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買地券考_第1頁
北朝買地券考_第2頁
北朝買地券考_第3頁
北朝買地券考_第4頁
北朝買地券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北朝買地券考

一、《隋書》卷7《土地買賣契約》據(jù)我們現(xiàn)在所知,清朝有七八種土地貸款。其中,北魏泰延二年(436年)的侯頭赤祿購買了磚瓦憑證,太和元年(477年)的郭夢兒購買了磚瓦憑證,正初四年(507年)的張神洛購買了墓地磚塊憑證?;境叽?。調(diào)查還在繼續(xù)詳細。1.北京大學圖書館有一本書叫《乾隆》第二年的吳子劉蘭訓版。所以,今見北朝買地券可斷為屬于冥契者,共有三種,即延興二年(472)申洪之買地券、延昌元年(512)孫撫買地券與延昌二年(513)王皓買地券。三券皆為傳世藏品,原券皆未得見,亦無相關(guān)發(fā)掘資料可資參考,故僅據(jù)券文略作考釋。1.任職三、梁武人,為酸諫申鐘此券為石刻,1940年前后于山西大同附近出土,長53厘米,寬42厘米。志、券文云:君姓申,諱洪之,魏郡魏縣人也。曾祖鐘,前趙司徒、東陽公;祖道生,輔國將軍、兗州刺史、金鄉(xiāng)縣侯,子孫家焉。少曹屯蹇,與兄直懃令乾之,歸命于魏。君識干強明,行操貞敏,孝友慈仁,溫恭惠和。兄弟同居,白首交歡,閨門怡怡,九族式軌。是以詮才委任,甫授東宮莫堤。將闡茂績,克崇世業(yè),而降年不遐,年五十有七,以魏延興二年十月五日,喪于京師。以舊墳懸遠,歸窆理難。且羸博之葬,蓋隨時矣??贾\龜筮,皆稱云吉。遂筑堂于平城桑乾河南。形隨化往,德與時著。敢剋斯石,以昭不朽。先地主文忸于吳提、賀賴吐伏延、賀賴吐根、高梨高郁突四人邊買地廿頃,官絹百疋,從來廿一年。今洪之喪靈,永安于此,故記之。3其前半部分顯然是常見之北魏墓志,后半部分(自“先地主”至“故記之”)則屬于冥契。故此段文字,當由墓志與買地券兩部分組成。墓志與買地券之主人申洪之,諸史無考。然墓志所稱其“曾祖”申鐘則見于《晉書·石季龍載記》,謂咸康元年(335),石虎(季龍)廢石弘,以申鐘為侍中。石虎據(jù)鄴城而起,申氏或即魏郡人(治鄴,在今河南安陽西)。建武后期(342-348),石虎任用石宣、石韜,“生殺除拜皆迭日省決,不復啟”,司徒申鐘諫之。則知至遲至建武后期,申鐘已升任司徒4。建武十三年(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石虎發(fā)夫十六萬筑華林苑及長墻于鄴北,申鐘及趙攬等面諫;至永和六年(350,石鑒青龍元年),石閔(即冉閔)殺石鑒,“其司徒申鐘、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上尊號于閔”,是知其時申鐘仍為司徒。前燕慕容儁擒冉閔,遣慕容評下鄴城,“評送閔妻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鐘、司空條攸、中書監(jiān)聶熊、司隸校尉籍羆、中書令李垣及諸王公卿士于薊”,事在永和八年(352)。則申鐘在迎立冉閔之后,當任為冉魏之太尉;冉魏亡后,被擄送薊城(在今北京)5。申氏被擄至薊城后之情形,不甚詳悉?!段簳肪?1《畢眾敬傳》下附有申纂小傳,謂:申纂者,本魏郡人,申鐘曾孫也?;适汲?太祖平中山,纂宗室南奔,家于濟陰。及在無鹽,劉彧用為兗州刺史。顯祖曰:“申纂既不識機,又不量力,進不能歸正朔,退不能還江南,守孤城于危亡之地,欲建功立節(jié),豈可得乎!”纂既敗,子景義入國。太和中,為散員士、宋王劉昶國侍郎。景明初,試守濟陰郡,揚州車騎府錄事參軍、右司馬。6北魏道武帝平中山(時為后燕都城,在今河北定縣),在皇始元年(東晉太元二十一年,396)。則申氏北遷后,大約定居在中山;至北魏據(jù)有河北,復南奔,家于濟陰(在今山東定陶西)。后燕滅亡后,河北大族多有隨慕容德南渡青齊者7,魏郡申氏(時已移住中山)或即其中之一,惟其南奔后所居之地不在青齊,而在兗州地域之濟陰、東平一帶,故似未進入南燕統(tǒng)治集團之核心。申洪之墓志謂道生嘗為“輔國將軍、兗州刺史、金鄉(xiāng)縣侯”,似非南燕所委任8。南燕滅亡后,青齊徐兗并入于東晉、劉宋,申氏亦于同時得入南朝?!端螘肪?5《申恬傳》: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曾祖鐘,為石虎司徒。高祖平廣固,恬父宣、宣從父兄永皆得歸國,并以干用見知。永歷青、兗二州刺史。高祖踐阼,拜太中大夫。宣,太祖元嘉初,亦歷兗、青二州刺史。9則入宋之后,申永首先得任青、兗二州刺史,后傳于從父弟申宣。顯然,當晉宋之際,申氏實為兗、青地域擁有較大實力之豪酋。申洪之墓志所記得任兗州刺史的道生,當即申永或申宣。又《魏書》卷33《屈遵傳》謂:“太祖南伐,車駕幸魯口,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高陽太守崔玄伯東走海濱,屬城長吏率多逃竄。”10結(jié)合上引《魏書·申纂傳》所記申氏南奔后居于濟陰的記載,則知申永在后燕時嘗任職博陵太守。申永大概在東晉末曾被征入朝(拜太中大夫),后為荊州刺史劉毅軍府咨議參軍,見于《宋書》卷93《隱逸·宗炳傳》。永子坦“自巴西、梓潼太守遷梁、南秦二州刺史”;元嘉二十六年(449)北伐,以鎮(zhèn)軍府咨議參軍與王玄謨攻滑臺,不克,被免官;青州刺史蕭斌板行濟南平原二郡太守,攻碻磝不克,下歷城;孝建初(454),為徐州刺史,后因罪被殺。其子令孫歷廣陵太守、徐州刺史;弟闡為濟陰太守,戍睢陵城,泰始中(465-471)皆為薛安都所殺。據(jù)此,則申永一支雖被征入朝,然在兗、徐一帶仍有很大影響力。申宣一支,大抵仍留居兗州。申宣子申恬自下邳太守,歷北海太守、北譙梁二郡太守;元嘉十二年(435),進督魯東平濟北三郡軍事、泰山太守;二十一年,冀州移鎮(zhèn)歷下,以恬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冀州刺史、濟南太守;孝武帝踐祚(元嘉三十年,453),遷青州刺史,尋加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及冀州?!褒R地連歲興兵,百姓凋弊,恬初防衛(wèi)邊境,勸課農(nóng)桑,二三年間,遂皆優(yōu)實。性清約,頻處州郡,妻子不免饑寒,世以此稱之。進號輔國將軍?!鄙旰橹怪舅Q之“輔國將軍”,當即本于此。孝建二年(455),遷豫州刺史,尋卒。恬兄謨嘗與朱修之同守滑臺,戰(zhàn)敗沒魏,后逃歸南朝,于元嘉中任為竟陵太守。其子元嗣,嘗任海陵、廣陵太守;另一子謙,以軍功仕至輔國將軍、臨川內(nèi)史11。申纂則不知系出何支。據(jù)上引《魏書》所記,申纂當與申恬、申謨、申令孫、申闡同輩,皆為申永、申宣之子侄輩?!段簳肪?1《畢眾敬傳》:及劉彧殺子業(yè)而自立,遣眾敬出詣兗州募人。到彭城,刺史薛安都召與密謀……乃矯彧命,以眾敬行兗州事,眾敬從之。時兗州刺史殷孝祖留其妻子,率文武二千人赴彧,使司馬劉文石守城。眾敬率眾取瑕丘,殺文石?!輧?nèi)悉附,唯東平太守申纂據(jù)無鹽城不與之同。及彧平子勛,授纂兗州刺史。會安都引國授軍,經(jīng)其城下,纂閉門城守,深恨眾敬。會有人發(fā)眾敬父墓,遂令其母骸首散落。眾敬發(fā)哀行服,拷近墓細民,死者十余人。又疑纂所為。弟眾愛為安都長史,亦遣人密至濟陰,掘纂父墓以相報答。12據(jù)上引《宋書·申恬傳》,申闡時為濟陰太守,“奉順不同于安都”,與乃兄申令孫同為安都所殺。則知申氏家族于廢帝子業(yè)與明帝劉彧內(nèi)爭中,支持劉彧,故為北投之薛安都所攻,申闡被殺,申氏失去濟陰郡基業(yè)。申纂以東平太守據(jù)無鹽城(東平郡治)自守,故明帝授以兗州刺史;旋為慕容白曜所攻,城破身死,事在皇興元年(明帝泰始三年,467)春。申洪之與其兄申乾之之歸魏,或在薛安都誘殺申闡之時,或在慕容白曜攻滅申纂之后。申洪之墓志稱申鐘為其曾祖,則洪之當與申纂同輩。據(jù)上引墓志與《魏書》申纂小傳,申氏入魏之后,當被遷至代京平城。當時北魏曾把許多青齊人戶遷到代京,按照階級、社會地位、降拒態(tài)度區(qū)別對待:第一等是“客”,只有少數(shù)高級地方官、將軍得到這種待遇;第二等是“平齊民”,在代京附近設立平齊郡,以處所謂“民望”,稱為“平齊民”;第三等是奴婢,曾經(jīng)拒守的兵士和人民一律賞給將軍、百官當奴婢13。申闡、申纂都曾抗拒魏軍,其部屬、人民入魏后,很可能是被沒為奴婢的?!段簳肪?0《慕容白曜傳》謂白曜定青齊后,“乃徙二城民望于下館,朝廷置平齊郡,懷寧、歸安二縣以居之。自余悉為奴婢,分賜百官?!@崇吉母妻、申纂婦女,皆別營安置,不令士卒喧雜。”14同書卷47《盧玄傳》附子度世傳謂:其為[齊](濟)州也,國家初平升城。無鹽房崇吉母傅氏,度世繼外祖母兄之子婦也。兗州刺史申纂妻賈氏,崇吉之姑女也。皆亡破軍途,老病憔悴。而度世推計中表,致其恭恤。每覲見傅氏,跪問起居,隨時奉送衣被食物,亦存賑賈氏,供其服膳。青州既陷,諸崔墜落,多所收贖。15則知申纂之妻賈氏雖“亡破軍途,老病憔悴”,然既“別營安置”,自與一般擄獲之民眾不同;申纂子景義入北后,太和中,任為降魏的劉昶受封之宋國侍郎;景明初(500),復得任試濟陰郡太守,可見申纂妻子并未被沒為奴婢。申洪之、乾之兄弟可能也是平齊民之屬。申洪之墓志稱其入北后“兄弟同居,白首交歡,閨門怡怡,九族式軌”,并非奴婢生活之情境。其墓地所在之桑乾河南,亦為平齊民集居之地。洪之后得“詮才委任”為東宮莫堤,乾之為直懃令?!段簳肪?《顯祖紀》:皇興三年(469)“五月,徙青州民于京師。六月辛未,立皇子宏為皇太子?!?6則申氏之入代京大約與拓跋宏之被立為太子、置立東宮相同時。莫堤,《南齊書》卷57《魏虜傳》謂為北魏官稱,“比刺史”,然其釋義當較晚出,又出自南人,未必確當。直懃,當即“直勤”,據(jù)羅新先生所考,乃是北魏宗室之稱謂17。然則,洪之、乾之入北后,可能被作為平齊民,安置在代京桑乾河南,旋分別被檢為東宮屬吏或宗室屬吏,其地位處境當略高于一般奴婢,或至少是奴婢中之管事者。申洪之墓券所記“先地主”有四人,即文忸于吳提、賀賴吐伏延、賀賴吐根與高梨高郁突。文忸于,當即《魏書·官氏志》所見之“勿忸于”,亦作“萬忸于”或“萬紐于”,后改為于氏;賀賴,亦見于《魏書·官氏志》,后改為賀氏。二氏皆為所謂“勛臣八姓”18。高梨,前人無考,或當即“高離”?!度龂尽肪?0《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夫余”下裴松之注引《魏略》云:“舊志又言,昔北方有高離之國?!贝恕案唠x之國”,即指高句麗,亦稱“句麗”19?!段簳肪?00《高句麗傳》記世祖(太武帝拓跋燾)時即遣使入魏,“貢使相尋”20,其中或有留居代京而以國名為姓者。凡此四人,社會經(jīng)濟地位皆當高于被擄而來之申氏,故申氏絕無可能自四人手中購地廿頃作為墓地,所謂“買地廿頃”云云,自是虛辭。上述四人,皆當為與洪之墓地相鄰之墓主。申洪之買地券所記用于買地廿頃之代價,為“官絹百疋”。《魏書》卷110《食貨志》:“魏初至于太和,錢貨無所周流,高祖始詔天下用錢焉?!?1實際上,自魏晉以來,錢幣實已漸次退出流通領(lǐng)域,諸物交換,多以絹帛作為計價標準,故絹帛實已取得貨幣之地位。《魏書》卷52《趙柔傳》載趙柔于北魏平?jīng)鲋莺?“內(nèi)徙京師”。“柔嘗在路得人所遺金珠一貫,價直數(shù)百縑,柔呼主還之。后有人與柔鏵數(shù)百枚者,柔與子善明鬻之于市。有從柔買,索絹二十匹。有商人知其賤,與柔三十匹,善明欲取之?!?2則知代京平城諸物交易例皆用絹。官絹,當指官府核定尺寸的絹?!段簳な池浿尽?“舊制,民間所織絹、布,皆幅廣二尺二寸、長四十尺為一匹,六十尺為一端,令任服用。后乃漸至濫惡,不依尺度。高祖延興三年秋七月,更立嚴制,令一準前式,違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檢察與同罪?!?3則其時民間所用絹布多“不依尺度”,故申洪之買地券特別標明絹匹尺度以官式為準。2.土下諸官是否為浚元縣?初見《語石異同評》卷5,柯昌泗未言其出土地,僅稱茍頭赤魯磚券下稱“予又得一磚拓本”,是柯氏亦未得見原磚,僅見拓本。錄文未分行,僅稱“凡四行,行亦十八九廿余字不等”。其拓本后似失傳,池田溫、張傳璽等均未提及,故僅得據(jù)柯氏所錄,釋文如次:魏延昌元年太歲壬辰十二月丁巳朔八日甲子,吉,土下女清詔二千石:并州故民孫撫、孫妻趙丑女用銀錢一萬,買墓地四方十頃,上下諸官,莫橫使侵奪。時人張堅顧、李定度。急急如律令。來時恍忽,不識書人。24“上下諸官”,疑當作“土下諸官”,因未睹原拓,姑從舊釋??率戏Q:“此買地券迥非通行之例,”故疑其為贗偽。然與今見六朝買地券相比照,此券正是當時的“通行之例”,特別是張堅顧(固)、李定度,更為當時買地券中常見之護墓神;其所書年月日朔日干支皆無誤。故并無充足理由判定此券為贗品。此券首稱“土下女清詔二千石”(疑當作“女青詔土下二千石”),頗類于漢時告地策;“用銀錢一萬,買墓地四方十頃”亦系虛稱,不能指實;“[土](上)下諸官”以下諸句,更系習用之套語。因此,此券很可能是北朝“故民”所習用的買地券(冥契)樣式。券文但稱亡人孫撫及妻趙丑女為“并州故民”,并未詳言其籍貫鄉(xiāng)里。延昌元年,并州領(lǐng)太原、上黨、鄉(xiāng)郡諸郡,孫撫生前居地當即在此數(shù)郡間,故此券很可能出自太原地區(qū)。“故民”之謂,嘗見于北魏墓志。山西曲沃縣所出太和二十三年(499)李詵墓志銘文云:“太和廿三年十二月廿五日征平郡曲沃縣故民李詵安邑令塼墓兩塸。墓田周回五百步?!?5征平郡即正平郡,領(lǐng)聞喜、曲沃二縣;安邑屬河北郡,在正平郡南。李詵嘗為安邑令,復稱為“曲沃縣故民”,則“故民”之意當為“已故之民”,非如漢代碑石所見“故民”乃意指“此前隸屬之民”。又國家圖書館藏北周墓磚拓本一件,殘存文字為:“建德元年□月廿日長□縣故民何□宗洛……”26得稱“故民”者墓志或買地券多刻于磚上,或反映出其社會經(jīng)濟地位相對較低。3.王前世魏故蕩寇將軍、殿中將軍、領(lǐng)衛(wèi)士令王君墓志銘。君諱皓,字天海,兗州高平人也。祖琚,侍中、散騎常侍、祠部尚書,使持節(jié)、征南大將軍,青、冀二州刺史,羽真高平王。考生,中散、威遠將軍、高平太守。君識志淵凝,雄資□潔,誠可謂磨如不磷,濕如不緇。不幸芳桂搉馥,當春洛彩。然福善無征,春秋卅有七,延昌元年歲次壬辰五月十七日卒俎于京師。摧蘭委哲,遠邇同嗟。奧又十一月廿二日,窆于洛北芒故或。亥石刊銘,記焉。其買地券共五行,各行字數(shù)較墓志稍多;書體與墓志書體有別,顯非出自一人之手:延昌二年歲次癸巳十一月辛亥朔廿二日壬申,王皓字天海入墓。當此四維,莫敢禁止。生人有城,死人有墎,田有頃畝,錢有千數(shù)。天海入墓,敢懺悟。丘承政畝,墓伯政畔,遂戶亭長,主治四葙。墓有固,收付河伯。朱書鐵券為眀白,莫復相索。此券與墓志同出,不詳其是否同刻于一石之上(從拓本圖影看,似為二石),但墓志與買地券并用,則與上引延興二年申洪之墓一致。墓券主人王皓,未見史傳記載,然墓志所稱其祖王琚,則《魏書》卷94、《北史》卷92并皆有傳,分別列入“閹官”和“恩幸”類?!段簳ね蹊鳌吩?王琚,高平人,自云本太原人。高祖始,晉豫州刺史。琚以泰常中被刑入宮禁。小心守節(jié),久乃見敘用。稍遷為禮部尚書,賜爵廣平公,加寧南將軍。高祖以琚歷奉先朝,志在公正,授散騎常侍。后為侍中、征南將軍、冀州刺史,假廣平王。征還,進為征南將軍,進爵高平王,侍中如故,遣還冀州。高祖、文明太后東巡冀州,親幸其家,存問周至。還京,以其年老,拜散騎常侍,養(yǎng)老于家。前后賜以車馬衣服雜物不可稱計。后降爵為公,扶老自平城從遷洛邑?!投甓?時年九十。贈征南將軍、冀州刺史,謚曰靖。27琚于泰常中(416-423)十余歲時即被刑入宮禁,其時北魏勢力尚未及于高平,則其父祖時或即流入河東。其以閹宦之身,歷官禮部尚書、冀州刺史,封爵高平王。王皓墓志所述王琚職品封爵與此大致相同(王琚傳未及嘗為青州刺史)?!锻鯎?jù)傳》稱其“養(yǎng)子寄生,未襲而亡”,當即王皓墓志所記之“考生”。寄生之本家,或出中山李惠之族。據(jù)上引《王琚傳》,王琚為冀州刺史時,孝文帝與文明太后嘗親幸其家。茲考《魏書·高祖紀》,孝文帝與馮太后同幸冀州,乃在太和五年(481)春,則王琚之任冀州刺史,當在孝文帝前期文明太后秉政之時。文明太后系出長樂信都馮氏,孝文帝生母李氏則出中山安喜李氏,故王琚以“歷奉前朝”之閹宦得任冀州刺史,很可能出于馮太后之意。李氏父李惠歷官雍州、青州刺史,“素為文明太后所忌,誣惠將南叛,誅之?;荻?初、樂,與惠諸子同戮”,事在太和三年冬。太和五年馮太后、孝文帝冀州之行,顯然與此有關(guān)。至太和十二年,“高祖將爵舅氏,詔訪存者”,李惠從弟李鳳之弟道念詣闕應命,李氏子弟存者多受爵位,其中有名寄生者,受封為高邑子,旋又降黜封爵,史稱“高祖奉馮氏過厚,于李氏過薄,舅家了無敘用?!?8此處所見之寄生,與王琚養(yǎng)子同名?!锻蹊鳌酚址Q:“(寄生)子蓋海,襲祖琚爵。初,琚年七十余,賜得世祖時宮人郭氏,本鐘離人,明嚴有母德,內(nèi)外婦孫百口,奉之肅若嚴君,家內(nèi)以治。蓋海官至青州樂陵太守?!睋?jù)此,很可能中山安喜李氏被誅殺后,逃免之子弟家人得入于時任冀州刺史的王琚門下,受到王琚庇護,其中李寄生即成為王琚養(yǎng)子,改姓王。孝文帝察知其事,復礙于馮太后之威權(quán),不能任用李氏遺族,故以世祖時宮人郭氏賜王琚。王琚晚年與郭氏組成之家庭中,“內(nèi)外婦孫百口”,當皆為養(yǎng)子寄生所帶來之李氏子孫家人。李惠之父名“蓋”,而寄生之長子名“蓋?!?似亦暗示其與李氏之聯(lián)系。寄生(生)之長子蓋海襲王琚爵位,官至樂陵太守,則王皓(字天海)當為蓋海之弟。王皓銜稱蕩寇將軍、殿中將軍、領(lǐng)衛(wèi)士令。據(jù)《魏書》卷113《官氏志》,蕩寇將軍為第七品,殿中將軍為從第五品;“衛(wèi)士令”之稱,當用漢官舊典,應屬宮禁宿衛(wèi)軍將。王皓買地券書法較為樸拙,行文亦或間有殘缺、誤字:“天海入墓”后、“敢懺悟”前,當可補“毋”或“勿”字;“墓有固”下似有脫漏。凡此,皆顯示出書券人于買地券不甚熟稔。是券未見賣地人,丘[丞](承)、墓伯、[邃](遂)戶亭長當為墓神。河伯似為丘墓巡察監(jiān)護之神,不見于六朝買地券,頗可注意?!端焉裼洝肪?《感應篇》“胡母班”條記胡母班為泰山人:曾至泰山之側(cè),忽于樹間逢一絳衣騶,呼班云:“泰山府君召?!卑囿@愕,逡巡未答。復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shù)十步,騶請班暫瞑。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班乃入門合拜謁,主為設食,語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卑鄦?“女郎何在?”曰:“女為河伯婦?!?9據(jù)此,河伯乃泰山府君之婿。河伯本為水神,其所以得入墓神系統(tǒng),或即因此故。二、北朝士族買地券使用考本文考釋之北魏買地券三種,分別出于大同、太原與洛陽,正是北魏統(tǒng)治的三個核心地區(qū)。此種巧合,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北魏統(tǒng)治下南北文化的融匯與交流:(1)據(jù)上所考,申氏本為魏郡魏縣人,蓋屬河北士族。申鐘嘗仕石趙、冉魏,官至司徒、太尉(335-352);冉魏滅亡,被擄送薊城,復移居后燕都城中山(352-396);北魏道武帝平中山,申氏隨慕容德南奔,家于濟陰(397-410);南燕為劉裕所滅,申氏入南朝,家族一直留居兗州(家族墓地在濟陰),成為兗州地區(qū)勢力較大的豪族(411-467);北魏南定青齊,申氏拒守失敗,被擄入北,安置在代京附近。申洪之即亡于代京安置地。在此百余年間,申氏家族數(shù)次遷徙,大抵皆為不得已而為,其由魏郡故里,而中山,而濟陰,而代京,頗歷艱難困苦,然其間亦受不同區(qū)域文化與不同社會階層傳統(tǒng)之薰染。申洪之亡后,兼用墓志與買地券,很可能即為兩種區(qū)域文化或兩種社會傳統(tǒng)。審申洪之墓志之用語,諸如“君識干強明,行操貞敏,孝友慈仁,溫恭惠和。兄弟同居,白首交歡,閨門怡怡,九族式軌”,以及“將闡茂績,克崇世業(yè)”、“形隨化往,德與時著”之辭,皆北朝士族墓志中之習用語。而買地券之使用,在北朝士族墓葬中卻甚少見到。申洪之墓使用買地券,或有三種可能性解釋:一是北魏統(tǒng)治下之社會中下層民眾,可能會采用買地券,而非使用墓志。申洪之入北后之社會地位,大抵屬于平齊民或奴婢,或介于二者之間,其社會地位較低,應無疑問。二是可能是道民會使用買地券。由于沒有其他墓葬資料,所以很難判定申氏為道民。然洪之、乾之及道生之名,至少暗示申氏家族很可能家傳道教信仰。第三種可能是從兗州僑居地傳習而來的。徐州城北龜山曾出土的劉宋元嘉九年(432)王佛女買地券,說明徐兗一帶可能比較流行使用買地券30。申氏家族曾久居兗州,在徐兗一帶有廣泛活動,因襲徐兗地區(qū)的傳統(tǒng)而使用買地券也是可能的。無論這三種可能性解釋何者更符合實際,申洪之草墓志與買地券,均反映了不同文化傳統(tǒng)的融匯。(2)孫撫買地券文辭較簡,相關(guān)資料亦少,然“土下女清詔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