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磷微生物研究進展_第1頁
解磷微生物研究進展_第2頁
解磷微生物研究進展_第3頁
解磷微生物研究進展_第4頁
解磷微生物研究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磷微生物研討進展鄭琨蘇北鹽堿灘涂土壤概略解磷微生物的種類與分布解磷微生物的分別挑選解磷機制解磷才干的測定技術道路討論一蘇北鹽堿灘涂土壤概略江蘇沿海灘涂資源總面積約65.24×104平方公里,由潮上帶(25.98×104平方公里)、潮間帶(26.57×104平方公里)及輻射沙脊群的出露沙洲(12.69×104平方公里)組成。江蘇海岸由砂質海岸、基巖海岸、和淤泥質海岸組成,以粉沙淤泥質海岸為主,占全省海岸線長度的90.5%江蘇海岸帶地勢開闊,土壤類型單調,海堤以外主要分布濱海鹽土類,堤內老墾區(qū)分布潮土類。潮間帶的土壤為濱海鹽土(海堤外至零米線的地域),分為潮灘鹽土、草甸海濱鹽土和沼澤海濱鹽土三個亞類。普通來說,從潮灘鹽土到沼澤海濱鹽土,土壤呈現(xiàn)含鹽量逐漸降低,有機質含量逐漸升高的趨勢。

開發(fā)利用沿海灘涂土壤是我國農業(yè)消費中非常迫切和重要的義務。隨著耐鹽作物育成和耐鹽經濟植物發(fā)現(xiàn),這些植物的營養(yǎng)情況將成為今后處理的問題。鹽堿土壤的另一特點是可溶性有效磷含量低,絕大部分以難溶性磷酸鹽方式存在。而且鹽堿土壤普通無機鹽豐富,有機質嚴重缺乏,土壤板結,不宜施無機肥。我國每年1/3的磷肥需求進口,復合肥料和微生物肥料運用率不到30%〔興隆國家到達50%〕。土壤中的解磷微生物,可將土壤中難溶磷酸鹽轉化為植物易吸收的可溶性磷,這為改善鹽土植物營養(yǎng)情況提供了出路。二解磷微生物的種類與分布解磷微生物(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ganism,PSM)是一類可以將植物難以吸收的磷轉化為可利用形狀的微生物,這類解磷微生物除了可以活化土壤中難溶性的磷外,還可以經過影響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以添加植物根系對周圍K,Ca,Mg,Fe,Zn等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使植物可以順應鹽堿缺磷的環(huán)境。人們在20世紀初開場留意到微生物與土壤磷之間的關系。Sackett(1908)發(fā)現(xiàn)一些難溶性的復合物施入土壤中,可以被作為磷源而運用,他們從土壤中挑選出50株細菌,其中36株在平板上構成了肉眼可見的溶磷圈。1948年Gerretsen發(fā)現(xiàn)植物施入不溶性的磷肥,經接種土壤微生物后,促進了植株的生長,添加磷的吸收。他分別出了這些微生物,發(fā)現(xiàn)這些微生物可協(xié)助磷礦粉的溶解。從此.許多科學家努力于解磷菌的研討,相繼報道了許多微生物具有解磷作用。解磷微生物(PSM)包括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目前報道的解磷細菌主要有芽胞桿菌屬(Ba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歐文氏菌屬(Erwinia)、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沙雷氏菌屬(Serratia)、黃桿菌屬(Flavobacterium)、腸細菌屬(Enterbacter)、微球菌屬(Micrococcus)、固氮菌屬(Azotobacter)、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色桿菌屬(Chromobacterium)、產堿菌屬(Alcali—genes)、節(jié)細菌屬(Arthrobacter)、硫氧化硫功菌(Thiobacillusthivoxidans)和多硫桿菌屬(Thiobacillus)等。解磷真菌主要是青霉屬(Penicillium)、曲霉屬(Aspergillus)和根霉屬(Rhizopus)。而解磷放線菌那么絕大部分為鏈霉菌屬(Streptomyces)。按分解底物可以將解磷微生物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分解無機磷化合物的稱為無機磷微生物(包括假單孢菌屬的一些種,無色桿菌屬的一些種,黃桿菌屬的一些種以及氧化硫硫桿菌);一類是具有分解有機磷化合物才干的稱為有機磷微生物〔包括芽孢桿菌屬的一些種,變形菌屬的一種,沙雷氏菌屬的一些種〕。但由于解磷微生物解磷機理復雜,相當一部分的解磷既能分泌有機酸溶解無機磷鹽,又能分泌磷酸酶物質分解有機磷〔包括節(jié)桿菌屬的一些種、鏈霉菌屬的一些種〕,因此很難準確區(qū)分無機磷和有機磷微生物。解磷微生物的分布表現(xiàn)出明顯的根際效應,主要表如今:根際土壤中的數(shù)量明顯高于非根際土壤。解磷菌表現(xiàn)出的強根際效應能夠與根圈磷素營養(yǎng)虧缺誘導有關,但由于根圈微生物的群落構造受根系分泌物及根零落物的影響,導致不同植物根圈微生物的組成差別很大,這種作用也影響解磷菌的群落組成。同時,不同的植被類型和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土壤解磷微生物的數(shù)量,種類及菌群構造也不同。林啟美(2000)等調查農田、林地、草地和菜地等4種不同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解磷菌數(shù)量和種群構造時,發(fā)現(xiàn)前3種土壤中的有機磷細菌只需菜地土壤的1/10,但農田土壤中解磷細菌的總數(shù)所占比例并不低。耕地土壤有機解磷菌主要是芽孢桿菌屬,林地和菜地那么主要是假單胞桿菌屬;無機磷細菌種類比較少。三解磷微生物的分別挑選目前,分別解磷微生物的方法普通是根據(jù)在以磷酸三鈣為獨一磷源的平板上產生透明圈來確定。例如真菌無機磷培育基:蔗糖2g、葡萄糖2g、NH4Cl1.5g、KCl0.3g、MgSO4.7H2O0.4g、NaCl0.2g、磷酸鈣20g,蒸餾水1000mL,pH7.0。假設挑選耐鹽解磷菌株,那么需求根據(jù)實地鹽濃度在培育基中添加NaCl。解磷微生物的挑選就是在分別出的具有解磷才干的一切菌株中挑選出具有最強解磷才干的菌株。普通來說要以該解磷微生物將要運用的實踐環(huán)境作為挑選實驗的條件,即在與應環(huán)境一樣的溫度,pH值,鹽度等條件下培育解磷微生物,以解磷才干最強〔普通以培育基中有效磷含量最高為規(guī)范〕的菌株作為最優(yōu)選擇。四解磷機制解磷微生物溶解難溶性磷化物的機制可歸結為以下幾類:(1)經過生命代謝活動產生有機酸(細菌普通分泌乳酸、氨基酸、草酸、延胡索酸和檸檬酸等,真菌主要分泌草酸、丙二酸和乳酸等),這些酸一方面直接溶解土壤中難溶性磷酸鹽,另一方面那么是經過鰲協(xié)作用釋放出土壤磷素。(2)由NH4+同化作用放出質子降低pH值,引起磷酸鹽溶解。(3)經過呼吸作用放出C02,降低環(huán)境pH值,從而引起磷酸鹽的溶解。(4)磷細菌釋放H2S,與磷酸鐵進展化學反響產生硫酸亞鐵和可溶性磷酸鹽。(5)腐解植物殘體而產生胡敏酸和富里酸。這兩種酸能與復合磷酸鹽中的鈣、鐵鰲合,從而釋放出磷酸根。它們也能與鐵、鋁及磷酸鹽構成穩(wěn)定的可溶性復合物,這些復合物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6)微生物對鈣離子的吸收,使磷酸根離子進入土壤溶液。(7)生物礦化作用。即經過分泌植酸酶、核酸酶和磷酸酶等物質,將磷酸脂等有機磷降解。五解磷才干的測定解磷才干是表征解磷微生物作用的重要目的,可采用定性法和定量法兩種方法測定。定性法普通指的是平板溶磷圈法;平板溶菌圈法:將溶磷菌株在含有難溶性磷酸鹽或有機磷的固體平板培育基上培育,測定周圍菌落產生透明圈的大小。無機磷平板普通采用磷酸鈣鹽固體培育基,接種菌株培育數(shù)天后,以磷酸鈣鹽平板上菌落周圍出現(xiàn)透明圈的視為有解無機磷才干的菌株。有機磷平板普通采用卵黃平板培育基,以卵黃平板上菌落周圍出現(xiàn)混濁圈的視為有解有機磷才干(卵磷脂被水解構成脂肪和磷酸)。

溶磷圈直徑〔D〕和菌落生長直徑(d)的比值(D/d)是表征解磷菌相對解磷才干的一個目的。定量法包括液體培育法、土培法、砂培法和同位素示蹤法。

液體培育法:將含解磷微生物和不溶性磷化物(如Ca3(P04)2)的培育液和對照(不含解磷微生物)培育一定時間后,測定培育液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但在液體培育法中如何將溶磷菌分解的無機磷浸提出來并加以測定,不同的研討者采用的方法不同,總的可分為:培育液過濾法,離心取上清液法,熏蒸、消煮法等。對處置后的培育液中磷含量普通都采用鉬藍比色法測定,其原理是利用一定的酸度條件下,加鉬酸銨于含磷的溶液中,溶液中的正磷酸與鉬酸絡合構成磷鉬雜多酸。H3PO4+12H2MoO4=H3[PMo12O40]+12H2O在適宜試劑濃度下,參與適當?shù)膹驮瓌?如抗壞血酸),使磷鉬酸中的一部分Mo6+離子被復原為Mo5+,生成一種叫做“鉬藍〞的物質,當將含不溶性無機磷的培育液經鉬磷試劑處置后,培育液發(fā)生顯色反響,經過比色法間接求出培育液中水溶性磷的含量。土培(或砂培)法:普通是經過接種解磷菌株到培育植物的土壤(或砂土)中,以不接種解磷菌的植株為對照,經過測定土壤浸提液中有效磷的含量來評定解磷菌株的解磷才干。砂培法通常也結合同位素示蹤法運用。同位素示蹤法:在含標志有32P的不溶性磷化合物(有機磷或無機磷)的培育基內接種供試菌株,使菌體在培育過程中吸收32P,再用含32P的菌體(以含32P的不接種菌株培育基為對照)培育植物幼苗,測定該植株由標志的菌體內吸入的32P量比對照樣處置的添加量,即為該菌體的解磷量。六技術道路討論分子鑒定傳統(tǒng)真菌菌種鑒定方法主要以形狀學為根據(jù),即經過培育后察看菌落形狀和個體顯微特征,將菌種鑒定到綱、門、科、屬、種。然而真菌的形狀特征復雜,且少數(shù)形狀特征和生理生化目的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穩(wěn)定,因此,在傳統(tǒng)的真菌分類中常引起分類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或意見分歧。在真菌的現(xiàn)代分類學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學技術鑒定方法,可以使菌種的鑒定在以形狀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為根底的鑒定上更加準確、可靠。目前用于未知菌分類鑒定的核酸序列分析最常選用的目的片段是rDNA。真菌基因組中編碼核糖體的基因包括4種,28SrDNA、5SrDNA、18SrDNA和5.8SrDNA。它們在染色體上頭尾相連、串聯(lián)陳列,相互之間由間隔區(qū)分隔。間隔區(qū)是位于核糖體大小亞基基因之間的核苷酸序列。位于28SrDNA的3’端與18SrDNA的5’端之間的序列稱為核糖體內轉錄間隔區(qū)(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s,ITS),ITS1位于18SrDNA和5.8SrDNA之間,ITS2位于5.8SrDNA和28SrDNA之間(見圖1)rDNA是核基因組中的序列,遭到細胞核中維護機制的維護,同時具有多變區(qū)和保守區(qū),利用其保守區(qū)可以研討高級分類階元關系,而利用多變區(qū)那么也可研討種和種下關系。如核糖體DNA中18S,5.8S和28S的基因組序列在大多數(shù)生物中趨于保守,在生物種間變化小,而內轉錄間隔區(qū)ITS1和ITS2作為非編碼區(qū),接受的選擇壓力較小,相對變化較大,并且可以提供詳盡的系統(tǒng)學分析所需求的可遺傳性狀。(技術道路)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普通分為兩步:第一步確定各個培育因子的最正確種類,第二部確定各個最正確因子的最正確程度。第一步普通采用分別確定各因子最正確種類的方法。例如,在其他培育條件一樣的情況下,選用同一程度的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淀粉,糖蜜,小麥麩皮等〕培育微生物,根據(jù)結果〔如菌體鮮重,解磷才干等〕選擇出最正確碳源。第二步普通采用正交實驗的方法。正交實驗設計(Orthogonalexperimentaldesign)是研討多要素多程度的又一種設計方法,它是根據(jù)正交性從全面實驗中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點進展實驗,這些有代表性的點具備了“均勻分散,齊整可比〞的特點,正交實驗設計是是一種高效率、快速、經濟的實驗設計方法。

雅致放射毛霉液體深層培育條件及發(fā)酵培育基的優(yōu)化研討〔王麗英王謙〕

微生物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