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_第1頁
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_第2頁
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_第3頁
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_第4頁
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docx 免費下載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潘國舊址及季孫公世居地的考查報告——世界潘氏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潘可權潘氏起源和潘國舊址,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問題,對潘國舊址及其變遷的情況搞不清楚,就不能對潘氏起源作出正確的結論。現(xiàn)在的各種姓氏專著,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絕大多數(shù)認為潘在滎陽(今河南滎陽市),但也有個別的姓氏專著,往往涵蓋著一個尾巴說“弄清潘的地望,當是解釋潘姓起源的關鍵所在,潘氏的發(fā)祥地究竟在哪里?取決于潘國的舊址在何處?”

為了弄清潘氏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我用了十一年的時間,花費近30萬元,走訪了除西藏以外,全國所有的?。ㄊ校┳灾螀^(qū),近四百個縣(市、區(qū)),一千三百多個村(屯、堡、組),一百多個縣級以上(含大專院、校)的圖書館、博物館、檔案局(館)通志館,翻閱了二百三十多部大小新舊不等體材各異的家譜、名人傳記和姓氏專著。訪問過六位考古學家和十一位歷史學家。查閱資料的時間跨度,自西周初到公元二OO七年五月,在我看過的史料中,尤其是各地潘氏族譜中,除極少數(shù)沒有提到祖源出處者外,凡提到祖源出處的幾乎都是說:潘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四子季孫(有的稱季伯)食采于潘,因以為氏,封滎陽侯號滎陽郡以郡為堂號,故稱滎陽堂。季孫公世居滎陽縣安仁鄉(xiāng)宗仁里,歿葬金鼎山羅漢獻臍形。娶二妻元配姜氏生長子居仁、三子居杰,繼配僖氏生次怛、四子連、五子佶(無嗣)。

在經(jīng)過長時間大面積普查的基礎上,我集中精力、著重弄清以下四個國問題:第一:潘國舊址和食采于潘(也有說采邑或食邑于潘的),什么叫“食采于潘”,潘在何地?經(jīng)查有充足的史料表明在中國古老的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多個“潘國”,最早的是姚姓潘國,因為舜帝生于姚墟,故姓姚。舜建都于潘(古城在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后來由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舜的部落南遷到山西南部的永濟縣一帶,潘地也隨之遷到今陜西省興平縣以北,接近古畢國之地。到商朝,舜的后裔在潘地建立了“潘子國”,直到商朝末期,才被周文王所滅,文王殺潘正,便是其國人。潘國滅亡之后其國人以國為姓而姓潘,史稱姚姓潘國,姚姓潘國的歷史距今將近4000年。周文王滅姚姓潘國之后,將其地封給了他的孫子畢公高之四子季孫(亦稱季伯),是為姬姓潘國。因此姚姓潘人事實上已經(jīng)完全湮沒于姬姓潘人之中了。所以,如今的姓氏專著在提到潘氏起源時,有的就不提姚姓潘國這一源了。按當時周例分封的等級規(guī)定:(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公侯均為方百里,伯為七十一里,子男均為五十一里),而潘國不夠建立諸侯國的條件,只能算作子男國,因此,當時附屬于畢國,叫做附庸國。國王把卿、大夫封到這些地方,去管理那里的庶人和土地就叫做食采、采邑或食邑。這就是季孫公在陜西興平縣以北的潘國時代,經(jīng)推算季孫得潘姓距今已有3060年的歷史了,此時周還沒有滅商,而且還是商朝所屬的一個方國。周文王死,武王即位后,首先啟用呂尚(姜之牙、姜太公)為師,選其群弟中最有才華謀略的三個弟弟,即周公旦輔政,畢公高,召公奭為左右,加強領導力量作好滅商的準備,在一切準備好后,于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武王親率大軍討商伐紂,勢如破竹。周軍迅速攻入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商紂王自焚身死,商朝滅亡。當年四月武王班師回到鎬京,正式宣布建立周朝,西周自此開始。

武王班師回京時,為了穩(wěn)定局勢,他封商紂之子武庚于殷(即朝歌),統(tǒng)帥殷的遺民。又命三個弟弟,菅叔、蔡叔、霍叔率兵駐守在朝歌周圍,就近監(jiān)視武庚,史稱“三監(jiān)”。為保厘東土,加強東方防衛(wèi)力量,畢公高令其兒子季孫將潘地由陜西興平以北遷到洛陽以東的潘城(即今滎陽市。因為當時這里有一條河名叫潘水而得名)。周滅商后第二年武王病死,時為公元前1044年。太子涌即位是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胞弟周公旦攝政,從而引起菅叔、蔡叔、霍叔等群弟懷疑周公有奪取王位的企圖,對周公不滿。商紂之子武庚見有機可乘,便拉攏菅叔、蔡叔又聯(lián)合東方的徐、奄、薄姑等十幾個諸侯國,掀起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反周復商”叛亂浪潮,局勢十分嚴峻。周公在安排好內(nèi)部之后,親率大軍東征平叛,季孫公在周公東征平叛過程中,積極配合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經(jīng)過三年的欲血奮戰(zhàn),殺了武庚和菅叔、蔡叔被流放?;羰灞唤禐槭耍坏蕉伺褋y,而且使西周的疆域得到了擴大和鞏固。東征平叛勝利后,周公接受了以前的教訓,果斷決定對諸侯國進行重封或改封,史稱第二次分封。為了表彰那些在東征平叛中,功勛卓著的將領和士大夫,給予嘉封進爵。對那些參與叛亂的諸侯,士大夫進行了重封或改封。就在此時,季孫公被嘉封為滎陽侯(經(jīng)推算時為成王四年即公元前1040年)。此后,子孫世襲在此繁衍生息,建祠立廟、世居滎陽縣安仁鄉(xiāng)崇仁里,季孫公卒葬金鼎山羅漢獻臍形。為慎重起見,筆者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4月先后四進滎陽市,歷時累計一個月,反復考查,從古老的城墻遺址,周初的瓦礫,三千年的窯洞,累累溝痕的古井,四/五十畝的墳瑩,高大的墳丘,莊嚴豎立的古碑,千年以上的柏樹古林,看墓的傳人以及后人增修的牌坊,拴馬樁等等.很多東西現(xiàn)在雖然看不到了,但人們可以想象得到它昔日的壯麗與輝煌,它的遺跡與真實的傳說,令我們無可置疑的信服。這里曾經(jīng)是古老潘國的城池,潘氏始祖的故居。到春秋后期周室衰危,諸侯爭霸戰(zhàn)爭頻乃,滎陽又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了避戰(zhàn)、避亂潘國又從滎陽遷到河南商丘西北的潘侯集(是以季孫公潘侯起的地名),在那里居住一段時間之后,認為這里還不夠安全,地理位置和生活條件不夠理想,最后又從商丘南遷到靠近楚國的潘鄉(xiāng)(也是潘人來后起的地名),這就是今天的固始縣。并在這里重建潘國都城,到戰(zhàn)國時期被楚國吞滅。楚滅潘國之后在此置邑,因此,何光岳在《楚源流史》中說:“潘為楚邑”就是如此。1949年解放后歷次在固始考古出土的文物說明,這里是潘國故城,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的。至于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或者還早的文物,我認為可能是潘人在遷移過程中時從其他地方帶來的,它不應該成為固始就是最早潘國的證據(jù)。潘國被楚滅之后,潘人基本上全部四處逃散了。其中大部分向東南流入江、浙、閩、贛、鄂、豫、浣等地。以后分遷湖南及兩廣和東南亞各地及海外。少部分向東北流入山東、山西、河北、甘肅等地。因此,現(xiàn)在滎陽和固始兩地的潘氏都不是原來潘國留下的后裔。而是以后復遷故地的后裔。那么潘國在固始延續(xù)了多長時間?目前尚未找到確切可靠的文字依據(jù)。為了檢驗這個論斷的可靠性,筆者于公元2007年4月11-16日用5天的時間,親臨固始縣對潘國故城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等有關史料進行了核對之后,又詳細查閱了當?shù)嘏耸献V史的記載。結果表明這個結論是完全正確可靠的。以上事實證明,潘國是一個經(jīng)過多次遷移和發(fā)展變化的古國。在它曾經(jīng)建國、立邑的地方,都留下了潘氏祖先輝煌的業(yè)績;也正因為這樣,我們今天才有研究開發(fā)的價值。第二、滎陽郡—滎陽縣—滎陽市的演變:

(一)、首先了解滎陽的地理位置及歷史地位。滎陽地處中原腹地,距省會鄭州42公里是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隴海鐵路干線橫穿東西,京廣線和焦枝線縱貫南北,北靠黃河是古運河的中心。秦建敖倉至隋、唐為南北轉(zhuǎn)運中頓之地,向為水利樞紐交通要沖,水陸溝通相輔并進。滎陽歷史悠久,上古時代滎陽為高辛氏祝融和有熊氏,黃帝管轄之地。唐、虞、夏、屬豫章州,商為囂地,仲丁元年遷商都于此。西周初、武王封虢叔在此建立國東虢國。自西周至五代十國的2000年間,十多個王朝在長安(今西安市)、洛陽一帶建都,虎牢關、滎陽是東方門戶,京都的鑰匙。置州設郡,重臣把守。在滎陽建都的有:商和東虢,置州設郡的有:秦、曹魏、晉、后趙、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等15個朝代。1948年12月至1954年6月,中共豫西四區(qū)地委、專署,中共河南省鄭州地委、專署也都設在滎陽。滎陽自古就是軍事重鎮(zhèn),兵家必爭之地。武王滅商之后,為保厘東土,令季孫公將潘邑遷移于此,戰(zhàn)國七雄無一不為爭奪滎陽斗智斗勇,秦始皇則以滎陽為跳板,連橫六國,漢劉邦楚項羽爭鼎滎陽,劉備、張飛虎牢關大戰(zhàn)呂布,李世民牛口峪生擒竇建德,岳飛竹蘆渡大破金兵,高迎祥、李自成在滎陽會盟,北伐戰(zhàn)爭中蔣、馮、閆會戰(zhàn)兵臨滎陽城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虎踞方山,堅持抗日??傊怨胖两駳v代帝王將相,諸侯藩鎮(zhèn),民國軍閥都在滎陽留下了征戰(zhàn)的足跡,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解放軍也都在滎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二)、滎陽郡—縣—市的演變。周朝是諸侯割據(jù)時代,戰(zhàn)國時期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爭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分天下為36郡,當時滎陽,成皋隸屬于三川郡,初治洛陽,后徙滎陽(仍稱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改三川郡為河南郡。直到西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元年(公元265個)設滎陽郡之后,東晉、南北朝、隋、唐至開元22年(公元734年)一直為郡。到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趙煦帝將滎陽改郡為縣,直至解放以后公元一九八七年在改革開放中才由縣改為市。

(三)、為什么中國潘氏的祖譜記載發(fā)祥地時幾乎都是滎陽郡、滎陽縣?從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滎陽郡和滎陽縣的年代時間最長,而且它存在的時間與潘氏族譜編撰出版的時間大多數(shù)一致。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族譜中,絕大多數(shù)是在滎陽郡,滎陽縣這段時間編寫完成的。而以后重修的族譜又是沿襲以前老譜而編寫的。

第三、對“季孫公世居滎陽縣安仁鄉(xiāng)宗仁里今在何處?”進行實地考查。2002年9月4日我在滎陽市統(tǒng)戰(zhàn)部長杜兆寬、港澳臺辦主任秦宏佑、市志辦主任程遠荃、市公安局刑偵大隊長潘建民、高陽鎮(zhèn)中學校長潘永昌、市機械公司科長潘進業(yè)等人的帶領下驅(qū)車到周圍的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調(diào)查。當來到王村鎮(zhèn)時,聽群眾說附近有個“仁里村”,是否與宗仁里有關?我們前往查訪,經(jīng)與該村呂洛套(76歲)、呂洛海(74歲)等人座談,據(jù)老人們傳說,我村的村名改變過好多次了清朝以前我村住著馬、呂兩姓。當時叫做“丁馬莊”,后來姓馬的人說叫此村名對馬姓不利要改村名,而呂姓不同意,結果兩姓打了起來,后來縣長來解決,他對村民們說:你們這里古時候曾叫宗仁里,“仁里”是互相友好的意思,你們應當世代友好相處下去。還叫仁里村吧!結果兩姓都同意了沿襲至今有三、四百年了,當我問到你們村里以前有古老的祠堂或廟宇嗎?呂洛套說:小時候聽我爺爺說很早很早以前在村東北角有座高大的古廟,好像叫做“白玉堂”還是什么“堂”老人們記不清了。據(jù)說清初的時候還有泥塑像和祖先牌位,姓什么的就說不清了。反正不是姓呂的,也不是姓馬的。經(jīng)過歷代戰(zhàn)爭的摧殘和劫難,現(xiàn)在連古廟的痕跡都看不到了。2002年9月5日我們根據(jù)群眾所說,北邙鄉(xiāng)有個“安仁寨”村,我們?nèi)チ私庖幌率欠衽c季孫公舊居的“安仁鄉(xiāng)"有關。滎陽市距北邙鄉(xiāng)的“安仁寨”21公里,我們到該村后,找到該村老支書馬銀和(70歲)、村干部馬銀生(77歲),村史老人趙木樣(又名照文,因其特別了解古老歷史,人們送給他個外號“村史先生)92歲,我們問他你們村為什么叫“安仁寨"?他說:我村名字自古不知換過多少次了,但是最早的名字叫“安仁寨”。傳說五代十國的時候北方胡人(外號長毛穿紅、綠色服裝)經(jīng)常來侵犯。胡人(即金國人)十分兇狠,北宋初年這里已經(jīng)四面筑了城墻,宋軍和老百姓聯(lián)合打退過多次胡人的進攻。因此老百姓都把這里當保護地,紛紛集中到這里來,人多了把四面城墻擴大加固大約方園20-30畝,城墻底寬10-12米,頂寬平均三米左右,高度平均3—3.5米。城墻懸崖高度約30米。胡人多次進攻均未攻破。老百姓全部跑到城內(nèi),得到了保護。未跑進來的人都被長胡人毛殺了。后來群眾就把這個寨子叫做“安仁寨”。外邊的老百姓來多了,就成安仁鄉(xiāng)了。從以上事實看,我認為現(xiàn)在的“安仁寨”就是原來的安仁鄉(xiāng),現(xiàn)在的“仁里村”就是原來的“宗仁里”,這兩個地名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巧合,更不是人為地連接。第四、為什么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潘氏族譜都稱季孫公為始祖呢?

我從中國社會發(fā)展史和中國姓氏家譜發(fā)展史兩個方面來考查:l、門閥的影響:中國自商朝開始直到周、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歷朝歷代封侯任官都是任用豪門名閥,甚至婚姻嫁娶都要講求門戶相對。為了做到用人無誤,朝廷里還設有專人編寫皇家貴族、名宦的家譜,使其昭穆分明,不至混亂。因此,為了升官,光宗耀祖,各姓氏都把本姓氏的名人貴族作為自已的祖先。我潘氏尋其根源,當然是黃帝之裔,文王之孫,畢公之子季孫公侯爵最為顯赫了,我想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2、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家譜(包括國家各級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和民間保存下來的)絕大部分都是宋、元、明、清時期創(chuàng)修或續(xù)修的,因此,它必然受到前代的影響而沿襲下來。3、民國時期及解放以后,新修或續(xù)修的家譜,亦因?qū)爬系淖嬖床恢湓?,也只能繼續(xù)沿襲,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各類家譜的歷史背景。但我認為這種沿襲是有道理的,因為正是這條無形的管道,給世代潘氏子孫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鮮的血液,季孫公的名字才會深深地烙在全球潘氏華人的心中,從而充滿著生機和力量。我希望潘氏子孫們要繼續(xù)高舉季孫公這面大旗永遠走下去。闊步前進!結論:一、潘氏得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