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力的要素
語言是人類表達世界、實現(xiàn)溝通最重要的工具。廣義的語言指符號化了的表意系統(tǒng),形式包括自然語言、計算論證符號、舞蹈動作、音樂樂章、演繹造型等等;狹義的語言指自然語言。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換言之,人類以語言為媒介和工具行使著生產生活中的幾乎所有環(huán)節(jié)。語言的使用形成話語(discourse):人的思想意識通過符號編碼、信號傳遞與接收、推理理解,達到交際目的。話語意義(交際內容)以說話人的意圖為核心。交際意圖的傳遞和推理理解是語用學研究的核心課題。(1)如果說語用學關注話語的過程,那么文化研究關注的是話語的內容。當代文化研究注重解構話語背后蘊涵的社會權力關系,闡明話語參與者之間社會權力的交織與相互作用——無論是后殖民研究、女性主義研究還是弱勢群體研究,最直接有效的研究方法就是解構文化作品(包括各種文獻資料以及藝術等非文字性的文化產品),揭示參與者及各自所代表的社會階層之間的權力關系。其中又以強勢者話語權力的濫用,弱勢者被銷聲、被宰制等為中心課題。(2)本文從語言哲學、文化學、語用學三個維度對話語進行哲學性探討,集中闡述話語—權力,亦即話語的力,提出“語力”這個概念,說明在現(xiàn)代社會中,語言—話語是人們實現(xiàn)權力的最根本的工具和途徑,而話語本身就是人的力量的表達方式,是力的具體體現(xiàn)。人的語力的強弱決定了其話語權的大小。一、人—人類最根本的工具:語言的哲學本質如果說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在于人有抽象思維能力,進而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改造世界的話,那么語言及其它符號表意系統(tǒng)的重要性就自然凸現(xiàn)出來,因為人的思維依賴語言等符號系統(tǒng)。內在的思維有賴于語言,對人和事物的認識和深入了解也須借助語言(及其它符號表征系統(tǒng))。關于語言對人的重要性,錢冠連在《語言:人類最后的家園——人類基本生存狀態(tài)的哲學與語用學研究》中作了極好的論述:人對于語言須臾不離的依賴狀態(tài)即人類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之一是:人活在語言中,人不得不活在語言中,人活在程式性語言行為中。正是以這三種樣式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我們如其所為地活著,我們如其所是地是我們自己,尤其是,我們以言說使世界中的一物(實體或虛體)現(xiàn)身的同時,也使自己在世上出場或現(xiàn)身。詞語缺失處,無人出場。人在世上的出場比物的出場更具有意義。只有人的出場才使物的出場成為可能。(卷首語)誠如上述所言,人與語言處于不可分離的狀態(tài)。離開語言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海德格爾甚至說“‘詞語不達,事物不現(xiàn)’,這是指詞語與事物間的關系,即詞語本身就是關系,它將事物表現(xiàn)出來,并支撐它們。如果詞語沒有這種性質,則所有事物,即‘世界’,就會陷入含糊不清?!?P73)這說明沒有語言,人們無從表述——至少不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這說明,人并非直接面對外界,而是用最有效的工具——語言——來表征(認識)世界。如果說,人的本質屬性之一在于工具的使用,那么,在人類的諸多工具中,最離不開或最根本的工具莫過于語言。這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語言是人類記錄歷史最完備的手段。人們對歷史的了解,最完備的莫過于那些有(語言)文字記載的歷史。其次,語言往往是表達意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這里包括手勢、身勢語等規(guī)約化了的符號)。再次,語言是人際協(xié)調的最佳手段,這一點從各種訴訟調解過程中語言的大量使用就可以說明。復次,語言也是個人抒發(fā)情感的最佳方式(可分有聲的傾訴和自言自語、默念、書寫、自省等等方式。不論形式如何,沒有語言的情感抒發(fā)基本不存在,頂多算發(fā)呆)。最后,人們使用語言形成的程式性話語往往成為行事過程中必須的步驟(如口令“各就各位”,“預備”等)??梢?從哲學角度看,語言無所不在,對人至關重要。人以語言進行思維,并以語言為媒介和工具與外界交流和施加影響。二、語用學的核心主題:“在場”、“以語”和“以事”從語言的實際運用看,語言的根本作用是支撐和表達事物并使之“出場”。這里使事物“出場”的途徑即語言的使用,形成話語。(1)研究話語的產生和理解過程是語用學的核心課題。話語是語言行為;話語本身具有顯著的行為性。(一)言語行為劃分說發(fā)軔于語言哲學家奧斯丁(Austin),并被塞爾(Searle)等人進一步發(fā)展,言語行為理論已經成為語言哲學和語用學中較為完善的組成部分。該理論指出,有些話語在說話的同時就做成了相應的事情,如“我明天見你”這句話在說出的過程中產生了三個效果———即著名的“言語行為三分說”:(2)(1)言之發(fā)——以言指事:說出“我明天見你”這句話給對方聽;(2)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行使一個承諾;(3)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可以預期說話人明天真的這么做。言語行為三分說強調了言語交際的行為特征。言說的前后即思想-表達-實現(xiàn)的過程。從言語/話語本身來看,它體現(xiàn)了“行為”特性。而綜觀語言在人類行為中的作用,稍微復雜一些的活動總是需要語言的介入:明確概念、制定計劃、實施過程、人際協(xié)調、經驗教訓總結等環(huán)節(jié)無不涉及到語言的運用。這說明了人類總體行為中話語行為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雙方對待嘴唇的質量問題語言既體現(xiàn)了人類的行為特征,而人類行為的根本屬性之一就是目的性。我們說,話語也充分體現(xiàn)了目的性:交際者的話語朝著其交際目標或意圖實現(xiàn)的方向推進。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很順暢地解釋為什么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雙方均表面上不合作——如買鞋者可能無中生有地挑鞋子的質量問題,而賣鞋者可能夸張其鞋子的質量、樣式、品牌等方面的優(yōu)點;錢冠連討論到的“牛市”現(xiàn)象;這都充分說明了話語交際的目的性特征。話語交際的目的性可以有效地解釋錢冠連先生提出的話語交際過程中的程式性語言現(xiàn)象——程式性話語是交際者實現(xiàn)交際目標最有效的表達方式。語言作為人類最根本的工具具有行為特性,這種行為具有目的性,而這種目的性源于交際者的意圖。換言之,交際者的意圖驅使著話語交際朝著交際者的話語目標方向演進。這種特征表明,交際者的話語目標或意圖賦予了話語朝著話語目標演進的動力,即話語/語言的力。(三)話語意圖的驅力上面談到話語朝著交際者話語目標/意圖的實現(xiàn)演進,正是這種話語目標/意圖給話語賦予了趨向力。這種力對于話語交際中的“關聯(lián)”性同樣具有較強的解釋力。話語交際中聽話人對說話人意義的理解遵循著最佳關聯(lián)的原則,即在說話人話語諸多可能的含義中,聽話人總是能夠推測出與語境最佳關聯(lián)的那個意思,而很少出現(xiàn)難解或不理解的情況,這就是斯珀玻與威爾遜的關聯(lián)理論。然而,話語交際為什么遵循著關聯(lián)原則?用我們上面討論到的話語的目的性,即話語受著說話人意圖的驅使,這個原理就能很清楚地解釋關聯(lián)性問題了:話語受著源自說話人意圖的力的驅使,因此,聽話人按照說話人交際目標的方向推測就能得出最佳含義了。據此,我們便能解釋有意的謊話(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謙讓并非表示拒絕,少女的“討厭”可能正表示相反的意思等等)。原來,交際目標中還可能含有禮貌、含蓄等主要目標以外的其它交際目標。循此,在解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席間讓座,“王顧左右而言它”等話語現(xiàn)象時,就能更好地解釋這種的話語行為了。實際上,從宏觀的交際過程來看,交際者的話輪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依次向著其交際目標推進的。話語目標產生話語的驅動力,促使話語相互關聯(lián),共同指向交際行為的總體與分項目標。為了實現(xiàn)這些交際目標,交際者還會調動各種話語手段來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這就是話語行為的綜合性。(四)等副語言要素人們在使用語言達到交際目標的過程中,除了使用語言的內部要素(詞匯、語法等)之外,還使用諸多附著在語言上的要素即語言的聲、氣、息及手勢語、面相身勢語等副語言要素,即錢冠連先生(P4)所說的附著在語言上的“符號束”。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話語是表達意圖,實現(xiàn)話語者意愿的手段。為了充分表達意圖,說話人會充分調用相關手段、資源等一切可能的話語要素最經濟地實現(xiàn)交際目標。概言之,話語具有行為性,話語行為更具有人類一切活動共有的特性——目的性。交際者調動語言與非語言要素,經濟有效地實現(xiàn)交際目標。這樣,人類運用其最根本的工具實現(xiàn)其意圖、目標。正是交際者的話語目標賦予了話語的力,即交際目標是話語的力的來源。三、“話語—話語權:語言的文化本質上節(jié)討論了話語交際的目的性。交際者的話語朝著實現(xiàn)其交際目標的方向演進。然而,這并不是說人人都有均等的機會順利實現(xiàn)自己的話語目標。社會各階層的話語權是不均等的,強勢階層享有較強的話語權,而弱勢階層的話語權較少或近乎缺失。將話語權作為核心研究課題的是當代文化研究。20世紀70年代以來,文化研究在西方發(fā)展為一門顯學,形成了后殖民研究(postcolonialstudies)、女性主義研究(feministstudies)、弱勢群體研究(subalternstudies)等流派??偟恼f來,當代文化研究共同的特點是通過對文化現(xiàn)象解構社會權力關系。許多文化研究學者深受??碌脑捳Z—權力理論的影響,如法農通過解構殖民地黑人的自卑情結,指出其深層成因乃是由殖民者通過文化手段強加給殖民地人民所致。薩伊德大量研究了西方殖民國家特別是英美國家的大量文獻之后,提出東方主義及關于文化帝國主義理論,揭露西方殖民國家他者化、妖魔化地表述殖民地人民(阿拉伯民族)的實質。將話語—權力關系表達得最直接、最徹底的當數福柯和費克勞(Fairclough)。前者在其《性史》中系統(tǒng)地分析了社會對立群體如獄警與犯人、教師與學生、醫(yī)生與病人等之間權力的不均,及其中強勢群體通過文化最慣常的表達形式——話語——來實施、維系、乃至強化這種關系,維系既有的社會秩序。費克勞以“語言與權力”(LanguageandPower)為書名,系統(tǒng)地闡述了語言的各種話語表現(xiàn)形式與社會權力之間的關系,并在序言中直接提出“語言就是權力”的論斷。斯皮瓦克(Spivak,1993)則批判了印度一批歷史學家欲更改傳統(tǒng)的歷史精英敘事、讓普通農民發(fā)言(將農民起義當作其有效行使話語權)的文化誤區(qū),指出農民起義并非有效的發(fā)聲,只能看作其話語權缺失的情況下的另類表達。(P66-111)她指出,在任何社會,話語權只有一種表達方式即主流的表達方式,故農民起義作為一種行為與其說是在行使話語權,倒不如說恰好體現(xiàn)了其話語權的缺失。社會強勢群體充分享有話語權,弱勢群體則很少或沒有話語權。這樣,話語—權力理論在解釋具體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如今,話語—權力理論已經成為文化研究的基礎性理論之一?!霸捳Z權”這個名詞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詞匯。四、語言:教育的目的與目話語權是話語—權力的簡稱。其中,話語是語言使用的結果,權力的詞典意義指做事情、控制他者、讓他者做本來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能力。(P98)就個體而言,話語權指人們通過語言表達自我、實現(xiàn)話語者意圖、維系自身利益的能力。話語權必然與三項要素相關:語言、知識及表達途徑。這三個要素方面較強的人,其語力也較強,話語權也更大。話語權的多重要素決定了其復雜性,這些構成要素的綜合搭配形成了個人話語的表達效果,我們將這種表達效果稱為“語力”(discower)。(1)語力是個潛勢,是話語權的必要條件。根據斯皮瓦克(P66-111)的論述,話語權由三個核心要素構成:語言、知識、表達途徑。語力的大小取決于這三個要素的強弱。下面分別對這些要素加以闡述。語言能力,概言之,包括形式上的完整性、邏輯上的縝密性、表達的準確性和文體上的美感。這些要素既作為社會對人才語言能力的基本要求貫穿在正規(guī)教育中,也是各類出版物奉行的語言標準。無論在日常生活還是正式發(fā)表意見或作品,語言達不到相當水準便難以獲得話語權。知識的獲取需要個人長期的學習和積累,特點是對具體問題在內容上的針對性、認識上的確鑿性(evident)、水平上的穩(wěn)固性(wellgrounded)以及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把握。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一書明確提出,知識就是權力。而由于現(xiàn)代社會中權力主要是通過話語來實現(xiàn)的,因此,知識水平的高低也就影響了話語權的多寡。知識通常通過語言(和其它符號系統(tǒng))來表達,因此,擁有較強的語言能力就意味著擁有了獲取知識的有利條件。二者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知識水平和結構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個人對未來事態(tài)的影響強度,即預測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知識水平更高、對具體某方面的知識結構更完整的人,對該方面事態(tài)的將來有著更強的預測能力。而預測能力強的人最終也會因其話語的準確性/“正確性”大而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愛因斯坦盡管一開始其相對論由于過于深奧,理論雖然得以發(fā)表,影響力卻有限。但由于該理論能準確地預見到后來發(fā)生的星光偏折現(xiàn)象,其理論得到了實踐的證明,從此他在物理學界的話語權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此外,表達途徑(渠道)是話語權的實現(xiàn)場所,決定著話語權能否兌現(xiàn)。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今社會,話語渠道主要以各種媒體形式出現(xiàn)。張巨巖在其《權力的聲音:美國的媒體和戰(zhàn)爭》中對近十多年美國對外戰(zhàn)爭中媒體的宣傳報道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美國往往利用其強大的現(xiàn)代化媒體對欲實施軍事打擊的國家大肆地妖魔化,以語言先給對象國羅列十惡不赦的罪名,爾后實施打擊。此外,正如貝爾·胡克斯(Hooks,Bell)所論述的,媒體還承擔著對行將發(fā)表的作品審查的功能。語言能力、知識水平在媒體的審查過程中會得到全面的檢驗,要么獲得表述的機會,要么銷聲。話語權的多寡取決于個人語力的大小。構成語力的上述三項要素是相輔相成的:語言能力與知識的獲取能力形成正相關的關系,而兩者的強弱直接決定了話語平臺的準入度。語力中的語言能力和知識需要經過長期、系統(tǒng)的學習和訓練,因此語力的強弱因人而異。這也導致了人們在具體社會中享有的話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辦公室租賃合同范本
- 農業(yè)種植包工合同范本
- 農田施工工程合同范本
- 共同承包協(xié)議工程合同范本
- 會林租賃合同范本
- 勞動關系聯(lián)營合同范本
- 現(xiàn)澆橋面板腳手架施工方案
- 陜西涼亭廊架施工方案
- 2025四川內江川豫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招聘1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農村拆遷土地合同范本
- 大學??啤稒C電傳動控制》課件
- 高中地理高清區(qū)域地理填圖冊
- 品管圈QCC質量持續(xù)改進案例手術室-優(yōu)化手術病理標本處置流程PDCA
- 培根鑄魂征文800字
-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觀和教學觀
- 感染性腹瀉及其防控措施
- 第二篇-安全操作規(guī)程
- 《多維度兒童智力診斷量表》MIDSC的編制
- 罪犯教育學課程
- 紀檢監(jiān)察辦案談話應注意的問題研討
- 超實用工程結算單excel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