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郭錫良版下冊課后練習題答案_第1頁
古代漢語郭錫良版下冊課后練習題答案_第2頁
古代漢語郭錫良版下冊課后練習題答案_第3頁
古代漢語郭錫良版下冊課后練習題答案_第4頁
古代漢語郭錫良版下冊課后練習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練習四一解釋下列名詞:疏:古人給古書作注解時,除了解釋古書原文(經(jīng))之外,還給前人的注作注解,這種經(jīng)注兼釋的注釋就叫做“疏”,也叫“注疏”、“義疏”。讀為:古人注解古書常用的以本字說明假借字的訓詁術(shù)語。其特點是,既注音又釋義。讀若:古人注釋字、詞的術(shù)語,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時也用來說明假借字。衍文:校勘學術(shù)語,也叫“衍字”,簡稱“衍”,是指古籍因傳抄、刻印等誤加的文字。句讀:古人讀書,常在句末一個字的旁邊加個點或圓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頓處字的下面加一個點,叫做“讀”。兩者合稱句讀。正義:又叫做“疏”,也叫“注疏”、“義疏”,是一種經(jīng)注兼釋的注釋。義疏產(chǎn)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出于思想統(tǒng)一和科舉考試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為基礎(chǔ)把經(jīng)書的解說統(tǒng)一起來,這種新的注疏唐人稱之為“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宋代學者為了便于查閱,把儒家十三部經(jīng)書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書,即《十三經(jīng)注疏》。這十三部經(jīng)書的注疏包括:《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yù)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谷梁傳注疏》(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論語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經(jīng)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古文辭類纂:清代姚鼐編的一部古文選集,選錄戰(zhàn)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等,依據(jù)文體分為十三類: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類、詔令類、傳狀類、碑志類、雜記類、箴銘類、贊頌類、辭賦類、哀祭類。所選古文大部分是應(yīng)用文,而且多數(shù)選文社會意義不大。書首有序目,略述各類文體特點及其義例,書中并有評點,宣揚桐城派的文學觀點。二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解釋帶△的詞或詞組(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書改為下加點):1、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論語?侍坐》)譯文: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解詞:安,疑問代詞,怎么。2.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莊子?逍遙游》)譯文:穿過云層,背負青天,然后計劃著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解詞:絕,動詞,穿過。圖,動詞,計劃、謀劃。且,副詞,將要。3、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譯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獸身上,而功德卻不能施加給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解詞:者,輔助性代詞,“……原因”。獨,副詞,表反問語氣。4、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論》)譯文:那流星的墜落,樹木發(fā)出響聲,這是天地運行,陰陽變化,而出現(xiàn)的事物中少見的現(xiàn)象。認為這些現(xiàn)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對了。解詞:隊,“墜”的本字,動詞,墜落。是,指示代詞,這。怪,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奇怪。5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yǎng)薄,故民爭。(《韓非子?五蠧》)譯文:因此人多而財物少,勞動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們就會爭奪。解詞:是以,指示代詞“是”和介詞“以”連用而成的固定結(jié)構(gòu),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因此”。貨,名詞,財物。事,動詞,從事、用。6、子夏之晉,過衛(wèi),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保ā秴问洗呵?察傳》)譯文:子夏到晉國去,路過衛(wèi)國,聽到有人讀史書說:“晉國軍隊三頭豬渡過黃河”。解詞:之,動詞,到、往。史記,名詞,記載歷史的書。三下列文章在《古文辭類纂》中歸入哪一類?按我們的分類,應(yīng)當屬于哪一類?《古文辭類纂》的歸類:賈誼《吊屈原賦》歸哀祭類,枚乘《七發(fā)》歸辭賦類,晁錯《論貴粟疏》歸奏議類,韓愈《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歸贊頌類,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歸傳狀類,歐陽修《瀧岡阡表》歸碑志類,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歸書說類,曾鞏《墨池記》歸雜記類。我們的分類:賈誼《吊屈原賦》、枚乘《七發(fā)》歸韻文的辭賦類,晁錯《論貴粟疏》歸應(yīng)用文的奏議類,韓愈《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頌》歸應(yīng)用文的贊頌類,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歸傳記散文,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應(yīng)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歸應(yīng)用文的書信類,曾鞏《墨池記》歸雜記文。四下面是《毛詩正義?北風》的第一章,閱讀并回答問題:(原文見教材第747頁)1.“雱”的讀音和意義是什么?雱,的讀音是“普康反”,即pāng;義為“盛貌”,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樣子。2.“惠”是什么意思?這是誰的注?惠,是“愛”的意思,即仁愛。這是毛亨的注。3.“好”是形容詞還是動詞?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的?“好”是動詞。根據(jù)有二:一是它后面有賓語“我”;二是它的讀音為“呼報反”,即hào。4.鄭玄對“邪”是怎樣解釋的?“邪,讀如徐?!编嵭J為“邪”是“徐”的假借字,義為寬緩。5.“只且”是什么意思?這是誰的解釋?“只且,語助也?!奔凑J為“只且”是語氣詞。這是孔穎達的解釋。五《論語?公冶長》:“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比钤妒?jīng)注疏》云:“唐石經(jīng)輕字旁注案石經(jīng)初刻本無輕字車馬衣裘見管子小匡及外傳齊語是子路本用成語后人因雍也篇衣輕裘誤加輕字甚誤錢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經(jīng)輕字宋人誤加考北齊書唐邕傳顯祖嘗解服青鼠皮裘賜邕云朕意在車馬衣裘與卿共敝蓋用子路故事是古本無輕字一證也釋文于赤之適齊節(jié)音衣為于既反而此衣字無音是陸本無輕字二證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車馬衣裘與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無輕字三證也皇疏云車馬衣裘共乘服而無所憾恨也是皇本亦無輕字四證也今注疏與皇本正文有輕字則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舊矣。”按照阮元的意見,句中哪一個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據(jù)?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標點有什么改變?這個句子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標點法,意義有什么不同?你贊成哪一種標點法?按照阮元的意見,句中的衍文是“輕”字。阮元的根據(jù)有四:一是古本無“輕”字,二是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的引文無“輕”字,三是邢昺《論語注疏》無“輕”字,四是皇侃《論語集解義疏》無“輕”字。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標點是: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边@個句子可以有兩種標點法,除了上面的標點法以外,還可以如下標點: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边@兩種標點法,句子意義的側(cè)重點略有不同,前者強調(diào)的重點在于“共”字,后者強調(diào)的重點則在于“敝”字。兩種標點法相比較,前者較好。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譯文:晚霞與孤獨的野鴨相伴同飛,秋水和高遠的天空渾然一色。“與”和“共”都是介詞,表示對象,這里用法相同,可譯作“和、跟、同”等?!芭c”另有動詞“給與”和連詞“和”等用法,“共”另有副詞“共同”、“總共”等用法。4.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dǎo)夫先路。(屈原《離騷》)譯文:君王何不趁著年輕力壯而放棄那些邪惡的行為呢,為什么不改變這種做事情的態(tài)度?駕馭著千里馬往前奔馳吧,隨我來,我為你在前面帶路?!榜Y”和“騁”都有馬快跑義,但“馳”是指使勁趕馬使馬快跑,需要人驅(qū)趕?!膀G”是指縱馬奔馳,即馬隨意狂奔,不需要人驅(qū)趕。這里二者連用,意思是放馬奔跑。5.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shù)化。(屈原《離騷》)譯文:當初君王已經(jīng)與我有相約之言,后來心意改變又有了別的想法。我并不為離開朝廷而難過,只是為君王的屢次改變主意而感到傷心?!半x”和“別”都是動詞,都有“分開”的意思。但其程度上有細微差別,前者淺,后者深?!冻o?離騷》王逸注:“近曰離,遠曰別?!?.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nèi)有保母,外有傅父。(枚乘《七發(fā)》)譯文:如今那些達官貴人家的子弟,一定是在深宮閨門之內(nèi)居住和生活,內(nèi)有照料日常生活的保姆,外有負責教育的師傅?!熬印焙汀疤帯倍加小熬幼 钡囊馑??!熬印敝搁L久定居,“處”指停留,短時間的居住。四分析下面兩組句子中的對仗:1.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閣序》)“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與“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雙雙相對,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是主謂結(jié)構(gòu)兩兩相對,即“北海雖賒”對“東隅已逝”,“扶搖可接”對“桑榆非晚”。詞性上也基本上是相對的,即實對實(“北?!睂Α皷|隅”,“扶搖”對“桑榆”),虛對虛(“雖”對“已”,“可”對“非”),動對動(“賒”對“逝”,“接”對“晚”),靜對靜(“北?!睂Α皷|隅”,“扶搖”對“桑榆”)。2.巡曾楹而空揜,撫錦幕而虛涼。(江淹《別賦》)上下聯(lián)的句法結(jié)構(gòu)都是“而”字連接兩個動詞性結(jié)構(gòu)?!把苍骸焙汀皳徨\幕”是動賓結(jié)構(gòu)對動賓結(jié)構(gòu);“空揜”對“虛涼”是偏正結(jié)構(gòu)對偏正結(jié)構(gòu)。詞性上是實詞相對:動詞對動詞(“巡”對“撫”)、名詞對名詞(“曾楹”對“錦幕”)、形容詞對形容詞(“空”對“虛”);虛詞相對:連詞對連詞(“而”對“而”)。五利用工具書查出下列典故的出處:1.徐孺下陳蕃之榻。(王勃《滕王閣序》)徐孺榻:《后漢書?徐稚傳》:“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陳)蕃在鄙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焙笠孕烊骈奖硎緦t士的禮待。這里用來指洪州出人才。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東漢?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蔣詡,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后因以三徑代指隱士的家園,也指家園。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辭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諸葛亮《出師表》)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費祎,“侍郎”指董允,并提為“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代稱:“良實”本都是形容詞,這里指代賢良誠實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體。2.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史記?陳涉起義》)代稱:“堅”代“堅固的鎧甲”,“銳”代“銳利的武器”,是以性質(zhì)代本體。3.鰥寡不聞犬豕之食,煢獨不見牛馬之衣。(《洛陽伽藍記?王子坊》)對偶:即“鰥寡不聞犬豕之食”對“煢獨不見牛馬之衣”?;ノ模骸蚌姽选迸c“煢獨”、“不聞犬豕之食”與“不見牛馬之衣”文義互相補充。引用:改引董仲舒語:“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闭Z見《漢書?食貨志上》。比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馬之衣”比喻衣著粗劣破舊。4.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為諱。(司馬遷《報任安書》)委婉:“不測之罪”,這里指死罪;“不可為諱”,這里指任安被處死刑。省略:“仆又薄從上雍”句省略述語“之(到……去)”,即“仆又薄從上之雍”。5.故有志深軒冕,而泛詠皋壤。(《文心雕龍?情采》)代稱:“軒冕”代稱官爵,“皋壤”代稱隱者居住之地。引用:“皋壤”見《莊子?知北游》:“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6.未嘗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蕭統(tǒng)《文選序》)倒置:“心游目想”是“目游心想”的倒置。代稱:以“目游心想”指代讀書,以“移晷”指代經(jīng)過一段較長的時間。7.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對偶:“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對“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代稱:“白首”代年老。比喻:用“青云”比喻志向的高遠。引用:二句改引《后漢書?馬援傳》:“(馬援)嘗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枚乘《七發(fā)》)對偶:“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對“甘脆肥醲,命曰腐腸之藥”。代稱:“皓齒蛾眉”是“美女”的代稱,“甘脆肥醲”是“豐盛甘美的酒食”的代稱。比喻:將“皓齒蛾眉”的美女比作斧子,將“甘脆肥醲”的酒食比作毒藥。9.勢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趙壹《刺世疾邪賦》)比喻:“咳唾自成珠”喻言語珍貴,“金玉”喻品德高尚,“蘭蕙化為芻”喻賢人不被重用。引用:“披褐懷金玉”一句,語出《老子》七十章:“是以圣人披褐懷玉?!贝Q:“被褐”指穿粗布衣的寒士,是“貧賤之人”的代稱。按:教材引文誤“咳唾”為“咳吐”,今正。10.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江淹《別賦》)對偶:“珠與玉兮艷暮秋”對“羅與綺兮嬌上春”。代稱:“珠”、“玉”、“羅”、“綺”都是“歌女”的代稱?;ノ模哼@兩句互文見義,即“珠與玉”、“羅與綺”都“艷暮秋”、“嬌上春”。七把下面一段文字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今如太子之病者,獨宜世之君子,博見強識,承間語事,變度易意,常無離側(cè),以為羽翼。淹沉之樂,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枚乘《七發(fā)》)譯文:如今像太子這樣的病,只應(yīng)讓世上的君子,見識廣博而記憶力強的人,乘著機會向你談?wù)撘恍┯幸嬗谀憬】档氖虑?,改變你的思慮心意,并且時常不離左右,來作為你的輔佐者。那么淹溺沉迷的逸樂,縱情放恣的想法,放縱過度的心思,還會從哪里來呢!八下面是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中的一段,試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指出其中的典故,分析其“四六”格式:四六格式:公等或居漢地,或協(xié)周親(四四),或膺重寄于話言,或受顧命于宣室(六六),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四四)?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六六)?倘能轉(zhuǎn)禍為福,送往事居(四四),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六六),凡諸爵賞,同指山河(四四)。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四四),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六六)。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譯文:諸位有的在封疆做官,有的是皇室至親,有的心中接受過朝廷的言語重托,有的在宮中接受過先王臨終的遺命,所受之言還在耳畔,怎能忘掉忠心?先帝陵墓上的新土還沒有干,嗣位的新君又在何處?如果能夠化災(zāi)禍為好事,忠于先帝,服事新君,共同立下救助皇帝的功勛,不辜負先君的遺命,那么有功的一定受爵受賞,可指山河為誓。如果有人留戀末路的城池,徘徊在十字路口,坐觀成敗而看不清形勢,一定會遭到以遲后為罪名的誅伐。請看今天的世界,到底是誰家的天下!宣室:漢末未央宮中有宣室殿,是皇帝齋戒的地方。漢文帝曾于宣室召見賈誼,問鬼神事。這里是用典,指皇帝的宮殿。一抔之土:指皇帝的陵墓。語本《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長陵是漢高祖的陵墓。這里用典,是指唐高宗的陵墓。六尺之孤:《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這里指繼位的新君唐中宗李顯,當時已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后至之誅:傳說夏禹北伐共工氏,在會稽山大會諸侯,防風氏因為遲到,被處以死刑。這里是用典,號召人們積極響應(yīng),警告那些懷有坐觀成敗想法的人。九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標點,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離騷序王逸標點:《離騷》經(jīng)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與楚同姓,仕于懷王,為三閭大夫。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入則與王圖議政事,決定嫌疑;出則監(jiān)察群下,應(yīng)對諸侯。謀行職修,王甚珍之。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譖毀之,王乃疏屈原。屈原執(zhí)履忠貞而被讒邪,憂心煩亂,不知所訴,乃作《離騷》經(jīng)。離,別也。騷,愁也。經(jīng),徑也。言已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風諫君也。故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冀君覺悟,反于正道而還己也。是時,秦昭王使張儀譎詐懷王,令絕齊交;又使誘楚,請與俱會武關(guān),遂脅與俱歸,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復(fù)用讒言,遷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復(fù)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證明,終不見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濁世,遂赴汨淵,自沈而死?!峨x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譯文:《離騷》經(jīng)是屈原所作。屈原與楚國王族同姓,在楚懷王時做官,當?shù)氖侨偞蠓颉H偟穆氊熓钦乒芡踝迦盏氖聞?wù),即昭、屈、景三姓。屈原整理了王族的家譜,明確了賢良之士的標準規(guī)范,來激勵國中賢士。屈原在朝廷內(nèi)與懷王謀劃討論國家大事,處理疑難事務(wù);在朝廷外監(jiān)察群臣的言行,應(yīng)對各諸侯國的來訪。他的建議都能被采納,他也盡職盡責地做事,因而懷王非常器重他。同他一起擔任大夫的上官靳尚嫉妒他的才能,與別人一起進讒言詆毀他,懷王于是疏遠了屈原。屈原忠心耿耿卻遭到小人讒言陷害,心情憂愁煩亂,不知該向誰傾訴,于是寫出了《離騷》經(jīng)。離,是別的意思。騷,是愁的意思。經(jīng),是途徑。這三個字的意思是,已被流放而離開朝廷,雖心中憂慮,卻仍沿著正道前行,用國風的方式勸諫國君。所以文中向上追述了唐虞三個帝王時期的盛世之治,往下陳述了桀紂羿澆的滅亡,希望國君能夠覺悟過來,返回到正道上,并讓自己回到朝廷。這時候,秦昭王派張儀欺詐懷王,讓懷王斷絕與齊國的交往;又讓張儀誘騙懷王,請他與秦王一起在武關(guān)會盟,趁勢就脅迫懷王與秦王一起到了秦國,扣留了懷王,不讓他回去。懷王最終客死在秦國。懷王的兒子頃襄王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放逐到江南。屈原被流放在荒遠地區(qū),又作了《九章》,援引圣王來證明自己的冤屈,卻最終不能被明察。他又不能容忍以自己的清白之身長久地生活在污濁的世上,于是投汨羅江自沉而死?!峨x騷》的行文,依照《詩》來起興,援引不同的物類作比喻,所以用好鳥香草來比喻忠貞之士,用惡禽臭物比喻讒佞之人,用靈修美人來比擬君王,用宓妃佚女來比喻賢臣,用虬龍鸞鳳來托喻君子,用飄風云霓比喻小人。文章的詞語溫厚而典雅,文章的意旨純潔而明朗。大凡所有的君子,沒有不仰慕他的清高、贊賞他的文才、哀傷他的懷才不遇而同情他的志向的。練習六一“葉音說”為什么是錯誤的?“葉音說”是在沒有確鑿根據(jù)的情況下,強改字音以求押韻和諧,并非探明了韻字的本音。其根本錯誤,就在于對古韻采取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而非歷史的觀點,不懂得語音是發(fā)展變化的。其后果,則是一個字可葉出許多的音,造成漢字讀音的極大混亂。所以說“葉音說”是錯誤的。二熟記先秦古韻三十部和“平水韻”的平聲韻與入聲韻韻目。1.先秦古韻三十部是:陰聲韻入聲韻陽聲韻第一類之部職部蒸部第二類幽部覺部冬部第三類宵部藥部第四類侯部屋部東部第五類魚部鐸部陽部第六類支部錫部耕部第七類歌部月部元部第八類脂部質(zhì)部真部第九類微部物部文部第十類緝部侵部第十一類葉部談部2.“平水韻”的平聲韻與入聲韻的韻目是:上平聲入聲下平聲入聲一東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蕭三江三覺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魚六麻七虞七陽十藥八齊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錫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質(zhì)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緝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鹽十六葉十五刪八黠十五咸十七洽三寫出五言律詩“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種格式的平仄。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4.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四解釋下列名詞:孤平拗救:五言詩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詩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須是平聲字,否則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是“拗”的一種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變平。這就是“孤平拗救”。破讀:是指在閱讀古書時,用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qū)別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破讀音主要是聲調(diào)的變化,而且大多數(shù)是把原來的平聲(或上聲、入聲)字變讀為去聲;破讀的意義和本音的意義之間則有著歷史的聯(lián)系。例如“王”字,在“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讀平聲,是名詞,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興,陳勝王”(《史記?陳涉世家》)中破讀為去聲,是動詞,稱王的意思。后者的意義和讀音是由前者演化而來的。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聲母的代表字?!叭帜浮笔俏覈鴼v史上流傳下來的古時的三十六個聲母,包括:幫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來,知徹澄娘,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日,見溪群疑,曉匣影喻。相傳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溫創(chuàng)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礎(chǔ)上增訂而成,大體反映了唐宋之間的漢語聲母系統(tǒng)。出韻:近體詩用韻,要求必須用“平水韻”中同一韻部的字,否則就叫“出韻”。雙調(diào):詞的一種,指包含兩段的詞。這兩段叫前后闕或上下闕、上下片等。借對:近體詩特有的一種對仗,指利用一字多義或兩字同音的特點來構(gòu)成對仗。詞牌:是各種詞調(diào)的名稱,如“浣溪沙”、“水調(diào)歌頭”等。近體詩:詩體名,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包括律詩、絕句和長律。是唐初形成的一種以講究平仄和對仗為主要特點的詩,也叫“格律詩”。有五言詩和七言詩兩種。律詩和絕句的句數(shù)是固定的,每兩句構(gòu)成一聯(lián),律詩四聯(lián)八句,絕句二聯(lián)四句。長律超過四聯(lián),數(shù)量不限。一字豆:詞當中特有的用在句首起領(lǐng)起作用的單字,叫做“一字豆”,又作“一字逗”。一字豆在語氣上有短暫停頓,通常是動詞或虛詞,大多是去聲字,不出現(xiàn)在一首詞首句和末句。常見于《沁園春》、《望海潮》、《六州歌頭》、《揚州慢》、《壽樓春》、《憶舊游》等雙調(diào)詞中。重唇音:音韻學術(shù)語,按發(fā)音部位而劃分的聲母的一類,即今“雙唇音”,發(fā)音時氣流在雙唇間受阻而成音。三十六字母中的重唇音是“幫滂並明”。絕句:近體詩的一種,全詩共四句,是律詩的一半,故稱“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兩種,分別簡稱“五絕”、“七絕”。排律:又叫長律,近體詩的一種。句式、用韻、平仄等方面與律詩相同,但句數(shù)超過八句,為偶數(shù)句。對仗要求嚴格,尾聯(lián)不用對仗,首聯(lián)可用可不用,中間各聯(lián)一律用對仗。以五言為常見,七言較少見。多人聯(lián)句的詩常用排律。五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和破讀字。假借字請說明此字的本義,破讀字請說明其本音,并說明與本音、破讀音相應(yīng)的意義以及這兩個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逑,通“仇”,匹,相匹、相對的意思,這里指配偶。2.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jīng)?衛(wèi)風?氓》)泮,通“畔”,邊界的意思。3.穹窒熏鼠,塞向墐戶。(《詩經(jīng)?豳風?七月》)塞,本音sāi,用作動詞,堵塞、塞住的意思,此句即用“塞”的本義。破讀作sài,名詞,意思是邊界上的險要地方。因邊界上的險要處有人把守(即堵塞?。省叭庇杀疽舯玖x引申出破讀音的邊塞義。4.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詩經(jīng)?豳風?七月》)壺,通“瓠”。毛傳:“壺,瓠也?!别且环N瓜類蔬菜,莖蔓生,花白色,果實長圓形,表皮淡綠色,果肉白色,可供食用,今稱瓠子。一說為葫蘆。5.采荼薪樗,食我農(nóng)夫。(《詩經(jīng)?豳風?七月》)食,破讀為sì,動詞,義為“給……東西吃”。其本音讀作shí,動詞兼名詞,意思是吃,也指吃的東西。動詞“食”用為使動,便由本音的意義引申出破讀音的“給……吃”義。6.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詩經(jīng)?小雅?采薇》)常,通“棠”,棠梨樹。7.擇有三事,亶侯多藏。(《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藏,破讀為zàng,用作名詞,義為儲存的珍貴的東西。其本音讀作cáng,動詞,義為把東西儲存起來。由本音的動詞義“儲存”引申出破讀音的“儲存的東西”義。8.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曹植《贈白馬王彪》)分,破讀為fèn,用作名詞,義為情分。其本音讀fēn,動詞,義為分開,分配。破讀音的“情分”義是由本音的意義引申而來的。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雙聲聯(lián)綿詞和疊韻聯(lián)綿詞,并分別注明其上古的聲母和韻部。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詩經(jīng)?秦風?蒹葭》)蒹葭,雙聲聯(lián)綿詞,見母。蒼蒼,雙聲疊韻聯(lián)綿詞,清母陽部。2.黽勉從事,不敢告勞。(《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黽勉,雙聲聯(lián)綿詞,明母。3.誕實匍匐,克岐克嶷。(《詩經(jīng)?大雅?生民》)匍匐,雙聲聯(lián)綿詞,定母。4.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詩經(jīng)?豳風?七月》)觱發(fā),雙聲聯(lián)綿詞,幫母。栗烈,雙聲聯(lián)綿詞,來母。5.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屈原《離騷》)郁邑,雙聲聯(lián)綿詞,影母。侘傺,雙聲聯(lián)綿詞,透母。6.發(fā)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極。(屈原《哀郢》)荒忽,雙聲聯(lián)綿詞,曉母。7.回穴沖陵,蕭條眾芳。(宋玉《風賦》)蕭條,疊韻聯(lián)綿詞,幽部。8.故其風中人,狀直憯凄惏栗,清涼增欷。(宋玉《風賦》)憯凄,雙聲聯(lián)綿詞,清母。惏栗,雙聲聯(lián)綿詞,來母。9.觀其兩傍,則滂渤怫郁,暗漠感突。(枚乘《七發(fā)》)怫郁,疊韻聯(lián)綿詞,物部。10.瀄汩潺湲,披揚流灑。(枚乘《七發(fā)》)潺湲,疊韻聯(lián)綿詞,元部。流灑,雙聲聯(lián)綿詞,來母。七利用工具書判斷下列句子中帶△的詞哪些是同源詞,哪些不是,并說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書改為下加點)。(A)組1.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jīng)?衛(wèi)風?氓》)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詩經(jīng)?衛(wèi)風?伐檀》)3.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屈原《九歌?湘夫人》)4.徼墨廣博,觀望之有圻。(枚乘《七發(fā)》)5.若華夕曜,巖澤氣通。(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岸,《廣韻》:“岸,水涯高者。”《爾雅?釋丘》:“重厓,岸?!薄缎栄?廣詁》:“岸,高也。”《詩經(jīng)?大雅?皇矣》:“誕先登于岸?!备?,《易?漸卦》:“鴻漸于干?!贬屛囊嵶ⅲ骸案?,水傍,故停水處。”又引陸注:“水畔稱干?!庇忠宰ⅲ骸案?,涯也。”《史記?春申君傳》:“而不知干隊之敗。”《索隱》:“干,水邊也?!币?,《說文解字》:“裔,衣裾也。”徐鍇系傳:“裾,衣邊也?!焙蠓褐高吘??!痘茨献?原道》:“故雖游于江潯海裔。”高誘注:“裔,邊也。”圻,《說文解字》:“垠,地垠也,一曰岸也。圻,垠或從斤。”《廣雅?釋丘》:“垠,厓也?!薄稄V韻》:“圻,圻堮,又岸也?!薄队衿罚骸佰撸邎褚??!睅r,《說文解字》:“巖,岸也。”《書?說命?序》:“得諸傳巖。”疏:“巖是山崖之名。”《廣雅?釋詁四》:“巖,高也?!睆囊饬x上來看,“岸、干、裔、圻、巖”都有“邊”義。從讀音方面看,這幾個字也有音近關(guān)系。據(jù)陳復(fù)華、何九盈《古韻通曉》,聲母方面,“岸、圻、巖”都是牙音疑母字,雙聲;“干”是牙音見母字,“裔”是喉音喻母字。見疑旁紐,喉牙音有鄰紐關(guān)系。從古韻方面看,“岸、干”元部疊韻,“巖”屬談部,“圻”屬文部,“裔”屬月部。元文旁轉(zhuǎn),元談通轉(zhuǎn),元月對轉(zhuǎn)。“岸、干、裔、圻、巖”音近義通,是一組同源詞。(B)組1.同我婦子,馌彼南畝。(《詩經(jīng)?豳風?七月》)2.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詩經(jīng)?大雅?生民》)3.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屈原《離騷》)4.騷人之文,自茲而作。(蕭統(tǒng)《文選序》)5.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子,《廣韻》:“子,子息?!薄对娊?jīng)?大雅?生民》:“居然生子?!弊?,《說文解字》:“字,乳也。”段注:“人及鳥生子曰乳?!薄稄V雅?釋詁》:“字,生也?!薄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若山有木,服之不字?!弊ⅲ骸白?,生也。”滋,《說文解字》:“滋,益也?!薄蹲髠?襄公八年》:“事滋未成?!弊ⅲ骸白蹋嬉??!薄段倪x?東京賦》:“鳥獸阜滋?!毖ψⅲ骸白蹋嬉??!逼?,《說文解字》:“茲,草木多益。”《爾雅?釋詁》:“茲,此也?!薄蹲髠?昭公元年》:“茲心不爽?!弊ⅲ骸捌潱艘??!薄墩撜Z?子罕》:“文不在茲乎!”皇侃疏:“茲,此也。”耔,《廣韻》:“耔,擁苗本也?!绷x為以土培苗根?!对娊?jīng)?小雅?甫田》:“或耘或耔?!睆恼Z音上看,這幾個字古音相近。據(jù)陳復(fù)華、何九盈《古韻通曉》,聲母方面,“子、滋、茲、耔”都是精母字,雙聲;“字”是從母字,精從旁紐。古韻方面,這五個字都屬之部,疊韻。從意義看,“子、字、滋、茲、耔”都有“滋生、繁衍”等意思,意義相通(據(jù)《說文解字》,“茲”是“滋”的古字)。所以,這五個詞是一組同源詞。按:“茲”的代詞“此”義是假借,意義與“滋生”無關(guān)。材料中的“茲”用的是代詞義,與其他幾個詞沒有同源詞關(guān)系。八下面兩首詩哪一首是古體詩,哪一首是律詩?為什么?分析律詩的用韻、對仗、平仄(包括有無拗救和失粘失對之處)。前出塞杜甫從軍十年余,能無分寸功?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這是一首古體詩。因為從平仄上看,第一聯(lián)失對,第一、二聯(lián)失粘,第三句出現(xiàn)三仄尾,第四句出現(xiàn)三平調(diào);從對仗上看,中間兩聯(lián)都未形成對仗。這都是格律詩所不允許的,因而是一首古體詩。人定白居易人定月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燭影,紅袖下簾聲。坐久吟方罷,眠初夢未成。誰家教鸚鵡,故故語相驚。這是一首格律詩,因為其用韻、對仗和平仄都符合格律詩的基本要求。其用韻、對仗、平仄(包括有無拗救和失粘失對之處)如下:用韻:首句入韻,用庚韻。第一、二、四、六、八句用韻,韻腳分別是“明、清、聲、成、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