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全考點第6章 學習的遷移 保持和遺忘全套_第1頁
教育心理學全考點第6章 學習的遷移 保持和遺忘全套_第2頁
教育心理學全考點第6章 學習的遷移 保持和遺忘全套_第3頁
教育心理學全考點第6章 學習的遷移 保持和遺忘全套_第4頁
教育心理學全考點第6章 學習的遷移 保持和遺忘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心理學全考點第6章:學習的遷移、保持和遺忘一、學習的遷移(一)什么是學習遷移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二)學習遷移的種類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叫“正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叫“負遷移”。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是“順向遷移”。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是“逆向遷移”。難易不同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叫“垂直遷移”。垂直遷移又分為由上而下的遷移和由下而上的遷移。(由下而上的遷移即較簡單學習對較復雜學習的影響;由上而下的遷移也叫“原則遷移”,指較復雜的學習對較簡單學習的影響。)難易相同的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水平遷移”。(三)學習遷移現象的理論解釋1.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乃是官能心理學。遷移是通過對組成心的各種官能的訓練,以提高各種能力如注意力、記憶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實現的。形式訓練說把訓練和改進心理的各種官能,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它重視的是所學習的東西的難度和訓練價值。2.共同要素論桑代克,一種學習之所以能促進另一種學習,是因為兩種學習具有完全相同的共同要素。新的共同要素理論是建立在安德森的“自適應控制理論”(簡稱為ACT理論)的基礎之上的。根據act理論知識,可以分為陳述性知識(關于物體或事件是什么的知識)和過程性知識(關于解題過程和操作程序的知識)。熟練的技能是陳述性知識被“編輯”為過程性知識的結果。兩種技能發(fā)生遷移的條件是,他們必須共用相同的過程性知識。3.概括化理論賈德1908年提出了解釋學習遷移的類化理論。他認為,只要一個人對他的經驗進行了概括,那么,從一個情境到另一個情境的遷移,是可以完成的。他傾向于把兩個情境的共同要素的重要性減到最低,強調經驗概括化的重要性。4.關系理論苛勒。格式塔心理學家強調,遷移概括化理論中的另一元素,他們認為,頓悟情境中的一切關系是獲得一般訓練的根本東西。5.遷移的元認知理論元認知是指認知主體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結果及與之相關的活動的認知,并做出適當的調節(jié)。(一般認為,元認知是伴隨認知活動而進行的,通常表現為結果預期、自我指導、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控等行為,它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不言自明的。)(四)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簡答題,選擇題)1.學習情境的相似性2.學習材料的性質(如果兩種學習材料本身彼此相似,使學習者很容易對相似的刺激予以同樣的反應,有助于遷移的發(fā)生)。例如,教兒童稱與母親年齡差不多的女士為阿姨是非常容易的事。3.學校活動的多樣性(學習者在學習中采用的方法或感受到的刺激越是多樣,就越能有助于該學習的遷移。)4.原學習的熟練和理解程度(熟練的學習是遷移發(fā)生的重要條件)5.年齡特征(學習材料如超越兒童的認知能力,縱使他們能“依樣畫葫蘆”,由于他們缺乏學習的概括能力,正遷移作用也難以產生,所以年齡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6.智力水平(智力較高的學生,較能發(fā)現兩者間的關系,較能應用先前的學習與后來的學習中。)(五)學習遷移的促進1.合理的安排課程與組織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強調理解3.課內和課外練習配合,提供應用機會4.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5.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二、學習的保持和遺忘(一)傳統的遺忘和保持理論1.遺忘的主要規(guī)律(1)遺忘曲線或保持曲線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它對課堂教學,特別是對復習的組織意義深遠。(2)保持內容的質變或歪曲保持內容的質變或歪曲(指記憶內容的質變或歪曲),常受個人心理特點的影響。一般而論,保持內容變化的傾向是同學習者的認知體系和價值體系或習慣相一致等。(3)記憶恢復記憶恢復即學習后間隔一定時間測得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得的保持量還要高的現象。2.遺忘產生的原因(1)生理原因例如,重創(chuàng)、疾病、營養(yǎng)不良等均可導致遺忘產生。(2)記憶痕跡衰退根據消退理論的解釋,大腦中的記憶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退。(3)干擾干擾主要是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指以前學過的內容干擾以后學習的內容;倒攝抑制是指以后學習的內容干擾以前學習的內容。3.克服遺忘的傳統策略(簡答題)(1.注意營養(yǎng)和健康,防止大腦創(chuàng)傷和心理障礙(2.加強記憶信心,提供愉快的學習經驗(3.提倡理解基礎上的記憶,使用合理的記憶方法(4.復習(5.過度學習(6.記憶術(二)動機性遺忘理論人們記憶某種信息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動機驅使的,那些會引起消極情緒的信息,很可能被遺忘。弗洛伊德提出了動機遺忘的理論,他稱之為壓抑理論。(三)記憶信息加工模式理論1.三種記憶轉化模式(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此模式認為,記憶信息加工模式由感覺登記(或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結構成分組成。編碼也是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重要機制。所謂編碼,是指把短時記憶的信息,改變成為容易加工和接受的形式的過程。對信息編碼的方式經常取決于學習任務的性質。組塊就是在記憶過程中把許多小單位組合成較大單位的信息加工過程。2.加工水平模式(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與其說是由于信息儲存在大腦中的“地方”產生的,不如說是由于他們獲得的加工類型產生的。記憶是隨著加工深度而增長的(四)有意義遺忘理論的運用1.解釋認知按層次組織的趨勢2.解釋和證明有意義保持的優(yōu)越性3.解釋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4.解釋記憶恢復現象5.解釋呈現材料與回憶材料的差異三、認知結構與遷移和保持(一)什么是認知結構認知結構一般而論,就是指頭腦里的知識結構。更精確地分析認知結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結構指某一學習者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和組織;狹義的認知結構指學習者在某一特殊知識領域內的觀念的內容和組織。(二)認知結構變量奧蘇貝爾提出了三個主要影響遷移與保持的認知結構變量(指標)。1.可利用性(指在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觀念的穩(wěn)定性和清晰性。(如果起固定作用的觀念不穩(wěn)定,而且模糊不清,它不僅不能為新的學習提供適當的關系和有利的固定點,而且會影響新的觀念與原有觀念的可辨別程度。)3.新舊觀念的可辨別性(新舊知識之間的相同與差異的程度。)(三)操縱認知結構主要變量的策略——利用組織者的教學技巧1.什么是組織者“組織者”指在有意義接受學習中,在呈現正式的學習材料之前,使用學生可理解的語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導性材料。這種引導性材料比正式的學習材料更一般、更概括,而且與學習材料關聯,充當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人們又將其稱為“先行組織者”)2.組織者的類型及其應用組織者可分為兩類:陳述性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