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1頁
出師表(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2頁
出師表(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3頁
出師表(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4頁
出師表(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出師表

(一)(2022?遼寧?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弓定,裝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鴛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

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諸葛孔明千載人①,其操心制行②,:出于誠,二十余年之間,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敵

人畏之。玄德臨終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雖庸懦無立,而舉國聽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側(cè)

佞,充塞于中,小無一人有心害疾者。魏盡據(jù)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發(fā)一矢以臨蜀,而公六出征之,

使魏畏蜀如虎。鐘會③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節(jié)選自洪邁《容齋隨筆》,有刪減)

【注釋】①千載人:千年的偉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為。③鐘會:魏國將領(lǐng),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醫(yī)甲已足(2)當獎率三軍(3);出于誠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廣政數(shù)言欲亡(《陳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轉(zhuǎn)轉(zhuǎn)不弓(《河中石獸》)

C.亦舉國聽之而不疑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岳陽樓記》)

D.加無一人有心害疾者可遠觀頂不可褻玩焉(《愛蓮說》)

3.乙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土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B.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C.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D.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

5.諸葛亮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請依據(jù)甲、乙兩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答案】1.(1)武器,兵器(2)應(yīng)當,應(yīng)該(3)全,一概

2.D

3.B

4.(1)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2)國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百

姓信服他。

5.示例:諸葛亮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先是率師出征,深入南方平定了叛亂,使南方成為穩(wěn)固

的大后方。之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與魏國作戰(zhàn)。

【解析】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

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兵甲己足”的句意是:武器裝備已經(jīng)充足。兵:兵器,武器。

(2)“當獎率三軍”的句意是:應(yīng)當勉勵統(tǒng)率三軍。當:應(yīng)當,應(yīng)該。

(3)“一出于誠”的句意是:一概出于(對劉玄德和恢復漢室事業(yè))的忠誠。一:全,一概。

2.A.故:所以/故意,特意;

B.己:已經(jīng)/停止;

C.國:國家/國都;

D.而:都是“表轉(zhuǎn)折,去『;

故選Do

3.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

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語句“鐘會伐蜀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近墓

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哉”的意思是:敵將鐘會征討蜀國,特地派人至漢川祭禮諸葛亮廟,禁止軍隊上

兵在諸葛墓附近砍柴,這難道是智力高超或謀略過人所能獲得的嗎?根據(jù)句意,正確的句讀是:鐘會伐蜀,

使人至漢川祭其廟,禁軍士不得近墓樵采,是豈智力策慮所能致戰(zhàn)?故選B。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

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

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此(這)、所以(用來)、忠(盡忠)、職分(職責)”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第2頁共37頁

(2)句中的“信(信任)、仰(仰慕)、夷(指少數(shù)民族)、服(信服,佩服)”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5.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篩選相關(guān)的信息概括作答。從甲文“故五月

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可知,諸葛亮為了“大事”,率師出征,冒著致病的瘴氣強渡瀘水,平定

了南方四郡先后發(fā)生叛亂。從乙文“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可知,諸葛亮為了“大事”,率軍六次

出祁山,與曹魏作戰(zhàn),想要恢復漢室的基業(yè)。據(jù)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甲)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

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武器裝

備已經(jīng)充足,我應(yīng)當勉勵統(tǒng)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漢室、返還舊都。

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卜的職責,至于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舍損益,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

攸之、費祎、堇允的責任。

(乙)諸葛孔明是千載偉人,他的思想行為,一概出于對劉玄德和恢復漢室事業(yè)的忠誠。在他掌權(quán)的

二十多年里,國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的百姓信服他,敵人畏懼他。(所以)劉玄德臨

死時以至于對他說:“我的兒子沒有才能,你可以自取帝位?!焙笾鲃⒍U雖然平庸懦怯、無所建樹,也把

整個國家交給他而毫無懷疑。后主左右奸佞之臣充塞宮中,卻沒有一個人有嫉恨暗害諸葛亮之心的。當魏

國完全占領(lǐng)中州之地以后,軍中勇猛的將士如林,卻不敢派一兵一卒發(fā)一支箭到蜀國,而諸葛亮卻率領(lǐng)大

軍六出岐山、討伐魏國,致使魏國上下畏懼蜀國如同畏虎。敵將鐘會征討蜀國時,特地派人至漢川祭禮諸

葛亮廟,并下令軍士,禁止在諸葛墓附近砍柴。這難道是智力高超或謀略過人所能獲得的嗎?

(二)(2022?湖北咸寧?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

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

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jié)選自《出師表》)

第3頁共37頁

【乙】

希B超?與謝玄不善氣苻堅?將問晉鼎咒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

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咒吾昔嘗與玄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⑦之間亦得其任。以

此推之,或必能立勛?!贝蠊扰e,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選自《世說新語?識鑒》,有刪改)

【注釋】①鄱超、謝玄:均為東晉大臣。②善:關(guān)系友好。③苻堅:前秦君主。④問晉鼎:圖謀奪取

東晉政權(quán)。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帶地區(qū)。⑥濟事:辦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眼的

小事。

6.選出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是以先帝簡以以遺陛下簡撥:選拔

B.必能神補蜥腳有所廣益闕漏:缺失疏漏

C.人間頗有異同之論異同:不同

D.大功既舉舉:舉行

7.選出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

A.悉以咨之人間頗有異同之論

B.愚以為營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干時朝議遣玄北討

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吾昔學與玄共在桓宣武府

8.用“/”給乙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見使才皆盡雖履履之間亦得其任

9.翻譯下列句子。

(1)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2)既己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

10.甲文中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舉薦了一批文臣武將,這些文臣武將的共同特點是

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乙文中都超力排眾議,堅定相信謝玄的能力,這表明他既有先

知先覺的本領(lǐng),又有“②?!保ㄓ靡椅脑Z句填空)的胸懷。

【答案】6.I)

第4頁共37頁

7.D

8.見使才皆盡雖/履履之間/亦得其任

9.(1)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jié)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2)已經(jīng)像惡狼一樣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帶地區(qū),又虎視眈眈地企圖侵占淮河以南廣大領(lǐng)土。

10.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不以愛憎匿善

【解析】

6.D.句意:大功告成。舉,完成,成功。故選D。

7.A.代詞,他們\助詞,的;

B.動詞,認為\介詞,憑借;

C.介詞,對于'介詞,在;

D.副詞,曾經(jīng),副詞,曾經(jīng);

故選Do

8.

考查斷句。句意為:發(fā)現(xiàn)他用人能盡其才,即使是一些瑣細的小事,也能處理得恰如其分?!半m”是

即使的意思,句首連詞,字前應(yīng)斷開?“亦”是也的意思,與“雖”構(gòu)成了轉(zhuǎn)折關(guān)系,字前應(yīng)斷開。故斷

句為:見使才皆盡雖/履履之間/亦得其任。

9.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必,一定;行陣,行伍,部隊;得所,

各得其所;(2)既,已經(jīng);狼,像狼一樣;噬,吞并;虎視,虎視眈眈。

10.第一空:甲末段中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點明了這些文臣武將的共

同特點是“悉貞良死節(jié)”,即: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

第二空:乙文中的“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意為:當時的人都贊嘆都超有先見之

明,又推崇他不因為個人的好惡而埋沒別人的才能。由此句可知,都超有“不以愛憎匿善”的胸懷。

【參考譯文】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所

以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輔佐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拿來問問他們,然后施行,一定能夠彌

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可以獲得很多的好處。

將軍向?qū)?,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曉軍事,從前任用的時候,先帝稱贊說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評議

舉薦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jié)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

其所。

第5頁共37頁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

的時候,每逢跟我談?wù)撨@些事情,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fā)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

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

興就指日可待了。

乙:都超與謝玄不和睦。當時苻堅正想奪取晉朝天下,已經(jīng)像惡狼一樣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帶地區(qū),

又虎視眈眈地企圖侵占淮河以南廣大領(lǐng)土。這時朝廷中商議派謝玄北上討伐,大臣中間對此頗有不同看法。

(只有)郁超說:“謝玄這個人一定能成功。我過去曾經(jīng)與他一道在桓溫府中共事,發(fā)現(xiàn)他用人能盡其才,

即使是一些瑣細的小事,也能處理得恰如其分,從這些事推斷,任用他一定能使他建立功勛的?!敝x玄大

功告成后,當時的人都贊嘆都超有先見之明,又推崇他不因為個人的好惡而埋沒別人的才能。

(三)(2022?新疆?中考真題)閱讀【甲】【乙】兩篇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本布衣,筆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

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之敗軍之際,奉命之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裝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

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趣,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以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選自《出師表》)

1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果耕于南陽躬:鞠躬

B.當獎率三軍獎:鼓勵

C.至于斟酌損裁益:增加

D.則責攸之、祎、允等之幔慢:緩慢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第6頁共37頁

(2)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3.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憶:先帝當初三顧茅廬,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臨危受命,與先帝患

難與共;先帝臨終托孤,寄以興復漢室的大業(yè)。

B.諸葛亮上表的用語極為得體,語言率真質(zhì)樸,情感懇切忠貞,令人感動,時時不忘先帝,處處為后

主著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長輩的口吻。

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本文是諸葛亮呈給后主劉禪的表,抒發(fā)對先帝的感

激,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復漢室的決心。

D.這篇表文被視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贊揚。其高明之處在于用先帝的權(quán)威形象支持自己的觀點,

在輕描淡寫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乙】

先主病篤,召亮,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胖πе邑懼?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

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選自《三國志?蜀志》)

14.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B.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C.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D.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15.結(jié)合兩篇選文,說說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答案】11.B

12.(1)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那以來二十一年了。

(2)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么。

13.D

14.C

第7頁共37頁

15.①知恩圖報:為報答先帝之恩,貢獻了自己的一生;②盡職盡責:接受遺命后,夙夜憂嘆,鞠躬

盡瘁;③深謀遠慮:出師北伐前把朝廷內(nèi)外大事交代的非常清楚。

【解析】

1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辨析。

A.句意: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躬:親自;

C.句意: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益:好處:

D.句意: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慢:怠慢;

故選B。

1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1)受任,接受任命;于,在;際,時;奉命,奉行使命;爾來,從那時以來;有,又。

(2)臨,面對;涕零,流淚;言,說。

1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D.由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命于危難之間”等句子可知,諸葛亮是在輕描淡寫的文字中流露出自我肯定,并非選項所說“自我否定”。

故選D。

14.本題考查停頓劃分辨析。

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

般要作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本句句意為:我當用盡自己輔助的能力,獻出忠君不二

的氣節(jié),一直到死?!俺肌弊鳌敖吖呻胖?''效忠貞之節(jié)”的主語,“繼之以死”是一直到死的意思,

應(yīng)獨立斷開。故斷句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故選Co

15.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評價。

評價人物形象要根據(jù)文中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并從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質(zhì)方面進

行概括。由甲文“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可知,他對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心存感激,可見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由甲文“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和乙文“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可知,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盡智,仍一如既往,可

見其忠心耿耿;從平定南方后,意欲北定中原,興復漢室中,看到他既有一個政治家的眼光,又有軍事家

的頭腦,可見其雄才大略,深謀遠慮;向后主請求“討賊興復之效”時,可見其忠貞死節(jié)之心;向后主“進

盡忠言”時,作為人臣下屬的殷殷之心。

第8頁共37頁

【參考譯文】

【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

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

此卜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

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

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

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

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

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

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wù)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

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

過失;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

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么。

【乙】先主劉備病重,傳命召見諸葛亮,將后事囑托給他,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

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后完成統(tǒng)一全國的大事。如果我的繼承人劉禪能夠輔助的話,就輔助他;如果他不

具備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敝T葛亮哭泣著說:“我當用盡自己輔助的能力,獻出忠君

不二的氣節(jié),一直到死!”劉備又下詔書命令劉禪:“你和丞相一起處理事務(wù),要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他?!?/p>

(四)(2021?遼寧?中考真題)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

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

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

百里奚之未遇時也,亡虢①而虜晉,飯牛于秦,傳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

請膈

第9頁共37頁

事焉??姽唬骸百I之五羊之皮而屬事焉,無乃為天下笑乎?”公孫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

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彼信賢,境內(nèi)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為?”繆公

遂用之。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使百里奚雖賢,無得繆公,必無此名矣。今毫知世之無百里奚哉?

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務(wù)博也。

(選自《呂氏春秋?慎人》)

【注釋】①亡虢(gu6):當為“亡虞”,指從虞國出逃。②傳鬻(y£0:轉(zhuǎn)賣。③繆公:秦穆公。

16.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飯牛干秦皆以美干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B.請扈事焉屬引凄異(《三峽》)

C.彼信賢弗敢加也,必以停(《曹劌論戰(zhàn)》)

D.今帚知世之無百里奚哉是罩得為大丈夫乎(《富貴不能淫》)

17.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境內(nèi)將服,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

(2)無得繆公,必無此名矣。

18.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

19.請依據(jù)選文,回答問題。

(1)【甲】【乙】兩文相同的用人主張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2)你從【乙】文公孫枝的言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答案】16.D

17.(1)國內(nèi)都將會順服,故國也都會畏懼了,誰還有閑暇去恥笑呢?

(2)沒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沒有這樣的名聲。

18.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

19.(1)任人唯賢,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2)慧眼識才,心胸寬廣,忠君愛國,能言善諫。

第10頁共37頁

【解析】

第11頁共37頁

16.本題考查對一詞多義的把握能力。

A.表處所,在/表比較,比;

B.同“囑”,囑托,托付/連接;

C.確實,的確/實情;

D.都表疑問,譯為怎么,哪里;

故選Do

17.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解題時,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語境作答,重點詞語有:

①服:順服;畏:畏懼:暇:有空閑。

②得:被……得到;名:名聲。

18.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解題時,可根據(jù)句意斷句,該句可翻譯為“(百里奚的)謀略沒有不恰當?shù)模?/p>

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這些)增加了他的賢德”,“謀無不當”和“舉必有功”并列短語間應(yīng)作停頓,

“非……也”表判斷,“非”前應(yīng)斷開。故句子應(yīng)斷為:謀無不當/舉必有功/非加賢也。

19.(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由[甲]文中“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侍中、

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和[乙]文“信賢而任之,君之明”等語句可得

出兩文有著相同的用人主張,即善用賢人,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2)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由文中“公孫枝得而說之,獻諸繆公,三日,請屬事焉”“公孫

枝對曰:'信賢而任之,君之明也;讓賢而下之,臣之忠也。君為明君,臣為忠臣;彼信賢,境內(nèi)將服,

敵國且畏,夫誰暇笑哉’”等內(nèi)容提示可知,公孫枝積極推進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說明他慧眼識才;愿意

退位讓賢,說明他心胸寬廣;能為君主和國家考慮,說明他忠君愛國;能說服秦穆公改變主意,有理有據(jù),

說明他能言善諫。據(jù)此分析即可。

【參考譯文】

[甲]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

的時候,每逢跟我談?wù)撨@些事情,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fā)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

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

興就指日可待了。

[乙]

第11頁共37頁

百里奚沒有遇到有利時機的時候,從虞國出逃卻被晉國俘虜,(后來又)在秦國喂牛,用五張羊皮的價

格被轉(zhuǎn)賣。公孫枝得到百里奚后很高興,把他推薦給秦穆公,過了三天,(公孫枝)請求(秦穆公把)國事囑

托給百里奚(即對百里奚委以重任)。穆公說:“用五張羊皮買了他卻又要把國事囑托給他,這不是要被天

下人恥笑嗎?”公孫枝回答說:“相信賢人并任用他,這是君主的英明;讓位給賢人并(甘愿)處于賢人之

下,這是臣子的忠誠。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誠的臣子;他(如果)確實有賢德,國內(nèi)都將會順服,

敵國也都會畏懼了,誰還有閑暇去恥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的)謀略沒有不恰當?shù)模?/p>

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這些)增加了他的賢德(而是他本來就有賢德)。假如百里奚雖然有賢德,沒有被

穆公得到,也必定沒有這樣的名聲。如今怎么知道世上沒有百里奚這樣的人呢?所以君主想要尋求賢士,

不可以不廣泛地去尋求。

(五)(2021?廣西梧州?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

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以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巴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

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貞之

節(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苯ㄅd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

治事。傾之,又領(lǐng)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

且遣使聘吳,因結(jié)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網(wǎng)L圜以富饒乃迨成進武以俟

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fā),上疏《出師表》。

(節(jié)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病篤:病重。②嗣子:此指劉禪。嗣:繼承。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

(1)下列對乙文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B.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第12頁共37頁

C.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D.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第13頁共37頁

(2)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度竭鴛鈍庶:表示期望。

B.以彭其咎彰:表彰。

C.展以后事屬:通“囑”,囑托。

D.效忠貞之節(jié)效:貢獻,獻出。

(3)下列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報先帝晅忠陛下中峨冠項多髯者為東坡

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殘年余力

C.召亮于成都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D.繼之以死公將鼓之

(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說明出師北伐勢在必行,交代出師后朝政事宜,叮嚀后主牢記“先帝遺詔”。

B.乙文以時間為線,主要敘寫劉備托孤,諸葛亮盡心輔佐后主、以圖大志等事宜。

C.在寫法上,甲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描寫;乙文則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

D.甲乙兩文,一“表”一“傳”,體裁各異,但都表現(xiàn)了諸葛亮忠于蜀漢之情。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

【答案】20.(DD

⑵B

⑶A

(4)C

(5)①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②政事無論巨細都由諸葛亮決定.

【解析】

20.

第13頁共37頁

(1)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

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語句“軍資所出國

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的意思是:所需要的軍費(就由這兒個郡來出),蜀國因此而富足了起來。(諸

葛亮)于是訓練軍隊、講習式備,等待大舉出兵北伐。據(jù)此,正確的句讀為: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

講武/以俟大舉。故選D。

(2)考查對文言文詞語的理解。B.有誤,“彰”應(yīng)該解釋為:彰顯、揭示,不是“表彰”。故選B。

(3)本題考查虛詞的用法。

A.而:表并列/表并列;

B.以:介詞,把/介詞,憑借;

C.于:介詞,在/介詞,給;

D.之:助詞,補語的標志/助詞,補足音節(jié);

故選A。

(4)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C.甲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抒情;乙文則以敘述為主,輔以描寫。C項“甲

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描寫;乙文則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的分析是錯誤的。故選C。

(5)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

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

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臨(面對)、涕零(流淚,落淚)、言(說)”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無(無論)、巨細(大事小事)、咸(全,都)”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參考譯文】

【甲】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

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

方?,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上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

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

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

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漢室的任務(wù)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的罪過,從而用來告

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堇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

失;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方法,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

第14頁共37頁

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

第15頁共37頁

【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劉備在永安病得很厲害,傳命召見當時還在成都的諸葛亮,將后事囑托給他,

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后統(tǒng)一全國。如果我的繼承人劉禪能夠輔

助的話,就輔助。如果他不具備作為一個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敝T葛亮哭泣地說:“我

當用盡自己輔助的能力,獻出忠君不二的氣節(jié),一直到死!”劉備又下詔書命令劉禪說:“你和丞相一起

處理事務(wù),要像父親一樣侍奉他?!苯ㄅd元年,冊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開始治理國家的事務(wù)。后來,又加

封諸葛亮為益州牧。政事無論巨細都由諸葛亮決定。南部和中部的幾個郡聯(lián)合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劉備

剛剛?cè)ナ溃瑳]有輕易用兵作戰(zhàn),而是讓使者去吳國下聘禮,和他們結(jié)親,成了友好鄰國。建興三年(公元225

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這年秋天叛亂全部平定。所需要的軍費就由這幾個郡來出,蜀國因此而富足了

起來。諸葛亮于是訓練軍隊,講習式備,等待大舉出兵北伐。建興五年(公元把227年),諸葛亮率領(lǐng)各軍

向北前進,軍隊屯駐在漢中。臨出發(fā)時,上書了《出師表》。

(六)(2021?湖北荊門?中考真題)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

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

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令唯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

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宜帝說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

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

令大開四門,掃地欲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④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⑤山。

(節(jié)選自《三國志》)

【注釋】①晉宣帝:指司馬懿。②垂:將。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急走。

2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遂許先帝以您嬖(奔走效勞)B.由是辱激(感謝)

C.欲前赴延軍,相當又遠(距離)D.回跡反追,勢不相業(yè)(趕得上)

2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第15頁共37頁

例句:亮屯于陽平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B.皆以美于徐公(《鄰忌諷齊王納諫》)

第16頁共37頁

C.嘗射于家圃(《賣油翁》)D.休衩降干天(《唐睢不辱使命》)

23.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以先帝嘆息痛恨框、靈二帝昏庸誤國為告誡,意在促使后主親賢遠妥。

B.乙文寫“將士失色,莫知其計”,反襯了諸葛亮的鎮(zhèn)定自若。

C.乙文諸葛亮能“意氣自若”,是因為他認為可以和巍延前后夾擊司馬懿。

D.甲文在議論、記敘中融入抒情,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以記敘為主,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大智

大勇。

24.翻譯下列句子。

(1)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山。

【答案】21.B

22.C

23.C

24.(1)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后期衰敗的原因。(2)宣帝經(jīng)常說諸葛亮老持穩(wěn)重,突然顯

出弱勢,懷疑他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帶領(lǐng)士兵向北急走上山。

【解析】

21.B.有誤?!坝墒歉屑ぁ钡囊馑际牵何乙虼耸指袏^激發(fā)。感激:感奮激發(fā)。故選B。

22.例句:“于”是介詞,意思是:在;

A.介詞,對;

B.介詞,比:

C.介詞,在;

D.介詞,從,自;

故選Co

23.C.“是因為他認為可以和巍延前后夾擊司馬懿”有誤。根據(jù)“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

勢不相及”的意思“想要前往到延軍,相隔太遠,如果讓魏延反過頭來追擊司馬懿軍隊,勢必趕不上”可

知,諸葛亮能“意氣自若”,是因為了解司馬懿生性多疑。司馬懿認為諸葛亮突然顯出弱勢,一定有埋伏

的士兵。故選C。

第16頁共37頁

24.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親”,親近;“此”,這;“所以”,……的原因。

(2)重點字詞:“謂”,說:“猥”,突然;“疑”,懷疑;“引”,帶領(lǐng)。

【參考譯文】

(甲)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之所以衰敗

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wù)撨@些事情,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侍中、尚

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jié)不逾的大臣,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興,

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

份卑微,屈尊下駕來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卜分感動,就答應(yīng)

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乙)諸葛亮駐扎在陽平,派魏延各軍聯(lián)合向東進軍,諸葛亮唯獨留了一萬人守城。晉宣帝率領(lǐng)二十

萬人抵抗諸葛亮,而跟魏延的軍隊剛巧錯道前進,直接到了眼前,在諸葛亮六卜里的地方抵擋,偵察人員

對宣帝說諸葛亮城中兵少力弱。諸葛亮也J'解宣帝將到,己經(jīng)跟他迫近,想要前往到延軍,相隔太遠,如

果讓魏延反過頭來追擊司馬懿軍隊,勢必趕不上。將士們都失了神色,不知道有什么計謀,諸葛亮則神態(tài)

自若,下令軍中放倒旗幟,停止鼓聲,不得隨意離開營帳,又命令打開四面城門,掃地灑水。宣帝經(jīng)常說

諸葛亮老持穩(wěn)重,突然顯出弱勢,懷疑他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帶領(lǐng)士兵向北急走上山。

(七)(2021?廣西賀州?中考真題)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

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鴛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

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該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

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第17頁共37頁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

況守@時,府治②被火焚,文卷等燼。遺火?者,一吏也?;鹣ǎ瑳r守出坐礫④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

使歸畬。亟⑤自草奏,一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

足當哉!”奏上,罪止罰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頂無怨。使以今人處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

下人,況肯代人受過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選自《智囊》,有刪改)

【注釋】①況守:況,況鐘,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況鐘時任蘇州太守。②

府治:府衙。③遺火:因失職造成火災(zāi)。④礫:小石,碎石。⑤:急速,趕快。⑥周旋:這里是對待的意

思。

25.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言行惡劣;不道德

B.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秋效:功效

C.文卷芯燼悉:全,都

D.喝使歸舍舍:房舍,住宅

26.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記》)

B.以傷先帝之明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C.所以威行加無怨畫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于是不可及矣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27.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由敘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義,表明自己“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決心,表達“報先

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情感。

B.【乙】文況鐘“威行而無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擔火災(zāi)罪責。

C.【甲】文諸葛亮追敘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難與共的歷程,是想讓劉禪知道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激

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yè)。

D.【甲】【乙】兩文都運用了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描述上相比于【乙】

文更加具體生動。

28.請把第I卷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第18頁共37頁

(1)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2)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

29.【甲】【乙】兩文都體現(xiàn)了責任擔當意識,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怎樣才能擔負起自己肩上的重任?

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答案】25.A

26.C

27.B

28.(1)我因此感奮激發(fā),于是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力。

(2)這本來就是太守該負的責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夠承擔呢!

29.責任擔當,是一種枳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作為中學生應(yīng)盡心盡責,積極作為,對自己、

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負責,這樣才能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解析】

25.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A.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卑鄙;身份低微,見識

短淺。故選A。

26.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

A.介詞,把/連詞,表修飾;

B.助伺,的/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

C.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去|1;

D.介詞,在;介詞,對于。

故選Co

27.本題考查對材料內(nèi)容的理解。B.“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擔火災(zāi)罪責”錯。結(jié)合原文“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無怨”可知,況鐘“威行而無怨”的原因是他有擔當,不把罪責推給手下。選項只

是針對一件事說的,不夠全面。故選B。

28.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注意:

(1)由是:因此。感激:感奮激發(fā)。驅(qū)馳:奔走效力。

第19頁共37頁

(2)固:本來。此固太守事也:判斷句。當:承擔。

29.本題考查綜合拓展能力。此類題目雖然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但是很考查學生思維的深度

和表達的條理性。如何承擔責任,首先應(yīng)當認識到有些責任是必須承擔的,敢于當狼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個

人品格高下的標志;其次要明白責任有大有小,可以先從承擔小的責任開始,慢慢學著承擔大的責任。比

如首先承擔起自己的學習責任,其次承擔起家庭中的某些責任,班級中的責任,再過度到承擔對他人、對

社會、對國家的責任。

【參考譯文】

【乙】況鐘做太守時,府衙被火燒,文件書卷都燒成了灰燼,失職造成火災(zāi)的人是個小官員?;鹣?/p>

后,況鐘出門坐在碎石場匕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員百下,大聲叫喊讓他回到房舍中。趕快親自草擬奏折,

盡全力把罪責歸聚到自己身上,卻不用罪責連累小官員,開始小官員自己知道將要承擔死罪,況鐘感嘆說:

“這本來就是太守該負的責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夠承擔呢!”況鐘(將事情)上奏給皇上,論罪被罰沒俸祿。

況鐘對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擔當),這就是他行事有威嚴卻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讓如今的人處于這件

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過還想要推脫給手下的人,更何況愿意代替別人承擔過錯呢?況鐘的品格,就是在

這一點上讓人望塵莫及啊!

(A)(2022?江蘇淮安?模擬預(yù)測)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上①問魏征日:“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p>

上謂魏征曰:“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對日:

“然。天下未定則專取其才不考其行;喪亂造平,則非才行兼?zhèn)洌豢捎靡??!?/p>

上問魏征曰:“群臣上書可采,及召對多失次,何也?”對曰:“臣觀百司奏事,常數(shù)日思之,及至

上前,三分不能道一。況諫者拂意觸忌,非陛下借之辭色,豈敢盡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辭色愈溫,嘗

曰:“煬帝多猜忌,臨朝對群臣多不語。朕則不然,與群臣相親如一體耳?!?/p>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上:即唐太宗李世民。

【乙】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