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長江脫離大公報前后_第1頁
范長江脫離大公報前后_第2頁
范長江脫離大公報前后_第3頁
范長江脫離大公報前后_第4頁
范長江脫離大公報前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范長江脫離大公報前后范長江是中國新聞記者的杰出代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聞獎是中國新聞界的最高獎項之一。他參與創(chuàng)建的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簡稱“青記”,今中國記協(xié)前身)成立的日子(11月8日)被確定為中國記者節(jié),可見其在中國新聞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不過,許多人不甚明了的是,范長江的成名,是與中國報界最負盛名的大公報有著直接關系的。1935年,范長江作為大公報特約記者,因發(fā)表系列通訊《中國的西北角》而聲名鵲起,并正式加入大公報。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活躍在華北戰(zhàn)場,其戰(zhàn)地通訊更為讀者所樂讀、追捧。然而,僅僅一年后,1938年秋武漢失守前夕,在抗戰(zhàn)最需要他發(fā)揮才能與作用的時候,范長江卻忽然離開了大公報,而且再也沒有寫出超過他以前水準的新聞報道。這是為什么?

對范長江一篇文章的解讀

關于范長江與大公報的關系,回憶、論述甚多;對范長江離開大公報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但無論朋友、同事、學者怎么說,即使是范長江親屬的說法,也只能算一家之言。范長江自己怎么說,應該才是最重要也最可信的。但很可惜,他生前沒有就此留下更多可考的文字,他在中的“交代”也被認為并非由衷之言。

這里引述一篇未見論者關注的范長江自己寫的文章試做解讀。此文發(fā)表于人民日報,1957年10月6日大公報加框轉載,題目是《要“招”舊大公報之“魂”么?》這是“反右”運動后期,范長江有針對性的一篇文章,也是他1949年以后公開發(fā)表的鮮見的文字,更重要的是,這篇文章涉及了他與大公報的關系、他對大公報的認識,以及他離開大公報的原因,值得研究、玩味。

關于他脫離大公報的那段“公案”,范長江是這樣表述的:

1938年秋,武漢已經準備撤退了,的逆流正在抬頭,“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反動言論十分囂張。大公報主筆張季鸞要我學寫社論,我就寫了一篇《抗戰(zhàn)中的黨派問題》,主張各抗日黨派“民主團結”,反對“一個黨”的主張。他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就把這篇文章在鄒韜奮主編的抗戰(zhàn)三日刊上發(fā)表了。張季鸞很不高興,約我談話:

“你為什么發(fā)表這樣的主張?!”他嚴厲地質問我。

“我認為這種主張正確?!蔽姨谷换卮?。

“這種主張是蔣先生(即)所反對的。”他說。

“我只能贊成真理?!蔽艺f。

“大公報必須以蔣先生的態(tài)度為態(tài)度!”他激動起來。這是他平日不肯講的一句實在話。

“我個人還有我自己的態(tài)度?!蔽抑苯亓水?shù)鼗卮稹?/p>

“你是大公報的人,只能以大公報的態(tài)度為態(tài)度!”他惱怒了。

“我是中國人!我要以中國人民的態(tài)度為態(tài)度!”

從此我就離開了大公報。

關于范長江離開大公報的原因,范文自己的說法,即他與張季鸞的沖突,較之其他人似更有說服力,或更可信,但需要佐證。

據“青記”首批成員、與范長江同時在大公報工作過的著名記者徐盈回憶,范長江最初決定離開大公報時,他們曾想與之共進退,但“長江自己也有些舉棋不定”。后來,范約徐盈和彭子岡(徐盈夫人,大公報著名記者)出去談話,范說:“報館是在有意刪改或拒登我的稿件,而對你們還不是這樣,你們有什么必要和我一道離開呢?”他說服了徐盈和子岡在大公報堅持下去。

這里需要注意的背景是:

徐盈、子岡夫婦都是1938年入黨的中共地下黨員,而那時范長江還在黨外。對于范要離開大公報,徐盈曾說“當時我們不同意他在緊要關頭離開?!眲裾f不成,才有了“共進退”的想法。這背后是否有中共組織方面的意見,我們不得而知。但它從另一個角度多少佐證了一個未經考證的說法:對范長江脫離大公報殊覺惋惜。

當時,范長江只有29歲,又逢抗戰(zhàn)初起,可謂熱血青年;而張季鸞也確實被尊為“國士”,并且與之過從甚密,張“以蔣的態(tài)度為態(tài)度”和范在憤然中對張做出“抗命”的舉動,都是正常的。如果范文所述對話是真實的,那么,他們的決裂也是一種必然。

問題在于,范文存有疑點。

范所說他那篇《抗戰(zhàn)中的黨派問題》發(fā)表在1938年1月13日出版的《抗戰(zhàn)》(三日刊)第36號上,國民黨關于“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宣傳則明顯晚于其后。而范文又說,張季鸞找他談話時在1938年秋。這在時點上是不吻合的,不能不使其“政見分歧”之說打了折扣,至少無法令人信服(后人引述此說,更不可信)。

徐盈的回憶說,范在勸他們不必與之“共進退”時談到,“報館是在有意刪改或拒登我的稿件”,這里,沒有具體說他被刪改或拒登的是哪些稿件,因而也不能推導出范長江因“政見不同”而去職的結論。如果說,范的去職有“意氣用事”的因素,倒是比較靠譜。況且,范自己曾承認過,大公報(胡政之)從不刪改他的稿件。這顯然又與他對徐盈所說是矛盾的。因此,人們對范的說法只能存疑。而徐盈的回憶則應該是可信的,因為他沒有必要臆造。

范長江脫離大公報,是自己辭職,還是被迫離開,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對范長江與大公報的評價。

范長江在大公報記者任上,除了采訪、寫稿,還有大量的社會活動,發(fā)起和組織“青記”就是重要內容之一。盡管大公報的王蕓生、王文彬等也曾在初期參與其中,但“青記”后來的“向左轉”,會不會引起以“不黨”自居的大公報領導者不滿,以致迫其離開呢?

徐盈在中的一份“交代材料”中有這樣的記述:1939年,大公報遷重慶出版后,他按照黨組織的要求,在重慶繼續(xù)從事“青記”的活動,曾遇到許多困難,大公報經理“曹谷冰找我談話,最后點題說:‘聽說你在搞青記學會,不能再讓范長江的影響繼續(xù)了,大公報就不要再搞了吧?!笨梢?,大公報高層對范長江的活動是警覺的。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也曾參與“青記”活動,他在回憶錄《黃河青山》中寫道,范長江“已經遠遠逾越戰(zhàn)地特派員的角色,全力推動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更是違反報紙不結黨的政策。”“由于學會的責任,他到前線的頻率不能符合編輯期望……‘我被大公報解雇,掃地出門,開除了!’他大聲宣揚?!秉S仁宇的這些文字,不僅證實了范長江與大公報宗旨的不合,而且明確指認大公報因此迫使范長江離開。

解讀1957年范長江的這篇文章,不能排除當時歷史條件的影響和局限,但作為研究范長江乃至大公報的一份歷史資料,卻是有價值的。同為“青記”會員,抗戰(zhàn)初期與范長江有過多次交往的大公報記者張高峰曾說:“作為后學,我對長江與大公報的關系,沒有資格評說。但以我在大公報服務多年的經歷與感受,我以為,長江的這篇文章至少不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而寧可認為是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政治氛圍下,不得不表明的一種立場和態(tài)度。如是,則不能不承認,長江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同樣有其自身的弱點和苦衷。誠如徐盈兄所說:‘長江是人不是神,不要把長江神化了。’我極表贊同?!?/p>

總之,范長江脫離大公報,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無論是范長江請辭,還是大公報解聘,至少不是一句“政見分歧”所能解釋的,后人也不必因此而顧忌“有損”范長江作為杰出記者的聲譽。

范長江離開大公報后

范長江脫離大公報之后,創(chuàng)辦了國際新聞社,繼續(xù)為團結進步記者,宣傳抗戰(zhàn)做工作。1941年“”后,“青記”與國新社被查封,范被通緝,不得不去了香港。1942年又進入蘇北根據地。據說,他最初還曾寫了幾篇解放區(qū)印象記之類的通訊,傳到延安審稿,結果延安方面只肯定了兩篇可用,另外的幾篇卻因為“不符合黨的政策”而未能發(fā)表。此后十年,他雖然沒有離開新聞工作,并且在1949年以后擔任過新聞出版署和人民日報的領導者,但在新聞業(yè)務方面卻再無新的建樹。1952年更被調離了新聞界,人們也再沒有看到過他那膾炙人口、頗具特色和充滿激情的新聞通訊。

范長江曾是一位才華橫溢、出類拔萃的新聞記者,為什么從抗戰(zhàn)后期開始,就再也沒有能夠發(fā)揮他的才能呢?

1988年,夏衍先生在紀念范長江的一次講話中,從一個側面給了人們一個答案,他說:“解放以后,范長江這個名記者不寫文章了,文章很少。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我曾經對他說過……我說,喉舌不能代表人民說話,那還是什么喉舌?耳目和喉舌的作用都不能達到了。他(范長江)說,不一定!我們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國家啦!跟蘇聯(lián)一樣嘛!”由此,夏衍先生認為,范長江后來沒有發(fā)揮他的積極性,沒有發(fā)揮他的才能和作用,是蘇聯(lián)模式或斯大林模式的影響。

夏衍先生能夠提出“解放后范長江不寫文章了”這樣的問題,已經比較尖銳,也很解放思想了,但筆者以為,對于范長江脫離大公報之后的“不寫文章了”,僅從“蘇聯(lián)或斯大林模式的影響”考察是不夠的,而且有些牽強,有必要做更深入的思考??上?,目前鮮見范長江的同事、朋友以及有關學者對他1942年以后的新聞活動有詳實的回憶和深入的研究。即使本文引述的他1957年這篇公開發(fā)表的文章,都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范長江,基本局限于他1935-1941那短短的六年,而這,顯然不是一個完整的范長江。

“青記”會員、曾任中國日報副總編輯的于友先生披露,1961年,范長江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為《記者工作隨想》,其中寫道,“一張報紙,一個記者,其基礎在群眾,前途在群眾;一個記者最基本的鍛煉就是群眾觀點的鍛煉……領導也有糊涂的時候,群眾是清楚的。如果和群眾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你就會心中有底,就不至于像賭錢一樣,跟著別人押寶,別人輸了,你也跟著輸了?!彼€認為,“現(xiàn)在記者的生活是機關化的,不利于記者深入群眾,和群眾脫離久了,就很危險?!?/p>

這些話,是范長江在離開新聞界近十年時寫下的,他為什么要寫這樣的東西?不得而知。但它至少表明,范長江的新聞情結未泯,并且有了新的思考,應該說,他寫的很有現(xiàn)實針對性,也比較深刻,可以視為他多年新聞實踐(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