而無法敞開心扉。D.“你渡我過了江,同時也渡過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領會到漁夫的“世界”,他對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7.關于文中江邊人們談論季札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那位老人欣賞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潔,也稱贊他以美好的行為感動了世人。B.那位年輕人認為季札不顧百姓死活,只顧獨善其身,逃避了濟世的責任。C.季札掛劍一事進一步說明了他的品行,也為后文的子胥贈劍做了鋪墊。D.季札的退耕田園,與下文漁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達出本文的隱逸主題。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緒隨著他在江上的所見所感而逐步生發(fā)展開。請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9.漁夫拒劍是一段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漁夫是一位義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劍之后,更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慮而自盡。本文將漁夫改寫為一個普通漁人,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老子》第三十三章))10.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傾:依靠B.埏埴以為器

埏:揉和C.企者不立

企:企圖D.自矜者不長

矜:夸耀11.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轂,車輪的中心,與輻條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B.黔首,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稱謂還有“布衣”“黎民”“生民”“蒼生”“鯫生”等。C.家指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國指天子分封的諸侯建立的地;天子的“天下”稱為“邦”。D.“跨者不行”的“跨”是跨大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一腳。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老子》把很多現(xiàn)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等,認為所有這些對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C.《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認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這是極富哲理的判斷。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4分)(2)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4分)14.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是以A圣人B處無為之事C行不言之D教萬物作焉E而不辭F生而不有G為而不恃功H成而弗居。(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①陸游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注】①這首詞是陸游晚年被罷官后所作。②長楊賦,漢代揚雄為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而作。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托物起興,晨見桐葉飄落,夜聞蟋蟀鳴叫,表明從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蕭瑟的景象。B.“黯黯長安路”一句用長安借指京城臨安,“黯黯”不僅是寫實,也象征著作者難以實現(xiàn)報國理想。C.下闋首句承上啟下,“江海輕舟”暗含歸隱之意,詞人終于在現(xiàn)實的打擊面前選擇釋然離去。D.全詞共四個層次,第一層撫今,第二層思昔,第三層再回到現(xiàn)實,第四層又回顧以住。今昔交織,回環(huán)往復。16.前人評價最后一句的“悔”字為全詞的精要之處,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凡事在初始階段便于控制、利于解決,故老子主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事者要把握先兆、抓住苗頭。(2)《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分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yǎng)作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將進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有何珍貴,自己只渴望醉生夢死。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意境是二胡演奏藝術的高層次審美,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二胡演奏藝術的意境表現(xiàn)離不開情景交融,而意境的表現(xiàn)經(jīng)常是虛實結(jié)合,給人____的感覺。如樂曲《月夜》表達作者抒情性的同時,也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及空靈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意境美:《閑居吟》表現(xiàn)作者悠然閑適、輕松自得的情緒和從容;阿炳的《二泉映月》中,悲怨哀嘆的曲調(diào),將作者的辛酸榮辱和生平經(jīng)歷都融入其中,借景抒情,將超然的意境美體現(xiàn)得______。意境美的表達能夠使演奏家達到“人琴合一”的境界。這種境界的表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古典詩詞、美術繪畫等多方面的意境表達相通相融,都講究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有種_______的感覺。如《別亦難》《滿江紅》等樂曲感情真摯深厚,能夠表達一種_______的意境,仿佛回到了古代作者生活的情境中??梢姡捎诙鷺非亩葎?chuàng)作中意境美的表達,直接掌控著我們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音樂的深度、廣度的理解和詮釋。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項是()(3分)A.弦外之音酣暢淋漓淺吟低唱清新明麗B.弦外之音淋漓盡致意猶未盡高古幽遠C.意在言外淋漓盡致淺吟低唱清新明麗D.意在言外酣暢淋漓意猶未盡高古幽遠19.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人琴合一”的引號作用相同的-項是()(3分)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B.他是一個節(jié)儉的人,衣服舊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丟棄。C.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D.屠呦呦團隊于1972年11月8日,終于找到了這個熔點在156-157°的無色晶體——CsH2Oo。后來將其命名為“青蒿素”。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加以修改。(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有的人更傾向于在早上活動,往往早飯、午飯和晚飯都吃得很早。他們的生物鐘屬于“早晨型”,此類人也被稱為“百靈鳥”。相反,①他們的生物鐘屬于“夜晚型”,也被通俗地稱為“貓頭鷹”。在當今社會中,由于大多數(shù)工作活動和學校課程都是從早上開始的,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都過著“百靈鳥”一般的生活。因此,擁有“夜晚型”生物鐘的人,②。研究發(fā)現(xiàn),“貓頭鷹”們飲食習慣往往不如“百靈鳥”們健康。③,生物鐘屬于“夜晚型”的人,一般吃飯較晚,更容易發(fā)胖,因為這種生活習慣不利于減肥,還可能增加發(fā)生炎癥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21.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22.“貓頭鷹”這一詞語在文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有一種人格像“堅冰”,拒絕融化,堅持自己的形態(tài)與堅硬,堅持自己不變的寒冷和清醒?!皥员毙腿烁竦娜藞允刈晕?,不管外界如何風雨飄搖,也影響不了他們堅定的內(nèi)心。而老子卻說:“上善若水。事善能,動善時?!奔蠢硐肴烁袢缫汇逅?,它能隨著外界情況變換自己的形態(tài),化為云雨,融入江海,讓生命得以進一步提升。在繼往開來的新時代,對于高中生來說,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我?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寫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嘉興市嘉興高級中學2023學年第一學期調(diào)研考試高二年級語文試卷參考答案1.B2.D3.B4.材料一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思路進行論證。首先提出“批判”的概念,引出話題;然后指出魯迅的“批判”是一種文學的批判;再指出魯迅的“批判”的核心是“批判國民劣根性”;最后得出結(jié)論:“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實為“批判國民劣根性”。5.①概念內(nèi)涵上:孔子的“立人”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的意思,是其“忠恕之道”中的“忠”道;魯迅的“立人”是指人的徹底解放,即“尊個性而張精神”,立“有精神自覺”的人。(立具有獨立人格、批判思維、思想自由的人,類似答案也給分。)

②提出目的上:孔子是為了說明仁道,教導子貢實踐“仁”要能近取譬,推己及人;魯迅是為了改造社會現(xiàn)實,使中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讓國民能夠真正地認識自身文化和性格的劣根性”“追趕世界新潮流”“建立現(xiàn)代國家”,類似答案也給分。)【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他的批評不涉及抽象的概念理論”錯誤。材料一第二段提到魯迅的批判“不囿于”“不喜歡”“不仰仗”“不追求”哲學概念理論,并不表示魯迅批判“不涉及”概念理論。C.“回歸理性境界”錯誤,偷換概念。奴性、悟性、理性屬于精神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材料三是說“從奴性狀態(tài)上升到悟性境界”,而非“回歸理性境界”。D.“這是因為魯迅是從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國人的精神和思維方式,所以常招致誤解”強加因果,“從根柢上深刻反思中國人的精神和思維方式”說明魯迅認識深刻,“因而至今總有人罵他,攻擊他,也總有人推崇他,紀念他”說明有誤解和攻擊,也有推崇和紀念。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魯迅對民族人性的內(nèi)審與反省,深刻改變了本民族的精神和人類的人性”,說明魯迅考察了西方的現(xiàn)代化道路,是為了明確中國的“現(xiàn)代文明”錯誤,材料三“民族和人類的精神自覺就需要本民族和全人類的思想家、文學家,對本民族的精神以至全人類的人性進行內(nèi)審與反省,并以文學為途徑把自己反思的結(jié)晶傳達給人民,以改變本民族的精神和人類的人性”是就所有民族和人類發(fā)展而言,并沒有指向魯迅,“魯迅畢生所致力的,就在于對中國人精神的反思”只是說明魯迅致力于此。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根據(jù)三則材料,“劣根性”指的是國民“精神”“人心”“思維方式”上的痼弊。A.“一個自己傲然地坐著,一個自己卑劣可憐地,向了坐著的那一個自己跪著”,批判人“既為主,又為奴”的自我身份的二重性。B.表達了作者對死難者深切哀思,激發(fā)了作者面對敵人的刀叢劍樹而進行殊死搏斗的戰(zhàn)斗豪情,又表現(xiàn)了作者在“長夜”氣氛下的憤慨之情。不屬于魯迅批判的“國民劣根性”。C.揭露反對派的無恥行徑。D.“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涉及國民的自欺欺人與“精神勝利法”。故選B。6.B選項中“只有在江上的這段短暫時光,他オ能夠平和地欣賞風景”錯誤,此時的子胥是在享受漁夫帶給他的“一些從來不曾體驗過的柔情”。7.D“漁夫的泛舟江上”只是漁人的客觀生活狀態(tài),不是隱逸的表現(xiàn)。8.①剛上舟,船入江心,江上清新的空氣,柔柔的江水,和諧的櫓聲,霞光輝映,月影江心,讓伍子胥的思緒沉浸在美好的江景世界中,內(nèi)心得以放松,尋得片刻寧靜。②上舟后,伍子胥對著這滔滔不絕的流水,回想故都死難的親人和王公貴族的無恥享樂,復仇的心理又“膨脹”起來。③舟行中,看著漁夫平坦的舉動,想到漁夫?qū)ψ约河幸啥骰荩缤H密的朋友,心懷感恩。④舟行中,伍子胥又浸在血的仇恨里,但被眼前漁夫搖櫓的姿態(tài)所感染,體驗到了不曾體驗的柔情,也就暫時淡了復仇的急迫,與漁夫共享美好時刻。9.①情節(jié)方面:改寫的故事情節(jié)更為簡練,漁夫沒有刻意求助,沒有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慮而自盡,自然而來,自然而去,這樣全文情節(jié)顯得更緊湊、內(nèi)容銜接更自然。②人物方面:相對原故事的義士形象,本文將漁夫?qū)憺橐粋€普通人,表現(xiàn)出其平坦疏散的心境,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淡泊名利的精神,沒有刻意拔高,人物形象更為真實可信;同時這一人物形象對伍子胥的思想成長起到了影響作用,有助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③主題方面:漁夫作為普通人,其熱情、平坦、真摯、無私讓伍子胥體驗到柔情,不僅擺渡伍子胥渡江,也擺渡了他的仇恨,讓他對自己的復仇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漁夫作為一名普通的“擺渡人”,卻有著更深的意蘊,從而深化了小說主題。④語言方面:小說圍繞漁夫,寫到歌聲、水聲、櫓聲、霞光、月色、清淡的云水,搖櫓的姿態(tài),抬頭遠望和低頭看江水的平坦,構思和諧,寧靜而美好的江上泛舟圖景,語言表達富有詩意的柔情之美,這一點是原故事中剛烈的義士形象所不能具備的。10.C

“企者不立”是說“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企:踮起腳。11.B

“鯫生”并非指百姓,而是指淺薄鄙陋的小人

12.D

“‘勝人’比‘自勝’更加難得”錯,應為“自勝”比“勝人”更加難得,原文是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13.(1)這些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2)知道滿足的人富有,強勁奮進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身雖死而“道”仍長存的人,就是真正的長壽。

第一句:“在道”,用道的觀點來看;“余食”,剩”;“贅行”,贅瘤;“物”,人們;“處”,做。第二句:“強行者”,強勁奮進的人、勤勉而行的人;“志”,意志、志氣、志向;“不失其所者”,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死而不亡者”,死而不朽的人。14.CFG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參考譯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就顯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就顯露出不善了。所以有和無互相依存,難和易互相成就,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依靠,音與聲互相和諧,前和后互相跟隨,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讓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加干預,生養(yǎng)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培育萬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就萬物而不自居其功。正是因為不自居其功,所以功績才不會泯沒。(《老子》第二章)C“詞人終于在現(xiàn)實的打擊面前選擇釋然離去”分析錯誤,根據(jù)后文“嘆息無人付”“當年悔草長楊賦”實際表達的是自己遭受排擠,不被知遇,無法施展才能抱負收復大好河山的悲憤,所以詞人并沒有釋然。16.①“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一句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