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國時代的外交斗爭
三國時期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十分吸引人。但是人們往往忽視了三國時代的外交斗爭。實際上,它同政治斗爭、軍事斗爭一樣地出色和卓越,一樣地波瀾起伏而又維妙維肖,一樣地繪聲繪色而又威武雄壯。三國時代不僅誕生了一批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同時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大外交家。這些外交家們有魄力,富智慧,處事果斷,講求高超的外交斗爭藝術,善于化被動為主動,遇死路求活路,揚己之長,克己之短,調動有利因素,利用矛盾去孤立敵人,打擊敵人,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梢院敛豢鋸埖卣f,三國時代的外交斗爭是我國外交史上一枝奇葩異花,它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古代外交斗爭藝術的特點。研究這段時期的外交斗爭,不僅有助于了解三國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而且還可以啟迪后來者的我們。一、以魯肅重要性的認識,為進一步加強劉吳的軍隊,為劉吳聯(lián)邦的原因一天,曹操正在興致勃勃地寫字,忽然有人報告他,孫權把荊州三郡借給了劉備,曹操聞聽,頓感喪魂落魄,不覺毛筆掉在地上。曹操何故至于此呢?荊州“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三國志·魯肅傳》)劉表在時,孫權與之發(fā)生多次戰(zhàn)爭,互有勝負,未見分曉。曹操因遇疾疫,從赤壁撤退還北,孫權才得以占領了長江以南和南郡等荊州土地。這對孫權來說,既是勝利,又是危機。因為孫權馬上面臨著他一生中最重大的選擇:要么同曹操直接對抗,這是他難以辦到的。當時曹操已占天下三分之二,有強大的政治軍事優(yōu)勢和經濟實力,孫權不能以一方之力同天下十方已據八方的曹氏抗衡。要么借荊州給劉備,壯大其實力,減輕曹操給孫吳政權的壓力,從而更有效地保全自己。孫吳出外交家魯肅認定前者是下策,后者是之上也”。(《三國志·魯肅傳》引《漢晉春秋》)魯肅的這一番見解是頗有道理的。第一,奪取荊州,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變,這是孫吳的基本國策。讓出荊州,表面上是從基本國策退后了,實際上是前進了。因為占領荊州是為著符合東吳的最大利益;借出荊州也同樣是為著符合東吳的最大利益。第二,劉備雄心勃勃,人所共知,所以劉備在袁紹、劉表處,都只是一位座上客而已借荊州與劉氏,、豈不是養(yǎng)虎在旁嗎?雖亦如此,但劉備同曹操的矛盾之深大大超過了孫權的防劉之心,曹操是劉、孫兩家的共同敵人,依劉備的三郡力量也不足以威脅東吳,一句話,放心大于憂心。第三,曹操與劉備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扶植劉備勢力,對東吳來說,是把曹操這股“禍水”往劉氏身上引,能夠分散曹操軍力。同時劉備手下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有希望也有可能成為一支新興的抗曹力量。第四,多樹曹操之敵,加強孫劉之間的聯(lián)盟是孫權、也是劉備集團生存和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條件。魯肅的這一正確主張,遭到了孫吳大部分大臣的反對,但孫權明智聰達毅然采納了魯肅的意見。當初劉備奔吳時,曹操手下不少大臣以為孫權必殺劉備。獨程昱持異議,他說:孫權雖有謀,但不能獨擋曹公,他一定會支援劉備,共同抵抗。這樣就難解難分,出現(xiàn)復雜局面了。(《三國志·程昱傳》)曹操不以為然,孫權頂多不過象袁紹、劉表那樣把劉備養(yǎng)起了事。不料他最怕的一著棋,孫權果然走了,以至于經歷豐富的政治家也顯得驚慌失措。正如從來的外交決策只對當時的形勢負責,而不考慮對歷史負責一樣,孫權的這一決定性選擇,無疑改變了當時的政治格局和力量對比,險些傾覆的天平重新擺向平衡,對三國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得一個趨向統(tǒng)一的歷史局面無法按照正常的邏輯進行而跚跚來遲了數十年之久。從此,公元三世紀初的中國大地,豪放地奏出了以孫劉聯(lián)盟為一方反對曹操一方的外交斗爭的主旋律。二、第三,孫吳政權內部的原因孫權把荊州租借給劉備,已經算很夠朋友了,但他覺得還不夠味,又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以固秦晉之好。孫權之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劉備心常凜凜,但為了求得生存和發(fā)展,他不得不同意這門婚事。用婚姻的方式來加強聯(lián)盟友好關系,擴大社會勢力,共同捍衛(wèi)雙方利益,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外交手法。吳蜀結盟不過幾個月,就快快樂樂地進入蜜月時期。但是,任何聯(lián)盟內部都有其不穩(wěn)定因素。假如這些不穩(wěn)定因素,沒有涉及到根本利害關系,通過友好協(xié)商是可以順利解決的,假如不是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形勢會站出來挑開矛盾,逼使雙方攤牌:或破裂、斷交,或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軍事沖突。吳蜀之間的不穩(wěn)定因素產生于雙方在戰(zhàn)略方針上的矛盾對峙。我們知道,劉備集團的戰(zhàn)略方針是以諸葛亮的“隆中對”為依據的。概括起來,“隆中對”無非就是兩條:一是據有荊州,二是占領益州,然后從兩個方向朝曹操發(fā)起進攻,恢復漢室。孫權政權也有一個同“隆中對”極為相似的戰(zhàn)略方針,這就是周公瑾制定的:首先取蜀,爾后吞并張魯,再西與馬超結援,然后一路出漢中,一路出襄陽,夾擊曹操,“北方可圖也”。(《三國志·周瑜傳》)這種不穩(wěn)定的因素,反映到孫吳政權內部,很自然地就形成以魯肅為首的親劉派和以周瑜、呂蒙為首的疏劉派。親劉派認為,只有結成堅強的聯(lián)盟,才能避免呂布、袁術、袁紹那樣被各個擊破的悲劇重演。疏劉派始而反對借荊州,繼而主張趁劉備來京口同孫權舉行“最高級會談”時,軟禁劉備。孫權何嘗不曉劉備梟雄,難于卒制,寄寓荊州,有似養(yǎng)虎呢?但顧及到曹公在北,大敵當前,“只可與援,不可與圖”。他又一次否定了疏劉派的意見。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過,“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你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你。”孫權的確是在煞費苦心地力保江東事業(yè)。劉備集團內部也分成以諸葛亮為首的親吳派和以劉備、關羽為首的疏吳派。諸葛亮同魯肅一樣,都是三國時期杰出的外交家,早在劉皇叔從新野落荒南逃時,倆人就結下了深交,以后多次交往,在抗魏大略上,所見相同。劉備的態(tài)度則不然,孫權是想利用聯(lián)盟這張牌保住江東,而他是想利用這張牌,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志吞巴蜀。結盟不久,孫權向劉備提出東吳打算攻取劉璋,進討張魯,劉備當然不愿東吳染指這塊寶地,但又不便明說,偽裝托詞,假惺惺地說:“備與劉璋托為宗室,冀憑英靈,以匡漢朝”,(《三國志·魯肅傳》)“劉璋雖弱,但益州人民富強。土地險阻,足以自、守?!辈⒙暦Q:“汝欲取蜀,吾當被發(fā)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三國志·先主傳》引《獻帝春秋》)孫權不聽,派遣奮威將軍孫瑜率水軍進駐夏口,劉備立即作出相應的軍事部署,派關羽屯江陵,派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劉備自住夷陵,阻止孫吳水軍西上。孫權無奈,只得忍氣罷軍。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劉備勾結蜀郡張杜西上圖劉璋,留諸葛亮、關羽等人鎮(zhèn)守荊州。孫權聞聽,勃然大怒:“猾虜,乃敢挾詐!”(《三國志·魯肅傳》)一氣之下,召還其妹。劉備本來就不感興趣,沒加阻攔,只是派趙云、張飛截路奪回阿斗,放妻回吳。這一戲劇性動作表明,孫權已經不再相信奸詐的劉備;劉備為了自己利益也顧不得“友誼了”。孫劉聯(lián)盟出現(xiàn)了大裂痕。裂痕在雙方利益發(fā)生矛盾的催化作用下,繼續(xù)加深擴大。建安十九年,劉備定益州。孫權認為,既然劉備已藉手于益州,就應當還荊州于孫吳。即派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劉備不許,詭稱:“我得到涼州后,就把荊州還給你們?!?《三國志·先主傳》)這顯然是賴賬。孫權上當一次,當然不相信,談判不成,只好付諸武力,在戰(zhàn)場上撈取東西。孫權大將呂蒙奉命領兵二萬,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聞之,引兵五萬,從益州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一場大戰(zhàn)眼看就要爆發(fā)。坐在一旁的曹操以為孫劉兩家火并無疑,趁劉備主力東下之機,率兵入漢中。誰知這一下反而好了。劉備因初定益州,恩信未行,恐怕丟失,被迫承認既成事實,雙方決定:荊州以東長沙、江夏、桂陽屬于孫權;荊州以西南郡、零陵、武陵屬于劉備,處理完畢,劉備匆匆率師西上,與曹軍進行漢中爭奪戰(zhàn)。孫劉兩家仗雖未打,但卻記在各自賬上,吳蜀聯(lián)盟進入了低潮。三、漢初至多元:從兩個方向形成的軍隊曹操蕩平漢中,益州震動,“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三國志·劉曄傳》引《傅子》)。謀士劉曄進言:“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向前,蜀可傳檄而定”。(《三國志·劉曄傳》)司馬懿也勸進軍巴蜀,曹操解嘲地說:“既得隴,復望蜀?”不從,留大將夏侯淵鎮(zhèn)守漢中,自率軍回。一向善于捕捉戰(zhàn)機的曹操為何在良機面前退縮了呢?原來孫權在東方發(fā)動了合肥之役。曹操西征張魯時,曾準確地預見到孫權要在合肥有所動作,所以他派護軍薛悌給屯守合肥大將張遼、李典、樂進送去密計。果然,孫權以為曹軍主力西征張魯,便率兵十萬,企圖踏平鎮(zhèn)守合肥的七千曹軍。曹軍在曹操密計的正確指揮下,奮力作戰(zhàn),至使吳人喪氣,折其盛勢。待曹操主力從漢中趕至合肥時,孫權已撤軍退走。次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在濡須同孫權會戰(zhàn),擊敗孫權,但未能越過居巢。正當曹、孫兩家在合肥打得難分難解,曹操無暇西顧的時候,劉備又在西方發(fā)動了漢中之役,大破曹軍,斬夏侯淵及曹操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曹操又率主力,千里跋涉,征討劉備,劉備以逸待勞,斂眾拒險,終不交鋒。數月后,曹軍引退,劉備遂有漢中。漢中之戰(zhàn)和合肥之戰(zhàn)實質上是外交斗爭在軍事斗爭上的反映。試想:沒有孫權在東方吸引和牽制曹軍主力,劉備能保住益州嗎?并能在以后得到漢中嗎?肯定地說,不可能,決不可能。反過來說,沒有劉備在西方惡狠狠地盯住曹操,孫權的日子也是不好過的。漢中之戰(zhàn)和合肥之戰(zhàn)徹底暴露了曹操的弱點。他雖有廣大土地,人口眾多,兵精糧足,但在兩個仇敵密切配合的夾擊下,他不得不疲于奔命,東跑西顛,在兩個方向、幾個戰(zhàn)場同時作戰(zhàn)。從而削弱了軍事優(yōu)勢,加重了本國的經濟負擔。任何一個強大國家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無不懼怕在不同的兩個方向同時作戰(zhàn)。這是放之四海,量之古今的普遍原則。經過漢中之戰(zhàn)和合肥之戰(zhàn)后,曹操由戰(zhàn)略進攻轉入了戰(zhàn)略防御。吳蜀聯(lián)盟依靠了巧妙的外交斗爭和正確的軍事斗爭,互相支援,互相協(xié)同,互為犄角,終于遏制了曹操席卷四海,一統(tǒng)天下的勢頭。四、吳蜀聯(lián)盟其他人物所原因劉備西入蜀,留下關羽鎮(zhèn)守荊州。關羽一介武夫,剛愎自用,不懂政治,更不懂外交。當時東吳派魯肅鎮(zhèn)守益陽,與關羽相鄰。魯肅是親劉派,盡管雙方邊境經常發(fā)生小摩擦,魯肅以“曹公尚存,禍難始搆,宜相輔協(xié),與之同仇,不可失也”。(《三國志·呂蒙傳》)常以歡好撫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魯肅死后,孫權派呂蒙接任,呂蒙與魯肅不同,是疏劉派。他看到劉備集團一天天強大,從長江上游威脅著東吳安全?!扒矣鹁?矜其詐力,所在反復,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國志·呂蒙傳》)東西雖為一家,聯(lián)盟名存實亡,已是公開秘密,呂蒙積極主張攻取荊州,“全據長江,形勢益張”。臣合君心,此時的孫權又變成憂心大于放心,非常贊成呂蒙之策,把東吳最重要的將領派駐吳蜀邊境,而不派駐魏吳邊境,這說明吳蜀聯(lián)盟已發(fā)生質的變化了。呂蒙上任,表面同關羽維持友好關系,背地里積極準備,等待時機。時機終于到了。建安二十四年,關羽乘漢水暴溢,生擒曹操大將于禁,圍曹仁于樊城。關羽威震華夏,曹操不安,司馬懿和蔣濟獻計道:“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孫權肯定不愿意??梢郧踩苏f動孫權從后方偷襲關羽,并同意事成后,把長江以南土地封給他,那么,樊城之圍就可以解除了?!笨梢?曹魏君臣,聞悉到孫劉之間的矛盾之所在,了解到孫權的口味,從而提出了中的之策。對此,孫權表示同意,但提出不要泄露偷襲之密,令關羽有所防備。曹操和群臣分析了情況,認為:泄密“可使兩賊(指孫、劉)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三國志·董昭傳》)孫權先是假惺惺地表示想娶關羽之女作兒媳,關羽辱罵使者:“虎女安肯嫁犬子?”不同意結親。孫權大怒,決計發(fā)兵。提出一個對方不能接受的要求,來激怒對方,然后名正言順地征戰(zhàn),把戰(zhàn)爭的責任推卸給對方,這是孫權經常使用的外交手法。關羽開始從魏軍那里聽說呂蒙要偷襲后方,不大相信;后來確知后方丟失,匆忙撤軍南還,樊城解圍。曹仁同諸將會集,議定追擊關羽,曹操親信謀士趙儼堅決反對,他說:“孫權之所以順辭求效,主要是害怕兩虎相斗,我坐觀成變,從中漁利?,F(xiàn)在應該讓關羽存在,使其繼續(xù)同孫權作對。如果我們深入窮追,孫權可能改變主意,重新同關羽和好,兩家矛頭又對準我們?!?《三國志·趙儼傳》)恰巧這時曹操聽說關羽退走,鑒于以前火候未拿準,提早入漢中,反倒促使孫劉兩家眼看就要打的仗卻平息了的教訓,恐諸將追殺關羽,急忙派人阻止,任其自相殘殺,不要侵犯孫權利益。三國時期的外交家們在善于利用敵人的矛盾來為自己服務的方面,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孫權殺關羽,荊州全部重歸舊主。曹操立即表孫權為驃騎將軍,授節(jié)領荊州牧,封南昌侯,承認荊州是他的勢力范圍。孫權又把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禮葬其尸骸。(《三國志·關羽傳》引《吳歷》)曹操這幾手很高明,他無非是向劉備表明:我對得起關羽,你不要把仇恨記在我身上,那是孫權的責任。荊州爭奪戰(zhàn)的結束為夷陵之戰(zhàn)的爆發(fā)埋下了伏筆。五、從聯(lián)蜀政策看,兩者的矛盾以智遇智,三國的作用已改變孫權占領了荊州,他深知劉備不會就此罷休,便開始了緊張、積極而又主動的聯(lián)魏外交。除上奉獻關羽首級外,他還釋放了原曹魏皖城太守朱光;他降低身份,同曹操降將于禁并馬同行,招搖過市。并且不顧一些老臣的強烈反對,堅持為于禁設宴送行。(《三國志·虞翻傳》)這一系列的外交姿態(tài),顯然是做給曹操看的,以博取歡心,釋去兩國間過去的不快。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孫權上表稱藩,曹丕封他為吳王,另加九錫,比曹操還進了一步。東吳許多大臣反對受魏封,孫權不然,反以沛公受項羽封漢王為自解。對于魏國的要求,孫權更是盡力而為,即使苛求,也竭力忍受。魏文帝曹丕遣使求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鴨、長鳴雞等異物,這一要求遭到東吳群臣反對,他們說,魏國所求珍玩之物,是極不禮貌的行為,不給他們。孫權解釋說:“他們所求的,不過是我們的瓦石耳,何必痛惜呢?”(《三國志·吳主傳》引《江表傳》)孫權為了專力對蜀,爭取外交主動,“假中國之援,以強其眾而惑敵人”,低三下四,費盡了心機。孫權積極開展聯(lián)魏外交的目的,魏國是很清楚的。魏文帝曾問眾臣:劉備會不會伐吳?如劉備伐吳,魏國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劉曄斷定劉備會伐吳,主張魏國也趁機伐吳。曹丕說,吳稱臣而伐之,其殆不可。何不暫且接受吳國的投降,襲取蜀國呢?劉曄又道:“蜀國聞我伐之,便會撤軍回國,徒勞無功。而現(xiàn)在劉備已怒,大舉伐吳;如果蜀聽說我們也伐吳,知吳必亡,一定會高興地同我們爭割吳地”。(《三國志·劉曄傳》引《傅子》)曹丕沒有采納劉曄的聯(lián)蜀政策而實行了聯(lián)吳外交。但是,盡管魏吳雙方往來頻繁,使節(jié)不絕,但這個聯(lián)盟是很松散的,就濃度而言,它不及吳蜀聯(lián)盟來得火熱。它給吳國帶來的好處是:在夷陵之戰(zhàn)期間,沒有分散東吳的兵力,相反,卻分散了劉備的兵力,這既是孫權所希望的,又是聯(lián)魏外交的結果。章武元年(公元二二一年)下半年,劉備大舉伐吳。為什么在東吳奪取荊州二年后,劉備才在為關羽報仇的名義下伐吳呢?首先,二年前時機不成熟,曹操尚存,劉備不敢動;曹丕踐祚,劉備認為曹魏正忙于國內政務安排,無暇他顧,再說劉備并不把曹丕放在眼里。其次,劉備排除了國內親吳派的意見。當時蜀漢政權內反對伐吳的人居多,連趙云這樣的親信大將也持異議。第三,他在政治上建立了蜀漢政權,在軍事上完成了伐吳準備,名既正,言已順,劉備自信可以打敗孫權,奪回荊州。東吳方面在年青大將陸遜的正確指揮下,堅守數月,以逸待勞,避銳擊怠,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夷陵戰(zhàn)敗,退住白帝。東吳將領徐盛、潘璋、宋謙等人上表劉備可擒,乞復攻之。孫權以問陸遜,陸遜等人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托助吳討劉備,內實有奸心,決計輒還。(《三國志·陸遜傳》)處于勝利的陸遜表現(xiàn)得極有頭腦,遠見卓識。能從全局考慮問題。他懂得蜀之存亡同吳之存亡的關系,因此他只是想教訓劉備,而不想消滅蜀國。難怪后人嘆道:“曹公不追關羽,陸遜不再攻劉備,其所見固同也,以智遇智,三國所以鼎立?!?《資治通鑒》第五卷》)東吳夷陵全勝,并沒有加強魏吳之間的聯(lián)盟,相反卻引起了曹丕的嫉妒,從而加劇了他們的矛盾。曹丕這時又一次提出要吳太子孫登入侍,實際是做人質,力圖控制東吳政權。孫權不干,又一次虛與委蛇,辭讓不受。曹丕旋即換上硬的一手,發(fā)三路大軍伐吳。東吳剛剛結束夷陵之戰(zhàn),時揚、越蠻夷多未平息,內難未彌、精疲力竭,孫權不得不卑辭上書,求自改厲,說什么“苦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余年”。(《三國志·吳主傳》)言詞之下賤,活象大難臨頭的亡國之君,戰(zhàn)戰(zhàn)兢兢,坐等處置。曹丕毫不讓步,揚言:如果“登身朝到,夕召兵還。此言之誠,有如大江?!?《三國志·吳主傳》)外迫內困的孫權一方面軍事上積極防御,外交上仍與魏保持藕斷絲連的往來,另一方面遣使入蜀,重與盟誓。劉備夷陵戰(zhàn)敗后,無以面目回成都,住在白帝永安宮內,前思后想“已深引咎”,也有與吳求復舊好之意。(《三國志·吳主傳》引《江表傳》)劉備臨死托孤于孔明,固然是蜀中人才無出于其右者,同時也承認諸葛亮聯(lián)吳政策的正確。諸葛亮全面接管蜀漢政權之初,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迅速恢復蜀吳的外交關系。他派遣鄧芝帶上良馬二百匹,蜀錦一千端,修好于孫權。鄧芝是一位能干的外交家,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鄧芝入吳,孫權礙魏,不見他,他上表激孫權,說:“我今天來不但是為蜀,也是為吳”。孫權這才召見他,說了真心話:“我是真誠地愿與蜀國結成聯(lián)盟,但恐蜀主幼弱,國小勢逼,為魏所乘,不自保定,所以猶豫不決”。鄧芝說道:“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若委質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內侍,若不從命,則奉辭伐叛,蜀必順流,見可而進,如此,江南之地非復大王之有也?!?《三國志·鄧芝傳》)這一席剖明心跡、直率誠懇的表白,字字如錘,擊中了孫權要害。受夠了曹丕侮氣的孫權默然良久,承認鄧芝言之有理,與其附魏稱臣,不如聯(lián)蜀保國,孫權下決心斷絕了同魏國的一切關系,重新走上了同蜀漢結盟的老路,孫權在寫給諸葛亮的信中,高度評價鄧芝,說:“丁厷掞張,陰化不盡,和合二國,唯有鄧芝?!?《三國志·鄧芝傳》)荊州易主,劉備病故,不利于吳蜀聯(lián)盟的矛盾和不穩(wěn)定的因素消失殆盡,三國時代的外交斗爭又掀開了新的一頁!六、通過聯(lián)盟外交手段積極維護兩國,達到各個領域的平衡驚心動魄的荊州爭奪戰(zhàn)從公元二○八年開始,至公元二二二年以夷陵之戰(zhàn)而結束,長達十四年之久。在這十四年中,魏、蜀、吳三國時而握手言歡,信誓旦旦,時而鐵馬金戈,號角齊鳴,時而化敵為友,拔刀火并,三國時期的外交斗爭就是這樣地風云變幻,氣象萬千!人們會問:為什么吳蜀能夠結盟,而魏吳或魏蜀卻不能結盟?為什么吳蜀聯(lián)盟破裂后仍然復緣,盡管身上帶有夷陵之戰(zhàn)那樣大的創(chuàng)傷?而魏吳聯(lián)盟,壽命卻那么短暫呢?通過以上史實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鼎立”是三國時代最突出最重要的外交思想,用現(xiàn)代的外交術語講,就是保均衡。魏吳或魏蜀不能結盟是因為魏國是大國,吳蜀都是小國,小國之間才有相連的命運,小國同大國結盟既難于保持獨立自主的地位,又有隨時被吞并的危險。而吳蜀之所以能夠結盟,完全是為著互相需要和共同利益,對方的存在也是自我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一個小國或弱國要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難以抵抗大國或強國的,只有命運相連的其他小國或弱國共為唇齒,才能化劣勢為一定程度上的優(yōu)勢,保持一種政治格局上的均衡態(tài)勢。吳蜀兩國都正確地認識到: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易卒除已成定局,他們既不能消除曹操勢力,也無力阻止曹操勢力的增長,唯一的上策就是筑起一道堅強的聯(lián)盟堤壩,抵擋曹操勢力的吞并浪潮,吳蜀兩國力圖保持這種均衡,而魏國力圖打破這種均衡,這種矛盾斗爭構成了整個三國時期外交斗爭的主要內容。實踐證明,一個小國或弱國在有限實力的基礎上,只要施展巧妙的外交斗爭策略、方法、手段,這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物質力量,加強了自己與大國或強國爭衡的地位。既然吳蜀兩國都遵循“只可與援,不可與圖”的聯(lián)盟外交原則,那末他們之間為什么又發(fā)生了荊州爭奪戰(zhàn)和親痛仇快的夷陵之戰(zhàn)呢?上面已述,奪取荊州,全據長江,鼎足江東,一直是東吳堅定不移的方針,或者說是基本國策,當初借荊州給劉備,純屬權宜之計,只是希望劉備作為一支抗魏力量而存在。這一點孫劉兩家心里都明白。劉備奪取益州后,力量空前增強,孫權越來越感到盟友已從長江上游威脅著東吳的安全,因而數次提出歸還荊州的問題。劉備依據“隆中對”的要求,不肯還荊州,想賴;賴不掉就拖。這就表明蜀漢的基本國策同東吳的基本國策存在著根本的對立和尖銳的沖突。劉備集團的一些清醒人士看到了這一點,龐統(tǒng)等人曾勸劉備:“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可定大事。(《三國志·龐統(tǒng)傳》)主張放棄荊州,專心治蜀,走漢高祖的老路。而劉備等人卻主張走漢光武的老路,打出恢復漢室的旗幟,招攬人心。“隆中對”正是反映了這種思想。在諸葛亮未出茅廬之前,“隆中對”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隨著時局的變化,“隆中對”同它所要求的社會條件的差距越來越大,完全有必要修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建筑工程環(huán)保材料供應及施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賭博成癮男方離婚時的財產分配及子女監(jiān)護合同4篇
- 2025年度農產品電商平臺供應鏈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園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特種車輛充電樁定制與安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工業(yè)廢氣凈化除塵系統(tǒng)升級合同3篇
- 2025年度ICP證年檢事務處理服務合同4篇
- 2025版女方不遵守離婚協(xié)議中子女教育費用承擔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內衣品牌跨界合作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蟲害防治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合同3篇
- GB/T 45120-2024道路車輛48 V供電電壓電氣要求及試驗
- 春節(jié)文化常識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華中師大一附中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12123交管學法減分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寒假實踐特色作業(yè)設計模板
- 24年追覓在線測評28題及答案
- 高考滿分作文常見結構
- 心肌梗死診療指南
- 食堂項目組織架構圖
- 原油脫硫技術
- GB/T 2518-2019連續(xù)熱鍍鋅和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