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講義-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1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講義-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2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講義-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3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講義-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4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四章 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講義-人教版高三地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講義第1課時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最新考綱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名師解讀思維導圖1.識記: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表現形式和對地貌的影響。2.理解: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3.應用:運用內外力作用解釋地貌的形成。考點一內力作用[知識整合]1.能量來源:主要是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能。2.表現形式及作用表現形式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地殼運動水平運動形成綿長的斷裂帶和巨大的褶皺山脈垂直運動引起地勢的起伏變化和海陸變遷巖漿活動巖漿只有噴出地表才能直接影響地表形態(tài)變質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態(tài)[深度思考]地殼運動的類型及分析判斷運動類型水平運動垂直運動巖層運動方向地殼運動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巖層發(fā)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地殼運動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巖層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隆起和凹陷對地形的影響形成斷裂帶和褶皺山脈常形成高原、斷塊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舉例東非大裂谷、喜馬拉雅山臺灣海峽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灣海岸的變遷相互關系①它們相伴發(fā)生②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區(qū)域,兩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高考探究]1.(2013·廣東文綜,1)右圖為某地實景圖。其所示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運作用B.地殼運動C.變質作用D.風化作用解析本題以實景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地質構造是由地殼運動導致巖層的變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圖示地質構造的形成原因應是地殼運動,故B項正確。答案B2.(2011·山東文綜,4)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區(qū)域地貌景觀和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Ⅰ、Ⅱ、Ⅲ、Ⅳ處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解析圖中顯示,Ⅱ處是斷層,Ⅳ處是巖漿侵入,均為內力作用所致。答案D1.以地質剖面圖或地貌景觀圖為載體考查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2.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和形成的地貌是近三年高考的常考點考點二外力作用[知識整合]1.能量來源:主要是太陽輻射能。2.主要表現形式表現因素作用風化作用溫度、水、生物①使巖石發(fā)生崩解和破碎;②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條件侵蝕作用水、冰川、空氣等①對地表巖石及其風化產物進行破壞;②常使被侵蝕掉的物質離開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蝕地貌搬運作用風、流水、冰川等①移動風化或侵蝕的產物;②為堆積地貌的發(fā)育輸送大量物質堆積作用外力減弱或遇到障礙物被搬運的物質堆積下來[深度思考]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態(tài)更加豐富多彩,其表現形式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外力作用互為條件、緊密聯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種地貌,其中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形成的地貌尤為普遍。1.主要的侵蝕作用及形成地貌侵蝕類型形成的地貌形態(tài)分布地區(qū)風力侵蝕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洼地、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例如,雅丹地貌)流水侵蝕侵蝕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tài)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例如,長江三峽、黃土高原地表的千溝萬壑)溶蝕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嶇,地表水易滲漏可溶性巖石(石灰?guī)r)分布地區(qū)(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蝕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蝕平原、冰蝕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2.主要的沉積作用及形成地貌沉積類型形成的地貌形態(tài)分布地區(qū)冰川沉積雜亂堆積,形成冰磧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地區(qū)流水沉積形成沖積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沖積平原(中下游)顆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積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如,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風力沉積形成沙丘和沙漠邊緣的黃土堆積干旱內陸及鄰近地區(qū)3.圖解外力作用之間的關系風化使地表巖石由堅硬變得松動、破碎、易被侵蝕,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運過程中不斷發(fā)生堆積,結果使下層的碎屑物質被壓緊、固結形成新的巖石。新的巖石出露地表后再次發(fā)生上述過程,如右圖所示:【方法技巧】主要外力作用類型的判斷技巧(1)依據地貌形態(tài)判斷高山上的破碎巖石顯示為風化作用;山谷中的碎石堆積顯示為流水的搬運、沉積作用;坡面的溝壑縱橫顯示為流水的侵蝕作用;峰林和溶洞等顯示為流水的侵蝕作用;沙丘顯示為風力的搬運、沉積作用;海邊的嶙峋沿岸顯示為海浪的侵蝕作用等。(2)依據區(qū)域環(huán)境判斷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以風力作用為主,多風力侵蝕、搬運和沉積地貌;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以流水作用最為顯著,多流水侵蝕和流水堆積地貌;高山地區(qū)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區(qū)多海浪侵蝕、沉積作用等。[高考探究](2014·安徽文綜,32)鄱陽湖地區(qū)夏季的風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位置變化的影響。鄱陽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遼闊;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歸槽成為“贛江”(下圖)。圖中的沙嶺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萬年前,由松散沙粒組成。沙山臨湖一側發(fā)育了一系列壟(脊)槽(谷)相間的地形。讀圖,完成下題。1.沙山及沙山上壟槽相間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A.風力堆積、流水侵蝕B.流水堆積、風力侵蝕C.風力堆積、風力侵蝕D.流水堆積、流水侵蝕解析該地全年以偏北風特別是東北風為主,而沙山位于臨湖西南一側,且由松散沙粒組成,故沙山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風力堆積作用,其沙源來自于枯水期露出的湖灘。沙山上的壟槽延伸方向與盛行方向一致,冬季風勢力強且經過湖面時摩擦力較小,風力侵蝕作用強,形成壟槽相間的地形。答案C(2013·福建文綜,9~10)右圖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讀圖完成2~3題。2.該沙丘位于()A.沖積扇B.洪積平原C.三角洲D.河漫灘3.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2題,一般沖積扇位于山前開闊地段,洪積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qū),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區(qū)。而題干明確告知為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再結合圖可確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灘。故選D。第3題,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動受山地阻擋時,沙在風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風坡面較緩,背風坡面較陡,再結合景觀圖可確定選C。答案2.D3.C1.以地質剖面圖為載體考查外力作用的特點2.以區(qū)域圖或地貌景觀圖為載體考查外力作用的分布規(guī)律及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考點三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知識整合]1.巖石(1)概念:巖石圈(地殼)中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體積較大的固態(tài)礦物集合體。(2)分類:按成因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3)三大類巖石的成因與常見巖石成因常見巖石巖漿巖侵入巖巖漿在地表以下冷凝成為巖石花崗巖(最常見)噴出巖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巖石玄武巖和流紋巖、安山巖沉積巖裸露于地表的巖石在風化作用下產生的碎屑物質經過漫長的歲月,沉積、固結為巖石礫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變質巖由于巖石存在的條件,如溫度、壓力等產生變化,導致巖石原先的結構、礦物成分等發(fā)生變化而形成的巖石片麻巖、大理巖、石英巖、板巖2.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生,周而復始,構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蓺w納為右面的模式圖號碼原物質地質作用生成物質①巖漿冷卻凝固作用巖漿巖②巖漿巖、變質巖和已生成的沉積巖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沉積巖③巖漿巖、沉積巖和已生成的變質巖變質作用(溫度、壓力)變質巖④各類巖石重熔再生作用巖漿【技巧點撥】巖層新老關系判斷方法(1)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規(guī)律是巖層年齡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年齡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巖漿巖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巖的關系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于其所在的巖層。(3)變質巖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巖漿活動的影響,因而變質巖的形成晚于其相鄰的巖漿巖。(4)如果是海底巖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齡越小,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齡越大;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齡越大,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齡越小。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深度思考]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圖的判讀1.判斷三大類巖石和巖漿(以下圖為例)判斷三大類巖石和巖漿,大致可以用進出箭頭的多少來區(qū)分:①巖漿:三進一出。②巖漿巖:一進三出。③變質巖和沉積巖:二進二出。注:沉積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積巖,沉積巖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層理構造。2.判斷箭頭含義①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冷卻凝固,是內力作用。②指向沉積巖的箭頭——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是外力作用。③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變質作用,是內力作用。④指向巖漿的箭頭——重熔再生作用,是內力作用。3.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在實際考題中有許多種變式圖,如下圖所示:[高考探究](2013·上海地理,5~6)巖石物質循環(huán)模型說明巖石通過不同的過程可以從一種形態(tài)轉化成為另一種形態(tài)。讀圖,回答1~2題。1.大理巖是石灰?guī)r經過程①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A.溫度升高,壓力降低B.溫度降低,壓力升高C.溫度升高,壓力升高D.溫度降低,壓力降低2.圖中能夠反映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形成過程的代碼是()A.②B.③C.④D.⑤解析第1題,考查地殼物質循環(huán)。石灰?guī)r經過高溫、高壓的變質作用變質成變質巖。①過程代表變質作用,這一過程中溫度升高,壓力升高。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第2題,考查海底地形與地質作用。大洋中脊位于板塊的生長邊界,巖漿從板塊的分離邊界處噴發(fā)形成海嶺。大洋中脊處新的洋殼是因為巖漿活動形成。圖中④表示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答案1.C2.C3.(2012·浙江文綜,4)專家認為,欣賞旅游景觀,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題?!榜R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边@是宋朝詩人王禹偁謫居陜西時,描述山村風景的《村行》。下列對地貌旅游資源所構成的巖石類型的表述,正確的是()A.火山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花崗巖B.丹霞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流紋巖C.巖溶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可溶性的沉積巖D.球狀風化形成的山石景觀的巖石構成是砂巖解析火山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噴出型巖漿巖,而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由紅色砂礫巖構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種地貌形態(tài)是丹霞地貌景觀;巖溶地貌景觀的巖石構成是可溶性沉積巖;球狀風化形成的山石景觀的巖石是花崗巖。答案C4.(2012·山東文綜,3)下圖為某區(qū)域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甲地層褶皺后,該區(qū)域先后發(fā)生了()A.沉積作用、侵蝕作用、巖漿侵入B.巖漿侵入、侵蝕作用、沉積作用C.巖漿侵入、沉積作用、侵蝕作用D.侵蝕作用、沉積作用、巖漿侵入解析本題考查內外力作用、地質構造、地殼物質循環(huán)等。讀圖可知,甲向上拱起為背斜,其頂部缺失說明該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蝕,甲上覆巖層為沉積巖,說明該地在受到侵蝕之后又發(fā)生了沉積作用;然后又發(fā)生了巖漿活動,巖漿侵入形成了花崗巖,故D項正確。答案D1.以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為載體考查巖石類型及地質作用2.以地質剖面圖、文字材料為載體考查巖石類型的判斷以及巖層新老關系[課后作業(yè)提升]模擬演練讀下面景觀圖片,回答1~2題。1.甲景觀圖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殼的水平運動B.地殼的垂直運動C.劇烈的火山活動D.外力的強烈侵蝕2.乙圖中地質構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巖層受擠壓后被侵蝕B.巖層受擠壓后經沉積C.巖層受張裂后被搬運D.巖層受張裂后經沉積解析第1題,由甲圖可知,景觀懸崖壁立(是我國著名的華山景觀),突出反映了地殼巖層沿斷裂面相對上升形成的地貌。第2題,由乙圖可知,巖層受擠壓形成褶皺,褶皺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經外力侵蝕或地殼上升后才出露地表。答案1.B2.A讀紅海剖面示意圖,回答下題。3.圖示區(qū)域的地殼和圖中①類巖石的說法,正確的是()A.地殼以水平張裂作用為主、此類巖石可能帶有氣孔B.地殼以水平擠壓作用為主、由巖漿通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的C.地殼以垂直上升運動為主、因水平擠壓,斷裂變質而成D.地殼以垂直下降運動為主、可重新返回巖石圈中的軟流層答案A讀下圖,完成4~5題。4.圖示景觀中,主要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選項中,與形成圖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關的是()A.巖性的軟硬B.河流的水量大小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D.風力大小和風向解析第4題,圖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是我國四種典型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其中①代表流水溶蝕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②代表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景觀,③代表沙漠中最為常見的由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沙丘,④代表干旱地區(qū)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風蝕蘑菇。第5題,風蝕蘑菇往往是由于氣候干旱,風力強勁,風力吹揚地表的沙塵對巖石打擊、磨蝕而成,其形態(tài)也可能與巖石的上硬下軟有關。但與河流水量大小無關。答案4.D5.B雁蕩山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時期巖漿冷卻凝固形成的地層中發(fā)育的多級巖嶂、巖檻瀑布尤為獨特。下圖為該類景觀發(fā)育過程中的某三個階段。讀圖回答6~7題。6.構成該地景觀的主要巖石是()A.大理巖B.巖漿巖C.沉積巖D.變質巖7.該類景觀的發(fā)育過程及主要內力作用是()A.③②①地殼下沉B.②①③地殼下沉C.②①③流水侵蝕D.②①③地殼抬升解析第6題,由題干可知形成該地景觀的主要巖石為巖漿巖。第7題,圖示景觀主要是由地殼抬升、河流侵蝕而形成的。答案6.B7.D當地時間2014年11月22日,墨西哥科利馬火山噴發(fā),形成數千米高煙柱。圖甲表示地殼物質循環(huán)過程,序號表示地質作用;圖乙為某種地貌景觀照片。讀圖完成8~10題。8.圖甲中的序號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噴發(fā)的是()A.①B.②C.③D.④9.與圖乙中地貌景觀成因類似的地質作用是()A.②B.③C.④D.⑤10.山玉指產于山上的原生礦,是海洋時期白云石大理巖遇巖漿熱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國重要的山玉產區(qū),圖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A.aB.bC.cD.d解析第8題,從圖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巖漿的噴出,可以形成火山。第9題,圖乙中地貌景觀為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山前沖積扇,圖甲中③表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第10題,由山玉“是海洋時期白云石大理巖遇巖漿熱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屬于變質巖,圖甲中a為侵入型巖漿巖,b為噴出型巖漿巖,c為沉積巖,d為變質巖。答案8.B9.B10.D(2015·北京朝陽檢測)下圖為莉娟同學所攝我國東北某地的自然風光(甲)及在周邊拾得的與該景觀形成直接相關的代表性巖石(乙)的圖片,據此回答11~12題。11.甲圖景觀是()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C.地殼下陷形成的湖泊D.巖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12.乙圖巖石()A.可能為石灰?guī)rB.是巖漿噴出地表冷凝而成C.可能為變質巖D.具有層理結構解析第11題,圖中為一處火山的俯視圖,中心為火山口附近形成的湖泊。第12題,圖中巖石具有氣孔構造,為噴出巖,是巖漿沿著地殼的斷裂帶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的。答案11.A12.B13.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處的巖石為三大類巖石中的哪類巖石?請簡述判斷理由。(2)如果用C、D分別表示花崗巖和玄武巖,請將字母填入圖中的適當位置?;◢弾r和玄武巖的形成有何不同?(3)巖石A、B接觸地帶可能形成哪種巖石?(4)A、C、D巖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簡述其理由。解析由圖可知,A為沉積巖,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花崗巖為侵入巖,應標注在B類巖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巖為噴出巖,應標在地表。A與B接觸,會因高溫高壓而變質形成變質巖。沉積巖中可能找到化石,C、D為巖漿巖,沒有化石。答案(1)沉積巖。具有明顯的層理結構。(2)標注略(C標注在B巖石的下半部,D標注在B地頂端(地表)。玄武巖屬巖漿巖中的噴出巖,是巖漿噴出地表冷卻凝固而成的,花崗巖屬巖漿巖中的侵入巖,是巖漿侵入地殼裂隙冷卻凝固而成的。(3)變質巖。(4)AA是沉積巖,C、D均是巖漿巖,只有在沉積巖中才可能存在化石。再悟高考(2013·江蘇地理,7~8)下圖是某流域地質簡圖,甲、乙、丙三地有礫石堆積物(見下圖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礫石堆積物中發(fā)現了金剛石。讀圖回答14~15題。14.含金剛石堆積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積B.流水沉積C.風力沉積D.風化殘積15.圖中可能找到金剛石礦的地點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4題,甲地處于河流彎曲處的凸岸,流速較慢,流水沉積作用顯著。第15題,金剛石堆積物是由流水搬運而來的,故金剛石礦一定位于甲地上游,排除A、D兩項;含金剛石堆積物多為礫石等大顆粒沉積物,而③地為砂粘土堆積物,顆粒較小,②地為巖漿巖,且周圍多斷層發(fā)育,巖石破碎,故在②地可能找到金剛石礦。答案14.B15.B(2014·天津文綜,7)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題。上圖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質海岸,且屬于地殼持續(xù)下沉區(qū)。16.經考證發(fā)現,近30年來,甲地海岸線基本穩(wěn)定,乙地海岸線向海推進,丙地海岸線向陸后退。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態(tài)B.泥沙沉積量C.河網密度D.抗侵蝕能力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質海岸。由圖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流水沉積作用明顯;故海岸線的進退主要受泥沙沉積量的影響。答案B17.(2013·天津文綜)讀圖,圖中一些珊瑚島海岸,分布著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這些沙灘形成于()太平洋珊瑚礁(島)分布示意圖A.風化作用B.侵蝕作用C.搬運作用D.沉積作用答案D18.(2012·北京文綜)下圖為溫帶某景區(qū)導游圖。在圖示景區(qū)的主要自然景觀中()A.峽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B.河流補給主要靠冰雪融水C.瀑布的落差受徑流量控制D.湖泊是火山口積水形成的答案A(2010·山東文綜,5~6)下圖為某地地質地貌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19.圖中巖石和地貌形態(tài)形成的先后順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20.該類地貌發(fā)育典型的山區(qū)()A.風蝕現象顯著B.巖石類型是花崗巖C.土層較薄,土壤貧瘠D.地表水豐富,地下水貧乏解析第19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是:在海洋沉積環(huán)境下,形成石灰?guī)r層;石灰?guī)r層在地殼運動作用下,抬升形成陸地;地下石灰?guī)r層遭受流水溶蝕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隨著地殼進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蝕、沉積作用下,溶洞內部形成石鐘乳、石筍等。故D正確。第20題,喀斯特地貌發(fā)育的環(huán)境:淺層石灰?guī)r層,濕熱的氣候條件。喀斯特地貌發(fā)育典型的山區(qū),降水豐富,流水的侵蝕作用較強,土層較薄,土壤貧瘠;喀斯特地貌區(qū),地形崎嶇,巖層破碎,地表水貧乏。故正確選項為C。答案19.D20.C(2010·北京文綜,1~2)下圖是“八達嶺長城照片”,該段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巖侵入體上。讀圖,完成21~22題。21.圖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別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22.八達嶺地區(qū)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歷的地質過程依次是()A.固結成巖—風化剝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升B.地殼抬升—侵蝕搬運—巖漿侵入—風化剝蝕C.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D.侵蝕搬運—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固結成巖解析第21題,山脊是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高聳的部分,山脊高于兩側;山谷是指山脊之間的低洼部分。從圖中可以看出,④為山脊,⑤為山谷。第22題,花崗巖屬于巖漿巖,是巖漿侵入巖石圈上部形成的,后來地殼抬升,經風化、侵蝕、搬運等外力作用將其上部巖層除去才出露。答案21.D22.C

第2課時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最新考綱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名師解讀思維導圖1.理解內力作用形成的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斷層的特征及對地貌的影響及其在找水、找礦、工程建設方面的意義。2.理解地形對交通線路布局的影響。3.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分布及其對聚落分布和生產、生活的影響??键c一褶皺山、斷塊山與火山[知識整合]1.褶皺山(1)褶皺①概念:巖層在強大的擠壓作用下,發(fā)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②基本形態(tài)——背斜和向斜。判斷方法從形態(tài)上背斜向斜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從巖層新老關系上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部分巖層較新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部分巖層較老圖示構造地貌未侵蝕地貌常形成山嶺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蝕后地貌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圖示【學法指導】背斜、向斜的判讀區(qū)分背斜和向斜構造時,不應單純的從形態(tài)上來判斷,而應從巖層的新老關系方面進行研究。中心巖層老,兩翼巖層新,為背斜;中心巖層新,兩翼巖層老,為向斜。例如:下圖中A為背斜,而B為向斜。2.板塊構造學說(1)板塊構造學說基本觀點①地球表層的巖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被斷裂帶分割成六大板塊,其中A為亞歐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C為印度洋板塊、D為美洲板塊、E為非洲板塊、F為南極洲板塊。②板塊處于相對的運動狀態(tài)。內部比較穩(wěn)定,邊界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2)兩種邊界與地形eq\a\vs4\al(①擠壓碰撞,消亡邊界)eq\b\lc\{\rc\(\a\vs4\al\co1(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常形成山脈、高原,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擠壓碰撞,常形成海溝、山脈或島弧))eq\a\vs4\al(②張裂分離,生長邊界)eq\b\lc\{\rc\(\a\vs4\al\co1(\a\vs4\al(陸地板塊內部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海洋中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大洋中脊)))3.斷塊山(1)斷層: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巖石的承受能力時,巖體發(fā)生破裂,并沿斷裂面發(fā)生明顯的位移。(2)斷層的位移類型位移類型表現水平方向會錯斷原有的各種地貌,或在斷層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對下降形成谷地和低地相對上升發(fā)育成山嶺或高地4.火山(1)熔巖高原:巖漿沿著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而形成。(2)火山①形成:巖漿沿著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而形成。②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錐兩部分。[深度思考]1.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1)找礦:①背斜為良好的儲油構造。由于天然氣最輕,分布于背斜頂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間為石油,如上圖所示。②利用向斜確定鉆礦的位置。煤、鐵礦等沉積礦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2)找水:①“向斜巖層蓄水好,水量豐富容易找”。向斜構造有利于地下水補給,兩翼的水向中間匯集,下滲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如上圖所示。②利用斷層找水,斷層往往是地下水外露的地方。如上圖所示。(3)工程建設:①建筑、工程隧道選址應避開斷層,在斷層地帶搞大型工程易誘發(fā)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②向斜構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現為盆地,修筑鐵路、開鑿隧道時應避開向斜部位,因為向斜是地下水匯集區(qū),如果在向斜部位開鑿,隧道可能變?yōu)樗?。開鑿隧道宜選擇在背斜部位,該結構不僅結實堅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無積水。如上圖所示。2.板塊運動對地貌的影響板塊相對移動方向對地貌的影響舉例形成邊界的類型板塊張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嶺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等生長邊界←|→板塊相撞(相向移動)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喜馬拉雅山系、阿爾卑斯山系消亡邊界→|←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相撞大洋板塊因密度較大,位置較低,便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這里往往形成海溝;大陸板塊受擠上拱、隆起形成島嶼和海岸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嶼、安第斯山脈、臺灣山脈等消亡邊界→|←[高考探究](2014·山東文綜,12)下圖a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實習的觀測點分布圖,①~④為觀測點編號。下圖b為該班某小組在其中一個觀測點所做的記錄卡片。完成下題。1.上圖b中地質剖面示意圖所示沉積巖層由老到新的順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解析根據關鍵信息“向斜東翼”,將向斜地貌補充完整(如下圖),向斜中心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上面后來覆蓋上的巖層最新。故選B。答案B2.(2011·廣東文綜,1)讀“某區(qū)域地質剖面簡圖”(下圖),圖中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A.斷層、向斜、背斜B.斷層、背斜、向斜C.向斜、斷層、背斜D.背斜、向斜、斷層解析由圖中巖層形態(tài)可知,甲處巖層明顯斷裂、錯位,為斷層構造;乙處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丙處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答案B(2012·四川文綜,1)右圖是我國亞熱帶某旅游名山景觀照片。該山山頂海拔3099米,屬山地針葉林帶。讀圖回答下題。3.形成圖中構造地貌的地質作用是()A.斷裂上升B.褶皺彎曲C.冰川堆積D.風力侵蝕解析本題考查地質作用與構造地貌。構造地貌是地殼運動產生的,與內力作用有關,C、D項錯誤;結合圖片可知該山為塊狀山地,巖層并未產生彎曲變形,所以A項正確,B項錯誤。答案A(2014·大綱全國,6)下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fā),植被消失殆盡。1987年,該島上已有64種植物生長旺盛。據研究,百年之內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據此完成第4題。4.K島處于()A.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東側B.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界線的西側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北側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界線的南側解析本題考查六大板塊的位置。依據經緯度可判斷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的北側。答案C1.以地質剖面示意圖為載體考查地質構造和構造地貌2.以示意圖為載體考查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生活影響考點二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知識整合]1.影響交通線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水文等。(2)社會經濟因素:人口、資源、城鎮(zhèn)分布、工農業(yè)生產水平、科學技術等。2.地表形態(tài)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分析山地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時,可重點突出以下兩方面:(1)山地對交通運輸線路結構的影響——技術要求、工程量、造價等;(2)山地對交通運輸線路空間分布和走向的影響——居民點運營效率、少占耕地等。[深度思考]1.地形對交通運輸方式的影響原則原因舉例山地、丘陵地區(qū)優(yōu)先發(fā)展公路,其次是鐵路運輸①山區(qū)修建交通運輸干線的成本大、難度高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術難度較鐵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鐵路河網密集的平原地區(qū)可發(fā)展水運河網密集的地區(qū),天然河道較多、開挖運河方便長江中下游地區(qū)2.地形對線路走向的影響原則原因山區(qū)的線路一般選擇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且線路多呈“之”字形彎曲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自然條件相對優(yōu)越,呈“之”字形彎曲可以減緩道路的坡度平原地區(qū)線路受限較小,一般呈網狀分布,但一般要避開沼澤、少占耕地、少過河、盡量經過村鎮(zhèn)、小城市且離大中城市的距離較近節(jié)約建設成本、保證運輸安全、節(jié)約用地避開斷層、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fā)的地區(qū)保證運輸安全、減少災害的影響3.地形對線網密度的影響[高考探究](2010·江蘇地理,9~10)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1~2題。1.甲河與乙河的分水(脊)線是()A.KLOP線B.KMOP線C.KMNQ線D.KPQ線2.擬在K點與T點之間選擇起伏較平緩的路線,修建供拖拉機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線是()A.KRQPT線B.KMNQPT線C.KLOPT線D.KST線解析第1題,因為KMOP線經過地區(qū)等高線向低處突出,說明該處為山脊,由此判斷B正確;A項中KLO線經過地區(qū)等高線向高處突出,說明該處為山谷,與分水線為山脊矛盾,因此A項與題意不符;C項中NQ處等高線向高處突出,說明該處為山谷,與分水線為山脊矛盾,因此C項與題意不符;D項中KPQ處等高線沒有發(fā)生明顯彎曲,說明該地既不是山脊也不是山谷,與分水線為山脊矛盾,因此D項與題意不符。第2題,因為KST線經過地區(qū)等高線比較稀疏,說明坡度較緩,且沿線沒有跨越河流,工程量小,技術難度低,由此判斷D正確;A項中KRQPT線經過甲河流,工程量大,與公路選線應選擇坡度較緩、工程量小、技術難度低的原則矛盾,因此A項與題意不符;B項KMNQPT線KM處為山脊不適宜修路,PT處經過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B項與題意不符;C項KLOPT線經過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C項與題意不符。答案1.B2.D3.[2012·北京文綜,36(1),6分]讀圖,完成下列問題。說明在地形影響下,該區(qū)域城鎮(zhèn)和交通線路的分布特征。(6分)解析讀圖可看出,圖中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和高原,平原地區(qū)城鎮(zhèn)的數量多,密度大,交通線路密集;而山地和高原地區(qū)城鎮(zhèn)數量少,密度小,交通線路稀疏。答案平原:城鎮(zhèn)數量多,密度大,交通線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鎮(zhèn)數量少,密度小,交通線路稀疏。1.以等高線圖為載體,考查地形對交通線的影響2.以區(qū)域圖為載體,考查交通線的區(qū)位選擇及成因分析3.以某區(qū)域圖結合文字材料為載體,綜合考查山地交通運輸建設的選擇以及交通線的分布特征考點三河流的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知識整合]1.河谷的形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它是由溝谷發(fā)育而成,其形成過程如下圖所示:【特別提醒】(1)在分析側蝕時應該分以下兩種情況:①在河道比較平直時,一般從地轉偏向力上來解釋。②如果是彎曲的河道,應該根據凹岸與凸岸的情形來判斷:凹岸侵蝕,凸岸堆積。(2)用“凹凸”兩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2.河流堆積地貌沖積平原是典型的堆積地貌,有三種類型:組成部分分布形成機制地貌特點圖示洪積|沖積平原山前季節(jié)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勢突然趨于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放慢→搬運能力降低→洪積扇或沖積扇→連接形成洪積—沖積平原以谷口為頂點呈扇形,沖積扇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堆積物顆粒由粗變細河漫灘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蝕,凸岸堆積→水下堆積體→河漫灘→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連接形成河漫灘平原地勢平坦、寬廣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區(qū)入海處水下坡度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泥沙堆積→三角洲相連形成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深度思考]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蝕為主,中游搬運,下游堆積。因此,上游為高山峽谷,中游河道變寬,下游為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沖積島等。受此影響,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圖所示地形高原山區(qū)平原分布深切河谷兩岸的狹窄河漫灘平原洪(沖)積扇、河漫灘平原河漫灘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態(tài)多呈狹長的帶狀條帶狀團狀、帶狀聚落密度小較小大成因地勢低,氣候溫暖,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豐富,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農業(yè)發(fā)達;河網密布,有便捷的內河運輸和海上運輸舉例青藏高原地區(qū)的雅魯藏布江谷地甘肅蘭州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國發(fā)祥地、長江中下游平原等【溫馨提示】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區(qū)。平原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常成為聚落密集區(qū)。聚落的形成與發(fā)展還受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亞馬孫平原地區(qū)氣候悶熱潮濕,居住條件差,人煙稀少,聚落極少。[高考探究](2014·北京文綜,6~7)下圖示意某河谷斷面經歷的一次洪水過程。讀圖,回答1~2題。1.該河谷()A.巖層①比巖層②形成年代早B.巖層②比巖層①易受侵蝕C.是斷層上發(fā)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適宜修建水庫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時,河流搬運作用減弱B.水位下降時,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時,河流堆積作用增強D.河流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變深解析第1題,圖示巖層具有層理構造,巖層①位于巖層②之下,故巖層①比巖層②形成年代早,A項正確;由中期與后期圖示判斷,巖層①比巖層②易受侵蝕,B項錯誤;圖示巖層未發(fā)生彎曲變形,不屬于褶皺構造。斷層線附近巖石破碎,易被侵蝕而形成河谷,C項錯誤;修建水庫應避開斷層,D項錯誤。第2題,據圖判斷,水位上升時,沉積物少,說明河流搬運作用增強;水位高低與河流含沙量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流量增大時,沉積物較少,河流的堆積作用減弱;河流的向兩岸侵蝕和向下侵蝕使河床加寬變深。答案1.A2.D(2014·浙江文綜,7~8)下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讀圖,完成3~4題。3.對圖中四地地質構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敘述正確的是()A.①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流水侵蝕B.②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沙礫洪積C.③地斷裂下沉、黃河干流泥沙沖積D.④地斷裂抬升、黃河干流泥沙堆積4.圖中城市歷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圖中較為理想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題,根據此地位于北緯38.5°,東經106°附近,且有黃河流經,可推知是銀川平原,①地為賀蘭山,地勢較高,無法受到黃河干流流水侵蝕,A項錯。②地位于山口地區(qū),由黃河的眾多小支流形成沙礫洪積,不是干流洪積形成的,B項錯誤。③地有黃河干流流經,斷裂下沉后黃河的泥沙在這里沖積形成沖積平原,C項正確。④地地勢較高,黃河干流無法向高處堆積,D項錯誤。第4題,仔細讀圖,①為侵蝕山地,土層薄。②地洪積沖積平原,土積深厚,地勢較高,地下水埋藏較深。③為沖積平原,土層深厚,但地勢較低,地下水埋藏較淺。④為沙丘覆蓋的平原,土層較薄。對比四個地點,②地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選址條件,B項正確。答案3.C4.B1.以示意圖為載體考查河流地貌的成因和特點2.以區(qū)域流域圖為載體考查河流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的特點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3.以流域示意圖或景觀圖為載體考查河流地貌對聚落的影響必考點專練一模擬演練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稱,北京時間2014年8月25日7時21分,秘魯南部發(fā)生里氏6.9級地震,震源深度為70千米。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情況報告。據此回答1~2題。1.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判斷,秘魯的位置是()A.位于太平洋西岸B.瀕臨大西洋C.位于非洲D.位于西半球2.秘魯多地震的原因是()A.位于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B.位于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相撞擠壓處C.位于非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張裂處D.地形復雜,多高山解析根據經緯度位置可推知秘魯位于太平洋東岸,南美洲西部,屬西半球國家。秘魯多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相撞擠壓處。答案1.D2.B讀沿回歸線的某區(qū)域地質剖面圖,回答3~4題。3.與圖中丙處山地形成無關的是()A.巖漿活動B.斷層C.板塊擠壓D.背斜拱起4.關于圖示地區(qū)地質地貌的說法,正確的是()A.與甲處相比,乙處地質構造更適合建設隧道B.圖中海溝位于板塊生長邊界C.A處可能存在油田D.丁處巖層地質年齡最新解析第3題,丙處山脈巖石屬于巖漿巖,所以該處山地的形成與巖漿活動有關;根據其左側巖層的運動方向可以判斷山脈位于斷層上升的一側,該山脈的形成與斷層有關;根據海溝可以判斷丙處位于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的碰撞邊界,該山脈的形成與板塊擠壓有關。第4題,甲處為背斜,更適合建設隧道;海溝位于板塊的消亡邊界;A處有含油巖層,且是背斜構造,因此可能存在油田;丁處位于消亡邊界,所以地質年齡不可能最新。答案3.D4.C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B、F、G為沉積巖,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E為變質巖。據此回答5~7題。5.據圖判斷該地區(qū)發(fā)生過的地質作用有()①地殼運動②巖漿活動③變質作用④外力作用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關于圖中巖層形成早晚的判斷,正確的是()A.G晚于BB.A早于DC.B晚于DD.C早于F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東西向的地下隧道,應選擇F層B.A處有可能找到化石C.假設C為沙質沉積物,則該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風D.如果該地有石油,則應該在②地向下打井開采解析第5題,由圖中巖層發(fā)生過彎曲可知,該地發(fā)生過地殼運動;由圖示地區(qū)有巖漿巖和變質巖可知,該地發(fā)生過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由C為沉積物可知,該地發(fā)生過外力作用。第6題,巖層最老的是G;A為巖漿巖,晚于B;E是巖漿活動形成的變質巖,晚于A;D是侵入A中形成的巖漿巖,晚于A;G、B、F均為沉積巖。第7題,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東西向的地下隧道,應選擇巖層向上拱起的背斜;只有沉積巖中有化石;背斜是良好的儲油構造,向斜有利于地下水的儲存;假設C為沙質沉積物,則根據沙丘特點可判斷該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風。答案5.D6.B7.C讀某地地貌景觀及其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8~9題。8.關于圖中地貌的說法正確的是()A.M、O、Q均為背斜山B.M、O、Q均為向斜山C.M、O、Q均為斷層山D.M為背斜山,O為向斜山,Q為斷層山9.關于圖中N、P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A.N處地下可能含有金、銀、銅等礦產B.P處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礦產C.N處巖石抗侵蝕能力弱,受外力侵蝕成谷D.P處為斷裂下陷形成的解析第8題,根據巖層在垂直方向上的彎曲情況可以看出,M、P兩地的巖層向上凸起,為背斜構造,其中在地形上M為山、P為谷;N、O兩地巖層向下凹陷,為向斜構造,其中在地形上N為谷、O為山;Q處巖層發(fā)生斷裂并有明顯的錯位,為斷層山。第9題,結合該地區(qū)的地質構造示意圖可知,P地為背斜構造,有利于儲存石油,因此在P處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礦產;N為向斜成谷;P為侵蝕而成的谷地。答案8.D9.B讀圖甲和圖乙,完成10~11題。10.圖甲中,形成該河谷的地質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風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風化作用、冰川作用11.圖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態(tài)分別出現在河流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10題,圖乙中顯示,R河的源頭地帶海拔接近5000米,說明源頭附近有冰川活動,源頭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從圖甲中的河谷形態(tài)看,該處河谷狹窄,呈“V”型,應是河流的上游河谷,且該“V”型河谷出現在一個大“U”型谷的底部,說明先經冰川侵蝕,后經流水侵蝕形成。第11題,圖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態(tài)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態(tài),應該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圖乙中F示意的河谷呈現出展寬的特征,應是位于河流的下游。答案10.C11.D下圖甲為大陸東岸的某河段示意圖,圖乙為圖甲中EF處的河床橫斷面圖。讀圖回答12~13題。12.下列關于圖中的說法,正確的是()A.在EF處,離河岸越遠的地方巖石年齡越老B.地勢北高南低C.④處河岸比②③兩處侵蝕更嚴重D.①處比②④處建港條件優(yōu)越13.下列關于圖中河流的說法,正確的是()A.位于南半球B.有可能出現凌汛現象C.全年流量變化小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補給河水答案12.C13.B讀“我國某山區(qū)公路規(guī)劃線路設計圖”,回答14~15題。14.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15.圖中公路規(guī)劃線路反映出山區(qū)公路建設應遵循的原則是()①盡可能多地連接居民點②在山谷中應盡量避開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彎曲④盡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第14題,由圖中等高線的數值可知甲的海拔高度低于100m,乙的海拔高度在200~300m之間,丙的海拔高度為600m,丁的海拔高度為500m。第15題,由圖中公路線分布地區(qū)的等高線彎曲狀況,可知公路線主要分布在山谷中。答案14.C15.B16.讀“我國北方某山區(qū)地形圖(單位:米)”,回答下列問題。(1)在沿A—E線進行地質考察時,發(fā)現巖層的形成年代A、E兩處最晚,其次是B、D兩處,C處最早,由此判斷該處的褶曲類型,并說出判斷理由。(2)請用所學知識解釋該處地質構造與涼水河之間的成因關系。(3)圖中虛線是當地規(guī)劃在三個村莊之間修建公路的設計路線,請比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兩條線路的不同特點及原因。解析第(1)題,根據題中提供的新老關系可知該處為背斜。第(2)題,背斜頂部受張力,巖石破碎被侵蝕成谷地,河流在此發(fā)育形成。第(3)題,從等高線上判斷其特點及原因。答案(1)背斜。該處地層顯示為中心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2)該處的褶曲類型為背斜,由于背斜的頂部受張力作用,容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積水成河。(3)乙村到甲村的線路比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線路比較彎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間地勢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勢起伏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與等高線平行修建,可減小公路的坡度。17.下圖是“北緯30°附近我國東部某地1949年和2013年的土地利用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兩處河谷有何區(qū)別?原因是什么?(2)判斷C處典型的流水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3)分析圖示地區(qū)2013年與1949年農業(yè)用地的明顯變化及對地貌帶來什么影響?(4)從圖示聚落分布看,該地區(qū)聚落分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題,A處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處于河流下游,河谷呈“U”型。第(2)題,C處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為沖積扇。第(3)題,分析兩圖可知:耕地面積變大,林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加劇,河口三角洲面積擴大。第(4)題,本區(qū)聚落的分布表現為沿河聚落帶、沿海聚落帶,這種分布格局的形成與地形、水源、交通有關。答案(1)A處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河谷呈“V”型。B處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側蝕作用加強,河谷展寬,河床橫剖面呈“U”型。(2)沖積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勢趨于平緩,水道變寬,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堆積形成。(3)2013年與1949年比較,林地減少,耕地增加,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口三角洲面積擴大。(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河網密布,有便捷的內河航運和海上運輸,適宜聚落的發(fā)展。必考點專練二(對應學生用書P273)必考點專練二再悟高考(2014·江蘇地理,7~8)下圖為某向斜山地形地質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與M點的地形—地層關系相符的是()2.與沿XY線相符的剖面圖是()解析第1題,由題目可知該地為向斜山,巖層向下彎曲,由圖示可知M地左側為山,因此左側向下,故B項正確。A項巖層沒有彎曲,錯誤。C、D均是右側向下彎曲,錯誤。第2題,本題難度較大,需要依靠空間想象能力建立空間三維模型,如下圖所示:該地巖層彎曲方向如圖所示,XY一線同一巖層海拔相同,巖層是水平的。答案1.B2.A(2012·江蘇地理,9~10)下圖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tài)。讀圖完成3~4題。3.屬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⑤處發(fā)生的地殼運動是()A.褶曲隆起B(yǎng).褶曲凹陷C.斷裂下降D.斷裂上升解析第3題,由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線,可繪出同一沉積巖層剖面線,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用地形剖面線上各點的海拔減去其地下垂直對應的已知沉積巖埋藏深度,即為該沉積巖頂部的實際海拔高度,得到該巖層在剖面圖上的實際位置及形態(tài)(見下圖)。由此可判斷①④兩處所對應的沉積巖層向上凸出明顯,為背斜構造。由地形剖面線圖可知,①②③④均為谷地,故①④為背斜谷。第4題,⑤處沉積巖層發(fā)生錯位,且相對左側巖層下降,應是斷裂下降。答案3.D4.C(2013·北京文綜,8~9)讀圖,回答5~6題。5.甲地為峰林,同類景觀多出現在()①蘇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內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6.圖中()A.甲處侵蝕作用最強烈B.乙處由內力作用形成C.丙處易發(fā)生滑坡現象D.丁處是典型的背斜山答案5.C6.C7.(2011·江蘇地理,11)某同學騎自行車自甲地向乙地持續(xù)行進,進行野外地理考察。該同學利用手持GPS接收機每間隔60秒自動記錄一次位置。圖1是考察線路地質剖面圖,圖2是GPS所記錄的位置分布圖。據此回答下題。圖1中①、②、③所對應的地質構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斷層B.斷層、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斷層D.背斜、斷層和向斜解析根據巖層形態(tài)可以直接判定①、②、③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背斜、向斜與斷層,故C項正確。答案C(2014·上海地理,10~11)形態(tài)各異,豐富多彩的堅硬巖石是地球固體表層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此完成8~9題。8.不同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會產生高壓環(huán)境,能夠形成某些種類的變質巖。下列能夠廣泛出露這類變質巖的區(qū)域是()A.喜馬拉雅山區(qū)B.日本太平洋巖區(qū)C.新西蘭南北島嶼D.冰島火山帶9.張家界景區(qū)群峰林立,山體陡峭、險峻,其主要巖石類型是()A.石灰?guī)rB.片巖C.板巖D.石英砂巖解析第8題,題干“不同大陸板塊的碰撞擠壓”,只有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而印度洋板塊不是純粹的大洋板塊,只有太平洋板塊是純大洋板塊,而日本,新西蘭都在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故排除B、C,選A。而冰島位于板塊張裂帶不符合。第9題,石灰?guī)r形成于淺海環(huán)境,多溶洞,石林等景觀,不符合題意;片巖是變質巖有片狀結構,板巖有板狀結構,二者難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觀。在巨厚層石英砂巖中,存在著若干層薄層粉砂質軟弱層,因其抗風化侵蝕的能力較弱,易于風化剝蝕,有利于群峰林立景觀形成。石英砂巖抗剪強度低,經歷多次構造運動,導致區(qū)內不同方向、不同性質、不同規(guī)模的斷裂或裂隙縱橫交錯,故山體陡峻。而張家界山體陡峭、險峻說明有斷裂發(fā)育。故答案為D。答案8.A9.D(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圖所示,位于濕潤區(qū)的某河流,穿過的背斜山脈,進入平原。讀下圖,完成10~12題。10.上圖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1.上圖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適宜修建水壩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2.河流穿過平行的背斜山脈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蝕、逐步將山脈切開B.河流改道,由與山脈平行改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皺形成D.山脈斷裂,斷裂處形成河流解析第10題,根據圖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斷: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因此A正確。第11題,通過圖示分析,乙位于地勢階梯的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最適宜建大壩,因此選B項。第12題,若山脈先形成,河流應平行于山脈延伸,即縱列分布,不會將山脈切開,更不會穿行山脈,因此A和B錯;只有河流先于褶皺形成的前提下,才會出現河流穿行山脈,C正確。答案10.A11.B12.C(2014·重慶文綜,8~10)野外考察是發(fā)現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下圖是某地理興趣小組在野外考察中拍攝的照片。讀圖,完成13~15題。13.如圖中礫石灘常見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14.下列地貌形態(tài)的形成作用中,有與圖中使礫石變圓的作用類似的是()A.石筍B.冰斗C.風蝕蘑菇D.花崗巖風化球15.粒徑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積物特性的重要指標。同學們繪制了四幅直徑2cm以上的礫石粒徑統(tǒng)計圖,其中能反映圖中粒徑分布特征的是()解析第13題,河源地區(qū)一般水流較急,以侵蝕作用為主,形成峽谷地貌,A項錯誤。河流在凸岸堆積,凸岸水流緩,較大的石塊在這里沉積下來,形成礫石灘,B項正確。凹岸侵蝕作用顯著,河水較深,不會形成灘地,C項錯誤。河口地區(qū)水流變慢,泥沙在此沉積,形成三角洲等地貌,不會形成礫石灘,D項錯誤。第14題,礫石變圓的原因是石塊相互碰撞磨蝕,在流水的侵蝕作用下形成的,關鍵找出各個選項的外力作用。石筍是流水的化學沉積作用形成的,A項錯。冰斗是冰川侵蝕作用形成的,B項錯。風蝕蘑菇是風吹動小石塊對大石塊碰撞、磨蝕,即風力侵蝕作用下形成的,與礫石變圓的作用類似,C項正確。花崗巖風化球是風化作用下形成的,D項錯誤。第15題,仔細讀圖,圖中有一石塊標出為直徑9cm,通過與其它石塊的比較分析,接近直徑9cm的石塊最多。A項中各類石塊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排除A。B項中接近9cm的石塊所占比例最小,排除B。C項中17~20cm所占比例最大,排除C。排除A、B、C三項。D項中8~11cm所占比例最高,符合題意。答案13.B14.C15.D(2013·浙江文綜,5)圖I為某河段景觀素描圖,圖Ⅱ為該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線分布(①>②)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16.有關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類型的組合,正確的是()A.甲——流速慢——沉積作用——倉儲用地B.乙——流速快——侵蝕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積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蝕作用——水利設施(防洪堤)用地解析本題通過景觀素描圖與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線分布示意圖考查河流的沉積與侵蝕作用。結合材料和圖Ⅱ可知處于凹岸的①流速大于處于凸岸的②的流速。圖I中甲為凹岸,流速大于位于凸岸的乙,甲以流水侵蝕為主,需要建水利設施(防洪堤),乙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水域較淺,不利于建港口。答案D(2013·上海地理,9~10)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態(tài)。據此完成17~18題。17.在下圖所示河流的②處,流水作用主要表現為()A.搬運B.堆積C.侵蝕D.風化18.如果在圖示的①、②、③、④四處進行碼頭選址,比較合適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7題,本題考查河流彎曲對河流外力作用的影響。在河流彎曲處,凹岸受河流沖刷嚴重,主要表現為流水的侵蝕作用;凸岸泥沙淤積,主要表現為流水的沉積作用。圖中②處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現為流水的堆積作用。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第18題,本題考查影響港口建設的區(qū)位因素: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和陸域條件(如筑港條件、腹地條件)。①④兩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蝕作用顯著,河道較深,有利于航行。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答案17.B18.C(2011·北京文綜)下圖為地處北緯50°附近歐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區(qū)示意圖。讀圖,回答19~20題。19.圖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萬年前B.①處經歷了先侵蝕后沉積過程C.②處地層由下到上是連續(xù)的D.河流③處左岸侵蝕,右岸堆積20.該聚落()A.出現在圖中所示斷裂產生前B.坐落在河流沖積平原上C.自然景觀以落葉闊葉林為主D.居住區(qū)適宜向河灘擴展解析第19題,可逐項分析,如下所示:選項具體分析A項河流下蝕距今2100~2300萬年的地層,說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萬年后B項①處2100萬年以后地層缺失,是經歷了先沉積、后侵蝕的過程C項②處2100~2300萬年地層與130~150萬年地層相連,地層是不連續(xù)的D項河流流向是由南向北,③處左岸為凹岸,右岸為凸岸;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第20題,由圖可知,道路和聚落跨越了斷層帶,說明聚落出現在斷裂產生后;聚落坐落在河流兩岸的高地上;河漫灘地勢低洼,易受洪水侵襲,居住區(qū)不宜向河灘擴展;而由題干可知該地位于北緯50°附近歐洲中部,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答案19.D20.C21.[2013·山東文綜,26(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年降水量僅200mm左右但蒸發(fā)量達1600mm的銀川平原,因黃河貫穿,湖泊眾多,加之賀蘭山的“守護”,盛產稻米、枸杞等名特優(yōu)產品,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圖1為銀川平原及周邊區(qū)域圖,圖2為該區(qū)域地貌景觀示意圖。圖1圖2指出圖2中P處的地貌類型,并說明其形成過程。(6分)解析從地貌形態(tài)上看,圖2中P處地貌為沖積扇(洪積扇)。形成過程:山區(qū)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地勢變得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流速減緩,泥沙在山前堆積而形成。答案沖積扇(洪積扇)。山區(qū)河流流出山口,流速減緩,其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22.[2012·北京文綜,36(2),6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簡述圖中灤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解析題干要求很明確,灤河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積作用。答案在灤河河口附近,流速減緩,泥沙堆積,形成三角洲。23.[2012·安徽文綜,35(1),13分]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云南蒼山洱海地區(qū)山清水秀,林茂糧豐,大理古城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云南蒼山洱海地區(qū)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圖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別說明它們形成的主要過程。(13分)解析本題考查內外力作用及對地貌的影響和調動知識闡述地理事象的能力。從圖例及注記可知,A地為斷塊山,B地為洪積—沖積平原;斷塊山是巖層受內力作用斷裂,巖塊相對上升形成的;B在相對較低區(qū)域,巖塊下降,并受流水沖積作用形成洪積—沖積平原;注意闡述其過程。答案斷塊山洪積—沖積平原內力作用形成斷層,斷裂面兩側巖體以垂直方向運動為主;A側巖體相對上升,形成斷塊山;B側巖體相對下降,形成谷地,同時流水等外力不斷將風化、侵蝕產物搬運到谷地邊緣堆積,形成洪積—沖積平原。第3課時河流特征的分析(微專題3)考情分析考查內容五年考次層級要求考查形式特別提示河流補給類型及特征28掌握選擇題綜合題掌握河流的補給類型及相應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一河流流向的判斷[知識整合]河流流向的判斷河流流向取決于地勢的高低,即由地勢高的地方流向地勢低的地方,如我國地勢總體上是西高東低,所以大多數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東;而亞洲的地勢是中間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呈放射狀分布,即由中間流向四周。但高考關于河流流向的考查一般不給出地勢特點,需要同學們從圖表中提取出隱含信息,從而進行判斷。常見的判定方法有如下幾種:1.根據一條等高線的彎曲狀況,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流動,河流流經處的地勢比兩側低。只要知道一條等高線的彎曲狀況,就可以確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與等高線的彎曲方向相反。2.根據一組等潛水位線,判定河流流向等潛水位線的數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勢的高低,即等潛水位線的數值大,表明地勢較高;等潛水位線的彎曲可以反映河流水與潛水的互補關系。運用示坡線法和切線法可判定河流流向。3.根據湖泊或水庫上下游的水位變化曲線,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庫對河流徑流有調節(jié)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庫下游的河流年徑流量比較穩(wěn)定,水位變化曲線的起伏較小。4.根據城市的合理規(guī)劃圖判定河流流向城市合理規(guī)劃最主要的是處理好工業(yè)區(qū)與住宅區(qū)的位置關系,需清潔水源的工廠(如自來水廠、酒廠、食品廠等)應位于居民區(qū)上游地區(qū);產生水污染的工廠(如電鍍廠、化工廠)應位于居民區(qū)下游地區(qū);高級住宅區(qū)往往位于地勢較高的上游等。5.根據河床的深淺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彎曲處,受水流的沖刷,凹岸河床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灘,即河床較淺;在河岸平直處,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較深,左岸則較淺,南半球正好相反。6.根據經緯網或水系形狀,判定河流流向若要根據經緯網或水系形狀判定河流流向,那這條河流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例如我國的長江及其支流、黃河及其支流、珠江及其支流、塔里木河、額爾齊斯河、黑龍江、海河、淮河、烏蘇里江、怒江、瀾滄江等,世界的湄公河、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河、尼羅河、尼日爾河、剛果河、贊比西河、萊茵河、多瑙河、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密西西比河、圣勞倫斯河、亞馬孫河、墨累河等。要熟悉這些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的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把握其干流輪廓及水系形狀,這有助于河流流向的判定。例如長江流域緯度在30°左右,輪廓可看作是“L+W”;黃河輪廓可看作是“S+幾”??傊恿髁飨蛞C合河流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調動已有知識去判定。7.根據干支流交匯情況和河面寬度變化判斷流向一般來說,河流干流與支流就像大樹的樹干和其上的枝椏,水流由支流向干流匯集(如圖甲);河流越靠近下游,河面越寬(如圖乙)。8.時令河河水流向的判斷時令河即季節(jié)河,這類河流主要分布于內陸沙漠或沙漠邊緣,由雨季時雨水匯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少,在旱季時流量變小甚至干涸,隨季節(jié)消失的部分在地圖上用虛線畫出,河流由實線向虛線流。[高考探究](2010·天津文綜,12,12分)結合下圖材料,回答問題。(1)圖中右江的流向為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廣西河流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有何特點?請簡述其原因。(6分)解析第(1)題,地形、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由圖可知,該地西北部海拔高,東南部海拔低。第(2)題,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主要受氣候的影響。廣西屬于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降水量大,河流的徑流量大。且季風氣候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都較大。答案(1)自西北向東南右江流域的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降低(2)夏半年徑流量大,冬半年徑流量小(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1.以河流水量變化曲線圖為載體考查河流的流向2.以區(qū)域圖文材料為載體考查河流的流向及依據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類題目的答題模板【題型特點】河流特征類題目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描述某條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條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側重于氣候因素)或水系特征與地形的關系;三是比較兩條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異?!镜淅饰觥縖2011·浙江文綜,36(1)]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下表為圖中甲、乙兩城市的氣候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月份甲乙氣溫(℃)降水(mm)氣溫(℃)降水(mm)1-6.745.6-12.490.046.064.03.375.5720.576.619.1118.5108.963.06.596.0圣勞倫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穩(wěn)定的河流之一,說明其原因。比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異。(12分)【病卷求診】失分探因該題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回答不全面。在分析圣勞倫斯河水位穩(wěn)定的原因時往往忽略五大湖的調節(jié)作用,扣2分;對水文特征包含哪些方面掌握不全,只回答其中一點,失掉4分。(2)答案不符合題意要求。題目要求是比較,而該試卷是答案羅列。滿分答案流域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五大湖的調節(jié)作用明顯。①河段較②河段流速快;封凍期短;流量小?!敬痤}模板】1.明確河流特征的范圍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結冰期(凌汛)、水能、含沙量水系特征長度、流域面積、支流多少、彎曲度、水系形狀【提示】水系特征與水文特征的區(qū)別與聯系2.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響因素水位水位高低,水位變化的大小決定于河流的補給類型:①分布在濕潤地區(qū),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②分布在干旱區(qū),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變化決定流量流量大或小①以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依據降水量多少判斷;②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決定于流域內植被狀況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發(fā)生頻率)結冰期有或無,長或短無結冰期,最冷月均溫>0℃;有結冰期,最冷月均溫<0℃凌汛有或無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有結冰期;②發(fā)生在由低緯流向高緯的河段水能大或?、俸恿魉看笮?;②河流落差大小【特別提醒】運用以上模板解題時,除了分析河流主要補給類型外,還要考慮其他補給形式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如我國東北地區(qū)的河流主要補給類型為夏季的雨水補給,此外還有春季的融雪補給,所以該地區(qū)河流除夏季主汛外,還有一個春汛。[高考探究](2014·課標Ⅱ,6~7)降水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被分為藍水和綠水。藍水是形成徑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綠水是被蒸發(fā)(騰)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騰的部分稱為生產性綠水,被蒸發(fā)的部分稱為非生產性綠水。據此完成1~2題。1.下列流域中,綠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長江流域C.雅魯藏布江流域D.黑龍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區(qū),下列措施中,使綠水中生產性綠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樹造林C.覆膜種植農作物D.修建梯田解析第1題,本題通過水循環(huán)特點考查區(qū)域特征。綠水比例大表明該地主要以蒸發(fā)(騰)為主,形成的徑流較少。選項中塔里木河流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蒸發(fā)旺盛,形成的徑流少,故A項正確。第2題,本題考查人為因素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覆膜種植農作物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增加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蒸騰,增加生產性綠水比例,故C項正確。水田改旱地不會增加植物蒸騰作用,故A項錯誤;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不適宜發(fā)展植樹造林,故B項錯誤;修建梯田可以減少水土流失,但對植物的蒸騰影響不大,故D項錯誤。答案1.A2.C3.[2014·天津文綜,13(3),9分]讀圖,回答問題。據圖甲、圖乙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請答出三項。(9分)解析本題以某區(qū)域圖和氣候統(tǒng)計圖為背景材料來考查地形類型的判讀、氣候特征比較以及水文特征的描述,主要考查讀圖析圖能力,以及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據圖,B城降水較均勻,位于盆地內部,地勢平坦,森林覆蓋率較高。根據B城的氣候、地形、植被狀況,從河流的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含沙量、結冰期、流速等方面來分析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答案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較?。凰患竟?jié)變化較?。缓沉枯^?。涣魉佥^緩;汛期較長。(答出其中三項即可)1.以圖文材料為載體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與水系特征2.以區(qū)域某流域圖或文字材料為載體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差異及變化必考點專練模擬演練(2015·四川成都三診)下圖為我國黃土高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①②③④四河流中,水位變化受汾河水庫調節(jié)明顯的是()A.①河B.②河C.③河D.④河2.圖中季節(jié)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減少B.冬季降水量減少C.冬季生產、生活用水量大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解析第1題,水庫對河流下游河段調節(jié)作用明顯,四河流中只有③河位于水庫的下游。第2題,黃土高原地區(qū)河流的主要補給形式是大氣降水,圖中的季節(jié)性河流的形成與降水有關,再加之該地區(qū)冬季降水量少,所以冬季河流處于枯水期,形成季節(jié)性河流。答案1.C2.B下面左圖示意我國東部河流某河段,右圖示意左圖中河流E、F兩水文站的多年平均流量變化。讀圖完成3~4題。3.左圖中河流EF河段的流向是()A.自西南流向東北B.自東北流向西南C.自西向東流D.自東向西流4.E水文站觀測的河流流量有兩個峰值,這兩個峰值出現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下水補給、梅雨B.梅雨、臺風C.季節(jié)性冰雪融水、季風降水D.季節(jié)性冰雪融水、臺風解析第3題,由圖可知,F水文站的流量曲線較平緩,應位于湖泊的下游,河流由E流向F。第4題,從河流流量的兩個峰值出現的時間推知。答案3.C4.B下圖為某區(qū)域圖,讀圖回答5~7題。5.關于圖示地區(qū)的說法,錯誤的是()A.位于南半球B.典型植被為常綠硬葉林C.沿岸海域有寒流經過D.圖中河谷橫剖面從中心向兩側巖層越來越新6.乙河流域內()A.河流有凌汛現象發(fā)生B.未參與海陸間水循環(huán)C.Q湖南側深度變化大于北側D.Q湖最大湖面b出現在冬季7.下列圖中,最能反映上圖中P湖泊與其入湖河流的水體運動方式的是()解析第5題,根據河流東岸比西岸陡,可推斷當地位于南半球,故該地位于30°~40°的大陸西岸,為地中海氣候,自然植被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第6題,該河流域屬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無結冰期和凌汛現象出現的可能。湖泊底部南側較緩北部較陡,南側深度變化小于北側。第7題,P湖為內流湖,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向相反,故圖中只有C湖表示的是內流湖。答案5.B6.D7.C(2015·遼寧五校聯考)下圖為我國某地某水庫多年平均月入庫水量及月均水位變化圖。讀圖,完成8~9題。8.下列關于該水庫的說法,正確的是()A.所在區(qū)域降水季節(jié)變化較小B.水位隨著入庫水量的增大而升高C.6~8月入庫水量在持續(x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