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3-2 醇 酚(精練)_第1頁
高中化學:3-2 醇 酚(精練)_第2頁
高中化學:3-2 醇 酚(精練)_第3頁
高中化學:3-2 醇 酚(精練)_第4頁
高中化學:3-2 醇 酚(精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2醇酚(精練)

題組一醇類

1.(2022?全國?高二專題練習)關于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說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B.乙醇可以和金屬鈉反應很緩慢地放出氫氣,說明乙醇的酸性很弱

C.用濃硫酸和乙醇在加熱條件下制備乙烯,應該迅速升溫到140℃

D.有機物H3c()H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和催化氧化

【答案】D

【解析】A.乙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說明乙醇作燃料,具有還原性,A錯誤;

B.乙醇可以和金屬鈉反應很緩慢地放出氫氣,只能說明乙醇分子中含有-OH,不能說明乙醇有酸性,B錯

誤;

C.濃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熱到170℃,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C錯誤;

D.有機物H3c:一OH中,由于羥基連接的C原子上有H原子,所以可以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由

于羥基連接的c原子鄰位C原子上有H原子,因此可以發(fā)生消去反應,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D。

2.(2021?寧夏?海原縣第一中學高二期末)①1-丙醇②1,3-丙二醇③丙烷④乙醇⑤丙三醇等物質的

沸點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⑤>②>①>③>④B.⑤③>②>①

C.⑤>②>①>①>③D.②>①>⑤③

【答案】C

【解析】醇的熔沸點高于烷燒,所以丙烷的沸點最低;一元醇中碳原子個數越多其熔沸點越高,所以沸點:

1-丙醇〉乙醉:碳原子相同的醉中,醇羥基個數越多其熔沸點越高,所以沸點:內三醉>1,3-內二醇>1-

丙醇,通過以上分析知,這幾種物質的熔沸點高低順序是⑤>②>①>①>③,答案選C。

3.(2021?重慶八中高二階段練習)某飽和一元醇C5Hno的同分異構體中,能催化氧化成醛的有

A.3種B.4種C.5種D.6種

【答案】B

【解析】含有5個碳原子的飽和一元醇CsHnO的同分異構體中,能被催化氧化成醛,該有機物屬于醇,且

連接羥基的碳原子上含有兩個氫原子,即分子式中含有-CH2OH,-CH20H取代C4H10上的一個H原子,QHio

的同分異構體有:CH3cH2cH2cH3、CH3cH(CH3)CH3,

CH3cH2cH2cH3中H原子有2種結構,則相應的醇的結構簡式有2種;CH3CH(CH3)CH3中H原子有2種結

構,則醇的結構簡式有2種,故符合條件的一元醇C5H12。的同分異構體有4種,故合理選項是B。

4.(2021?廣東肇慶?高二期末)甲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工業(yè)上甲烷經催化氧化可制得甲醇,下列相關

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甲烷的比例模型為I第B.羥基的電子式為:0:%

H

C.甲醇的結構簡式為CH4OD.甲基的結構式為H-《一

H

【答案】D

【解析】A.甲烷的比例模型為1第二是甲烷的球棍模型,A錯誤;

B.羥基不帶電荷,故羥基的電子式為-O:H,B錯誤;

C.甲醇的結構簡式為CHQH,C錯誤;

H

D.甲基不帶電,故甲基的結構式為-(一,D正確;

I

H

故答案為:Do

5.(2021.廣東廣州.高二期末)下列三種化合物,沸點由高到低排列次序正確的是

OH

a、HOCH2CH2CH2OHb、CH3cH2cH20Hc、

HOCH,CHCH,OH

A.c>a>bB.b>c>aC.a>b>cD.c>b>a

【答案】A

【解析】醇類物質中羥基能形成分子間的氫鍵,使得物質的沸點增大,a中含有2個一OH、b中含有1個

—OH,c中含有3個一OH,則沸點c>a>b,故選A。

6.(2021?河北石家莊?高二期末)分子式為的芳香醇,其苯環(huán)上只含有一個支鏈,經催化氧化后可

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符合條件的芳香醇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A.12種B.8種C.6種D.4種

【答案】A

【解析】分子式為CuH^O的芳香醇,其苯環(huán)上只含有一個支鏈,經催化氧化后可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

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則該芳香醇中含有-CH2OH,苯環(huán)上的支鏈可能為:-CH2CH2CH2CH,CH2OH,

-CH(CH3)CH2CH2CH,OH,-CH2CH2CH(CH,)CH2OH、-CH2CH(CH,)CH2CH2OH,

-CH(CH,)CH(CH,)CH2OH、-C(CHJ,CH2cH20H、-CH2c(CH)CH,OH、-CH(CH2OH)C(CH3)0、

-C(CH2OH)(CH3)CH2CH,、-CH(CH,)CH(CH2OH)CH3、-CH(CH2OH)CH2CH2CH,、

-CH2CH(CH2OH)CH,CH3,共12種,答案選A。

7.(2021.吉林?長春市第二十中學高二期末)下列醇類物質中,能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但產物不屬于醛類物

質的是

A.(CH3)3COHB.(CH3)2CCH2cH20H

C.(CH3)3CCH20HD.CH3cHOHCH3

【答案】D

【解析】A.不能催化氧化,故A不符合題意;

B.能催化氧化,產物屬于醛類物質,故B不符合題意;

C.能催化氧化,產物屬于醛類物質,故C不符合題意;

D.能催化氧化,產物不屬于醛類物質,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題組二乙醇

1.(2022?江蘇海安?高三期末)乙醇催化脫氫反應:CH3cH20H(g).CH,CHO(g)+H2(g)。已知|:CH3cHO

的選擇性="⑼x100%;乙醇在高溫下會發(fā)生催化裂解,從而降低乙醛的選擇性;在Cu系催化劑作用

n(產物)

下反應溫度對乙醇催化脫氫反應影響的關系如圖。

100

8

NW-3

W-強

6

3KH雷

容O-#

雷4

7

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條件下的最佳反應溫度為22(rc

B.240c時,CHUCHO的產率為32.55%

C.由圖可推知,乙醇脫氫反應的活化能高于乙醇裂解的活化能

D.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均能提高催化脫氫反應中乙醇的平衡轉化率

【答案】B

【解析】A.該條件下的最佳反應溫度為280℃,理由是:當反應溫度升高,乙醇轉化率增加,7>280℃后

乙醛選擇性降低,因此,該條件下的最佳反應溫度為280℃,A錯誤:

B.240℃時,圖象中乙醛的選擇性93%,乙醇的轉化率為35%,設開始時乙醇物質的量為xmol,完全反應

理論上生成乙醛xmoL實際生成乙醛設為ymol,=0.93,所以y=O.93xO.35x,則乙醛產率一

0.35xx

x|00%=32.55%,B正確;

C.由圖示知,溫度較低時,乙醛選擇性較高,說明溫度較低時,乙靜主要發(fā)生脫氫反應生成乙醛,故該反

應活化能較小,而在溫度高于280℃后,乙醛選擇性明顯下降,說明280℃后乙醇容易發(fā)生裂解反應,該反

應活化能較大,綜上所述,乙醇脫氫反應的活化能低于乙醇裂解的活化能,C錯誤;

D.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乙醇平衡轉化率降低,D錯誤;

故答案選Bo

2.下列關于醇化學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A.乙醇分子中的氫原子均可被金屬鈉置換

B.乙醇在濃硫酸作催化劑時加熱至140°C可以制備乙烯

C.所有的醇都可以被氧化為醛或酮

D.交警判斷司機是否飲酒是利用了乙爵能被重銘酸鉀氧化的性質

【答案】D

【解析】A項,醉分子中只有羥基上的氫原子才能被金屬鈉置換,其他氫原子不可被金屬鈉置換,錯誤;B

項,乙醇制備乙烯必須是在濃硫酸作催化劑時加熱至170℃的條件下,在140"C時發(fā)生分子間脫水生成乙

酸,錯誤;C項,只有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上有氫原子存在時,醇才可被氧化為醛或酮,錯誤;D項,乙醇

被重格酸鉀等強氧化劑直接氧化為乙酸,使重鋁酸鉀顏色發(fā)生改變,交警利用這一性質判斷司機是否飲酒,

正確。

3(2022廣東湛江).下列物質或溶液不能與乙醇反應的是()

A.氫澳酸B.CuO

C.NaOH溶液D.酸性KMnO4溶液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醇的化學性質。乙醇可與氫澳酸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澳乙烷和水,A項不符合要求;乙醉

可與CuO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乙醛,B項不符合要求:乙靜顯中性,與NaOH溶液不反應,C項符合要

求;乙醇具有還原性,可被酸性KMnCU溶液氧化為乙醛,進一步氧化可得乙酸,D項不符合要求。

4(2022廣東潮州)下列反應不能用于生成乙醛的是()

A.澳乙烷的水解反應B.乙烯與HzO的加成反應

C.乙快與H2O的加成反應D.乙酸乙酯的水解反應

【答案】C

【解析】乙烘與H2O的加成反應生成乙醛,不是乙醇,C項符合題意。

題組三苯酚

1.(2021.江蘇省響水中學高二期中)苯酚的性質實驗如下

步驟1:常溫下,取1g苯酚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5mL蒸餛水,充分振蕩后液體變渾濁,將該液體平

均分成三份。

步驟2:向第一份液體中滴加幾滴FeCb溶液,觀察到溶液顯紫色(查閱資料可知配離子[Fe(C6H50)6尸-顯紫

色)。

步驟3:向第二份液體中滴加少量濃浪水,振蕩,無白色沉淀。

步驟4:向第三份液體中加入5%NaOH溶液并振蕩,得到澄清溶液,再向其中通入少量CCh,溶液又變渾

濁,靜置后分層。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步驟1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g

B.步驟2中Fe3+轉化為Fe2+得到的1個電子基態(tài)時填充在3d軌道上

C.步驟3中澳水與苯酚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D.步驟4中CO2與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和NaHCCh

【答案】C

【解析】A.常溫下,取1g苯酚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5mL蒸儲水,充分振蕩后液體變渾濁,則100mL(即

100g)水中溶解的苯酚小于20g,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g,A正確;

B.Fe3+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提供空軌道,與苯酚中的氧離子形成配電子[Fe(C6H50)6]、顯紫色,B正

確;

C.苯酚與少量濃澳水反應生成2,4,6-三澳苯酚,2,4,6-三澳苯酚更易溶于苯酚,不溶于水,少量濃漠

水提供的水是少量的,看不到白色沉淀的現象,應加入過量的濃溪水才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的現象,C錯誤;

D.苯酚顯酸性,易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鈉溶液,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氫根,則苯酚

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不溶于水的苯酚和NaHCCh溶液,D正確;

故答案選c。

2.(2022?浙江)下列實驗現象能證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是

A.苯酚濁液中加熱后溶液變澄清B.苯酚濁液中加NaOH后,溶液變澄清

C.苯酚鈉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變渾濁D.在熔融苯酚中加入金屬鈉有氣體產生

【答案】C

【解析】A.苯酚微溶于冷水,溫度高于65℃時,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濁液中加熱后溶液變澄清

證明苯酚微溶于冷水,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不能證明苯酚具有弱酸性,A錯誤;

B.苯酚濁液中加NaOH后,溶液變澄清說明苯酚與NaOH反應,證明苯酚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證明苯酚具

有弱酸性,B錯誤;

C.常溫下,苯酚鈉溶解度大于苯酚,苯酚鈉溶液中通入CO2后,溶液變渾濁,說明苯酚鈉溶液與CO2反

應產生了苯酚,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能證明苯酚具有弱酸性,c正確;

D.在熔融苯酚中加入金屬鈉有氣體產生說明苯酚能與Na反應產生氣體,不能證明苯酚具有弱酸性,D錯

誤;選C。

3.(2021?甘肅?靜寧縣第一中學高二階段練習)下列有關苯酚的實驗事實中,能說明苯環(huán)對側鏈性質有影響

的是

A.苯酚與濃漠水反應生成三溟苯酚

B.苯酚能和NaOH溶液反應

C.苯酚燃燒產生帶濃煙的火焰

D.1mol苯酚與3molH2發(fā)生加成反應

【答案】B

【解析】A.苯酚和濃溪水反應生成三溪苯酚,體現了酚羥基的鄰對位氫原子活潑,能說明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

受側鏈影響,易被取代,故A不符合;

B.苯酚能和NaOH溶液反應,說明苯酚具有弱酸性,說明苯環(huán)對羥基有影響,使羥基更活潑,故B符合;

C.有機物大多是容易燃燒的,苯酚燃燒產生帶濃煙的火焰體現了有機物的通性,故C不符合;

D.苯酚可以和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環(huán)己烷,體現了苯酚中化學鍵的性質,故D不符合。

故選B。

4.(2021?全國?高二課時練習)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膚上,正確的處理措施是

A.用小蘇打溶液沖洗B.用酸性KMnO,溶液沖洗

C.用冷水沖洗D.先用酒精沖洗,再用水沖洗

【答案】D

【解析】A.小蘇打溶液與苯酚不互溶也不反應,A項錯誤;

B.酸性高鋅酸鉀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對皮膚傷害較大,B項錯誤;

C.苯酚在冷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不能達到清洗的目的,C項錯誤;

D.苯酚和乙醇都是有機物,可互溶,再用水溶解了酒精清洗即可,D項正確;

故選:D。

5.(2021?全國?高二課時練習)下列有關苯酚的說法錯誤的是

A.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B.含有的官能團為酚羥基

C.常溫下苯酚能與水互溶D.苯酚的空間填充模型為

【答案】C

【解析】A.苯酚和乙醉都是有機物,能互溶,A正確;

B.苯酚的官能團是酚羥基,B正確;

C.常溫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溫度高于65℃時,能與水互溶,C錯誤;

D.苯酚是羥基連在苯環(huán)上,空間填充模型為D正確;

故選:C.

6.(2021.云南麗江.高二期末)能證明苯酚具有酸性的方法是

①苯酚溶液加熱變澄清

②苯酚濁液中加NaOH后,溶液變澄清,生成苯酚鈉和水

③苯酚可與FeCb反應

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濃澳水產生白色沉淀

⑤苯酚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

⑥苯酚能與Na2cCh溶液反應生成NaHCO3

A.②⑤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③④⑤

【答案】A

【解析】①苯酚溶液加熱變澄清,說明溫度升高苯酚的溶解度增大,與弱酸性無關;

②苯酚濁液中加NaOH后變澄清,生成苯酚鈉和水,只能說明苯酚有酸性,不能說明酸性的強弱;

③苯酚與FeCb發(fā)生顯色反應,與弱酸性無關;

④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濃濱水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白色三澳苯酚沉淀,與弱酸性無關;

⑤苯酚溶液幾乎不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說明苯酚溶液中c(H+)很小,說明苯酚溶液呈弱酸性;

⑥苯酚與Na2c03溶液反應生成NaHCCh,沒有生成CO2,表明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碳酸為弱酸,

則苯酚有弱酸性:

證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方法是⑤⑥,

故選:Ao

7.(2022?全國?高二專題練習)下列方法能檢驗苯中是否混有苯酚的是

①取樣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鎰酸鉀溶液,振蕩,若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則混有苯酚,若不褪色則無苯酚

②取樣品,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靜置,若液體分層則混有苯酚,若不分層則無苯酚

③取樣品,加入過量的飽和溟水,若產生白色沉淀則有苯酚,若沒有產生白色沉淀則無苯酚

④取樣品,滴加少量的FeCl,溶液,若溶液顯紫色則混有苯酚,若不顯紫色則無苯酚

A.僅③④B.僅①③④C.僅①④D.全部

【答案】C

【解析】①苯酚能使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但是苯不能,所以取樣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銃酸鉀溶液,振

蕩,若酸性高鋅酸鉀溶液褪色則混有苯酚,若不褪色則無苯酚,故①正確;

②不管苯中是否混有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蕩,靜置后都會分層,故②錯:

③苯酚與飽和濱水反應產生的2,4,6-三澳苯酚能溶于苯,因此不會生成白色沉淀,故③錯;

④苯酚遇氯化鐵溶液顯紫色,但苯無此性質,取樣品,滴加少量的FeCb溶液,若溶液顯紫色則混有苯酚,

若不顯紫色則無苯酚,故④正確,綜上所述①④符合題意,故選C;

答案選C。

8.(2021.甘肅.靜寧縣第一中學高二階段練習)M的名稱是己烯雌酚,它是一種激素類藥物,其結構簡式如

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M屬于芳香化合物

B.M與苯酚互為同系物,遇FeCb溶液呈紫色

C.1molM最多能與7molH2發(fā)生加成反應

D.1molM與濱水混合最多消耗5molBr2

【答案】B

【解析】A.分子中含苯環(huán),屬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正確;

B.含酚-OH,遇FeCb溶液呈紫色,但還含有碳碳雙鍵,與苯酚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故B錯誤;

C.2個苯環(huán)及1個雙鍵均與氫氣可發(fā)生加成反應,則ImolM最多能與7molH?發(fā)生加成反應,故C正確;

D.酚-OH的鄰、對位于濱水發(fā)生取代,碳碳雙鍵與濱水發(fā)生加成反應,則Imol該有機物可以與5moiBn

發(fā)生反應,故D正確;

故選Bo

9.(2020?江蘇鎮(zhèn)江?高二階段練習)分子式為CsHioO,苯環(huán)上有兩個取代基且能與使FeCL溶液顯紫色,其

可能的結構有

A.3種B.5種C.6種D.8種

【答案】A

【解析】分子式為C8H10O,苯環(huán)上有兩個取代基且能與使FeCb溶液顯紫色,說明含有酚羥基,另一個取

代基為-CH2cH3,二者在苯環(huán)上的位置有鄰、間、對三種不同位置,故可能的同分異構體共有3種,故合理

選項是A。

10.(2021?山西省古縣第一中學高二期中)胡椒酚是植物揮發(fā)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結構簡式為

HO^^^-CH2-CH=CH2,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1mol胡椒酚最多可與4mol氫氣發(fā)生反應

B.1mol胡椒酚最多可與4mol溪發(fā)生反應

C.胡椒酚可以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聚合物

D.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B

【解析】A.該物質中能和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的有苯環(huán)和碳碳雙鍵,Imol胡椒酚含有Imol苯環(huán)和Imol碳

碳雙鍵,Imol苯環(huán)最多能和3mol氫氣發(fā)生反應,Imol碳碳雙鍵最多能和Imol氫氣發(fā)生反應,所以Imol

胡椒酚最多可與4moi氫氣發(fā)生反應,故A正確;

B.胡椒酚苯環(huán)上酚羥基的鄰、對位上氫原子能和液發(fā)生取代反應,碳碳雙鍵能和溪水發(fā)生加成反應,Imol

胡椒酚能和2mol浪發(fā)生取代反應,和Imol澳發(fā)生加成反應,所以Imol胡椒酚最多可與3mol澳發(fā)生反應,

故B錯誤;

C.胡椒酚含有碳碳雙鍵,可以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聚合物,故C正確;

D.胡椒酚-OH的對位上的基團為憎水基,所以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苯酚小,故D正確;

故選Bo

11.(2021?廣東?金山中學高二期中)“蘇丹紅一號”(結構如圖所示)是一種合成染料,科學家通過經毒理學研

究,發(fā)現長期食用含有蘇丹紅的食品對人體可能有致癌因素。下列關于“蘇丹紅一號”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蘇丹紅一號"分子式為C16H12N2O

B.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

C.分子中苯環(huán)上的一取代物共有11種

D.能與NaOH溶液、FeCb溶液、濱水等物質反應

【答案】C

【解析】A.由結構簡式可以知道分子式為C16H12N2O,A說法正確:

B.苯環(huán)為平面型分子,與氮氮雙鍵相連的原子也在同一平面,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B

說法正確;

C.分子中蔡環(huán)和苯環(huán)共有9個不同位置可被取代,,一氯代物共有9種,C說法錯誤;

D.該有機物含有酚羥基,能與NaOH溶液、FeCh溶液、澳水等物質反應,D說法正確;

答案選C。

題組四醇酚的綜合運用

1.(2021?河南?滑縣實驗學校高二階段練習)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如下圖,若等物質的量的該有機物分別與

Na、NaOH,Na2cO3恰好反應時,則消耗Na、NaOH,NaHCCh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CHzCHO

「CH20H

/

CHCWH

A.3:3:2

B.6:4:3

C.1:1:I

D.3:2:1

【答案】D

【解析】分析該有機物的結構,可以發(fā)現分子中含有1個醛基、1個醇羥基、I個酚羥基、1個陵基,醇羥基、

酚羥基和竣基均能與鈉反應生成氫氣,所以Imol該有機物可以與3molNa反應;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

是酚羥基和竣基,所以hnol該有機物可以與2moiNaOH反應;只有段基可以與NaHCCh反應,Imol竣基可

與lmolNaHCO3反應;所以等物質的量的該有機物消耗Na、NaOH、NaHCCh的物質的量之比是3:2:]。

HOCH=CH:

2.(2021?黑龍江?甘南縣第二中學高二期中)某有機物結構簡式為:《-CH—COOH,下列關于該

ITOH

有機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遇FeCb溶液顯紫色

B.與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反應,最多消耗NaOH3moi

C.能發(fā)生酯化反應和加聚反應

D.1mol該有機物與濃濱水反應,最多消耗3molBr2

【答案】B

【解析】A.該物質中含有酚羥基,遇FeCh溶液顯紫色,A正確;

B.酚羥基、竣基可以和NaOH反應,所以Imol該物質最多消耗2moiNaOH,B錯誤;

C.含有竣基、羥基,可以發(fā)生酯化反應,含有碳碳雙鍵,可以發(fā)生加聚反應,C正確;

D.酚羥基的鄰、對位有兩個空位,可以和濱水發(fā)生取代反應,碳碳雙鍵可以和溟水發(fā)生加成反應,所以1

mol該有機物與濃澳水反應,最多消耗3moiBn,D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Bo

3.(2022?云南?高二期末)綠原酸是金銀花中抗菌、抗病毒的有效藥理成分之一、綠原酸水解后得到如圖結

構的有機物M。已知:手性碳原子為連有四個不同原子或基團的碳原子。下列有關有機物M的描述中正確

的是

HCM

A.ImolM最多可與3moiEr2發(fā)生反應

B.M的同分異構體中含苯環(huán)的二元酸的結構有6種

C.ImolM與ImolHC1加成后的產物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

D.可以發(fā)生取代反應、加成反應、聚合反應

【答案】D

【解析】A.含有碳碳雙鍵,可與1moBr2發(fā)生加成反應,含有酚羥基,能在鄰對位取代,可消耗3moiBi、,

共消耗4mol,故A錯誤;

C.M中碳碳雙鍵與HC1發(fā)生加成反應得到產物,只有1個手性碳原子,

故C錯誤;

D.含有酚羥基,可與濱水發(fā)生取代反應,含有碳碳雙鍵,可發(fā)生加成反應、聚合反應,故D正確;

故選:Do

4(2022?云南綏江?高二期末)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品,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劑中對人體有

害的合成抗氧化劑,用于多種食品保鮮等,如圖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種兒茶素A的結構簡式,下

列關于這種兒茶素A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OH

①分子式為Cl5Hl4。7

②Imol兒茶素A與足量的濃溟水反應,最多消耗Br24moi

③Imol兒茶素A在一定條件下最多能與6molH2加成

④等質量的兒茶素A分別與足量的金屬鈉和氫氧化鈉反應消耗金屬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