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景英譯名淺析_第1頁
杭州十景英譯名淺析_第2頁
杭州十景英譯名淺析_第3頁
杭州十景英譯名淺析_第4頁
杭州十景英譯名淺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杭州十景英譯名淺析

一、旅游成為奢侈事杭州被稱為“人間天堂”。西湖無疑是天堂的珍珠。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普通游客,都流連于她的別樣風情中。如今,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公休假期”概念的倡導,人們對旅游這種生活方式越來越習以為常,旅游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杭州以其便利的交通,內涵豐富的旅游資源,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理想度假勝地。二、在西方的“因語”上,翻譯所遵循的翻譯原則旅游產業(yè)化發(fā)展,帶來的必然是對硬件及其配套設施要求的提高?!坝盐骱任髯?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宋朝大詞人蘇東坡贊美西湖的句子。如果把西湖美景比喻成西子的第一張臉的話,那么對慕名而來的外國游客而言,景點的英譯名就是西子的第二張臉。雖說“天生麗質難自棄”,但如果后天不加呵護和保養(yǎng),再美的容顏也有可能受到損毀。反之,如果我們能對西子的“第二張臉”再精雕細琢一下,何嘗不是錦上添花,或許還能讓她增添些許異域風情,讓她美得更國際化呢!準確的景點英譯不僅能為外賓提供便利,也是提升西湖乃至杭州形象的“應有之意”和“必修之課”。但現(xiàn)狀是有些翻譯卻不盡人意。舉個例子,當筆者還在杭州上大學時,曾在一篇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里收集了西湖邊看到的不準確的翻譯,例如“果皮箱”被翻譯成fruitleathercase。這是典型的逐字翻譯法。稍微通些翻譯常識的人就明白,這樣的翻譯是翻譯中的大忌。魯迅先生把這樣的翻譯稱為“死譯”。如果對照嚴復先生提出的“信達雅”翻譯三原則來看,這頭一條“信”就不合格,不通中文的人看了完全不知所云。如果簡單地譯作dustbin或者trashcan就可以。(當然,這是若干年以前的事,這樣的錯誤現(xiàn)在在西湖邊已經基本找不到了。)從另一方面來看,準確是翻譯的第一步要求,對于很多翻譯,尤其是景點名的翻譯,光有準確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向游客傳遞信息,提升美感。舉例來說,西湖舊十景里有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新十景里有滿隴桂雨,龍井問茶,最新十景里有靈隱禪宗(靈隱佛香),梅家春早(梅塢人家)——括號里為備選名稱??v觀這些景點的中文名稱,可以說它們充分運用了漢語的優(yōu)勢,無一例外都使用了四字格,十分工整。在這些四字格里既包涵了景點名,又對景點做了簡單的介紹,有很強的畫面感,又韻味十足。這樣的名稱,讓人看了便有“心向往之”的沖動,宣傳的作用不容小覷。那么相應地,英文版本也應該具有這樣的效果,才算是合格的翻譯。但這樣一來,就給翻譯工作者提出了不小的難題。因為我們知道,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兩者的差別甚大,有過翻譯實踐的人都知道,漢語中的美感與精巧要想在英語中得到一一對應的重現(xiàn),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遠的不說,就拿漢語中的這四字格來說,英語中沒有四字格這樣的說法,所以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就不能生硬地照搬了。拋開形式不說,如果能在文字意境中達到相似的表達效果,也就是嚴復所說的“達”和“雅”,已算是成功的翻譯了。三、曲院風荷的“風”所幸的是,景點名稱的英譯在一開始就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依托著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蘊,開放的社會風氣,頻繁的對外交流,和眾多高校的云集,翻譯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在分析這些翻譯之前,我們首先不妨先來全方位地了解一下西湖。西湖又名西子湖,一年四季風景各異,魅力獨具,具有典型的東方女性之美。特別是早春時節(jié),西湖如夢初醒,嫵媚迷人。西湖湖中有島,島中有湖,加之白堤、蘇堤的分割,很有東方美學風格。西湖由于地質方面的原因,西湖水不像其它湖泊那樣清澈透明,而是半透明,水光瀲滟,山色空蒙,非常含蓄朦朧,具有東方的閑適含蓄之美,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情趣。西湖的“舊十景”有:蘇堤春曉(SpringDawnatSuCauseway)、柳浪聞鶯(OriolesSingingintheWillows)、雙峰插云(TwinPeaksPiercingtheCloud)、花港觀魚(ViewingFishatFlowerPond)、曲院風荷(Breeze-ruffledLotusatQuyuanGarden)、平湖秋月(AutumnMoonOvertheCalmLake)、三潭印月(ThreePoolsMirroringtheMoon)、南屏晚鐘(EveningBellRingingatNanpingHill)、雷鋒夕照(LeifengPagodainEveningGlow)、斷橋殘雪(LingeringSnowontheBrokenBridge)。如果你仔細體會這些名稱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涵蓋了西湖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景色特點,由此可見,當初在制定這些名稱的時候,相關部門還是狠下了一番心思的。這里想就“曲院風荷”、“斷橋殘雪”和“柳浪聞鶯”的翻譯討論一下?!扒猴L荷”中的“曲”。“曲”原為“麯”,南宋時,麯院是釀酒機構的專有名詞。宋亡,麯坊荒蕪,水塘也夷為平地,此景隨之消失。清康熙年間,“麯院荷風”景從洪春橋畔移到蘇堤跨虹橋畔。當時的總督李衛(wèi)為康熙皇帝南下巡幸,特在今跨虹橋之北,辟地鑿池栽荷,并興建了許多亭臺水榭。那么這個“風”為何“風”呢?我們先不妨來讀讀古代的詩人在同名詩詞《曲院風荷》中是怎樣描寫這“風”的。元朝尹廷高的兩句詩是:“獨笑熏風更多事,強教西子舞霓裳?!泵鞔髦~的上闋是:“五月涼風來曲院,綠水芙蕖,紅白都開遍。風遞荷香情不斷,采蓮舟過歌聲緩。”明代張岱的詩中有:“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詩人所用之詞分別是“熏風”、“涼風”及“暖風”,意思分別為“和暖的南風”、“涼爽的風”和“暖和的風”。這三種“風”譯成英文,其中心詞均為breeze:awarmsoutherlybreeze,coolbreeze和genialbreeze。由此可見,“曲院風荷”的“風”字應是“拂煦的微風,和風或輕風”?!昂挝锩挠稳?微風動池荷”(金劉昂宵詩句),這才有詩情畫意。令人遺憾的是,杭州《市民日常外語會話》一書中將“風荷”翻成WindyLotus,這完全破壞了原來的意境。據(jù)多本英美以及國內的權威詞典,windy意為“windswept”和“markedbystrongwindorbymorewindthanusual”。此外,windswept的中文意思是“被風吹光的”,“(好像)被風吹亂的”,“受大風侵襲的”;windy則是“多風的”,即“withalotofwind”。也許,譯者想通過押頭韻的手段,使windy與后邊的winding相呼應,以增強表達力。殊不知,結果卻“因韻害義”。所以把“風荷”翻譯成breeze-ruffledlotus(微風輕拂的荷花)或簡單地,lotusinbreeze(微風中的荷花)是比較貼切的翻譯。1699年康熙游西湖,題十景,誤改“麯院”為“曲院”,“荷風”為“風荷”。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此,特地題詩為其祖的“筆誤”作了辯解。有鑒于此,若將南宋的“麯院荷風”照直譯成英文,可以是Breeze-ruffledLotusintheYeastCourtyard,如果將清朝的“曲院風荷”翻成英文,可以是Breeze-ruffledLotusatQuyuanGarden。因時代變遷,景點及其字面含義也隨著改變,古代建筑風格的“麯院”,早已不復存在;皇帝更名后的“曲院”也未必就是“曲曲環(huán)環(huán)”或“曲曲彎彎”的庭院。所以如今的“曲”暫時用音譯名代之,是不得已而為之,而“院”也早已成為花園和公園了。因此,將“曲院風荷”譯成Breeze-ruffledLotusatQuyuanGarden或Breeze-ruffledLotusatQuyuanPark應該都是可取的。再說“斷橋殘雪”。如果說“曲院風荷”是一副生機盎然的夏景圖的話,那么“斷橋殘雪”呈現(xiàn)的無疑就是銀裝素裹的肅殺冬景了。該景點名起源于南宋畫院的山水題名。當時一批有骨氣的文人對南宋朝廷不圖恢復中原而只顧偏安江南深懷不滿,于是常借筆端以發(fā)泄。畫院畫家馬遠等,作畫多取“一角”、“半邊”之景,也意在諷刺朝廷偏安一隅。大雪初霽,原來苔蘚班駁的古橋上,雪已殘而未消,在這些多情的畫家來看,就難免有殘山剩水之感,故擬出了“斷橋殘雪”這一景目。很明顯,景名中的“殘”是最難翻的?;仡櫄v史,斷橋殘雪先后出現(xiàn)過諸多譯名:SnowontheBrokenBridge(斷橋之雪),SnowSceneontheBrokenBridge(斷橋雪景),LastSnowontheBrokenBridge(斷橋上最后的雪),MeltingSnowontheBrokenBridge(斷橋上正在融化的雪),MeltedSnowontheBrokenBridge(斷橋上融化了的雪),等等。顯然,這些譯名都未譯好“殘”字。有趣的是竟然還有“怪譯”——MeltingSnowHangingOvertheBrokenBridge——回譯成中文是“正在融化的雪懸掛在斷橋之上”。相比之下,選盡可能與意境靠近的形容詞會好很多,即RemnantSnowontheBrokenBridge(斷橋上殘留之雪)和LingeringSnowontheBrokenBridge(斷橋上久久逗留不去之雪)。在此企望有更好的選詞“問世”。在筆者看來,稍顯遺憾的是“柳浪聞鶯”(OriolesSingingintheWillows)中對“浪”字的處理。如果我們回憶過去就會發(fā)現(xiàn)譯者對“浪”這個字進行了省譯,但這里該不該省,省了之后對中文的意境有沒有破壞呢?中文中常有“柳浪”“竹?!敝惖恼f法,細細體會起來,不僅用來說明數(shù)量之多,還表達了隨風婆娑、層層疊疊的動感。如果說復數(shù)形式的willows勉強滿足了數(shù)目之多的話,那隨風搖曳的豐姿呢?所以筆者建議改成wavingwillows,或許在表達的層次上更豐富一些。西湖新十景,是1985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并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后確定的,它們依次是:云棲竹徑(Bamboo-linedPathatYunqi)、滿隴桂雨(SweetOsmanthusRainatMannjuelong)、虎跑夢泉(DreamingofTigerSpring)、龍井問茶(InquiringAboutTeaatDragonWell)、九溪煙樹(NineCreaksMeanderingThroughaMistyForest)、吳山天風(HeavenlyWindoverWuHill)、阮墩環(huán)碧(RuanGongIsletSubmergedinGreenery)、黃龍吐翠(YellowDragonCaveDressedinGreen)、玉皇飛云(CloudsScurryingoverJadeEmperorHill)、寶石流霞(PreciousStoneHillFloatinginRosyCloud)。這里想討論一下“虎跑夢泉”和“龍井問茶”。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虎跑泉的由來,這對做出準確的翻譯很有幫助。相傳,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高僧寰中居此,苦于無水,欲走。一夜,夢見一位神仙,告訴他:“南岳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钡诙?果然看見“二虎跑地作穴”涌出一股泉水,故名“虎跑”。在眾多譯法中,有一種誤譯的出現(xiàn)頻率很高,便是TigerRunningSpring(老虎跑步泉)。其實我們知道“跑”乃“刨”的通假字。在由某旅游局和測繪院出版的全英文地圖上還有這樣一種譯法——TigerPawingSpringPark。首先,該譯名讀起來缺乏美感。其次,雖譯文表面一一對應,但行文不合英文習慣,顯得啰嗦,容易產生誤導。再次,杭州三大名泉主要強調泉,中心詞分別應是(玉)泉、(龍井)泉和(虎跑)泉。然而英譯文在客觀上卻將中心移至“虎”上,回譯成中文為“正在跑泉的老虎公園”,而“……老虎公園”和“(虎跑)泉公園”在中文中也完全是兩碼事。如果一定要將一字一詞硬譯過去,比較能接受的譯文可以是Tiger-pawedSpring。但是這些譯名都不如TigerSpring來得簡潔、自然。再看“龍井問茶”。某旅游局和測繪院共同編制出版的酒店觀光導游圖給的譯文是EnjoyTeaattheDragonWell,回譯成中文是“龍井品茶”或“龍井賞茶”,都回避了“問”字。“問”字,新舊《辭?!贩謩e給了十個義項,沒有一項表明“問”直接或間接等于“品/賞”。從英文字面來看,enjoytea的動賓搭配無可厚非,所以粗看似乎也能接受。但新西湖十景之“龍井問茶”,其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厚重的文化積淀,怎一個“品”或“賞”字了得?君不見,茶文化之豐富,茶品種之多彩,茶景地之宜人,乃至“茶翁之意不在茶,在乎山水之間也”之情趣,以及人靜山空、物我兩忘之境界,真可謂游龍井、坐龍井、汲龍井、沏龍井、飲龍井,是一次美的歷程,美的洗禮,美的享受。明朝詩人有淡然、雋永的《飲龍井》,詩中曰:“平生于物元無取,消受山中水一杯。”晚明文學家、著名茶人陳繼儒《試茶》云:“龍井源頭問子瞻,我亦生來半近禪。泉從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圓。此意偏于廉士得,之情那許俗人專。蔡襄夙辨蘭芽貴,不到前山識不全?!笨梢?“問”后面的文化背景,是只可意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