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市濱??h東元高級中學、射陽高級中學等三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東元高級中學、射陽高級中學等三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東元高級中學、射陽高級中學等三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市濱??h東元高級中學、射陽高級中學等三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鹽城市濱??h東元高級中學、射陽高級中學等三校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秋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材料一:①夫子其人,大概是數千年中國歷史上,記載最豐富、細節(jié)最生動、面目最清晰、氣象最宜人的偉大圣哲,也是華夏文明之學統(tǒng)和道統(tǒng)的重要奠基者,他不唯是“千古一圣”的不二之選,更是中國文化的最大恩人?、凇墩撜Z》其書,幾乎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私家著述,其取法之高、化人之深、流傳之廣,影響之大,絕非一般經典之可比,即便稱其為“中國人的圣經”,亦毫不為過。竊以為,凡有血氣、通文墨、思進取、求良知、明善道的中國人,皆應在有生之年閱讀此一“圣經”,而且,起始年齡越早越好,閱讀次數多多益善?、燮鋵崳灰亲x書人,都應該尋找這個緣,把握這個緣,擴充這個緣。我素所敬仰的史學大師錢穆先生說:“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誠哉是言也?、芪乙蜃x《論語》而受益,久而久之,不免技癢心動,必欲加入“勸人讀《論語》”的行列而后快。本書之撰寫,蓋緣于此。⑤前輩學者徐梵澄先生在《孔學古微·序》中說:“過往的歷史顯示出中國人非常保守,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可以說,中國人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所有內亂和外侵,主要是因為在2500年的歷史中我們一直堅守著儒家的道路。公元6世紀上半葉,曾經有人試圖用佛教統(tǒng)治一個大帝國,但是失敗了。除此之外,道家是這個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但從未顯著地浮上過表面。”又說:“流行的觀念認為儒學在本質上是世俗的,或以為儒學僅為一堆嚴格的道德訓誡或枯燥的哲學原則。事實卻恰恰相反,儒學在本質上是極具精神性的,亦有難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測量的深度,有極微妙精細處乃至無限的寬廣性和靈活性,甚或遍在之整全性?!保ㄕ幾詣姟睹總€中國人都是儒家——<論語新識>自序》)材料二:①同西方文化傳統(tǒng)強調個體,尊重個性發(fā)展相反,中國倫理傳統(tǒng)卻重家族輕個人,重群體輕個體。在宗法觀念下,個人是被重重包圍在群體之中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層層統(tǒng)屬,各有責任和義務,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類。而需共同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則是所謂“五?!保喝?、義、禮、智、信,由此而達到“群體和諧”、“四海一家”的儒家理想社會狀態(tài)。這里反復強調的是群體意識和穩(wěn)定狀態(tài),至于個人的權利和意志則顯得無足輕重。這種倫理道德標準的形成,同中國長期處于農耕社會不無關系。農業(yè)社會一般處于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社會成員在長期的共同地域生活中,彼此互相交往、互相幫助的機會較多,所以比較容易形成集體活動的群體或有某種血緣關系的較大的家族。比較濃厚的群體觀念也正是在這種靜態(tài)、穩(wěn)定的社會中形成的?!叭后w和諧”的倫理追求,既有其優(yōu)長,也有其不足。從優(yōu)長的一面看,在這種倫理觀念制約下,社會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國家、民族乃至家族,很容易形成“命運共同體”,在該共同體內所有成員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往往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能夠比較團結、和諧一致。②同時,在群體生活中,一般而言,有較高的道德水準,能同舟共濟,比較具有人情味。但過分強調群體觀念和一致性,像孔子所說的那樣,“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必然會壓抑個性的發(fā)展,限制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也會使集體缺乏必要的生機與活力,阻礙社會的正常發(fā)展。錢穆批評儒家倫理道德的缺陷時,指出:“他們太看重現實政治,容易使他們偏向社會上層而忽略了社會下層;常偏向于大群體制而忽略了小我自由?!边@是很有見地的見解。的確,如何維持在群體與個體之間,大我與小我之間,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適當平衡,不因強調集體意識而忽略個體自由,最終阻礙民族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是今天中國文化建設無法回避的大問題。(摘編自《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三:①這些年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使我對孟子的“四端之說”有了更深的理解。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公孫丑上》)。②作為“禮”的起始點,這種“辭讓之心”就是人們發(fā)自內心的善意,是人作為社會動物的“樂群”的一面。而在中國的儒釋道三教以及基督教等宗教里,都倡導“謙遜”的價值觀。這個“謙遜”,“謙”即謙卑、謙和、謙虛;加“遜”,即遜讓、辭讓、忍讓的意思??偟膩碚f,就是“克制自己,以禮待人”,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克己復禮”。③對人有禮貌,本當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善意,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一種友愛之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部分四個詞,其一是“友善”。提倡并踐行“友善”太重要了!傳統(tǒng)的鄉(xiāng)土社會,“友善”是對周圍熟悉人的。如今工業(yè)化、城市化了,我們每天要接觸很多陌生人,可是我們并沒有與時俱進,還只是對親友才“友善”。同一個社區(qū)同一棟大樓的人,如果不是熟悉的,就舍不得給一個笑臉。這就是一些有海外旅行經驗的人感嘆的,出境到了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才知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互相對待?,F在這樣子,我們實在不好意思聲稱自己來自“禮義(儀)之邦”?、堋岸Y”是形式,是手段,它的基礎和旨歸是“仁愛”。孔子又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梢?,在孔子的學說中“仁愛”才是目的。⑤請看,那些在機艙里為座椅打群架的人們,那個爭執(zhí)中拿開水潑向空姐的女子,最要害的不是懂不懂禮,而是心中對別人有無仁愛之心——但凡有點愛心,都不會那么橫那么狠吧。⑥孔子尊敬的政治家管子,是個務實主義者。《管子》“國頌”篇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牧民”篇解釋“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逾節(jié),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睘槭裁幢仨殹岸Y不逾節(jié)”?因為“不逾節(jié)則上位安”。在社會倫理層面,關于“禮”的學說,不論儒釋道,“三家”或者說“三教”,都有可取之處;而且,即便在今天看來,可取之處仍然是主要的。⑦總而言之,我認為“禮”的核心是“仁愛”與“謙遜”。道理其實很簡單。試以乘公交車為例:等車、上車要有“遜讓”之心,不要擠,不要搶。如果要好人一味遜讓,可能他就不能按時上班了,這不公平。所以,要按先來后到排隊,不許插隊,這就是“秩序”,也就是“禮制”。上車之后,讓老弱病殘孕先落座;見后來者有更需要座位的,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他,這便是“仁愛”;受用了人家的讓座,對人家的善意應該表達感謝,這是最起碼的“知恩圖報”……大家都為別人著想,都守秩序,都與人為善,整個社會就顯得彬彬有禮,文明和諧了,這就是“禮義之邦”。(摘編自鄢烈山《也來說一說“禮”》)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儒學在本質上是極具精神性的,亦有難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測量的深度,道家是這個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B.中國倫理傳統(tǒng)重家族輕個人,重群體輕個體,強調“群體和諧”、“四海一家”,所以它的社會是靜態(tài)、穩(wěn)定的。C.材料二能夠解釋材料一的“在某種程度上完全可以說,中國人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所有內亂和外侵,主要是因為在2500年的歷史中我們一直堅守著儒家的道路”這一觀點。D.材料三認為在如今工業(yè)化、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里,要與時俱進,對陌生人也應該“友善”,這和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的內涵是完全一致的。2.根據這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是華夏文明之學統(tǒng)和道統(tǒng)的重要奠基者,是“千古一圣”,《論語》一書被稱為“中國人的圣經”。B.我們在強調群體觀念和一致性的同時,也要注意在群體與個體之間,大我與小我之間,社會與個人之間維持適當平衡。C.在社會倫理層面,儒道釋關于“禮”的學說,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可取之處,對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啟示。D.“禮”的核心是“仁愛”與“謙遜”,但不能因“仁愛”與“謙遜”而破壞了“秩序”,社會是需要守秩序的,是需要“禮制”的。3.下列說法中,不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A.《鄉(xiāng)土中國》的長老統(tǒng)治。B.《紅樓夢》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D.抗疫中中國民眾表現出強烈的責任自覺。4.請結合對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簡述材料二的行文思路。?5.史學大師錢穆先生說:“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蹦闶侨绾卫斫獾??請結合材料三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C2.A3.B4.首先指出中中國倫理傳統(tǒng)的特點,接著闡述這種傳統(tǒng)在宗法社會中的表現,然后論述了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中國長期處于農耕社會,最后指出這種倫理追求的優(yōu)長和不足。5.材料三中的我正是在讀了《論語》《孟子》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后,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才感到“禮”當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善意,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一種友愛之心,才能理解“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中的仁愛思想。所以自己要讀《論語》。在工業(yè)化、城市化的今天,有人舍不得給同一個社區(qū)同一棟大樓的陌生人一個笑臉,不知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互相對待,有人毫無仁愛之心,能在機艙里為座椅打群架,為一點爭執(zhí)拿開水潑向空姐。面對此,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讀書人,應該要勸人讀《論語》。在晚自習的時候保持安靜,不隨意討論而影響其他同學,寢室生活也是如此,熄燈后大家就要自覺保持安靜。只有這樣事事為別人著想,都守秩序,都與人為善,整個社會才會顯得彬彬有禮,才是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這才是孔孟文化熏陶下的“禮義之邦”?!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曲解文意。“道家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理解錯誤,材料一最后一個自然段只是說“道家是這個民族思想中的巨大暗流,但從未顯著地浮上過表面”,而沒有說道家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B.因果倒置?!爸袊鴤惱韨鹘y(tǒng)重家族輕個人,重群體輕個體,強調‘群體和諧’、‘四海一家’,所以它的社會是靜態(tài)、穩(wěn)定的”因果關系顛倒了。從材料二第一自然段“比較濃厚的群體觀念也正是在這種靜態(tài)、穩(wěn)定的社會中形成的”可知,這種靜態(tài)、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是比較濃厚的群體觀念形成的原因。D.太絕對化。“這和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的內涵是完全一致的”,表述過于絕對。從材料三第二自然段“這種‘辭讓之心’就是人們發(fā)自內心的善意,是人作為社會動物的‘樂群’的一面……這個‘謙遜’,‘謙’即謙卑、謙和、謙虛;加‘遜’,即遜讓、辭讓、忍讓的意思。總的來說,就是‘克制自己,以禮待人’,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克己復禮’”可知,“克己復禮”的內涵不僅包括對陌生人也應該“友善”,還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辭讓”和“謙遜”等。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曲解文意?!啊墩撜Z》一書被稱為‘中國人的圣經’”理解有誤。從材料一第二自然段“《論語》其書……絕非一般經典之可比,即便稱其為‘中國人的圣經’,亦毫不為過”可知,只是假設《論語》是“中國人的圣經”,也毫不為過,而非《論語》真的被稱為“中國人的圣經”。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鄉(xiāng)土中國》的長老統(tǒng)治”可以論證材料二中的“在宗法觀念下,個人是被重重包圍在群體之中的……層層統(tǒng)屬,各有責任和義務,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類”的觀點。B.“《紅樓夢》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是在歌頌愛情的美好,批判封建制度的罪惡和腐朽。這個論據跟材料二的觀點毫無關系。C.“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可以論證材料二中的“在這種倫理觀念制約下,社會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國家、民族乃至家族,很容易形成‘命運共同體’,在該共同體內所有成員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往往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能夠比較團結、和諧一致”的觀點。D.“抗疫中中國民眾表現出強烈的責任自覺”可以論證材料二中的“中國倫理傳統(tǒng)卻重群體輕個體……社會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國家、民族乃至家族,很容易形成‘命運共同體’,在該共同體內所有成員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往往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能夠比較團結、和諧一致”的觀點。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首先提出“同西方文化傳統(tǒng)強調個體,尊重個性發(fā)展相反,中國倫理傳統(tǒng)卻重家族輕個人,重群體輕個體”,指出中中國倫理傳統(tǒng)的特點是重家族、重群體。其次指出“在宗法觀念下,個人是被重重包圍在群體之中的”,“反復強調的是群體意識和穩(wěn)定狀態(tài),至于個人的權利和意志則顯得無足輕重”,闡述了這種傳統(tǒng)在宗法社會中的表現是“群體和諧”、“四海一家”。接著分析“這種倫理道德標準的形成,同中國長期處于農耕社會不無關系”,“比較濃厚的群體觀念也正是在這種靜態(tài)、穩(wěn)定的社會中形成的”,論述了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中國長期處于農耕社會”。最后總結“群體和諧”的倫理追求,既有其“能同舟共濟,比較具有人情味”的優(yōu)長,但過分強調群體觀念和一致性,也有其“壓抑個性的發(fā)展,限制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也會使集體缺乏必要的生機與活力,阻礙社會的正常發(fā)展”的不足,并引用錢穆的話批評儒家倫理道德的缺陷?!?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運用文中的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材料三第一自然段提到的“這些年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使我對孟子的‘四端之說’有了更深的理解”內容可知,我從《論語》《孟子》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典籍中明白了“禮”應當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善意,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一種友愛之心,也理解了“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中的仁愛思想。所以要想明白圣賢的道理,需要不斷地讀書學習,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知書達理。在工業(yè)化、城市化的今天,有人舍不得給同一個社區(qū)同一棟大樓的陌生人一個笑臉,不知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互相對待,有人毫無仁愛之心,能在機艙里為座椅打群架,為一點爭執(zhí)拿開水潑向空姐……當今社會這些不文明的現象“最要害的不是懂不懂禮,而是心中對別人有無仁愛之心”。在孔子的學說中‘仁愛’才是目的,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首先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對人有禮貌,本當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善意,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一種友愛之心。在社會倫理層面,關于“禮”的學說,即便在今天看來,可取之處仍然是主要的。“勸人讀《論語》”在當今社會也可以看成是在勸導人們棄惡揚善,也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在晚自習的時候保持安靜,不隨意討論而影響其他同學,寢室生活也是如此,熄燈后大家就要自覺保持安靜。等車、上車要有“遜讓”之心,不要擠,不要搶。如果要好人一味遜讓,可能他就不能按時上班了,這不公平。所以,要按先來后到排隊,不許插隊,這就是“秩序”,也就是“禮制”。大家都為別人著想,都守秩序,都與人為善,整個社會就顯得彬彬有禮,文明和諧了,這才是孔孟文化熏陶下的“禮義之邦”。(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飛翔的故事(三)李浩[注]她沒有父親,她的父親早早地在戰(zhàn)爭中死去。在她四歲那年她的母親也殞命于狼群。這個年幼的孩子,竟然提著一根折斷的樹枝追打一只受傷的老狼,“打死它!打死它!”當她滿身血污、氣息奄奄地被炎帝從地上抱起的時候,手還在努力地伸著,眼睛里滿是憤怒。她成為了部族之王炎的女兒,住進王庭,同時獲得了一個新名字,精衛(wèi)。多年以后的一天早晨,用過餐后,精衛(wèi)決定去海邊。喝魚羹湯的時候她記起夢里的情景:巨浪和波濤翻滾著向她壓下來,雪白的浪花驟然地變成了狼牙?!拔业挂纯矗@死锩媸遣皇钦娴牟刂珊薜睦牵 迸驮噲D阻攔,畢竟,到海邊要走三天,而且炎帝曾反復囑咐過他們一定要看護好精衛(wèi),別讓她磕著碰著……精衛(wèi)拉下臉:“我又不是籠子里的鳥!你們誰也不用告訴!我們現在上路,馬上!”精衛(wèi)的脾氣不好,想想吧,從那么小就經歷那么多的變故……沒有誰敢忤逆她,她要是發(fā)起火來…………一陣叮叮當當的忙亂之后,他們出發(fā)了。他們來到了海上。海風吹拂,海浪洶涌,白色的海鷗在海面上翻涌,如同被打成了碎片的布?!白?,我們靠近些!”女仆阻攔:小公主啊,可不能啊,你看這么大的風,這么大的浪……“讓開!”精衛(wèi)脫下靴子,徑直朝海邊走去,海風忽然變小,海浪也安靜了許多。精衛(wèi)踩在沙子上。翻滾的烏云在她頭上聚集。精衛(wèi)朝著遠處的一大團海浪跑過去?!靶」?,別,不要!”女仆在岸邊呼喊?!澳銈儾挥霉埽 逼婀值氖?,不安的海浪再次變小變得平靜,只有海鷗和海燕的叫聲尖銳,它們跳著奇怪的舞蹈?!靶」鳎灰偻锩孀呃?!太危險啦!”侍衛(wèi)長沖著精衛(wèi)的背影大喊?!安挥媚銈児?!”海浪又一次退后,遠處,它們洶涌翻滾,幾乎要和壓低的烏云粘在一起了。海鷗們、海燕們像離弦的箭,它們插入到云層然后急速地墜落,即使離得那么遠,女仆和侍衛(wèi)們也能聽得見這些水鳥骨頭碎裂的聲音?!扒笄竽憷?,小公主,千萬不要向里面再走啦!海龍王已經退了三次,他絕不可能再退啦!”“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樣!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嬌慣最縱容的女兒!哼,在夢里,我看到在海浪的里面竟然藏著狼牙!你們說,他是不是覺得我軟弱可欺?難道,他不知道我最最痛恨的就是狼嗎?”精衛(wèi)昂著頭,一步一步,朝著迎面的巨浪走過去。……得到消息的炎帝急忙趕往海邊。他見到的是女兒精衛(wèi)的靴子、漂浮在水面上的尸體,以及沖至沙灘上的狼牙項鏈。傍晚時分。炎帝命人向龍王獻祭。深夜,炎帝的營帳里多了一個赤發(fā)赤須的人,那個人自稱是龍王,此處的海神。他告訴炎帝,他可以歸還炎帝這個女兒。他說,當海水淹沒了精衛(wèi),他趕在死神到來之前取了她的魂魄留在了水中,保護了她。“但我怕把她還給你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饒,那樣我的龍宮就會永無寧日?!毖椎巯螨埻踔虑福f自己平日里實在繁忙而很少關心和關注這個孩子,讓她有些嬌慣任性,不合群。無論她做了什么做錯了多少,他這個名義上的父親都應當有更多的承擔?!澳判?,我來勸她不許與您為敵。”“好吧”,龍王點頭,“如果你能勸得住她,我會在明天把她完整地還給你。如果你勸不住,我只能……”龍王沒有再說下去,而是朝著炎帝揮了揮手?!案赣H!”紅著眼珠的精衛(wèi)出現在炎帝面前,“馬上去調您的兵馬!龍王實在欺人,我們必須給他點顏色看看!”“孩子,你不能這樣……”“父親,難道連你也不肯幫我嗎?就任憑他這樣欺侮你的女兒?”“孩子,不是,你先聽我說……”“父親!如果你不肯幫我,我為什么要聽?難道,你寧可相信他也不肯體諒我?我知道,我不是你的親生女兒……”炎帝和精衛(wèi)不斷地爭執(zhí),越爭執(zhí),炎帝就越感到愧疚。“孩子啊,這些年,我收養(yǎng)了你卻沒把你帶在身邊,沒能好好地教你,我……”“父親,我感激你,一直都是。如果你真的想多為我做點什么的話,那就發(fā)兵,我一定要報仇,要掀掉他的龍鱗!你知道,這些天他把我關在了什么地方!”“孩子,他這樣做其實是為了保護你……”“我不需要這樣的保護!”精衛(wèi)的眼睛變得赤紅,“我不會放過水里面的任何一種活著的生物!只要有一口氣,我就不會放棄復仇,哪怕,哪怕……”精衛(wèi)忽然扭過頭去,“哪怕我重新成為孤兒!”——你都看見了吧。赤發(fā)赤須的那個人重新出現在營帳里。我想,我們都沒有辦法讓她改變秉性,她的固執(zhí)遠比石頭更為堅硬。第二日早晨,炎帝從悠長悲傷的夢中醒來,他發(fā)現,營帳的燭臺上多了一顆亮晶晶的、櫻桃大小的珠子。它有些軟,拿在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炎帝叫來侍衛(wèi),把他帶到存放精衛(wèi)尸體的營帳中。精衛(wèi)的臉上依然是那副怒容,只是比平日里蒼白得多。炎帝按照昨夜夢見的那樣,掰開精衛(wèi)緊緊閉著的嘴、生硬咬著的牙,將那枚珠子放進她口中。只見,剛才還在的精衛(wèi)不見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它一從里面鉆出來,就尖叫著從營帳的門簾處急速地飛了出去……(選自李浩《飛翔的故事集》,有刪改)[注]李浩,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他在傳統(tǒng)故事和技法之外常以想象力賦予生命的更大空間,在奇詭的轉折中,詮釋了超越固有印象的寫作可能性。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精衛(wèi)從小無父無母,特別是四歲時母親葬身狼群,這一悲劇使她對狼充滿仇恨,從而引發(fā)了這個復仇的故事。B.炎帝十分愛護精衛(wèi)這個養(yǎng)女,平時極盡呵護,即便精衛(wèi)不聽勸阻,他也自責內疚,認為自己對女兒照顧不周。C.文中多用對比,如精衛(wèi)的弱小與對老狼的憤怒、精衛(wèi)的進逼和海浪的退讓、精衛(wèi)的堅持己見和炎帝的耐心勸說。D.“只要有一口氣,我就不會放棄復仇,哪怕,哪怕……”“哪怕我重新成為孤兒!”從這里可見精衛(wèi)的義無反顧。7.關于文中精衛(wèi)逼退海浪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雖然海浪一再后退,烏云、海鷗與海燕的反復出現暗示潛在危險在不斷地積聚增大。B.面對女仆、侍衛(wèi)們的呼喊,精衛(wèi)說“我不是籠中的鳥”,張揚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題。C.精衛(wèi)三次逼退海浪,實際是海龍王在一再退讓,這為后文海龍王保護精衛(wèi)埋下了伏筆。D.“海浪里的狼牙”這個意象在文中一再出現,既串聯(lián)了文章,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8.小說以精衛(wèi)化鳥作為結尾,刪除了《山海經》中精衛(wèi)鳥銜石填海部分。這樣處理有什么效果?請簡要分析。9.著名作家博爾赫斯說“強大的虛構產生真實”。本文是如何處理虛構和真實的關系的?試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加以分析。【答案】6.D7.B8.①主題更加集中。精衛(wèi)化鳥的細節(jié)突出了精衛(wèi)嬌縱任性、蠻橫偏執(zhí)的個性,給人成長的思考,而“銜石填?!辈糠直憩F了精衛(wèi)不畏艱難,敢于斗爭的執(zhí)著精神。②形象更加鮮明。結尾展現“鮮血一樣顏色”,“尖叫著”“急速地飛了出去”等細節(jié),突出了她的一心復仇的執(zhí)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劇性色彩。③增強藝術感染力。從藝術效果上來說,故事定格在精衛(wèi)化鳥急速飛出的畫面,用省略號替代確定的結局,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9.①這篇小說改編自神話,情節(jié)超越現實生活,如炎帝和龍王的形象,退海、化鳥等情節(ji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虛構的特點。②小說的情節(jié)和主題展現有藝術真實性。小說細節(jié)真實,情節(jié)合理;精衛(wèi)自我膨脹的成長悲劇,也是溺愛、遷就的教育悲劇,悲劇具有必然性。③現實生活中有精衛(wèi)這樣的年輕人,也存在養(yǎng)成他們的品性弱點的社會土壤。小說對神話故事的“再虛構”隱射了現代社會青年教育成長存在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鑒賞文本藝術特色的能力。D.“從這里可見精衛(wèi)的義無反顧”錯誤,這句話表現了精衛(wèi)不通情理、自以為是、蠻橫固執(zhí)的性格。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句子含義和作用的能力。B.“張揚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題”錯誤,精衛(wèi)說的“我不是籠中的鳥”表現了她的個性,但這句話不能展現文章的主題。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結尾段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說結尾段的作用需要從主旨、人物、讀者效果等方面考慮。由前文和“只見,剛才還在的精衛(wèi)不見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它一從里面鉆出來,就尖叫著從營帳的門簾處急速地飛了出去……”可知,炎帝勸告精衛(wèi)不要再去找龍王麻煩,龍王也想化干戈為玉帛,但是精衛(wèi)“固執(zhí)遠比石頭更為堅硬”,結尾段描寫精衛(wèi)尖叫著沖出去,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性格,給人成長的思考,可見小說結尾更突出了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上,前文寫“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樣!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嬌慣最縱容的女兒”“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等可以看出精衛(wèi)的任性蠻橫,結尾段寫死后變?yōu)榫l(wèi)鳥的精衛(wèi)依然如此,突出了她的一心復仇的執(zhí)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劇性色彩。讀者效果上,“它一從里面鉆出來,就尖叫著從營帳的門簾處急速地飛了出去……”用省略號替代確定的結局,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讓讀者想象精衛(wèi)鳥將去做什么,結果如何。【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評價小說特色的能力。題干的關鍵詞是“如何處理虛構和真實的關系”,需要分析小說哪里是虛構,哪里是真實,然后再分析文本是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的。虛構,由小說內容可知,小說改編自《山海經》中的“精衛(wèi)填?!边@一神話傳說,小說中炎帝、龍王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小說中“精衛(wèi)脫下靴子,徑直朝海邊走去,海風忽然變小,海浪也安靜了許多”“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變小變得平靜,只有海鷗和海燕的叫聲尖銳,它們跳著奇怪的舞蹈”“海浪又一次退后,遠處,它們洶涌翻滾,幾乎要和壓低的烏云粘在一起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鉆出一只鮮血一樣顏色的鳥”等情節(jié)同樣超越了現實生活,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虛構的特點。真實,就細節(jié)而言,小說記敘描寫精衛(wèi)因為受到炎帝的疼愛而嬌縱任性、蠻橫偏執(zhí),以至于想要讓海浪后退,固執(zhí)復仇,這些情節(jié)和細節(jié)與現實生活中的溺愛教育相吻合,體現了情節(jié)和主旨的真實。結合生活分析,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溺愛孩子,導致孩子無法無天,刁蠻固執(zhí)。由此可見小說來源于真是的現實生活,又通過虛構的情節(jié)、故事、人物等映射現實生活,指出現實社會存在的教育成長等問題,具有現實意義。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饼R人將取燕,諸侯謀救之。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①始?!煜滦胖?。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后來其蘇?!裱嗯捌涿?,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正也?!保ü?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③,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疆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注】①葛:遠古時期部落名。②旄倪(máoní):被俘虜的老人和幼兒。③放于利而行:依據利己的原則辦事。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A.萬乘之國,文中指大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制“天子地才千里,出兵車萬乘”?!俺恕笔钱敃r軍隊的基本編制,四馬一車為一乘。B.夷,我國古代對東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古有“北狄南蠻、西戎東夷”之說,后來可用“夷”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C.吊,祭奠死者或對遭到喪事的人家、團體給予慰問,文中“吊其民”中的“吊”與成語“形影相吊”中的“吊”意思不同。D.《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著作而成,有對孔子學說的傳承?!墩撜Z》《大學》《中庸》《孟子》并稱為儒家“四書”。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認為商湯征伐天下,得到當地百姓的信賴,是因為商湯能夠憐惜當地百姓,實施的政策能夠讓百姓開心。B.孟子認為齊宣王如果能夠尊重燕國人民的意愿,實施“仁政”,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對齊國動兵。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他很少談及利。后世史學家司馬遷對此極為贊嘆。D.孟子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時諸侯各國國君的采用,國君們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賢能,認為孟子的“德政”不合時宜。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ā独献印匪恼拢?4.孟子認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請從所給材料中列舉兩個例子分析論證這個觀點?!敬鸢浮?0.D11.C12.C13.(1)大王趕快發(fā)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百姓商量,選立一個新國君,然后撤離燕國。(2)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不牢;邁起腳步跨得太大,是走不了太遠的,自逞已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14.①周武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高興就兼并這個國家;②周文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不高興就不兼并這個國家;③商湯征伐他國,實施百姓滿意的措施,百姓歡迎他的征伐?!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意: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坝问隆笔莿釉~,其賓語是“齊宣王”,故“游事”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B;“梁惠王”作主語,“不果所言”動賓結構,不能分開;“迂遠而闊于事情”是“以為”的賓語,故應在“則”前停頓,排除C。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學文化常識和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C.“意思不同”錯,兩個“吊”意思相同,都是慰問的意思。句意:慰問那里的百姓。/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文學常識的能力。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他很少談及利”說法錯誤。根據文中“太史公曰……利誠亂之始也”可知,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開始的是司馬遷;根據“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很少談及利防備禍亂根源的是孔子。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速”,趕快;“反”,同“返”,使……返回、遣送回去;“謀于燕眾”,同燕國百姓商量;“置”,選立;“去”,撤離、離開。(2)“企”,翹起足,用腳尖站立;“跨”,加大步伐,想要快速行走;“不行”,走不太遠;“彰”,明顯,顯著?!?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理解文本內容的能力?!跋韧跤胁蝗倘酥模褂胁蝗倘酥?,先王實施政令都是以百姓的好惡為依據的。①由“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可知,周武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高興就兼并這個國家;②由“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可知,周文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不高興就不兼并這個國家;③由“(湯)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可知,商湯征伐他國,實施百姓滿意的措施,百姓歡迎他的征伐。參考譯文:齊國攻打燕園,戰(zhàn)勝了燕國。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兼并燕國,有人勸我兼并燕國。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會有上天降下的災禍。兼并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兼并了,燕國人民高興,那就兼并它。古代有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國人民不高興,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這么做過的人,文王就是。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百姓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難道有別的原因嗎?只是想擺脫水深火熱的處境罷了?!饼R國人要兼并燕國,別的諸侯國謀劃援救它。宣王說:“很多諸侯謀劃來討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孟子回答道:“我聽說過憑方圓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湯就是這樣。沒有聽說憑著方圓千里的土地還怕別人的。《尚書》上說:‘商湯的征伐,從葛開始?!@時,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湯,他向東征伐,西邊的少數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邊的少數民族就埋怨。(他們埋怨)說:‘為什么(不先征伐我們這里,而要)后征伐我們(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時節(jié)盼望云彩一樣。(湯的軍隊每到一地,)讓經商的照常做買賣,種田的照常干農活,殺了那里的暴君,慰問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時雨從天而降,百姓非常高興。《尚書》上又說:‘君王來了,我們就得到新生?!F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為會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如果您殺戮他們的父兄,囚禁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搬走他們國家的寶器,像這樣怎么行呢?天下本來就畏忌齊國的強大,現在齊國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這就使得天下的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趕快發(fā)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百姓商量,選立一個新國君,然后撤離燕國。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動兵)。(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說:“我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依據個人的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當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的時候,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尚書》,闡發(fā)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二)古代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半死桐賀鑄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①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注]①梧桐半死:晉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歡樹,似梧桐。枝葉繁,互相交結?!眲t所謂“合歡樹”似即連理梧桐。古詩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喪偶。15.下列對這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處話凄涼”既有詩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緒而無法向亡妻訴說的沉痛,又包括亡妻無法向千里之外的詩人訴說的凄涼。B.“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刻畫了詩人的外部形象,表現出其內在的復雜的思想感情。C.“原上草,露初晞”,純粹是為了狀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見的“草”“露”為主要意象,運用起興手法引出后文的“新垅”,抒發(fā)了詩人對妻子離世的傷悲。D.“誰復挑燈夜補衣”,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平實的細節(jié)表現了妻子的賢慧、勤勞以及夫婦之間的患難與共、甘苦共嘗。16.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和賀鑄的《半死桐》堪稱古代悼亡篇章中的雙璧,同以真摯、沉痛見稱。試分析這兩首詞在表達技巧上的相同之處。【答案】15.C16.①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蘇詞的上片是寫實,寫盡了詞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開始由現實進入夢境,最后一句又從夢中回到現實,表達了詞人無法與亡妻相見的徹底的絕望。賀詞由“重過閶門”的眼前之景到最后一句想象“挑燈夜補衣”昔日之景,由實入虛,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②都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如蘇詞中“小軒窗,正梳妝”,再現了生活中的細節(jié),表現了二人的夫妻情長。如賀詞“空床臥聽南窗雨”,細致入微地表現詞人獨守空床,臥聽窗雨的孤獨和凄涼。③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蘇詞的“明月夜,短松岡”,用明月照在長滿松樹的山岡的凄冷之景,抒發(fā)了詞人對亡妻綿長的懷念。如賀詞的“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之上的鮮草、露水以及后文的“新垅”相互映襯,作者觸景生情,抒發(fā)了追懷之痛。④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蘇詞的“鬢如霜”,把鬢發(fā)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與對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賀詞上片以連理樹的半死、雙棲鳥的失伴來比喻自己的喪偶,刻畫出作者的孤寂、傷悲。【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純粹是為了狀眼前之景”錯誤?!霸喜?,露初晞”,原野上綠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亦比亦興,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歿,是為比;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墳場應有的景象,是為興。使用了比興的手法,不是為了狀眼前之景。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虛實結合。蘇詞上片寫實。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為虛寫。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如“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后的個人種種憂憤,融于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感情深沉悲痛又無奈,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賀詞上片開頭兩句用賦,直抒胸臆,寫作者這次重回蘇州經過閶門,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長眠地下,不禁悲從中,只覺得一切都不順心。這是寫實。下文即很自然地轉入到自己“舊棲”中的長夜不眠之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夜間輾轉難眠中,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歷歷在目,卻再難重見。由實入虛。運用細節(jié)描寫,如蘇軾的“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tài)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這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賀詞“空床臥聽南窗雨”,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凄風苦雨。夜間輾轉難眠中,表現詞人的孤獨和凄涼。都運用借景抒情手法。如蘇詞中的“明月夜,短松岡”,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作者借景抒發(fā)自己的悼念之情。賀詞“原上草,露初晞”,原野里綠草嫩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既是對亡妻墳前景物的描寫,又借露水哀嘆妻子生命的短暫。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歿,是為比;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墳場應有的景象,是為興。抒發(fā)了追懷之痛。都運用比喻修辭。如蘇詞的“塵滿面,鬢如霜”,我四處奔波早已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勾勒出詞人四處奔波、生活艱難、仕途坎坷、心力交瘁的形象特征。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寫出詞人的艱難遭遇,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賀詞,“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于言表。(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論語·里仁》中,孔子強調讓別人成為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鏡子,見到賢能的人就向他學習,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同樣的問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將進酒》中,寫曹植的飲酒豪情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表現游子歸途艱難和遙遠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見賢思齊焉②.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③.陳王昔時宴平樂④.斗酒十千恣歡謔⑤.斜月沉沉藏海霧⑥.碣石瀟湘無限路【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謔”“碣”“瀟湘”。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材料,完成文后小題。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記載古代歷史的竹簡木牘,歷經千年滄桑的秦磚漢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顯傳統(tǒng)藝術的敦煌壁畫……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既是見證歷史的文化遺存,也是滋養(yǎng)精神血脈的寶貴財富。與文物“對話”,不僅能讓我們感受到弦歌不輟的傳承,還能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觸摸①的文明,從而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我們理應發(fā)揮好博物館的“大學?!弊饔?,讓文物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近年來,各大文博機構推出的文創(chuàng)產品讓人②,“把文物帶回家”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那些或精美可愛或“腦洞大開”的文創(chuàng)產品,讓文物活起來也火起來,制造著一個個消費熱點。從《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等節(jié)目的熱播,到故宮文創(chuàng)產品的走紅,再到云端博物館的蓬勃發(fā)展,一個個文化現象啟示我們,文物活化利用,有利于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③。積極推動文物活化利用,讓更多文物活起來,這是時代的呼聲,也是群眾的期待。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加以修改。【答案】18.①博大精深②目不暇接③發(fā)揚光大19.運用排比,形式整齊,語言表達富有氣勢與韻味,更加豐富飽滿地突出文物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將文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突出其對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意義。20.與文物“對話”,不僅能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還能讓我們感受到弦歌不輟的傳承?!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第①空,語境修飾“文明”,與文物“對話”,是觸摸文明,據前文“古代歷史的竹簡木牘,歷經千年滄桑的秦磚漢瓦,凝聚民族文化的陶瓷器皿,彰顯傳統(tǒng)藝術的敦煌壁畫……”等可知,文明廣博豐富,故可選用“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第②空,語境指各大文博機構推出的文創(chuàng)產品很多,讓人來不及看,可選用“目不暇接”。目不暇接:眼睛來不及看。形容眼前東西太多或景物變化太快,來不及看。第③空,語境修飾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選用“發(fā)揚光大”。發(fā)揚光大:使好的作風、傳統(tǒng)等得到發(fā)展?!?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坝涊d……的竹簡木牘”“歷經……的秦磚漢瓦”“凝聚……的陶瓷器皿”“彰顯……的敦煌壁畫”,采用四個動賓結構,構成排比,形式整齊,使語言表達富有氣勢與韻味,更加豐富飽滿地突出文物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既是見證歷史的文化遺存,也是滋養(yǎng)精神血脈的寶貴財富”,“見證”“滋養(yǎng)”,將文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突出其對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意義?!?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阂皇谴钆洳划??!疤岣呷藗兙裎幕睢贝钆洳划敚臑椤柏S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語序不當。先“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再“感受到弦歌不輟的傳承”。(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2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代茶飲以藥代茶,選用一兩味藥或數味中草藥,煎湯或以沸水沖泡,補水又兼有治療作用,強身健體。但代茶飲不能隨意喝,______,才能收到療效。首先,要因證飲用。比如,同樣是咽痛,有的人屬于實熱證,有的人屬于虛熱證,實熱者可以用寒涼藥物代茶飲,虛熱者如果單純用寒涼藥物清熱,就會導致脾胃受寒,所以需配伍健脾祛濕化痰的藥物。其次,______。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用同一個代茶飲,身體上火要去火,但對脾胃虛寒的人來說,需要加些甘草、大棗、生姜、干姜等健脾和胃的藥物中和,以免去火藥傷了脾胃。同時,還要視癥狀嚴重程度選不同搭配?!笆撬幦侄尽?,______。喝代茶飲講究中病即止,也就是取得效果后,就可停止使用。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敬鸢浮恐挥姓_飲用;要因人而異;代茶飲也不例外?!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處,首先交代代茶飲的療效,然后明確“代茶飲不能隨意喝”,后面說“才能收到療效”,此處應該補寫的是如何喝代茶飲,也就是需要正確飲用,或者結合具體情況飲用。第二處,根據后面“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用同一個代茶飲”分析可知,人們需要根據不同的癥狀選擇合適的代茶飲,即代茶飲的選擇需要因人而異。第三處,前面明確“是藥三分毒”,后面說“喝代茶飲”的正確做法,“代茶飲”也有毒性,不能無限制喝,也就是說代茶飲也不例外。22.仿照例句,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人的命運既源于性格,也源于所處的環(huán)境。走進世界文學名著的殿堂,我們會發(fā)現:《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因循守舊,極力維護沙俄的專制統(tǒng)治,成為“保守派”的別稱;《紅樓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老人與?!分械?/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