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方案(2023年版)_第1頁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方案(2023年版)_第2頁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方案(2023年版)_第3頁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方案(2023年版)_第4頁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方案(2023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醫(yī)藥防治方案一、預(yù)防方案(一)中藥內(nèi)服方藥:黃芪6g、白術(shù)6g、防風(fēng)6g、焦山楂6g、炒麥芽6g、桔梗6g、生甘草3g。用法:3歲以下,每日半劑;3歲以上,每日1劑。煎服法:代茶飲。中成藥:玉屏風(fēng)散,保和顆粒。(二)中醫(yī)外治1.芳香療法中醫(yī)香囊佩戴。注意:對香囊藥物成分過敏或患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禁用。2.小兒推拿方法:按揉內(nèi)外勞宮、清肺經(jīng)、足三里,摩腹,捏脊。注意:相關(guān)操作需經(jīng)過中醫(yī)藥專業(yè)人員指導(dǎo)或培訓(xùn)。3.貼敷療法中醫(yī)兒科穴位貼。適用人群:大部分患兒,選用不同貼劑(小兒咳喘貼、小兒化痰貼等),按需取穴(大椎、肺俞、中府、脾俞、腎俞等)。注意:對藥物成分過敏或皮膚有潰爛者禁用。(三)飲食起居1.飲食均衡營養(yǎng),合理膳食;溫度適宜,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忌過食干涼性食物,清淡飲食。2.預(yù)防、起居及時接種疫苗;外出佩戴口罩,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做好手衛(wèi)生,勤洗手,不隨意摳鼻、揉眼;咳嗽、噴嚏時,注意遮擋口鼻;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室內(nèi)通風(fēng)換氣;適度有氧運動;穿衣不可太厚。二、治療方案(一)中藥內(nèi)服1.非重癥(1)寒證1)風(fēng)寒閉肺證病因:外感寒邪。主癥: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欲蓋衣被,不欲飲水,口不渴,嗆咳頻繁,痰白清稀,甚則呼吸急促,舌粉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指紋浮紅。治法:疏風(fēng)散寒,宣肺開閉推薦方藥:麻黃湯或桂枝麻黃各半湯加減。組成:麻黃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6g、生姜6g、大棗6g、白芍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寒飲伏肺證病因:過食冷飲等寒涼之物。主癥: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無汗,咳嗽,喘息,痰涎清稀而量多,胸悶,或干嘔,口不渴,胃脘脹滿,大便稀溏,舌淡紅苔白滑,脈浮滑。治法:解表散寒,溫肺化飲。推薦方藥:小青龍湯加減。組成:麻黃10g、芍藥10g、細(xì)辛3g、干姜10g、炙甘草10g、桂枝10g、五味子6g、半夏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熱證1)風(fēng)熱閉肺證病因:感受風(fēng)熱之邪。主癥:發(fā)熱,身灼熱,自汗出,惡風(fēng),口渴,咳嗽,喘急,鼻煽,鼻塞流涕,咽紅,舌質(zhì)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或指紋紫紅于風(fēng)關(guān)。治法:疏風(fēng)清熱,宣肺開閉。推薦方藥:桑菊飲或麻杏石甘湯加減。組成:桑葉10g、菊花10g、杏仁6g、連翹6g、薄荷3g、桔梗6g、甘草6g、蘆根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肺胃熱盛證病因:過食辛辣、油炸等高熱量食物,便秘。主癥:高熱,咳嗽,氣急,面赤,煩渴引飲,大汗出,舌紅苔白或黃,脈洪大或滑數(shù)。治法:清熱生津,化痰止咳。推薦方藥:白虎湯加減。組成:知母10g、石膏15g、炙甘草6g、粳米2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3)痰熱閉肺證病因:過食辛辣、油炸等高熱量食物,高糖食物。主癥:咳嗽痰多,喉間痰鳴,呼吸急促,發(fā)熱,胸悶納呆,吐黃稠痰,鼻塞,流黃膿涕,舌紅苔黃厚,脈滑數(shù)或指紋紫于風(fēng)關(guān)。治法:清熱滌痰,瀉肺開閉。推薦方藥:清氣化痰丸合瀉白散加減。組成:黃芩9g、瓜蔞仁10g、半夏9g、陳皮6g、膽南星6g、生姜10g、苦杏仁9g、枳實9g、茯苓15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3)寒熱夾雜1)外寒內(nèi)熱證病因:外因-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因-過食膏粱厚味致內(nèi)有積熱。主癥:惡寒發(fā)熱,咳嗽喘息,頭身疼痛,無汗,煩躁,口渴,舌紅苔白,脈浮緊。治法:解表散寒,宣肺清熱。推薦方藥:大青龍湯或桂枝二越婢一湯加減。組成:麻黃9g、石膏15g、杏仁9g、炙甘草6g、桂枝9g、大棗10g、生姜9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少陽證病因:過食油膩、高熱量食物,情緒不暢,郁而發(fā)熱。主癥:或發(fā)熱,或惡寒,或寒熱往來,咳嗽,喘息,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口渴或不渴,腹痛,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脈弦。治法:和解少陽。推薦方藥:小柴胡湯加減。組成:柴胡18g、黃芩9g、人參9g、炙甘草6g、半夏9g、生姜9g、大棗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4)濕證1)濕熱內(nèi)蘊(yùn)證病因:感受濕熱之邪,或過食辛辣、膏粱厚味、高糖飲品致濕熱內(nèi)生。主癥:發(fā)熱,咳嗽,胸悶腹脹,咽痛,或咽部可見皰疹,或可見紅色皮疹,小便短赤,舌苔白厚膩或黃厚膩,脈滑數(shù)或濡數(shù)。治法:清熱利濕,宣肺止咳。推薦方藥:甘露消毒丹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組成:滑石10g、黃芩9g、茵陳15g、石菖蒲18g、川貝母3g、通草6g、藿香10g、連翹10g、白蔻仁10g、薄荷10g、射干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脾虛濕盛證病因:患兒先天脾胃不足,不能運化水液。主癥:咳嗽,喘憋,胸悶,飲食不化,四肢乏力,面色萎黃,大便溏稀、不成形,易腹瀉,舌淡苔白厚膩,脈虛緩。治法:健脾祛濕,補(bǔ)土生金推薦方藥:四君子湯或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組成:黨參10g、茯苓10g、白術(shù)10g、山藥10g、白扁豆10g、蓮子10g、薏苡仁15g、砂仁6g、桔梗6g、甘草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5)水飲水飲內(nèi)停證病因:進(jìn)食高鹽食物,飲水過多,或喜食冷飲。主癥:發(fā)熱,咳嗽,嘔吐痰涎,或干嘔呃逆,頭暈,胸悶氣短,口不渴,或口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淡紅苔白,脈滑。治法:溫化水飲,化痰止咳。推薦方藥:五苓散或茯苓四逆湯加減。組成:澤瀉10g、茯苓10g、豬苓10g、炒白術(shù)15g、肉桂3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6)食積痰食互結(jié)證病因:納食過多,睡前仍進(jìn)食。主癥:發(fā)熱,咳嗽,痰多,咳聲沉重有力,惡食嘔逆,噯腐吞酸,脘腹脹滿,便秘或大便臭穢,舌紅苔厚膩,脈滑或指紋青紫。治法:消積導(dǎo)滯,化痰止咳推薦方藥:保和丸加減。組成:焦山楂10g、六神曲10g、半夏10g、茯苓10g、陳皮6g、連翹10g、萊菔子10g、炒麥芽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危重癥參照相關(guān)診療方案積極給予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救治。(1)心陽虛衰證主癥:面色蒼白,唇指紫紺,呼吸淺促、困難,四肢不溫,多汗,肋下痞塊,心悸動數(shù),虛煩不安,神萎淡漠,小便減少。舌脈:舌質(zhì)淡紫,脈疾數(shù)、細(xì)弱欲絕,指紋紫滯。治法:溫補(bǔ)心陽,救逆固脫?;痉剿帲簠⒏烬埬稻饶鏈訙p。藥物組成:人參6g、附子9g、煅龍骨15g(先煎)、煅牡蠣15g(先煎)、白芍6g、炙甘草6g。氣陽虛衰可用獨參湯或參附湯少量頻服以救急,還可用參附注射液靜脈滴注。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急煎頻服。(2)邪陷厥陰證主癥:壯熱不退,口唇紫紺,氣促,喉間痰鳴,煩躁不安,譫語狂躁,神識昏迷,口噤項強(qiáng),角弓反張,四肢抽搐。舌脈:舌質(zhì)紅絳,脈細(xì)數(shù),指紋紫。治法:清心開竅,平肝熄風(fēng)。基本方藥:羚角鉤藤湯合牛黃清心丸加減。藥物組成:羚羊角片3g、鉤藤6g、菊花6g、生地黃6g、白芍6g、虎杖6g、黃芩6g、郁金6g、浙貝母5g、生石膏10g(先煎)、生石決明6g、生甘草3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急煎頻服。常用中成藥:可選用牛黃清心散、安宮牛黃丸、至寶丹。根據(jù)情況選擇,按照說明書服用。3.恢復(fù)期(1)陽虛寒凝證病因:反復(fù)靜脈輸液、或劇烈運動后損傷肺脾陽氣。主癥:咳嗽,咳痰,胸部CT示炎癥吸收緩慢。治法:溫陽散寒推薦方藥:陽和湯加黃芪組成:熟地黃30g、炒白芥子6g、鹿角膠9g、肉桂3g、麻黃3g、姜炭3g、生甘草3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2)脾陽不足證病因:久病、反復(fù)靜脈輸液傷及脾胃。主癥:咳少痰多,心悸氣短,神疲倦怠,面色少華,四末不溫,腹部隱痛,喜溫喜按,舌淡紅,剝脫苔,脈細(xì)弱無力或指紋淡紅。治法:健脾溫中推薦方藥:小建中湯或理中湯加減。組成:飴糖30g、桂枝9g、芍藥18g、生姜9g、大棗15g、炙甘草6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3)陰虛肺熱證病因:久病傷陰。主癥:低熱不退,咳嗽少痰,盜汗,面色潮紅,唇紅,舌紅少津,舌苔少或無苔,脈細(xì)數(shù)或指紋紫。治法:養(yǎng)陰清熱,止咳平喘推薦方藥:養(yǎng)陰清肺湯或清燥救肺湯加減。組成:大生地6g、麥門冬6g、玄參6g、生甘草3g、川貝母3g、牡丹皮6g、薄荷3g、炒白芍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4)肺腎陰虛證病因:久病傷陰。主癥:低熱,咳嗽少痰,不易咳出,虛煩,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沉細(xì)數(shù)或指紋紫。治法:滋補(bǔ)肺腎,潤肺止咳推薦方藥:麥味地黃丸加減。組成:麥冬10g、五味子10g、熟地黃15g、酒萸肉10g、牡丹皮6g、山藥15g、茯苓15g、澤瀉10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5)基于運氣癸卯年運方:黃芪茯神湯:黃芪12g、茯神6g、炒酸棗仁6g、紫河車3g、制遠(yuǎn)志6g。氣方:審平湯:遠(yuǎn)志9g、紫檀香9g、天門冬6g、山茱萸6g、白術(shù)3g、白芍3g、甘草3g。煎服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后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連服3-5天。用法:3歲以下每日1/2劑,3-6歲每日1劑,6-9歲每日3/2劑,9歲以上每日2劑,均分3次口服。4.中成藥辨證選擇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清宣止咳顆粒、三拗片等。(二)中醫(yī)外治中醫(yī)特色療法1.小兒推拿治療:適用于肺炎喘嗽發(fā)熱、咳嗽明顯者。治療原則:清熱祛邪、化痰止咳、扶正固本(1)發(fā)熱期—家清熱祛邪1)主要手法:清天河水、推三關(guān)、退六腑清天河水:前臂正中,總筋到洪池(曲澤)成一直線(任何發(fā)熱);推三關(guān):前臂橈(外)側(cè),陽池至曲池成一直線(外感發(fā)熱:風(fēng)寒、風(fēng)熱);推六腑:前臂尺(內(nèi))側(cè),陰池至肘成一直線(內(nèi)傷發(fā)熱:積滯、虛勞)。2)輔助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拿風(fē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