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衡直解作品版本比較_第1頁
許衡直解作品版本比較_第2頁
許衡直解作品版本比較_第3頁
許衡直解作品版本比較_第4頁
許衡直解作品版本比較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許衡直解作品版本比較

徐恒(1209-1291),又名中平、魯齋、河內(今河南沁陽)。他是13世紀的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和天文學科學家。不僅如此,他還是元代的儒學大師,《魯齋遺書·序》中說:“蓋今世之譚道脈者,輒推宗許魯齋先生,云先生以儒術鳴于元時。丁干戈甫定,吾道晦蝕,而先生獨以斯文自任,俾學者得觀周、程、張、朱之書,以尋六經語孟子之旨。其有功于世教甚鉅?!?07許衡直解作品一般包括四篇,即《小學大義》、《大學要略》、《大學直解》和《中庸直解》,它們都是對儒家典籍的通俗解讀。許衡直解作品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于“直”字上,即通俗直白。其語言簡明扼要,不煩瑣拖沓;深入淺出,不旁征博引。因而,取得了言簡意賅的效果。而且,作為“耘夫蕘子皆可以明之”的對儒家典籍的解讀性文章,其口語性不言而喻,文章中所采用的具體做法就是運用當時的口語詞解釋經書中出現(xiàn)的生澀難懂的古語詞,用當時的口語句式來詮釋經書中的文言句式。許衡直解作品的版本主要有《許文正公遺書》十二卷(清乾隆五十五年,懷慶堂刻本)、《魯齋遺書》十一卷(《文津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419-444、《魯齋先生集》六卷(明嘉靖九年,許泰和刻本)和《魯齋全書》七卷(明正德十三年,河內知縣高杰刻本)等。筆者比對了吉林市圖書館藏的清乾隆五十五年懷慶堂刊印的《許文正公遺書》(以下簡稱為懷慶堂本)和《文津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魯齋遺書》(以下簡稱為四庫本)。懷慶堂本與四庫本對四篇文章的收錄順序完全相同,即《小學大義》和《大學要略》兩篇收在卷三中,《大學直解》篇都收在卷四中,《中庸直解》篇收在卷五中。本文對于兩種版本的相同之處不作贅述,僅將其差異列舉如下。一不同的復雜和簡單的漢字拼寫(一)氣所拘,當為人之善惡,無言例如:立教者,明三代圣王所以教人之法也。蓋人之良心,本無不善,由有生之后,氣稟所拘,物欲所蔽,私意妄作,始有不善。(懷慶堂本:卷三《小學大義》)立教者,明三代圣王所以教人之法也。蓋人之良心,本無不善,由有生之后,氣稟所拘,物欲所蔽,私意妄作,始有不善。(四庫本:卷三《小學大義》)“蓋”是“蓋”的繁體寫法,兩詞僅寫法不同,意思完全相同。懷慶堂本采用了“蓋”這種繁體寫法,而四庫本則采用了“蓋”這種簡體形式。(二)《內部》云:“知所當止,則皆不國?!本硭摹洞髮W直解。云:“有萬物之靈,當止于丘民?!崩?孔子因讀《緡蠻黃鳥,止于丘隅》這一篇詩,遂解釋說,黃鳥是微小之物,于欲止之時,尚且曉得揀擇個好止的去處。況人為萬物之靈,豈可反不如那禽鳥知所當止乎?(懷慶堂本:卷四《大學直解》)孔子因讀《緡蠻黃鳥,止于丘隅》這一篇詩,遂解釋說,黃鳥是微小之物,于欲止之時,尚且曉得揀擇個好止的去處。況人為萬物之靈,豈可反不如那禽鳥知所當止乎?(四庫本:卷四《大學直解》)在這里,懷慶堂本寫作簡體漢字“況”,而四庫本寫作繁體漢字“況”,意思上無差別,僅在字形上略有不同。二“上上下見”例如:這般窮究了多,咱心里都理會得。久而聞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的、不合做的,都省得了,心上明白,無些昏蔽,便是致知。(懷慶堂本:卷三《大學要略》)這般窮究了多,咱心里都理會得。久而聞天下事,好的、歹的、合做的、不合做的,都省得,心上(上)明白,無些昏蔽,便是致知。(四庫本:卷三《大學要略》)在上面的兩個例句中,四庫本比懷慶堂本多了一個“上”字(例句中用括號標識),少了一個“了”字(例句中用下劃線標識)。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在“心上(上)明白”這一分句中,不將“上”字重疊所表達的意思更為準確,因為在近代漢語中,“心上上明白”這樣的說法并不常出現(xiàn),僅能在當時的戲曲作品中偶有一見?,F(xiàn)代漢語中雖也有“心上上明白”這樣的說法,但一般僅出現(xiàn)在詩歌作品和初學說話的幼兒的話語(或成人為能與幼兒交流而對其話語的模仿)中。許衡寫作《大學要略》,其目標讀者群為元蒙統(tǒng)治者和粗通漢語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因此,他應該不太可能用重疊“上”字的說法?;诖?我們贊同懷慶堂本的說法,認為四庫本為誤增字的情況。在“都省得了”這一分句中,句末的“了”應理解為事態(tài)助詞“了2”。其功能是“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態(tài)出現(xiàn)了變化或即將出現(xiàn)變化,有成句的作用”。劉堅、江藍生等在其合著的《近代漢語虛詞研究》一書中指出:“宋代是‘了2’最終形成的時期?!?15“元代以后,‘了’字的使用出現(xiàn)了一些與南宋相反的情況”119,此處的“相反情況”是指在一些元曲作品中,“了2”的使用頻率比南宋時期降低了,又與中晚唐到宋時一樣,“了2”和“了也”并用。但書中亦指出,此時期“了2”的使用頻率仍然略高于“了也”。由上面的論述我們可知,該分句有“了”是合理和可信的。而且,除此處外,許衡直解作品中還有多處用作事態(tài)助詞的“了2”,如“那肚皮里肝和肺上事,都被高人見了”等。所以,我們認為,此處應該有“了”,四庫本屬于誤減字的情況。三窮究的定處理上“是”字,又“定處”。請看例如:圣人教人今日學一件,把那一件道理窮究到是處。明日再去為一件,又恁的窮究。今日明日,只管窮究將去。(懷慶堂本:卷三《大學要略》)圣人教人今日學一件,把那一件道理窮究到定處。明日再去為一件,又恁的窮究。今日明日,只管窮究將去。(四庫本:卷三《大學要略》)懷慶堂本中的“是處”是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地方,這與《漢語大詞典》2060中該詞條的第二個義項“緊要關頭”意思一致;四庫本中的“定處”一詞,未見于《漢語大詞典》,按字面意思似乎應將其解釋為“確定的地方”,放入句中雖勉強能說得通,但與“是處”相比,顯得比較牽強。因此,應是四庫本在輯錄過程中誤將“是”字寫成了“定”字。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是”字和“定”字在寫法上較為相近,故誤將“是”寫成了“定”。四天下古今之惡,皆不敬上生例如:《禮記》一書,近千萬言,最初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今之善,皆從“敬”字上起;天下古今之惡,皆從不敬上生。(懷慶堂本:卷三《大學要略》)《禮記》一書,近千古言,最初一句曰“毋不敬”。天下古今之善,皆從“敬”字上起;天地古今之惡,皆從不敬上生。(四庫本:卷三《大學要略》)例句中的“近千萬言”和“近千古言”皆是對《禮記》一書的性質所作的陳述說明,將之與后面的“最初一句曰‘毋不敬’”聯(lián)系起來考慮,此處說的應該是《禮記》一書的語句數(shù)量。如果將“近千古言”理解為“近千句古言”,雖也表示語句數(shù)量,但不符合客觀事實——《禮記》一書的語句遠遠多于千句。而如果將“近千古言”斷為“近/千古/言”,這樣的說法又有些令人費解。于是,我們還是選擇了懷慶堂本的說法。由兩個版本上半句所共同的“天下古今之善”,我們可以以對舉為依據(jù),推斷出下半句中的正確說法應該是“天下古今之惡”,而不是“天地古今之惡”。故我們仍然遵從懷慶堂本。五錯誤地使用同音詞或近音詞(一)現(xiàn)行的“家”字,即指“日三省吾身”,還是“加”例如:顏回是能正心的人,盜跖是不能正心的人。若是正心呵,恐怕身上有些兒不是處,一日加三遍思量,不教有些兒不到處,都教做得正正當當?shù)睾?似這般便能齊家。(懷慶堂本:卷三《大學要略》)顏回是能正心的人,盜跖是不能正心的人。若是正心呵,恐怕身上有些兒不是處,一日家三遍思量,不教有些兒不到處,都教做得正正當當?shù)睾?似這般便能齊家。(四庫本:卷三《大學要略》)懷慶堂本的“加”和四庫本的“家”,從有韻書記載漢字讀音的中古漢語時期至今,一直是同音字(除部分文白異讀的情況):在中古漢語中它們同是假攝開口二等麻韻,見母,平聲字;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它們都讀為[t?iA55],在現(xiàn)代漢語七大方言的代表方言中,二者亦皆是同音字,或都讀為[t?iA](北京話、長沙話、蘇州話),或都讀為[kA](廣州話、廈門話、南昌話、梅州話)。此處如果將懷慶堂本中的“加”翻譯為“加以”,意思上似乎可以說得通(每日多次對自己的言行舉止加以省察,即“日三省吾身”),但是,“加”表“加以”之義時一般“用在多音節(jié)的動詞前,表示如何對待或處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而本句不符合這種語法要求,所以,此處的“加”不應譯作“加以”。再來看一下四庫本中的“家”,如果將其譯作“家庭”、“專家”等常用義似乎也不符合句義。準確地說,此處的“家”不是一個實詞,它在此處是一個動態(tài)助詞?!稘h語大詞典》中有如下的內容:家,jie,助詞。猶“地”。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酒來后,滿盞家沒命飲,面磨羅地甚情緒,吃著下酒,沒滋味似泥土。”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此女頗不賢慧,數(shù)次家和小生作鬧,小生只得將就,讓他些罷了?!薄段饔斡洝返谌换?“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紅樓夢》第七七回:“成日家聽見你在女孩們身上做工夫,怎么今兒個就發(fā)起赸來了?”3014由此可知,例句應該解釋為:顏回是能正心的人,而盜跖是那不能正心的人。能正心的人,總是恐怕身上有任何的不對之處,整日地多次反省自己,不教自己身上有任何的不良之處,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非常好,人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就可以“齊家”了。與例句相同的用法在《紅樓夢》第一一七回中也有用例,如“賈環(huán)道:‘妙玉這個東西是最討人嫌的。他一日家捏酸,見了寶玉就眉開眼笑了。我若見了他,他從不拿正眼瞧我一瞧。真要是他,我才趁愿呢’”。由以上論述可知,四庫本的“家”字是正確的用法。懷慶堂本中誤用了一直以來與“家”字同音的“加”字。(二)《大學》本中的“明”字例如:大概論來,大學只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細分開卻有八件。(懷慶堂本:卷三《大學要略》)大概論來,大學只是明明德、新明、止于至善,細分開卻有八件。(四庫本:卷三《大學要略》)“民”和“明”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讀音相近,差別僅在于兩者的韻尾:“民”為前鼻音韻尾[n],“明”為后鼻音韻尾[?]。在中古漢語中,“民”和“明”除韻尾外,其主要元音也略有不同(“民”是臻攝真韻,“明”是梗攝庚韻),但仍為音近字。此處四庫本所出現(xiàn)的紕漏較為明顯,《大學》主要講的就是三個問題: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新民”乃《大學》篇中的專有名詞,一定不可寫作“新明”。四庫本應是因兩字讀音相近而刊錯。古籍在傳抄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