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心理學選擇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31/wKhkGWWXdUqAQzUBAAElbCZxsZg720.jpg)
![醫(yī)學心理學選擇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31/wKhkGWWXdUqAQzUBAAElbCZxsZg7202.jpg)
![醫(yī)學心理學選擇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31/wKhkGWWXdUqAQzUBAAElbCZxsZg7203.jpg)
![醫(yī)學心理學選擇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31/wKhkGWWXdUqAQzUBAAElbCZxsZg7204.jpg)
![醫(yī)學心理學選擇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2D/31/wKhkGWWXdUqAQzUBAAElbCZxsZg72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學心理學選擇題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計160小題)
1、()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
室,標志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2、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于1879年創(chuàng)建于()o
(A)俄國
(B)德國
(C)日本
(D)美國
3、()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實驗室,使心理學成為一
門獨立的科學。
(A)魏特海墨
(B)費希納
(C)馮特
(D)韋伯
4、普通心理學是一門研究()的學科。
(A)心理的發(fā)生、發(fā)展
(B)社會對心理制約
(C)心理現(xiàn)象產生機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規(guī)律
5、人腦是產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產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沒有()
的作用,心理活動就無法產生,因此說后者是人心理產生的源泉。
(A)活動
(B)客觀現(xiàn)實
(C)主觀能動性
(D)意志的努力
6、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屬性及其規(guī)律的反映稱之為()。
(A)情感過程
(B)認識過程
(C)意志過程
(D)個性
7、心理現(xiàn)象主要包括既有區(qū)別又有緊密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它們是:
()O
(A)心理過程和意志過程
(B)人格和認識過程
(C)心理過程和情緒、情感過程
(D)心理過程和人格
8、用所謂內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現(xiàn)象,試圖找出構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
的心理學派別是()。
(A)神經心理學
(B)構造心理學
(C)認知心理學
(D)社會心理學
9、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
(A)研究人的行為及影響因素
(B)研究影響及決定人行為的潛意識
(C)研究區(qū)別于動物的動機、欲望、生命意義、情感等復雜體驗
(D)研究人的感知、記憶、思維等信息加工過程及影響因素
10、()以研究知覺與意識為主,主張知覺是有組織的,是整體的經驗。
(A)精神分析學派
(B)構造主義
(C)格式塔學派
(D)機能主義
11、認知心理學主張研究()。
(A)人的行為及影響因素
(B)影響及決定人行為的潛意識
(C)區(qū)別于動物的動機、欲望、生命意義、情感等復雜體驗
(D)人的感知、記憶、思維等信息加工過程及影響因素
12、行為主義主張研究()。
(A)人的行為及影響因素
(B)影響及決定人行為的潛意識
(C)區(qū)別于動物的動機、欲望、生命意義、情感等復雜體驗
(D)人的感知、記憶、思維等信息加工過程及影響因素
13、精神分析學派主張研究()□
(A)人的行為及影響因素
(B)影響及決定人行為的潛意識
(C)區(qū)別于動物的動機、欲望、生命意義、情感等復雜體驗
(D)人的感知、記憶、思維等信息加工過程及影響因素
14、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出現(xiàn)的被稱為心理學第三勢力的心理學派
別是()o
(A)神經心理學
(B)人本心理學
(C)認知心理學
(D)社會心理學
15、主張拋開意識,探索刺激與反應之間聯(lián)系的心理學派別是()。
(A)行為主義
(B)人本心理學
(C)認知心理學
(D)社會心理學
16、認為整體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張從整體上來研究心理現(xiàn)象的心理學派
別是()?
(A)格式塔心理學
(B)人本心理學
(C)認知心理學
(D)社會心理學
17、認知心理學把人看成是一個信息加工者,認為環(huán)境因素要通過()來
實現(xiàn)支配外部行為。
(A)心理特征
(B)認知過程
(C)情感過程
(D)意志過程
18、機能主義的目標是()。
(A)解釋心理如何幫助人們生存和適應
(B)發(fā)展科學的、以實驗室為基礎的心理學
(C)決定心理經驗的基本成分
(D)純粹運用推理來了解行為
19、對某個或某些被試者在較長時間內連續(xù)進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發(fā)展變
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A)產品分析法
(B)個案法
(C)談話法
(D)調查法
20、由實驗者選擇用來引起被試者心理或行為變化的刺激變量叫
()0
(A)控制變量
(B)自變量
(C)因變量
(D)無關變量
21、研究者試圖預測的行為被稱為()。
(A)因變量
(B)觀察對象
(C)自變量
(D)控制變量
22、實驗法是指()的方法。
(A)自然條件下,對表現(xiàn)心理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tǒng)、有計劃的觀察,從
中發(fā)現(xiàn)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
(B)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
(C)在控制的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觀察
(D)對個人或由個人組成的團體作為研究對象
23、一個神經元的()將信息傳遞給其它神經元或者肌肉、腺體細
胞。
(A)樹突
(B)軸突
(C)胞體
(D)基因
24、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借助()實現(xiàn)的。
(A)突觸
(B)軸突
(C)髓鞘
(D)樹突
25、人的神經系統(tǒng)包括()。
(A)腦和脊椎
(B)大腦和小腦
(C)腦神經、脊神經、植物性神經
(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
26、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
(A)大腦和脊椎
(B)大腦和小腦
(C)腦神經、脊神經、植物性神經
(D)腦神經、脊神經
27、聽覺中樞位于()。
(A)頂葉
(B)額葉
(C)枕葉
(D)顆葉
28、視覺中樞位于()。
(A)額葉
(B)枕葉
(C)頂葉
(D)顆葉
29、人類的()高度發(fā)展,占整個大腦皮層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對心理
活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A)頂葉
(B)枕葉
(C)額葉
(D)顆葉
30、軀體運動中樞位于()。
(A)帶回
(B)中央后回
(C)中央前回
(D)角回
31、下列()不是動力定型?
(A)手碰到針刺就縮回
(B)習慣
(C)技能
(D)生活方式
)。
生(
會發(fā)
損傷
受到
卡區(qū)
布洛
球的
左半
大腦
位于
32、
癥
性失語
運動
(A)
語癥
性失
接受
(B)
寫
不能書
(C)
癥
失讀
(D)
受了
半邊
()
腦的
能大
,可
活動
體的
邊身
制左
能控
,不
受損
大腦
假如
33、
。
損傷
東
(A)
西
(B)
右
(C)
左
(D)
()o
應是
性反
規(guī)律
境的
外環(huán)
對內
下的
參與
系統(tǒng)
神經
中樞
體在
有機
34、反
(A)反
(B)反
(C)本
(D)
)。
是(
就哭
空氣
遇冷
下來
兒生
新生
35、
反射
典條件
(A)經
反射
條件
操作
(B)
反射
非條件
(C)
射
條件反
(D)
。
()
統(tǒng)是
號系
二信
和第
系統(tǒng)
信號
第一
36、
反射
非條件
(A)
反射
條件
的非
復雜
(B)
本能
(C)
統(tǒng)
反射系
條件
(D)
動。
)活
(
,,屬于
色變
“談虎
37、
件反射
無條
(A)
射
件反
的條
系統(tǒng)
信號
第二
(B)
本能
(C)
反射
條件
統(tǒng)的
號系
一信
(D)第
為
射稱
件反
的條
形成
合后
次結
物多
刺激
條件
與非
激物
關刺
種無
將某
38、
。
()
件反射
無條
(A)
反射
條件
操作
(B)
射
條件反
經典
(C)
反射
非條件
(D)
39、用獎勵性手段強化有機體的某種反應行為使其出現(xiàn)的頻率增加的現(xiàn)象
稱為()0
(A)無條件反射
(B)操作條件反射
(C)經典條件反射
(D)非條件反射
40、絕對感覺閾限是指()。
(A)能夠覺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B)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C)能夠覺察出刺激最小差別的能力
(D)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最小差別量
41、絕對感受性是指()0
(A)能夠覺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B)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C)能夠覺察出刺激最小差別的能力
(D)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最小差別量
42、()定律揭示了在廣泛的范圍內,差別感覺閾限與原剌激量的比值
是一常數(shù)。
(A)韋伯
(B)費希納
(C)華生
(D)馮特
43、韋伯定律揭示了差別感覺閾限與原刺激的強度之間存在著的定比例關
系,可用公式()來表示。
(A)K=I/△1
(B)Al=k/1
(C)k=Al/I
(D)I=Al/k
44、感覺閾限與感受性之間是()o
(A)正比關系
(B)反比關系
(C)對數(shù)關系
(D)常數(shù)值
45、費希納定律表明()。
(A)感受性和感覺閾限成反比
(B)差別閾限和原來刺激強度的比例是一個常數(shù)
(C)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對數(shù)成正比
(D)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幕函數(shù)
46、人從較亮處進入較暗處時.,一開始什么也看不見,經過一段時間視覺
恢復正常的現(xiàn)象是()。
(A)適應
(B)對比
(C)后象
(D)聯(lián)覺
47、“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是感覺的()現(xiàn)象。
(A)對比
(B)適應
(C)后象
(D)感受性
48、當灰色的長方形紙塊放在紅色背景上時,人會感覺它帶有青綠色,這
種現(xiàn)象
H
nH(
)0
I知
/Ax覺
|—
\z適
zX應
BJ
vZ對
zc\比
l1后
\7
z\象
lDl
\z
49、人的可見光譜范圍是在()納米。
(A)300-700
(B)500-900
(C)380-780
(D)320-720
50、下列()不屬于光波的物理屬性與相應的心理特性。
(A)波長——色調
(B)斷續(xù)——閃光
(C)純度——飽和度
(D)強度一一明度
51、電影中活動的畫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
(A)知覺
(B)感覺
(C)對比
(D)后象
52、聯(lián)覺是指()?
(A)同一分析器由于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B)由于感受器受到刺激物的持續(xù)作用而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C)刺激作用停止后依然保留的感覺
(D)一個刺激引起一種感覺的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的現(xiàn)象
53、注視一個紅色的正方形一定時間后,再將視線轉到白色的背景上,就
會看到一個蘭綠色的正方形的現(xiàn)象稱為()。
(A)知覺
(B)適應
(C)對比
(D)后象
54、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種屬性結合起來給以反
映的特性被稱為()。
(A)知覺的整體性
(B)知覺的理解性
(C)知覺的選擇性
(D)知覺的恒常性
55、彼此接近的物體比相隔較遠的物體容易產生()的傾向。
(A)知覺選擇性
(B)知覺整體性
(C)知覺理解性
(D)知覺恒常性
56、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變化,知覺映象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被稱
為()。
(A)知覺的整體性
(B)知覺的理解性
(C)知覺的選擇性
(D)知覺的恒常性
57、一支白粉筆,無論把它置于明亮處還是黑暗處,人們都會把它知覺為
是白粉筆,這種
知覺特性被稱之為()。
(A)知覺的整體性
(B)知覺的理解性
(C)知覺的選擇性
(D)知覺的恒常性
58、知覺過程中以過去經驗來對知覺對象作出某種解釋,使其具有某種意
義的特性被稱為()。
(A)知覺的整體性
(B)知覺的理解性
(C)知覺的選擇性
(D)知覺的恒常性
59、決定深度知覺的主要線索是()。
(A)生理線索
(B)運動透視
(C)兩眼視差
(D)結構級差
60、天空有大片云彩飄動時,我們看到月亮好像在云彩中穿行,而云彩好像
沒動,這是()運動知覺現(xiàn)象。
(A)真動
(B)似動
(C)幻想
(D)自動
61、看見一面紅旗,人們馬上能認出它,這時的心理活動是()?
(A)感覺
(B)視覺
(C)思維
(D)知覺
62、記憶過程包括()。
(A)識記、保持和遺忘
(B)識記、再認和回憶
(C)識記、保持和聯(lián)想
(D)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
63、保持時間為0.25~2秒鐘即消失的記憶為()。
(A)瞬時記憶
(B)短時記憶
(C)長時記憶
(D)無意識記
64、材料從感覺登記進入短時記憶或被遺棄受()控制。
(A)組塊
(B)注意
(C)復述
(D)編碼
65、艾賓浩斯發(fā)現(xiàn)的遺忘規(guī)律是遺忘的進程不均衡,表現(xiàn)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時快時慢
(D)均勻遞減
66、1956年,英國心理學家提出短時記憶容量為()個組塊。
(A)5-9
(B)7-9
(C)5-7
(D)9-11
67、在短時記憶中,把幾個孤立的項目結合成一個有意義的單位來識記稱
為()。
(A)組塊
(B)編碼
(C)項目
(D)容量
68、頭腦中呈現(xiàn)當年老師做實驗來說明油比水輕時的樣子是()。
(A)情緒記憶
(B)情景記憶
(C)動作記憶
(D)語義記憶
69、我記得油比水輕是()。
(A)情緒記憶
(B)情景記憶
(C)動作記憶
(D)語義記憶
70、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來反映客觀事物,達到對事物本質特征和
內在聯(lián)系理解的思維過程稱之為()。
(A)概念
(B)問題解決
(C)具體思維
(D)抽象思維
71、把提供的各種信息重新組合,朝著一個方向、尋找出一個正確答案或
最佳方案的思維過程稱之為()o
(A)輻合性思維
(B)再生性思維
(C)創(chuàng)造性思維
(D)輻射性思維
72、游覽過八達嶺長城的人,頭腦中重現(xiàn)長城的形象是()。
(A)后象
(B)表象
(C)想象
(D)聯(lián)想
73、通過()可以將短時記憶的信息轉入長時記憶。
(A)思維
(B)想象
(C)注意
(D)復述
74、美國心理學家斯波林運用了部分報告法,首先提出存在()記憶。
(A)瞬時?
(B)短時
(C)長時
(D)內隱
75、()是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它是思維的形式。
(A)概括
(B)概念
(C)推理
(D)抽象
76、在頭腦中提取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舍棄非本質特征的思維過程是
()。
(A)分析
(B)比較
(C)抽象
(D)概括
77、學生解題能夠“一題多解”,說明他的()能力強。
(A)再現(xiàn)思維
(B)求同思維
(C)輻合思維
(D)發(fā)散思維
78、言語是()。
(A)社會現(xiàn)象
(B)心理現(xiàn)象
(C)符號系統(tǒng)
(D)均勻遞減
79一種與生活愿望相結合并指向未來的想象叫()。
(A)表象
(B)聯(lián)想
(C)做夢
(D)幻想
80、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在性質上存在的差異是()。
(A)表象儲備
(B)實踐要求
(C)知識經驗
(D)新穎程度
81、根據(jù)言語的描述或圖樣的示意,在人腦中產生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稱
為()。
(A)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創(chuàng)造想象
82、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問題答案的思維是()。
(A)發(fā)散思維
(B)輻合思維
(C)再造思維
(D)創(chuàng)造思維
83、運用以前已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不需要更改地解決類似情境中的問題
的思維
過程叫做()。
(A)經驗思維
(B)理論思維
(C)常規(guī)思維
(D)創(chuàng)造思維
84、看小說時產生的想象活動主要是()。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創(chuàng)造想象
(D)無意想象
85、魯迅在《阿Q正傳》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種()o
(A)再造想象
(B)創(chuàng)造想象
(C)幻想
(D)無意想象
86、夢是()的一種極端形式。
(A)幻想
(B)創(chuàng)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無意想象
87、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在性質上存在的差異是()o
(A)表象儲備
(B)實踐要求
(C)知識經驗
(D)新穎程度
88、()是在覺醒狀態(tài)下的覺知,它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也包括
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覺知和自身行為的評價。
(A)意識
(B)知覺
(C)思維
(D)想象
89、因為和社會道德存在沖突而被壓抑的觀念、愿望和想法等不能出現(xiàn)在
意識中,稱為處于()。
(A)前意識
(B)非意識
(C)潛意識
(D)后意識
90、工人操作機器時,能熟練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品質體現(xiàn)。
(A)注意分散
(B)注意轉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廣度
91、注意的穩(wěn)定性是指()。
(A)同一時間意識能清楚把握的對象的數(shù)量
(B)意識能長時間地保持在所選擇的對象上
(C)任務要求時意識由一個對象轉到另一個對象
(D)同一時間內把意識指向不同的對象
92、注意的分配是指()。
(A)同一時間意識能清楚把握的對象的數(shù)量
(B)意識能長時間地保持在所選擇的對象上
(C)任務要求時意識由一個對象轉到另一個對象
(D)同一時間內把意識指向不同的對象
93、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是()。
(A)隨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94、和注意的穩(wěn)定性相反的狀態(tài)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轉移
(D)注意的廣度
95、注意的轉移與注意分散的根本區(qū)別在于()。
(A)任務的要求
(B)對象的變化
(C)時間的短暫
(D)意志的努力
96、下列()不屬于注意的品質特征。
(A)注意的廣度
(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穩(wěn)定
(D)注意分配
97、動機對于活動具有()。
(A)激發(fā)功能
(B)指向功能
(C)維持功能
(D)以上所有功能
98、推動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是()。
(A)思維
(B)性格
(C)動機
(D)需要
99、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
(A)誘因
(B)需要
(C)興趣
(D)愛好
100、需要層次理論的創(chuàng)導者是()。
(A)斯金納
(B)桑代克
(C)維納
(D)馬斯洛
101、馬斯洛把人類的需要概括為下列五個層次:()。
(A)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相屬關系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
現(xiàn)的需要
(B)物質的需要、安全需要、相屬關系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認知的
而妥
(C)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相屬關系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美的需
要
(D)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相屬關系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社會價
值的需要
102、以下不屬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需要是()。
(A)權力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需要
1()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中的最高層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愛與歸屬需要
(D)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104、“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種動機沖突屬于()沖突。
(A)接近一回避
(B)回避一回避
(C)多重接近一回避
(D)接近一接近
105、既怕考試不及格又不想放棄玩耍時引起的是()式沖突。
(A)雙趨
(B)雙避
(C)趨避
(D)多重趨避
106、在確定活動目的的過程中,拿不定主意來作出決策時就產生()o
(A)挫折
(B)焦慮
(C)動機沖突
(D)憤怒
107、一位小學生在沒有人督促的情況下,能夠獨立地完成各項作業(yè),反
映了其意志的()
品質。
(A)自覺性
(B)果斷性
(C)自制性
(D)堅韌性
1()8、與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質是()。
(A)自覺性
(B)堅韌性
(C)果斷性
(D)自制力
109、情緒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
(B)客觀事物的外部現(xiàn)象
(C)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
(D)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
11()、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稱為()。
(A)氣質
(B)性格
(C)意志
(D)情感
111、情緒與情感是以()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動機
(C)態(tài)度
(D)認識
112、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認為,情緒的產生是外界環(huán)境刺激、機體的生
理變化和認知過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又起著決定的作用。
(A)外界環(huán)境刺激
(B)機體的生理變化
(C)認知過程
(D)丘腦
113、強調情緒的發(fā)生與機體內部生理變化的關系的情緒理論被稱為()。
(A)坎農——巴德學說
(B)伊扎德的情緒理論
(C)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
(D)沙赫特——辛格的情緒理論
114、強調情緒的產生都是由外界環(huán)境刺激、機體的生理變化和對外界環(huán)
境刺激的認識過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的情緒理論被稱為()?
(A)坎農——巴德學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抽紗刺繡工藝品項目效益評估報告
- 怎樣寫家庭困難申請書
- 入宣傳部申請書
- 提高Web服務可用性的手段
- 2024-2025學年山東省昌邑市高三上學期階段性調研監(jiān)測(期中)物理試題
- 線下體驗店推廣合同(2篇)
- 簽訂物資合同范本(2篇)
- 陜西省漢中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聯(lián)考物理試題(解析版)
- 短視頻與辦公用品行業(yè)的產品推廣策略
- 江蘇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調研物理試題(五)(解析版)
- GB/T 4706.30-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30部分:廚房機械的特殊要求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 2024年山東省東營市中考數(shù)學試題 (原卷版)
- 2024全國能源行業(yè)火力發(fā)電集控值班員理論知識技能競賽題庫(多選題)
- 2024年山東新華書店集團限公司臨沂市縣分公司招聘錄取人員(高頻重點提升專題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公司員工外派協(xié)議書范文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物理試卷真題(含官方答案)
- 信息科技重大版 七年級上冊 互聯(lián)網應用與創(chuàng)新 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互聯(lián)網原理
- 【基于PLC的停車場車位控制系統(tǒng)設計11000字(論文)】
- 手術患者手術部位標識制度
- 運輸安全生產知識培訓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