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常識_第1頁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常識_第2頁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常識_第3頁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常識_第4頁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純金屬的構造固體物質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在非晶體內,原子在空間是雜亂而無序的排列,例如,玻璃就是這神非晶體。在晶體內,原子(或分子)在空間是按一定的幾何規(guī)律排列的,它構成的空間格子,稱為晶格,所有固體金屬都屬于晶體。晶格是金屬結晶構造的最小單元,許多有規(guī)則的晶格,可組成形狀不規(guī)則的晶粒。這些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晶粒的大小和和形狀。1.純金屬的晶體結構純金屬的晶格主要有3種類型:體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這3種晶格的形狀如圖2-31所示。

1)體心立方晶格(圖2-31(a))從晶格中取出一個單位立方體,它由2個原子組成,8個頂角各有一個原子,但每個頂角上的原子是8個單位立方體所共有。在立方體中心,還有一個原子。常溫下的純鐵(又稱ɑ鐵)以及鉬、鎢、釩等是體心立方晶格。2)面心立方晶格(圖2-31(b))從晶體中取出一個單位立方體,它由14個原子,8個頂角各有一個原子,但每個頂角上的原子是8個單位立方體所共有。在立方體的6個平面中心,也各有一個原子,每個平面中心原子是兩個單位立方體所共有的。銅、鎳和溫度在910℃-1390℃時的純鐵(又稱γ鐵)等,是有這種面心立方晶格。3)密排六方晶格(圖2-31(c))從晶體中取出一個單位六方柱體,它由6個原子組成,12個頂角各有一個原子,每個頂角上原子是6個棱柱體所共有。上下兩個正六方面的中心,各有一個原子,每個原子是兩個相鄰六棱柱體所共有。在六方柱體的中心,還有3個原子。鋅、鎂等是有這種晶格。2.液體金屬的結晶過程金屬液體凝固為固體的過程,稱做結晶(或一次結晶)。當液態(tài)金屬冷卻到熔點以后,金屬內部就有一些原子開始穩(wěn)定下來,成為結晶的核心(簡稱晶核)。溫度繼續(xù)下降,一方面在已經產生的晶核附近,原子按一定的幾何規(guī)律凝結排列,長大為晶粒;另一方面又出現(xiàn)許多新的晶核,并陸續(xù)長大,直到全部液態(tài)金屬完全凝固為止。這種金屬的結晶過程,如圖2-32所示。

由此過程可知,金屬的結晶過程,是由兩個基本過程組成的,即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長大。下面分別介紹焊接熔池熔化金屬的結晶特征。1)晶核的形成熔池液態(tài)金屬中常有難熔金屬質點,作初始的晶核,然后長大為晶粒。熔合線上局部溶化的母材晶粒(稱半熔化晶粒),成為熔池金屬的結晶核心,形成焊縫金屬與母材金屬生長在—起的“聯(lián)生結晶”。熔合線處的母材晶粒越粗大,凝固后的焊縫金屬其晶粒也就越粗大。2)晶粒長大晶粒長大的方向是由邊緣指向熔池中心(溫度最高點)。由于熔池體積小、散熱快,結晶速度很快。結晶從母材金屬的半熔化晶粒上開始,柱狀晶較發(fā)達,而且柱狀晶的成長方向基本上與熔池界面相垂直,只有在熔池中心處或火口處,才有可能出現(xiàn)等軸晶。熔池金屬是在運動中結晶,晶粒在成長過程中有停頓現(xiàn)象,易產生層狀組織,從焊縫表面成形看即呈魚鱗紋。3)晶粒邊界晶粒與晶粒的交界面叫做晶粒邊界,簡稱晶界。熔池在結晶過程中凝固較快,焊件母材中有許多元素和少量夾雜物,熔池結晶時,高熔點的成分先析出,最后易熔的夾雜物被留在柱狀晶粒之間。3.合金的晶體構造及鐵碳平衡相圖1)合金的晶體構造合金中的原子也和純金屬一樣,在空間按一定的幾何規(guī)則排列,與純金屬相比要復雜得多。根據(jù)兩個元素相互作用關系,合金的晶體構造可分3類,分別是固熔體、金屬化合物和共析體,我們以鐵碳合金為例,來說明合金晶體的構造。(1)固熔體

一種物質均勻地熔解在另一種固體物質之中,所形成的熔合體叫固熔體。根據(jù)固熔體內原子排列情況,還可分為置換固熔體和間隙固熔體,如圖2-33所示。

某一元素晶格上的原子,一部分被另一元素的原子所取代的固熔體,叫置換固熔體。若某一元素晶格上的原子沒有減少,而另一元素的原子擠入其原子的間隙中,形成的固熔體,叫做間隙固熔體。碳原子擠進ɑ鐵的體心立方晶格間隙處,形成的間隙固熔體,稱為鐵素體。由于碳原子的擠入,使ɑ鐵的晶格歪扭,從而使鐵素體的塑性變形阻力增大。這就是鐵素體比純鐵的強度和硬度稍高的原因。(2)金屬化合物合金中的兩種元素,按一定的原子s數(shù)量之比相化合而形成一種新的化合物,例如Fe3C,稱為滲碳體。它的分子是由3個鐵原子和1個碳原子組成的,含碳設為6.67%。滲碳體的晶格是由復雜的八面體組成,占據(jù)頂角或心部位置的是碳化鐵分子,而不是碳或鐵的原子。滲碳體的硬度很高(70HRC-75HRC),塑性幾乎等于零。在某種條件下,它可以分解為碳和鐵。(3)共析體

共析體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晶體結構混合而成的,在顯微鏡下呈非均勻組織結構。例如,常溫下鐵素體和滲碳體,是互相不溶解的兩種晶體結構,它們在鋼中形成-種共析體邊稱機械混合物,稱為珠光體。以機械混合物存在于鋼中的滲碳體,顯著提高了鋼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卻降低了鋼的塑性。2)金屬的同素異構轉變如前所述,金屬的結晶構造通常指金屬由液態(tài)凝固為固態(tài)晶格類型。但有些金屬(鐵、錳、鋅、錫等)在固態(tài)下,隨著溫度的變化,它的結晶構造也由一種晶格變?yōu)榱硪环N晶格。如純鐵在室溫下是體心立方晶格(ɑ鐵),當溫度升高到912℃時,由體心立方晶格變?yōu)槊嫘牧⒎狡犯瘢é描F),并一直保持到1394℃。當溫度為1394℃-1535℃(熔化溫度)時,又轉變?yōu)轶w心立方晶格(δ鐵)。金屬在固態(tài)下的結晶構造隨溫度的變化而轉變的現(xiàn)象,叫同素異構轉變。各種晶格的鐵對碳和合金元素的溶解能力不是不同的。例如,面心立方晶格的γ鐵,比體心立方晶格的ɑ鐵有更多的間隙,可以讓碳原子擠進去。γ鐵最高溶碳量為2.11%,我們把碳在γ鐵中的固體叫奧氏林。而ɑ鐵最高溶碳量為0.02%。金屬的同素異構轉變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它是熱處理的理論基礎之一,也是焊縫熱影響區(qū)各區(qū)段與基本金屬金相組織不一樣的依據(jù)之一。上述的鐵素體、滲碳體、奧氏體、珠光體等都稱為金屬的組織。為了區(qū)別單一的結晶構造,還是幾種結晶構造的混合,通常將單一結晶構造的叫做相。如鐵素體、滲碳體、奧氏體都叫單相組織。而珠光體則是鐵素體與滲碳體的雙相組織,籠統(tǒng)地稱為金相組織。金相組織是在放大100倍-1000倍的顯微鏡下來觀察的,幾種常見的金相組織如圖2-34所示。

3)鐵碳平衡相圖鋼的含碳量不同,在不同溫度下碳鋼的組織變化也各不相同。若將各種成分的碳鋼.在平衡狀態(tài)(即經過很長時間,碳鋼的組織成分仍然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所具有不同組織總和起來,即可得到鐵碳平衡相圖,如圖2-35所示。鐵碳平衡相圖是研究鐵碳合金的基礎。由于含碳量高于6.69%的鐵碳合金脆性極大,沒有使用價值,因而鐵碳平衡相圖只研究Fe-Fe3C部分。鐵碳平衡相圖中,各主要點的含義、溫度以及含碳量列于表2-2中。圖2-35中,ABCD為液相線,AHJECF為固相線。E點為區(qū)分鋼和生鐵的分界點;S點常被稱為共析點。S點左邊的鋼稱為亞共析鋼,共組織結構為珠光體+鐵素體。S點右邊的鋼稱過共析鋼,其組織結構是珠光體+滲碳體。平衡相圖上幾條線代表的意義分別為:PQ線:表示鐵素體在0~727℃之間時所能溶解碳的最大量,或稱為碳在鐵素體中的固熔線。PG線:表示鐵素體在727℃~912℃之間時,所能溶解碳的最大量。溫度在912℃時,鐵素全本身開始轉變?yōu)閵W氏林。PSK線:稱為共析線,相當于727℃。它表示含碳量0.77%的鋼在緩慢冷卻時,奧氏體全部轉變?yōu)橹楣怏w的溫度。反之在緩慢加熱時,它又為珠光體全部;轉變?yōu)閵W氏體的溫度,此線常用A1表示。GS線:是碳鋼奧氏體的轉變溫度線,即在緩慢加熱時,鐵素體向奧氏體轉變的溫度。反之當緩慢冷卻時,則是奧氏體向鐵素體轉變的溫度。常以A3表示。SE線:表示含碳量超過0.77%的鋼,在緩慢冷卻時,由奧氏體內析出二次滲碳體的溫度,常以Acm表示。JE線:叫固相線。表示含義為鋼在加熱時,開始溶化的臨界溫度,或冷卻時,液體合金全部凝固為奧氏體的溫度。BC線:叫液相線。表示碳鋼加熱時,全部轉變?yōu)橐后w合金的臨界溫度,或冷卻時,液體開始結晶的溫度由此可看出,含碳量越高的鋼,其凝固點(或熔點)越低。NJ線:表示奧氏體開始轉變?yōu)棣蔫F的溫度。NH線:表示奧氏體完全轉變?yōu)棣蔫F的溫度。在鐵碳平衡圖上,各種合金通??砂春剂亢徒M織的不同分為3類。(1)工業(yè)純鐵。(2)鋼,包括亞共析鋼、共析鋼和過共析鋼。(3)白口鑄鐵,包括亞共晶白口鑄鐵、共晶白口鑄鐵和過共晶白口鑄鐵,其含碳量與平衡組織的關系如表2-3所列。二、鋼的熱處理1.鋼的固態(tài)相變所謂固態(tài)相變,即為鋼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其金相組織產生的各種不同轉變。1)加熱時的轉變從鐵碳平衡相圖可以看出,亞共析鋼當加熱溫度超過A3線時,珠光體中的鐵素體與滲出碳體,首先形成奧氏體,但晶粒很細小。所形成的奧氏體晶粒,把珠光體外的鐵素體吸收,如圖2-36所示。當加熱溫度超過A3線很多,比如低碳鋼加熱到1050℃以上,并停留較長的時間時,奧氏體晶粒便會迅速長大,且從粗大的晶粒澡析出針狀鐵素體,形成魏氏組織。提高了強度,降低了塑性和韌性。這些都是我們在焊接中不希望出現(xiàn)的。2)冷卻時的轉變當溫度降至A3線以下,亞共析鋼將沿著奧氏體晶粒邊界首先出鐵素體,這時奧氏體中的碳量就增高了。當奧氏體中的含碳撤高至0.77%時,滲碳體和鐵素體就會產生各自間的小片狀晶粒,成為珠光體。而鐵素體和珠光體顆粒,卻與原來奧氏體晶粒相差不多(圖2-37)。冷卻時的轉變,是奧氏體晶粒的分解。冷卻速度越慢時,奧氏體便在原晶粒大小的基礎上分解為鐵素體和珠光體。一般希望的是珠光體顆粒小,而片狀組織又不太細,這樣會提高強度、塑性和韌性。但冷卻速度很快時,奧氏體來不及分解為珠光體和鐵素體,而形成又脆又硬的淬火組織,稱為馬氏體。2.鋼的熱處理將金屬加熱到某一溫度,在該溫度下保持一定的時間。然后按一定的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這一過程稱為熱處理。加熱溫度的高或低、保溫時間的長或短、冷卻速度的快或慢,將對鋼的組織變化,產生很大的影響。焊接時,焊縫熱影響區(qū)受焊接熱循環(huán)的作用,實質上就是經受了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1)退火將鋼加熱到A1線或A3線以上30℃~50℃,并保溫一段時間,然后緩慢均勻地冷卻到室溫,或冷卻到A1線以下的某一溫度,并停留一段時間后,再在空氣中冷卻,這一過程叫退火。退火可以降低硬度、細化晶粒和消除內應力。焊接結構常用退火的方法來消除焊接應力。其加熱溫度在A1線以下,一般為600℃~650℃,保溫時間按(4min~5min)/mm計算(但不少于lh),然后在爐中或空氣中冷卻。2)正火把鋼加熱到A3線或A線以上40℃~60℃,保溫一般時間,然后在空氣中冷卻,這一過程叫做正火。正火可以細化鋼的晶粒,提高鋼的強度和硬度。由于在空氣中冷卻得快,則正火后鋼的晶粒較退火更細,強度和硬度也都比退火時髙。3)淬火對于亞共析鋼淬火時加熱溫度應高于A3線30℃~50℃,并要在此溫度下保溫一段時間,使鋼的組織全部轉變?yōu)閵W氏體,然后在油中或水中急冷,這—過程叫做淬火。由于冷卻速度太快,奧氏體來不及分解為鐵素體+珠光體,而生成淬火組織。含碳量較高的鋼,其淬火組織為馬氏體,馬氏體是碳熔于體心立方晶格中的過飽和固熔體,呈白色針狀質,硬而脆。在焊接含碳董較高的鋼時,熱影響區(qū)易出現(xiàn)這種組織,促使產生冷裂紋。而對低碳鋼,則不易淬火成為馬氏體,則焊接也不易產生冷裂紋。在焊接有淬火傾向的鋼時,常采用預熱和焊后保溫緩冷等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