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蘭州文理學院_第1頁
敦煌舞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蘭州文理學院_第2頁
敦煌舞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蘭州文理學院_第3頁
敦煌舞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蘭州文理學院_第4頁
敦煌舞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蘭州文理學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敦煌舞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蘭州文理學院蘭州文理學院

緒論單元測試

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的問世復活了壁畫中的樂舞藝術,第一次將壁畫樂舞藝術呈現(xiàn)復活在舞臺上,由此,敦煌舞作為一個舞種被確立下來的時間是()。

A:20世紀60年代末

B:20世紀80年代末

C:20世紀50年代末

D:20世紀70年代末

答案:20世紀70年代末

《舞蹈》雜志在1979年第六期的文中寫到:“《絲路花雨》舞劇中的舞姿開拓了一個自成天地的舞蹈體系”,似可稱之為“敦煌舞”。()

A:錯B:對

答案:對

敦煌舞蹈是挖掘敦煌壁畫樂舞藝術,由當代藝術家創(chuàng)造的具有獨特風格特色的中國古典舞流派之一。()

A:對B:錯

答案:對

第一章測試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第一部以敦煌壁畫題材創(chuàng)作的大型民族舞劇是()。

A:《敦煌》

B:《大夢敦煌》

C:《絲路花雨》

D:《紅色娘子軍》

答案:《絲路花雨》

季羨林先生曾說:“敦煌是中國、印度、()、伊斯蘭世界四大文化體系的匯聚之地”。

A:美國

B:俄羅斯

C:緬甸

D:希臘

答案:希臘

形、神、氣、韻組合依據(jù)是:()

A:莫高窟272窟聽法菩薩

B:莫高窟217窟舞伎菩薩

C:莫高窟220窟舞伎菩薩

D:榆林窟2窟供養(yǎng)菩薩

答案:莫高窟272窟聽法菩薩

敦煌舞的“神”是存在于表演的“意境”之中,“意”可以理解為:()

A:意向

B:意念

C:意境

D:意會

答案:意向

;意念

;意境

在形、神、氣、韻組合中用到的“單手手姿”是:()

A:供蓮手

B:祥云手

C:聽法獻花手

D:菩薩手

答案:供蓮手

;祥云手

;聽法獻花手

;菩薩手

在形、神、氣、韻組合單一舞姿中屬于跪立取法舞姿的是:()

A:單膝跪立,前腿屈膝交疊于前側,小腿外側、腳背落地,雙手聽法獻花手,眼神側中虛視;

B:雙膝交叉盤坐、雙手菩薩手,手腕交疊于胸前,眼神斜上仰視;

C:單膝打開,臀部坐于地面,雙腿屈膝、半交疊狀,雙手供蓮手,右手下壓腕、左手上提腕,眼神斜下凝視;

D:單腳向前踩地,后腿屈膝跪地,重心跪立于前腳,雙手獻花手向上,眼神斜上仰視;

答案:單膝跪立,前腿屈膝交疊于前側,小腿外側、腳背落地,雙手聽法獻花手,眼神側中虛視;

;單腳向前踩地,后腿屈膝跪地,重心跪立于前腳,雙手獻花手向上,眼神斜上仰視;

在形、神、氣、韻組合中從眼睛的方位和眼神的狀態(tài)分為:()

A:旁側凝視(聆聽講法)

B:側中虛視(思悟聞法)

C:斜下凝視(從容聽法)

D:正下垂視(靜思禪定)

E:斜上仰視(禮佛求法)

答案:旁側凝視(聆聽講法)

;側中虛視(思悟聞法)

;斜下凝視(從容聽法)

;正下垂視(靜思禪定)

;斜上仰視(禮佛求法)

神態(tài)的動作要求我們在訓練過程中,眼中應有“神”,“神”中應存“韻”。()

A:錯B:對

答案:對

形、神、氣、韻組合中“盤坐聽法”舞姿共有五種。()

A:錯B:對

答案:錯

形、神、氣、韻的組合訓練是以榆林窟3窟供養(yǎng)菩薩壁畫舞姿造型為組合依據(jù)。()

A:錯B:對

答案:錯

敦煌舞的手姿來源于佛、菩薩的手印。()

A:錯B:對

答案:對

第二章測試

旋擰組合講究線條和()之美,在氣運綿綿的貫穿中完成S形的舞姿。

A:神態(tài)

B:氣息

C:姿態(tài)

D:韻律

答案:韻律

旋是敦煌舞姿起法的()和轉的過程,擰是旋的動力,也是旋轉后舞姿在立體空間中的變化形成的S形的舞姿。

A:技術

B:感覺

C:動勢

D:過程

答案:動勢

扭腰曲肘舞姿主要依據(jù)()。

A:北周297窟樹下舞樂圖

B:中唐112窟

C:盛唐387窟

D:盛唐148窟

答案:北周297窟樹下舞樂圖

旋是指一種身體在旋轉前的()以及旋轉中的()。

A:狀態(tài)

B:神態(tài)

C:姿態(tài)

D:動勢

答案:狀態(tài)

;動勢

旋擰組合中用到了那幾種手姿?()

A:彈撥手

B:菩薩手

C:供蓮手

D:佛手

答案:菩薩手

;供蓮手

;佛手

抻的做法具體分為哪些?()

A:斜方位的抻

B:立抻

C:側方位的抻

D:橫抻

答案:斜方位的抻

;立抻

;橫抻

旋擰組合是《敦煌舞》風格課基礎性的練習,旋擰組合和抻曲組合是形成敦煌舞動律的重要內容。()

A:錯B:對

答案:對

旋擰是訓練身體姿態(tài)在旋擰中的位置、訓練身體旋的姿態(tài)、韻律以及身體擰的動態(tài)和美感。()

A:錯B:對

答案:錯

旋擰組合第一個八拍動作:在胡璇擰身舞姿上準備,吐氣時右手向后曲肘折腕,提氣時由右手帶動順時針做漫旋到3點位置踏步半蹲形成胡旋擰身舞姿。()

A:錯B:對

答案:對

敦煌壁畫中的手姿來源于佛、菩薩的手印,同時作為舞蹈藝術形象也是絢麗多姿、豐富多樣。()

A:對B:錯

答案:對

旋的做法包含:漫旋、螺旋、回身旋、吸腿旋、提立旋、八字旋擰。()

A:對B:錯

答案:對

擰的曲線舞姿主要分為:胡旋擰身舞姿、前別腿擰身舞姿、后別腿擰身舞姿、端腿擰身舞姿、吸腿擰身舞姿、盤腿擰身舞姿。()

A:對B:錯

答案:對

第三章測試

控制組合中()和特殊舞姿的動作都是組合的重點訓練。

A:重心控制動作

B:腿部控制動作

C:腰部控制動作

D:半腳掌控制動作

答案:腿部控制動作

“盤腿禮佛”舞姿取自()。

A:晚唐156窟舞伎菩薩

B:中唐197窟舞伎菩薩

C:初唐220窟舞伎菩薩

D:初唐341窟舞伎菩薩

答案:初唐341窟舞伎菩薩

“吸腿望佛”舞姿的動作做法是:()

A:一手在旁展臂,一手上托曲肘置于頭部,雙腿屈膝,一腿勾腳做90°的旁抬腿,向旁出肋,舞姿怡然灑脫,好似漫舞禮佛,逍遙天際。

B:面對3點或7點雙腿屈膝,一腿在前勾腳點地,腳趾翹起,卷腰提胯,仰身凝視,體態(tài)婀娜,舞姿曼妙。

C:面向3點或7點主力腿彎曲,動力腿后別于主力腿膝蓋,壓腰回身,傾頭,舞姿獨特。

D:面對2點或8點方向,上身上揚,一腿直立,另一腿高抬吸起,一手在斜上方上托,一手在旁沖斜下方打開,身體上仰,盡興起舞,舞姿優(yōu)美獨特。

答案:面對2點或8點方向,上身上揚,一腿直立,另一腿高抬吸起,一手在斜上方上托,一手在旁沖斜下方打開,身體上仰,盡興起舞,舞姿優(yōu)美獨特。

控制組合中使用到了哪幾種手姿?()

A:聽法思維手

B:菩薩手

C:持花手

D:佛手

答案:菩薩手

;持花手

;佛手

控制組合是在基于敦煌壁畫舞姿原型的基礎上進行編創(chuàng)的,組合中的舞姿原型多參照莫高窟壁畫中的()窟舞姿形象為依據(jù)。

A:晚唐156窟

B:元代465窟

C:初唐329窟

D:中唐112窟

答案:晚唐156窟

;元代465窟

;初唐329窟

控制組合要求學生保證重心和控制穩(wěn)定的基礎上,掌握敦煌舞的()。

A:動作路線B:形態(tài)韻律

C:節(jié)奏特點

D:風格特征

答案:形態(tài)韻律

;節(jié)奏特點

;風格特征

控制組合的重點訓練是:腿部的控制動作和特殊舞姿的動作。()

A:對B:錯

答案:對

控制組合是參照晚唐14窟供養(yǎng)菩薩形象為依據(jù),此畫面中的舞伎菩薩立于方毯之上,頭戴高冠,身披雙色舞巾,側身展臂而舞,屈右腿,高抬翹起盡興酣舞,舞姿優(yōu)美灑脫,怡然自得。()

A:對B:錯

答案:錯

控制組合根據(jù)舞姿的動態(tài)與動勢的形態(tài)特點,找到舞姿與舞姿之間的連接規(guī)律,運用直線的運動路線連接舞姿,形成柔曼多姿的風格韻律。()

A:錯B:對

答案:錯

環(huán)手繞腿舞姿取自元代歡喜三金剛中的舞姿形象。()

A:錯B:對

答案:對

控制組合是構成《敦煌舞》風格課技術技巧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旨在通過訓練學生身體的重心、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和腿部的控制能力。()

A:對B:錯

答案:對

第四章測試

原地舞姿轉里不包括()。

A:上步靠膝旁翹腿轉

B:靠腿托蓮轉

C:盤腿擰身轉

D:反彈琵琶吸腿轉

答案:上步靠膝旁翹腿轉

在跳躍的訓練中,注意把握身體抻、曲、旋、擰的舞姿形態(tài)與下肢跳躍之間的巧妙配合,強調()。

A:起跳舞姿、落地重心

B:起跳靈巧,落地穩(wěn)定

C:起跳盈緩,落地輕快

D:起跳輕快,落地盈緩

答案:起跳輕快,落地盈緩

在旋轉的訓練中,注意把握()與旋轉之間的巧妙配合。

A:舞姿

B:氣息

C:手姿

D:神態(tài)

答案:舞姿

;氣息

;手姿

;神態(tài)

在跳躍組合中,通過哪幾種訓練的方式來加強身體的體力、耐力及協(xié)調性()。

A:點跳

B:踏跳

C:跨跳

D:騰跳

答案:點跳

;踏跳

;騰跳

下列哪些屬于原地舞姿旋轉?()

A:盤腿擰身轉、盤腿的托蓮轉

B:靠腿托蓮轉、端腿托蓮轉

C:反彈琵琶吸腿轉、點步仰身散花轉

D:并步靠腿轉、上步盤腿擰身轉

答案:盤腿擰身轉、盤腿的托蓮轉

;靠腿托蓮轉、端腿托蓮轉

;反彈琵琶吸腿轉、點步仰身散花轉

在準確把握組合跳躍的訓練性與人物形象表演性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舞蹈的流動與變幻中,將蓮花童子伎樂的()進行高度的統(tǒng)一與表現(xiàn)。

A:形態(tài)

B:動態(tài)

C:神態(tài)

D:情態(tài)

答案:形態(tài)

;神態(tài)

;情態(tài)

在旋轉訓練中,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在練習旋轉之前,可先進行原地單一舞姿的學習,在準確把握舞姿曲線之后,在帶入旋轉的訓練,循序漸進,將造型感與旋轉技巧更好的結合,有效完成單一舞姿轉的練習。()

A:錯B:對

答案:對

跳躍的訓練對于學習者來說,是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能力練習,要求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上身的穩(wěn)定性、控制力以及下肢的彈跳力與爆發(fā)力,通過組合訓練,在速度、時間與力量中,較好完成身體肌肉的伸縮性與彈性的訓練,同時能夠的對敦煌舞性格特征與風格特征,進行完整且準確的動態(tài)呈現(xiàn)。()

A:錯B:對

答案:對

在行進舞姿的旋轉中,并步靠腿轉的動作做法是:行進上步同時抬頭仰身,身體提胯四道彎,靠膝旁翹腿舞姿,雙手提、壓腕()。

A:對B:錯

答案:錯

行進舞姿跳躍包括:行進正吸腿跳、行進后抬腿托蓮跳、行進折腰旁移靠腿跳、行進騰躍后抬腿跳、后退點步盤靠腿跳五種。()

A:錯B:對

答案:對

第五章測試

羯鼓組合運用了頸部、()、手肘、胯部移繞提轉的動律為元素,同時將風格迥異的動律元素作為舞蹈的主體風格。

A:肋部

B:腕部

C:頭部

D:臀部

答案:肋部

“反彈琵琶”舞姿是平面的靜止造型,反彈琵琶的舞動是在向立體動態(tài)的轉化,其中突出從靜變動的轉化過程,注意舞姿連接的合理性,運用(),發(fā)展反彈琵琶舞動的可能性和舞動的高超技藝。

A:S形和曲線的運動路線

B:Z形的運動路線

C:直線的運動路線

D:弧線的運動路線

答案:S形和曲線的運動路線

卷云倒立飛天舞姿動作做法正確的是:()

A:后腿屈膝跪地

B:單腿屈膝

C:胸倒立向上

D:雙腳勾腳

答案:單腿屈膝

;胸倒立向上

;雙腳勾腳

反彈琵琶舞姿的動作做法描述正確的是:()

A:主力腿伸直,動力腿勾腳趾起腿控制120度,雙手環(huán)抱琵琶,身體上揚,重心向上,猶如要乘云而飛,動勢感強,舞姿極盡優(yōu)美。

B:主力腿彎曲,動力腿勾腳后靠于主力腿,左手豎持琵琶,右手輪指撥彈。

C:身體大幅度地前傾,向后推胯,形成大弓形與大趾上翹相應合,推胯傾身反彈。

D:左手高揚按弦,右手反彈撥弦,左足踏地,右足吸腿反彈。

答案:身體大幅度地前傾,向后推胯,形成大弓形與大趾上翹相應合,推胯傾身反彈。

;左手高揚按弦,右手反彈撥弦,左足踏地,右足吸腿反彈。

窄袖組合中的訓練難點是對舞袖舞姿、動作及其技巧的掌握,主要分為哪幾個主要動作?()

A:平轉、原地轉上的舞袖舞動

B:舞姿造型上舞袖的姿態(tài)和動作

C:舞袖動作的單一和復合運用

D:在控制動作上的舞袖舞姿

答案:平轉、原地轉上的舞袖舞動

;舞姿造型上舞袖的姿態(tài)和動作

;舞袖動作的單一和復合運用

;在控制動作上的舞袖舞姿

盤腿縱身欲飛舞姿做法:單腳盤腿落于膝蓋上方,雙手持花手姿,左手曲肘、提腕至于臉頰旁側,右手向旁順勢打開,身體向左上方仰視。()

A:對B:錯

答案:對

“飛天伎樂”從早期夏商朝時期開始,一直延續(xù)到清朝,在莫高窟392個洞窟中就有270多個洞窟會有“飛天”,是眾多壁畫舞姿中數(shù)量較多、跨度時間最長的樂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