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習俗、詩性_第1頁
心理、習俗、詩性_第2頁
心理、習俗、詩性_第3頁
心理、習俗、詩性_第4頁
心理、習俗、詩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習俗·詩性

心理·習俗·詩性

生活的藝術化漫談

近代美學所側重的問題是:“在美感經驗中我們的心理活動是什樣?”至于一般人所喜歡問的“什么樣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問題還在其次。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對美的本質的探求美感經驗的研究美美感在風和日暖的時節(jié),眼前盡是嬌紅嫩綠,面對這燦爛濃郁的世界,心曠神怡,忘懷一切,時而覺得某一株花在向陽帶笑,時而覺得某一個鳥的聲音特別清脆,心中恍然有所悟。一·距離說●距離說的提出瑞士心理學家和美學家----布洛●距離是指事物和人的實際利害關系之間的分離。距離產生美市值薔薇科愛情岸上絢麗的風光與水中美麗的倒影舟還長沙

郭六芳

儂家家住兩湖東,十二珠簾夕陽紅。近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畫圖中。李可染(1907~1989),中國現(xiàn)代中國畫家《細雨漓江》云煙中蒼翠的森林蔥翠欲滴的嫩葉寧靜鄉(xiāng)村西藏·林芝薄霧中寧靜的村莊【清】焦秉貞《仕女圖冊》清代畫家、天文學家。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

玉枕紗廚,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婉約派詞人的卓越代表。有關簾的詩句:王勃詩云:“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p>

宋人陳簡齋海棠詩云:“隔簾花葉有光輝?!标懛盼淘娫疲骸按购煵痪砹粝憔?,古硯微凹聚墨多。”歐陽修蝶戀花中:“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審美不涉及利害理論

18世紀德國美學家——康德審美不涉利害——審美與功利、欲念無關?!杜袛嗔ε小穮^(qū)分了美感和快感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到利害計較,都只是欲念的滿足?!叭绻kU或痛苦太緊迫,它們就不能產生任何愉快,而只是恐怖。但是如果在某種距離之外,或只受到了某種緩和,危險和痛苦也可以變成愉快?!?/p>

18世紀英國美學家博克使用了“距離”這個術語?!ぁぁぁぁぁぁ徝揽腕w和審美主體要保持距離

不即不離

距離不及——實用功利距離太過——不能欣賞和理解對象二·移情說●亞里士多德《修辭學》

荷馬:“那些無恥的石頭又滾回平原”“矛頭興高采烈的闖進他的胸膛”鰷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魚之樂?啊哦多利克式柱子比例粗壯,開間比較小,檐部比較重,柱頭是簡單而剛挺的倒立的圓錐臺,沒有柱礎,雄強的柱身從臺基面上拔地而起。粗壯的多利克式柱子收分比較明顯。

古希臘建筑中主要的三種柱式的擬情態(tài):愛奧尼式柱子比例修長,開間比較寬,檐部比較輕,柱頭是精巧柔和的渦卷,柱礎復雜,看上去富有彈性,愛奧尼式柱子纖巧而又柔和。

科林斯式柱子的柱頭宛如一棵旺盛的忍冬草,其余部分用愛奧尼式的。直到希臘晚期才形成獨特的風格。忍冬草成為建筑的重要裝飾題材。●移情作用的定義

用簡單的話說,它就是人在觀察外界事物時,設身處在事物的境地,把原來沒有生命的東西看成有生命的東西,仿佛它也有感覺、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動,同時,人自己也受到對事物的這種錯覺的影響,多少和事物發(fā)生同情和共鳴。●審美的移情作用的特征:一、審美的對象不是對象的實體,而是對象的形象。二、審美的主體不是實用的自我,而是觀照的自我。三、主體和對象的關系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統(tǒng)一的關系。主客融合,物我同一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

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美感,其實不過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回流而已

1、格式塔心理學簡介誕生:20世紀初發(fā)源于德國,針對構造主義心理學提出。格式塔是德語Gestalt的音譯,相當于英文Configuration,含有“完形”、“整體”、“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塔心理學又稱為完形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物:韋特墨、考夫卡、庫洛三·格式塔同形同構說2、阿恩海姆簡介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美學家,格式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庫洛的追隨者,格式塔心理學最主要代表,畢生從事教育和藝術心理方面的研究,頗有成就。著作:《表現(xiàn)性的優(yōu)先地位》、《藝術與視知覺》、《走向藝術心理學〉等。其中《藝術與視知覺》是格式塔心理學的扛鼎之作。3、觀點:自然物的運動、形狀、色彩是支配它們或創(chuàng)造它們的力的作用的結果。人內在的感情活動也受到力的支配。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樣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樣相類似,即外部事物運動和形狀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構,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應的感情活動。外物本身就能表現(xiàn)人的感情。4、移情說與同形同構說的區(qū)別移情說側重主體—美是外物與人心相融合的結果同形同構說側重客體——美在外物本身題畫松萬草已涼露開國披古松青山遍滄海此樹生何峰孤根邈無倚直立撐鴻蒙端如君子身挺如壯士胸

——李商隱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代表作:《向日葵》、《鳶尾花》。繪畫風格:炙烈的色彩,如火的激情。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我國明末清初杰出的寫意畫藝術大師。繪畫風格:冷峭凝練、生硬狂猛。

1、內摹仿學說簡介內摹仿說是移情說的一種代表人物:德國美學家、心理學家谷魯斯2、觀點:摹仿和游戲是本能,審美活動中二者聯(lián)系在一起,摹仿是審美活動的主要內容。審美的摹仿不同于一般知覺的模仿,而是一種內模仿。3、內模仿的美學意義

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礎,有人把它稱為審美筋肉論或者藝術生理學。四·內摹仿顏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字體方嚴正大、雄渾拙樸、大氣磅礴,世稱顏體,在書法史上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作品:《多寶塔感應碑》、《大唐中興頌》、《顏家廟碑》。黃山谷:“奇?zhèn)バ惆危儆形簳x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蕭然出于繩墨之外?!碧K軾:“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后。年十四,以父蔭補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后,他作為南宋遺逸而仕元朝,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史滿天下”。死后封魏國公,謚號文敏。字體秀媚圓潤,裊娜輕盈。《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在上述例子中,筋肉運動起源于摹仿。筋肉運動有時為了摹仿,有時為了適應,當外物沒有動作可摹仿時,感官就適應外物,產生種種生理變化。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橋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憶秦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蘇軾·念奴嬌總之,距離說和移情說是研究美感情感因素的有影響的兩種理論。除情感外,美感還包括一系列其他心理因素,我們將在第五講中闡述。五·知覺與表象

感覺知覺

表象人的感官對外部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包括對顏色、形狀、重量等方面的直觀的感受。

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但又高于感覺,是對外部事物各種屬性的綜合的、完整的反映。指的是保存在記憶中的外在事物的形象。1、對外部事物整體風貌的綜合感覺2、形象鮮明直接3、直接途徑

1、對頭腦中各種知覺印象的概括。2、形象持久。3、間接途徑。4、可塑性和變異性對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進行概括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特征進行概括六·想象與聯(lián)想想象聯(lián)想

分化、重組、運動表象新表象一種事物另一種事物第三種事物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杜甫詩云: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變幻為蒼狗。

長信怨

王昌齡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怨歌行

班婕妤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fā)。??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聯(lián)想接近聯(lián)想類似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兩個事物在時間上、空間上和經驗上相接近,由一個事物的知覺和回憶,會引起對另一個事物的聯(lián)想,從而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兩種事物在性質上或形態(tài)上相類似,由一種事物的知覺和回憶而引起對另一種事物的聯(lián)想。

由一種事物的知覺引起和它的特點相反或相對的事物的聯(lián)想。舞臺聯(lián)想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人,南宋杰出愛國詩人。陸游在青年時與表妹唐琬結為夫妻,彼此情深意重,卻由于父母之命,被迫分離,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春天,他們在沈園偶然重逢。陸游回憶往事,感慨萬分,既興在沈園園壁題寫《釵頭鳳》詞一闋。相傳,唐琬看了這首詞后非常傷感,回家后也和詞一首,不久便憂郁去世了。

暴風雨革命七·通感通感:又稱聯(lián)覺,指美感活動中視覺、聽覺和其他的各種感覺,如觸覺、嗅覺、味覺可以相互溝通。它是美的對象所引起的一種感覺能夠和其他感覺相聯(lián)系,從而產生感覺的轉移、轉化和滲透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

1、通感是藝術家的一種本領2、通感是對欣賞者的一種要求紅杏枝頭春意鬧懷素、張旭草書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視覺→聽覺:紅杏枝頭春意鬧。三更螢火鬧,萬里天河橫。聽覺→視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發(fā)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視覺→觸覺:促織聲尖尖似針。聽覺→嗅覺:哀響?zhàn)ト籼m。嗅覺→聽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情感伴隨著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美感過程中的情感狀態(tài)尤其顯得強烈、深沉和持久。理解則是人們對事物的理性認識,它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審美對象的文化背景、象征意義、相關聯(lián)的其他知識等。充分地理解審美對象的背景知識,可以便我們更好地進入欣賞狀態(tài)。

美感知覺想象通感情感理解聯(lián)想表象感覺八·美感的本質

根據馬克思把人的本質定義為人的社會性,與此相應,美感的本質就是美感的社會性,美感的根源在于社會實踐。李澤厚:·美感的本質是內在自然的人化。

·內在自然:人的感官以及情感、需要、欲望等。

·內在自然的人化: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生理性的、動物性的內在自然變成社會性的、人的內在自然。

·內在自然的人化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感官的人化;二是情欲的人化。

外在自然的人化:指人改造生糙的自然,創(chuàng)造出新的第二自然,并在對象世界中打下人的烙印,展示人的本質力量。外在自然的人化促進了美感的產生。這個過程是美感的感覺器官在外在世界中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產生出美的過程。外在自然的人化,還促進了美感的發(fā)展。美感的產生發(fā)展離不開社會歷史實踐。隨著實踐范圍向外擴展,人的審美領域和審美視野也逐漸擴大。語言的出現(xiàn)促進了原始人大腦和思維的發(fā)展,使他們能在自然界中發(fā)現(xiàn)美,在自己的勞動產品中見到美,這時,美感就產生了。

。外在自然的人化:石器。

《受傷的野?!放f石器時代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在自然美領域:人類由關注動物到發(fā)現(xiàn)植物和自然的美外在自然的人化:斯通亨治。

在藝術美領域:人類由自我修飾到用雕刻繪畫在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美。外在自然的人化促成美感的產生和發(fā)展,是因為它促進了內在自然的人化。人類出現(xiàn)之后,自然節(jié)奏才成為人的審美對象。而且,人在有節(jié)奏的勞動中體現(xiàn)了自身的潛力、創(chuàng)造力和運用自然規(guī)律獲得的自由感,節(jié)奏具有了審美意義。節(jié)奏是運動過程中有秩序的連續(xù),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九、美感的特征我們把美感的社會性作為美感的本質,但是美感還具有鮮明的自身特性。美感的個人直覺性在對審美對象直觀的、具體的感覺中,人們無需借助抽象思考和邏輯判斷進行理性分析,就能迅速地、不假思索地感知到對象的美丑。

美感的個人直覺性:在對審美對象直觀的、具體的感覺中,人們無需借助抽象思考和邏輯判斷進行理性分析,就能迅速地、不假思索地感知到對象的美丑。美感的社會功利性:在美感的個人無功利中,潛伏著社會功利性,即美感能夠滿足社會生活的一些需求。美感的其他特征:情感性、愉悅性。審美感受是動情的、愉快的,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劉鄂在《老殘游記》中描寫聽王小玉說書的美妙:“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服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十·美感的差異性美感存在個體差異性。美感在不同時代、民族和階層之間有差異。各個時代由于受到不同的物質生活和生產方式的制約,在社會生活、精神生活和審美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固有的差異,從而形成美感的時代性不同民族具有不同語言、地域、文化傳統(tǒng)、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因而具有不同的美感。例如,有的民族以白皮膚為美,有的民族以黑皮膚為美。西方民族以挺直的鼻梁為美,塔希提人卻以之為丑。

《后漢書》記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楚靈王偏好腰細的女子,宮中女子為爭寵而餓死。楚靈王修筑章華宮,供后妃居住,章華宮又被稱為細腰宮。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記述一位抱小姐,腳小得不能走路,行動要靠人抱,所以稱為抱小姐。盤唇族長頸族美感除了時代、民族、階級的差異性之外,也有全人類的共同性。孟子說:“口之于味,有同嗜焉。”長期的社會實踐使人類形成不同于動物的特有的審美心理結構和對美好事物的共同追求。

結束語:把我們的胸襟像一朵花似地展開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了解它的意義體味它深沉的境地

——宗白華

人生的藝術化及精神世界的提升

從工本體到情感本體●宇宙、社會及器物中的意蘊●

生命意蘊

●還原本色的生活

慢慢走,欣賞吧!西藏藝術化人生慧眼看世界……整個世界的動態(tài)便成為他的詩,他的圖畫,他的戲劇。

“人生的藝術化”

科學技術和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問題:

1.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失衡2.人的內心生活失衡3.人與自然的關系失衡“能興者謂之豪杰。興者,性之生乎氣者也。拖沓委頓,當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終日勞而不能度越于祿位田宅妻子之中,數米計薪,日以挫其氣,仰視天而不知其高,俯視地而不知其厚,雖覺如夢,雖視如盲,雖勤動其四體而心不靈,惟不興故也。圣人以詩教以蕩滌其濁心,震其暮氣,納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賢,此救人道于亂世之大權也?!?/p>

--王夫之在高度自動化的環(huán)境中,流水線作業(yè)窒息了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是在機器登峰造極時代,人的生活和命運。物質文明的高度發(fā)展引起了西方列強對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爭奪,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王家衛(wèi)執(zhí)導的《重慶森林》反映了新一代的都市年青人無以復加的孤獨內心和支離破碎的生活狀態(tài)。貧困水資源危機“人生的藝術化”批判的矛頭直指“工具理性”代表人物有:馬克思·韋伯(MaxWeber)馬丁·海德格爾(MartinHeidigger)馬爾庫塞(HerbertMarcuse)

我們這個時代,因為它所獨有的理性化和理智,最主要的是因為世界已被除魅,它的命運便是,那些終極的、最高貴的價值,已從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它們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驗領域,或者走進了個人之間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愛之中。我們最偉大的藝術卿卿我我之氣有余而巍峨壯美不足,這絕非偶然;同樣并非偶然的是,今天,惟有在最小的團體中,在個人之間,才有著一些同先知的圣靈相感通的東西在極微弱地搏動,而在過去,這樣的東西曾像燎原烈火一般,燃遍巨大的共同體,將他們凝聚在一起。摘自《以學術為業(yè)》

在古典社會中,人們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常常祈求神靈,求助魔法,宇宙被看作為有生命的、有神性的有機體,人是活的宇宙的一部分。春·夏·秋·冬捷克阿爾方斯·

牟夏

生命的意蘊“對于我們來說唯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要做什么?我們怎樣生活?”--韋伯托爾斯泰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托爾斯泰在耕種列夫·托爾斯泰(Tolstoy,LeoNikolayevich1828-1910)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有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

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茨威格《世間最美的墳墓》Tobe,ornottobe.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又到哪里去?人詩意地棲居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荷爾德林《在可愛的藍色中閃爍著》高更

人只能在純屬辛勞的境地為了他的“勞績”歷經艱難困苦。在純屬辛勞的境地中,他為自己掙得許多勞績。但正是在這同時,在這純屬辛勞的境地中,人被允許抽身而出,透過艱辛,仰望神明。人的仰視直薄云天,立足之處仍在塵寰。海德格爾《人’詩意地安居》

海德格爾認為,有無詩意是能否存在的標志,詩意地棲居才是真正的棲居,富有詩意的生活具有無窮的意味,使人感到無限親切。

在發(fā)達的工業(yè)社會中,社會通過技術來控制人的精神、思想和靈魂,社會一方面不斷地滿足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恰恰是通過人對物質的需要,人淪為物,人成了工業(yè)文明的奴隸。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

,1898-1979)

德裔美藉哲學家、社會理論家;人以理性為工具來改造世界、控制自然,但人卻日益淪為工具的奴隸。

人類的進化二宇宙、社會和器物中的生命意蘊宇宙中的生命意蘊社會生活中的生命意蘊實用的、物質的工具器皿中的生命意蘊《藝術與中國社會》(宗白華著)

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中國人在天地的動靜,四時的節(jié)律,晝夜的來復,生長老死的綿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條理的“綠滿窗前草不除”,以“觀天地氣象?!?周敦頤

《禮記》上說: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禮樂社會生活的秩序條理個體內心的和諧社會生活中的生命意蘊--禮樂文化“在中國文化里,從最低的物質器皿,穿過禮樂生活,直達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無間,靈肉不二的大和諧,大節(jié)奏?!保诎兹A《藝術與中國社會》玉質的堅貞而溫潤,色澤的空靈幻美,卻領導著中國的玄思,趨向精神人格之美的表現(xiàn)。文入畫的最高境界,是玉的境界。不但古之君子比德于玉,中國的畫,瓷器,書法,詩,七弦琴,都以精光內斂,溫潤如玉的美為意象。銅器的端莊流麗,是中國建筑風格,漢賦唐律,四六文體,以至于八股文的理想典范。它們都傾向于對稱,比例,整齊,諧和之美。三、體味生命意蘊

轟轟烈烈的偉業(yè)、成仁取義的壯舉、超群絕倫的行為、高蹈深邃的思想……

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中在塵世中把握和流連生命的一片真情,就是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