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1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2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3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4頁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施行日期:2015年05月01日中國計劃出版社2第517號現(xiàn)批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0016-2014,自2015年5月16.2.6、6.2.7、6.2.9(1、2、7.1.3、7.1.8(1、2、3)、7.2.1、7.2.2(1、2、3)、7.2.3、7.2.4、7.10.1.1、10.1.2、10.1.5、10.1.6、10.1.812.3.1、12.5.1、12.5.4條(款)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原《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3-4安部消防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廣安門南街70號,郵政編碼:1000中國中輕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設計院東北電力設計院主要起草人:杜蘭萍馬恒倪照鵬盧國建沈紋王宗存·黃德祥邱培芳張磊5王炯杜霞王金元高建民鄭晉麗周詳宋曉勇趙克偉晁海鷗李引擎曾杰劉祖玲郭樹林丁宏軍沈友弟陳云玉謝樹俊鄭實胡小媛朱冬青龍衛(wèi)國黃小坤1mm 12術語、符號 2 22.2符號 43廠房和倉庫 5 5 7 93.4廠房的防火間距 3.7廠房的安全疏散 21 4甲、乙、丙類液體、氣體儲罐(區(qū))和可燃材料堆場 244.1一般規(guī)定 4.2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 4.3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 274.4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 41 46 6.2建筑構件和管道井 26.7建筑保溫和外墻裝飾 7滅火救援設施 7.1消防車道 667.2救援場地和入口 7.3消防電梯 7.4直升機停機坪 69 708.1一般規(guī)定 708.2室內消火栓系統(tǒng) 71 728.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8.5防煙和排煙設施 9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 9.1一般規(guī)定 789.2供暖 789.3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 8210.1消防電源及其配電 10.2電力線路及電器裝置 10.3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 8411木結構建筑 86 12.2消防給水和滅火設施 12.3通風和排煙系統(tǒng) 9212.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93 附錄A建筑高度和建筑層數(shù)的計算方法 95附錄B防火間距的計算方法 附錄C隧道內承重結構體的耐火極限試驗升溫曲線 97和相應的判定標準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3學學 1 2 2 3 53.1Classificationoffirehazards 3.2Fireresistanceclassoffactorybuildingsand 73.3Stories,occupiedareaan 93.4Fireseparationdistanceoffactorybuildings 3.5Fireseparationdi 3.6Explosionpreventionoffactorybuildingsandstorages 3.7Safeevacuationoffactor 21 22 244.2Fireseparationdistanceof 244.3Fireseparationdistanceofcombustible 4.4FireseparationdistanceofLPGtank 314.5Fireseparationdistanceofstackyardforcombustibles 33 355.1Classificationa 37 41 55 6.3Roof,blindceilingandjoints 624 89 14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5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qū));1.0.3本規(guī)范不適用于火藥、炸藥及其制品廠房(倉庫)、花炮廠房(倉庫)的建筑-2飛飛32.1.13避難層(間)refugefloor(room)物,遇火源能夠閃燃的液體或固體的最低溫度(采用閉杯法測定)。2.1.20沸溢性油品boil-o45生產(chǎn)的火災危險性類別甲1.閃點小于28℃的液體3.常溫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氣中氧化能導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質爆炸的物質極易引起燃燒或爆炸的強氧化劑6.受撞擊、摩擦或與氧化劑、有機物接觸時能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質7.在密閉設備內操作溫度不小于物質本身自燃點的生產(chǎn)乙1.閃點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體3.不屬于甲類的氧化劑5.助燃氣體6.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狀態(tài)的粉塵、纖維、閃點不小于丙1.閃點不小于60℃的液體丁各種生產(chǎn)3.常溫下使用或加工難燃燒物質的生產(chǎn)戊常溫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燒物質的生產(chǎn)61火災危險性較大的生產(chǎn)部分占本層或本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類廠房內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發(fā)生火災事故時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2丁、戊類廠房內的油漆工段,當采用封閉噴漆工藝,封閉噴漆空間內保持負區(qū)建筑面積的比例不大于20%。3.1.3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應根據(jù)儲存物品的性質和儲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數(shù)量等災危險性類別甲1.閃點小于28℃的液體小于10%氣體的固體物質3.常溫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氣中氧化能導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質的物質燃燒或爆炸的強氧化劑6.受撞擊、摩擦或與氧化劑、有機物接觸時能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質乙1.閃點不小于28℃,但小于60℃的液體2.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氣體3.不屬于甲類的氧化劑5.助燃氣體6.常溫下與空氣接觸能緩慢氧化,積熱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丙1.閃點不小于60℃的液體2.可燃固體丁難燃燒物品戊不燃燒物品3.1.4同一座倉庫或倉庫的任一防火分區(qū)內儲存不同火災危險性物品時,倉庫或防7構件名稱耐火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墻防火墻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電梯井的墻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非承重外墻不燃性不燃性柱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梁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屋頂承重構件不燃性不燃性疏散樓梯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吊頂(包括吊頂擱柵)不燃性894層及4層以下的一、二級耐火等級丁、戊類地上廠房(倉庫)的非承重外墻,應低于1.50h和1.00h。和絕熱層可采用可燃材料;當為4層及4層以下的丁、戊類廠房(倉庫)時,其屋面表3.3.1廠房的層數(shù)和每個防火分區(qū)災危險性類別火等級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m2)單層廠房多層廠房高層廠房地下或半地下廠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甲一級二級宜采用單層乙一級二級不限6丙一級二級不限不限不限三級2丁三級四級不限31不限不限 戊三級四級不限3不限不限 3.3.2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倉庫的層數(shù)和面積應符合表3.3.2的規(guī)定。表3.3.2倉庫的層數(shù)和面積險性類別倉庫的耐火等級最多允許每座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和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m2)單層倉庫多層倉庫高層倉庫地下或半地下或半地下室)倉庫防火分區(qū)倉庫防火分區(qū)倉庫防火分區(qū)防火分區(qū)甲3、4項1、2、5、6項一級一、二級11 乙1、3、4項一、二級三級31一、二級三級51丙1項一、二級三級51一2項一、二級三級不限3丁一、二級三級四級不限31不限不限 戊一、二級三級四級不限31不限不限不限3.3.3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本規(guī)范第3.3.1條的規(guī)定增加1.0倍。當丁、戊類的地上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限。廠房內局部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其防火分區(qū)的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1.0倍計算。積和每個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本規(guī)范第3.3.2條的規(guī)定增加1.0倍。辦公室、休息室等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確需貼鄰本廠房時,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墻與廠房分隔和設置獨立的安辦公室、休息室設置在丙類廠房內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至少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2甲、乙、丙類中間倉庫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與4倉庫的耐火等級和面積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2條和第3.3.3條的規(guī)定。中間儲罐的房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3.3.8變、配電站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或貼鄰,且不應設置在爆炸性氣體、粉塵環(huán)境的危險區(qū)域內。供甲、乙類廠房專用的10kV及以下的變、配電站,當采用3.3.2(不含注)的規(guī)定增加3.0倍:3.4廠房的防火間距".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4.1的規(guī)定,與甲類倉庫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表3.4.1廠房之間及與乙、丙、丁、戊類倉庫、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間距(m)甲類廠房乙類廠房(倉庫)丙、丁、戊類廠房(倉庫)民用建筑高層高層高層一、二級四級四級甲類廠房一、二級乙類廠房一、二級高層一、二級廠房一、二級高層一、二級類廠房一、二級高層一、二級室外電站??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5%。甲、乙類廠房(倉庫)不應與本規(guī)范第3.3.5條規(guī)定表3.4.3散發(fā)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與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m)名稱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路邊廠內道路路邊主要次要甲類廠房53.5.1甲類倉庫之間及與其他建筑、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3.5.1的規(guī)定。表3.5.1甲類倉庫之間及與其他建筑、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m)甲類倉庫(儲量,t)高層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裙房、其他民用建筑、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甲類倉庫倉庫一、二級三級四級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次要53.5.2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乙、丙、丁、戊類倉庫之間及不應小于表3.5.2的規(guī)定。表3.5.2乙、丙、丁、戊類倉庫之間及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m)乙類倉庫丙類倉庫丁、戊類倉庫單、多層高層單、多層高層單、多層高層一、二級三級 二級 二級三級四級、二級二級三級二級單、多層級三三級四級一、級民用層層裙房,單、多級三級四級類二類3.5.3丁、戊類倉庫與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均為一、二級時,倉庫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可適當減小,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較高一面外墻為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或比相鄰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2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無天窗或洞口、屋頂耐火極限不低于糧食總儲量W(t)二級三級四級筒倉-糧食淺圓倉3.6廠房和倉庫的防爆表3.6.4廠房內爆炸性危險物質的類別與泄壓比規(guī)定值(m2/m)廠房內爆炸性危險物質的類別氨,糧食、紙、皮革、鉛、鉻、銅等Ke<10MPam·s1的粉塵木屑、炭屑、煤粉、銻、錫等10MPam-s1≤Kψ<30MPa-m-s1的粉塵丙酮、汽油、甲醇、液化石油氣、甲烷、噴漆間或干燥室,苯酚樹脂、鋁、鎂、鋯等K生>30MPam·s1的粉塵乙烯乙炔氫3.7廠房的安全疏散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計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當符合下列條件時2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150m2,且同一時間的作業(yè)人數(shù)不超過103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250m2,且同一時間的作業(yè)人數(shù)不超過2030人;5地下或半地下廠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表3.7.4廠房內任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m)生產(chǎn)的火災危險性類別耐火等級單層廠房多層廠房高層廠房地下或半地下室)甲一、二級乙一、二級丙一、二級丁一、二級不限不限戊一、二級不限不限表3.7.5廠房內疏散樓梯、走道和門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廠房層數(shù)(層)3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3.8倉庫的安全疏散于2個,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不大于100m時,可設置1個出口。通向疏散走道3.8.3地下或半地下倉庫(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當建地下或半地下倉庫(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當有多個防火分區(qū)相鄰布置并采用4甲、乙、丙類液體、氣體儲罐(區(qū))和可燃材料堆場4.1一般規(guī)定4.2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表4.2.1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乙、丙類液體桶裝堆場與其他建類別一個罐區(qū)或堆場的總容量V(m3)建筑物室外變、配電站一、二級三級四級高層民甲、乙類液(區(qū))丙類液體儲罐(區(qū))規(guī)定增加25%。4.2.2甲、乙、丙類液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2.2的規(guī)定。表4.2.2甲、乙、丙類液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m)固定頂儲罐充氮保護設備的臥式甲、乙類丙類液體儲罐不限不限不限1組內儲罐的單罐容量和總容量不應大于表4.2.3的規(guī)定;表4.2.3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分單罐最大容量(m3:甲、乙類液體丙類液體2組內儲罐的布置不應超過兩排。甲、乙類液體立式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m,臥式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0.8m;丙類液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ER3儲罐組之間的防火間距應根據(jù)組內儲罐的形式和總容量折算為相同類別的標準單罐,按本規(guī)范第4.2.2條的規(guī)定確定。4.2.5甲、乙、丙類液體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儲罐或儲罐組,其四周應設置不燃性1防火堤內的儲罐布置不宜超過2排,單罐容量不大于1000m3且閃點大于120℃的液體儲罐不宜超過4排;2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應小于其中最大儲罐的容量。對于浮頂罐,防火堤的有3防火堤內側基腳線至立式儲罐外壁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防火堤內側基腳線至臥式儲罐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m;4防火堤的設計高度應比計算高度高出0.2m,且應為1.0m~2.2m,在防火堤的5沸溢性油品的地上式、半地下式儲罐,每個儲罐均應設置一個防火堤或防火4.2.6甲類液體半露天堆場,乙、丙類液體桶裝堆場和閃點大于120℃的液體儲罐(區(qū)),當采取了防止液體流散的設施時,可不設置防火堤。表4.2.7甲、乙、丙類液體儲罐與其泵房、裝卸鶴管的防火間距(m)液體類別和儲罐形式鐵路或汽車裝卸鶴管甲、乙類液體拱頂罐浮頂罐表4.2.8甲、乙、丙類液體裝卸鶴管與建筑物、廠內建筑物廠內鐵路線泵房三級四級甲、乙類液體裝卸鶴管8丙類液體裝卸鶴管表4.2.9甲、乙、丙類液體儲罐與鐵路、道路的防火間距(m)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主要次要甲、乙類液體儲罐丙類液體儲罐54.3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表4.3.1濕式可燃氣體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等的防火間距(m)甲類倉庫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可燃材料堆場室外變、配電站明火或散發(fā)火花的地點高層民用建筑一、二級2固定容積的可燃氣體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4.3.3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等的防火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濕式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3.3的規(guī)定;表4.3.3濕式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等的防火間距(m)濕式氧氣儲罐(總容積V,m3)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民用建筑一、二級三級四級2氧氣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直徑的1/2;3氧氣儲罐與可燃氣體儲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的直徑;4固定容積的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3.35氧氣儲罐與其制氧廠房的防火間距可按工藝布置要求確定;4.3.4液氧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等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3條相應容積濕式氧氣儲罐防火間距的規(guī)定。液氧儲罐與其泵房的間距不宜小于3m。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中的醫(yī)用液氧儲罐氣源站的液氧儲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單罐容積不應大于5m3,總容積不宜大于20m3;2相鄰儲罐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最大儲罐直徑的0.75倍;3醫(yī)用液氧儲罐與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外的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3條的規(guī)定,與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內的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醫(yī)用氣體工程技4.3.5液氧儲罐周圍5m范圍內不應有可燃物和瀝青路面。表4.3.6可燃、助燃氣體儲罐與鐵路、道路的防火間距(m)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主要次要可燃、助燃氣體儲罐5表4.3.8液化天然氣氣化站的液化天然氣儲罐(區(qū))與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間距(m)液化天然氣儲罐(區(qū))(總容積V,m)的天然總管單罐容積V(m3)外側建筑物的外墻)料堆場公路(路邊)架空電力線(中心線)1.5倍桿高架空通信線(中心線)I、Ⅱ級1.5倍桿高1.5倍1.5倍桿高(中心線)國家線企業(yè)專用線注:居住區(qū)、村鎮(zhèn)指1000人或300戶及以上者;當少于1000人或300戶時,相應防火間距應按本表有關其他民用建?4.4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4.4.1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的全壓式和半冷凍式儲罐(區(qū)),與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和基地外建筑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4.1的規(guī)定,與表4.4.1未規(guī)定的其他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的規(guī)定。表4.4.1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的全壓式和半冷凍式儲罐(區(qū))與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和基地外建筑的防火間距(m)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總容積V,m)單罐容積γ(m3)(最外側建筑物的外墻)(最外側建筑物的外墻)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室外變、罐,甲、乙類倉庫,甲、乙類廠料堆場丙、丁類廠房,丙、丁類倉庫助燃氣體儲罐,木材等材料堆場一、二級公路(路邊)高速,I、Ⅱ級Ⅲ、IV級架空電力線(中心線)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10.2.1條的規(guī)定架空通信線(中心線)I、Ⅱ級Ⅲ、IV級1.5倍桿高(中心線)國家線企業(yè)專用線4.4.2液化石油氣儲罐之間的防火數(shù)個儲罐的總容積大于3000m時,應分組布組相鄰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0m。4.4,3液化石油氣儲罐與所屬泵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5m。當泵房面向儲罐一側的外墻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防火間距可減至6m。液化石油氣泵露天設工業(yè)企業(yè)內總容積不大于10m3的液化石油氣氣化站、混氣站的儲罐,當設置在4.4.5I、Ⅱ級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瓶庫與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4.5的規(guī)定。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的分級及總存瓶容積不大于1m2的瓶裝供應站表4.4.5:I、Ⅱ級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瓶庫與站外建筑等的防火間距(m)瓶庫的總存瓶容積V(m3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6888次要道路路邊5555建筑物一、二級三級四級糧食席穴國W(t)糧食土圓倉W(t)棉、麻、毛、化纖、百貨W(t)秸桿、蘆葦、打包廢紙等W(t)木材等γ(m3)煤和焦炭W(t)688當一個木材堆場的總儲量大于25000m3或一個的總儲量大于20000t時,宜分設堆場。各堆場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堆小于表4.5.3的規(guī)定,其他可燃材料堆場與鐵路、道路的防火間距可根據(jù)材料的火災表4.5.3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場與鐵路、道路的防火間距(m)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廠內道路路邊主要次要秸桿、蘆葦、打包廢紙等材料堆場55.1建筑分類和耐火等級高層民用建筑根據(jù)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樓層的建筑面積可分為一類和二類。民名稱高層民用建筑單、多層民用建筑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筑)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wǎng)點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2.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000m23.醫(yī)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4.省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和防災力調度建筑除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層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公共耐火等級建筑相應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5.1.2的規(guī)定。表5.1.2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相應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h)構件名稱耐火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墻防火墻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非承重外墻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電梯井的墻住宅建筑單元之間的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柱不燃性不燃性梁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不燃性屋頂承重構件不燃性不燃性疏散樓梯不燃性不燃性吊頂(包括吊頂擱柵)不燃性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5.1.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樓板的耐火和1.00h。5.2總平面布局表5.2.2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m)建筑類別高層民用建筑一、二級一、二級三級四級高層民用建筑996797895.2.3民用建筑與單獨建造的變電站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4.1條有關室外變、配電站的規(guī)定,但與單獨建造的終端變電站的防火間距,可根據(jù)變電站的耐火等級按本規(guī)范第5.2.2條有關民用建筑的規(guī)定確定。民用建筑與10KV及以下的預裝式變電站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m。民用建筑與燃油、燃氣或燃煤鍋爐房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4.1條有關丁類廠房的規(guī)定,但與單臺蒸汽鍋爐的蒸發(fā)量不大于4th或單臺熱水鍋爐的額定熱功率不大于2.8MW的燃煤鍋爐房的防火間距,可根據(jù)鍋爐房的耐火等級按本規(guī)范第5.2.2條有關民用建筑的規(guī)定確定。5.2.4除高層民用建筑外,數(shù)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或辦公建筑,當建筑物的占地面積總和不大于2500m2時,可成組布置,但組內建筑物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4m。組與組或組與相鄰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5.2.2條的規(guī)定。瓶庫等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的規(guī)定。5.2.6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與相鄰建筑的防火間距,當符合本規(guī)范第3.4.5條、第3.5.3條、第4.2.1條和第5.2.2條允許減小的條件時,仍不應減小。5.3.1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的允許建筑高度或層數(shù)、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符合表5.3.1的規(guī)定。表5.3.1不同耐火等級建筑的允許建筑高度或層數(shù)、防火名稱耐火等級允許建筑高度或層數(shù)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m2)高層民用建筑一、二級確定對于體育館、劇場的觀眾廳,防火分區(qū)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單、多層民一、二級確定三級5層四級2層下建筑(室)一級設備用房的防火分區(qū)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000m2。5.3.2建筑內設置自動扶梯、敞開樓梯等上、下層相連通的開口時,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應按上、下層相連通的建筑面積疊加計算;當疊加計算后的建筑面積大于本規(guī)范第5.3.1條的規(guī)定時,應劃分防火分區(qū)。建筑內設置中庭時,其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應按上、下層相連通的建筑面積疊1與周圍連通空間應進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墻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墻時,其耐火隔熱性和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1.00h,采用耐火2設置在單層建筑或僅設置在多層建筑的首層內時,1.00h,并宜采用實體墻,其門、窗應采1.00h的非耐火隔熱性防火玻璃墻(包1.00h。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相鄰商采用相對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氣體為燃料的鍋爐,不2鍋爐房、變壓器室的疏散門均應直通室外或安全出3鍋爐房、變壓器室等與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變壓器的總容量不應大于1260kV·A,單臺容量不應大于630kV·A;2瓶組間不應與住宅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和其他高層公共建筑貼鄰,液化石油3液化石油氣氣瓶的總容積大于1m、不大于4m2的獨立瓶組間,與所服務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表5.4.17的規(guī)定;表5.4.17液化石油氣氣瓶的獨立瓶組間與所服務建筑的防火間距(m)液化石油氣氣瓶的獨立瓶組間的總容積V(m3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8主要次要54在瓶組間的總出氣管道上應設置緊急事故自動切斷閥;5瓶組間應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I一般要求足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5.5.5除人員密集場所外,建筑面積不大于500m2、使用人數(shù)不超過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當需要設置2個安全出口時,其中一個安全出除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外,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地下建筑(室),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樓梯?;?部疏散樓梯:耐火等級最多層數(shù)每層最大建筑面積(m2)3層三級3層四級2層2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區(qū),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區(qū),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條規(guī)定計算所需疏散總凈寬度的30%,建筑各層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總凈寬度不應46層及以上的其他建筑。5.5.16劇場、電影院、禮堂和體育館的觀眾廳或多功能算確定且不應少于2個,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對于劇場、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或多功能廳,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應超過250人;當容納人數(shù)超過2000人時,其超過2000人的部分,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應超過400人;2對于體育館的觀眾廳,每個疏散門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宜超過400人~700人。1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表5.5.17的表5.5.17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m)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疏散門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一、二級三級四級三級四級托兒所、幼兒園9 醫(yī)療單、多層高層教學單、多層高層高層旅館、公寓、展覽建筑單、多層2樓梯間應在首層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5.5.18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公共建筑內疏散門和安全出口的凈寬度不應小于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m)建筑類別樓梯間的首層疏散門、首層疏散外門疏散樓梯單面布房雙面布房高層醫(yī)療建筑5.5.19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凈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于0.60m計算,且不應小于2劇場、電影院、禮堂等場所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jù)疏散人數(shù)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5.5.20-1的規(guī)定表5.5.20-1劇場、電影院、禮堂等場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耐火等級三級門和走道階梯地面3體育館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jù)疏散人數(shù)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5.5.20-2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表5.5.20-2體育館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部位門和走道階梯地面4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5.5.21除劇場、電影院、禮堂、體育館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各自總凈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每層的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jù)疏散人數(shù)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5.5.21-1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當每層疏散人數(shù)不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可分層計算,地上建筑內下層樓梯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上疏散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人數(shù)計算;地下建筑內上層樓梯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以下疏散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人數(shù)計算;表5.5.21-1每層的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建筑層數(shù)建筑的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地上樓層1~2層3層≥4層地下樓層地下第二層地下第一層地上第一、二層地上第三層地上第四層及以上各層人員密度5.5.2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應設置避難層(間)。避難層(間)應符1第一個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滅火救援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m,兩個避難層(間)之間的高度不宜大于50m;3避難層(間)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shù)避難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8在避難層(間)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和疏散樓梯通向避難層(間)的出口處,1避難間服務的護理單元不應超過2個,其凈面積應按每個護理單元不小于Ⅲ住宅建筑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2建筑高度大于27m、不大于54m的建筑,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0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5.5.26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個單元設置一座疏散用乙級防火門。當不能通至屋面或不能通過屋面連通時,應設置2個安全出口。直接開向前室,確有困難時,開向前室的戶門不應大于3樘且應采用乙級防火門。3樓梯間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時,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0m2,且短邊不應小于2.4m;表5.5.29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m)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戶門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戶門一、二級三級四級一、二級三級四級單、多層 注:1開向敞開式外廊的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線距離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增加5m。2樓梯間應在首層直通室外,或在首層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層數(shù)不超過4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門設置在離樓梯間不大于15m處;3戶內任一點至直通疏散走道的戶門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表5.5.29規(guī)定的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線距離。5.5.30住宅建筑的戶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各自總凈寬度應經(jīng)計算確定,且戶門和安全出口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疏散走道、疏散樓梯和首層疏散外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10m。建筑高度不大于18m的住宅中一邊設置欄桿的疏散樓梯,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0m。5.5.3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應設置避難層,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5.23條有關避難層的要求。5.5.32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戶應有一間房間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靠外墻設置,并應設置可開啟外窗;2內、外墻體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該房間的門宜采用乙級防火門,外窗宜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防火窗。6建筑構造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1.00h,其他建筑屋頂承重結構和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低于0.50h時,防火墻應高出屋面0.5m以上。6.1.2防火墻橫截面中心線水平距離天窗端面小于4.0m,且天窗端面為可燃性墻體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0m;采取設置乙6.2.1劇場等建筑的舞臺與觀眾廳之間的隔墻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舞臺下部的燈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儲藏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電影放映室、卷片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儲藏間、實驗室、膠片室等,附設在建筑內的托兒所、幼兒園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活動場所,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墻上的的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確有困難時,可采規(guī)范第6.5.3條的規(guī)定:3甲、乙、丙類廠房(倉庫)內布置有不同火災危險性類別的房間;5除居住建筑中套內的廚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廚房和其他建筑內的分戶墻和單元之間的墻應隔斷至梁、樓板或屋面板的應低于0.50h。置實體墻確有困難時,可設置防火玻璃墻,但高層建筑的防火玻應低于1.00h,單、多層建筑的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50h。外窗的耐火住宅建筑外墻上相鄰戶開口之間的墻體寬度不應小于1.0m;小于1.0m時,應在實體墻、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極限和燃燒6.2.6建筑幕墻應在每層樓板外沿處采取符合本規(guī)范第6.2.5條規(guī)定的防火措施,幕變配電室等,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1.5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設置在丁、戊類廠房中的通風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墻和通風、空氣調節(jié)機房和變配電室開向建筑內的門應采用壁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丙級3建筑內的電纜井、管道井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材料5、電梯層門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并試驗完整性、隔熱性和熱通量測定法》GB/T27903規(guī)定的完整6.3.2層數(shù)超過2層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的悶頂,應在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設置老虎窗,且老虎窗的間距不宜大于50m。0.7m的悶頂入口;對于公共建筑,每個防火隔斷范圍內的悶頂入口不宜少于2個。悶電線、電纜、可燃氣體和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不宜穿過建筑內的變形縫,確需穿過時,應在穿過處加設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或采取其他防變形措施,并應采用防范圍內的風管應采用耐火風管或風管外壁應采取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墻上的窗口與兩側門、窗、洞口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6.4.2封閉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4.1條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6.4.3防煙樓梯間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4.1條的規(guī)3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4.5m2。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6.0m2;除住宅建筑套內的自用樓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樓梯間,應符合1室內地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室),其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樓梯應2應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直通室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乙級防火門將地下或半地下部分1欄桿扶手的高度不應小于1.10m,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2傾斜角度不應大于45°;3梯段和平臺均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25h;6.4.6用作丁、戊類廠房內第二安全出口的樓梯可采用金屬梯,但其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傾斜角度不應大于45°。丁、戊類高層廠房,當每層工作平臺上的人數(shù)不作的人數(shù)總和不超過10人時,其疏散樓梯可采用敞開樓梯或利用凈寬度不小于0.9m、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應大于10°,且每級離扶手250mm處的踏步深度6.4.8建筑內的公共疏散樓梯,其兩梯段及扶手間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150mm。6.4.9高度大于10m的三級耐火等級建筑應設不應面對老虎窗,寬度不應小于0.6m,且宜從離地面3.0m高處設置。卷簾門、吊門、轉門和折疊門。除甲、乙類生產(chǎn)車間外,人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超過30人的房間,其疏散門的開啟方向不限;2倉庫的疏散門應采用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但1不同防火分區(qū)通向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的開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3m。室外開敞空間除用于人員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業(yè)或可能導致火災蔓2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內應設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當連接下沉廣場的防火分區(qū)需利用下沉廣場進行疏散時,疏散樓梯的的面積不應小于該空間地面面積的25%,開口高度不應小于1.0m;開口設置百葉時,1防火隔間的建筑面積不應小于6.0m2;1避難走道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0h;2避難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應少于2個,并應設置在不同方向;當避難走道僅與一個防火分區(qū)相通且該防火分區(qū)至少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時,可設置1個直離不應大于60m;3避難走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該避難走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6.5防火門、窗和防火卷簾1/3,且不應大于20m;6.6天橋、棧橋和管溝管溝(廊),均宜采取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6.7建筑保溫和外墻裝飾2)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10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建筑高度大于50m時,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可利用樓梯間),其間距不宜大于80m。名稱秸桿、蘆葦(t)甲、乙、丙類液體儲罐(m3)液化石油氣儲罐(m3)可燃氣體水點不宜大于2m:5消防車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5m,且不應大于10m,場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7.3消防電梯7.3.2消防電梯應分別設置在不同防火分區(qū)內,且每個防火分區(qū)不應少于1臺。相7.3.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設置電梯的高層廠房(倉庫),每個防火分區(qū)內宜設置1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的丁、5.5.28條和第6.4.3條的規(guī)定;物不應小于5m;8消防設施的設置8.1.5總容積大于50m3或單罐容積大于20m3的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應設置固定水或單罐容積不大于20m3的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應設置移動式水槍。廠房、倉庫、儲罐(區(qū))和堆場,應設置滅火器。8.2室內消火栓系統(tǒng)3體積大于5000m2的車站、碼頭、機場的候車(船、機)建筑、展覽建筑、商8.3自動滅火系統(tǒng)5高層乙、丙、丁類廠房;1一類高層公共建筑(除游泳池、溜冰場外4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1特等、甲等劇場,超過1500個座位的其他等級的劇場,超過2000個座位的3設置送回風道(管)的集中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且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辦公建4藏書量超過50萬冊的圖書館;放映游藝場所(除游泳場所外)。1特等、甲等劇場、超過1500個座位的其他等級的劇場、超過2000個座位的1單臺容量在40MV·A及以上的廠礦企業(yè)油浸變壓器,單臺容量在90MV的已記錄磁(紙)介質庫;7國家、省級或藏書量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內的特藏庫;中央和省級檔案館8其他特殊重要設備室。8.3.10甲、乙、丙類液體儲罐的滅火系統(tǒng)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單罐容量大于1000m3的固定頂罐應設置固定式泡沫滅火系統(tǒng);2罐壁高度小于7m或容量不大于200m2的儲罐可采用移動式泡沫滅火系統(tǒng);3其他儲罐宜采用半固定式泡沫滅火系統(tǒng);4石油庫、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氣工程中甲、乙、丙類液體儲罐的滅火系統(tǒng)設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GB50074等標準的規(guī)定。8.3.11餐廳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餐館或食堂,其烹飪操作間的排油煙罩及烹飪部位應設置自動滅火裝置,并應在燃氣或燃油管道上設置與自動滅火裝置聯(lián)動的自食品工業(yè)加工場所內有明火作業(yè)或高溫食用油的食品加工部位宜設置自動滅火8.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8.4.1下列建筑或場所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1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m2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制鞋、制衣、玩具、2每座占地面積大于1000m2的棉、毛、絲、麻、化纖及其制品的倉庫,占地面積大于500m2或總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卷煙倉庫;3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m2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商店、展覽、財貿金融、客運和貨運等類似用途的建筑,總建筑面積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4圖書或文物的珍藏庫,每座藏書超過50萬冊的圖書館,重要的檔案館;5地市級及以上廣播電視建筑、郵政建筑、電信建筑,城市或區(qū)域性電力、交6特等、甲等劇場,座位數(shù)超過1500個的其他等級的劇場或電影院,座位數(shù)超過2000個的會堂或禮堂,座位數(shù)超過3000個的體育館;11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內建筑面積大于50m2的可燃物品庫房和建筑面積大于8.5防煙和排煙設施4高度大于32m的高層廠房(倉庫)內長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廠房(倉庫)內長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9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9.1一般規(guī)定2當供暖管道的表面溫度不大于100℃時,不應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熱。1對于甲、乙類廠房(倉庫),應采用不燃材料;9.3通風和空氣調節(jié)2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內;2體育館、展覽館、候機(車、船)建筑(廳)等大空間建筑,單、多層辦公氣次數(shù)不少于6次/h確定;換氣次數(shù)不少于12次/h確定。10.1消防電源及其配電1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廠房(倉庫);2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5L/s的可燃材料堆場、可燃氣體儲罐(區(qū))和甲、乙類液體儲罐(區(qū));建筑面積大于3000m2的商店和展覽建筑,省(市)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電信和財10.2電力線路及電器裝置儲罐(區(qū))的最近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0m。表10.2.1架空電力線與甲、乙類廠房(倉庫)、可燃材料堆垛等的最近水平距離(m)架空電力線甲、乙類廠房(倉庫),可燃材料堆垛,甲、乙類液電桿(塔)高度的1.5倍直埋地下的甲、乙類液體儲罐和可燃氣體儲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