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鑒定報告格式_第1頁
抗震鑒定報告格式_第2頁
抗震鑒定報告格式_第3頁
抗震鑒定報告格式_第4頁
抗震鑒定報告格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住宅樓鑒定報告PAGE第7頁共6頁×××房屋安全鑒定中心鑒定報告【報告編號:××××××】報告內容:震損房屋建筑安全鑒定工程名稱:×××××××住宅樓工程地址:×××××街371號1幢委托單位:××××××鑒定日期:二OO八年×月××日 鑒定報告報告編號:××××××一、委托概況委托單位(人)×××××聯系人×××聯系電話13××××災后應急評估等級C房屋地址××××街371號1幢提供資料情況部分建筑、結構圖紙二、房屋概況房屋名稱××××住宅樓房屋用途平面形式“一”字形結構類型磚混建造年代1994年層數六建筑面積/總戶數1251m2層高3.1m;總高:19.5m設防烈度/抗震類別7度/丙類設計單位×××××設計所施工單位××建筑公司監(jiān)理單位×××監(jiān)理公司使用環(huán)境正常歷史狀況無用途變更,底層1#住戶自建披房地基基礎基礎以泥質卵石土層為持力層,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180KPa;基底標高-2.250;基礎部分圖紙不全,缺基礎詳圖。上部結構六層磚混結構,設半地下室(高度2.6m),縱橫墻承重體系,南北側均設置懸挑式陽臺;南北朝向,共1個單元,總長度21.9m,總寬度10.8m;承重墻體采用240mm厚實砌磚墻,承重墻最大間距4.2m。所有砌體均采用MU10實心紅磚,一、二層采用M7.5混合砂漿,三、四層采用M5混合砂漿砌筑,五、六層采用M5混合砂漿砌筑,預制多孔板樓(屋)蓋,廚房、衛(wèi)生間部位采用現澆砼板;預制鋼筋砼樓梯;層層設置鋼筋砼圈梁,房屋四角以及部分縱、橫墻交接處設置有鋼筋砼構造柱,構造柱最大間距9m;樓梯間入口軸B/8縱橫墻聯結處未設構造柱(房屋平面布置詳見建筑施工圖)圍護結構240mm實砌紅磚圍護墻,木門、鋁合金窗;陽臺欄板墻為120厚磚砌,高度1000mm;屋面采用1:8水泥爐渣保溫層找坡,20厚1:2.5水泥砂漿找平抹面,一布二油防水,小平板架空隔熱層;女兒墻高度500m其它情況外墻面均為水泥搓砂飾面,樓梯間窗洞貼蘭色劈離磚,單元入口處西側設有垃圾道;底層1#住戶在北側有自建簡易披房,擱置在后圍墻與北沿墻上。三、鑒定檢測依據鑒定檢測依據1、《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guī)定》(建設部令第129號);2、《汶川地震災區(qū)城鎮(zhèn)受損房屋建筑安全鑒定及修復加固拆除實施意見》(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26號);3、《地震災后建筑鑒定與加固技術指南》(建標[2008]132號)4、《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99[2004年版]5、《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1999;6、《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957、《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1993修訂版)8、《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2008修訂版)9、《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10、《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200411、《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范》JGJ8—200712、《四川省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技術規(guī)程》DB51/D5059-200813、相關圖紙資料四、現場查勘及受損情況調查:經×月×日、×月×日兩次現場查勘,房屋主體結構震后受損情況綜述如下:1、該房屋地基未見明顯凹陷、隆起,基礎未見明顯斷裂、滑動和不均勻沉降等異?,F象。2、樓梯間:一~二層縱、橫墻有斜向、豎向、交叉等貫通裂縫;eq\o\ac(○,B)軸承重墻自外墻角至入戶門墻體劈裂破壞,縫寬2.6mm;休息平臺處可見窗角斜向貫通裂縫、窗肚墻交叉裂縫;三層樓梯休息平臺縱墻,在距樓面1.4m高處沿灰縫有一道水平貫通裂縫;二、三層樓梯梁端部梁底開裂,縫寬1.5mm。各戶室eq\o\ac(○,C)軸XL1、XL2梁底至入戶門上口之間墻體,均有不同程度剪裂縫,且裂縫貫通。據查,XL1為預制板擱置梁,屬于主要受力連續(xù)梁,最大跨度3.93m,截面200×350(梁底受力筋為3Ф18),受荷面積15.86m2。2、底層各縱、橫墻均斜向、水平或交叉貫通裂縫,局部位置磚塊酥碎。其中1號房:東山墻外閃、錯位;南臥與陽臺間門邊墻根部水平開裂,室內縱橫墻交接處未設構造柱;北臥沿墻距地坪200mm處水平斷裂;餐廳東北角縱橫墻交接處豎向拉裂;次衛(wèi)生間位置三面墻呈環(huán)狀開裂、錯位、外閃,內隔墻斷裂;北側自搭披房與主體連接處拉裂、傾斜,北圍墻外傾,且上部有一道水平貫通裂縫,東墻門、窗間墻水平2號房:次衛(wèi)生間、西南角臥室、西北臥室等部位的縱橫墻體呈環(huán)狀斷裂。其中房屋東北角破壞最為嚴重,墻體鼓閃,構造柱斷裂,呈環(huán)斜向剪切破壞。底層東、西山墻有交叉貫通裂縫、整體外傾,各住戶北沿墻陽臺處轉角貫通裂縫,欄板墻斷裂、錯位。3、二層多處縱、橫墻有明顯斜向、交叉裂縫,最大縫寬2mm;室內門、窗洞口角部多數有明顯斜向裂縫。4、三層部分內縱墻有嚴重交叉裂縫,局部磚塊酥碎;多處橫墻斜向細裂縫;北沿窗下、窗角明顯斜向裂縫。5、四至六層部分縱墻有明顯水平、斜向裂縫;橫墻局部斜向細裂縫;沿墻部分窗角、窗間墻體有水平、斜向裂縫;軸B/3-6處客廳窗過梁有梁底抹灰縫,上部各層震害特征比下層漸輕,裂縫寬度隨樓層增加而逐漸減小。四層以下客廳南沿窗下墻有交叉、斜向裂縫。6、房屋泛潮嚴重,墻體強度明顯降低。圖1縱橫墻環(huán)向貫通斜裂縫圖2北側兩端衛(wèi)生間環(huán)狀貫通斜裂縫五、檢測情況(一)儀器設備序號儀器名稱規(guī)格型號編號計量檢定有效期1全站儀601VZ04652009年8月2鋼筋保護層測試儀EP-10112C53;36252009年7月3裂縫測寬儀DJLC-2362342009年8月4數顯回彈儀2000DN84-20722009年7月5手持激光測距儀PD30171054702009年8月6游標卡尺0-200mm4106702009年8月(二)檢測內容與結果:(1)傾斜觀測:在該樓上設置4個傾斜觀測點,測量房屋的傾斜狀況,測得最大側向位移值為58.2mm(最大傾斜率為3.0‰)。(2)砼板、構造柱、圈梁等設置查勘:用鋼筋定位儀、手持激光測距儀對待檢測房屋砼板、構造柱、圈梁等的設置情況進行查勘,與圖紙進行對照,查明該房屋砼板、構造柱、圈梁等的設置與設計圖紙基本相符。(3)裂縫檢測使用裂縫測寬儀、游標卡尺、小鋼尺等設備測定待檢測房屋構件上的裂縫特征。六、抗震性能分析根據圖紙和現場查勘,該房屋抗震性能分析如下:(1)結構體系判別房屋平面呈矩形,平面無錯層,質量和剛度沿平面分布大致對稱,沿高度分布大致均勻;房屋高度19.5m,寬度10.8m,最大高寬比為1.81<2.2;抗震橫墻間距最大為4.2m,滿足砌體結構剛性體系的要求。通過對墻體砂漿的抽樣檢測,結果表明墻體砂漿的實際強度基本能達到原設計規(guī)定的強度要求(地下M5混合砂漿砌筑,地上M2.5混合砂漿砌筑)。(2)整體性判斷按《西南G211》《川92G402》等圖集施工,預制板板縫有混凝土填實,板上有水泥砂漿面層;各層均設有鋼筋砼圈梁,但構造柱設置不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第5.3.1條關于隔開間設置和樓梯間縱橫墻交接處應設置構造組的要求;單元橫墻與外縱墻交接處構造柱設置較少,縱橫墻聯結較差、承重墻體側向約束不強,房屋整體抗震性能偏弱。房屋平面布置不盡合理,房屋剛度中心偏北,與樓層質量重心形成偏心距,地震作用下因重心偏北使北側容易因剛度偏大受損更加嚴重??v墻上洞口最大寬度3000,超過開間尺寸的一半,不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第7.3.14條,房屋整體性因窗洞過大受到削弱。(3)易損部位構造判別承重外墻盡端(墻角)至門洞邊的最小距離為0.45m,不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要求,縱墻窗洞位置因過于靠近山墻端部,已影響內外縱墻與橫墻的整體連接,外墻四角也因軸壓力過大成為抗震薄弱部位最容易受損??v墻門窗洞間墻體的局部尺寸最小為0.75m,不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第5.1.6條要求;客廳3.0m寬普通過梁承擔3.9m寬預制板的支撐梁作用,配筋偏少,承載力不足;XL1(2)及樓梯平臺梁擱置在入戶門洞邊,容易使得門洞上口產生剪切破壞;以上部位屬抗震薄弱部位,影響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蛷d預制板擱置梁XL1,屬于主要受力梁,計算跨度Lo=3.93m,截面200×350,受荷面積15.86m2陽臺欄板與縱橫墻體無牙搓砌筑及設置構造拉結筋,不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第5.3.4條,后砌的非承重隔墻、欄板墻因與承重墻或柱之間無有效聯結,地震作用下欄板墻容易拉裂、外閃、錯位。七、可靠性分析根據現場查看及檢測,該房屋可靠性分析如下:1、地基基礎:建筑物基礎埋置于卵石土層,該地基力學性能穩(wěn)定,無沉降、變形及位移;采用磚砌大放腳剛性基礎,承載能力及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無滑移跡象;地下水位及壓力對房屋地基基礎未產生明顯影響。2、上部承重結構:房屋結構構件承載能力較好,墻、柱高厚比符合規(guī)范要求,連接及砌筑方式正確,設有圈梁、構造柱,局部表面存有缺陷,工作無異常;測得房屋的最大側向位移值為58.2mm(最大傾斜率為3.0‰),小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中規(guī)定H/250的允許值(且小于《危險房屋鑒定標準》中規(guī)定7‰的允許值)。墻、柱傾斜測量小于規(guī)范要求,無發(fā)展趨勢,該傾斜對墻、柱安全未構成明顯影響;一~六層部分橫墻開裂,特別是底層橫墻嚴重開裂、錯位,縱墻亦出現不同程度的震損,對結構安全已產生嚴重影響;存在樓蓋拼板縫、陰角縫、粉刷裂縫等非結構性損壞。3、圍護系統(tǒng)部分:非承重內墻多處開裂、破損,外墻部分已顯著影響其使用功能;少數門、窗變形,開關不靈。八、鑒定結論及建議該房屋經正規(guī)單位設計、施工,結構布置基本合理,結構傳力路線正確;墻體垂直度測量最大傾斜率為3‰,小于7‰的規(guī)范規(guī)定。房屋局部構造不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相關要求和現行7度(0.15g)抗震設防的構造要求,薄弱部位存在較多,房屋整體性、抗震性較差,需進行抗震加固、補強。受5.12大地震及多次余震的影響,一層多數縱橫承重墻體損壞嚴重,房屋抗震性能及承載能力明顯削弱,已危及房屋整體安全,需要立即排除險情隱患。對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中第3.3.1條和其他相關規(guī)范條文,綜合評定該樓為Dsu級,必須進行整體抗震加固。根據該房屋現有的損傷現狀和損害特點,加固重點和建議如下:(1)對底層及以上各層的受損承重墻體進行有效加固,恢復其原有的力學性能,加固方法可采取噴射修補法、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夾板墻)方法或其他有效的加固方法,加固前應對墻體裂縫進行灌漿封閉。對受損構造柱可采用粘鋼法或加大截面法。一~三層是加固重點。對樓梯間等縱橫墻交接處,應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第5.3.1條要求,增設構造柱,以加強房屋的整體抗震性能。eq\o\ac(○,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