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約公元前2000年創(chuàng)作的史詩《吉爾伽美什與阿伽》中提及烏魯克國遭遇外來入侵時,國王吉爾伽美什先是咨詢長老會,長老會主張投降;吉爾伽美什轉而咨詢人民大會,人民大會主張抵抗。吉爾伽美什最終接受了人民大會的主張決定抵抗。此事件反映了()A.兩河流域已經建立起君主專制制度 B.國家制度中仍保留有原始民主因素C.人民大會是烏魯克國最高權力機構 D.長老會在國家政治中沒有任何作用〖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本題的準確時空是古代兩河流域。據材料可知,在烏魯克國遭遇外來入侵時,國王先后咨詢長老會和人民大會,反映了國家治理具有原始民主因素,B項正確;遇到國家大事,國王先后咨詢長老會和人民大會,不能反映君主專制,排除A項;國王先后咨詢長老會和人民大會,最終接受了人民大會的主張,這是國王參考雙方意見的結果,不能說明人民大會是烏魯克國最高權力機構,排除C項;長老會的主張對國王具有參考作用,并非長老會在國家政治中沒有任何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2.西歐中世紀的許多大學是由教堂學?;蛐薜涝簩W校發(fā)展而來的,其作為大學的合法性和特權也來自教皇頒布的特許證,大學師生享有教士的身份和特權。據此可知,中世紀西歐的大學()A.在一定程度上受基督教會的影響 B.是封建經濟迅速發(fā)展的直接產物C.促進了世俗君主權力的不斷強化 D.奠定了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作為大學的合法性和特權也來自教皇頒布的特許證,大學師生享有教士的身份和特權”可知,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合法性來源于教皇,而且大學師生還享有教士的身份和特權,由此可知,中世紀西歐的大學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督教會的影響,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教會對大學的影響,并不能說明中世紀西歐的大學是封建經濟發(fā)展的直接產物,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中世紀西歐大學的影響,所以無法說明促進了世俗君主權力的不斷強化和奠定了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基礎,排除CD項。故選A項。3.16世紀,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歐洲探險家和他們的追隨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間建立了聯系,各個人群之間的互動反過來產生了規(guī)??涨暗慕涣?,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會和文化區(qū)域。這一交流活動形成的根源是()A.人文主義精神的鼓勵 B.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C.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D.傳播天主教思想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6世紀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6世紀,歐洲探險家們的活動促進了世界各地的交往交流。結合所學可知,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是歐洲探險家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B項正確;A項是思想原因,C項客觀條件,D項宗教原因,都不是根本原因,經濟原因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項。故選B項。4.據資料顯示,1515年日內瓦圣皮埃爾大教堂的大鐘需要修理,城內還找不到合格的鐘表師。但1550年之后,當法國和其他地方加緊迫害新教徒時,一批優(yōu)秀的鐘表師傅來到了加爾文派控制的日內瓦。此后,日內瓦逐漸成為了瑞士鐘表業(yè)的搖籃。這一變化表明()A.加爾文的“先定論”得到了認同 B.受迫害的新教徒都逃亡到日內瓦C.鐘表業(yè)已經成為瑞士的支柱產業(yè) D.宗教改革助推瑞士鐘表業(yè)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6世紀西歐。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6世紀由于法國和其他地方加緊迫害新教徒,一批優(yōu)秀的鐘表師傅來到了加爾文派控制的日內瓦,推動了當地鐘表業(yè)的發(fā)展,D項正確;材料反映新教徒中的鐘表師傅來到日內瓦后促進了當地鐘表業(yè)的發(fā)展,而沒有提到加爾文的“先定論”思想的傳播,排除A項;“都逃亡到日內瓦”說法絕對,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瑞士鐘表業(yè)的發(fā)展,而沒有說鐘表業(yè)是瑞士的支柱產業(yè),排除C項。故選D項。5.啟蒙運動是發(fā)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下列關于啟蒙思想家與其主張搭配正確的是()A.盧梭——君主立憲 B.伏爾泰——人非工具C孟德斯鳩——三權分立 D.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啟蒙運動時期。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C項正確;盧梭主張人民主權和社會契約論,并不主張君主立憲,排除A項;人非工具是康德的主張,排除B項;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不是啟蒙思想家,排除D項。故選C項。6.1889年日本頒布明治憲法,如圖為明治憲法體制的結構。據此可知明治憲法()A.確立了天皇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C.肯定了帝國議會是權力中心 D.完善了民主共和的政治體制〖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9年的日本。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明治憲法中規(guī)定天皇總攬統(tǒng)治權,天皇是陸海軍的直接統(tǒng)帥,裁判所以天皇的名義行使司法權,這都說明天皇保留了較大的權力,是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勢力的表現,B項正確;明治憲法中并沒有確立天皇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項;帝國議會并不是日本的權力中心,排除C項;明治憲法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D項。故選B項。7.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開始興起“鐵路熱”,到1850年已建立起大致成型鐵路網,通車線路長達6621英里,至1890年,其通車線路長達20073英里,已覆蓋至全國各個地區(qū)。鐵路的迅速發(fā)展()A.改善了英國的交通運輸狀況 B.阻礙了英國城市化發(fā)展進程C.實現了歐洲經濟的同步增長 D.開啟了技術革命的連鎖效應〖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中后期英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中后期,英國興建起大型鐵路網路,覆蓋全國。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初火車的發(fā)明,推動鐵路的建設,促進交通運輸的革命。因此,英國鐵路網的建成改善了英國的交通運輸狀況,A項正確;英國鐵路網的建成促進了英國城市化發(fā)展進程,排除B項;英國鐵路網的建成只能促進英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而不能實現整個歐洲的經濟增長,排除C項;鐵路建設是技術革命的成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8.馬克思在1872年版《宣言》序言中指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1886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也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边@說明馬克思主義()A.闡明了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B.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C.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D.吸收了人類思想的優(yōu)秀成果〖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后期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后期,馬克思主張馬克思主義原理要隨歷史條件而變化。恩格斯也主張理論是發(fā)展的,不是機械教條的。因此,馬克思主義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與時俱進,而不是闡明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沒有提到無產階級的使命、沒有提到其他優(yōu)秀思想,排除ABD項。故選C項。9.據統(tǒng)計,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攫取的財富不下10億英鎊。但在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下,印度建立了歐式軍隊,創(chuàng)建了自由的報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還廢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殺嬰、寡婦殉葬等等。這反映了()A.英國殖民活動具有雙重影響 B.印度傳統(tǒng)生產方式徹底瓦解C.英國阻礙了印度經濟現代化 D.印度封建制度實現根本變革〖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57—1815年間。根據材料內容可知,一方面英國從印度攫取了大量財富,但另一方面也為印度帶來了一些現代化因素,廢除了一些傳統(tǒng)陋習,由此說明英國的殖民活動具有雙重影響,A項正確;“徹底瓦解”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并不僅僅體現了英國對印度的阻礙作用,C項概括不全,排除C項;英國沒有使印度的封建制度實現根本變革,排除D項。故選A項。10.1916年英國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絕服兵役,其中6000人受到軍事法庭審判,800多人因堅持不服兵役而被判兩年以上監(jiān)禁。這表明()A.要求和平的觀念深入人心 B.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開始出現C.英國民眾公民責任意識的增強 D.拒絕服兵役是反戰(zhàn)的重要表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16年英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16年英國宣布征兵后,有很多人拒絕服兵役,有些人被審判或監(jiān)禁。結合所學可知,1914-1918年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6年戰(zhàn)爭處于膠著狀態(tài)。因此英國很多人拒絕服兵役是反戰(zhàn)表現,D項正確;材料是部分英國人拒絕服兵役,不能得和平深入人心,排除A項;“開始”說法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到是這個時期開始的反戰(zhàn)思想,排除B項;要和平的反戰(zhàn)思想不是公民的責任意識,服兵役是英國公民的責任意識,排除C項。故選D項。11.20世紀20年代蘇聯所生產的飛機和發(fā)動機多是進口飛機的復制或改良版。1931年,航空工業(yè)占國防工業(yè)總投資的比重由1928年的16%上升到41%。1933—1938年,蘇聯航空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使飛機性能得到了根本性突破,研制出飛行速度超越外國同類機型的新一代高速戰(zhàn)機。這說明()A.蘇聯經濟領域現浮夸風 B.新經濟政策利于工業(yè)化C.蘇聯已經形成完整工業(yè)體系 D.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優(yōu)越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二三十現代的蘇聯。根據“1933—1938年,蘇聯航空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使飛機性能得到了根本性突破,研制出飛行速度超越外國同類機型的新一代高速戰(zhàn)機”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33—1938年是蘇聯實行斯大林體制的時期,此時蘇聯在飛機研制上取得了突出成果,說明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蘇聯在飛機研制上的成就,體現的并不是浮夸風,排除A項;1933—1938年,蘇聯不再實行新經濟政策,排除B項;僅根據蘇聯在飛機研制方面的成就,并不足以說明蘇聯已經形成了完整工業(yè)體系,排除C項。故選D項。12.如圖為二戰(zhàn)后成立的某國際組織總部前的一座雕像——《鑄劍為犁》。據此可知,該國際組織的宗旨和主要任務是()A.消除貿易壁壘,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B穩(wěn)定國際匯率,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C.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D.提供長期貸款和投資,推進國際貿易均衡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鑄劍為犁》是矗立在聯合國總部前的一座雕像,寓意的是銷毀武器,發(fā)展經濟,所以該國際組織的宗旨和主要任務應該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C項正確;“消除貿易壁壘,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穩(wěn)定國際匯率,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宗旨,世界銀行的宗旨是向成員國提供貸款和投資,推進國際貿易均衡發(fā)展,排除ABD項。故選C項。13.1956年初,蘇聯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締結蘇美友好合作條約的建議。條約草案中規(guī)定:發(fā)展和鞏固兩國人民友好關系;用和平方法解決爭端;在互利平等基礎上發(fā)展和加強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合作等內容。這表明()A.美蘇之間完全摒棄意識形態(tài)之爭 B.蘇聯有意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系C.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 D.美蘇達成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共識〖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56年蘇聯。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56年蘇聯政府提出與美國友好合作的條約。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中期后,東西方關系既有緩和,又有對抗。因此材料反映了蘇聯有益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系,B項正確;“完全摒棄”說法絕對,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蘇聯的建議,沒有提到美蘇友好合作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4.1974年10月,美國工業(yè)生產指數開始急劇下降,到1975年下降幅度達到戰(zhàn)后歷史最高記錄。此外,1974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也達到了驚人的11%。有助于解決此經濟困境的措施是()A.恢復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B.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C.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進一步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二戰(zhàn)后美國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所以20世紀70年代經濟發(fā)展下降后,美國適當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并不是恢復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更沒有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C項正確,排除AB項;美國是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而非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排除D項。故選C項。15.某同學撰寫的歷史小論文關鍵詞有“印度獨立”“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古巴宣布是社會主義國家”。據此推斷,他研究的主題是()A.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B.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C.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 D.民族獨立意識的萌芽〖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和所學可知,1947年印度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959年古巴推翻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1961年宣布是社會主義國家,三個關鍵詞反映了二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A項正確;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因素主要有美國、歐盟、中國、日本、俄羅斯、不結盟運動等,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三個關鍵詞反映了二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并非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排除C項;二戰(zhàn)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高漲,“萌芽”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16.面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出現了一些不同層次的國際治理組織,全球層面有1999年成立的二十國集團,地區(qū)層面有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2009年首次召開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開發(fā)銀行。在這些組織中,都有中國的積極參與。上述組織的成立()A.標志中國已是世界超級大國 B.消除了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C.加強國際經濟的協調與治理 D.確立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可知,面對各種全球性問題,成立了一些全球性、地區(qū)性不同層次的國際治理組織,加強了國際經濟的協調與治理,C項正確;中國不是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排除A項;B項“消除了”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B項;至今還沒有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紀的阿拉伯翻譯運動發(fā)軔于倭馬亞王朝(公元661—公元750年)時期,勃興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公元1258年),結束于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西征的鐵蹄之下,前后歷時5個世紀之久。由倭馬亞王朝時期的個人事業(yè)的零星翻譯,到阿拔斯王朝時期達到鼎盛,發(fā)展為國家的主要事業(yè),由國家投入巨資,建立機構,組織人力進行翻譯。規(guī)??涨?,前所未有。如史書所載:“上自哈里發(fā),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間變成學生或文學獎勵者。”阿拉伯各民族以翻譯這一捷徑繼承了東西方古代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及希臘羅馬、恒河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豐厚的文化遺產,翻譯的學科范圍涉及到當時東西方文明古國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學并開拓了新的領域。——摘編自楊文炯、張嶸《伊斯蘭教與中世紀阿拉伯翻譯運動的興起》材料二領域中古時期文化交流與傳播情況摘編數學、天文地理8世紀印度數字傳入阿拉伯,12世紀由阿拉伯傳入歐洲,成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10世紀,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臘人托勒密關于太陽軌道和行星軌道的計算方法。科學技術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后經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傳入歐洲:指南針、火器等在13世紀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哲學思想9世紀阿拉伯人將希臘學者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譯成了阿拉伯文,11世紀下半葉到13世紀又轉譯為拉丁文,傳入西歐,啟發(fā)西歐的思想文化?!獡S運發(fā)《略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響》整理(1)根據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翻譯運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古時期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影響。〖答案〗(1)特點:持續(xù)時間久;個人翻譯到國家組織翻譯,規(guī)模擴大;繼承東西方古代文明并開拓新領域
(2)影響: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中古阿拉伯帝國。據材料一“中世紀的阿拉伯翻譯運動發(fā)軔于倭馬亞王朝(公元661—公元750年)時期,勃興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公元1258年),結束于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西征的鐵蹄之下,前后歷時5個世紀之久”可知,持續(xù)時間久;據材料一“由倭馬亞王朝時期的個人事業(yè)的零星翻譯,到阿拔斯王朝時期達到鼎盛,發(fā)展為國家的主要事業(yè),由國家投入巨資,建立機構,組織人力進行翻譯。規(guī)??涨?,前所未有”可知,個人翻譯到國家組織翻譯,規(guī)模擴大;據材料一“阿拉伯各民族以翻譯這一捷徑繼承了東西方古代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及希臘羅馬、恒河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豐厚的文化遺產,翻譯的學科范圍涉及到當時東西方文明古國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學并開拓了新的領域”可知,繼承東西方古代文明并開拓新領域。【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中古阿拉伯帝國。據材料二“8世紀印度數字傳入阿拉伯,12世紀由阿拉伯傳入歐洲,成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10世紀,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臘人托勒密關于太陽軌道和行星軌道的計算方法”可知,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據材料二“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后經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傳入歐洲:指南針、火器等在13世紀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可知,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據材料二“9世紀阿拉伯人將希臘學者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譯成了阿拉伯文,11世紀下半葉到13世紀又轉譯為拉丁文,傳入西歐,啟發(fā)西歐的思想文化”可知,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80年代中期,鑒于國際形勢的變化,俾斯麥政府抓住機遇,開始大力進軍海外,搶奪殖民地,拓展國際空間。1882年德國商人在西南非洲向當地土著頭領買下第一塊土地,1884年4月德國政府宣布該地區(qū)置于德國保護之下。隨后,西非的多哥、喀麥隆和東非的坦噶尼喀等相繼成為德國殖民地。此外,德國在南太平洋的殖民活動也迅速展開。在1884年4月至1885年5月短短的一年中,西南非、西非、東非以及南太平洋的許多島嶼上都升起了德意志帝國的大旗。——摘編自邢來順《國際戰(zhàn)略空間經營與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材料二巴黎和會一開始,法國就提出了一個奴役和肢解德國的計劃。在領土問題上,法國堅決要求從德國版圖上奪回萊茵河左岸地區(qū),法德邊界以萊茵河為界,并建立一個法國保護下的萊茵共和國,還企圖使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在德國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巴伐利亞共和國;1871年被德國奪取的阿爾薩斯—洛林應歸還法國,并把藏煤豐富的薩爾盆地并入法國,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在經濟上,法國主張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賠款項目不僅包括一般的戰(zhàn)費和因貿易上的虧損造成的間接損失,還有繁多的索賠項目?!幾詤怯逊ā斗▏趦纱问澜绱髴?zhàn)期間對德國外交政策述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德國19世紀80年代對外擴張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法國削弱德國的主要目的和主張。〖答案〗(1)條件:德國完成統(tǒng)一;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柏林會議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2)主要目的:奴役和肢解德國;鞏固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主張:領土上,主張從德國版圖上奪回萊茵河左岸地區(qū),并建立一個法國保護下的萊茵共和國,使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在德國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巴伐利亞共和國;阿爾薩斯—洛林應歸還法國,把藏煤豐富的薩爾盆地并入法國,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經濟上,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80年代的德國。條件:根據“19世紀80年代中期,鑒于國際形勢的變化,俾斯麥政府抓住機遇,開始大力進軍海外,搶奪殖民地,拓展國際空間”,結合所學可知,德國完成統(tǒng)一;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根據“西非的多哥、喀麥隆和東非的坦噶尼喀等相繼成為德國殖民地”得出柏林會議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小問2】本題是目的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一戰(zhàn)后的世界。主要目的:根據“法國就提出了一個奴役和肢解德國的計劃”,結合所學得出奴役和肢解德國,鞏固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主張:根據“在領土問題上……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得出領土上,主張從德國版圖上奪回萊茵河左岸地區(qū),并建立一個法國保護下的萊茵共和國,使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在德國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巴伐利亞共和國;阿爾薩斯—洛林應歸還法國,把藏煤豐富的薩爾盆地并入法國,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根據“在經濟上,法國主張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得出經濟上,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2年英國武裝占領了埃及,此后幾十年時間里,埃及一直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存在。1883—1907年擔任英國駐埃及總領事的克羅默設計了對埃及的殖民統(tǒng)治制度。為了滿足英國蘭開夏紡織廠的大量需求,他提出“農業(yè)經濟專業(yè)化”,確定了英國對埃及的政策是“首先要求埃及向英國出口棉花,然后再進口紡織品”,極大地增加了棉花種植面積在埃及耕地面積中的比重,棉花種植擠掉了糧食作物。結果,有“糧倉”之稱的埃及竟然要從拉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糧食,使得埃及農民在棉花出口和糧食進口方面都要受到英國商人的盤剝。——摘編自昝濤《歷史視野下的埃及革命》材料二二戰(zhàn)后,盡管非洲經濟發(fā)展持續(xù)取得進步,但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相比,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與世界發(fā)展步伐的距離正在拉大。究其原因,除西方國家的長期殖民統(tǒng)治使其形成了畸形單一的經濟結構外。非洲國家從殖民地經濟向現代化經濟過渡中,盲目模仿外來經濟發(fā)展模式,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二戰(zhàn)后,非洲國家政局雖總體趨穩(wěn),但在獨立后的相當長時間一些國家政局動蕩不安。此外人口快速增長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并且嚴重制約了經濟發(fā)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非洲國家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行了探討和改革。成立了非洲聯盟,制定和執(zhí)行《非洲發(fā)展新伙伴計劃》。在新發(fā)展戰(zhàn)略的指引下,非洲經濟形勢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經濟增長率得到提升?!幾允孢\國《試析獨立后非洲國家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矛盾》(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對埃及殖民統(tǒng)治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zhàn)后非洲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原因?!即鸢浮剑?)從埃及掠奪了大量財富,導致埃及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畸形;促進了埃及農業(yè)專業(yè)化發(fā)展。(2)西方國家的長期殖民統(tǒng)治導致非洲經濟結構單一;非洲國家盲目模仿外國經濟發(fā)展模式,付出巨大代價;政局動蕩不安,嚴重制約經濟發(fā)展。〖解析〗【小問1】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根據“提出‘農業(yè)經濟專業(yè)化’”、“有‘糧倉’之稱的埃及竟然要從拉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糧食,使得埃及農民在棉花出口和糧食進口方面都要受到英國商人的盤剝”等信息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對埃及殖民統(tǒng)治的影響是使英國從埃及掠奪了大量財富,導致埃及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畸形;促進了埃及農業(yè)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拘?】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二戰(zhàn)后非洲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原因,根據“除西方國家的長期殖民統(tǒng)治使其形成了畸形單一的經濟結構外。非洲國家從殖民地經濟向現代化經濟過渡中,盲目模仿外來經濟發(fā)展模式,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得出西方國家的長期殖民統(tǒng)治導致非洲經濟結構單一;非洲國家盲目模仿外國經濟發(fā)展模式,付出巨大代價;根據“獨立后的相當長時間一些國家政局動蕩不安。此外人口快速增長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并且嚴重制約了經濟發(fā)展”得出政局動蕩不安,嚴重制約經濟發(fā)展。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地理大發(fā)現開始,世界逐漸連為一體,全球化成為趨勢。二戰(zhàn)后形成兩大陣營對峙的格局,陣營之間相互對立,彼此隔絕,全球化仍舊是一個遠景。到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改變了這個局面,陣營的對抗結束了,特別是原先處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之外的國家也開放市場,使美國主導下的全球經濟結構一體化最終實現。然而,全球化帶來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也醞釀了更大不公平,全球化過程沒有縮小窮國和富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反而擴大了差距,即便在發(fā)達國家內部,由于第三產業(yè)崛起、實體經濟外移,窮人和富人間的差距也在擴大。少數發(fā)展中國家也由于抓住機會、政策恰當、人民勤勞、資源充沛而迅速發(fā)展了自己,從而導致世界整體格局發(fā)生變化。在此背景下,反全球化浪潮以各種形式涌現。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進一步阻擋了資本、人員和物資的流動,全球化可能會走向“區(qū)塊化”?!幾藻X乘旦《全球化、反全球化和“區(qū)塊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自擬論題,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表述清晰)〖答案〗論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又叫世界經濟國際化,是指世界各國經濟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huán)節(jié)的全球趨同化趨勢。其表現為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以及企業(yè)經營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給世界經濟帶來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促進了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有效配置,推動了整個人類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還給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許多機遇,引進外資、擴大就業(yè),帶動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增加;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拉大了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使發(fā)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zhàn)。面對經濟全球化,應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促進發(fā)展;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主要時空是近代以來的世界。首先,閱讀材料,擬定論題,如根據材料“自地理大發(fā)現開始,世界逐漸連為一體,全球化成為趨勢”“然而,全球化帶來生產效率提高的同時也醞釀了更大不公平,全球化過程沒有縮小窮國和富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反全球化浪潮以各種形式涌現”等信息,結合所學,可提煉出論題: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其次,結合全球化的影響進行闡述,論述:首先說明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形式,然后結合材料和所學,闡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積極影響可從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給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許多機遇等進行闡述;消極影響看,根據“全球化過程沒有縮小窮國和富國之間的貧富差距,反而擴大了差距”得出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拉大了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結合所學,還可從增加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發(fā)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zhàn)等進行總結。最后總結說明應對措施:應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促進發(fā)展;同時又要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切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最后,總結提升。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約公元前2000年創(chuàng)作的史詩《吉爾伽美什與阿伽》中提及烏魯克國遭遇外來入侵時,國王吉爾伽美什先是咨詢長老會,長老會主張投降;吉爾伽美什轉而咨詢人民大會,人民大會主張抵抗。吉爾伽美什最終接受了人民大會的主張決定抵抗。此事件反映了()A.兩河流域已經建立起君主專制制度 B.國家制度中仍保留有原始民主因素C.人民大會是烏魯克國最高權力機構 D.長老會在國家政治中沒有任何作用〖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本題的準確時空是古代兩河流域。據材料可知,在烏魯克國遭遇外來入侵時,國王先后咨詢長老會和人民大會,反映了國家治理具有原始民主因素,B項正確;遇到國家大事,國王先后咨詢長老會和人民大會,不能反映君主專制,排除A項;國王先后咨詢長老會和人民大會,最終接受了人民大會的主張,這是國王參考雙方意見的結果,不能說明人民大會是烏魯克國最高權力機構,排除C項;長老會的主張對國王具有參考作用,并非長老會在國家政治中沒有任何作用,排除D項。故選B項。2.西歐中世紀的許多大學是由教堂學?;蛐薜涝簩W校發(fā)展而來的,其作為大學的合法性和特權也來自教皇頒布的特許證,大學師生享有教士的身份和特權。據此可知,中世紀西歐的大學()A.在一定程度上受基督教會的影響 B.是封建經濟迅速發(fā)展的直接產物C.促進了世俗君主權力的不斷強化 D.奠定了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作為大學的合法性和特權也來自教皇頒布的特許證,大學師生享有教士的身份和特權”可知,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合法性來源于教皇,而且大學師生還享有教士的身份和特權,由此可知,中世紀西歐的大學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督教會的影響,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教會對大學的影響,并不能說明中世紀西歐的大學是封建經濟發(fā)展的直接產物,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中世紀西歐大學的影響,所以無法說明促進了世俗君主權力的不斷強化和奠定了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基礎,排除CD項。故選A項。3.16世紀,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歐洲探險家和他們的追隨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間建立了聯系,各個人群之間的互動反過來產生了規(guī)模空前的交流,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會和文化區(qū)域。這一交流活動形成的根源是()A.人文主義精神的鼓勵 B.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C.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D.傳播天主教思想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6世紀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6世紀,歐洲探險家們的活動促進了世界各地的交往交流。結合所學可知,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是歐洲探險家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B項正確;A項是思想原因,C項客觀條件,D項宗教原因,都不是根本原因,經濟原因是根本原因,排除ACD項。故選B項。4.據資料顯示,1515年日內瓦圣皮埃爾大教堂的大鐘需要修理,城內還找不到合格的鐘表師。但1550年之后,當法國和其他地方加緊迫害新教徒時,一批優(yōu)秀的鐘表師傅來到了加爾文派控制的日內瓦。此后,日內瓦逐漸成為了瑞士鐘表業(yè)的搖籃。這一變化表明()A.加爾文的“先定論”得到了認同 B.受迫害的新教徒都逃亡到日內瓦C.鐘表業(yè)已經成為瑞士的支柱產業(yè) D.宗教改革助推瑞士鐘表業(yè)的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6世紀西歐。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6世紀由于法國和其他地方加緊迫害新教徒,一批優(yōu)秀的鐘表師傅來到了加爾文派控制的日內瓦,推動了當地鐘表業(yè)的發(fā)展,D項正確;材料反映新教徒中的鐘表師傅來到日內瓦后促進了當地鐘表業(yè)的發(fā)展,而沒有提到加爾文的“先定論”思想的傳播,排除A項;“都逃亡到日內瓦”說法絕對,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瑞士鐘表業(yè)的發(fā)展,而沒有說鐘表業(yè)是瑞士的支柱產業(yè),排除C項。故選D項。5.啟蒙運動是發(fā)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下列關于啟蒙思想家與其主張搭配正確的是()A.盧梭——君主立憲 B.伏爾泰——人非工具C孟德斯鳩——三權分立 D.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啟蒙運動時期。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主張三權分立,C項正確;盧梭主張人民主權和社會契約論,并不主張君主立憲,排除A項;人非工具是康德的主張,排除B項;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不是啟蒙思想家,排除D項。故選C項。6.1889年日本頒布明治憲法,如圖為明治憲法體制的結構。據此可知明治憲法()A.確立了天皇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勢力C.肯定了帝國議會是權力中心 D.完善了民主共和的政治體制〖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89年的日本。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明治憲法中規(guī)定天皇總攬統(tǒng)治權,天皇是陸海軍的直接統(tǒng)帥,裁判所以天皇的名義行使司法權,這都說明天皇保留了較大的權力,是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勢力的表現,B項正確;明治憲法中并沒有確立天皇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項;帝國議會并不是日本的權力中心,排除C項;明治憲法確立的是君主立憲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D項。故選B項。7.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開始興起“鐵路熱”,到1850年已建立起大致成型鐵路網,通車線路長達6621英里,至1890年,其通車線路長達20073英里,已覆蓋至全國各個地區(qū)。鐵路的迅速發(fā)展()A.改善了英國的交通運輸狀況 B.阻礙了英國城市化發(fā)展進程C.實現了歐洲經濟的同步增長 D.開啟了技術革命的連鎖效應〖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中后期英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中后期,英國興建起大型鐵路網路,覆蓋全國。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初火車的發(fā)明,推動鐵路的建設,促進交通運輸的革命。因此,英國鐵路網的建成改善了英國的交通運輸狀況,A項正確;英國鐵路網的建成促進了英國城市化發(fā)展進程,排除B項;英國鐵路網的建成只能促進英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而不能實現整個歐洲的經濟增長,排除C項;鐵路建設是技術革命的成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項。故選A項。8.馬克思在1872年版《宣言》序言中指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886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也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這說明馬克思主義()A.闡明了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B.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C.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D.吸收了人類思想的優(yōu)秀成果〖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后期歐洲。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世紀后期,馬克思主張馬克思主義原理要隨歷史條件而變化。恩格斯也主張理論是發(fā)展的,不是機械教條的。因此,馬克思主義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C項正確;材料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與時俱進,而不是闡明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沒有提到無產階級的使命、沒有提到其他優(yōu)秀思想,排除ABD項。故選C項。9.據統(tǒng)計,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攫取的財富不下10億英鎊。但在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下,印度建立了歐式軍隊,創(chuàng)建了自由的報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還廢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殺嬰、寡婦殉葬等等。這反映了()A.英國殖民活動具有雙重影響 B.印度傳統(tǒng)生產方式徹底瓦解C.英國阻礙了印度經濟現代化 D.印度封建制度實現根本變革〖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57—1815年間。根據材料內容可知,一方面英國從印度攫取了大量財富,但另一方面也為印度帶來了一些現代化因素,廢除了一些傳統(tǒng)陋習,由此說明英國的殖民活動具有雙重影響,A項正確;“徹底瓦解”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并不僅僅體現了英國對印度的阻礙作用,C項概括不全,排除C項;英國沒有使印度的封建制度實現根本變革,排除D項。故選A項。10.1916年英國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絕服兵役,其中6000人受到軍事法庭審判,800多人因堅持不服兵役而被判兩年以上監(jiān)禁。這表明()A.要求和平的觀念深入人心 B.反對戰(zhàn)爭的思想開始出現C.英國民眾公民責任意識的增強 D.拒絕服兵役是反戰(zhàn)的重要表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16年英國。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16年英國宣布征兵后,有很多人拒絕服兵役,有些人被審判或監(jiān)禁。結合所學可知,1914-1918年爆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16年戰(zhàn)爭處于膠著狀態(tài)。因此英國很多人拒絕服兵役是反戰(zhàn)表現,D項正確;材料是部分英國人拒絕服兵役,不能得和平深入人心,排除A項;“開始”說法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到是這個時期開始的反戰(zhàn)思想,排除B項;要和平的反戰(zhàn)思想不是公民的責任意識,服兵役是英國公民的責任意識,排除C項。故選D項。11.20世紀20年代蘇聯所生產的飛機和發(fā)動機多是進口飛機的復制或改良版。1931年,航空工業(yè)占國防工業(yè)總投資的比重由1928年的16%上升到41%。1933—1938年,蘇聯航空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使飛機性能得到了根本性突破,研制出飛行速度超越外國同類機型的新一代高速戰(zhàn)機。這說明()A.蘇聯經濟領域現浮夸風 B.新經濟政策利于工業(yè)化C.蘇聯已經形成完整工業(yè)體系 D.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優(yōu)越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二三十現代的蘇聯。根據“1933—1938年,蘇聯航空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使飛機性能得到了根本性突破,研制出飛行速度超越外國同類機型的新一代高速戰(zhàn)機”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33—1938年是蘇聯實行斯大林體制的時期,此時蘇聯在飛機研制上取得了突出成果,說明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蘇聯在飛機研制上的成就,體現的并不是浮夸風,排除A項;1933—1938年,蘇聯不再實行新經濟政策,排除B項;僅根據蘇聯在飛機研制方面的成就,并不足以說明蘇聯已經形成了完整工業(yè)體系,排除C項。故選D項。12.如圖為二戰(zhàn)后成立的某國際組織總部前的一座雕像——《鑄劍為犁》。據此可知,該國際組織的宗旨和主要任務是()A.消除貿易壁壘,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B穩(wěn)定國際匯率,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C.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D.提供長期貸款和投資,推進國際貿易均衡發(fā)展〖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鑄劍為犁》是矗立在聯合國總部前的一座雕像,寓意的是銷毀武器,發(fā)展經濟,所以該國際組織的宗旨和主要任務應該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C項正確;“消除貿易壁壘,促進世界貿易自由化”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穩(wěn)定國際匯率,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宗旨,世界銀行的宗旨是向成員國提供貸款和投資,推進國際貿易均衡發(fā)展,排除ABD項。故選C項。13.1956年初,蘇聯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締結蘇美友好合作條約的建議。條約草案中規(guī)定:發(fā)展和鞏固兩國人民友好關系;用和平方法解決爭端;在互利平等基礎上發(fā)展和加強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合作等內容。這表明()A.美蘇之間完全摒棄意識形態(tài)之爭 B.蘇聯有意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系C.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 D.美蘇達成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共識〖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56年蘇聯。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56年蘇聯政府提出與美國友好合作的條約。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中期后,東西方關系既有緩和,又有對抗。因此材料反映了蘇聯有益緩和與美國的緊張關系,B項正確;“完全摒棄”說法絕對,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蘇聯的建議,沒有提到美蘇友好合作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4.1974年10月,美國工業(yè)生產指數開始急劇下降,到1975年下降幅度達到戰(zhàn)后歷史最高記錄。此外,1974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也達到了驚人的11%。有助于解決此經濟困境的措施是()A.恢復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B.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C.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進一步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二戰(zhàn)后美國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所以20世紀70年代經濟發(fā)展下降后,美國適當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并不是恢復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更沒有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C項正確,排除AB項;美國是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而非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排除D項。故選C項。15.某同學撰寫的歷史小論文關鍵詞有“印度獨立”“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古巴宣布是社會主義國家”。據此推斷,他研究的主題是()A.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B.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C.動蕩不安的國際局勢 D.民族獨立意識的萌芽〖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和所學可知,1947年印度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1956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959年古巴推翻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1961年宣布是社會主義國家,三個關鍵詞反映了二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A項正確;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因素主要有美國、歐盟、中國、日本、俄羅斯、不結盟運動等,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三個關鍵詞反映了二戰(zhàn)后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并非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排除C項;二戰(zhàn)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高漲,“萌芽”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16.面對各種全球性問題,出現了一些不同層次的國際治理組織,全球層面有1999年成立的二十國集團,地區(qū)層面有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2009年首次召開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以及2015年成立的新開發(fā)銀行。在這些組織中,都有中國的積極參與。上述組織的成立()A.標志中國已是世界超級大國 B.消除了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C.加強國際經濟的協調與治理 D.確立了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可知,面對各種全球性問題,成立了一些全球性、地區(qū)性不同層次的國際治理組織,加強了國際經濟的協調與治理,C項正確;中國不是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排除A項;B項“消除了”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B項;至今還沒有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紀的阿拉伯翻譯運動發(fā)軔于倭馬亞王朝(公元661—公元750年)時期,勃興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公元1258年),結束于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西征的鐵蹄之下,前后歷時5個世紀之久。由倭馬亞王朝時期的個人事業(yè)的零星翻譯,到阿拔斯王朝時期達到鼎盛,發(fā)展為國家的主要事業(yè),由國家投入巨資,建立機構,組織人力進行翻譯。規(guī)??涨埃八从?。如史書所載:“上自哈里發(fā),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間變成學生或文學獎勵者。”阿拉伯各民族以翻譯這一捷徑繼承了東西方古代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及希臘羅馬、恒河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豐厚的文化遺產,翻譯的學科范圍涉及到當時東西方文明古國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學并開拓了新的領域?!幾詶钗木?、張嶸《伊斯蘭教與中世紀阿拉伯翻譯運動的興起》材料二領域中古時期文化交流與傳播情況摘編數學、天文地理8世紀印度數字傳入阿拉伯,12世紀由阿拉伯傳入歐洲,成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10世紀,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臘人托勒密關于太陽軌道和行星軌道的計算方法??茖W技術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后經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傳入歐洲:指南針、火器等在13世紀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哲學思想9世紀阿拉伯人將希臘學者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譯成了阿拉伯文,11世紀下半葉到13世紀又轉譯為拉丁文,傳入西歐,啟發(fā)西歐的思想文化?!獡S運發(fā)《略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響》整理(1)根據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翻譯運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古時期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影響。〖答案〗(1)特點:持續(xù)時間久;個人翻譯到國家組織翻譯,規(guī)模擴大;繼承東西方古代文明并開拓新領域
(2)影響: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中古阿拉伯帝國。據材料一“中世紀的阿拉伯翻譯運動發(fā)軔于倭馬亞王朝(公元661—公元750年)時期,勃興于阿拔斯王朝(公元750—公元1258年),結束于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西征的鐵蹄之下,前后歷時5個世紀之久”可知,持續(xù)時間久;據材料一“由倭馬亞王朝時期的個人事業(yè)的零星翻譯,到阿拔斯王朝時期達到鼎盛,發(fā)展為國家的主要事業(yè),由國家投入巨資,建立機構,組織人力進行翻譯。規(guī)??涨?,前所未有”可知,個人翻譯到國家組織翻譯,規(guī)模擴大;據材料一“阿拉伯各民族以翻譯這一捷徑繼承了東西方古代文明(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及希臘羅馬、恒河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豐厚的文化遺產,翻譯的學科范圍涉及到當時東西方文明古國全部的自然和人文科學并開拓了新的領域”可知,繼承東西方古代文明并開拓新領域。【小問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中古阿拉伯帝國。據材料二“8世紀印度數字傳入阿拉伯,12世紀由阿拉伯傳入歐洲,成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10世紀,阿拉伯人修正古希臘人托勒密關于太陽軌道和行星軌道的計算方法”可知,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據材料二“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阿拉伯,后經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傳入歐洲:指南針、火器等在13世紀經阿拉伯傳入歐洲”可知,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轉型;據材料二“9世紀阿拉伯人將希臘學者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譯成了阿拉伯文,11世紀下半葉到13世紀又轉譯為拉丁文,傳入西歐,啟發(fā)西歐的思想文化”可知,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紀80年代中期,鑒于國際形勢的變化,俾斯麥政府抓住機遇,開始大力進軍海外,搶奪殖民地,拓展國際空間。1882年德國商人在西南非洲向當地土著頭領買下第一塊土地,1884年4月德國政府宣布該地區(qū)置于德國保護之下。隨后,西非的多哥、喀麥隆和東非的坦噶尼喀等相繼成為德國殖民地。此外,德國在南太平洋的殖民活動也迅速展開。在1884年4月至1885年5月短短的一年中,西南非、西非、東非以及南太平洋的許多島嶼上都升起了德意志帝國的大旗?!幾孕蟻眄槨秶H戰(zhàn)略空間經營與德意志帝國的崛起》材料二巴黎和會一開始,法國就提出了一個奴役和肢解德國的計劃。在領土問題上,法國堅決要求從德國版圖上奪回萊茵河左岸地區(qū),法德邊界以萊茵河為界,并建立一個法國保護下的萊茵共和國,還企圖使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在德國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巴伐利亞共和國;1871年被德國奪取的阿爾薩斯—洛林應歸還法國,并把藏煤豐富的薩爾盆地并入法國,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在經濟上,法國主張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賠款項目不僅包括一般的戰(zhàn)費和因貿易上的虧損造成的間接損失,還有繁多的索賠項目。——摘編自吳友法《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對德國外交政策述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德國19世紀80年代對外擴張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法國削弱德國的主要目的和主張?!即鸢浮剑?)條件:德國完成統(tǒng)一;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柏林會議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2)主要目的:奴役和肢解德國;鞏固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主張:領土上,主張從德國版圖上奪回萊茵河左岸地區(qū),并建立一個法國保護下的萊茵共和國,使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在德國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巴伐利亞共和國;阿爾薩斯—洛林應歸還法國,把藏煤豐富的薩爾盆地并入法國,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經濟上,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80年代的德國。條件:根據“19世紀80年代中期,鑒于國際形勢的變化,俾斯麥政府抓住機遇,開始大力進軍海外,搶奪殖民地,拓展國際空間”,結合所學可知,德國完成統(tǒng)一;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根據“西非的多哥、喀麥隆和東非的坦噶尼喀等相繼成為德國殖民地”得出柏林會議確立了“有效占領”的原則。【小問2】本題是目的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一戰(zhàn)后的世界。主要目的:根據“法國就提出了一個奴役和肢解德國的計劃”,結合所學得出奴役和肢解德國,鞏固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主張:根據“在領土問題上……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得出領土上,主張從德國版圖上奪回萊茵河左岸地區(qū),并建立一個法國保護下的萊茵共和國,使巴伐利亞脫離德國,在德國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巴伐利亞共和國;阿爾薩斯—洛林應歸還法國,把藏煤豐富的薩爾盆地并入法國,還要奪取在非洲的德國殖民地。根據“在經濟上,法國主張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得出經濟上,向德國索取巨額賠款。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2年英國武裝占領了埃及,此后幾十年時間里,埃及一直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存在。1883—1907年擔任英國駐埃及總領事的克羅默設計了對埃及的殖民統(tǒng)治制度。為了滿足英國蘭開夏紡織廠的大量需求,他提出“農業(yè)經濟專業(yè)化”,確定了英國對埃及的政策是“首先要求埃及向英國出口棉花,然后再進口紡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疏通瓶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砂布光譜磨樣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關于編制木基復合材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說明
- 公司銷售勞務合同(3篇)
- 購平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購物中心裝修終止合同協議范本
- 堤壩加固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國醫(yī)療器械行業(yè)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gps導航系統(tǒng)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浙江省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人教版上冊 2.2.1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教學設計
- 外科學教學課件:頸、腰椎退行性疾病
- 2023-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小說訓練(含答案)-孫犁《風云初記》
- 中醫(yī)培訓課件:《拔罐技術》
- 取節(jié)育環(huán)之后的護理
- 2023年12月東莞市樟木頭鎮(zhèn)下屬事業(yè)單位2024年公開招考4名特聘工程師筆試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河南文旅行業(yè)分析
- 民法典之侵權責任編培訓課件
- 研究生矩陣論試題及答案
- 初三語文月考質量分析
- 《天才少年維克多》
- 信訪工作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