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卷版含答案_第1頁
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卷版含答案_第2頁
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卷版含答案_第3頁
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卷版含答案_第4頁
湖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聯考歷史試卷版含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密★啟用前2023年下學期高一期中聯考歷史本試卷共6頁。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和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如有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為距今約5300至4000年的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人工栽培稻谷。據此可推知,該時期良渚一帶()A.水稻種植技術先進 B.小農經濟初步形成C.已經實現定居生活 D.處于母系氏族時期2.有學者指出,西周宗法制的實質在于男性族長對宗族政治、經濟、宗教祭祀等方面有絕對的支配權,實行家長制的統(tǒng)治。由此可見,西周宗法制()A.避免了宗族內部矛盾發(fā)生 B.促進了宗族觀念形成C.沿襲了商代的內外服制度 D.有利于穩(wěn)定政治秩序3.商鞅稱:“法者,國之權衡也??凡賞者,文也;刑者,武也。文武者,法之約也?!逼潴w現的主旨是()A.樹立嚴刑峻法的治國理念 B.賞罰分明是治國的基本要求C.發(fā)揮儒學教化臣民的作用 D.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4.公元前211年,秦始皇遷內地三萬戶到北河(今內蒙古中部)、榆中(今陜西北部)實行墾殖,并給予拜爵一級的獎勵。這一舉措客觀上()A.推動了國家政治統(tǒng)一進程 B.拓展了秦統(tǒng)治的疆土范圍C.改變了南北經濟文化格局 D.傳播了中原先進農耕技術5.漢武帝即位后不久,召集一些青年才俊出入禁宮,授予他們侍中、中常侍等官職,讓他們“參與謀議”,并按皇帝旨意,在朝堂對以丞相為首的公卿百官擬定的行政方案加以詰難。這一做法旨在()A.加強皇權專制 B.選拔優(yōu)秀人才 C.優(yōu)化官僚結構 D.削弱外戚勢力6.平吳戰(zhàn)爭結束后,晉武帝司馬炎悉召群臣曰:“吳既平,上將為桃林華山之事(意即停止武備),息役弭兵,示天下以大安。諸州無事者罷其兵?!逼湟庠冢ǎ〢.緩解冗兵問題 B.加強中央集權統(tǒng)治C.彰顯正統(tǒng)地位 D.精簡地方行政機構7.隋文帝在位期間雖力行仁政,減免賦稅和徭役,并開鑿了廣通渠,將關東的糧食經渭水運往長安救濟,但每到災荒年間,關中一帶仍供不應求,造成哀鴻遍野的慘景。為解決這一問題,隋朝()A.通過遷都擺脫經濟困境 B.推行兩稅法減輕賦役C.實行無為而治休養(yǎng)生息 D.開通大運河溝通南北8.天寶十三年,中亞古國拔汗那的首領阿悉爛達干迎娶唐朝和義公主,之后遣子弟入唐以習華禮;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后,松贊干布一改游牧裝束,“釋氈裘,襲紈綺,漸慕華風”。據此可知,唐朝的和親政策()A.促進了雙方的貿易往來 B.形成了對邊疆地區(qū)的有效管轄C.擴大了唐文化的影響力 D.成為了朝廷最重要的外交手段9.唐高祖武德年間,“天下兵革方息,萬姓安業(yè),士不求祿,官不充員,吏曹乃移牒州府,課人應集,至則授官,無所退遣”。這反映出,唐朝初年()A.選官方式適應政治需要 B.科舉制度不被認同C.官吏的選拔具有公正性 D.門閥政治影響深遠10.據考古發(fā)現,唐代的絲綢紋樣呈現出一種與前朝不同的新面貌,外來元素開始更多地出現在絲綢上,比如騎士、獅子、大象、石榴、葡萄、寶相花紋等。這反映出唐代()A.民族關系和睦 B.文化政策開放包容C.絲綢貿易繁榮 D.藝術形式呈現多樣11.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全宋朝319年的記錄,無非是軍事的挫敗和退卻,所有的例外都是以‘歲幣’為名向北方少數民族購得的和平?!边@一觀點()A.揭示了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B.否定了宋王朝的正統(tǒng)地位C.反映了歷史評價的主觀色彩 D.體現了對宋朝的同情憐憫12.下面是遼朝職官設置示意圖。這種設置()A.造成了民族關系的緊張 B.反映了權力的制約與平衡C.體現了因俗而治的智慧 D.鞏固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13.宋朝制定了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條法》,核心是為了保障抽解和博買,即對進口品按比例抽稅和按官定價格購買。南宋高宗皇帝曾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边@說明宋朝()A.提高關稅限制商業(yè)發(fā)展 B.朝貢貿易體制確立C.海外貿易成為經濟支柱 D.政府注重海外貿易14.朱熹在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中指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也。庠、序、學、校,皆以明此而已”。據此可知,朱熹強調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個人道德素質 B.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C.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 D.踐行經世致用思想15.南宋時期,“說話人”口頭創(chuàng)作的“說話”技藝在一些城市盛行,主要分為“小說”和“講史”兩類。前者是以市民本身或市民所熟悉的人物為主角的短篇故事;后者是以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英雄好漢等為主角的長篇故事。這反映出當時()A.文化的世俗化色彩明顯 B.社會主流價值觀發(fā)生嬗變C.市民文化淡化等級觀念 D.市民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16.明中后期,內廷宦官機構司禮監(jiān)獲得了協(xié)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還負責提督東廠,控制錦衣衛(wèi),對官民的言行進行監(jiān)視、偵查,有權逮捕、施刑?;鹿賹嗟某霈F()A.加劇了朝政的腐敗 B.是明朝滅亡的根源C.削弱了君主的權力 D.杜絕了內閣的專權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一個空前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在中國的大地上出現了。秦國完成統(tǒng)一后,農戰(zhàn)政策的基本前提發(fā)生了變化,而與其相配套的抑制工商的管理政策自然也有所松動。秦朝允許民間開發(fā)山林礦產資源,因而出現了私人經營的鹽鐵礦業(yè)。當然國家對鹽鐵私商實行高稅收的效果。為了自己江山的千秋萬代,秦朝統(tǒng)一了各項制度,其中在經濟制度建設方面的強化對秦朝及后世的經濟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幾渣S棟法《論秦國秦朝的經濟制度建設》材料二 公元前140—前88年,漢武帝劉徹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體制,不僅在政治上采取建立中朝、推恩令等政策,在經濟上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稱為新經濟政策。漢武帝實施新經濟政策,加強中央集權體制,通過統(tǒng)一幣制、官營鹽鐵、建立均輸和平準制度等措施,打擊豪強商賈勢力,驅民歸本,增強中央政府經濟實力?!幾詮垈ァ稘h武帝實施新經濟政策因素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朝統(tǒng)一后發(fā)展經濟的措施。(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武帝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影響。(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宋代科舉制度既承襲了隋唐科舉制度的基本內容,又有自己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宋代科舉的各項規(guī)則、程序趨于完備,為元、明、清各代所效法。宋代不但擴大錄取名額,而且還通過改革科舉考試方式,例如,廢除薦舉制度,推行彌封、謄錄之法,保證了科舉考試中“一切以程文為去留”這一公平競爭原則的實施。宋代考試內容趨向多樣化,進士科由以詩賦為主轉變?yōu)榻浟x、詩賦、策、論并重,使地主階級各個階層的知識分子,乃至農民的子弟,都可以不受家庭地位、父祖官爵的影響,在考場上憑學識取得官位,最終使科舉出身的非官僚家庭出身的官員成了統(tǒng)治階級隊伍的主流?!幾粤袂唷稖\論科舉制度對宋代社會的影響》材料二 總的來說,在科舉制度的發(fā)展過程中,宋代逐漸完善了選拔官員的標準和程序,確保了政治清明度和官僚的紀律。此外,這也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也使得這個制度在歷史上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盡管當時的科舉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幾早娭蚊瘛侗彼慰婆e制度研究綜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科舉制度發(fā)展與完善的表現。(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宋代科舉制度發(fā)展與完善的影響。(10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 當上古中國從野蠻走向文明之時,在中原出現的都是一些小邦,而在這些小邦的周圍和之間則往往居住著許多不同族群的部落。稍后,在城邑及城郊居住的人民自稱為華夏,而在野外的人則被稱為夷狄、戎狄或蠻夷。華夏與夷狄之間有和平交往,也有暴力沖突。在長期相互往來的過程中,華夏族轉入夷狄,后又由夷狄轉回華夏的事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摘編自劉家和《關于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特點的幾點思考》根據材料與所學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任選一個歷史階段,圍繞“民族關系”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2023年下學期高一期中聯考·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C 材料“人工栽培稻谷”體現了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說明當時的良渚一帶已經過上定居生活,故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水稻種植技術”,排除A項;小農經濟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排除B項;良渚文化屬于父系氏族時期,排除D項。2.D 根據材料“男性族長對宗族??有絕對的支配權”“家長制的統(tǒng)治”可知,宗法制明確了宗族內部的等級關系,這有助于規(guī)范宗族內部秩序,進而穩(wěn)定政治秩序,故D項正確。“避免了”的表述過于夸大化,排除A項;宗法觀念在夏商時期就已形成,排除B項;商朝時期,外服與商王之間的聯系較為松散,與“絕對的支配權”不符,排除C項。3.B 材料大意是法制是治國的權衡,賞刑并用是法治的兩個主要內容,這體現了“賞罰分明”的治國理念,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嚴刑峻法,排除A項;商鞅是法家代表,排除C項;題干中未提及“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排除D項。4.D 根據材料“實行墾殖”“給予拜爵一級的獎勵”可知,此舉有助于刺激內地人民赴邊疆從事農業(yè)生產,故D項正確。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早于題干中的時間,排除A項;該時期,“北河”“榆中”等地均屬于秦朝疆土,“拓展”的表述錯誤,排除B項;C項應為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南北經濟文化格局改變,排除C項。5.A 根據材料可知,漢武帝設立中朝,選拔一些官位較低的人進入中朝討論國事,從而分割了丞相的權力,加強了皇權,故A項正確。B、C、D三項都不是設立中朝的根本目的,排除。6.B 根據材料可知,晉武帝實現國家一統(tǒng)之后,要罷免各州郡之兵,此舉是為了削弱武將和地方權力,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tǒng)治,故B項正確。西晉時期沒有冗兵問題,排除A項;這一做法與正統(tǒng)地位無關,排除C項;精簡地方行政機構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7.D 結合所學可知,為了解決關中糧食不足的問題,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溝通了南北,故D項正確。隋朝沒有遷都,排除A項;兩稅法產生于唐朝,排除B項;隋朝沒有實行無為而治的政策,排除C項。8.C 根據材料可知,唐朝時期與周邊政權實行和親政策,這些政權在和親后都傾向學習唐朝禮儀文化,這擴大了唐文化的影響力,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貿易往來,排除A項;唐朝時期唐政權與吐蕃政權之間是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并沒有對吐蕃地區(qū)實現有效管轄,排除B項;D項說法絕對化,和親只是外交的一種手段,排除D項。9.A 根據材料可知,唐朝初年,官員不足,中央鼓勵士子應征入仕,并全都授予官職,這一做法適應了當時的社會、政治需要,故A項正確。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題干中未提及官吏選拔的公正以及門閥政治的影響,排除C、D兩項。10.B 材料表明唐代絲綢紋樣出現了更多的外來元素,這反映出唐朝文化政策開放,對外交流頻繁,積極吸收外來文化,故B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民族關系,排除A項;絲綢紋樣的變化不代表絲綢貿易繁榮,C項僅憑材料無法得出,排除;材料沒有體現藝術形式的多樣性,排除D項。11.C 黃仁宇的觀點體現了其對宋朝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故C項正確。社會矛盾的激化是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與材料所述“軍事的挫敗和退卻”不符,排除A項;B、D兩項說法在材料中都無從體現,排除。12.C 材料體現的是遼朝南北面官制,南、北面官分別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和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體現了“因俗而治”的理念,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促進經濟發(fā)展,故C項正確,排除A項;南北面官分治不同民族事務,而不是權力之間的制約平衡,排除B項;遼朝并未實現中國的統(tǒng)一,排除D項。13.D 根據材料可知,宋朝制定了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法律,以保障關稅,皇帝也肯定海外貿易的積極作用,可見宋朝政府注重海外貿易,故D項正確。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也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不涉及朝貢貿易,排除B項;僅憑材料不能看出海外貿易成為經濟支柱,而且古代經濟發(fā)展的支柱應是農業(yè),排除C項。14.B 根據材料“君臣有義”“長幼有序”“皆以明此而已”等可知,朱熹強調學校的作用是培養(yǎng)人們的君臣之義、父子之義等人倫大義,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故B項正確。A、C、D三項都不是朱熹所說的根本目的,排除。15.A 材料表明,南宋時期“說話”技藝流行,主要講述市民自身的故事或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的故事,這迎合了市民階層的需要,體現了世俗化色彩,故A項正確。南宋時期,儒學仍然為正統(tǒng)思想,社會主流價值觀沒有變化,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等級觀念的淡化,排除C項;“說話”技藝在市民中流行,但不代表市民就是創(chuàng)作者,排除D項。16.A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明中后期的宦官專權加劇了朝政的腐敗,A項正確;宦官專權導致的政治腐敗和社會矛盾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B項排除;宦官的權力來源于皇帝,C項排除;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7.(1)措施:允許私人經營鹽鐵礦業(yè),但征收重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