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初鄭漢關系新探陳寅恪《柳如是別傳》中蔡士英事新證
現代史家陳毅先生在《劉汝是傳》第五章《恢復明朝運動》中詳細考察了晚年與錢千毅、蔡世英及其家族。指出:“蔡氏家族是明朝遼東的一名將軍,但他們在明代非常高貴。穆齋和魁于(蔡世英)之間的交流是密切的,這是有原因的?!?。故錢蔡之關系,與錢佟(國器)之關系,約略相似。而與錢馬(進寶)之關系大不同也?!辈⑦M而推考錢謙益順治十三年(1656)親赴淮安訪蔡士英,“必與復明運動相涉”(詳見《別傳》頁1053-1055)。按《別傳》中論及之蔡士英,為清初著名大臣。其人字伯彥,號魁吾,世居遼東錦州。崇德七年(1642),清鄭親王濟爾哈朗攻明,至錦州,士英同總兵祖大壽降清,隸漢軍正白旗。從征山東。順治元年(1644)授牛錄章京世職。其后率軍平“流賊”掃地王康文道及從征福建,皆有功,授僉都御史,旋升右副都御史,六年(1649)總管八旗紅衣炮,往山西征叛鎮(zhèn)姜瓖,敘功授阿思哈尼哈番世職。九年(1652)奉命巡撫江西,清丈減賦,民困大紓。十二年(1655)升漕運總督,加兵部尚書。史稱其“兩任督漕,多所振刷,厘革挽輸,天庾迄無虧額”??滴跏哪?1675)后卒(《碑傳集》作康熙四年卒,誤。按《八旗文經》卷四十四有蔡士英撰《正法禪院修造碑記》,后署“康熙十四年乙卯”。故知蔡氏必卒于是年之后),賜祭葬,謚襄敏。其子毓榮,歷官云貴總督,綏遠將軍,為勘定三藩叛亂之重要將領;毓榮女琬,為著名閨閣詩人,有《蘊真軒詩鈔》行世。士英事跡附見于《清史稿·蔡毓榮傳》及乾隆《欽定盛京通志》卷七十八、《江南通志》卷一一二、《碑傳集》卷六十一。陳寅恪先生關于蔡氏家族的認識與評說,主要是依據蔡毓榮及蔡琬的生平史料而得出,但關涉蔡士英本身之資料,特別是能反映士英之政治思想與施政主張者,則由于史簡有缺,《別傳》中舉證不多。故陳先生提出蔡士英本人因政治立場與錢謙益相近,而成為錢氏聯絡與策反之對象這一推測,證據尚稍嫌薄弱。1998年冬,在山東新泰市青云山(敖山)整修工程中,發(fā)現了湮沒多年的有關蔡士英之碑記多方。這些敖峰石刻,對探究蔡士英之政治思想、宗教信仰及其家族人物,特別是對補證陳寅恪先生《柳如是別傳》中關于蔡士英之考論,均具很高的參考價值。今先將敖山三碑名稱、撰人及規(guī)制敘錄于下:其一,《古敖山今改青云山新修三元殿》碑:石高1.89米,寬0.82米,厚0.26米。立石于康熙元年(1662)九月,碑末題署“欽命總督淮陽等處地方、提督漕運海防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三韓蔡士英頓首撰”。其二,《青云山重修三元殿記》碑:石高1.79米、寬0.85米,厚0.18米。立石于康熙九年(1670)七月。署新泰縣事山東濟南府照磨孫玹撰文。其三,《重修三官殿碑》:石高1.44米,寬0.85米,厚0.13米。立石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七月。新泰縣儒學教諭孫善述撰。以上三碑,舊時均立于敖山三官廟之前,皆為記述(或涉及)蔡士英父子重修敖山廟宇之事跡。敖山(又名具山,清初改名青云山)為泰山南麓支山,位于新泰城東十里處。乾隆《新泰縣志》(卷七)稱其山:“山形尾乾(西北)而首巽(東南),其勢欲走。孤峰嵯峨,懸崖壁立,見于百里之外?!环街畡俑乓?。”山舊有三元殿(一名三官殿),祀民間信仰中之三元(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大帝。廢于明末兵燹。清順治十年(1653)開辟九省通衢,取道新泰敖陽,敖山遂為陸路南北往來必經之所。蔡士英于順治十二年(1655)至十四年(1657)、十六年(1659)至十八年(1661)間,兩度出任漕運總督(《清史稿·疆臣年表》)。時漕督駐扎江南淮安,敖山一帶為其宦途所經??滴踉?1662)夏,士英之子毓華往淮安省父,行經敖山,曾捐百金,重整三元宮宇(捐修敖山之人,孫玹《青云山重修三元殿記》記為“今總制楚蜀少司馬諱毓榮”,而蔡士英《新修三元殿》碑記作“三兒毓華”,當以蔡碑為確),于是廟貌復新。同年夏,蔡士英離漕督任還朝,道過敖山,復為增葺殿宇,據孫善述《重修三官殿碑》載:“蔡大將軍奉簡命□鎮(zhèn)撫京口之行,道經于此,陟其巔,眺其勝,留連久之,嘆曰:‘□哉,斯山乎,何神棲之褊且陋也?!际前l(fā)大愿力,擇□址,捐橐中金,命執(zhí)事者糾工庀材,遂于祠之西別置瓦殿而光大之?!惫こ?士英應里人之請,為撰《古敖山今改青云山新修三元殿》碑。是為三元殿三碑中所記蔡氏父子與敖山因緣之大略。蔡士英所撰敖山碑記,雖以記修復三元殿事由屬辭,但在碑文內容上卻隱含諷諭。載筆摛文之中,借重修敖山而對順治末年嚴酷的海禁政策提出強烈批評。可稱是一篇了解蔡士英政治思想的絕好資料。蔡碑在簡記敖山三元殿之復興經過后,筆鋒一轉,聯系到其漕督治下之淮安名山云臺山的情況。蔡氏云:蔡士英碑所云“賈子朱崖之計”,典出于《漢書·賈捐之傳》:漢元帝時,珠(朱)崖郡民反,待詔賈捐之建言,稱珠崖一地,“本不足郡縣置也,……棄之不足惜,不擊不損威,……愿遂棄珠崖,專恤關東為憂”。漢廷從其議,乃罷珠崖郡。蔡士英征用此典,蓋用以隱指清廷之海禁政策。順治十八年(1661),清廷以鄭成功所部縱橫海上,為清軍之勁敵,乃下“遷海令”,起于江北,迄于閩、粵之交,長江則自鎮(zhèn)江以下,皆在禁中,不許舟楫往來,對外貿易一皆斷絕。據時人雜史記載海禁之始云:“順治十八年附永歷十五年,……六月,……海澄公黃梧一本,內密陳滅賊五策。一、金、廈兩島彈丸之區(qū),得延至今日而抗拒者,實由沿海人民走險,糧餉油鐵桅船之物,靡不接濟。若從山東、江、浙、閩、粵沿海,居民盡徙入內地,設立邊界,布置防守,則不攻自滅也。二、將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監(jiān)樁柵,貨物不越界,時刻瞭望,違者死無赦。如此半載,海賊船只無可修葺,自然朽爛,賊眾雖多,糧草不斷,自然瓦解。此所謂不用戰(zhàn)而坐看其死也?!?江日升《臺灣外紀》卷十一)清廷納黃梧之議,于是“命戶(兵)部尚書蘇納海至閩,遷海邊居民之內地,離海三十里,村莊田宅,悉皆焚棄?!?鷺島道人《海上見聞錄》卷二)此即蔡士英所言“客歲海若戒嚴”之事。在《青云山重修三元殿記》中也寫到這一海禁史實:“間歲鯨鯢不靖,建議者援故明湯東甌策,盡遷濱海諸民于內境,而空其地?!鼻逭畬嵭械摹斑w海令”,對鄭成功等抗清力量的封鎖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而對沿海各省的社會經濟則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海禁使?jié)O業(yè)、農業(yè)、手工業(yè)及海外貿易都遭到很大的摧殘,人民生計斷絕,流離失所,使得“濱海數千里,無復人煙”(夏琳《海紀輯要》)。“遷海令”的施行,不僅引起濱海人民的強烈不滿與激烈反抗,即在清廷內部,也不乏具有政治遠識的臣僚,對這一錯誤政策持有異議。時任漕督之蔡士英便是其一。漕督駐地淮安境內有云臺山(在今江蘇連云港市區(qū)南),其山孤懸海中(至康熙末始“渡海淤成陸”而與大陸相連),山上有三元殿,始建于唐,明萬歷間大規(guī)模增修,最盛時有僧眾數百人,香火兩萬家,號稱“南贍部洲”之佛教圣地。萬歷二十七年(1599),明神宗下詔頒賜新刊《藏經》于“天下名山寺院”,云臺三元殿亦獲得一部。此即蔡士英所云“前代至降手敕、賜龍藏以崇之”。遷海議起,云臺一山亦列在禁區(qū),必須拆毀神廟,撤離居民與僧眾,“奉行者”更“凜凜于厲禁”,嚴加督促。蔡士英對此決策顯然是持反對態(tài)度,他借云臺三元宮一事“抗言力陳”,對海禁提出批評。雖經蔡氏的努力,三元宮免于拆毀,但島民盡撤內陸,“云臺一山,遂如十洲三島,可望而不可及”(《青云山重修三元殿記》),只有翹首而流涕。蔡士英在敖山碑中以飽蘸感情的筆觸,對海禁造成的文化破壞作了激烈的抨擊。頗有意味的是,蔡氏在文中極言云臺在故明之盛,與當時之荒棄冷落形成對比,這種措詞,實冒干犯時忌之嫌。最后蔡士英以“他日或有登敖山而思夫云臺者”之微詞,再次表達了他要求開弛海禁、開復云臺的愿望(按自順治末云臺山“廢為禁地以來,壅沙日積,黃淮漫決,以致淮揚水患頻仍”,至康熙中漕督帥顏保復題請“開復云臺為內地”[《江南通志》卷十四],蔡士英之寄望方得實現?!艘咽呛笤?。蔡碑通篇文字,雖止就敖山與云臺而發(fā),但其著眼點,卻是針對清廷的海禁左計,諷喻之情,幾呼之欲出?!P于蔡士英在漕督任“抗言力陳”海禁之弊事,不見《清圣祖實錄》記載,《碑傳集》蔡士英傳亦只字未及。據《清史稿藝文志補編·史·奏議類》著錄有蔡士英《督漕奏議》六卷,中當有此奏,但原書今未見傳本。故士英弛禁之議,僅于敖山一碑中見之,實可補正史碑傳之缺漏。當清廷大興海禁,“奉行者凜凜于厲禁”,遷逐人民惟恐不及之情況下,蔡士英毅然伏疏北闕,發(fā)出弛禁的呼聲,無疑是極具卓識的。這種不和諧音,勢必引起當廷海禁派的不滿與排斥,順治十八年十二月清廷重申海禁,并聲稱“文武官員容隱者以知情故縱從重治罪,王公將軍所屬官兵若不嚴加禁飭,致有前項弊端,發(fā)覺亦治罪不宥”(《明清史料》丁編第三本)。順治十八年十月蔡士英“以病”罷漕督任(《清圣祖實錄》卷五:順治十八年十月己酉清廷任命林起龍為漕督,蔡士英免官當在此時),很可能與蔡氏對海禁持不同政見或對禁令抱消極態(tài)度有關。否則遷海令方下數月而蔡士英去職,時間上不會若此巧合。述敖山蔡碑事畢,且將話題回到陳寅恪先生論說的錢蔡關系上來:順治朝中后期,清與南明在江南地區(qū)的角逐異常激烈,清廷派駐江南的一些實力派人物,大多曾成為明之遺臣策動爭取的對象,如錢謙益便曾以降臣的身份,奔走于馬進寶、張?zhí)斓?、佟國器、蔡士英等人之門。諸人之中,一種屬于“關通密約,各懷觀望”(見《別傳》頁1065引瞿式耜封事)的首鼠兩端之地方軍閥,如馬進寶、張?zhí)斓撦?另一類則是對南明政權或漢族士人抱同情態(tài)度的清廷臣工,這在滿洲勛貴中也不乏此類人物。如錢謙益順治初因黃毓騏案被逮系,后借助清廷新貴遼東佟國器之力而得脫,陳寅恪先生特別揭出其事實有復雜的文化與民族之背景:“夫遼東之地,自古以來,為夷漢雜居區(qū)域,佟氏最初本為夷族,后漸受漢化?!〔纺暌患夷苡煽婆e出身,必是漢化甚深之支派?!斎彰髑鍠|北一隅之競爭,不僅爭土地,并亦爭民族。熊飛百欲藉深受漢化之佟觀瀾,以挽回已失之遼東人心。清高祖太祖欲藉佟養(yǎng)性兄弟,更招降其他未歸附之漢族。由是言之,佟氏一族,乃明清兩敵國爭取之對象?!?見《別傳》頁982)佟國器為佟卜年之子,本系其族中“漢化甚深之支派”,故他援手救助牧齋脫于劫獄,絕非偶然。蔡士英身世與佟國器極其相似,亦出于遼東降將,雖隸旗籍,屬于從龍入關的八旗新貴,但在文化根基上實承漢之一脈,特別是從他后來反對海禁、譏刺清廷這一點可看出,蔡士英于漢族民眾實抱有同情之態(tài)度,并于其利益力加維護。所以錢謙益將蔡士英引為相知,暗中作為復明活動之借助力量,是完全有此可能的。陳寅恪先生認為“牧齋以老耄之年,奔走道途,遠游淮甸,其非尋常干謁酬應之舉動,抑又可知”(《別傳》頁1054),并指出“錢蔡之關系,與錢佟之關系,約略相似”(《別傳》頁1056)。今敖山蔡碑的發(fā)現,有力地佐證了陳先生的上述推論。又,新見敖山蔡士英之碑記,屬辭亦頗具匠心,譏刺“遷?!?卻行文含蓄,多以反語見意??芍特箻s、蔡琬之文采風流,乃是淵源有自。陳寅恪先生稱蔡氏為“漢化甚高”(《別傳》頁1056)的遼東旗籍世家,實為確論。蔡士英之女孫蔡季玉(琬)憑吊先人滇南遺跡,有“殘碑灑盡諸軍淚,苔蝕塵封四十年”(《辰龍關》)及“征南部曲皆星散,剩有枯僧守故林”(《九峰寺懷家大人》)之句,悲慨其父蔡毓榮功高不賞,飲恨以歿(蔡毓榮平三藩之變后,以私取吳三桂之妃八面觀音獲咎,被罷斥,歸空門以終。蔡琬即毓榮與八面觀音所生),琳悷凄婉之至,深為陳寅恪先生所激賞,稱“檢《蘊真軒詩鈔》,惟此滇南八律最佳,其余諸詩皆未能及。蓋具真感情也”(《別傳》頁1055)。不意滇南蔡氏遺跡湮沒已久之后,在山東新泰卻發(fā)現了其先祖之眾多史料,為追尋歷史上這一重要家族的沉浮變遷提供了諸多新證。倘季玉女史見之,當更有一番感慨與棖觸。最后將敖山蔡士英撰碑全文點校附錄于下,以供研究者參考:古敖山今改青云山新修三元殿去岱宗百里而遙者,曰敖山。其山崛起平皋,矗立天表,旁絕倚麓,寄象傲特,蓋震方之芽茁,云亭之襟帶也。山有三元殿,不知其所自創(chuàng)。二十年以前,齊魯薦饑,兵燹相繼,殿遂就圯[圮]。時有行僧方於結茅山中,歷有歲月,恍□□兆,誓愿興葺,饘粥不給,咨嗟山谷。會里人李光明等入廟致敬,班荊道故,光明慨焉擔荷,愿以家貲擅施,中人□□。物力維艱,稍稍經始,僅蔽風雨而已。今年春,余三兒毓華以定省赴淮,道出敖陽,欣茲山之挺異,遄□束以招尋,僧暨里人具言所以,因傾橐中裝百镮與之。群情歡呼,不謀同應,庀材鳩工,榱桷□新。一時□[遠]近聞風樂輸者,云蒸霧集,香火之盛,擬于東海矣。季夏,余休沐還□[朝],□□□□□□來告厥成,毓華復捐金助建兩廡殿。于是三元殿□□□□大備。余幸茲山因緣之非偶,而又有感于顯晦倚伏之理也。曩時禮三元者,首稱東海云臺之祀,前代至降手敕、賜龍藏以崇之,典至赫也??蜌q,海若戒嚴,遂行賈子朱崖之議,而東海一山亦與焉。奉行者凜凜于厲禁,時在淮抗言力陳,三元之宮乃獲存靈光。然盈盈帶水,視同蓬瀛,無敢一葦過而問者。翹首彼岸,有爇香灑涕耳。而敖山之興,適丁今日,豈神道之教,晦于彼而顯于此耶?或以三元靈爽,無所不之,地之顯晦,各有其時。敖陽地當孔道,輪蹄不絕,神今于茲,是憑是依,他日或有登敖山而思夫云臺者,從此兩山并峙千古,非余之夙心也耶?里人乞言于余,爰紀其顛末,識其歲月,并書屬望之意,以告后之君子。龍飛康熙元年季秋谷旦,欽命總督淮陽等處地方、提督漕運海防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三韓蔡士英頓首撰。石匠李桂芳。[附記]本文之作,承蒙新泰市博物館馬培林館長借觀新獲敖山諸碑拓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2025年上海健康醫(yī)學院招聘4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科技與教育的完美結合網絡教育平臺的盈利策略研究
- 科技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自我成長
- 科學育兒寶寶成長更健康
- 沙龍合作合同范本
- 科技發(fā)展對大學生學術研究的影響及展望
- 2025至2030年中國菊花香精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藥品商標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安保行業(yè)勞保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船用柴油發(fā)動機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以哪吒精神照亮成長之路》開學家長會課件
- 兒童故事繪本愚公移山課件模板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共380題含答案)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冊(1-3)
- 2024綜合基礎知識考試題庫及解析(146題)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分享課件
- 四年級數學(下)全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案
- 部編版道法三下知識點匯總【需要背誦】
- 對丁達爾效應的研究
- 汪小蘭有機化學第二章飽和烴烷烴
-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5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