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藝術學課件_第1頁
花卉藝術學課件_第2頁
花卉藝術學課件_第3頁
花卉藝術學課件_第4頁
花卉藝術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插花藝術概述一、插花藝術的定義、范疇與特點

插花藝術的定義插花藝術是以切花花材為主要素材,通過藝術構思和剪裁整形與擺插來表現自然美與生活美的一門造型藝術。

右圖:富貴長壽圖王綏枝、王蓮英作插花藝術的范疇

狹義的范疇:僅指使用器皿插作切花花材的擺設花。廣義的范疇:凡利用鮮切花花材造型,具有裝飾效果或欣賞性的作品,都可稱為插花藝術。既包括使用器皿的擺設花,也包括不用器皿的擺設花,還包括花束等。插花藝術的特點

背景照片引自王紹儀《實用插花花材》時間性強隨意性強裝飾性強充滿生命活力

二、插花藝術分類

(一)按藝術風格分

傳統(tǒng)東方式插花傳統(tǒng)西方式插花現代式插花傳統(tǒng)東方式插花

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其主要特點崇尚自然追求意境突出線條造型色彩淡雅右圖:《翔》薛立新作傳統(tǒng)西方式插花

以歐美國家為代表,其主要特點構圖多為規(guī)則幾何形用花量大色彩濃重艷麗裝飾性強右圖:半球型插花引自梁勝芳、蔡俊清所著《西洋花藝》現代式插花

東西式結合的現代幾何形造型

右上圖:現代倒T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靈活多變的自由式造型

右下圖:《精衛(wèi)填海的新啟示》

劉飛鳴鄔帆作(二)按使用目的分

禮儀插花

用于各種慶典儀式、迎來送往、婚喪嫁娶、探親訪友等社交禮儀活動中的插花

右圖:禮儀花束尚紀平作藝術插花用于美化、裝飾環(huán)境或陳設在各種展覽會上供藝術欣賞的插花叫藝術插花左圖:《雷雨》

劉飛鳴鄔帆作(三)按藝術表現手法分寫實的手法

是對自然景物的藝術再現。又有自然式、寫景式和象形式之分。右圖:寫景式插花《荷塘月夜》王蓮英作寫意的手法

利用花材寓意或形態(tài)來表達某種意念、情趣或哲理的方法右圖為利用花材形態(tài)來寫意:

“騰飛”引自黎佩霞、范燕萍著《插花藝術基礎》抽象的手法

理性的抽象以抽象的數學和幾何形進行構圖設計,具有圖案美

右上圖:彎月型感性的抽象任由作者靈感發(fā)揮來創(chuàng)作,隨意性強,變異性大

右下圖:感性抽象插法(照片均引自黎佩霞、范燕萍著《插花藝術基礎》)(四)按插花器皿分

瓶花王綏枝作

缽花王蓮英作

盤花“采菊東籬下”萬宏作

籃花

王蓮英作

壁掛式插花

引自《花藝時空----中國首屆插花花藝大賽專輯》(五)按裝飾部位分

桌擺花引自《花藝時空—

中國首屆插花花藝大賽專輯》

服飾花頭花、捧花由秦魁杰制作

(六)按花材性質分

鮮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

第一節(jié)花材

一、花材的分類按花材的形態(tài)特征分

1、線形花材2、團塊形花材3、異形花材4、散(點)形花材線形花材外形呈細長的條狀或線形的花材。如劍蘭、銀芽柳、蛇鞭菊、金魚草、臘梅、桃花等。

臘梅金魚草蛇鞭菊尾穗莧團塊形花材外形呈較整齊的團形、塊形或近似圓形的花材。如康乃馨、月季、菊花、非洲菊、牡丹、向日葵等。圖:百合(左)、月季(右上)、非洲菊(右下)異形花材外形不規(guī)整、結構奇特別致的花材。如紅掌(左1)、馬蹄蓮(左2)、鶴望蘭(左3)、蝎尾蕉(右1)等。散(點)形花材外形由整個花序的小花朵構成星點狀蓬松輕盈狀態(tài)的花材。如滿天星、情人草、勿忘我、小菊等。

滿天星勿忘我蕾絲按構圖作用分

骨架花材在構圖中定高度和定外形骨架的花材。主體花材完成整個造型輪廓的花材。焦點花材插在整個造型的視覺(興趣)中心部位(即焦點處)的花材。填充花材填補造型空間部位、完善造型的花材。按植物的器官分

切枝從植株上剪切下來的木本枝條切葉從植株上剪切下來的葉片切花從植株上剪切下來的花。有單花與花序之分,但都以觀花為主切果從植株上剪切下來的果實按花材性質分

鮮花花材干花花材人造花花材二、常用花材(引自王紹儀《實用插花花材》三、花材采集與選購

剪取時間花材選購花材包扎四、花材的保養(yǎng)方法

(一)花材過早萎蔫的原因1.水分供應不足(1)

空氣進入導管,氣泡阻礙吸水。(2)

乳汁多的植物,乳汁堵塞導管,阻礙吸水。(3)

細菌感染使切口腐爛,喪失吸水能力。2.溫度影響

溫度過高加快發(fā)育進程,使切花早衰。熱帶、亞熱帶花卉,5-15℃儲藏。溫帶花卉,0-4℃儲藏。(二)花材保養(yǎng)方法

1.

減少水分損失1)及時插入水中;2)濕棉包扎基部;3)噴水;4)避免風吹、日曬、煙熏2

增強花材吸水能力

水中剪切深水養(yǎng)護倒淋法注水法擴大切口面積法3防止切口感染

浸燙法灼燒法切口化學處理法4應用切花保鮮劑

如月季保鮮液:30g/L蔗糖+130mg/L8-羥基喹啉硫酸鹽+200mg/L檸檬酸+25mg/L硝酸銀菊花切花保鮮液:35g/L蔗糖+30mg/L硝酸銀+75mg/L檸檬酸(四)花材抑制法和催花法

邦扎莖端抑制法睡蓮抑制法催花法第二節(jié)

插花器具

一、花器插花中盛放花材的器皿作用盛放花材、供給花材水分;作為構圖的一部分選擇根據環(huán)境與風格;根據花器的色彩花器種類圓筒型花器照片引自蔡仲娟主編《插花員初中級培訓教材》胖肚形花器照片引自蔡仲娟主編《插花員初中級培訓教材》

常見插花盤照片引自蔡仲娟主編《插花員初中級培訓教材》

異形花器照片引自蔡仲娟主編《插花員初中級培訓教材》

常用于西方式插花的花器

照片引自王立平編著《時尚插花藝術技法與提高》常用于東方式插花的花器

照片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二、墊座(常用于東方時插花)照片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三、固定花材用具:花泥,劍山

引自蔡仲娟主編《插花員初中級培訓教材》

四、其他插花用具及附屬品

引自蔡仲娟主編《插花員初中級培訓教材》

第三節(jié)插花基本技能

一、花材修剪二、花材彎曲造型三、花材固定第一節(jié)造型的基本要素

一、質感二、形態(tài)三、色彩

質感

是物品表面的特性,如滑順、粗糙等。不同花材質感各異,有剛柔輕重、粗獷嬌嫩之分。插花中要注意使花材的質感配合協(xié)調,否則會失美感。一般山野植物不宜搭配嬌艷的花朵。右圖:“剛與柔”引自黎佩霞《實用插花要領與示例》

形態(tài)造型的基本形態(tài)是由點、線、面組成。插花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審視花材,以表現其不同的形態(tài)右圖:點線面的組合引自黎佩霞《實用插花要領與示例》

色彩

(一)色彩的構成無色彩:指黑、白、灰色。有色彩:指光譜色彩中的各種顏色,即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原色:不能混合生成的顏色,即紅、黃、藍三原色。間色:二原色之間混合產生的顏色。即綠、紫、橙三色。引自魯迅美術學院編《美術之路:色彩寫生》

復色:間色與間色混合產生的顏色。引自魯迅美術學院編《美術之路:色彩寫生》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也是區(qū)別各種色彩的名稱。明度:是色彩明暗的程度。彩度:是色彩的飽和程度或純度。即彩色中混入無色彩的多少。(二)色彩的表現機能

色彩的冷暖感色彩的輕重感色彩的遠近感色彩的感情效果(三)色彩的設計

同色系配色即用單一的顏色。易協(xié)調,應注意色彩深淺濃淡和花材形態(tài)的變化。引自王立平《時尚插花藝術技法與提高:插花藝術中級》近似色配色

利用色環(huán)中互相鄰近的顏色來搭配(一般在色環(huán)上相鄰90度范圍內選色)。應以一種色為主。引自王立平《新概念插花藝術設計:插花藝術高級》對比色配色

色環(huán)上相差180度的顏色叫對比色或互補色,如紅與綠、黃與紫等。對比色搭配在一起即為對比色配色??僧a生強烈和鮮明的感覺,但應注意調和。引自黎佩霞《實用插花要領與示例》三等距色配色在色環(huán)上任意放置一個等邊三角形,三個定點所對應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即為三等距配色??墒棺髌孵r艷奪目,氣氛熱烈。適用于喜慶場合。同樣應注意調和引自王立平《新概念插花藝術設計:插花藝術高級》

第二節(jié)插花造型基本原理

一、比例(一)花形與花器之間的比例花器單位:花器的高度與花器的最大直徑(或最大寬度)之和為一個花器單位?;ㄐ蔚淖畲箝L度為1.5-2個花器單位?;ú纳佟⒒ㄉ顣r比例可大,S型等比例可大。(二)環(huán)境因素

擺放環(huán)境空間大時,作品可大,環(huán)境空間小時,作品可小。(三)關于黃金分割

小線段a與大線段b的長度比恰等于大線段b與全線長度之比,即a∶b=b∶(a+b),這是視覺上最美的比例關系,其比值約為0.618∶1?;ㄐ蔚淖畲箝L度為1.5-2個花器單位即體現了黃金分割原理。黃金分割原理在插花中的應用還體現在:三主枝構圖中,一般三個主枝之間的比例取8∶5∶3或7∶5∶3。二、均衡

1.

平衡對稱的平衡給人莊重、高貴的感覺,但顯呆板,多用于較正規(guī)場合。不對稱平衡給人活潑多變的感覺。插作時應遵循杠桿原理,花形重心偏向花器一側時,另一側可用分量較輕、線條較長的花去平衡它。2.穩(wěn)定

深色花、形體大的花多插在瓶扣處或位置較低處,可降低重心,增強穩(wěn)定感。若重心過高,雖左右平衡,仍不穩(wěn)定。三、多樣與統(tǒng)一

多樣是指一個作品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如花材、花器、幾架等,花材常常又不只一種。統(tǒng)一是指構成作品的各個部分應相互協(xié)調,形成一個完美的有機整體。多樣與統(tǒng)一是矛盾的兩個方面,統(tǒng)一是主要方面。求得統(tǒng)一的途徑

1)主次分明眾多元素并存時,要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否則如同一盤散沙,不能統(tǒng)一。2)集中即一個作品要有聚焦點、有核心。3)呼應是加強作品各部分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一種方法。插花時必須審視花、葉朝向,做到俯仰呼應。同種花材、同色彩在不同部位重復出現也可產生呼應。四、調和

調和就是協(xié)調,表示氣氛美好,各個元素、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相互依存,融洽無間,沒有分離排斥的現象,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一個完美的整體。

調和一般主要指花材之間的相互關系,即:花材之間的配合要有共性,每一種花都不應有獨立于整體之外的感覺。調和的途徑

1、花材的選擇要適合。1)色彩要和諧;2)注意季節(jié)感2、中介元素間差異過大時,加入中介物可使其調和。如對比色之間加入中性色。3、調和中注意保持花材的個性。

五、一致性

是指花材與花器之間的統(tǒng)一和諧關系??勺⒁庖韵聨c:1、色彩上的一致

2、形式上的一致

3、內涵上的一致六、韻律

韻是音韻,律是規(guī)律。聲音抑揚頓挫、有規(guī)律的變化可形成優(yōu)美的旋律。插花中講韻律是要使作品具有節(jié)奏感和動態(tài)的美感。疏密漸變的韻律

引自黎佩霞《實用插花要領與示例》

有規(guī)律的重復延續(xù)產生的韻律引自黎佩霞《實用插花要領與示例》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產生層次(節(jié)奏感)引自黎佩霞《實用插花要領與示例》

第一節(jié)插花藝術的起源

一、插花藝術的原始形式(一)源自佛教供花使用器皿的插花最早起源于佛教供花

《南史》中關于晉安王子懋的故事:“年七歲時,……請僧布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嬰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這段蓮花供佛的記載,被認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證

(二)源自民間風俗

是從廣義范疇理解插花。認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使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遠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民間就有用花祭祀和贈花的風俗。

二、插花藝術的發(fā)源地

(一)源自古埃及

是西方插花藝術的發(fā)源地。古埃及人認為睡蓮是幸福和神圣的象征,故在法老墓中有瓶插睡蓮的壁畫。是迄今被發(fā)現的人類最早、最原始的插花作品。右圖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藝術基礎》

(二)源自中國

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fā)源地。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花祭祖和互贈花枝的風俗。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多寄情花草,由此形成東方插花藝術特點。日本插花由中國傳入。第二節(jié)中國插花藝術發(fā)展簡史

一、先秦的原始階段約公元前200多年,周初至春秋中期。中國已有用花祭祀、借花傳情和插化妝室儀容的習俗。插花形式有秉花、佩花、花束等,形式簡單,無加工。《詩經.鄭風.秦洧(wei)》:維士與女,伊其相謔(xue),贈之以芍藥。說的是青年男女以芍藥相贈,表達愛情。《離騷》:紉秋蘭以為佩。即采摘蘭花佩帶在身上。二、漢魏南北朝的初級階段

約公元前200-公元500多年間。插花形式除秉花、佩花、花束外,出現了用盤盛果或花的形式,還有用器皿盛水養(yǎng)花的記載,花枝插置也略有安排。河北望都東漢(公元25-220年)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圓盆中插六枝紅花圖案。右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公元5世紀的《南史.晉安王子懋傳》:年七歲時,……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嬰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這是已知歷史遺存中關于容器插花水養(yǎng)的最早文字記載。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寄于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北周詩人庚信(513-581年)的《杏花》: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隋唐時代(581-907年),是中國插花藝術發(fā)展史上的興盛時期。政局穩(wěn)定,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藝術成就輝煌,插花藝術也進入了黃金時代。愛花之風盛極一時。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定位“華朝”,即百花的生日,常舉行大規(guī)模的盛會。牡丹處于國花地位。人們競相買花、賞花成為時尚。白居易《買花》:帝城春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淺淺五束素?!壹伊暈槌#巳嗣圆晃?。宮廷舉行牡丹插花盛會,程序嚴格,排場豪華。

羅虬的《花九錫》中說:重頂幄(障風)、金錯刀(剪斷)、甘泉(浸)、玉缸(貯)、雕紋臺座(安置)、畫圖、翻曲、美肴(欣賞)、新詩(詠)。是指插牡丹時的九個程序。唐代有人造絹花應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納出土的文物中發(fā)現一束人造絹花右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五代十國(公元907-960年)

政局動蕩,文人雅士多避亂隱居。民間插花風格有很大轉變。突破唐代講求莊重和排場的舊風,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插花容器更加廣泛,出現了吊掛、壁掛形式。郭江洲還發(fā)明了占景盤。右圖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藝術基礎》

四、宋元的精雅期

公元960-1368年。宋代是中國又一次從封建割據到統(tǒng)一的時期,賞花插花的習俗雖仍沿襲唐代,但不象唐代那樣富麗堂皇。宋人多喜愛梅花,講求高雅韻致,以清雅素淡為美,從而使插花藝術進入精雅期,走上更高的臺階?;ㄆ餮芯坑行逻M展

繼五代占景盤后,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右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宋代籃花也極盛行

照片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宋代中期“理念花”盛行

理念花:以花的品格寓意人倫教化的插花花型。多以松、柏、竹、蘭、梅、桂等素雅的花材為主,結構較為清、疏。或影射人格,或解說教義,表現理學之理。有許多論及花材的著作問世

對梅花的論述:林逋(967-1028年)的“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范成大(1126-1193)的“梅以韻勝,以格高,古以橫、斜、疏、瘦于老枝怪奇者為貴”周頓頤的《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民間好尚,插花進入社交禮儀活動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吳自牧《夢梁錄》:今杭城茶肆亦如此,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燒香、點茶、掛畫、插花稱為“四藝”,為宋時流行的民間社交禮儀規(guī)范右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元代出現“心象花”和“自由花”形式

心象花不以花材的品格理念為內容,而從個人的感性出發(fā),追求借花傳情,表達作者個人的思想感情。常利用花材的寓意和諧音表達主題。元人所繪心象花“平安連年”,荷葉上置一花瓣,有孤凄寒意之感右圖引自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藝術基礎》元代吊籃式自由插花右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五、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明代是中國插花藝術復興、昌盛和成熟的階段。在技藝上、理論上都形成了完備系統(tǒng)的體系。瓶花為主流花形,并有廳堂花與書齋花之分。廳堂花多為隆勝的理念花。如十全瓶花,用十種花材,象征十全十美。右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明代中期,文人花盛行,形成中國插花特有風格。右圖作品以梅、松、山茶、水仙、靈芝為花材,不重色彩,而以枝干造型為主,格高韻勝,屬文人插花。右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提倡“茗賞”,格調高雅。插花著作多,論述全面,為歷代之冠。有袁宏道(1568-1610年)的《瓶史》,張謙德(1577-1643年)的《瓶花譜》,高濂的《遵生八箋.燕閑清賞》,文震亨的《長物志.清齋位置》,何仙郎的《花案》,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等。六、清代的衰微期

公元1644-1911年,清代初期和中期,花市仍十分興旺,對花的鑒賞不遜于明代,插花技藝也有很大提高。但后期日漸沉淪。花市興盛,并具有現代商業(yè)形式的“花券”流行對花品評既有理智的判斷,也有神格化的癖求。張潮:賞梅令人高,賞蘭令人幽,蕉與竹令人韻……。插花技藝大有提高,開現代插花之先河。沈復提出“起把宜緊”、“瓶口宜清”兩個技巧訣竅。并自創(chuàng)了最早的“劍山”。寫景花和諧音造型花流行圖片引自王蓮英、秦魁杰編著《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七、20世紀80年代的復蘇和發(fā)展

中國插花藝術經歷了清末的蕭條,有沉寂了幾十年,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園藝事業(yè)的發(fā)展,才得以復蘇并迅速發(fā)展起來。20世紀80年代,北京、上海、廣州先后成立插花藝術研究會1987年第一屆全國花卉博覽會,專辟插花館1989年第二屆全國花卉博覽會,進行第一次插花評獎1990年5月在北京中國插花花藝協(xié)會成立,同時舉辦首屆全國插花花藝展覽1990年9月在上海舉辦第二屆全國插花展覽1992年11月在廣州舉辦第三屆全國插花展覽1993年4月北京,第三屆全國花卉博覽會,有插花展覽與評獎1994年9月云南,第四屆全國插花藝術展覽1997年4月上海,第四屆全國花卉博覽會,每單位參賽插花作品6件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專設插花大賽,中外4國,600多件作品參賽2002年國慶期間,天津,首屆全國插花花藝大賽2002年9月29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插花員國家職業(yè)標準》,插花第一次成為國家承認的工種2004年8月全國插花花藝培訓中心舉辦首屆插花員教師資格培訓班2004年9月,深圳,第五屆中國國際園藝花卉博覽會,展出插花作品300余件地方性插花展覽更是頻繁。天津,三屆大賽。上海,每兩年一屆“花之韻”插花大賽。云南2004年11月舉辦首屆大學生插花藝術大賽。插花論著頗豐各種插花藝術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與國外交流也日益頻繁2005年1月,《中國插花花藝》雜志創(chuàng)刊出版第三節(jié)

日本插花藝術簡史

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國。最初在唐代由佛前供花隨佛教一起傳入日本。由使者小野妹子傳入,并由此創(chuàng)立日本第一個插花流派“池坊流”。其后插花在僧侶中流行。14世紀,插花步入宮廷、武士、貴族之家。并由供花變?yōu)橘p花15-16世紀,是日本插花大發(fā)展時期。出現生花、投入花、盛花、自由花等花型。并產生眾多流派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插花出現兩次低潮二戰(zhàn)后日本插花逐步走向世界第四節(jié)

歐美各國插花藝術簡史

西方式插花源自古埃及。其后,由埃及首先傳至希臘、羅馬,進而傳至荷蘭、比利時、丹麥、英國、法國。14—16世紀文藝復興后,插花藝術擺脫宗教束縛,插花類型多樣化,瓶花、花束、花籃、果盤等成為室內陳設和社交活動的常用品。并初步形成幾何型大堆頭式風格。17-18世紀,隨航海事業(yè)發(fā)展及戰(zhàn)爭、貿易往來,各地花材得以廣泛交流,促進了園藝的發(fā)展。大量園藝書籍出版,促進了園藝與插花知識的傳播。順應服裝裝飾需要,胸花應運而生。19-20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為英國昌盛時期,花卉中心移至英國,鐵絲使用很普遍,西方插花逐漸系統(tǒng)化、理論化。第一節(jié)西方傳統(tǒng)插花藝術的風格特點

1、用花量大,多以草本、球根花卉為主,花朵豐滿碩大,給人以繁茂之感。2、構圖多用對稱均衡或規(guī)則幾何形,追求塊面和整體效果,極富裝飾性和圖案之美。3、色彩濃重艷麗,氣氛熱烈,有豪華富貴之氣魄。第二節(jié)傳統(tǒng)幾何形插花造型設計的要求

一、對花材的要求幾何形插花每件作品一般都要求有四類花材,即骨架花,主體花,焦點花,填充花二、對花器及花枝長度的要求

(同造型原理比例的要求)三、對花形的要求

外形規(guī)整,輪廓清晰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焦點突出,主次分明色彩和諧第三節(jié)基本花型

對稱式花型

三角型,扇型,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圓錐型等不對稱式花型

L型,不等邊三角型,彎月型,S型等三角型三角型是西方插花的基本形式之一?;ㄐ屯庑屋喞獮閷ΨQ的等邊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下部最寬,越往上越窄,形似金字塔狀。三角形結構均衡、優(yōu)美,給人以整齊、莊嚴之感,適于會場、大廳、教堂裝飾,置于墻角茶幾或角落家具上。常用淺盆或較埃的花瓶作容器。三角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扇型扇型為放射狀造型,花由中心點呈放射狀向四面延伸,如同一把張開的扇子。它用于迎賓慶典等禮儀活動中,以烘托熱鬧喜慶的氣氛,裝飾性極強。扇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倒T型倒T型是單面觀對稱式花型,造型猶如英文字母T倒過來。插制時豎線須保持垂直狀態(tài),左右兩側的橫線呈水平狀或略下垂,左右水平線的長度一般是中央垂直線長的2/3,插發(fā)與三角型相似,但腰部較瘦,即花材集中在焦點附近,兩側花一般不超過焦點花高度,倒T型突出線性構圖,宜使用有強烈線條感的花材。倒T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半球型

這是四面觀賞對稱構圖的造型,插花的外形輪廓為半球型,所用的花材長度應基本一致,整個插花輪廓線應圓滑而沒有明顯的凹凸部分。半球型插花的花頭較大,花器不甚突出。這種插花柔和浪漫,輕松舒適,常用于茶幾、餐桌的裝飾。半球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水平型

水平型花型低矮、寬闊,為中央稍高,四周漸低的圓弧型插花體,花團錦簇,豪華富麗,多用于接待室和大型晚會的桌飾,是宴會餐桌或會議桌上最適宜的花型。水平型圓錐型

圓錐型為四面觀賞的對稱花型。外形如寶塔,穩(wěn)重、莊嚴。從每一個角度側視均為三角形,俯視每一個層面均為圓形。其插法介于三角型與半球型之間。圓錐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L型這是一個不對稱花型,適于擺設在窗臺或轉角的位置。與倒T型基本相似,但它左右兩側不等長,一側是長軸,另一側是短軸,強調縱橫兩線向外延伸。L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不等邊三角型不等邊三角型是一種一面觀賞不對稱均衡的花型,具有動態(tài)美。是藝術插花中最常用的花型。不等邊三角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彎月型花型如彎月,是表現曲線美和流動感的花型。室內擺設和用作饋贈禮品都十分可愛。也可用作籃式插花,是生日花籃的常用花型。插時宜選擇些彎曲的花材,使莖干能順著弧線的走向,不破壞花型。彎月型引自梁勝芳、蔡俊清著《西洋花藝》S型S型相傳是由英國畫家赫加斯從古老的螺旋線發(fā)展出來的,故也稱為赫加斯型。它美麗優(yōu)雅,很受人們喜愛。這種花型宜用較高的花器,以充分展現下垂的姿態(tài)。第一節(jié)

東方傳統(tǒng)插花藝術的風格特點

一、自然之“真”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以自然美為最佳的藝術追求和表現。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袁宏道:使觀者疑花叢生于碗底方妙。二、人文之“善”

受儒家以“善”為宗旨的美學思想的影響,對花卉賦予了美好的象征含義,講求材必有意,意必吉祥用象征、寓意、諧音的技巧,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并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tǒng)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三、藝術之“美”

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

素材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布局講求畫理書法,如“畫苑布置為妙”。色彩創(chuàng)意追求統(tǒng)一和諧,艷而不俗、雅而不淡

造型上不求規(guī)則化,任由發(fā)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追求整體藝術美

四、“圣”潔之尊

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yǎng)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圣感

。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tài),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

第二節(jié)東方傳統(tǒng)插花藝術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法則一、符合植物自然生長規(guī)律1.起把緊:插花時,各枝條的基部插口應集中靠攏,如一株生長著的植物,以顯示其自然生機。2.表現花材自然美:如竹子的美在于其挺拔剛勁的氣勢,若創(chuàng)作中傾斜使用,就喪失了她的內涵美。3.花型也符合植物自然形態(tài)。二、借鑒同類藝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手法

(一)重視線條的應用

常用木本枝條作為主要花材,運用枝條的不同線條形態(tài)表現不同的外延美與內涵美,使作品更加生動活潑,更富于藝術表現力。(二)高低錯落,參差有致插花的位置安排不可太均勻對稱、平齊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有所變化

。(三)虛實結合,剛柔相濟

1.疏密有致

插花材料之間不可密不透風,也不要平均間隔.要上疏下密、上散下聚。2.濃淡適宜

花色太濃時宜用淺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質太硬太重時,則宜加些輕柔的枝葉使之柔和。

3.留空白

如盆景式插花,一側布置插花,另一側大片留下空白,使人有觀賞和想像的余地

??瞻壮鲇囗?/p>

。(四)呼應關系注意花材的方向性,使材料在俯仰之間、顧盼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渾然融為一體,從而生機勃勃,開合自如。(五)對比關系

通過對比,可以使素材之間互相比較,各自突出,或使作品的精華部分得以強調。有對比才能使構圖顯得生動活潑,不致平鋪直敘。對比有高低、疏密、大小、虛實、色彩的對比等等。

(六)賓主關系插花時要確立賓主關系,可使主題更為集中,避免因主次不明而造成散漫。主,是作品的中心內容。而賓則處于襯托的地位,無論從色彩、趨向,都是把主擺在顯要的地位為目的。

三、講求意境,寓意于花,更賦命題

(一)意境注重花材所表達的內容美,即意境美。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內涵豐富多彩,意境含蓄深遠,耐人尋味和遐思,表現詩情畫意,以秀麗多姿、清雅絕俗見長,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沒有的。(二)寓意于花人們賦予花木象征的含義,以借花言志或抒發(fā)情懷,寓教于花。故有所謂花意與花語?;鞠笳骱x的由來有

1.以花名的諧音定意

2.以花木的形象定意

3.以花木的生長習性定意

4.按傳說、時令定意

(三)作品的命名與意境的表達命名對插花作品的意境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可引導欣賞者對作品的聯(lián)想,與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鳴。命名方式有兩種:

1.規(guī)定命題命名

先命名,然后再根據命名進行創(chuàng)作

2.自由命題命名

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根據其表現的題材、主題及意境等內容再命名

以花材的象征含義和特性來取名

如以竹、松、蘭、菊、桂花等花材創(chuàng)作的“君子之尊”羅寧作引自賴爾聰主編《昆明世博會插花大賽獲獎作品集2》借助植物的季相景觀變化來命名

如作品“秋色正酣”薛立新作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以插花作品的造型命名

如作品“騰飛”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以自然界山水風光來命名

如“漓江春色”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借鑒古詩詞曲賦來給作品命名

如“庭院深深”

張蓮芳作引自蔡仲娟主編《中外現代花藝——花之韻作品精選》作品以一種情愫和情感來命名

如“水結同心”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以抽象的手法來表現,命名的自由度更大

如右圖,有如蜻蜓點水,讓人聯(lián)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第三節(jié)寫景式插花的表現技法一、布局的要求寫景式插花講求遠景、中景、近景的安排。運用透視的角度用“遠近法”來布置景物。多株布景時要分組處理,四株要三株密集,一株分開,五株時按三株二株分組,三株也按二株一株分開。高矮各異,不可平齊,也不排列于同一直線上,且姿態(tài)變化,相互呼應,生動有趣。二、花材的選配寫實景基本忠實于自然景象,用景中之花材;寫意景則用高度概括的手法來表現湖光山色、雪雨風霜等自然景象。選材廣泛,可用山花野草配以清奇枝杈,或選用有代表性的植物來表現大自然的無窮變化。

三、容器和配件的陪襯

寫景式插花使用的容器多是深度較淺而寬大的廣口淺盆。寫景時往往選用一些恰當的配件來烘托氣氛、渲染景觀

四、寫意寫景的表現技法

除了寫實寫景之外,還可以用概括的、抽象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自然,如用粗放的線條模糊地勾勒出景觀的大致輪廓,似像非像,以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這種寫意的手法往往比實際景觀更加感人

第四節(jié)

東方傳統(tǒng)插花基本花型

一、基本花型的結構東方式基本花型一般都由三個主枝構成骨架,然后再在各主枝的周圍,插些長度不同的輔助枝條以填補空間,使花型豐滿并有層次感

第一主枝決定花型的基本形態(tài),如直立、傾斜或下垂,其長度取花器高度與直徑之和的1.5-2倍。第二主枝一般與第一主枝使用同一種花材,以彌補第一主枝之不足,向前傾斜的空間伸展,使花型具有一定的寬度和深度,呈現立體感。其長度應為第一主枝的1/2或3/4。第三主枝作用是使花型得以均衡。可與第一、第二主枝取同一花材,也可另取其他花材,若第一、第二主枝用了木本花材時,則第三主枝可選草本花材,以求形體和色彩有所變化,它的長度應是第二主枝的1/2或3/4。從枝是陪襯和烘托各主枝的枝條,其長度應比它所陪襯的枝條短,輔助于各個主枝的周圍,數量根據需要而定,能達效果即可。一般選用與主枝相同的花材,若三主枝都選擇了木本的花材,則輔助枝應選草本花材。各枝條的相互位置和插枝角度不同,則花型就有所不同,可以變換出許多花型,增加作品的變化性。二、東方式常見基本花型

1.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現剛勁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態(tài),給人以端莊穩(wěn)重的藝術美。宜平視觀賞。“和順團圓”王蓮英作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賞析》

2.傾斜型將主要花枝向外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彎曲或傾斜生長的枝條,表現其生動活潑、富有動態(tài)的美感。宜平視觀賞??傮w輪廓應呈傾斜的長方形,即橫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顯示出傾斜之美。右圖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

3.平展型

平展型是將主要花枝橫向斜伸或平伸于容器中,著重表現其橫斜的線條美或橫向展開的色帶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左右,基本上與花器成水平狀造型。

“醉世第一嬌”王蓮英作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下垂型將主要花枝向下懸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韌易彎曲的植物,表現其修長飄逸、彎曲流暢的線條美,畫面生動而富裝飾性。右圖引自黎佩霞著《實用插花要領與實例》5.合并花型(組景式插花)

合并花型是將兩種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組合為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造型作品

。“春”謝曉榮作引自賴爾聰主編《昆明世博會插花大賽獲獎作品集1》6.寫景式插花

寫景式插花是在盆內的方寸之間表現自然景色的一種插花形式

“幽靜”王路昌作引自蔡仲娟主編《中外現代花藝——花之韻作品精選》第五節(jié)

中國古典插花的花形及意念

我國從先秦的秉花、佩花、花束開始,到緊隨之后的用容器以水養(yǎng)花的插花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至唐宋年間,瓶(盆)插花逐漸成型,其花型可從哲理與意境方面分類,主要花型有以下幾種:

理念花、心象花、自由花

、寫景花

、籃花

一、理念花宋代“理學”興起,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人們將花人格化,以花的品格寓意人倫教化成風尚,故有“理念花”的花型?!袄砟罨ā眱热葜赜谛问剑寤ㄗ髌肥亲鳛樯鐣惱淼赖陆逃墓ぞ?。

花型以瓶插花為主,多選些屈曲蒼勁而扶疏向上的木本枝條為主體,下部配以草花和葉,花材多以松、柏、竹、桂、山茶等名貴素雅并象征吉祥、真正具有君子風范的花材,影射人格、哲理。如用十種花則稱十全。

花型結構嚴謹、隆盛典麗,多見于宮廷或貴族的廳堂擺設,以顯其權勢威嚴和富有。理念花“十全圖”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二、心象花

心象花盛行于元代,戰(zhàn)亂年代的文人插花有禪悟之意。心象花與理念花決然不同,不以品格理念為內容,亦不是寓教于花,而是借花明志、借花消愁或表達內心的祈望,頗具抽象之藝術美?;ú碾S意性頗大,諸如竹、桂、蓮、佛手、靈芝等等富有象征性或具神韻者皆可入選。

造型不固定,但多以直立或瓶插為主,以簡潔、線條活潑居多,創(chuàng)作浪漫,不受拘束。

仿元代心象花作品“福壽雙全,平安連年”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三、自由花

自由花乃典型的文人插花,如果說心象花具有禪意,則自由花更能表現文人的個性。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文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起著重要的作用,古代文人墨客多為時勢所迫而放蕩江湖,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間,從大自然中觸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歷代著名的文人無不善于賦詩作畫或揮毫書法,同時也對花草寄以深情,不少對插花都極有研究,并將畫理與書法的架構布局的要領運用于插花中。

自由花花型雖無定型,自由發(fā)揮但布局卻講求章法,合符比例,注重俯仰高下,疏密斜正,不繁不瘦,有如畫苑布置,追求自然神韻,起把緊密,以顯生機。清代文人插花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四、寫景花

寫景花源自盆景栽植。以寫實的手法重現大自然的景色,花材除棕櫚、竹、荷等自然草木外,還常襯以奇石或小景物。多為淺盆插作,盛行于清代,花型多為直立或并列。清代寫景插花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五、籃花

用編織的籃子作容器來插花稱為籃花,在中國古代十分流行,籃花造型自由、花型多變,很有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

宋代籃花引自王蓮英、秦魁杰主編《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

第六節(jié)

日本傳統(tǒng)插花的主要花型一、立華

立華是由佛前供花演變而來的,意為豎立著的花,具有超凡脫俗、嚴肅華貴的氣質和造型。她以一種抽象性的意念,模仿自然山水,通過枝條的空間伸展,充分展示大自然的韻律美。

立華引自蔡俊清編著《插花技藝》二、生花生花意即生長著的花,花型固定于三角形的構成,強調彎曲的技巧,以天、地、人三主枝來表現,稱為副、體、真。三主枝的長短關系,取七、五、三的比例關系。真代表人,位居一瓶之中心,充實上部空間。

副代表天,在真的腰頂處稍低的部位開始緩慢

地向真的左后方伸出,是構圖中段的枝條,來充實立體空間,表現草木的趣味與風情。

體表示地,插在副的相對一側,充實下段,生花引自蔡仲娟主編《中外現代花藝——花之韻作品精選》

三、盛花

盛花意即盆里盛著花,受中國盆景的影響并吸收了西洋花藝的色彩,日本小原流創(chuàng)立了盛花的型式,把立華和生花那種點的插法改為面的插法,更貼近自然景色,簡化了許多固定的程式,使插花便于推廣普及。盛花引自廣州插花藝術研究會編著《藝術插花》

四、自由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日本插花后起之秀草月流大膽擯棄了傳統(tǒng)的插花程式和規(guī)范,要創(chuàng)造特異的花型,甚至使用非植物材料,嘗試各種插法,于是創(chuàng)立了自由花,意即不受傳統(tǒng)花型的位置和角度約束,可根據作者對花材的感悟靈機而作。第一節(jié)

盆景定義、藝術特點

及其作用

盆景定義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為基本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下圖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盆景藝術特點

立體性生命性盆的規(guī)定性風景的規(guī)定性創(chuàng)作的連續(xù)性美感的可變性盆景的作用

陶冶情趣,豐富生活

改善人們生活環(huán)境

教育作用

經濟效益

增進國際友誼

第二節(jié)

盆景分類

一、樹木盆景樹木盆景是以木本植物為主體材料,表現單株或多株樹木景觀的盆景類型。樹木盆景一般分為規(guī)則型和自然型兩大類。自然型是今后的發(fā)展趨勢。樹木盆景自然型主要形式

直干式主干直立,表現古木參天之勢引自劉仲明、劉小玲編著《嶺南盆景造型藝術》

斜干式主干傾斜,動感明顯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

臥干式

主干橫臥而先端向上,表現生命力的頑強引自劉仲明、劉小玲編著《嶺南盆景造型藝術》曲干式

主干呈之字彎曲,形似蛟龍引自劉仲明、劉小玲編著《嶺南盆景造型藝術》懸崖式主干懸垂,瀟灑飄逸

引自劉仲明、劉小玲編著《嶺南盆景造型藝術》雙干式雙干并出,一正一斜引自馬文其編著《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

叢林式林木叢生,郁郁蔥蔥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附石式

根系抓握頑石,剛勁有力

引自劉仲明、劉小玲編著《嶺南盆景造型藝術》樹木盆景規(guī)則型主要形式

六臺三托一頂蘇派典型樹形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

云片揚派盆景枝片典型特點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

園片(云朵)蘇派盆景枝片典型特點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

掉拐川派盆經典型樹形之一引自馬文其編著《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二、山水盆景山水盆景是以自然山石為主體材料,表現大范圍山水景觀的盆景類型。山水盆景中的山石要以“山”的面貌出現,至少表現一座完整的山峰。而且山峰是主景。山水盆景中的水也以大江大湖的面貌出現,有“一勺而江河萬里”之勢。山水盆景主要形式立山式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斜山式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橫山式

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懸崖式

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象形式

引自馬文其編著《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

孤峰式

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對山式

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開合式

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

散置式

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峰巒式

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旱盆式引自馬文其編著《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

三、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主體材料,表現水畔、岸邊景觀的盆景類型。水旱盆景中的山石是以石頭的本來面目出現。這是其與山水盆景的區(qū)別。水旱盆景又比樹木盆景內容豐富。水旱盆景類型水畔式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島嶼式引自《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溪澗式引自《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江湖式引自《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綜合式引自《引自趙慶泉盆景藝術》四、異型盆景壁掛式盆景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

五、微型盆景盆景可按大小規(guī)格分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五類小于15厘米的盆景屬于微型盆景。引自馬文其編著《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

第三節(jié)

盆景流派1.揚派盆景:主要分布于揚州、泰州、泰興、鹽城;其造型特點是將枝片扎剪成云片,講究寸枝三彎;以棕絲蟠扎,精扎細剪。其藝術風格表現為嚴整壯觀。常用樹種為松、檜、榆、黃楊。

2.蘇派盆景:主要分布于蘇州、無錫、常州、常熟;其造型特點是將枝片扎剪成圓片,六臺三托一頂使其典型樹型;棕絲蟠扎,粗扎細剪。其藝術風格表現為清秀古雅。常用樹種為雀梅、榆、楓、梅、石榴。

3.川派盆景:主要分布于成都、重慶、灌縣、溫江;其造型特點是干有十種拐法,枝有平滾之分;棕絲蟠扎為主,講究身法。其藝術風格表現為虬曲多姿,典雅清秀。

4.嶺南派盆景: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其造型特點是自然大樹型,高聳型;蓄枝截干是其技法特點。蒼勁自然,飄逸豪放。5.海派盆景:主要分布于上海;其造型特點是自然型,微型;以金屬絲蟠扎為主,明快流暢,精巧玲瓏。

6.浙派盆景:主要分布于杭州、溫州。高干合栽式為其造型特點,剛勁自然、有時代氣息。技法上針葉樹以扎為主,闊葉樹以剪為主。第一節(jié)

盆景起源

盆景起源于中國

1977年在我國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時期距今約7000年的第四文化層中,出土了兩塊刻有盆栽萬年青圖案的陶器殘塊。這是迄今發(fā)現最早的盆栽,是最原始的盆景。引自彭春生、李淑萍《盆景學》第二節(jié)

中國盆景發(fā)展簡史

一、新石器時期的草本盆栽二、漢代木本盆栽與缶景(一)漢代木本盆栽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種到中原來,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辦法。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記載。

(二)漢代缶景

據野史所載:“東漢費長房能集各地山川、鳥獸、人物、亭臺樓閣、帆船舟車、樹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譽為縮地之方?!边@就是所謂的缶景。從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經成了盆栽基礎上脫胎而出的藝術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藝術了。是迄今為止我國藝術盆栽的最早的記載。因此可以說藝術盆栽起始于漢代。

三、北齊山水盆景起源1986年4月,在山東臨胞海浮山前山拗發(fā)現北齊古墓,墓四壁有彩色壁畫,有一壁畫,描繪主人欣賞盆景的場面,在一淺盆內,佇立著玲瓏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賞盆景,神態(tài)如癡如醉,栩栩如生。這一發(fā)現在中國賞石文化史中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證明山水盆景藝術起源于中國

四、唐代盆景的成熟期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盛世,在文化藝術方面,如詩歌、繪畫、雕塑、旅游等,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當然,盆景藝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主要表現在形式多樣、題材豐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廣泛,美學理論也日漸成熟。(一)唐代的樹木盆景制作技藝已十分成熟。李賀《五粒小頌歌》:“蛇子蛇孫鱗婉婉,新香幾粒洪崖飯。綠波綠葉濃滿光,細束龍髯鉸刀剪。主人壁上鋪州圖,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淚滴,石筍溪云肯寄書?!边@首詩對松樹盆景進行了描寫。

(二)唐代樹石盆景

1972年陜西乾陵發(fā)掘的唐章懷太子李賢之墓(建于公元706年)角道東壁上生動地繪有“侍女一,圓臉、朱唇、戴噗頭、圓臉長袖袍、窄褲腿、尖頭鞋、束腰帶。雙手托一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樹”。這是迄今發(fā)現的最早的關于盆景的圖畫。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興建的陜西乾陵章懷太子墓,墓內甬道東壁上有手托盆景的仕女壁畫形象(圖)。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三)唐代山水盆景唐代的山水盆景也趨于成熟。臺灣故宮藏畫中有唐代閻立本繪制的《職貢圖》,畫中有以山水盆景為貢品進貢的形象。左邊一人雙手捧一體量較小的“三峰式”山水盆景,右邊一人用右肩扛著一體量較大的“三峰式”山水盆景,盆內山石玲瓏剔透、奇形怪狀,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皺”的賞石標準,如果再種植上植物,就是一盆真正的山水盆景了。

唐閻立本《職貢圖》,有一進貢者肩扛假山的形象描繪。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唐代的賞石文化也達到高潮。有許多關于奇石的詩賦。如:白居易的《太湖石》、《問支琴石》、《雙石》;李德裕的《奇石》、《題羅浮石》、《似鹿石》、《海上石筍》、《泰山石》等等。

五、宋代盆景的提高階段(一)宋代盆景是唐代盆景的繼續(xù),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主要是將宋代繪畫理論更多地應用于盆景之中,使盆景藝術有所提高。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收藏的宋人繪畫《十八學士圖》四軸中,有兩軸繪有蒼勁古松、老干虬枝、懸根出土的盆樁。從中可以看出制作技藝之高超。

宋代畫家所畫《十八學士圖》中的盆松

,老干虬枝,懸根露爪,頗具神韻。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二)到宋代,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的區(qū)別更加明確了,并對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記載。宋代還有許多描寫山水盆景的詩詞。如蘇軾的《雙石》:夢時良是覺時非,汲水埋盆放自癡。但見玉峰模太白,便從鳥道絕峨嵋。秋風與作煙云意,曉日令涵草木姿。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又如蘇式的《壺中九華》:我家岷蜀最高峰,夢里猶驚翠掃空。五嶺莫愁干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買回小玲瓏。(三)宋代有了對盆景的題名之舉。如宋代田園詩人范成大愛玩英德石、靈壁石和太湖石,并在奇石上題“天柱峰”、“小峨眉”、“煙江疊嶂”等名稱。(四)賞石標準更為明確。大書畫家米芾,愛石成癱,他論石有透、漏、瘦、皺之說

。六、元代盆景的小型化——些子景

丁鶴年《為平江韞上人賦些子景》:咫尺盆池曲檻前,老禪清興擬林泉。氣吞渤解波盈掬,勢壓崆峒石一拳。仿佛煙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壺天。旁人莫訝胸襟隘,毫發(fā)從來立大千。此詩稱贊了韞上人做的些子景七、明清盆景理論的升華與飛躍明清是我國盆景史上發(fā)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內,盆景技藝亦趨成熟,盆景專著紛紛問世,對盆景樹種、石品、制作、擺置、品評等在理論上作了較系統(tǒng)的論述??梢哉f在明清時期我國盆景在理論上得到了飛躍和升華。在盆景類別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樣,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還有帶瀑布的盆景及枯藝盆景。在蘇杭一帶,盆景得到了大普及。

明代盆景專著較多。屠隆著《考盤余事》、曾勉之的《吳風錄》、王鳴韶的《嘉令三藝人傳》、陸廷燦的《南村隨筆》、文震亨的《長物志》、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吳初泰的《盆景》及林有鱗的《素園石譜》等,都對盆景制作、品評等進行了詳細的記述。

清代關于盆景的論述更多。

陳扶搖著《花鏡》,其中有《種盆取景法》一節(jié),專門述及盆景用樹的特點和經驗。

嘉慶年間五溪蘇靈著《盆景偶錄》二卷。書中以敘述樹樁盆景為多,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和花草四雅。足見當時盆景發(fā)展之盛。吳震方的《嶺南雜記》

、錢塘惕庵居上諸九鼎的《石譜》、程庭鷺的《練水畫征錄》、劉鑾的《五石瓠》等也都有關于盆景的記載。

八、近代盆景一蹶不振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是一個政局動蕩的時期,長期軍閥混戰(zhàn),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導致盆景事業(yè)日趨衰敗,一蹶不振。

九、現代盆景的復蘇與發(fā)展

1.恢復發(fā)展階段(1949-1965)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對祖國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采取了保護、發(fā)展和提高的政策,在盆景界積極貫徹了雙百方針,盆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得到創(chuàng)新,恢復發(fā)展很快。

1956年,廣州盆景研究會成立,有會員300余人。1957年,周瘦鵑父子編著的《盆栽趣味》和馮灌父等編著的《成都盆景》同年問世。此后又出版了一些盆景專著。1959年,成都南郊公園舉辦盆景展覽,陳毅元帥前往參觀并題了詞:“高等藝術,美化自然”,轟動了中國盆景界。1959年11月6日,陳毅題詞:高等藝術,美化自然

。對盆景藝術給予了高度贊譽引自廣州市園林局等編著《中國盆景藝術研究》1961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成立香花、盆景組,并在蘇州拙政園,舉行了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盆景展覽,展出江蘇和上海兩地盆景,影響很大。1962年,上海盆景協(xié)會成立,會員110人。1964年,南京玄武湖舉辦江蘇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覽。2.停滯階段(1966-1976)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盆景和其他傳統(tǒng)藝術一樣,被打成四舊,被誣蔑為封、資、修的黑貨,打入冷宮,遭到摧殘。人們的文化生活十分貧乏,盆景發(fā)展也處于停滯狀態(tài)。

3.大發(fā)展階段(1977-1990)

1977年以來,盆景藝術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發(fā)展十分迅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之際,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辦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參加展出的有1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54個單位,展出面積6600m2,展出作品1100盆,參觀人數10萬余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制了彩色紀錄片《盆中畫影》。

198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國花卉盆景協(xié)會。1982年,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福建、甘肅、上海等地先后舉辦了盆景藝術展覽。1983年,中國花卉盆景協(xié)會在江蘇揚州舉辦了全國盆景老藝人座談會,同時附設了盆景藝術研究班。1985年,在殷子敏、胡運驊的倡議下,中國花卉盆景協(xié)會于上海舉辦“中國盆景藝術評比展覽”,許德珩副委員長為展出題字。

1986年,于武漢召開中國盆景學術討論會,在彭春生的倡議下,得到中國花卉盆景協(xié)會和湖北花木盆景協(xié)會的全力支持,同時舉辦了“中國盆景地方風格展覽”。1988年,在胡樂國倡議下,在北京北海公園成立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xié)會。1989年,中國花卉盆景協(xié)會于武漢組織第二次中國盆景藝術評比展覽。截至2001年已辦了5屆。

中國盆景近年來又先后參加不少國際展覽,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79年第十五界西德園藝展覽會,大金牌1枚,小金牌7枚;1982年南斯拉夫,最佳水晶花獎;1986年意大利,金牌4枚,銀牌3枚。關于盆景的論著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盆景的商品化與產業(yè)化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我國盆景目前正處于一個大發(fā)展的階段。第三節(jié)

日本盆景簡史

日本盆景在唐代由中國傳入日本明治維新后,把玩賞盆景看作是對社會風尚有教養(yǎng)陶冶作用的潮流,在盆景愛好者們的影響下,把玩賞盆景的風氣普及了整個日本社會,凡出入高官門第的都把培育盆景當作一種專業(yè)來經營,盆景事業(yè)趨向繁榮。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東京舉辦奧運會以后,西方對日本盆景的興趣與關注急劇上升,由此,使盆景傳向西方。目前日本的盆景已非常普及,日本有許多盆景愛好者和盆景苗圃陳列藝術盆景,這些陳列場所成為人們觀賞盆景與學習盆景制作技藝的地方。

第一節(jié)

山石材料與制作工具一、常用山石材料

(一)軟石類1、砂積石

是泥沙和碳酸鈣凝聚沉積而成。多呈土黃、紅褐色。質地不均勻,含碳酸鈣多的部位較堅硬,含泥沙多的部位較疏松。砂積石易于加工,吸水性強,適于雕刻大中型盆景,可造出山、崖、坡、嵴、峰等多種景觀,加之青苔和小植物的生長,很富有生氣。其缺點是石感不強,易破損。主產山東、安徽、浙江、廣西等地。

砂積石山水盆景“無限風光在險峰”馬文其作引自馬文其編著《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賞》2、浮石

是火山噴發(fā)的熔巖泡沫冷凝而成,因質輕能浮于水面而得名。有白色、淺灰、灰黃、灰黑等色,內多氣孔,極易加工,能雕鑿塑造各種山形。因其吸水性好,便于長苔和種植各種小植物,極富生氣。缺點是日久易風化,且很少有大料。主要產于長白山天池周圍以及各地火山口附近。浮石一般作小型山水盆景。浮石盆景“故鄉(xiāng)情”仲濟南作

引自馬文其編著《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3、蘆管石乳黃、乳白至紅褐色,系石灰?guī)r內流出含重碳酸鈣的地下水,在草稈、樹枝表面沉積、凝結而成。常與砂積石同生一處。蘆管石有粗細兩種:粗者如竹稈,細者如麥稈。石形不規(guī)則,常見有蘆管狀、草稈狀、雜骨狀等,因其高低錯落,只要稍作加工,可產生奇峰異洞效果。蘆管石盆景“入云峰”汪彝鼎作引自汪彝鼎編著《圖解小型山水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4、海母石

是海洋中珊瑚蟲類海洋生物的遺體層積而成。質輕,疏松多孔,吸水性強,易雕鑿。通常用于制作中、小型山水盆景。由于海母石含鹽分較多,制作前需用清水沖洗、浸泡一段時間,才能附生植物。主產我國南方沿海的淺海區(qū)域,以福建、廣東為多。海母石盆景“日斜歸舟急”汪彝鼎作引自汪彝鼎編著《圖解小型山水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二)硬質石類

1、英德石

因其產地在廣東英德一帶,故而得名。多為灰黑色或淺灰色,常間有白色或灰白色脈紋。質地堅硬,不吸水,大多具有很好的天然形狀,石形有巢狀、皺狀,以多孔表面皺紋富有變化為上品。英德石堅固耐久,不易損壞,也不宜雕鑿。在山水盆景中,適宜于表現奇峰怪石、孤峰、海礁等。英石山水盆景江蘇靖江人民公園引自蘇本一、林新華主編《中外盆景名家作品鑒賞》2、斧劈石

為頁巖的一種,主要含有石灰質及炭質,是經過長期沉積而形成。顏色有灰黑、灰白、青黑、淺棕色變化,以淺灰不含雜質者最佳。斧劈石質地較堅硬,脆性強,吸水性能較差,難于生長青苔,但紋理剛直,適于制作大中型盆景,表現雄偉挺拔、高聳峻峭的險峰峭壁,雄姿煥發(fā),別有韻味。主產江蘇武進。斧劈石山水盆景“春江水暖”王峰作引自馬文其編著《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賞》五彩斧劈石山水盆景江蘇靖江人民公園引自蘇本一、林新華主編《中外盆景名家作品鑒賞》3、龜紋石

別名風化石,是石灰?guī)r的一種。成因是石灰?guī)r的裸巖長期受光、溫、水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久而久之,表層風化形成交叉的裂紋。顏色有灰黃、灰白、褐黃、淡紅等色。石質較硬,雕鑿加工困難。在盆景制作中,用于表現江上奇峰、江中石渚,以及海島、海岸,形象逼真。主產重慶及北京等地。龜紋石盆景“故鄉(xiāng)行”馮連生作

引自馬文其編著《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4、太湖石

別名湖石,是石灰?guī)r在淡水中長期受湖水沖刷、溶蝕而成。有灰白、淺灰、灰黑等色,以純白色為最佳。石料質地堅硬,稍有脆性,一般利用天然形態(tài),不作雕鑿。石頭線條柔曲圓渾,石面皺紋起伏回轉,還有許多奇態(tài)異形的洞穴,洞窩層層相套,玲瓏剔透。太湖石多為大型石頭,能作盆景的都是小塊,產出較少。太湖石主產江蘇太湖、安徽巢湖及其它石灰?guī)r地區(qū)。5、宣石又稱宣城石、馬牙宣。色白如玉,稍帶光澤,石質極堅硬,多呈結晶狀,石表面棱角非常明顯,皺紋細致多變,線條硬直。主要產安徽宣城、寧國一帶。適宜于表現盆中雪景,別有情趣。宣石盆景“兩岸猿聲”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6、鐘乳石

生成于石灰?guī)r溶洞中,石形變化豐富,常見的形狀有鐘乳狀、簾狀、筍狀等,顏色有淡黃、灰白、白色等變化。質地較硬,稍有吸水性,性脆,不宜作雕鑿加工,難于長青苔。在山水盆景中,適于作成險峰峭壁,塑造桂林山水,用白色鐘乳石也可表現雪景,別有韻味。主產安徽、浙江、貴州、廣東、廣西石灰?guī)r山地的溶洞中。

鐘乳石盆景“綠峰奇趣”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7、千層石

屬水成巖,黑灰色,其中夾有層層淺灰色。質重而硬,吸水差,可略加敲打整形??杉庸そM合為遠山、斷崖、江岸等景觀。主產江蘇太湖一帶。千層石盆景“彩云飛”馬文其作引自馬文其編著《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賞》8、石筍石

因其多呈條狀石筍而得名,別名虎皮石、松皮石、白果石、魚鱗石。顏色有青灰、淡褐等,石內夾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礫石,似白果,稱為“龍巖”。若礫石經風化脫落,形成大小不同的洞穴者,稱為“鳳巖”。該石質地堅硬,重而脆,不吸水,瘦長似筍,表面斑駁如魚鱗。主產于浙江長興地區(qū),由礫巖風化而來,適于制作峭崖、險峰、石林類盆景,有峻險嶙峋之神態(tài)。石筍石山水盆景“漓江行”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9、菊花石

產于湖南瀏陽和廣東花都一帶,白色,破開后于斷面出現黃、白、紫、紅、黑等菊花形象。質地堅硬,多用作清供,也可做成山水盆景。

菊花石山水盆景“東籬石”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10、木化石

別名樹化石。是古代地殼運動使樹木深埋地下,經硅化或鈣化后形成。質地堅硬而脆,吸水性差,石形如木塊狀,內部層理與木材相同。木化石是山石中的珍品,可用于表現高峻雄偉的山峰、石巖、峭崖,具有磅礴的氣勢。全國各地都有零星出產。

木化石山水盆景“舟行萬山間”汪彝鼎作引自汪彝鼎編著《圖解小型山水盆景制作與養(yǎng)護》11、砂片石

是河床下面的砂巖經過長期流水沖刷、侵蝕而形成,一種青色,俗稱青砂片。另一種銹黃色,俗稱黃砂片。砂片石具有深淺不同的溝、槽、凹、凸,或石內呈長方形洞道,表面紋理以直線為多。砂片石峰芒挺秀,表現力豐富,可用于峰、崖、巒、峽、澗、島嶼等自然景觀的造型。砂片石雖屬硬質石料,但能夠吸水,可生長青苔,還可進行一定程度的雕鑿加工。主產四川西部古河道和河床中。砂片石盆景“石林”引自《中國盆景佳作賞析與技藝》12、靈壁石

又名磐石。有黑、淺灰、赭綠等,或五彩雜色。石料質地堅硬,叩擊時音色清脆悅耳。靈壁石不吸水,不易加工,也不可雕鑿。因其產于安徽靈壁縣而得名。形態(tài)與英石相似,但皴紋較少。以作清供,或作樁景配石。

靈壁石山水盆景(局部)柴亮作引自蘇本一、林新華主編《中外盆景名家作品鑒賞》二、制作山水盆景常用工具

1、工作臺

2、切石機

3、小山子

4、銼5、鋼絲刷6、錘子、鑿子

7、毛筆、油漆刀、小刮刀

第二節(jié)

山水盆景設計與制作技藝一、山水盆景設計(一)山水盆景常見構圖形式

1、平面布局形式

(1)獨峰式

又稱孤峰式。一般盆內只放一塊體態(tài)高大的山石形成孤峰,孤峰必須形成一個完整的山峰形象,并且要有高聳、突兀之貌,不宜矮小平庸,一般峰高是盆長的80%左右,也可峰高大于盆長。山石不要置于盆中央,宜偏左或偏右。但也不能緊貼盆邊。(2)偏重式

偏重式由兩組山石組成,分別位于盆左、右兩側,一組較高大為主體,另一組較矮小為客體。切忌兩組山石高低、大小相似。兩組山石在結構上是斷開的,但又形斷意連,相互呼應,構成統(tǒng)一整體。

(3)開合式開合式由三組山石組成,盆前方左右兩側各置一組,有主有次,兩組山石中間的后方再置一組更加低矮的遠山。三組山石在平面位置上應形成不等邊三角形。

(4)重疊式

山石可分為兩組或三組,每組山石均形成連綿不斷的低矮山脈,從盆的一側向另一側蜿蜒伸展,山脈與山脈穿插、重疊,表現一派遠山景象。要避免山脈在平面上排成直線,每組山脈寬窄、長短也要有變化。

(5)散置式散置式是由三組以上山峰組成,并且山峰多呈分立狀。散置式特別強調峰群的有機統(tǒng)一,山峰布置應有疏有密,有主有次,使賓主分明,否則將是一盤散沙。

2、立面構圖形式(1)直立式

山石縱軸及其皴紋線基本上與盆面垂直,山體形象呈直立狀態(tài)。應用這種形式宜將峰嵴線處理成大起大落的起伏變化,以獲得生動效果。直立式是最常見的山體構圖形式,適合于偏重式、開合式、散置式、獨峰式及重疊式等多種平面布局形式結合應用。

(2)傾斜式

山石縱軸及其皴紋線與盆面呈55度左右的夾角,山體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傾斜式常與偏重

式布局結合應用,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盆內所有山峰都朝同一方向傾斜,具有較強的動勢。另一種是盆內主體山峰傾斜,隔江的客體山峰直立。后一種形式應注意客體山峰不應過高,使其僅為主峰的1/4左右為宜,若客峰過高會失去景物的統(tǒng)一性。

(3)懸崖式

主山高聳,其上部向一側伸出做懸垂狀,下部虛空,山形常表現為上大下小,重心高而偏向一側。給人以挺拔險峻之感。應用懸崖式應注意險中求穩(wěn),其方法之一是加長與懸垂部分同方向的山腳,使總體上形成不規(guī)則的“C”字形;其方法之二是加強懸垂主峰背后次峰的重量以取得平衡。懸崖式常與偏重式、開合式、散置式結合使用,以懸崖式作主峰,客體山峰一般應低于主峰高度的1/3,以襯托主峰的險峻雄奇。

(4)山巒式

山峰不高,但山與山相互連結構成山脈,如波狀起伏。主峰高一般是盆長的1/5左右。山巒式最適合與重疊式布局結合應用,也可與開合式結合應用,表現一派遠山景象。

(5)象形式

山石的體形、輪廓大致象某種物象。或是象人物,或是象動物。象形式可以增加山水盆景的趣味性。采用象形式時,應注意對物象的摹仿,不能過于逼真,太逼真則無想象余地,會顯得庸俗。對物象的摹仿應在“似與不似之間”。

(二)

山水盆景構圖中常見錯誤(1)賓主不分

主峰與客峰等高,主次不明,破壞了盆景景物的統(tǒng)一性。

(2)賓主分離

主峰與客峰缺乏顧盼趨向的呼應關系,也破壞了盆景景物的統(tǒng)一性。

(3)重心不穩(wěn)

主峰過于懸傾,而山腳又無支撐,不能險穩(wěn)相依,失去均衡與穩(wěn)定。(4)主體偏中

主峰位置居中,呆板而無生氣。(5)布局過滿

盆內山石擺放過多,顯得擁擠不堪。

(6)布局太空

盆內布石過少、過小,內容貧乏。

(7)布局過散

山峰雖有賓主之分,但兩者距離過遠,呼應關系減弱,破壞了景物的統(tǒng)一。(8)有實無虛

盆內空間均被山石樹木填滿,令人窒息。

二、山水盆景造型技藝(一)鋸截鋸截是截去山石的一部分。鋸截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去粗取精,去除石料中不符合構圖要求的部分而選留構圖需要部分,其二是將山石底部鋸平,以增大山石底部與盆面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