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在媒體變革中的滲透_第1頁
時尚在媒體變革中的滲透_第2頁
時尚在媒體變革中的滲透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時尚在媒體變革中的滲透

時尚是一種廣泛出現(xiàn)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領域的社會現(xiàn)象。它不僅是現(xiàn)代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人們自我意識的化身形式。時裝史告訴我們,時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女性身體的時裝化過程。這是因為時裝始終是社會與個體的現(xiàn)實意義交換的媒介,時裝幫助人們實現(xiàn)了時尚化的生活,這是一種生存法則。時裝創(chuàng)造出種種時尚形象,并用以不斷校準自我與社會建立關系的方式。一、法國三維界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貢獻時裝的概念產生于14世紀末期的歐洲。在文藝復興的引領下,誕生了許多偉大的文藝作品和新思潮,而這些全新的審美觀點和人文主義意識也對服裝的設計和展現(xiàn)產生重要的影響。時裝之所以成為時裝,是因為傳播的出現(xiàn)。在原始傳播時代,人們通過社交活動接觸和相互模仿時尚,設計師們僅能利用穿上服裝的人模發(fā)布最新創(chuàng)作——在路易十四時代,而且凡爾賽的設計師就是這樣將法國時裝送到各地的。無疑,這種傳播方式只涉及一個很窄的范圍,并且進展緩慢。在這個時代,由于時裝信息的傳播已經成為必需,所以人們開始尋找適當的途徑。時裝銅版畫的出現(xiàn)對時尚的傳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時裝雜志發(fā)展的前身。自1770年《婦女雜志》在英國問世后,巴黎隨后出版了《服裝動態(tài)》。時裝雜志的發(fā)展為受眾提供一種體驗時尚的新方式?!拔覀兛匆庀蠓b,我們讀描寫的衣服,與這兩種活動對立的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受眾。意象使購買行為變得毫無必要,它取代了購買。我們沉醉于意象中,夢想把自己等同于模特兒。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只能買幾個小珠寶飾物來趕趕時髦。言語則與此相反,它使服裝擺脫了所有物質現(xiàn)實束縛。描述的服裝鼓勵購買,它不過是非個人化的事物系統(tǒng),這些事物聚焦在一起便創(chuàng)造了流行。意象激發(fā)了幻想,言語刺激了占有欲。”也就是說,時裝雜志通過讀者的體驗而取代了真實的消費,并且使時尚得以存在于人們的幻想與意象當中。二、媒體的傳播歷程媒體在日常生活中擔負著喉舌、傳播、推廣等功能。媒體活化了人類的觀念并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存方式。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媒體的發(fā)展才會有人類社會的進步。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提出的5W模式(Who、What、Whom、Whatchannel、Whateffect),從“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效果分析”5個方面對媒體的傳播過程進行了分析,深刻闡明了在人類的進化史中,媒體的發(fā)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早的媒體是擁有225年歷史的《泰晤士報》,問世時間最短的著名媒體是YouTube。共同特點是有非常強的媒體運營能力,這是其它媒體很難超越的??v觀媒體發(fā)展史,媒體的發(fā)展經歷了四種形態(tài)——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媒體,而從媒體的性質分為紙媒體、電子媒體、網絡媒體。報紙是以文字為基本形式的第一種媒體,從16世紀出現(xiàn)到19世紀發(fā)展達到高峰。廣播是以聲音的傳播形式體現(xiàn)的第二種媒體,20世紀40年代是其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電視是以活動圖像形式為基本形式的大眾媒體,歷經20世紀30年代無線電視的出現(xiàn),80年代衛(wèi)星電視的發(fā)展,90年代數字電視的出現(xiàn)并伴有網絡電視的結合。網絡媒體于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集文字、圖像、聲音三種形式的綜合體現(xiàn),故稱為多媒體。從傳媒產業(yè)各行業(yè)的市場結構看,報紙、電視占據了傳媒產業(yè)總體市場的31%,互聯(lián)網業(yè)務規(guī)模達到傳媒產業(yè)總體市場的42%,幾乎占據了傳媒產業(yè)的半壁江山。(圖1、2)三、時裝秀:從“時尚”到“創(chuàng)意”在媒體與時尚“伴生”的發(fā)展過程中,媒體賦予了時尚絢麗多彩的形式,為時尚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梢哉f,沒有媒體及其發(fā)展就沒有時尚的流行。今天,互聯(lián)網成為新媒體的開端,iPad、新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為時尚與媒體的“伴生”注入了新的內容。因為互聯(lián)網的強大功能,新媒體為人們提供了無限可能,未來時尚媒體的發(fā)展趨勢是打造時尚全媒體平臺,這也是每個時尚人、時尚集團和時尚品牌必須投身其中的事情。2010年,在倫敦時裝周上Burberry向全球進行了網絡現(xiàn)場直播,標志著時尚界與數字傳播媒體全面聯(lián)手,進入了時尚全媒體的數字化傳播時代。隨后,在米蘭時裝周上Dolce也通過iPhone直播了現(xiàn)場。同時,在紐約時裝周期間,熱門博主收到邀請,手持與服裝同品牌的筆記本電腦進行最快最直接的個人方式播報。2012年的巴黎秋冬時裝周上,奢侈品也加入其中。各大品牌紛紛利用新媒體造勢:LV在Facebook上直播成衣秀的全過程;時尚博主成為光顧秀場的常客;時裝設計師和模特們都擁有了自己的Twitter賬號并且更新頻繁;Jaeger-LeCoultre、Gucci等時尚品牌推出了手機應用軟件。目前中國的時尚博主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強大。今年美國美寶蓮品牌全程贊助了國內知名的時尚博主“嗆口小辣椒”,參加紐約時裝周。這對來自重慶的雙胞胎姐妹,以時尚街拍和穿衣日志走紅網絡,前不久還占據了VOGUE中文版雜志整整8頁的篇幅。現(xiàn)在奢侈品牌舉辦活動,一定會邀請時尚博主,他們的比例大概占到整個邀請名單的20%。(圖3、4)今年1月19日的ZZena2012/2013秋冬時裝秀中,創(chuàng)意總監(jiān)AlessandroSartori在ZZegna博客、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Flickr同時帶來內幕花絮,報道從設計過程到模特試裝,從理念到制造,追隨時裝秀的幕后籌備全過程。訪客可在博客上留言,在時裝秀結束后有專門的時間安排AlessandroSartori與用戶聊天,并邀請用戶投票選出最喜愛的設計。未來時尚博主在中國的發(fā)展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首要是技術導向:互動性更強、信息交流速度更快的社交網絡和微博,很可能會競爭博客;時尚博客的專業(yè)性提高會有更多手段和方式去演繹時尚。2012年,時尚傳媒集團在上海舉行了“時尚全媒體產品推介會”,宣布啟動興趣化社交產品iTrends,為中國的時尚全媒體拉開序幕。時尚媒體在搭建時尚全媒體平臺的轉型過程中,集合傳統(tǒng)時尚媒體積累的“品牌”、“公信力”、“深度”和“高度”優(yōu)勢,與全媒體海量信息的“寬度”、“速度”和“互動度”進行融合,實現(xiàn)資源整合、優(yōu)勢互補,為未來時尚全媒體的搭建和跨越式發(fā)展打下了基礎。現(xiàn)在時尚傳媒集團正在通過科技把傳統(tǒng)雜志無法呈現(xiàn)的交互表現(xiàn)手法匯集起來,利用目前流行的平板電腦產品,拓展出新穎和完美的全媒體產品。除了能在閱讀時欣賞音樂,還可以進行視頻觀看、讀者互動、360度全景展示產品等。如果你在為自己穿什么而苦惱,移動平板可以幫你搭配新款服飾實現(xiàn)模擬變身;如果你只喜歡看珠寶,可根據你的習慣鎖定專屬內容;如果你對家裝布置拿不定主意,只需輕觸屏幕就能對家居進行模擬布置,真正讓時尚變得觸手可及。2012年時尚傳媒集團首發(fā)iPad書架應用程序“時尚”;而同時上線的iPad版雜志《時尚芭莎》僅三天就榮登生活類免費iPad應用軟件第三名。在iPad雜志上的展示方式就很特別,不是單純介紹藝術品,而是設置一個環(huán)境來增強表現(xiàn)力,而且可以360度全方位旋轉欣賞,很直觀,也很享受。iPad的橫空出世,被認為給傳媒業(yè)在數字化時代脫胎換骨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新媒體對傳統(tǒng)媒體的威脅早已顯現(xiàn)在日益下滑的廣告數字,新媒體要覆蓋和推廣的時候需要免費,而免費到一定量以后就還要收費,新媒體必然要實現(xiàn)“有價閱讀”,時尚新媒體將最先開啟“有價閱讀”的未來趨勢。當下“個人媒體”熱潮正受到時尚界的追捧。特別是手機、掌上電腦(PDA)、上網本、iPad等終端設備與網絡的高度融合,為受眾提供了極其便捷地獲取時尚資訊的方式,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全方位地接受并傳播時尚資訊,設計師則以最快的方式獲取時尚信息,發(fā)布時尚作品,引導時尚消費。為時尚的再造與傳播提供加速器,這便是以“快時尚”為代表的媒體與時尚伴生的真實寫照。數字營銷將成為時尚品牌新的競爭力總之,新媒體不僅僅引領著一種時尚生活和潮流消費,在時尚傳播方面將再一次深度改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