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書法教育論文(共2篇)_第1頁
中小學書法教育論文(共2篇)_第2頁
中小學書法教育論文(共2篇)_第3頁
中小學書法教育論文(共2篇)_第4頁
中小學書法教育論文(共2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38第1篇:目前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一、現(xiàn)當代中小學書法教育概述自古以來,漢字的認知與書寫教育便一直是學子們的必修課程,在《周禮》《說文解字敘》《唐六典》中,對此相關內容俱有記載。強調以字書與正體學習為主,尊崇規(guī)范、齊整、美觀是官方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清季,受西化影響而產生的新學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行。1902年以后,從清政府陸續(xù)頒布的《欽定學堂章程》和《奏定學堂章程》中可以看到,學習書法已被納入到了“小學堂”?的教育之中。例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頒布的《欽定小學堂章程》第二章《功課教法》提到,高等小學堂第二年便有“習字”課程,內容包括“楷書、行書,兼習小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頒布的《奏定高等小學堂章程》第二章《學科程度及編制章》明確要求,高等小學堂學生必須“習楷書,學官話”,教學內容系于“中國文學”科內。民國時期,革故鼎新,吸收西方的制度與理念成為一時的潮流。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初等教育體制出現(xiàn)了全新的局面,書法教育也被更廣泛地納入到了新式學校中去,民國政府教育部對于書法教育的具體內容及目標均有詳細的規(guī)定。比如,1913年教育部一出臺的《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將書法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日用文字及普通文之書法”,明確提出“書法教學是‘國語’教學的一部分”,“書法所用字體為楷書及行書”。在中學階段,書法教學亦被納入國文課中。1929年和1932年,教育部兩次改定初中課程標準,其對于書法教育的具體要求是“書法指導:課內略微說明用筆、結體及書法源流大意等,課外及假期中臨摹大小字,先求整潔,次及美觀,筆記與作文簿均需繕寫整齊,并制止使用破體字,隨時予以考證指導”。從目前可見的大量資料來看,民國政府教育部無論從宏觀的學制布局,還是微觀的教學內容安排,均對中小學書法課程作了詳細而全面的規(guī)劃。只是可惜在政局動蕩、國運危殆的年月里,這些規(guī)劃很難實施下去罷了。其基本方思路還是延續(xù)了古代書學教育的理念,即書法課的基本定位為規(guī)范漢字的美化書寫,教育目標也主要是為了致用于世。需要說明的是,從現(xiàn)有資料看,民國時期的中小學書法課并沒有在“藝術性”方面有過多的要求,“整潔”與“美觀”是其教育的主旨。新中國成立以后,國事篳路藍縷,由于諸種原因,書法課(大字課)的開設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中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984年,陳云同志在《對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中作出重要指示:“要向教育部門提個建議,小學要重視毛筆字的訓練,要把大字課作為小學的基礎課,嚴格要求。在今后很長時間里,漢字仍會是我們的主要書寫文字。因此,讓孩子們從小把字寫好很重要。”這一指示得到了教育部的部分落實,為此教育部還專門下發(fā)了《關于加強小學生寫字訓練的通知》?!锻ㄖ废掳l(fā)以后,一些地區(qū)對寫字課的訓練是有所加強的。但是由于當時國內經濟尚處于復蘇發(fā)展時期,各地的文化教育基礎也是良莠不齊,再加上教育行政部門缺乏持續(xù)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總體而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狀況并不樂觀,其破冰之旅直到新世紀初方才起航。二、教育部新政的出臺經濟的繁榮是文化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前提。21世紀初,教育部沒有正式發(fā)文之前,在廣東、上海等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書法課已經悄然得到局部普及與推廣。地方成功的先行舉措得到了越來越多高層人士對書法教育的關注與認可。2009年以后,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蘇士澍、吳為山等委員數次對“加強中小學書法教育”問題提出了強烈的呼吁。地方的試點與委員的議案最終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極大重視,在2011年的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四次會議上,賈慶林明確指出了大力發(fā)展“中小學書法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此后,教育部發(fā)布了一系列的指導性文件,更是將中央領導的指示落到了實處。2011年8月,教育部正式向全國下發(fā)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書法課。與此《意見》相配套,2012年初,教育部出臺了修訂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為了對《新課標》中有關書法的內容作出詳細的說明,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yè)委員會還專門組織專家討論并編寫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簡稱《指導綱要》)。2013年1月,教育部正式發(fā)布了這一《指導綱要》。《指導綱要》對于當前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綱領明確闡釋了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標與內容,以及實施建議與要求,并對書法課上的法書范本作了細致的規(guī)定。仔細解讀《指導綱要》,可見貫穿其中的四條基本教育理念:即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根基是漢字素質教育、強化書法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重視漢字書寫的共性美,以及積極引導學生去體驗書法美。這四條理念我們今后中小學書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理論支撐。三、目前中小學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教育部系列文件下達之后,各地中小學在現(xiàn)有基礎之上,大多設聘了專任書法老師,并開設了書法課。和前二十年相比,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整體氛圍已經得到了很大的變化,關注并重視書法課的風氣已經在全國普及開來。于此同時,全國近百家出版社也在“政策蛋糕”的吸引下,開展了中小學書法教材的編寫工作。如此超大規(guī)模的教材編寫,恐怕在中小學書法教育發(fā)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但是通過較為廣泛的調研,我們認為當前的中小學書法教育由于尚處于磨合研討階段,因而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客觀存在著一些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必對將來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從硬件的角度來看,問題集中在師資、學習場地、學習材料等方面,其中師資的問題最為突出。我們發(fā)現(xiàn)在文化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師資的達標率(在崗人數與技術水準)較高,而經濟欠發(fā)達、文化底蘊相對薄弱的地區(qū),書法老師的達標率則較低。為此,各地教育部門除了人員編制的扶持外,一些高等院校還紛紛承擔起培養(yǎng)中小學師資的重任。例如,首都師范大學中小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自2012年起,便開展了一系列的中小學書法老師的培訓工作。經過多期的課堂教學、技術訓練與理論研討,數百位書法老師的專業(yè)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此外,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中央美術學院書法系等高校院系也有相應的舉措,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但客觀而言,由于教育部政策下達的急迫而帶來的人才培養(yǎng)與需求的不對等性,中小學書法老師的缺口將在近幾年內一直存在,該問題也亟需得到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書法專業(yè)院系的重點關注。和硬件相比,中小學書法教育中的軟件問題更為突出,這些問題涉及教育理念、目標、途徑、方法等諸方面,從一定角度來講,倘若軟件問題解決不好,中小學書法發(fā)展前景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在認識層面,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書法課的定位。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解決目標定位的問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教育的目標與出口又在哪里等都需細致思考。從《指導綱要》的精神看,書法課與語文課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聯(lián)系也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識字與書寫的緊密聯(lián)系。在古代,文字的“識”“書”教育是完整的。但在今天,由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各種外因的影響,“識”與“書”這種原本很緊密的關系被割裂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常會發(fā)現(xiàn)當前的語文識字教育與傳統(tǒng)書法之間的不少尷尬——筆順的問題就很有代表性。目前公布的漢字筆順基本規(guī)則是“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先里頭后封口”和“先中間后兩邊”,這一順序的確立主要根源于漢字傳統(tǒng)的書寫方式,另一方面則與新中國成立后幾次公布的簡化字方案有關。由于文化傳承的原因,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絕大多數筆順是與規(guī)范漢字相一致,但還有一些特例。比如“左”與“右”字,規(guī)范漢字是先橫后撇,而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左”是先橫后撇,而“右”則是先撇后橫;又如“方”字,規(guī)范漢字的末筆是橫折鉤,而書法則是一撇;再像“成”字,規(guī)范漢字起筆為橫,而書法則是撇畫。以上所舉的還是楷書,如到行草書,筆順的情況就更加復雜。在一些筆順上,規(guī)范漢字與書法創(chuàng)作之所以會不一致,原因有二。其一,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古文字的傳統(tǒng)精神還是得到了較好的保留,而規(guī)范漢字在這方面則要少了許多;其二,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藝術性是書家們孜孜以求的目標,因此在遵循漢字共性美(勻稱和諧)的基礎上,書家會力求展現(xiàn)漢字書寫的獨特美感?;诖?,書法作品在筆順、筆形、筆勢、部件諸方面都會與規(guī)范漢字有一定的不同。以部件為例,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中有個“泉”字,該字“白”部(在古文字中像巖石的形狀)中一橫,和左右兩豎都挨不上,是孤零零的一個短橫。這樣的寫法如果在出現(xiàn)在語文生字課上,那絕對是錯字。漢字的藝術性處理只是“識”“書”聯(lián)袂過程中的一個問題,而在書法作品中的眾多異體字更是在講究規(guī)范的語文課堂亟需規(guī)避的。文字異體對于我們研究漢字與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是非常好的材料,但對于中小學(尤其是小學)書法教學而言,卻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調研中,我們常會聽到書法老師們的“抱怨”為什么“墓”字下面非要加上一個點?盡管在教材上已經對此做了“釋字”說明,但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詢問“加點”的問題,又需費多少口舌才能說清楚。還有一些書法老師(主要是語文老師兼任)向我們反映:上午語文課剛剛給學生講了生字的規(guī)范寫法,而下午的書法課上卻出現(xiàn)了“尷尬”的例字,這實在是件棘手的事情。這些“尷尬”其實完全可以從教育定位上加以規(guī)避。書法課(尤其是小學階段)的主要目標是輔助和服務于語文教學。通過教學,學生能夠書寫出規(guī)范而有美感的漢字,這才是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我們并不提倡在書法課上過度夸大漢字書寫的藝術性與個性特色,這一點也與《指導綱要》的精神相違背。基于此,我們在編寫書法教材,或是講解古代法帖例字的時候,也務須緊緊圍繞著教育部頒發(fā)的《新課標》中的《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常用字表》去入手。對于古代法帖中出現(xiàn)的大量異體字,建議在教學時最好慎用。但是,書法課也絕不等同于語文寫字課。中小學書法課的教學目標是在強調漢字規(guī)范書寫的基礎上,兼顧漢字書寫的藝術性。如果書法老師僅僅知道了規(guī)范與死板的美觀,而對于漢字書寫中的藝術性沒有了解的話,那他的書法課一定不能達到規(guī)范與藝術兼顧的教學目標——上述筆順以及“泉”字等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第二,強化范本的共性美。《指導綱要》明確提到了“適度融入書法審美”的要求,什么是“適度”?質言之,就是書法美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在《新課標》中,也曾提到了有關培養(yǎng)學生漢字修養(yǎng)的問題,其要求“初步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結合這兩個文件可以清晰地看到教育部對于漢字書寫美教育的一個思路:從初步的漢字形體美到書法藝術的共性美,再到書法藝術的高級審美(個性神采)。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不管是教材編寫還是具體的教學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對于漢字基本知識的了解實在需要加強。文字素養(yǎng)是語文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太學中,學生們仔細研習古籍經典之前,《說文》的基礎是一定要打好的。研習《說文》,可以使學生了解漢字的形、音、義之美,進而有益于其進一步理解與研究文獻。但在今天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減負等原因,有關傳統(tǒng)文字的不少知識已經不在語文課的講授之列,絕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對于漢字形體的“六書”常識,不甚明了,對于漢字形體演變的基本規(guī)律與形態(tài),也是知之甚少。由于缺乏了這類基本的文字常識,我們的學生自然不能準確地了解漢字的形體美,進言之,又如何讓他們去理解和表現(xiàn)書法藝術美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寸”在“六書”中是一個指事字,作為指事符號的短線表示右手腕關節(jié)的位置,這個指事符號在隸書與楷書中變成了點畫,但其位置依然要對著橫豎相交之處,這才是“漢字的形體美”。如果學生沒有“六書”的知識,恐怕他們根本無法理解放置這一點畫的意義。因此,我們建議在書法課教學內容中應該適度融入漢字基本知識的講解。其二,對于書法共性美的重視與認識還遠遠不夠?!吨笇ЬV要》推薦了13件臨摹的范本和30件欣賞的作品,其目的非常清楚,臨摹范本強調的是書法共性美的重點學習,而欣賞作品則為了學生提供了書法個性美的體驗。但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指導綱要》中提供的這13件臨摹的范本,其實還是有可增減的余地,個別范本的個性特征還太鮮明,而一些頗具共性美特點的法書則沒有列上(如顏真卿的《郭虛己墓志》等)。在書法課上,學生需要掌握的是書法的共性美,我們并不期望每一個學生將來都成為書法家,但一定要讓他們知道漢字書寫的基本的美感。但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這種共性美的認識與重視是遠遠不夠的。以教材為例,我們都知道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是編寫教材必需遵循的原則,它們分指這門學問的共通性與嚴密性。但是現(xiàn)在許多的中小學書法教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著選取范本的共性典范不夠、體例不盡一致、編寫用語缺乏科學性等問題。教材尚且是如此,我們的基層教學情況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們建議在后續(xù)推出的教材或是老師用書中,一定要有一本類似“漢字書寫基本原理”這方面的書。有了這樣的教材,老師和學生才會扎實而全面地了解漢字書寫的基本美感。第三,從文化的角度闡釋書法的個性美。書法的個性美是共性美的藝術升華,也最能展現(xiàn)書法藝術的多彩魅力,因此《指導綱要》推薦了不少作品讓學生去欣賞,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對于書法藝術美的審美體驗,進而使得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編寫教材與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yōu)閷W生講析這些作品一定不要專就筆畫、結構去就事論事。倘若斤斤于此,對于缺乏書法藝術實踐的中小學生而言,實在是一件費解的事情。在調研中,我們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有位老師為學生分析《張遷碑》的藝術美,他講解得十分仔細,比如方筆、拙樸等。這些概念如果是高校書法專業(yè)的學生來聽一定可以馬上理解,但是坐在課堂下的中學生們肯定是一頭霧水,他們根本不理解方筆到底好在哪里,拙樸又是什么。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障礙在哪里?其實就是一個專業(yè)知識的背景差異。因此,我們主張要使中小學生理解書法的個性美,一定要從文化背景的闡釋入手,要讓學生知道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才形成了書法藝術豐富多彩的個性美。這樣的教學是一舉兩得的,既可以解決學生書法美的欣賞問題,又能夠豐富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四、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根據《指導綱要》的精神,并結合實際調研的成果,我們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如下規(guī)劃。在一、二年級階段,由于學生認知水平與生理結構的限制,因此書法課應該與語文課(可由語文老師兼任)密切掛鉤,用硬筆書寫規(guī)范而美觀的漢字是書法課的主要任務。書法課的范字可以采用方正字庫的方正楷體GBK。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漢字結構的美觀上,可以采用啟功先生“黃金結字律”的原理去講解例字,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書寫能力。在作業(yè)方面,老師可以結合語文課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讓學生用硬筆書法加以書寫。此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一、二年級與三、四年級的過渡與銜接問題。由于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需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老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增加一些諸如介紹毛筆的使用方法、經典楷書的名家名帖以及臨摹書法的基本方法等內容。三、四年級也是書法學習的重要過渡階段?!缎抡n標》規(guī)定,三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不僅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還要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由于涉及毛筆書法的臨摹,我們建議在有條件的學校還是聘請書法專業(yè)畢業(yè)的老師作為專任人員。所謂“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實際上指的就是和一、二年級書法課的有效銜接,其“正楷字”可以仍舊以方正楷體GBK為標準。由于三、四年級的生字量很大,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常用漢字,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地運用漢字結構規(guī)律去書寫美觀的漢字,并可以加大作業(yè)的書寫量(例如由一、二年級的四字詞組擴展到一段文句等)。鑒于《新課標》中已經涉及了“毛筆臨摹正楷字帖”的科目,那么選用什么字帖作為臨摹范本就尤為重要了。從傳統(tǒng)的楷書學習來說,人們大多一般會采用“顏柳歐趙”這四位楷書名家的法書作為臨摹的范本。但我們建議,在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楷書臨摹的范本應側重于共性美,而不能從個性鮮明的作品入手,例如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顏真卿的《郭虛己墓志》、唐人寫經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在臨摹步驟上,我們主張從楷書結構的細致模擬入手,而后逐步增加對基本筆法的理解。由于方正楷體GBK更多表現(xiàn)出一種漢字形體的規(guī)范美,那么一旦學生接觸到具有藝術美的正楷字帖,則常常會向老師質疑:到底是規(guī)范美好,還是藝術美好?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老師必須對這二者之間的差異有著清晰的理解,給學生的講解也須強調二者之間在層級上的差異。五、六年級是小學書法學習的高層次階段。《新課標》規(guī)定,五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體會其中精神,實際上是在說明兩個問題:其一,提高學生楷書的書寫水平,其二,使學生具有一定書法美的欣賞能力,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在五、六年級的書法課中,老師需要著力做好兩件事情。第一,學生在三、四年級階段已經對楷書書法的共性美有了一定的基礎,那么在五、六年級階段則應該拓展其視野,不同的學??梢愿鶕W生各自的特點以及書法老師的專長,確定自己的主攻楷書經典碑帖。備選帖目主要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雁塔圣教序》《郭虛己墓志》《顏勤禮碑》《神策軍碑》《玄秘塔碑》《三門記》《膽巴碑》《妙嚴寺記》等。和三、四年級不一樣,在學習過程中,五、六年級的學生不僅要會臨摹,還要進行初步的楷書創(chuàng)作。書法創(chuàng)作是臨摹的進一步提高,它可以有效地檢驗學生的臨摹能力,《新課標》中所謂的“能用毛筆書寫楷書”應包括楷書臨摹與創(chuàng)作兩方面,老師在教學中應該逐步為學生講授書法創(chuàng)作的相關知識。第二,五、六年級的學生也應初步具備欣賞書法藝術美的能力。老師須為學生介紹欣賞楷書美的基本方法與途徑,并通過具體的經典作品加以說明。在教學中,老師還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感悟書法美的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與人文素質。初中三年(七至九年級)的書法教育則是小學書法教育的延伸與拓展,小學書法教育著意于揩書字體的練習,初中三年則不能局限于此?!缎抡n標》提到:七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能夠“臨摹名家書法”。其意圖非常清楚,即學生應學會臨摹除楷書以外的其它字體的名家書法。當然,在短短的三年,要使學生遍臨諸體是不現(xiàn)實的事情,因此我們認為在初中的三個年級,應該分別為學生介紹三種與楷書(唐楷)有密切關聯(lián)的字體。這樣既可以鞏固小學的楷書訓練,又可以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在七年級,可以學習魏碑體書法,推薦作品有《元懷墓志》八年級則需學習行楷書,推薦作品為智永的《真書千字文》;在九年級,還可以接觸一下隸書,推薦作品有《曹全碑》。在每一種經典碑帖的學習中,老師應該簡明扼要地講解這件作品在技法上的主要特點,并進而使學生對這種字體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在作業(yè)方面,老師則應采用少而精,注重實效的方法,以免因為學習時間短,學習內容多,而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在初中三年的書法學習中,《新課標》還提到了“書法的審美價值”的觀念,這是一個文化的問題。因此,我們主張不僅要給學生解析這些經典碑帖的藝術美,還需簡要介紹產生這些美感的文化因素,諸如書寫工具、書家軼事、書史要事等,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文化之旅中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五、結語中小學書法教育是當前很熱的一個議題,在國家文化戰(zhàn)略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其相關問題意義重大。面對著這么喜人的局面,我們的決策者和實際操第2篇: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對策書法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2011年8月,教育部頒發(fā)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普通高中在語文等相應課程中設置與書法有關的選修課程。中小學校還可在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中開展書法教育”。該意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許多專家和書法教育工一、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必要性書法藝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縮影。書法是以漢字為書寫內容,而漢字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書法不同于其他的藝術。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不僅僅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書寫能力,促進其審美的養(yǎng)成,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著名美學大師宗白華認為:“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著名法籍華人藝術家、哲學家熊秉明先生則主張,書法是藝術中的哲學,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把書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著名文化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陳綬祥先生認為,書法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最佳方式。通過書法教育,不僅僅可以樹立起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還可以使他們獲得一定的控制能力,同時學會自由選擇。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書法較其他的藝術形式,在德育培養(yǎng)上,更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漢代揚雄認為“書為心畫”,元代郝經則說“書法即心法”,明代項穆主張“書為心相”,清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劉熙載在《藝概》中論述“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梢?,書法藝術在溝通心腦、培養(yǎng)美感、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作用不僅為先賢所重視,還體現(xiàn)出相當明顯的特殊性[2]。歸納起來,對中小學生進行書法教育的必要性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第一,書法教育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加強國學教育的有效途徑。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身應有的文化傳承,其生命力就不會長久。近些年以來,在中小學中開展國學教育已經逐漸為人們接受和認同。而國學教育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書法教育更是其中應有之義。這不僅僅是由于書法特有的書寫形式,還與其藝術表現(xiàn)的內容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些形式和內容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有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第二,書法教育是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廣義的素質教育內容包括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書法教育既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因其能承載文化典籍的內容而可以達到德育的目的。在內容的表現(xiàn)上,書法選擇的是那些膾炙人口的文辭,或語言精美,或詞淺義深,或激人奮進,或怡人心神,長期書寫無疑會提高中小學生的道德水平。與此同時,還可以平和心態(tài),調節(jié)身心,有益于身體的健康。此外,在人們的日常書寫已經成為奢侈的信息化時代,恢復書寫更具有特殊的意義。第三,書法教育是中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品質的有效途徑。書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耐心和恒心。學習中國書法必須要認真地臨摹古代經典,在臨摹的過程中要認真地觀察、仔細地分析、準確地記憶和精確地再現(xiàn),同時還需要長期堅持,臨池不綴。這些無疑對于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大有裨益。二、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現(xiàn)狀書法教育的基礎是寫好漢字。早在1984年教育部就專門下發(fā)了《關于加強小學生寫字訓練的通知》,2002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再次強調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要加強寫字教學。2011年教育部又頒發(fā)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明確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原本屬于國人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在新時期竟然需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多次加以要求,可見書法教育的重要和我們現(xiàn)今書法教育的嚴重缺失。據《燕趙都市報》載:上?!兑慕雷帧肪庉嫴?,2011年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國出現(xiàn)頻率最高、覆蓋面最廣的十大常犯語文差錯。排在第一位、社會影響最大的語文差錯是““捍”誤為“撼”。2011年5月,故宮送給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錦旗上,把“捍祖國強盛”錯寫成“撼祖國強盛”,輿論嘩然。語文專家指出,“捍”是保衛(wèi)、防御的意思“撼”是動、搖動的意思。雖然讀音相同,但兩個字并不通用。故宮“撼”事,令人遺憾。故宮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出現(xiàn)如此的錯誤實屬不該,該事件反映出我國文化教育的嚴重缺失。這一點也十分普遍地存在于我們的中小學生中間,作業(yè)本上字跡潦草,歪歪扭扭,毫無美觀可言。但他們操作起電腦來卻是得心應手,十分熟練。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地梳理一下,就會認識到,造成這一現(xiàn)象絕不能歸咎于中小學生,它背后有著十分復雜深刻的社會因素。第一,計算機的普及對日常書寫的沖擊。計算機是現(xiàn)代文明的產物,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結果?,F(xiàn)在許多單位都倡導無紙化辦公,許多家庭依靠網絡交友、購物,許多學校也通過計算機網絡來進行電化教學和網絡學習,這都充分體現(xiàn)了計算機網絡的便捷,無疑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我們在享受便捷高效的同時,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不知何時竟然提筆忘字,原先我們熟悉的字越看越不像樣,甚至有些時候小學生問到的一個簡單的字還要到網上查一查。這些又都顯示出了計算機網絡時代對于我們日常書寫的負面影響。正如網上曾流傳過一條短信所說:“一手好字被電腦廢了?!钡诙?,經濟社會的物質需求影響了書法教育的環(huán)境。中國古代,書法是一個讀書人的基本技能。在唐代,無論是貢舉還是銓選,書法都被列為重要科目或作為任用的先決條件。到了清代中晚期,科舉考試對書法的偏重在童試中就已經存在。到了現(xiàn)代,隨著一些新的書寫工具的出現(xiàn),社會對書法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少,書法逐漸喪失了其實用價值而逐漸走向純粹的藝術創(chuàng)作。再者,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追逐,許多商家在廣告中用諧音別字,以達到讓人注意和記住的目的。比如:山地車廣告是“騎”樂無窮;補品廣告是“鱉”來無恙;艮鏡廣告是一“明”驚人;驅蚊器廣告是默默無“蚊”;治結石病廣告是大“石”化小、小“石”化了……這盡管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商家的智慧,但問題是,這些錯詞的泛濫對剛剛開始學習的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誤導。書法教育的一個目標就是把字寫對,把字寫好,讓學生接受規(guī)范正確的文化信息。而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對于書法教育的接受無疑是障礙重重。另外,在人們日益凸顯的功利心面前,書法教育周期較長,見效較慢,不能為學生升學加分也成為制約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第三,不徹底的素質教育限制了書法教育。目前,中小學校對寫字課普遍不夠重視,雖然根據教育部門的要求學校每周要開設一節(jié)寫字課,但卻常常被其他課程占用。盡管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已經多年,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大多數學校仍為應試教育所左右。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評價的標準,而中小學校的教育著眼點也很大程度上放在了考試成績上,從而影響了書法教育的正常進行。我們再來看一下鄰國的書法教育情況。在日本和韓國,中國傳統(tǒng)的書法對他們有著極其廣泛的影響。漢字書法教育在日本被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稱之為“書道”,從小學到初中均開設有習字和書法必修課,文科大學書法也被列為必修課。而且,書法教育關系著國民素質的內容,是早已寫入日本憲法的。2012年4月14日,日本著名民間書法團體“天溪會”會長南鶴溪女士第8次站在嵊州王羲之墓前鄭重地鞠躬行禮?!疤煜獣笔侨毡局拿耖g書法團體,創(chuàng)立于1970年,每隔5年,南鶴溪都會領著一些會員來中國參加拜謁書圣活動,這成為“天溪會”的傳統(tǒng)。南鶴溪在拜謁儀式上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向中國借字的恩情?!痹谶@樣的背景下,我們不僅需要卓有成就的書法家,還要有嚴格規(guī)范的書法教育,既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也為了中華精神的延續(xù)。書法教育的規(guī)范和普及,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康莊大道。三、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對策中國的書法教育可以上溯到隋唐。隋代開始,官方就為書法教育設立了應有的位置。據《隋書·百官志下》記載,隋朝建立了高等??平逃粫鴮W、算學、律學,這是漢代之后??茖W校教育的一個新發(fā)展。唐代書法學校有專門的校舍和書法老師,書法老師稱“博士”?!杜f唐書》:“書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學生三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為生者,以石經、《說文》、《字林》為專業(yè),余字書兼習之。”可見,書法教育在唐代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同時也可以看到,書法教育在唐朝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備的課程體系。正是基于此,有唐一代才涌現(xiàn)出了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張旭、懷素、顏真卿、柳公權等一批彪炳史冊的書法大家。時代發(fā)展到今天,我們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同時承擔著美育的功能,承載著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的,合格的師資、適用的教材、相應的評價體系則成為必要條件。但是,在這些方面我們恰恰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以河北為例,99%以上的中小學都沒有書法老師,100%的中小學沒有適用的教材,更談不上相應的評價體系。一些中小學搞書法活動,基本上依賴學生在校外的學習所得。在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里,我們也很難看到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盡管中小學書法教育面臨的問題很多,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理出一條思路推動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穩(wěn)步開展。第一,建立起一支能夠勝任書法教育的師資隊伍。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是保證中小學書法教育效果的根本。解決師資隊伍問題,從長遠來看不僅僅要著眼于現(xiàn)有的中小學師資,也要從師資培養(yǎng)的源頭上作出努力。作為中小學師資隊伍來源的高等教育已經為師資的選擇提供了可能。目前許多高校都開設了書法專業(yè),許多書法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都沒有能夠進入到中小學。這一是受我們現(xiàn)有的用人體制的制約,二是由于高校書法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向和培養(yǎng)目標不能很好地與中小學書法教育對接,導致了許多畢業(yè)生只是停留在寫字或是書法藝術的表現(xiàn)層面,而忽視了書法作為承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作用,這不能夠完全滿足中小學教育的全部要求。從繼續(xù)教育的角度,應該從現(xiàn)有的中小學師資隊伍中選拔一批能夠勝任書法教學的人員,經過培訓,使其系統(tǒng)地掌握適合中小學生的書法教育理念和標準,提升其自身書法教育素質。第二,編撰統(tǒng)一的教材,要既突出書法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又適用于中小學生。目前,我們還沒能夠看到一套適合中小學生的書法教材,盡管市面上有許多種書法技法解析、精講、速成一類的入門資料,但嚴格意義上說,這些并不適合作中小學書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